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酸性小体,属于细胞凋亡(见图10-2)。 • 按坏死的范围和程度,坏死可分为: • 点状坏死(见图10-3) • 灶状坏死 • 碎片状坏死 • 桥接坏死 • 大片坏死
2021/3/10
4
• 图10-2 急性病毒性肝炎
• 游离于肝窦内的嗜酸性小体(↑处) ×800
2021/3/10
5
• 图10-3 病毒性肝炎
• 2、中度慢性肝炎
• 肝组织灶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汇 管区纤维增生明显;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
• 3、重度慢性பைடு நூலகம்炎
• 多处肝组织灶状坏死、明显碎片状坏死和大范 围桥接坏死;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小叶内及周 边纤维组织增生,并分割肝小叶正常结构。
2021/3/10
8
• (三)重型肝炎
• 1、急性重型肝炎
2021/3/10
19
• 三、病理临床联系 • 1、全身症状 • 2、意识障碍 • 3、颅内高压症状 • 4、脑脊液变化 • 四、结局和并发症
• 积极治疗后,大多数病人可痊愈,部分病人可 遗留痴呆、言语障碍、四肢瘫痪等后遗症。
2021/3/10
20
第三节 伤寒
•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病原体:伤寒杆菌 • 传播途径:消化道
2021/3/10
12
• 结核结节: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 周围有大量上皮样细胞和一些郎汉斯巨细胞, 最外围有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围绕。
• 3、变质性病变 • 主要表现为干酪样坏死。 • 三、基本病变的转归 • (一)好转愈合 • 1、吸收消散 • 2、纤维化、纤维包裹和钙化 • (二)恶化进展 • 1、病灶扩大 • 2、溶解播散 播散的途径包括:
2021/3/10
13
• 自然管道 • 淋巴道 • 血道 • 四、肺结核病 • (一)原发性肺结核病 • 1、病理变化 • 特点是形成原发综合征,包括原发病灶、结核
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
• 2、结局 • (1)愈合 • (2)恶化
2021/3/10
14
• ①血道播散 根据细菌进入血液的情况不同可 分别引起急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慢性全身 性粟粒性结核病和肺外器官结核病
性渗出物。 • 三、病理临床联系 • 1、败血症表现 • 2、颅内高压表现 • 3、脑膜刺激症 • 4、脑脊液的变化
2021/3/10
18
第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原体:乙型脑炎病毒 • 传播途径:蚊虫叮咬经血液传播 • 流行季节:夏秋 • 二、病理变化 • 病变特点为脑实质的变质性炎。镜下表现为: • 1、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 2、淋巴细胞袖套状浸润 • 3、胶质细胞增生
2021/3/10
16
• 3、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 • (1)肾结核
• 坏死明显,常形成空洞,进一步可引起 输尿管和膀胱结核。
• (2)生殖系统结核
• 男性多累及附睾,女性多累及输卵管, 是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之一。
2021/3/10
17
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 • 传染途径:呼吸道 • 流行季节:冬春 • 二、病理变化 • 表现为脑脊髓膜典型的化脓性炎,蛛网膜下腔充满脓
• 肝细胞点状坏死,坏死灶内有炎性细胞浸润
2021/3/10
6
三、病理临床类型 • (一)急性(普通型)肝炎 • 病变特点: • 1、肝细胞广泛变性轻微坏死; • 2、轻度淋巴细胞浸润; • 3、肝细胞和库普弗细胞轻度增生。
2021/3/10
7
• (二)慢性(普通型)肝炎
• 1、轻度慢性肝炎
• 肝细胞点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肝小 叶结构完整。
• 二、基本病理变化 • (一)肝细胞变性、坏死 • 1、肝细胞变性 表现为: • (1)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见图10-1)
2021/3/10
2
• 图10-1急性病毒性肝炎
• 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2021/3/10
3
• (2)肝细胞嗜酸性变 • 2、肝细胞坏死 表现为: • (1)液化性坏死 • (2)嗜酸性坏死 常为单个细胞的坏死,形成
• 大体:肝脏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减轻,包膜皱 缩,质软,切面土黄或红褐色,故又称急性黄 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见图10-4)。
• 镜下:表现为肝组织大片坏死、库普弗细胞增 生、坏死区及汇管区大量炎细胞浸润。
• 2、亚急性重型肝炎
• 似急性重型肝炎,唯病程较长,肝组织内有明 显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故易发 展为肝硬化。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原体:肝炎病毒 包括甲、乙、丙、丁、戊、庚六型。 • 甲肝和戊肝经肠道传播;其他以血液、密切接触传播。
• 发病机制:有的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时直接损伤 肝细胞,如HAV、HDV等;有的肝炎病毒在引起肝脏 病变时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密切的关系,如HBV等。
• ②淋巴道播散 可引起各处淋巴结结核 • ③支气管播散 • (二)继发性肺结核病 • 1、局灶型肺结核 • 2、浸润型肺结核 •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 4、干酪性肺炎 • 5、结核球 • 6、结核性胸膜炎
2021/3/10
15
• 五、肺外器官结核病
• 1、肠结核病
• 原发性肠结核病比较少见,多发生于儿童,
因饮用污染的牛奶而发病。病变特点是形成肠 原发综合征。

继发性肠结核病好发于回盲部,因结核杆
菌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形成长轴与肠腔垂直的溃
疡,溃疡愈合后因瘢痕收缩可致肠腔狭窄。
• 2、骨结核病
• 最多见于脊椎骨(第10胸椎至第2腰椎),椎
体坏死后可发生塌陷,造成脊柱后凸畸形(驼 背),也可压迫脊髓,甚至引起截瘫。
2021/3/10
9
• 图10-4 急性重型肝炎
• 肝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著,表面被膜皱缩
2021/3/10
10
• 四、病理临床联系 • 1、肝脏肿大、肝区疼痛 • 2、血清转氨酶增高 • 3、黄疸 • 4、出血 • 5、肝性脑病
2021/3/10
11
第二节 结核病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原体:结核杆菌 • 传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 • 发病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有关。 • 二、基本病理变化 • 1、渗出性病变 • 2、增生性病变 • 主要是形成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即结核结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