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免疫学酶免疫技术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8ba4179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a.png)
临床免疫学的重要性
01 02
疾病诊断与治疗
临床免疫学为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例如, 通过对免疫系统的深入研究,开发出了针对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 疫性疾病等的免疫疗法。
疫苗研发
疫苗的研发是临床免疫学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了解免疫系统的应答机 制,可以设计和优化疫苗,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效果。
实现免疫检测的远程监控和实 时反馈,提高检测的便捷性和 及时性。
发展新型免疫检测技术
探索新的免疫检测方法和技术,如量子点、纳米材料等新型标记物,提高免疫检测 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结合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等技术,开展多组学免疫检测,实现更全面的免疫功能 评估。
开发新型的免疫细胞分析技术,如流式细胞术、质谱技术等,对免疫细胞进行更深 入的分析和鉴定。
肿瘤的免疫诊断与治疗
肿瘤标志物检测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早 期发现肿瘤并监测治疗效果。
免疫组化染色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有助于确 定肿瘤的性质、来源和分化程度。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对肿瘤进行特异性攻 击,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 细胞疗法等,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 的手段。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详细描述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通过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抗体或抗原,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化学发光,通过检测化 学发光强度对目标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低背景干扰等 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生物科学研究。
免疫印迹技术
总结词
一种用于检测多肽、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免疫分析 技术。
优化免疫检测方法,如采用信号 放大技术、酶联免疫技术等,以
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放射免疫法与酶免疫法在临床检验上的应用
![放射免疫法与酶免疫法在临床检验上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0ccbf89852458fb770b56da.png)
放射免疫法与酶免疫法在临床检验上的应用摘要】放射免疫法RIA在生物检验上最常使用I-125做为标定物质,标定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比较放射免疫法与酶免疫法EIA的灵敏度与专一性及各中优缺点。
酶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是临床常使用的免疫化学法。
但前者不需使用到放射性物质,所以广泛被使用,酶免疫法中的异相酶免疫法ELISA的测定有很多种,有测定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有测定抗体的间接法。
酶免疫分析法EIA优点试剂稳定,且沒有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危险,缺点是酶免疫使用的介质有毒或会致癌,故放射免疫分析法RIA优点是检体中不具放射性,沒有內在背景干扰,具极高灵敏度(1pg/ml),缺点是试剂不稳定,另有辐射污染,废弃物的善后。
【关键词】放射免疫法酶免疫法【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011-02乙型肝炎是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其感染途径为不当的注射或输血所至。
乙型肝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当病毒进入人体后,将引发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肝脏的损伤。
凡病毒产物(抗原)或宿主对抗病毒的产物(抗体)。
即所谓免疫标记,常成为免疫疾病的工具。
乙型肝炎有六种免疫标记:表面抗原、核心抗原、e-抗原以及相对的抗体,其中最早出现在血液的为表面抗原。
表面抗原虽非病毒本体,但它的存在为病毒繁殖的确证。
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及酶免疫分析法(E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1、材料与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RIA)中的材料有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试珠I—125标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对照组PC、乙型肝炎表面阴性对照组(不含乙型肝炎标记)NC。
