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双语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双语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双语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1.学会用口算的方法解决相加问题。

2.了解加法与减法的简单关系。

3.发现加数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会用口算的方法解决相加问题。

2.了解加法与减法的简单关系。

3.发现加数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三、教学材料1.纸张2.笔3.图片4.科技教具四、教学过程1.复习和导入学生们在上一节课上学习了数字的顺序,经过了简单地数数和概念的讲解,现在需要对上节课的知识做一个复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数数,数出一些物品的数量并刻意地安排一些数字的运算,如1加2等。

2.新知讲解a)数字加法:通过实际物品的加法示范,建立加法概念。

例如,如果班里有5个学生,又进来了3个新同学,那么班上有多少个学生呢?通过这个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并可以到矩形紙上演示加法運算。

b)数字减法的介绍:同样是通过实际物品的减法示范,例如10 删去2 ,学生可以减少两个实物来领会减法操作。

通过介绍减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加号和减号的关系。

c)数字加法中的交换与结合律: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演示交换加数的规律和结合加数的规律。

3.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掌握新知识,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相关的练习,例如:数字加法和减法配对游戏,相加数列的实际应用,涉及加号和减号的简单口算练习等。

4.评价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看看学生是否已经理解并掌握了新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通过口试和书写评估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效果通过双语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打破英文与数学“两个隔离”,从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交互式教学的方式,学生在练习和评估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参与感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因此,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双语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内容。

但要注意,双语教学也需要注意不同学生水平差异,掌握好语言的难度和课程的难度,以达到双赢的教育效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3.分类和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按照课本提示对气球分别按照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体会到分类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地运用。

通过思考分类的好处,培养学生的分类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进而认识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7页《分类和整理》1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认识象形统计图。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核计活动。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个书柜。

(一个乱摆放的,一个摆整齐的。

)问:你喜欢哪一个书柜?为什么?学生口答。

师: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学生觉得亲切、自然、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新知识的兴趣。

同时老师还可以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及思想教育。

二、新授探究一:初步感知什么叫分类(1)、课件出示两组照片,应到学生观察,思考: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特点呢?(2)、汇报交流。

(3)、小结。

像图片上的这样把用处相同或者特点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探究二:感知分类要有标准,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按照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讨论汇报。

按照颜色来分一分,结果和前面的一样吗?讨论汇报。

探究三:认识统计图(课件出示象形统计图)告诉学生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提问:(1)、哪种形状气球最多?哪种现状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2)、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体会分类,然后再探究具体的分类,提供的材料都是学生特别喜欢玩的,学生可以用分类的的知识解决所出的问题,探究的难度逐步提高,既让学生学会了分类,又认识了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023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2023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数数和估计数量◆教学内容教材第14--17页,数数和估计数量。

教学目标1.经历由数实物的个数到口头数数的过程,感受100的数量是多少。

能够正确数练的数100以内的数。

2.经历估计数量多少和用不同方法数的过程。

3.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习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活儿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能够正确数练的数100以内的数,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扣子、花生学生准备:扣子、花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数扣子师:孩子们,您的衣服上都有扣子吗?生:有师:服装厂的师傅要把扣子分给每个工人钉衣服,每天每人钉1袋,大约100个,应该怎么分?同学们帮师傅分一分好吗?同组同学议论议论。

哪组想出了比较好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探索新知小组汇报:1、先抓一把扣子,数数看有多少个,如有50个,那么两把大约就是100个。

每个工人分给两把。

2、还可以数出100个扣子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重量,分给工人们。

师:同学们想的非常好。

这节课我们就数扣子。

板书“数一数”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让学生帮师傅分扣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数扣子(或花生)按照同学们说的,我们先帮师傅数一数扣子。

好吗?比一比谁数的又快又好!生:陆续完成此项任务?师:我发现有的同学数的特别快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呢?生:老师我是2个2个数的我是5个5个数的我是10个10个数的师:同学们真棒!找到了数数的简便方法,那么现在你可以选择一种喜欢的简便方法,看看能不能比刚才数的快。

