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上:军阀黑暗统治,民族矛盾社会矛盾激化。
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文化: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两不相容。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盲从,切中时弊。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而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地位,从而使人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偏心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民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偏重于对国民性的改造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3、偏向于片面的观察问题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
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持有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的原因1、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2、一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七、教学热点
1、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作用。 2、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北伐战争的意义。 八、教学方式
1、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为辅。 2、适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九、教学方法
1、 充分尊重教材,增补相关资实际,历史结合现实。 十、教学资源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
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 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 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国共合作
大革命
1、从北洋军阀的统治了解新文化运动作为思想解放潮流发生的必然。 2、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马克思主 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3、国共合作使中国革命出现了新局面。 五、教学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13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v
14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1919.5.4--1919.6.5 中心: 北京 主体: 知识分子
5月4日 北大等13所大专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 安门前集会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 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下午4时许,涌至曹 宅前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32名学生被捕。次日, 北京学生宣布罢课。
9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启示和影响
• 启示: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 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新的革命方法和经验. • 影响: 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 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 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总之,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1923.2 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 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毛泽东去安源 (油画)
29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这些罢工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坚定的
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
训。
一是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要战胜强大的 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是不够的,必须争取
26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一大后,党首先以主要力量从事工人运动。以1922年1月 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
点,掀起中国工人
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全国罢工180余次, 持续时间13个月, 参加人数达30万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改良文学须从八事入手……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 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 无病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 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 不避俗字俗语。‛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蔡 元 培 (
) 浙 江 绍 兴 人
1868—1940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其次,启蒙的形式不一样。西方启蒙运动是源自世 俗生活基础的自下而上的个体自我确证之渴望,是一种 大众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对的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有着 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参与意识,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世俗化 运动,因而是一种正向的自身觉悟式的启蒙和现代性的 诞生路径。但是,中国的情况与此殊异,社会基础的缺乏 使得启蒙运动不可能生发自强烈的个体意识,也不可能 自下而上地进行启蒙,而是自上而下地由知识精英们对 大众进行灌输式的逆向式启发的文化启蒙,结果启蒙成 为‚化大众,而不是大众化‛。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 文小说,也是他开始鲁迅笔名射向封 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 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 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 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鲁迅
视频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 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 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念的分梳:文化运动还是政治运动?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教案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幻灯片第四章标题),首先我们要明确本章的标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究竟是指的什么?(幻灯片毛泽东语)在很多革命纪念馆中,都陈列着这样一块牌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这句话是毛泽东同志说的,所以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本章的内容主要就是讲中共成立的历史过程。
本章的内容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章,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上一编我们所讲过的内容,在上编中我们了解到,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历史任务(副板书),是哪两个历史任务啊?一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前一项历史任务是后一项历史任务的前提。
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经过了艰难曲折的探索,无论是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无论是单纯的农民战争还是伟大的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所有的探索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鉴于以往中国人民实现第一个历史任务的经验,历史和中国人民重新做了三个重要的选择,哪三个选择呢?第一个选择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第二个选择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个选择是由前两个选择规定的,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这三个选择在我们这章当中有所体现,所以这一章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显得很重要,我们这一章集中的反映了历史和中国人民究竟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通过这一章及以后各章的学习,大家还会看到这个选择主要经历了两个过程,哪两个过程呢?第一个过程是少数的先进分子的选择,第二个过程是以后中国人民在革命的实践当中自觉的选择,那么希望大家在在学习这一章的时候要结合第四章之前和第四章之后的内容来理解为什么要实现这三大选择。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07

•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化运动是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 旧文化的斗争。
• 新文化 运动时 期的陈 独秀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 陈独秀《青年》创刊号中发表《敬告青年》一 文,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 •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 后来,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 为主要撰稿人。提倡“破除迷信”的口号。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后果: •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内在 的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对资本主 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的进一步暴露。 •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 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 更大的怀疑。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3、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 否定正规的全部传统文化。 • 指出:孔学不等于全部国学,也没有否定孔 学的历史作用,更没有把孔学说的一无是处。 •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必须现代化 的重大课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要
• 教学重点 •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 思主义? • (2)怎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 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 (3)中国共产党产生后,中国革命展 现了哪些新面貌?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要
