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一阶段,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是在生产不变的情况, 单从国际交换中获得的利益。即增加便宜的购买,减少昂 贵的消费,追求消费价值的最大化。
第二步,生产者来得及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进行生产调 整,他们会增加相对价格上升产品的生产,减少相对价格 下降产品的生产,于是生产点由E点向右下方转移,当到 达Q点时,机会成本与新的相对价格水平重新达成一致, 于是Q点成为新的生产均衡点。
六、贸易利益的衡量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我们重点分析了贸易利益的来源,从中可见, 国际贸易利益的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下面重点对贸易利益做精确 的度量。
从亚当·斯密起,一代代的经济学家都在不断努力地向人们证明或 灌输这样一个古老的理念:贸易是好的。
(一)我们可以通过贸易前后一国福利水平的变化来判断一下贸易利 益是否存在
均衡价格时,b国将完全专业化生产Y,这时X的消费大于生产
(产量为零),即X的过剩需求为正。国际相对价格越低,X的消
费与生产的差额就越大,因此,X的过剩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延伸。
第三,当b国面对的相对价格高于其封闭水平,与上述道理一样,
b国将完全专业化生产X,这时X的供给大于消费,即X的过剩需
求(或者理解为相对需求)为负。国际相对价格越大,过剩供给越
横坐标代表X的过剩需求(Xc-Xp),纵坐标代表b国X产品的国际 相对价格,B国封闭条件下X产品的相对价格为Pb,由于对于b国来 说,X产品不是其优势产品,而A国X产品是其优势产品,所以,在封 闭条件下,A国X产品相对价格Pa大大低于B国封闭条件下X产品的相 对价格为Pb。
第一,当开放条件下,b国面对的国际价格正好等于其封闭条件
这就是说,当X的国际相对价格低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时,A国将完全专业化生产Y,在图2—2 (a)中,对应于相对价格p1,生产均衡点在A点,而消费均衡点则在C1点,这时X的消费大于生 产(X产品产量为零),即X的过剩供给为负。国际相对价格P1越低,X产品的进口数额就越大,X 产品进口数额最小的时候就是国际价格P1几乎等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这时候进口的数量是- Xa。可见,X的过剩供给曲线向左下方延伸。
可见, X产品相对价格(ay/ax ))与X产品 相对劳动生产率(ax/ay)成反比。
同样,B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pb=by/bx。
所以在封闭条件下,两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是
pa=ay/ax<by/bx=pb。
〈3.结论
第一,在均衡情况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反映了比较优势,相对价格越小,表明该产品 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也就是该产品生产的机 会成本比较低,或者说该产品生产的劳动生产 率较高。
下的相对价格Pb时,这时,与封闭情况下相比,虽然相对价格一
样,但b国生产均衡点与消费点不必保持一致,其生产均衡点可
以是BBˊ线段上任何一点,而消费均衡点只能是其社会无差异曲
线与预算线,即生产可能性边界所代表的这条线的切点(EB)。
在这种情况下,B国X的过剩需求变化范围在 -(bxLb-xb)与
XB之间。
在图2—2(b)中,横坐标代表X的过剩供给 (Xp-Xc),纵坐标代表X产品的国际相对 价格
当生产均衡点在A’时,商品Y的生产为0,X产品的生产量为La.ax,这时候 过剩供给为La.ax- Xa;
当生产均衡点在Ea时, X产品的生产量为Xa,这时候过剩供给为0。
在b图中的出口供给曲线中,水平线代表A国面对的国际 价格正好等于其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Pa
以上两种利益之和便构成了贸易利益。
第一,当开放条件下,A国面对的国际价格正好等于其封闭条件下的 相对价格Pa时。
这时,与封闭情况下相比,虽然相对价格一样,但A国生产均衡点与 消费点不必保持一致,其生产均衡点可以是AAˊ线段上任何一点,而 消费均衡点只能是其社会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即生产可能性边界所 代表的这条线的切点(Ea)。在这种情况下,A国X的过剩供给变化 范围在-Xa与axLa-Xa之间。
因此,开放后,该国的福利水平(U2)要比开放前高。这表明国 际贸易改善了该国的福利,即该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了利益。另 外,从图中还可看出,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前的价格差 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就越偏上,因此贸易利 益也就越大。
P又称为该国的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与进口 价格之比),故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该国从国 际贸易中可获得更多的利益。可见,一国从国 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则取决于该国的贸易 条件。
分析:
1、开放前,该国的生产和消费均衡点均在E点,相对价格水平为 p(=Px/Py);
开放后,该国面对一个新的相对价格pw(=),生产均衡在Q点, 消费均衡点在C点。