酶免疫分析法(EIA)的材料有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试盘、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过气化酶偶合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对照组、乙型肝炎表面阴性对照组(不含乙型肝炎标记)、呈色剂。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是将每一试孔中各加入一试珠,分别加200ulNC至3个试孔,200ulPC至2个试孔,室温培育15分钟,合试珠的试孔中各加入100ul的I-125Anti-HBs溶液,40°C培育1小时,清洗试珠,将试珠倒入试管,用r-count测读每一试管1分错,读出CPM值,判定结果。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简介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09016e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7.png)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简介一、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是临床免疫学检验中的基本技术之一。
抗原是指能够与抗体结合的物质,而抗体则是免疫系统产生的能够识别和结合抗原的蛋白质。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结合,形成复合物的过程。
这种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性,常用于检测体内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的抗原物质。
二、免疫细胞的分离和鉴别免疫细胞的分离和鉴别是临床免疫学检验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分离和鉴别免疫细胞,可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常用的免疫细胞分离方法包括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法、磁珠法等,而鉴别方法则包括免疫表型分析、细胞因子检测等。
三、免疫血清学检测免疫血清学检测是利用血清中的抗体或抗原进行检测的方法。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或抗原,可以了解机体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常用的免疫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ELISA、RIA、IFA等。
四、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测定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测定是了解机体免疫应答情况的重要手段。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而受体则是细胞表面或细胞内能够识别和结合细胞因子的蛋白质。
通过测定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可以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疾病进程。
常用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测定方法包括ELISA、Western blot、PCR等。
五、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是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方法。
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组织或细胞的抗体,当机体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会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
通过检测这些抗体,可以了解机体的自身免疫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常用的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包括ELISA、IFA等。
六、移植免疫学检测移植免疫学检测是用于评估移植后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风险的重要方法。
通过检测供体和受体的免疫状态和组织相容性,可以预测移植后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参考。
常用的移植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HLA配型、供受体淋巴细胞交叉试验等。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临床免疫和免疫学检验(A1-A2型题 1)_0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临床免疫和免疫学检验(A1-A2型题 1)_0](https://img.taocdn.com/s3/m/f7528d3e551810a6f4248634.png)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临床免疫和免疫学检验(A1/A2型题 1)1、在用RIA检测某种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时,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越大,表明A.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高B.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低C.游离的标记激素的浓度越高D.对这种激素的特异性抗体浓度越高E.A+D2、以下哪项实验可不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方法A.肥达试验B.外斐试验C.输血交叉配血试验D.ABO血型鉴定E.A+B3、杂交瘤细胞产生抗体的遗传信息来自A.骨髓细胞B.融合细胞C.饲养细胞D.脾细胞E.淋巴结细胞4、当用RIA检测AFP时,一般认为可对肝癌作出确定诊断的AFP的临界值为A.AFP>400μg/LB.AFP>200μg/LC.AFP>100μg/LD.AFP>40μg/LE.AFP>20μg/L5、酶免疫技术中最佳工作浓度的选定常采用A.抗原稀释法B.抗体稀释法C.酶标记物稀释法D.棋盘滴定法E.A+B6、某孕妇为Rh,第一胎分娩Rh胎儿,为防止再次妊娠的Rh+胎儿产生溶血症,应给Rh母亲注射A.抗Rh因子抗体B.Rh抗原C.免疫抑制剂D.免疫增强剂E.以上都不是7、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1)能与发生二硫键全部断裂而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另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2)不能与因同种原因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
