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常识

合集下载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对联的构成
• 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 对联是要成“ 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 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 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 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 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 平仄亦要求严格,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 平仄亦要求严格,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对联上 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 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 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对联的平仄规律, 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 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 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 法则。 法则。 •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 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 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 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 平落。 平落。
• 四是节奏相应
•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佳日过; 故人来。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 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三
对联的起源
•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 对偶文学,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对偶文学,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 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 )。它 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它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 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 不避重字,分强调词性相当 又不失对仗。 分强调词性相当, 不避重字 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ăng) 。他在寝室门桃符 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谓文“题桃符” 见 新年纳余庆, 板上的题词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 杌(chóu wù ) 》]。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 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或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 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或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散文对 联亦不可说不行。 联亦不可说不行。

对联常识补充

对联常识补充

对联常识补充一、对联知多少二、对联猜一猜(请在空格处填上正确选项)*节令联: (甲)元宵节 (乙)端午节 (丙)中秋节1.( 甲 ) 光天满月,火树银花。

关键词:【火树银花】,形容元宵节灯火通明,灯光灿烂的景象。

2.( 丙 ) 天开清旷域,人在广寒宫。

关键词:【广寒宫】,神话里月亮中的宫殿。

3.( 乙 ) 榴花彩绚朱明节,蒲叶香浮绿螘樽。

关键词:【榴花】,夏季代表植物;【蒲叶】,古时多于端午节将菖蒲浸入酒中,相传喝了可以避邪及免疫。

4.( 乙 ) 保艾思君子,依蒲祝圣人。

关键词:【艾】,即艾草,中国民俗端午节悬插在门上,用以避邪驱瘟。

【圣人】,即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在农历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而亡,人们非常敬重屈原爱国的精神,故每年的五月五日都要去河边纪念他,并用竹筒装米放入江中喂饱鱼虾,这样鱼虾就不会去吃屈原的身体了,此即是粽子的由来。

*庙宇联:(甲)弥勒佛 (乙)月老庙 (丙)财神庙1.( 甲 ) 笑口常开,笑古笑今,万事付诸一笑;大腹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

关键词:【笑口常开】、【大腹能容】,描述弥勒佛的外在形象。

2.( 乙 ) 愿天下有情人都能成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关键词:【天下有情人都能成眷属】,相传月下老人是主管男女婚姻的神。

3.( 丙 )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朝也拜,暮也拜,教我为难。

关键词:【几文钱】,相传财神爷是掌管钱财的神。

*行业联:(甲)蛋店 (乙)电信业 (丙)眼镜行 (丁)米店 (戊)花店(己)理发店 (庚)医院 (辛)保险业1.( 甲 ) 蕴白金黄,浑圆一体;扬清激浊,分判两仪。

关键词:【蕴白金黄】,此处的「白」即是蛋白;「黄」即是蛋黄。

2.( 辛 ) 莫怨风云多不测,何愁水火太无情。

关键词:【风云多不测】、【水火太无情】,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意外,故有保险业之兴起。

3.( 丁 ) 无时巧妇难为力,歉岁司农费尽心。

关键词:【巧妇难为力】,谚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基本常识对联基本常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知识。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联基本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联基本常识篇1楔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

(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

(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

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

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演革与渊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

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

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对联的语法结构和用字技巧

对联的语法结构和用字技巧
此联感情深挚,也有精美的词语,但从结构形成来说,却远未达到严整对称美的要求。上联首句是动宾结构,下联首句是主谓结构,“幼诵”对“良人”,“孔孟之言”对“亦即良师”等都没有对好。我们的汉语言文字,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几个字,因此在考虑字数相等时,也要考虑词组相同,只有上下联词组相同,即做到了句子结构相同,然后全联的结构才能具有严整的对称美。
对称:是对联结构最基本的要求。上下两联,要求具有严整的对称美,像飞机的两翼、车的两轮一样。如果上下联光是字数相等而句子结构不一致,那就不能做到严格的对称美。例如陈爱珠女士(大文学家茅盾先生的母亲)挽其夫沈永锡联:
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难瞑目
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江,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如: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联句以“宁……不……”关联直抒胸臆,表现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英雄气概。
再如一婚联:
但求天长地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何必朝相暮依
可以看出,这是一对身居两地的新婚夫妇,为表达爱情的真挚而撰写的对联。
八、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但也有倒装者。
例如一棉花店联:
聚来千亩雪
化作万家春
前一句是因,是说棉花大丰收的景象,后一句是果,是说大家有了棉衣,再不觉得冬天的严寒。
二、连贯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称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例如:

高考对联常识

高考对联常识

对联对联的要求与讲究(一)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谐,句式相仿。

1、工对①数目、颜色、方位、虚词自成一类,很少跟别的词相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②不及物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

③连绵词只能跟连绵词相对,且不同词性的连绵词一般还是不能相对。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

④专名只能与专名相对,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⑤名词还可以细分为以下的一些小类,也算工对。

地理对:河对海、地对山、大陆对长天、荒原对沙漠、古塞对雄关。

天文对:冰对火、雪对霜、海市对山光、星辰对日月、瑞雪对骄阳。

颜色对:红对白、紫对缃、黑桦对白杨、青竹对绿柳、墨兰对珠黄。

方位对:南对北、西对东、六极对八风、五湖对四海、边塞对围城。

数字对:一对二、百对千、两两对三三、千年对万寿、独木对群山。

花木对:桃对李、菊对兰、玫瑰对牡丹、绿茵对红叶、白芷对橙柑。

飞禽对:鸥对鸟、枭对鹏、白鹤对黄莺、杜鹃对喜鹊、燕舞对鸪鸣。

走兽对:熊对象、马对羊、狡兔对贪狼、雄狮对猛虎、牛仔对猴王。

鱼虫对:蜂对蠓、蛾对虫、蝼蚁对鱼龙、河龟对海蚌、蝴蝶对蜻蜓。

人伦对:夫对妇、臣对君、祖宗对玄孙、同志对朋友、家族对外亲。

文学对:词对赋、曲对文、五典对三坟、楚辞对史记、诗品对文心。

感情对:愁对乐、喜对吟、和气对知心、涌泉对滴水、思绪对情恩。

精神对:痴对臹、佞对昏、颓废对沉沦、修身对养性、刻骨对铭心。

人事对:公对私、言对行、协作对竞争、生活对劳动、长辞对永生。

文史对:经对史、古对今、后汉对先秦、伏羲对盘古、忠臣对昏君。

形体对:面对首、毛对肌、口舌对心脾、饥肠对傲骨、夺目对画皮。

宫室对:楼对阁、户对窗、皇室对民房、茅庐对寺庙、巨厦对中堂。

珍宝对:珠对玉、锦对珍、绿翡对白银、琼瑶对玛瑙、紫贝对黄金。

军事对:弓对箭、将对兵、烽火对狂旌、楚歌对剑气、画角对长城。

饮食对:茶对酒、盐对油、瓜果对米粥、山珍对海味、熊掌对猴头。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古诗句中的“仄起平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下面是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 上联是“三尺讲台迎冬夏”, 横批为“润物无声”,请拟出下联
下联:

5、福州乌山的王琵琶亭有一副对 联,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 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
. 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三月细雨春妩媚



1、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组成对偶句。
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下联:近看西北,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2、在下列语句间连线,使之构成 四幅对联
A,黑发不知勤学早, a,水淡性泊是我师。 B,无边落木萧萧下, b,白首方悔读书迟。 C,四面荷花三面柳, c,不尽长江滚滚来。 D,竹直心虚乃吾友, d,一城山色半城湖。 A –- ( ) B–( ) C—( ) D—( )

三尺讲台迎冬夏

解析:两联都应围绕赞颂老师默默奉献 这个中心。上联停顿为4/3。“三尺讲台” 为偏正短语,“三尺”是数量词,“讲 台”是名词,“迎冬夏”是动宾结构, 宾语是表示季节的词。下联可对“一支 粉笔写春秋”或“两鬓染霜送(谱)春 秋”或“满园桃李笑春秋”。
第五条:语意要相关
第一条:字数要相等 第二条:词性要相同 第三条:结构要相应 第四条:平仄要相对 第五条:语意要相关
你能说出对联的规则吗?
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联:春风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二、对联常识(一)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对联孕育于先唐,产生于唐至五代,然后受各种姊妹艺术的影响与促进,发展于宋元,到明清达于鼎盛。