• 教学难点 •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5、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 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 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要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要到民间去, 向农村去)。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三、简答题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特点:中国共产党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具 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原汁原味”)是直接承继列宁主义而来,没有收到修正主 义影响。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她所接受 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 革命论,是科学社会主义。 ●(“根正苗红”)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 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 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1、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 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 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 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 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 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 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012-6-6 15:47:48本站原创我要评论(0) 【字体:大中小】【教学理念与目标】一、教学理念(1)这一章内容,包括中篇综述第一部分中国所处是时代和国际环境,着重向学生阐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让学生明白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和革命的需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坚持马克思指导地位的历史的由来。
(2)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历史素养,特别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坚决跟共产党走的信念。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前后的国际国内背景,争取理解为什么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2)通过学习,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了解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的新变化,从而理解为什么说中共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学重点与难点】(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和条件。
(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伟大意义。
(4)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党革命的开展与失败。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录像资料。
【教学时数】4学时(本章共2节内容,其中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
【教学过程】【本章导入】(运用综述概括法导入)前面我们通过对第二章、第三章的学习,了解到近代以来,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怎么办” 的问题。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
然而历史表明,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从《天朝田亩制度》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没有找到一条挽救中国社会危机的出路,这些探索无一例外地以失败告终,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就在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探索者在漫漫的黑夜中,终于看到了曙光,这又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习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1)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是在 特定的社会历史 条件下成立的
(1)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 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 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 产之后。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 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 型工人阶级政党
(2)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 产生的。
二是私有的武装、军队分割 地方,形成了私有的地盘。因 此,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 下的武治,它比寻常的封建统 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辛亥之后,去满洲一国之专 制,转生出无数强暴之专制,其 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这哪里是中华民国,分明是 中华官国、中华匪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 召开二大,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 代表大会宣言》,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 军阀混战情况下的政治立场。
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 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 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 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广泛的群众性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 结合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思考
中国的先进分子 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 马克思主义?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0年前后,中国先进分子找寻资产 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失败原因,接受新文化 运动的思想启蒙,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的问题及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在对各 种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新思潮推求比较中 ,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经历了 五四运动的洗礼之后,更多的先进分子成 为马克思主义者。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伟大意义。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明确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二、教学重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特点。
四、教学时间:2学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辛亥革命后,政治领域的动荡和思想领域弥漫的尊孔复古思潮,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沉痛反思,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把西方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引到中国,唤起人们民主意识的觉醒,涤荡着人们头脑中的愚昧无知。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内的继续,使中国人在长期的封建思想的禁锢和束缚下解放出来,为即将到来的人民革命风暴奠定了强大的思想基础。
一、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和思想领域尊孔复古思潮弥漫。
2、主要内容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的杂志《新青年》问世,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入手,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思想革命,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是失败的根本原因,为了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通过新文化运动造就一批共和国的国民。
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进攻,主要内容包括:(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即德先生(democracy),指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提倡个性解放,摆脱奴隶地位,成为自由自主的人,二是提倡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使国民成为社会的主人。
纲要教案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纲要教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章重点问题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2(怎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3(中国共产党产生后,中国革命展现了哪些新面貌,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悄悄诞生,一个伟大的事变开始了,用毛泽东的话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政党林立,不同的政党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方案,历史在选择不同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终于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命运,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追问并尝试着回答这道历史留下的课题。
200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这一探究历史奥秘的深刻答案,是怎样得出来的呢,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北洋军阀的统治1(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之而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
旧的统一已被推翻和新的统一尚未来到之间,出现了一个军阀割据时期。
军阀是一种封建势力,但又有着异常的特点:一是在军阀手里,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武装、军队变成了私有之物;二是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形成了私有的地盘,没有无军队和地盘的军阀。
因此,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下的武治,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
袁世凯及其后的北洋军阀是封建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受极大破坏。
对此,孙中山目击身受,他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2(中国的出路是什么,中国的出路是什么,这个问题再一次被提到了中国人民的面前。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四章开
天辟地的大事变
1. 了解中国的成立过程,明确其对中国革命和命运的伟大意义。
1.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北洋军阀的统治
(2)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的潮流
(3)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和中国诞生
(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 了解新文化运动作为思想解放潮流发生的必然。
2. 了解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使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最终导致中国的创建。
1. 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 了解中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1. 了解中国诞生的历史特点。
1. 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作用。
1. 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为辅。
1. 增补相关资料,充分尊重教材。
2. 注重历史史实,史实引出史论。
1. 教材。
2. 多媒体教学课件。
1.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和中国诞生。
3.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 为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 为什么中国共产事变”?
