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1.介绍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2.讲解灭火的原理,包括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介绍燃烧与灭火相关的化学知识,如燃烧产物的组成、灭火剂的种类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进行验证。
(三)学生小组讨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现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燃烧与灭火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如氧气的性质、可燃物的特点等,为学习燃烧与灭火打下基础;
3.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吗?灭火的原理又是什么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共同探究燃烧与灭火的规律;
2.针对火灾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让学生设计一个灭火装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与灭火的条件和原理,让学生明确燃烧与灭火的基本规律;
3.启发式: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合作性: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竞赛、灭火装置设计等合作活动。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分享观点、经验和成果,提高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教学设计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一课时练习提高15min 【提问】燃烧的剧烈程度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自学归纳【引言】可燃物的在一定空间的急剧燃烧有可能发生爆炸,为了预防危险的发生,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安全常识【指导阅读】P129资料【投影】展示图标【提问】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有何关系【巩固练习】1.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管理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B.为了节约运费,把乙醇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里吸烟讨论进行猜想与假设1.与氧气的浓度有关2.与物质的接触面积有关3.与可燃物的性质对照燃烧条件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猜想讨论与交流: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口答口答△通过本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利用习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1.介绍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条件的作用。
a.展示不同可燃物的燃烧现象,如木材、蜡烛、汽油等,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可燃物。
b.演示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明白氧气的重要性。
c.解释着火点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影响燃烧过程。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已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存在误区,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澄清。
2.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和训练。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化学实验存在恐惧心理,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4.撰写一篇关于燃烧和灭火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论文,字数在5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举例生动。
5.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家庭火灾逃生计划,包括逃生路线、灭火器的摆放位置、如何报警等,并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文字材料,由家长签字确认。
6.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并在下次课堂上提交。
1.请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总结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灭火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的灭火方法,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并举例说明。
2.设计一道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实验方案,要求方案中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并在下一节课前提交给教师。
3.深入生活,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燃烧现象,分析其是否符合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并思考如何进行安全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关爱、尊重、引导为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本章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燃烧和灭火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设计火场逃生演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防火安全意识。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燃烧的本质、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火警新闻导入新课,贴近生活,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燃烧和灭火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燃烧和灭火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燃烧和灭火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探讨燃烧和灭火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掌握灭火的方法,能根据火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3.了解燃料的分类和利用,能分析不同燃料的优缺点,提出合理化的燃料利用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3.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燃烧和灭火的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讨论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和灭火方法。”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对于作业中常见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集中的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态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燃烧和灭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4.科学知识:学生能够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以及燃料的分类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物质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等,这为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进行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6.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教材第100页,了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7.板书设计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隔绝空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拓展与延伸
1.同学们可以阅读有关燃料的分类和性质的科普文章,加深对不同燃料的了解。例如,《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化石燃料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等。
4.实验探究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燃烧实验,观察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现象。
(1)实验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
①准备一个烧杯,放入少量白磷;
②在白磷上方放置一个热源,如酒精灯;
③观察白磷是否燃烧。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
(2)实验二:灭火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列举出生活中的三种燃烧现象,并分析它们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
要求:描述清晰,分析合理,体现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2.设计一个家庭火灾预防方案,包括火灾报警、灭火器材选择与使用、逃生路线规划等。
要求:方案具体、可行,结合实际情况,突出安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正确灭火?请举例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灭火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灭火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点。
3.请同学们计算以下燃烧反应的热量变化,并解释其意义。
反应1:C2H5OH + 3O2 → 2CO2 + 3H2O
反应2:CH4 + 2O2 → CO2 + 2H2O
要求:列出计算过程,解释热值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4.分析以下案例,说明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
案例一:火力发电厂的煤炭燃烧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实验操作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单元测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具体,体现绿色化学观念。
5.请同学们针对以下情景,讨论并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情景一:厨房炒菜时油锅着火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辨证地认识燃烧现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3)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4、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六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化学知识,逐步形成了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因此,本课题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算大,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关于燃烧的知识。