1.孕育对联的修辞手法(1)对偶对联在形式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偶。

对偶,指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

是一种反映汉语特点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发展·对偶这种修辞方式很早就存在于古代的散文和诗歌中。

例如《论语》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等:·西汉时期的赋体作品中,对偶手法得到了广泛、自觉的运用;·魏晋南北朝时期,赋体作品趋向骈体化,追求形式的齐整,通篇由对偶句组成,并开始讲究平仄。

例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宋元思书》)·赋和骈体文对后世文体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骈体讲宄平仄和对偶的艺术手法,孕育了唐代的律诗和以后的对联这两种艺术形式。

2.产生对联的载体条件古人认为桃木和桃木制品可以驱邪辟鬼,在大门上挂上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称为“桃符”。

后来就在上面写一些吉利词句,再后来又发展为书写联语。

这就是春联乃至所有对联的起源。

传统的说法认为,保留至今的最早的对联是五代时的蜀主孟昶(chäng)写在桃符上的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3.促进完善对联的姊妹艺术(1)对联与赋和骈体文从对联艺术本身的特点看,它句式灵活,长短自如,注重文采和用典等,与赋和骈体文都有相似之处;它的讲究平仄,不讲押韵,则更像骈体文。

(2)对联与律诗律诗的中间两联都要求对仗,将对联与它相比,除了在字数的要求上不同(对联不像律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以外,其余在平仄、对仗方面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3)对联与词对联的对偶要求虽大体与律诗相同,但又不像律诗那么严格。

律诗对仗不允许同字相对,对联则可以这样。

这些特点,与词相似。

(4)对联与曲元曲的体式与词接近,但比词更为通俗和口语化:也比诗词有更多的复字、叠字等。

对联知识

对联知识

诸葛亮)相关的成语是 (三顾茅庐 赞颂的是( )
(2)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赞颂的是( )相关诗句是 ( 文天祥 )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填成语:根据上联的提示写出一个成 语使之构成一幅完整的对联。 1、世本无先觉之验 人贵有( 自知之明) 2、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 3、良言入耳三冬暖 ( )六月寒 恶语伤人 4、光阴似箭催人老 ( 日月如梭)躜少年
1、人梯巧搭登攀路 A、水深不乏破浪舟
2、学海无涯勤可渡 B、阵阵渔歌卷春风 D、书山有径志能攀 E、心血勤浇栋梁材
3、山高自有人行路 C、雨滋桃杏万户红
4、风吹杨柳千门绿 5、点点轻舟腾巨浪
1—E、2—D、3—A、4—C、5--B
下面的对联都是赞颂古代名人的.请写出其中一副对 联所赞颂的人物、与对联内容相关的成语或诗句。 (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古。
备选成语: 恶语伤人、自知之明、日月如梭、海阔天空
复习对策
1、了解对联常识 2、阅读古今名联 3、加强诗文积累 4、关注名胜古迹 5、增加名著阅读
声 律 启 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大家能把下面律诗中的对偶句挑出来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游山西村 风烟望五津。 陆游 城阙辅三秦,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对联的常识

对联的常识

(三)对联的特点
• 对联最大的特点是对仗,所谓对仗就是指对联的 对联最大的特点是对仗, 上联和下联无论是语言、声调,还有内容, 上联和下联无论是语言、声调,还有内容,形式 数字)上都要对称。 (数字)上都要对称。 1.上联与下联的字数相等 上联与下联的字数相等 对联的字数多少, 对联的字数多少,不想旧体诗特别是格律诗限制 那么严,从无限制,只要词达意到即可, 那么严,从无限制,只要词达意到即可,但美孚 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 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 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 如:“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 • 2.上联与下联词性相同 上联与下联词性相同 对联的对仗,从词语上讲, 对联的对仗,从词语上讲,要求上下联相对的词 或者词组,在词性上必须一致,如实词对实词, 或者词组,在词性上必须一致,如实词对实词, 虚词对虚词等等。 虚词对虚词等等。 北宋文章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 如“北宋文章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