2、该国福利水平的变化 该国在封闭状态下的福利水平,可由通过均衡点E的一条社会无差
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U1)来表示,开放以后,该国的消费 点由原来的E点转移到C点,在这一点,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原来相 比,处于更高的位置。
大,这时候x的消费小于生产,X的过剩需求为负,X的过剩需求
曲线在左侧向左上方延伸。
A国过剩供给曲线与B国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际 均衡价格,国际均衡相对价格为pw,这就是两国的贸易 条件。由图可知,pw位于pa与pb之间。
4、贸易后的一般均衡
对应于国际均衡价格pw,贸易后A、B两国的一般均衡如图2—5(a),2— 5(b)所示。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当国际价格<pb时,这意味着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相比,
这时X和Y部门的劳动报酬不再保持一致,Y部门的劳动报酬将超
过x部门,于是劳动由X部门转向y部门。由于机会成本不变(X、
Y两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固定不变),所以Y部门的劳动报酬将
永远高于X部门,X部门的劳动流出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全部转
移到Y部门。这就是说,当国际上X的相对价格低于封闭条件下的
即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1.由于假设两国的消费者偏好完全相同, 所以A、B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 在封闭条件下,两国的相对价格由各自的生产 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定。
对A国而言,其相对价格线pa与其生产可能性 边界重合,所以pa=ay/ax(由上图可知,A国 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就是ay/ax )。
〈1.贸易后,A国的生产均衡点在Aˊ点,即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X(因为A 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而消费均衡点则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国 际均衡价格线相切的地方,即Ca点。
〈2.贸易后,B国的生产均衡点在Bˊ,即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Y,而消费 均衡点则在Cb。
〈3.比较贸易后的生产点和消费点,我们得知A国出口X,进口Y,而B国 出口Y,进口X。并达到了贸易上的完全平衡。
生产的这一变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使该国国民收入有 新的增加,反映在图中就是国民收入由原来通过E和F点 预算线所代表的水平提高到现在由通过Q点的预算线所代 表的水平。
收入水平的提高跟着又提高了消费水平,从而居民达到更 高的满意程度。图中消费点在第二步过程中由原来的F点, 转移到对应于更高福利水平的C点。社会无差异曲线由F 点到C的移动表示,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 的专业化而获得的额外利益。
第三,当A国面对的相对价格高于其封闭水平,比如为p2时,与上述 道理一样,A国将完全专业化生产X,这时X的供给大于消费,即X的 过剩供给为正。p2越大,过剩供给越大,X产品的出口数量就越大。反 映在图形中,就是在右侧向右上方倾斜
其次,基于以上的分析方法,我们同样可得到B国X的过剩需求曲线 (也叫进口需求曲线),如图2—3所示。在开放条件下B国X的过剩 需求曲线,即B国消费的X商品进口
贸易虽然能改善一国总体福利,但并不意味着 国内每个国民都能从中受益,我们前面曾指出,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上移并不代表每个人的福利 水平都提高。因此,具体到个人,并不是每个 人都认为贸易是一件好事。这也是现实中为什 么总存在反对自由贸易的势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部分——来自于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于专业化的利 益。交换利益系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 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专 业化利益则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 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第二,当国际价格小于封闭条件下X商品的相对价格pa时,比如说等于p1(<pa)。
这意味着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相比,开放条件下X的相对价格下降(也就是Y的相对价 格上升),这时X和Y部门的劳动报酬不再保持一致,Y部门的劳动报酬将超过X部门, 于是劳动由X部门转向Y部门。由于机会成本不变(X、Y两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固 定不变),所以Y部门的劳动报酬将永远高于X部门,X部门的劳动流出会一直持续下 去,直到全部转移到Y部门。
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图示
1、生产可能性边界对于A国,其生产可能性 边界由下述三个表达式决定:
其中,表示A国的劳动总供应量,第三个表达 式代表劳动充分就业条件。由这三个表达式可 确定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为:
即Y=La×ay -ay/ax.X,
同理,也可以得到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Y=Lb×by- by/bx.X,
A国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为-ax/ay B国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为-bx/by
假设A国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ax/ay大于B国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bx/by, by/bx大于ay/ax 这样A国必然更多在X产品上进行生产,相反B国将更多的在Y产品上进行生
产。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可以画出上面两国的不同生产可能性曲线(AA’、 BBˊ)。
为了区分这两种利益,我们假定一国从封闭到开放分两步 走。
第一步,当开放之后面对新的国际价格时,消费者可以立 即作出调整,而生产者的生产不能立刻进行调整,所以生 产点不变,这时,消费者面对新的国际价格,发现:
原来在封闭条件价格比较昂贵的新品,现在变的不那么昂 贵,而原来比较廉价的新品,现在则变得比较昂贵了,于 是他们不会再停留在原来消费点,他们会增加对变得廉价 商品的消费,减少变得昂贵的商品的消费,在上图中,消 费点由E点转移到对应于更高满意程度的F点,F点是由通 过生产点E的国际相对价格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第二,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完全是 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造成的,因此国际贸易完 全因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起。
3、国际均衡价格
贸易后,两国最终将以供需因素共同来决定交 换比率。其过程如下:
首先,我们确定在开放条件下A国X商品的过 剩供给曲线(或出口供给曲线),即A国生产 的用于B国消费的X商品。
对于A国即为AA’,其斜率为-ay/ax ;对于B 国即为BBˊ,其斜率为-by/bx.
可见,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各国生产可 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也代表各国生产 y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我们已经知道,Q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Qx/L÷Qy/L
据此,我们将得到上面方程中,
第二步,生产者来得及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进行生产调 整,他们会增加相对价格上升产品的生产,减少相对价格 下降产品的生产,于是生产点由E点向右下方转移,当到 达Q点时,机会成本与新的相对价格水平重新达成一致, 于是Q点成为新的生产均衡点。
六、贸易利益的衡量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我们重点分析了贸易利益的来源,从中可见, 国际贸易利益的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下面重点对贸易利益做精确 的度量。
从亚当·斯密起,一代代的经济学家都在不断努力地向人们证明或 灌输这样一个古老的理念:贸易是好的。
(一)我们可以通过贸易前后一国福利水平的变化来判断一下贸易利 益是否存在
均衡价格时,b国将完全专业化生产Y,这时X的消费大于生产
(产量为零),即X的过剩需求为正。国际相对价格越低,X的消
费与生产的差额就越大,因此,X的过剩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延伸。
第三,当b国面对的相对价格高于其封闭水平,与上述道理一样,
b国将完全专业化生产X,这时X的供给大于消费,即X的过剩需
求(或者理解为相对需求)为负。国际相对价格越大,过剩供给越
横坐标代表X的过剩需求(Xc-Xp),纵坐标代表b国X产品的国际 相对价格,B国封闭条件下X产品的相对价格为Pb,由于对于b国来 说,X产品不是其优势产品,而A国X产品是其优势产品,所以,在封 闭条件下,A国X产品相对价格Pa大大低于B国封闭条件下X产品的相 对价格为Pb。
第一,当开放条件下,b国面对的国际价格正好等于其封闭条件
这就是说,当X的国际相对价格低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时,A国将完全专业化生产Y,在图2—2 (a)中,对应于相对价格p1,生产均衡点在A点,而消费均衡点则在C1点,这时X的消费大于生 产(X产品产量为零),即X的过剩供给为负。国际相对价格P1越低,X产品的进口数额就越大,X 产品进口数额最小的时候就是国际价格P1几乎等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这时候进口的数量是- Xa。可见,X的过剩供给曲线向左下方延伸。
可见, X产品相对价格(ay/ax ))与X产品 相对劳动生产率(ax/ay)成反比。
同样,B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pb=by/bx。
所以在封闭条件下,两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是
pa=ay/ax<by/bx=pb。
〈3.结论