对于这一实验结果,最可能解释A.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无特异性B.抗体2对破伤风类毒素上的构象决定簇有特异性C.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有特异性D.抗体2对二硫键有特异性E.B和C正确8、在减敏治疗中,诱导机体产生的封闭抗体的是A.IgMB.IgGC.IgED.IgDE.IgA9、使用L-J质控图,以下失控的是A.1次结果处于2sB.2次结果连续处于一侧的2s之内C.2~3次结果连续偏向横轴的一侧D.3~4次结果连续偏向横轴的一侧E.5~7次结果连续偏向横轴的一侧10、容易引起免疫耐受性的抗原注射途径为A.静脉>皮下>肌肉>腹腔B.静脉>腹腔>皮下、肌肉C.腹腔>静脉>皮下、肌肉D.皮下>肌肉>腹腔>静脉E.腹腔>皮下、肌肉>静脉11、有关标准品的要求,不包括在内的选项是A.量值可溯源,准确性高B.基质效应小C.化学结构常见D.无传染危险性E.稳定性好12、关于质控品不正确的是A.含量已知B.与人血清基质相同C.分析物含量不一D.有较可靠的靶值或预期结果E.无传染危险性13、关于自身免疫病的一般特点,不正确的是A.多数自身免疫病病因不明B.易伴发于缺陷病或恶性肿瘤C.多数患者血清中可查到抗核抗体D.病程一般较长E.有遗传倾向,多是单一基因作用的结果14、慢性肉芽肿病发病原因是A.红细胞内酶缺陷B.T细胞功能缺陷C.B细胞功能缺陷D.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E.补体功能缺陷15、人或动物体内代表个体特异性的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A.组织相容性抗原B.移植抗原C.白细胞抗原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E.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6、临床上ABO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为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直接凝集反应D.协同凝集反应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17、直接凝集反应试管法主要用于检测A.抗原B.冷凝集素C.不完全抗原D.不完全抗体E.与抗原相应的抗体18、以红细胞或明胶颗粒致敏抗原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的试验属于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间接凝集抑制反应D.协同凝集反应E.直接凝集反应19、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检测的是A.抗体B.补体C.可溶性抗原D.颗粒性抗原E.抗原抗体复合物20、关于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正确的是A.用载体致敏抗原B.检测抗原C.不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D.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E.试剂为载体致敏的抗原及相应的抗体21、关于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错误的是A.红细胞呈圆点沉积于管底为阳性结果B.红细胞呈片状凝集为阳性C.根据凝集程度可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D.可以做半定量检测E.使用的载体为红细胞22、单向扩散试验时错误的是A.有平板法和试管法B.抗原在凝胶中自由扩散C.试管法中上层加抗体溶液D.试管法中上层加抗原溶液E.抗原抗体比例合适处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环23、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时错误的做法是A.采用特异性强效价高的抗血清B.每次测定必须做标准曲线C.琼脂糖煮化后应立即加入抗血清,以免琼脂凝固D.试验时应加入标准抗原作为参考E.放置于37℃反应,24~48小时后观察结果24、关于双向琼脂扩散正确的是A.抗体向含有抗原的琼脂内扩散B.抗原向含有抗体的琼脂内扩散C.抗原和抗体在琼脂内向对方扩散D.对抗原或抗体作出定量分析E.对抗原进行定量分析25、双扩散试验中,如果抗原的量较大,反应沉淀线A.靠近抗原孔B.靠近抗体孔C.在两孔之间D.不出现E.呈多条沉淀线26、荧光显微镜的吸收滤光片的作用是A.滤除激发光,只允许荧光通过B.提供合适的激发光C.允许亮绿色荧光通过D.允许橙色荧光通过E.允许橙红色荧光通过27、以下有关间接免疫荧光法的错误叙述是A.灵敏度高B.针对特异性抗原的是第一抗体C.针对第一抗体的是荧光抗体D.荧光抗体是第一抗体E.一种标记抗体可对多种抗原进行检测28、间接免疫荧光法荧光素标记的是A.抗原B.特异性抗体C.抗抗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抗C3抗体29、以下不是荧光显微镜观察注意事项的是A.最好在染色当天镜检B.镜下观察时间不宜太长C.不能反复开关电源,关闭电源应30分钟后再启动D.在37℃时观察效果更好E.在通风良好的暗室内镜检30、荧光抗体技术一般不用于A.细菌菌种鉴定B.病毒检测C.寄生虫检测D.自身抗体的检测E.药物检测31、以下关于斑点-ELISA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B.底物经酶反应后形成有色沉淀,使固相膜染色C.测一份血清可同时获得针对多种抗原的抗体D.根据斑点-ELISA原理可设计出多种检测模式E.灵敏度高于常规ELISA32、以下有关免疫印迹法错误的是A.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蛋白质样品B.