但从文学史的角度看, 但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楹联系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 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 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这个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 段: • 第一阶段为对偶阶段,时间跨度为先秦、 第一阶段为对偶阶段,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 在我国古诗文中, 古诗文中 朝。 在我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 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 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 耕田而食”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 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 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 《易经》卦爻辞中已有一 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 易经》 些对偶工整的文句, 渺能视,跛能履。 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视,跛能履。” 成书 于春秋时期的《诗经》 其对偶句式已十分丰富。 于春秋时期的《诗经》,其对偶句式已十分丰富。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郑风•子衿 )、“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郑风 子衿》)、“满招 谦受益。 尚书•武成 )、“乘肥马, 武成》 损,谦受益。”(《尚书 武成》)、“乘肥马,衣轻 论语•雍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雍也》 裘。”《论语 雍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述而》 等等。 辞赋兴起于汉代, (《论语 述而》)等等。 辞赋兴起于汉代,是一种讲究 文采和韵律的新兴文学样式。对偶这种具有整齐美、 文采和韵律的新兴文学样式。对偶这种具有整齐美、对比 音乐美的修辞手法, 美、音乐美的修辞手法,开始普遍而自觉地运用于赋的创 作中。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有: 击灵鼓,起烽燧; 作中。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有:“击灵鼓,起烽燧; 车按行,骑就队。 车按行,骑就队。”

对联常识及对联赏析

对联常识及对联赏析
❖ 解(jiě)解(xiè)解(jiè)元渴;
施施施主才
❖ 长(cháng)长(zhǎng)长长长长长;
长(zhǎng)长(cháng)长长长长长(豆芽店门联)。
回文联: ❖
回文,又称卷帘, 指的是使用恰当的词语构成对句,使之既能顺读,
又能倒读。由于回文格难度较大, 因而运用得不太广泛,但这种格式很能体现汉字 的独立语特点。回文格的具体方式也多种多样。 比较常见的有当句回文、倒句
❖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越递 (又称巧意、层递 ):
❖ 万砖千瓦,百工造成十佛寺; 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平桥。
❖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 双关:稻粱菽,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 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 未出竹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李苦禅题竹)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解缙)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6.张之洞 陶然亭
谜语联: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 1.联中隐字 东生木,西生木,掰开枝丫用手摸,中间安个鹊窝窝; 左 绕丝,右绕丝,爬到树尖抬头看,上面躲着白哥哥。 上联隐一“攀”字, 利用隐示法,先隐示“木木”,利用象形法,隐示“大”和“爻”,再 加一“手”字,则组成“攀”字;下联用同样的方法,将“幺幺、木、 白”隐示出来,可组合成“樂”字,颇富巧思。
❖ 此地安能久居 主人好不悲伤
破读法(两读法):
❖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祝枝山)
❖ 养猪只只大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 此地安能久居 主人好不悲伤
破读法(两读法):
❖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祝枝山)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深对浅,重对轻。