第一,在均衡情况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反映了比较优势,相对价格越小,表明该产品 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也就是该产品生产的机 会成本比较低,或者说该产品生产的劳动生产 率较高。
下的相对价格Pb时,这时,与封闭情况下相比,虽然相对价格一
样,但b国生产均衡点与消费点不必保持一致,其生产均衡点可
以是BBˊ线段上任何一点,而消费均衡点只能是其社会无差异曲
线与预算线,即生产可能性边界所代表的这条线的切点(EB)。
在这种情况下,B国X的过剩需求变化范围在 -(bxLb-xb)与
XB之间。
在图2—2(b)中,横坐标代表X的过剩供给 (Xp-Xc),纵坐标代表X产品的国际相对 价格
当生产均衡点在A’时,商品Y的生产为0,X产品的生产量为La.ax,这时候 过剩供给为La.ax- Xa;
当生产均衡点在Ea时, X产品的生产量为Xa,这时候过剩供给为0。
在b图中的出口供给曲线中,水平线代表A国面对的国际 价格正好等于其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Pa
以上两种利益之和便构成了贸易利益。
第一,当开放条件下,A国面对的国际价格正好等于其封闭条件下的 相对价格Pa时。
这时,与封闭情况下相比,虽然相对价格一样,但A国生产均衡点与 消费点不必保持一致,其生产均衡点可以是AAˊ线段上任何一点,而 消费均衡点只能是其社会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即生产可能性边界所 代表的这条线的切点(Ea)。在这种情况下,A国X的过剩供给变化 范围在-Xa与axLa-Xa之间。
因此,开放后,该国的福利水平(U2)要比开放前高。这表明国 际贸易改善了该国的福利,即该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了利益。另 外,从图中还可看出,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前的价格差 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就越偏上,因此贸易利 益也就越大。
P又称为该国的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与进口 价格之比),故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该国从国 际贸易中可获得更多的利益。可见,一国从国 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则取决于该国的贸易 条件。
分析:
1、开放前,该国的生产和消费均衡点均在E点,相对价格水平为 p(=Px/Py);
开放后,该国面对一个新的相对价格pw(=),生产均衡在Q点, 消费均衡点在C点。
2、该国福利水平的变化 该国在封闭状态下的福利水平,可由通过均衡点E的一条社会无差
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U1)来表示,开放以后,该国的消费 点由原来的E点转移到C点,在这一点,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原来相 比,处于更高的位置。
大,这时候x的消费小于生产,X的过剩需求为负,X的过剩需求
曲线在左侧向左上方延伸。
A国过剩供给曲线与B国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际 均衡价格,国际均衡相对价格为pw,这就是两国的贸易 条件。由图可知,pw位于pa与pb之间。
4、贸易后的一般均衡
对应于国际均衡价格pw,贸易后A、B两国的一般均衡如图2—5(a),2— 5(b)所示。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当国际价格<pb时,这意味着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相比,
这时X和Y部门的劳动报酬不再保持一致,Y部门的劳动报酬将超
过x部门,于是劳动由X部门转向y部门。由于机会成本不变(X、
Y两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固定不变),所以Y部门的劳动报酬将
永远高于X部门,X部门的劳动流出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全部转
移到Y部门。这就是说,当国际上X的相对价格低于封闭条件下的
即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1.由于假设两国的消费者偏好完全相同, 所以A、B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 在封闭条件下,两国的相对价格由各自的生产 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定。
对A国而言,其相对价格线pa与其生产可能性 边界重合,所以pa=ay/ax(由上图可知,A国 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就是ay/ax )。
〈1.贸易后,A国的生产均衡点在Aˊ点,即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X(因为A 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而消费均衡点则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国 际均衡价格线相切的地方,即Ca点。
〈2.贸易后,B国的生产均衡点在Bˊ,即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Y,而消费 均衡点则在Cb。
〈3.比较贸易后的生产点和消费点,我们得知A国出口X,进口Y,而B国 出口Y,进口X。并达到了贸易上的完全平衡。
生产的这一变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使该国国民收入有 新的增加,反映在图中就是国民收入由原来通过E和F点 预算线所代表的水平提高到现在由通过Q点的预算线所代 表的水平。