将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相膜上C.酶使底物显色检测固相膜上的蛋白质区带D.被称为WesternblotE.本法分辨力和特异性低33、酶免疫组化技术ABC法中的ABC复合物是指A.生物素B.亲和素C.生物素化的抗体D.酶标生物素E.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34、一种荧光抗体只能检查一种抗原的方法是A.直接法B.间接法C.补体法D.双标记法E.酶桥法35、以下能形成玫瑰花环的细胞是A.B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C.红细胞D.粒细胞E.单核细胞36、人外周血中最多见的B淋巴细胞是A.SmIgGB.SmIgAC.SmIgMD.SmIgDE.SmIgE37、机体参与肿瘤免疫应答最重要的淋巴细胞是A.浆细胞B.T细胞C.B细胞D.NK细胞E.肥大细胞38、母乳中哪种Ig对保护婴儿的健康更有力A.sIgAB.IgGC.IgMD.IgEE.IgD39、与过敏症和寄生虫感染有关的Ig是A.IgAB.IgDC.IgMD.IgGE.IgE40、关于CH50试验不正确的是A.是测定经典途径总补体溶血活性B.反映的是9种补体成分的综合水平C.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较低D.反应与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有关E.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增高,补体活性增高41、关于抗核抗体荧光图形不正确的是A.斑点型B.周边型C.核仁型D.网状型E.着丝点型42、反映抗体与抗原结合强度的指标是A.抗体纯度B.抗体效价C.抗体亲和力D.抗体含量E.抗体特异性43、与抗体工作浓度密切相关的指标是A.抗体纯度B.抗体效价C.抗体亲和力D.抗体含量E.抗体特异性44、以下反映T细胞功能的体内测定项目是A.T细胞增殖实验B.Tc细胞毒实验C.溶血空斑试验D.血清Ig水平测定E.旧结核菌素皮试45、反映B细胞体外分泌抗体功能的测定项目是A.T细胞增殖实验B.Tc细胞毒实验C.溶血空斑试验D.血清Ig水平测定E.旧结核菌素皮试46、反映T细胞功能的体外测定试验是A.T细胞增殖实验B.Tc细胞毒实验C.溶血空斑试验D.血清Ig水平测定E.旧结核菌素皮试47、有关补体参与的反应最适pH值为A.6.2~7.4B.7.2~7.4C.6.2~8.4D.7.2~8.4E.6.0~9.048、非免疫原性的佐剂是A.百日咳杆菌B.脂多糖C.卡介苗D.石蜡油E.枯草分枝杆菌49、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商品化试剂盒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单克隆抗体具备A.高亲和性B.高均一性C.高纯度D.高效价E.生物活性单一50、单向扩散试验呈现双环现象是由于A.存在两种抗原B.存在两种抗体C.存在抗原性相同的两个部分D.抗体效价均为二价E.抗原有两类抗原决定簇51、放射免疫诊断药盒购置后一般能用1~2个月,不能放置时间过长,是因为A.抗原变性B.抗体失活C.放化纯度低D.细菌污染E.超过半衰期52、以下不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有A.电场强度B.溶液pH值C.溶液离子强度D.电泳质点的电荷量E.样本加样量53、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常用方法不包括A.免疫荧光法B.流式细胞仪测定C.酶免疫组化法D.放射免疫法E.间接凝集法54、沉淀反应形成的反应现象A.肉眼可见B.肉眼不可见C.必须用精密仪器测定D.必须染色才可见E.需借助荧光显微镜55、以下可利于用于床边检测的实验技术是A.ELISAB.荧光免疫C.放射免疫D.酶免疫印迹E.胶体金层析56、以下可用95%乙醇作为固定剂的抗原是A.蛋白质B.细菌C.激素D.酶E.类脂质57、以下物质中,10%多聚甲醛作为固定剂的抗原是A.蛋白质B.细菌C.激素D.酶E.类脂质58、用丙酮作为固定剂的抗原是A.蛋白质B.细菌C.激素D.酶E.类脂质59、关于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的免疫电泳检测不正确的是A.是将区带电泳和免疫扩散结合起来的一种免疫学分析法B.不能完全进行M蛋白分类时,可用免疫固定电泳做补充鉴定C.Ag与Ab比例如何一般不影响电泳结果D.用游离轻链分析时应每隔10分钟观察一次结果E.有时M蛋白的四级结构会使轻链不易析出60、关于免疫固定电泳不正确的是A.是区带电泳和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检测方法B.是一种分类鉴定方法C.与免疫电泳相比结果清晰,敏感性高D.采用凝胶和醋酸纤维薄膜E.实验所需时间24小时以上。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考试试题(强化练习)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考试试题(强化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95b972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a.png)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考试试题(强化练习)1、单选ELISA中最常用的酶是()A.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B.β-半乳糖苷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C.葡萄糖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D.脲酶和碱性磷酸酶E(江南博哥).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正确答案:E2、单选酶免疫技术中的酶结合物指的是()A.酶标记抗体B.酶标记抗原C.酶标记抗原或抗体D.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E.酶与底物的结合正确答案:C3、单选ELISA技术中,最常用来检测抗原的方法是()A.双抗体夹心法B.竞争法C.捕获法D.间接法E.应用生物素和亲和素的ELISA正确答案:A4、单选酶免疫技术中选定最佳工作浓度常采用()A.抗体稀释法B.抗原稀释法C.酶标记物稀释法D.棋盘滴定法E.A+B正确答案:D5、单选均相酶免疫测定的优点不包括()A.多用于小分子激素和半抗原的测定B.勿需分离游离的酶标抗原C.易于自动化分析D.不易受样品中非特异的内源酶的干扰E.