有影对无声。

蜂腰对蝶翅,宿醉对馀醒。

天北缺,日东生。

独卧对同行。

寒冰三尺厚,秋月十分明。

万卷书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

心侈唐玄,厌看霓裳之曲;意骄陈主,饱闻玉树之赓。

青复行对坐,醉对醒。

佩紫对纤青。

棋枰对笔架,雨雪对雷霆。

狂蛱蝶,小蜻蜓。

水岸对沙汀。

天台孙绰赋,剑阁孟阳铭。

传信子卿千里雁,照书车胤一囊萤。

冉冉白云,夜半高遮千里月;澄澄碧水,宵中寒映一天星。

蒸新对旧,降对升。

白犬对苍鹰。

葛巾对藜杖。

涧水对池冰。

张免网,挂鱼罾。

燕雀对鲲鹏。

炉中煎药火,窗下读书灯。

织锦还梭成舞凤,画屏误笔作飞蝇。

宴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迎仙汉帝,宫中高插九光灯。

无唇对齿,角对头。

策马对骑牛。

毫尖对笔底,绮阁对雕楼。

看杨柳岸,荻芦洲。

语燕对啼鸠。

客乘金络马,人泛木兰舟。

绿野耕夫春举帮,碧池渔父晚垂钩。

波浪千层,喜见蛟龙得水;云霄万里,惊看雕鹗横秋。

侵眉对目,口对心。

锦瑟对瑶琴。

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

松郁郁,竹森森。

闵损对曾参。

秦王亲击缶,虞帝自挥琴。

三献卞和尝泣玉,四知杨震固辞金。

寂寂秋朝,庭叶因霜摧嫩色;沉沉春夜,砌花随月转清阴。

覃千对百,两对三。

地北对天南。

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

山泼黛,水浮蓝。

雪岭对云潭。

凤飞方翔翔,虎视已眈眈。

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

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盐悲对乐,爱对嫌。

玉兔对银蟾。

醉侯对诗史,眼底对眉尖。

风飄飄,雨绵绵。

李苦对瓜甜。

画堂施锦帐,酒市舞青帘。

横槊赋诗传孟德,引壶酌酒尚陶潜。

两曜迭明,日东生而月西出;五行式序,水下润而火上炎。

清对浊,苦对咸。

一启对三缄。

烟蓑对雨笠,月榜对风帆。

莺現院,燕呢喃。

柳杞对松杉。

情深悲素扇,泪痛湿青衫。

汉室既能分四姓,周朝何用叛三监。

破的而探牛心,豪矜王济;竖竿以挂犊鼻,贫笑阮咸。

东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对联专题复习

对联专题复习

对联专题复习对联常识:1、字数相同不重复。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2、仄起平落韵母同。

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3、结构相应词性同。

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

4、平仄相对有抑扬。

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5、内容相关不脱节。

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6、奇数不论偶分明。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遵循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

练习一、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

1.师生互爱同渡学海求知识学友切磋共攀书山谱乐章2.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3.金龙辞旧岁万家欢乐银蛇贺新春百姓安康4.普天同庆,一片红霞迎旭日大地腾欢,万条绿柳舞东风5. 坚持实事求是态度反对弄虚作假歪风。

二、根据材料写对联。

1、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

难报恩来生为国家耿耿忠心昭日月何堪魂去青史千秋功同五岳寸草春晖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死为人民对联1: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对联2:青史千秋,何堪魂去;寸草春晖,难报恩来2、教师节到了,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最美的对老师的赞歌。

对联: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3、下面是一副赞颂诸葛亮的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授;下联内容(已被打乱):八阵名成,两川福被,十倍荷褒荣,三分功定属元勋,所合精锐四方。

下联调整为: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4.用对联形式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

新华社香港9月9日电中国奥运金牌选手代表团9日结束了为期3天的访港活动,他们在香港市民的欢送下离开香港,前往澳门访问。

对联的文化常识

对联的文化常识

对联的文化常识
嘿,大家知道对联吗?那可是咱中华文化里超级有意思的一块瑰宝啊!
你看啊,对联就像是一对双胞胎,一左一右,相互呼应。

比如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可不是随便凑起来的两句话哟!它左边说福像东海的流水一样源源不断,右边就说寿和南山的不老松一样长久,多巧妙呀!
咱过年的时候,那家门上贴的对联,红通通的,多喜庆啊!像“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让人一看到就感觉新年有了个好兆头,心里美滋滋的。

对联还特别讲究对仗呢!上句和下句的字数得一样,词语的性质也要一样,这就像是一场文字的舞蹈,要配合得特别完美才行。

就好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简直绝了!
还有啊,古代那些文人雅士们可喜欢玩对联游戏啦!据说有一次,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佛印一起乘船游玩,苏东坡看到岸边有只狗在啃骨头,马上就
来了一句“狗啃河上骨”,这可把佛印逗得够呛,他马上就回了一句“水流东坡诗(尸)”,哈哈,你说有意思吧?
对联不只是文字游戏,它更像是一个文化的密码,承载着我们的历史、情感和智慧。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宝贝,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去了解它、珍惜它吗?
总之,对联就是这么神奇又有趣的东西,它让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的文化更加博大精深。