生:比刚才快了!师:现在用你的手去抓一把扣子,看看你一直手能抓多少个扣子?生:50个!师:那么两只手大概能抓多少个扣子呢?请你估计一下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数,学生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5个5个的数,还可以10个10个的数(不让学生用线穿扣子)学生可以动脑去思考怎样数简单就怎样数,不限制学生数数的方法。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案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总结反思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4=3434-30=4
↓↓↓ ↓↓↓
加数 加数和 被减数 减数差
第4课时练习五
【教学内容】练习五
【教学要求】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5)一起十根十根地数: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多媒体)
师指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
追问:我们把10捆小棒摆成一大捆,一大捆就是100根,那么,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过渡:小朋友们帮助小狗解决了问题,小狗很高兴。不过小狗想起来它的好朋友小猫有几道问题不会解答,小朋友们愿意帮一帮小猫吗?
(6)组织练习
①“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
②“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
③“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小猫小狗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问题,它们邀请小朋友们继续参观。咦,小青蛙是不是也遇上难题了?我们赶快来看一看。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数,小朋友想想,今天我们认识的数有什么特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复习课,数字的综合应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复习课,数字的综合应用

本篇文章将围绕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复习课展开讨论,重点留意其数字的综合应用。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字的综合应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我们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一环。

以下将从数学知识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议论。

一、数学知识点1. 数数数数是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早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数是对事物进行量化,也就是数数时要确定数量。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数,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中的生动事例进行教学,例如在人群中数人或者在课堂中数同桌,让孩子体会到数数的快乐和实用性。

2. 数字数字是数数的抽象概念,是用来代表数量的符号。

在数字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多种方式将数字概念进行引导和巩固,例如故事中出现的数字,让孩子数出来,以提高孩子的数字识别能力。

同时,通过数字做游戏,如找数字,计算游戏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字运算能力和心算速度。

3. 数字应用数字应用是数学综合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计算、时间、金钱等方面。

在数字应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计算能力,包括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的选择等方面。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游戏和演练来加深学生对数字应用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方法1. 亲子互动教学法亲子互动教学法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方式,特别适合一年级的学生。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孩子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快速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例如可以利用“猜数字”游戏让孩子在亲子互动中快速学会数数和数字的基本概念。

2. 童话故事教学法童话故事教学法特别适合用于数字的教学中,因为孩子们都爱听童话故事。

在故事中融入数字知识并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字应用的知识。

通过故事中的游戏,例如“小熊找蜜糖”,让孩子们快速学习数字的加减计算,提高孩子们对数字应用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1. 教学目标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明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课堂难度,适应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和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1、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1、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图形的拼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能够通过几何图形进行拼组,创造新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热爱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集体,尊重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能够辨认并掌握几何图形;2.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3.能够通过几何图形进行拼组,创造新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1.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2.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拼组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了解几何图形1.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幼儿认识并说出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游戏活动:利用图形卡片进行游戏,让幼儿辨认不同的几何图形,并复习图形的名称。

第二节拼组新图形1.操作指导:给幼儿提供几何图形积木,引导幼儿通过拼组不同的几何图形,创造新的图形。

2.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共同拼组新的图形。

第三节创意表现1.创意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创造的新图形,引导幼儿讲解他们创作的过程和想法。

2.互动交流:让其他小组学生提问和评论,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五、课堂练习1.练习一:看图说词,辨认并说出不同几何图形的名称。

2.练习二:拼组游戏,根据提示拼组出指定的几何图形。

3.练习三:创意绘画,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属于自己的几何图形作品。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2.家长陪伴下,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几何图形的拼组作品。

七、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创造力得到发挥,但也发现有些幼儿在辨认几何图形时存在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和巩固。

在未来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与练习,帮助幼儿建立扎实的基础。

以上是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解有趣的小动物世界,通过对乌龟、兔子的观察,以及对动物的集合概念进行学习。

同时,对数字0-10进行相应的认识和练习,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数字0-10,并能正确书写和快速识别;2.了解乌龟、兔子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3.掌握动物集合的概念及图形表示方法;4.培养学生简单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3.教学重点1.数字0-10的认识及书写;2.乌龟、兔子的生活习性及特点;3.动物集合的概念及图形表示方法。