灵敏度可达10-9mol/L正确答案:D6、单选免疫渗滤试验衍生于()A.免疫扩散试验B.免疫层析试验C.免疫印迹试验D.dot-ELISAE.RIA正确答案:D7、单选ELISA不可应用于下列哪一方面检测()A.病原体的检测B.抗体的检测C.肿瘤标志物的检测D.基因的检测E.抗原的检测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ELISA技术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可溶性抗原抗体系统均可以检测,但不用于基因检测8、单选下述哪一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最常用于抗原测定()A.间接法ELISAB.反向间接法ELISAC.竞争法ELISAD.双抗体夹心法ELISAE.捕获法正确答案:D9、单选反应结束时,对照管的成色最强,此情况常见于哪种ELISA()A.双抗体夹心法ELISAB.竞争法ELISAC.间接法ELISAD.捕获法ELISAE.ABS-ELISA法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竞争法ELISA的原理为标本中的抗体和一定量的酶标抗体竞争与同相抗原结合。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大纲-免疫学和检验新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大纲-免疫学和检验新](https://img.taocdn.com/s3/m/40182c8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3.png)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大纲-免疫学和检验【前言】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大纲之免疫学和检验,仅供参考!科目:1-基本学问2-相关专业学问3-专业学问4-专业实践力量单元细目要点要求科目一、概论 1.免疫学简介(1)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娴熟把握 1 (2)免疫组织与器官娴熟把握 1 (3)免疫细胞娴熟把握 1 (4)免疫分子娴熟把握 1 2.临床免疫学(1)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把握 1 (2)移植免疫把握 1 (3)肿瘤免疫把握 1 (4)感染免疫把握 13.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1)免疫学技术的进展了解1 (2)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了解 1二、抗原抗体反应 1.抗原抗体反应原理(1)抗原抗体结合力了解 1 (2)抗原抗体亲和力和亲合力了解 1 (3)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了解 1 2.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1)特异性娴熟把握 1 (2)可逆性娴熟把握 1 (3)比例性娴熟把握 1 (4)阶段性娴熟把握 1 3.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1)反应物自身因素把握 1(2)环境因素把握 1 4.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基本类型把握 3 三、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1.免疫原的制备(1)颗粒性抗原的制备把握 3 (2)可溶性抗原的制备和纯化了解 3 (3)半抗原免疫原的制备把握 3 2.免疫佐剂(1)佐剂的种类了解 1 (2)佐剂的作用机制了解 1 3.抗血清的制备(1)免疫动物的选择了解 3 (2)免疫程序了解 3 (3)动物采血法了解 3 4.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1)抗血清的鉴定了解 3 (2)抗血清的保存了解 3 5.抗血清的纯化(1)特异性IgG 抗体了解 3 (2)单价特异性抗血清了解 3 四、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1.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1)杂交瘤技术把握 3 (2)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育与冻存了解 3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单克隆抗体的产生了解3 (2)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了解 3(3)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把握 3 (4)单克隆抗体的特性了解 3 3.基因工程抗体制备(1)人源化抗体了解 1 (2)小分子抗体了解 1 (3)抗体融合蛋白了解 1 (4)双特异性抗体了解 1 (5)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了解 2 4.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检验医学诊断试剂了解 2(2)蛋白质的提纯了解 2 (3)小分子抗体的应用了解 2 (4)抗体融合蛋白的应用了解 2 (5)双特异抗体的应用了解 2 (6)抗体库技术的应用和前景了解 2 五、凝集反应 1.凝集反应的特点概念娴熟把握 1 2.直接凝集反应(1)玻片凝集试验娴熟把握 3 (2)试管凝集试验娴熟把握 3 3.间接凝集反应(1)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娴熟把握 4 (2)间接血凝试验娴熟把握 4 (3)胶乳凝集试验把握 4 (4)明胶凝集试验把握 4 (5)间接凝集反应的应用把握4 七、放射免疫技术 1.放射免疫技术(1)基本类型及原理把握 3(2)常用的放射性核素娴熟把握 3 (3)标记物制备及鉴定了解 3 (4)抗血清鉴定了解 2 (5)方法学评价了解2 2.放射免疫分析(1)基本原理了解3 (2)试验方法及测定方法了解 43.免疫放射分析(1)基本原理了解 3(2)IRMA与RIA的比较了解 4 4.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实际应用把握 4八、荧光免疫技术 1.概述(1)荧光的基本学问了解 1 (2)荧光物质把握 12.