大家都快来感受一下对联的魅力吧!。

对联知识及训练题

对联知识及训练题

高考对联知识及训练题一、对联的相关知识1.对联的性质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

它言简意深,句式整齐,声韵和谐,意蕴丰富,琅琅上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欣赏价值。

对联的种类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

对联由上联(也叫上句或出句)和下联(亦称下句或对句)两部分组成。

其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个字。

上下联有正对、反对、串对三种方式。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正对,也叫同类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类相关,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如:“神州六号飞天外遨游畅览,环宇双雄瞰地球潇洒归航。

”上联写飞船遨游太空,下联写飞船回归地球。

又如:“知识海洋勤是岸,科技高峰志为梯。

”上联写勤奋,下联写志气。

二者相互补充,给人以启迪。

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对相反,它们相互映衬,相反相成。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一反一正,一贬一褒,一抑一扬,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串对,也叫流水对,指上、下联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

即上、下联的内容连贯相承,也就是说,上、下两联虽为两句,但却是表达一句话的意思。

例如:“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意思是说在山中下了一夜雨之后,树梢上像流着几百道泉水。

又如:“聚来千亩雪,化作万家春。

”2.对联的特点①字数相等。

对联的上、下联不论字数多少必须完全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这样才整齐、对称、平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②词性相对。

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要求词性相对(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虚词对虚词,颜色词对颜色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叠词对叠词等。

在名词中,还可以分为若干小类,诸如天文(日月风雨霜露)、地理(山水江河城镇)、草木(桃李花果枝叶)、建筑(亭台楼阁门户)、人体(手足口耳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常识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又称对子,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起源于桃符。

对联最早出现在三国时代,也有说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题为“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最早对联,也是第一幅对联。

也有人说第一副对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对联应具备四项:
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

(一)平仄相会,音调和谐,习惯是仄起平落,上联尾字是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

(二)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虚对虚,实对实,名词对名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相对词应相同位置上。

(三)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四)平仄相谐
1、上下联平仄相反,但又不要求字字相反,.但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上联仄、下联平)。

2、上下各句内平仄交替(马蹄韵的规则,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五)上下联之间内容应相关、对联禁忌
1、.忌合掌:上下比的词语并义相配,不能意思相同,否则犯了合
掌病。

如:“五湖传喜讯,四海送佳音”五湖四海同指广阔地域,传和送意思相似,喜讯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对联就不合格,2忌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是巧联,如“百鸟鸣春歌盛世,一龙降世兆丰年两个世字在不的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
3.忌失对欠平衡:如:奥运精神传友谊,圣火辉煌映和谐。

“辉煌”对“精神”的词性失对(形容词对名词)
(六)失替应留意:失替是语病,平仄应交替,上联2、4、6字应是仄、平、仄,或平、仄、平;下联应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

不管上下联2、4、6字出现连续2 平或2仄为失替。

(七)乱脚:指上联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即乱脚。

如:九州迎圣火;百载圆一梦。

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

(八)忌孤平: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字均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行。

(九)忌三平尾:三仄尾、尾部连三仄,三平均忌讳。

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迎新春。

“迎新春”均平声,这就犯了三平尾。

(十)忌上重下轻:上联气势强盛(重),下联气势软弱(轻),如:听铁马声声关山入梦;看银钩笔笔书画萦心。

横批
横批是对联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作用,一般四个字,应紧扣上下联的主题含义,是对联题目,也是对联中心起画龙点睛作用,横批的字最好不与对联的字有重复
春回大地千山秀天增岁月人增寿
日暖神州万木荣春满乾坤福满门.
东风开画栋新年纳余庆
旭日映华堂佳节号长春
云问树色千花滿
竹里泉声百道飞
名词分类:
天文(日、月、风、雨)时令(年、节、朝、夕)
地理(山、风、江、河)宫室(楼、台、门、户)
草木(草、森、桃、李)飞禽(鸡、鸭、凤、鹤)
平仄:
五言: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正格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年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九言: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十二言: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福清市老年大学
书法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