4.教学难点动物集合的图形表示方法二、教学过程1.热身(5min)通过唱歌、跳跃等形式,让学生活跃身体和大脑,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2.新课讲解(20min)(1)数字0-10通过数字卡片、数字拼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数字0-10,并了解其大小和书写方法。

(2)乌龟、兔子的生活习性及特点介绍乌龟、兔子的形态、习性和食性等,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3)动物集合的概念及图形表示方法引入动物的集合概念,并通过实物、贴纸、图形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和表现方法。

3.练习(25min)(1)数字认知练习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或拼图,让学生手写相应数字并回答数值大小,巩固数字的认知和书写能力。

(2)动物集合练习教师出示动物图片,询问学生它们是否属于同一集合,让学生通过贴纸或手写的方式,将相同的动物分到一组。

同时,根据给出的集合图形,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动物集合。

4.归纳总结(10min)让学生结合课堂练习,回顾和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数字和动物集合的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5.课后作业(5min)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如完成相应练习题、做一道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

三、教学反思本课主要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丰富的内容和趣味性的体验,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多种标准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图片出示3组图片,找出不同类的并圈出来。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2、出示水果类、蔬菜类与文具类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分类。

3、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解释什么是分类。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情景图。

师: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生1:有很多气球。

生2:有各种形状的气球。

生3:有各种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分类理整,汇报、沟通。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还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2、分一分,数一数。

(1)按形状分类。

师:下面我们先分组,按形状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学生分组活动。

沟通、汇报。

师:谁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按形状把这些气球分成了哪几类?每类气球各有几个,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怎么数的?生1: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

我们边数边画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生2: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是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全部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全部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全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分类和整理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分类和整理事物的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整洁、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

2.能够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分类和整理事物。

教学难点1.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分类和整理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教具:彩色图卡、玩具、物品、幻灯片等3.其他:课堂活动安排、教学参考资料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杂乱的物品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并引出“分类”概念。

2.课堂讨论:通过学生讨论不同物品的特征和共同点,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分类标准。

3.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彩色图卡表示不同分类的物品,然后相互交流并互相讨论。

4.总结归纳: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不同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进行相关练习。

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引出“整理”概念。

3.教学示范:老师用具体物品演示如何对物品进行整理,鼓励学生模仿。

4.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整理自己的物品,比较不同组的整理结果。

5.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让学生整理家里的书桌、玩具等物品,写下整理的心得体会。

2.拓展练习:设计一些情境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类和整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观察、归纳、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师备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师备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师备课教案第三单元主题:数1~5教学目标:1.认识数1~5,能准确写出这些数字。

2.能从生活实际中搜集和认知1~5的数码,并运用这些数字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能将1~5的数字按大小排列。

学前活动:1.导入:教师找一个带有数字1~5的盆子,要求学生根据数字大小顺序排列盆子中的数字。

2.增加情境:在一天的生活中,学生一共喝了几杯水?吃了几块糖果?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数字1~5的运用情境。

3.发散思路:教师出示一些数字组合,例如212、444、123等,让学生思考这些数字组合有什么特殊含义,是否可以应用到生活中。

4.教师演示数字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1~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看图认数字,熟练读数。

并在黑板上写下数字1~5,单独讲解每个数字的笔画、读音和书写方法,并引导学生跟读和互动。

2.制作数字工具盘,由学生亲手制作相关物品,如五颜六色的圆形调色板上面贴上数字1~5,悬挂数字玲珑等,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数字的意义和数数的意义。

3.常见数字识别练习。

教师分别出示1~5图形和相应的卡片,让学生辨认并说出数字名称和笔画。

4.组成数字的练习。

教师组合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组合数字的名称和阿拉伯数字,如“两个2”应该是“4”。

5.数码应用练习。

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场景,如数字钟面、电梯按键、电话号码等,让学生从中找出所需数字。

6.数码排列练习。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大小调整数字的顺序。

7.数字与数量的关系认知。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对应的数字,让学生通过实物数量的对照,认知数字的大小关系,便于学生对数量的抽象理解。

8.数量与数字相互转换练习。

教师出示物品,让学生数数,了解实物数量和数字的关系,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加法、减法的运算。

9.数字游戏。

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快乐的游戏方式来结合数字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数字,并且能够很好的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和认知。