收入水平的提高跟着又提高了消费水平,从而居民达到更 高的满意程度。图中消费点在第二步过程中由原来的F点, 转移到对应于更高福利水平的C点。社会无差异曲线由F 点到C的移动表示,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 的专业化而获得的额外利益。
第三,当A国面对的相对价格高于其封闭水平,比如为p2时,与上述 道理一样,A国将完全专业化生产X,这时X的供给大于消费,即X的 过剩供给为正。p2越大,过剩供给越大,X产品的出口数量就越大。反 映在图形中,就是在右侧向右上方倾斜
其次,基于以上的分析方法,我们同样可得到B国X的过剩需求曲线 (也叫进口需求曲线),如图2—3所示。在开放条件下B国X的过剩 需求曲线,即B国消费的X商品进口
贸易虽然能改善一国总体福利,但并不意味着 国内每个国民都能从中受益,我们前面曾指出,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上移并不代表每个人的福利 水平都提高。因此,具体到个人,并不是每个 人都认为贸易是一件好事。这也是现实中为什 么总存在反对自由贸易的势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部分——来自于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于专业化的利 益。交换利益系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 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专 业化利益则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 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第二,当国际价格小于封闭条件下X商品的相对价格pa时,比如说等于p1(<pa)。
这意味着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相比,开放条件下X的相对价格下降(也就是Y的相对价 格上升),这时X和Y部门的劳动报酬不再保持一致,Y部门的劳动报酬将超过X部门, 于是劳动由X部门转向Y部门。由于机会成本不变(X、Y两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固 定不变),所以Y部门的劳动报酬将永远高于X部门,X部门的劳动流出会一直持续下 去,直到全部转移到Y部门。
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图示
1、生产可能性边界对于A国,其生产可能性 边界由下述三个表达式决定:
其中,表示A国的劳动总供应量,第三个表达 式代表劳动充分就业条件。由这三个表达式可 确定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为:
即Y=La×ay -ay/ax.X,
同理,也可以得到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Y=Lb×by- by/bx.X,
A国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为-ax/ay B国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为-bx/by
假设A国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ax/ay大于B国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bx/by, by/bx大于ay/ax 这样A国必然更多在X产品上进行生产,相反B国将更多的在Y产品上进行生
产。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可以画出上面两国的不同生产可能性曲线(AA’、 BBˊ)。
为了区分这两种利益,我们假定一国从封闭到开放分两步 走。
第一步,当开放之后面对新的国际价格时,消费者可以立 即作出调整,而生产者的生产不能立刻进行调整,所以生 产点不变,这时,消费者面对新的国际价格,发现:
原来在封闭条件价格比较昂贵的新品,现在变的不那么昂 贵,而原来比较廉价的新品,现在则变得比较昂贵了,于 是他们不会再停留在原来消费点,他们会增加对变得廉价 商品的消费,减少变得昂贵的商品的消费,在上图中,消 费点由E点转移到对应于更高满意程度的F点,F点是由通 过生产点E的国际相对价格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第二,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完全是 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造成的,因此国际贸易完 全因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起。
3、国际均衡价格
贸易后,两国最终将以供需因素共同来决定交 换比率。其过程如下:
首先,我们确定在开放条件下A国X商品的过 剩供给曲线(或出口供给曲线),即A国生产 的用于B国消费的X商品。
对于A国即为AA’,其斜率为-ay/ax ;对于B 国即为BBˊ,其斜率为-by/bx.
可见,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各国生产可 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也代表各国生产 y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我们已经知道,Q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Qx/L÷Qy/L
据此,我们将得到上面方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