十四、阅读文献。
中国近代史纲要_第四章_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 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营垒需要有坚强 的领导者、组织者。 毛泽东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 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 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无数革命的先烈, 为此而抱终天之恨。‛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软弱 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 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确立党的名称
制定党的纲领
明确中心任务 选举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上演了中国 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幕,成为红色旅 程的伟大起点。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俄国十 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 民主主义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遭到破产之后,没有受到欧 洲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影响。
“一个革命的政党在革 命高潮中完全不能领导, 可见他快要死亡了,故此 次运动中的一般新领袖对 于国民党均不满意,而有 利于新的政党产生,中国 革命需要组织各派力量以 反对帝国主义而引导革命 的党了。‛
正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 党不行,中国革命要胜利,中国社会 要有光明的前途,就不能依靠资产阶 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必须依靠新的 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中国工人 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 中国革命的这种要求而成立的。
‚在这样一个国家里,10到 12岁的童工,在晚上时常被关起 来,睡在他白天操作的机器之下 的破布堆里;人们不必要有锐利 的观察力,便可以明白:为什么 《共产党宣言》会被这个国家的 人民奉为圣经。此外,中国人所 遇到的西方民主,只是在其担任 了外国警察的角色,及保护以暴 力夺取中国的权利与利益这几方 面。因此,人们也无需仔细研究, 便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立即 可以完全接受马克思对西方民主 的伪善所作的藐视性抨 击。‛ —— 斯 诺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教案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幻灯片第四章标题),首先我们要明确本章的标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究竟是指的什么?(幻灯片毛泽东语)在很多革命纪念馆中,都陈列着这样一块牌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这句话是毛泽东同志说的,所以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本章的内容主要就是讲中共成立的历史过程。
本章的内容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章,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上一编我们所讲过的内容,在上编中我们了解到,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历史任务(副板书),是哪两个历史任务啊?一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前一项历史任务是后一项历史任务的前提。
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经过了艰难曲折的探索,无论是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无论是单纯的农民战争还是伟大的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所有的探索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鉴于以往中国人民实现第一个历史任务的经验,历史和中国人民重新做了三个重要的选择,哪三个选择呢?第一个选择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第二个选择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个选择是由前两个选择规定的,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这三个选择在我们这章当中有所体现,所以这一章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显得很重要,我们这一章集中的反映了历史和中国人民究竟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通过这一章及以后各章的学习,大家还会看到这个选择主要经历了两个过程,哪两个过程呢?第一个过程是少数的先进分子的选择,第二个过程是以后中国人民在革命的实践当中自觉的选择,那么希望大家在在学习这一章的时候要结合第四章之前和第四章之后的内容来理解为什么要实现这三大选择。
那么这些选择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产生了什么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章的教学重点(一)中国先进分子经过怎样艰苦探索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的新面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 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讲:张凯峰 zkftju@
一、袁世凯窃权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 北京,清朝起用袁世凯率领 北洋军进行镇压。袁世凯在 得到南方同意让权的确切保 证后,对清帝实行逼宫。 1912年2月,清帝宣布退位 。随即,袁世凯声明赞成“ 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 院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 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二、袁世凯称帝
1、民初政治乱局 黄远庸:“自民国成立以后,国之上下咸苦于政争,盖欲得 一日之息以为幸。……纯以两造之势力赌一国之基础,以为 胜负,一切政治问题法律问题云者,皆特藉以为名目,而利 用政党及议会以为傀儡。今以大借款为例,甲党之报,今赞 成而前反对,乙党之报,则今反对而前赞成,甚至同在一时 ,赞成唐绍仪之借款者,而不赞成熊希龄之借款,赞成熊希 龄之借款者,而不赞成唐绍仪之借款。又试以对于政府态度 而论,于其未入国民党之先,则甲党赞成,而乙党思推倒之 ,同此一人,而前后有尧桀之别……推其原因所由来,不外 所争在两派势力之消长。绝无与于国事之张弛而已。”
章太炎:“用一人必求同意,提一案必起纷
争。始以党见忌人,终以攻人利己。财政部 官制议二月不成,六总长名单以众妒而反对 ;裁兵之案,延宕逾时,省制之文,磋磨累 月,以至政务停顿,人才淹滞,名为议员, 实为奸府。”
二、袁世凯称帝
1、民初政治乱局 袁世凯: “国家既采法治主义,庶政皆藉 法律以行;而国会纷争,议案丛 脞,累日不能决一条,经月不能 颁一律。律文既缺,何所遵依? ” “查临时约法……即其内容规定 ,束缚政府,使对于内政外交及 紧急事变,几无发展伸缩之余地 。本大总统……身受其苦痛,且 间接而使四万万同胞无不身受其 苦痛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月间
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1927年7月 7月14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 7月15日,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在其辖区内开始了对共产 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大屠杀。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大革命最终失败。
真题训练
B
A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 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青 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 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 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4)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 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提倡民主和科学 提倡新道德, 提倡白话文、 提倡新文学、