荧光抗体技术(1)荧光抗体的制备把握 4 (2)标本的制作娴熟把握 4 (3)荧光抗体染色与结果推断娴熟把握 4 (4)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把握 4 3.荧光免疫分析的类型(1)时间辨别荧光免疫测定娴熟把握4 (2)荧光偏振免疫测定了解 4(3)荧光酶免疫测定了解 4 4.荧光免疫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1)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把握 2 (2)荧光免疫测定的应用把握2 九、酶免疫技术 1.酶免疫技术的特点(1)酶和酶作用底物把握 2 (2)酶标记抗体或抗原把握 2 (3)固相载体娴熟把握 2 2.酶免疫技术分类(1)均相酶免疫测定娴熟把握 4 (2)异相酶免疫测定娴熟把握 4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基本原理娴熟把握 3(2)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娴熟把握 4 4.酶免疫测定的应用把握 4 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1.概述(1)化学发光把握 2 (2)化学发光效率了解 2 2.化学发光剂和标记技术(1)化学发光剂了解 2 (2)发光剂的标记技术了解 4 3.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1)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了解3 (2)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把握 3(3)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娴熟把握 3 (4)临床应用把握 4 十一、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 1.生物素的理化性质与标记(1)活化生物素了解 1 (2)生物素标记蛋自质了解1 2.亲和素、链霉亲和素理化性质与标记(1)亲和素及其活性了解 1 (2)链霉亲和素及其活性了解 1 (3)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的标记了解2 3.生物素_亲合素系统的特点(1)灵敏度了解3 (2)特异性了解 3 (3)稳定性了解3 (4)适用性了解 3 (5)其他了解 3 (1)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基本类型及原理了解 3 (2)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酶免疫测定中应用了解 44.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应用(3)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荧光免疫技术中的应用了解 4 (4)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放射免疫测定中的应用了解 4(5)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了解 4 十二、固相膜免疫测定 1.概述(1)常用的固相膜了解 3 (2)固相膜的技术要求了解3 2.免疫金标记技术(1)胶体金的制备了解 3 (2)免疫金制备了解 3 3.膜载体免疫测定的种类与原理(1)免疫渗滤试验娴熟把握 4 (2)免疫层析试验娴熟把握4 (3)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了解 4 (4)酶联免疫斑点试验了解 4 (5)免疫印迹法把握 4 (6)放射免疫沉淀试验了解 4 (1)标本的处理了解 2 (2)抗原的保存与修复了解2 1.概述(3)抗体的处理与保存了解2 (4)免疫组化的结果推断了解3 (5)质量掌握了解 2 2.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1)组织处理了解4 (2)荧光抗体的标记及染色了解 4 十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3.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组织处理了解 4 (2)酶标记抗体免疫组化染色了解 4 (3)非标记抗体免疫酶组化染色了解 4 (4)酶免疫组化染色中常用的酶及显色底物了解 3 4.亲和组织化学染色(1)生物素-亲和素法了解 4 (2)葡萄球菌A蛋白法了解 4 (3)凝集素法了解 4 (4)链酶亲合素-生物素法了解4 5.免疫标记电镜技术(1)免疫标记电镜技术的原理了解 1 (2)免疫标记电镜技术标本制备的要求了解 2 (3)常用的免疫标记电镜技术了解 4 6.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1)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临床应用把握 3 (2)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拓展了解 2 十四、免疫细胞的分别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 1.免疫细胞的分别(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把握 3 (2)淋巴细胞的分别娴熟把握 3 (3)T细胞和B细胞的分别了解 3 (4)T细胞亚群的分别了解 3 (5)不同细胞分别方法的综合评价了解 2 (6)分别细胞的保存及活力测定把握 3 2.淋巴细胞标志及亚群分类(1)T细胞表面标志及其亚群娴熟把握 4 (2)B细胞表面标志娴熟把握 4 (3)NK细胞表面标志把握 4 3.其他的免疫细胞(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了解 2(2)树突状细胞了解 2 4.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及应用(1)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了解 4 (2)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检测的临床意义了解 3 十五、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1.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1)T细胞功能检测把握 4 (2)B细胞功能检测把握 4 (3)NK细胞活性测定了解 4 2.