学习成果评价:1.教师利用示例物品考查学生对数字的基本认知能力。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案【篇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3、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体会整理与分类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校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水果图片、课件、黄花、蓝花和红花各3朵,铅笔若干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分类(总第17节)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校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导入:(1)播放录像商场物品近景镜头。

(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

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新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售货员把同类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售货员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2)猜一猜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售货员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探究:多媒体出示例1情景图。

图上的气球可真漂亮,小朋友们,你们能试着将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引导学生按气球的形状分类,分完之后,数一数,看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

将学生的分类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分呢?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能想出这么多的分类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按给定标准分类_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按给定标准分类_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按给定标准分类_人教新课标单元内容简析本部分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要让学生明白得分类要按一定标准。

为了让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分类,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以及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能够有不同的分类结果,课本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出现,表达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本单元有以下两个要紧内容:第一部分是“分气球”,即会用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统计。

第二部分是“分两组”,即能依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统计并完成简单的分类统计表。

单元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够依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出现分类的结果。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依照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单元重点、难点重点:学够依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难点: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出现分类的结果。

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依照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单元编排结构第1课时按给定标准分类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揭示了分类的含义,同时给出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的形状)。

最重要的是同时揭示了分类的目的——计数,从而表达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能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化解措施直观演示、创设情境;观看比较、合作交流等。

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预备教师:课件、气球卡片等。

一年级数学第3单元教案:分类与整理

一年级数学第3单元教案:分类与整理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一、教材解读分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例题设计由给定标准到自己选择标准,由单一标准到不同标准,由形象地表达分类结果到利用统计表去表达。

练习中由简单的基本训练到复杂的综合训练,由只记录结果到在记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提出问题等,难度在逐渐加大。

由于难度的加大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难易的坡度都很合适。

本单元的内容只有2道例题,教科书提供了贴切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自然、熟悉的情境中探究分类的方法。

例1呈现了三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分类边计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

呈现形式虽然多样,但计数结果却是相同的,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从而体会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例2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

通过这样的编排,教科书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入学前早已对日常生活中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这些事物同时又是学生十分熟悉或感兴趣的。

这样在教学时,学生的兴趣浓厚,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学生对于“分类”的概念和标准比较模糊,有些学生虽然学会了,但讲不清依据,教师还应给予帮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策略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分类活动,如:分学具、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分类的思想。

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强调分类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实物图逐步过渡到图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由“分气球”和“一起来做游戏”两个活动构成。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

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

二、单元学习目标1.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三、单元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四、单元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标准分类五、单元教学措施: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简单统计图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重点: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难点: 体会分类的标准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实际操作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投影出示两个书柜)如果你要看《365夜故事》,你愿意从哪个书柜上取书?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同学们说的真好,书柜上分类摆放书本,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要看的书,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板书课题:简单统计图)二、探究新知(一)分类整理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例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数字11-20的读法和写法。

2. 能够进行11-20之间的加减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数字11-20的认识
2. 11-20之间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方式,通过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出11-20的数字,让学生对这些数字产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
1. 认识数字11-20:通过实物展示,如手指、水果等,让学生理解11-20的含义,并学习其读法和写法。

2. 11-20之间的加减运算: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掌握11-20之间的加减运算。

(三)课堂活动
设计一些与数字11-20相关的游戏,如数苹果、摆豆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难点,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以上就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教案设计,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苏教版一年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一年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一年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电脑动画,创设情境:卡通形象皮卡丘把小朋友带到数的王国。

讲述:数的王国里住着我们已学过的100以内的数,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

(板书:我们认识的数)它们经常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1、“说一说”的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幅图,并播放学生说的话,出示相应的场景图。

讲述:这些同学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跟你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反言。

讲述: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2、“说一说”的第二部分。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先告诉我家中有几口人,再分别说出他们的年龄)先指定两名学生说,当每个人都很想说的时候,再让他们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最后再请两名学生说。

讲述: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见你们平时对自己的家人都很关心。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智力小测试,比比谁最聪明。

(出示第二幅图)提问:你们看,这是小明一家。

他们家有一个人,今年4岁。

你们猜这个人可能是谁?还可能是谁?讲述:你们都猜对了!在你们的家庭里,爷爷奶奶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宰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