所以,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分析来完成本课知识的学习;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重点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2、实验准备:⑴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⑵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⑶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⑷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观看录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一、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教师活动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学生活动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意图[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的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了解不同类型的燃烧,如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的特点及区别。
3.学会使用灭火器,掌适的灭火器材。
4.通过实验观察燃烧和灭火现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燃烧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我会提出一个关键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控制和灭火呢?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详细讲解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以及灭火的原理。
1.燃烧条件:我将阐述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这些条件的重要性。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不同类型的燃烧特点。
3.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引导他们思考灭火原理。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灭火器的种类、适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5.案例分析:分析火灾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特别是不同类型的燃烧特点及区别。
2.灭火原理及灭火器的种类、适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3.学生对火灾危害性的认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火灾案例,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加深理解: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增强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点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燃烧与灭火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与灭火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燃烧与灭火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探究实验-总结归纳-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主动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实例,分析实例中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设想: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案例分析、防火演练等方式,强化学生的防火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入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例如,通过展示新闻报道中的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c.撰写一篇关于防火意识的小短文,分享给家人和同学,提高大家的防火安全意识。
2.选做作业:
a.拓展阅读:收集有关燃烧和灭火的科普文章或资料,了解燃烧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升科学素养。
b.实践活动:参观消防队或参加消防安全演练,了解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c.探究问题: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燃烧现象,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其化学原理和灭火方法,形成研究报告。
设想: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如蜡烛燃烧、铁丝燃烧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燃烧现象,并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重难点二:灭火原理及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这是本节课的实践应用部分,学生需要学会根据不同火源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实验,如使用灭火器、灭火毯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灭火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1.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2.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燃烧和灭火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同时,通过学习灭火原理,使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火焰、烟花、燃烧的蜡烛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属于燃烧,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可能带来火灾等安全隐患。今天我们将学习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了解如何安全地利用燃烧,预防火灾的发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Leabharlann 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使学生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基本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其应用。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认识燃烧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探究燃烧与灭火的条件和原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火灾预防和扑救等。
c.冷却: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使其无法继续燃烧。
d.化学抑制:使用化学灭火剂,中断燃烧反应过程。
3.实验演示:教师进行燃烧与灭火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燃烧现象及灭火效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燃烧的三个条件如何影响燃烧过程?
b.不同类型的灭火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c.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燃烧与灭火知识在火灾预防和扑救中的作用。
2.各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a.解释燃烧的三个条件及其相互关系。
b.分别列举四种灭火原理的适用场合。
c.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燃烧条件或灭火原理。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5.突破重难点,注重方法指导:针对燃烧的条件和类型、灭火原理与方法等重难点内容,采用图示、案例、比较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6.情感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了解燃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认识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绿色化学,倡导低碳生活。
4.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
7.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成长。
8.课后巩固,提高学习效果: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篝火、烟花、燃烧的蜡烛等,引发学生对燃烧现象的好奇心。
4.了解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燃烧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及潜在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学习能力。
3.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4.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评价: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7.1《燃烧和灭火》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7.1《燃烧和灭火》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燃烧和灭火,这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引入燃烧和灭火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到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需要燃料、氧气和点火源三个条件。
同时,灭火的原理就是消除这三个条件之一。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基本知识,如燃料、氧化反应等。
但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原理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灭火工具和方法,但对其原理可能并不了解,这也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学会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如何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过程。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教学资源,如火焰、灭火器等。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一些实际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验或者视频,引出燃烧和灭火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讨论如何灭火、如何预防火灾等。
4.巩固(5分钟)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燃烧的定义、条件及其类型,让学生了解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
2.通过实验演示不同类型的燃烧反应,如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各自的特点。
3.分析爆炸燃烧的原理和危害,提醒学生注意防范爆炸事故的发生。
4.讲解灭火原理,如隔离、窒息、冷却、化学抑制等,并介绍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其适用场景。
-提交要求:学生需提交一份精美的思维导图,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全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探究燃烧和灭火知识的过程中,既能提高化学学科素养,又能增强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类型: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以及不同类型的燃烧反应,特别是爆炸燃烧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包括篝火晚会、烟花表演、火灾现场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共同特点。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燃烧,而有些物质却不能?燃烧过程中为什么会发光、放热?面对火灾,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灭火?”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燃烧的定义、条件及其类型,了解不同物质的燃烧特性。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分析并解释燃烧过程中温度、氧气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掌握燃烧反应的表达方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3.燃烧与灭火的重要性:强调燃烧与灭火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重要性。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一个燃烧与灭火的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2.作业要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深入分析实例中的燃烧和灭火过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通过探究实验来引导学生掌握燃烧与灭火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自主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火灾?火灾是如何发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总结火灾的原因和危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燃烧与灭火”。