吞噬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了解 3(2)巨噬细胞功能检测了解 3 3.免疫细胞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把握 4十六、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因子的测定 1.生物学测定方法(1)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增殖测定法了解 3(2)细胞毒活性测定法共同特性了解 3(3)抗病毒活性测定法了解 3 (4)趋化活性测定法了解 3 (5)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学评价了解 2 2.免疫测定方法(1)ELISA方法了解 4 (2)流式细胞分析法了解 4 (3)酶联免疫斑点试验了解 4 (4)免疫学测定方法学评价了解4 3.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1)临床应用了解 4 (2)特定疾病诊断的帮助指标了解 4 (3)评估疾病的免疫状态、推断治疗效果及预后了解 4 十七、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 1.概述(1)工作原理了解 1 (2)散射光的测定了解 2 (3)荧光测量了解 2 (4)细胞分选原理了解 1 2.数据的显示与分析(1)参数了解 2 (2)数据显示方法了解 2 (3)设门分析技术了解 2 3.流式细胞仪免疫分析的技术要求(1)免疫检测样品制备了解 4 (2)免疫分析中常用的荧光染料与标记染色了解 2 (3)免疫胶乳颗粒技术的应用了解 4 (4)流式细胞免疫学技术的质量掌握了解 2 4.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检查中的应用(1)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析把握 4 (2)淋巴细胞功能分析了解 4 (3)淋巴造血系统分化抗原及白血病免疫分型了解 4(4)肿瘤耐药相关蛋白分析了解 4 (5)AIDS病检测中的应用娴熟把握 4 (6)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A抗原分析娴熟把握 4(7)移植免疫中的应用了解 4 十八、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1.血清IgG、IgA、IgM测定(1)血清IgG、IgA、IgM测定娴熟把握 4 (2)血清IgG、IgA、IgM测定的临床意义娴熟把握 42.血清IgD和IgE测定(1)IgD测定及临床意义把握4 (2)IgE测定及临床意义把握 43.尿液及脑脊液Ig测定(1)尿液Ig测定及临床意义把握 4 (2)脑脊液Ig测定及临床意义把握 44.血清IgG亚类测定及临床意义了解 4 5.M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娴熟把握 4 6.轻链测定及临床意义把握 4 7.冷球蛋白的检测把握4 十九、补体检测及应用 1.概述(1)补体成分的含量与理化特性娴熟把握 1 (2)补体的活化途径娴熟把握 1 2.补体总活性测定把握 2 3.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1)免疫溶血法了解 3 (2)免疫化学法把握 3 4.补体结合试验(1)试验原理了解 4 (2)试验方法了解 4 (3)方法评价了解 3二十、免疫检验自动化仪器分析 1.自动化免疫浊度分析系统(1)免疫透射比浊法把握 3 (2)免疫胶乳比浊法了解 3 (3)免疫散射比浊法娴熟把握 3 (4)免疫比浊分析的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把握 4 2.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系统(1)吖啶酯标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把握 3 (2)酶联发光免疫分析仪了解 3 (3)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把握 3 (4)在临床免疫检测中的应用娴熟把握 4 3.自动化荧光免疫分析系统(1)时间辨别荧光免疫分析仪把握 3 (2)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了解3 4.自动化酶联免疫分析系统把握3 1.概述(1)与质量保证相关的定义娴熟把握 1 (2)试验方法诊断效率评价娴熟把握 3 2.免疫检验的质量掌握原则(1)标本的正确收集及处理娴熟把握 3(2)标准化操作及流程了解 3 (3)标准品和质控品的应用娴熟把握 3 二十一、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4)试验室的环境、设施和设备了解 3 3.质量保证、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之间的关系了解 3 4.常用免疫检验的质量掌握(1)免疫检验质量掌握中常用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娴熟把握 3 (2)定性免疫检验把握3 (3)定量免疫检验把握 3(4)半定量免疫检验把握 3 5.免疫检验室内质量掌握的数据处理(1)室内质控数据的评价和管理了解 3 (2)室内质控的局限性了解3 (3)免疫检验质量保证的意义了解 3 二十二、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1.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1)链球菌感染娴熟把握 3(2)伤寒沙门菌感染把握 3 (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娴熟把握 3 2.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1)深部真菌感染把握 3(2)类真菌感染了解 3 3.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1)流感病毒感染把握 3(2)轮状病毒感染把握 3 (3)肝炎病毒感染娴熟把握 3 (4)冠状病毒感染把握 3 4.先天性感染的免疫检测(1)弓形虫感染把握 3 (2)风疹病毒感染把握 3 (3)巨细胞病毒感染把握 3 (4)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把握 3 5.