3、“猜一猜”。

讲述: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小组长和组员合作完成。

组员的任务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小组长则要把组员猜数、数数的结果记录下来。

(1)请每个同学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组员数,组长记录。

完成后评出优胜小组,奖励合作星,再指名说,老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第三单元:数到401. 能正确书写40以内的数字;2. 能够准确按顺序默写数1~40;3.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4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计算;4.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好奇心;5. 能够正确使用“+”和“-”符号。

重点:认识40以内的数字及其顺序,进行4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难点:巩固40以内数字的认识,并用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教师:教学课件、挂图、数字卡片、教学参考书籍;学生:练习册、铅笔、橡皮、橡皮擦。

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数字1~30的认识和书写;2. 让学生通过数字卡片,认识40以内的数字,说出他们的读音。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讲解40以内的数字,并通过挂图展示给学生看;2. 通过数字卡片练习,让学生根据挂图上的数字卡片,默写40以内的数字;3. 介绍加法和减法,并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掌握“+”和“-”符号的使用方法。

三、练习与检测(20分钟)1. 让学生根据题目,进行4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2. 师生互动,让学生上台表演计算过程,加深理解;3. 进行速算游戏,巩固加减法计算能力。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用40以内的数字进行解答;2.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编写一个关于4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目。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练习册上关于4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做完整道并背诵40以内的数字顺序;2.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数到4040以内数字及顺序加法和减法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40以内的数字,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在教学中,通过数字卡片、挂图、练习册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练习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和速算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计算技能。

同时,在巩固与拓展环节,让学生动手编写题目,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按单一标准将物体分类、整理。

2.按不同标准将物体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注重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3.要结合知识内容本身的灵活性,注意开展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能更牢固地掌握选择分类标准、正确分类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分类、整理1课时
2统计表1课时
分类、整理
教材第27页的例1及练习七的第1、第3题。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课件(录像或挂图)。

1.
(1)
(2)比少( )个,
比多( )个。

2.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
圆柱有( )个,球有( )个。

1.学习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

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录像或挂图)显示气球,同学们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引导学生说出:有3种形状的气球,并数出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

板书:
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引导学生说出:最多,最少。

2.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1)分小组互相说说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2)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

(如有的同学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1.练习七的第1题。

2.练习七的第3题。

1.在水果下面画“ ,在蔬菜下面画“○”。

2.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3.数一数,涂一涂,填一填。

△()个,□()个,▭()个。

()最多,()最少。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略
2.涂色略643 3
思维训练
1.○○○○○
2.略
3.涂色略654△▭
分类、整理
1. 分类的方法。

(1)单一标准下的分类就是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
划归为一类,它的分类结果是一定的,不可改变的。

(2)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就是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分别以某些属性为
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2. 分类的依据。

(1)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2)根据事物的功能和用途(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可以玩、可以用)
进行分类。

(3)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分类、整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学习单一标准的分类、整理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整理两部分知识。

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

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

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

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

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介绍分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然后通过大量的操作使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某一给定的或选择某个单一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为学生提供充分“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选择学具和教具时,可以因地制宜,让学生熟练地分类,不仅使学生感到很亲切,而且又体会到数学的工具性,从而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简单的统计表
教材第28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七第2、第4、第6题。

1.巩固不同标准下的分类、整理。

2.通过分一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课件(录像或挂图)。

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课件(录像或挂图)显示公园中人物镜头,同学们仔细观察。

提问: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两类。

生1: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生2:按男、女分,男有6人,女有6人。

板书:
提问: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由讨论。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1.教材第28页“做一做”。

先小组内交流各自分类的方法。

老师组织集体交流,可以按男、女分,也可以按出生在前半年、后半年分,还可以按学号分等。

2.练习七第2题。

3.练习七第4题。

4.练习七第6题。

1.数一数,分一分,填一填。

(1)红色图形比蓝色图形多()个。

(2)()形的图片最多。

2.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两组填一填。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略
2.涂色略(1)546(2)65 4
3.略
4. 36678(1)熊猫(2)小猴和小熊(3)略
思维训练
1. 85445(1)3(2)正方
2.①②③④⑤⑥(答案不唯一)
1.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他们学会了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本节课的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投入,体现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和自主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