反对封建迷信 反对旧道德 反对文言文 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925年7月 1925年8月
,广州革命政府改组,国民政府成立 国民政府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1926年5月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以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
先遣队先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1926年7月9日 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926年3月 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1926年5月 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力量,成为国民党内 新右派的代表
谢谢观看!
1927年1月 蒋介石会见日本驻九江领事时,明确表示保护外国在中国的 权益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第四十五运页,动共55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 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 ,是李大钊。
1919年9月、11月, 他发表的《我的马克 思主义观》一文 表明, 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 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 者。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第党四十诞页,生共55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思考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 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第产四十党一页诞,共生55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共二大会址
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人手,进 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
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 ,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
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 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第党三十诞页,生共55页
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 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 众相结合的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第二党十九诞页,生共55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以前开始的反封建 的思想启蒙工作。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启蒙者的弱点 ,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有力地推向了前进。
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 期的活动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专题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专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后,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从迷茫和彷徨中走出来,经过比较,最终选择了一种的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并以这个思想为指导,成立了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和保留(1).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逐渐暴露。
(2).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也使先进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产生怀疑。
2.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的影响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第一,俄国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与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给予中国人一个启示: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上解放之路。
第二,苏俄的反帝和对中国的平等态度引起了人们的震动和向往,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俄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和革命方法,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并出现了新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人的罢工不但次数日益频繁,而且罢工由单纯的经济斗争逐渐转向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由分散的自发的斗争逐渐转向有组织有领导的斗争。
4.传统大同思想的影响马克思构想的理想社会与中国孔子的大同思想不谋而合。
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同时包涵了两大思想解放的向度:“向传统求解放”和“向西方求解放”。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基础。
二.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的发生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整体演变和国际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直接导火线则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伟大意义。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明确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二、教学内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北洋军阀的统治
(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3)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三、基本概念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国共合作大革命
四、基本线索
1、从北洋军阀的统治了解新文化运动作为思想解放潮流发生的必然。
2、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3、国共合作使中国革命出现了新局面。
五、教学重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六、教学难点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七、教学热点
1、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作用。
2、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北伐战争的意义。
八、教学方式
1、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为辅。
2、适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九、教学方法
1、充分尊重教材,增补相关资料。
2、注重历史史实,史实引出史论。
3、理论联系实际,历史结合现实。
十、教学资源
1、教材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教学参考资料
十一、教学时间
3课时
十二、教学流程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思考题
十三、教学思考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十四、阅读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 年。
教学思考答案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