(二)讲授新知
1.燃烧的条件: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如氧气、可燃物、点火源等。
2.灭火的原理:讲解灭火的四个原理,如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抑制氧气等。
3.燃烧与灭火的实例: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和灭火实例,如厨房火灾、森林火灾等。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2.分配任务,如实验操作、数据收集、总结报告等,使学生在合作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动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场景,如火灾逃生、灭火器使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场景,如火灾逃生、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器使用等,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燃烧和灭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了解和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燃烧和灭火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讲授新知
1.燃烧的条件:讲解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接触和达到着火点。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条件。
2.灭火的方法:介绍常见的灭火方法,如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等,并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背后的原理。
3.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如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而灭火则是通过消除这些条件来实现。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燃烧和灭火的案例,讨论该案例中应用的燃烧和灭火原理。
3.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设计一些评价题目,如“你们认为自己在燃烧和灭火方面的知识是否有所提高?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2.实验演示,直观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和灭火的条件、方法和原理。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化学教学设计

3.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点。
2.教学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活动:定期进行学习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燃烧现象的图片,如篝火、烟花、燃烧的蜡烛等,引发学生对燃烧现象的关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共同特征。
2.提问方式: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燃烧的现象?它们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关注消防安全,提高防火意识,树立安全意识。
3.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4.通过实验观察燃烧和灭火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利用实验、图片、案例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化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点火源: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如火花、明火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生动的实例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篝火晚会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参加篝火晚会时,有没有想过火焰为什么会燃烧?我们如何才能安全地使用火源?”
接着,我会简要介绍燃烧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如烹饪、取暖、照明等,同时指出不当使用火源可能导致的火灾危险。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a.使用不同的可燃物(如木炭、酒精、蜡烛等)进行燃烧实验,比较它们的燃烧特点。
b.利用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毯等)进行灭火实验,总结不同灭火方法的适用场合。
3.案例分析:请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火灾案例,分析火灾原因、火灾蔓延过程以及灭火措施。要求不少于300字,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4.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宣传海报,内容包括: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学习习惯。
3.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获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这一环节,我将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灭火原理等方面。我会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在完成后进行小组互评,共同讨论解题思路。
我会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强调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运用类比、归纳等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4.学会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燃烧和灭火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明白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并学会减少燃烧污染的方法。
4.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在火灾发生时,应如何正确应对,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燃烧的定义,强调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
2.介绍不同类型的燃烧反应,如气态、液态和固态燃料的燃烧,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过程。
3.阐述灭火原理,分别讲解隔离法、窒息法和冷却法的适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4.结合实验,讲解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安全操作规范。
-设想活动:模拟火灾现场,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强调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4.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迁移性。
-设想活动: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火灾案例,讨论预防措施和灭火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创设互动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进步。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能知道其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吗?
【问题3】一旦发生火灾,我们如何自救?
知识点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问题1】什么是爆炸?燃烧都会引起爆炸吗?
【演示实验7-2】粉尘爆炸实验
【问题2】为什么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等场所会出现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讨论】爆炸都是由燃烧引起的吗?爆炸发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识记】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例2】下图所示的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大量空气的作用是;(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阅读教材P131,“表7-2”。
说出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多媒体播放】火灾时的自救方法。
观看,回答,了解火场逃生方法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讨论交流。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32及P133图7-1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1.燃烧引起爆炸的原因
2.明确: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固体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在加热或点燃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认识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3.爆炸并非都由燃烧引起,如锅炉爆炸往往由气压过大引起
分析: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
(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
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装的是干燥煤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答案:(1)使面粉充满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或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①②
(3)严禁烟火(或保持通风,合理均可)
梳理整合
诊
断
练
习
1.李扬同学用家用燃气炉炒好菜后,要熄灭火焰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吹灭火焰
B.关闭出气阀
C.喷水降温
D.用湿抹布扑盖
2.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在装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标志是( )
3.下列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A.进入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仍可继续前行
B.矿井内充满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马上点燃除去
C.桌面上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抺布扑灭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4. 2011年5月6日,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发生森林火灾,
3900多名消防队员紧急奔赴火场。
⑴他们有的使用风力灭火机强力灭火(如图1),它以汽油为燃料,喷出类似12级大风的高
速气流,将火扑灭,其原理是;武警部队官兵在大兴安岭林区5号火场构筑防火隔离带(如图2),其灭火原理又是;
⑵四架直升机轮番进行洒水灭火(如图3),水在灭火中起作用。
作
业
设
计
书面作业:教材P135 第1和6题
课外作业:《自主学习指导课程》中开放性作业
教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