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检测(1)疟原虫感染把握 3(2)血吸虫感染了解 3 (3)丝虫感染了解 3 (4)华支睾吸虫感染了解 3 (5)猪囊尾蚴感染了解 3 1.I型超敏反应(1)I型超敏反应发生气制把握 1 (2)常见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把握 3 (3)I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娴熟把握 4 2.Ⅱ型超敏反应(1)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气制把握 1 (2)常见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把握 3 (3)Ⅱ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娴熟把握 4 二十三、超敏反应 3.Ⅱ型超敏反应(1)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气制把握 1 性疾病及其免疫检(2)常见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把握 3 测(3)Ⅱ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娴熟把握 44.Ⅱ型超敏反应(1)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气制把握 1 (2)常见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把握 3 (3)Ⅱ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娴熟把握 4 二十四、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概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征把握 3 2.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免疫损伤(1)自身抗原把握 1(2)免疫调整特别了解 1 (3)遗传因素了解l 3.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由Ⅱ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了解 3 (2)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了解3 (3)T细胞对自身抗原应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了解 3 4.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抗体检测(1)自身抗体的特性把握 3 (2)抗核抗体的检测与应用娴熟把握 4 (3)抗ENA抗体谱的检测与应用娴熟把握 4(4)与小血管炎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测与应用了解 4 (5)与RA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把握 4(6)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把握4 (7)与桥本甲状腺炎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了解 4 (8)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了解 4 5.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1)自身抗体检测的一般原则了解 2 (2)试验室方法的选择及结果的确认了解 26.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试验检测(1)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及临床意义把握 3 (2)淋巴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了解 3 (3)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了解 3 (4)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及临床意义把握 3 二十五、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概念及分类了解2 2.免疫球蛋白特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1)浆细胞特别增殖了解 2 (2)正常体液免疫抑制了解 2 (3)特别免疫球蛋白增生造成的病理损伤了解 2 (4)溶骨性病变了懈 2 3.常见免疫球蛋白增殖病(1)多发性骨髓瘤把握 3 (2)巨球蛋白血症把握 3 (3)重链病了解3 (4)轻链病了解 3 (5)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了解 3 4.免疫球蛋白特别增殖常用的免疫检测(1)血清区带电泳娴熟把握 4 (2)免疫电泳娴熟把握 4 (3)免疫固定电泳娴熟把握 4 (4)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娴熟把握 4 5.特别免疫球蛋白的测定(1)M蛋白的检测娴熟把握 4 (2)尿液轻链蛋白的检测把握 4(3)特别免疫球蛋白检测的应用原则把握 4二十六、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特点 1.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特点(1)免疫缺陷病分类把握 3 (2)免疫缺陷病特点把握 2 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原发性B细胞缺陷了解 3 (2)原发性T细胞缺陷 3 (3)重症联合免疫缺陷3 (4)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 3 3.继发性免疫缺陷病(1)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常见缘由把握 3 (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把握3 4.免疫缺陷病检验(1)B细胞缺陷的检测把握 4 (2)T细胞缺陷的检测把握4 (3)吞噬细胞缺陷的检测了解 4 (4)补体系统缺陷的检测了解 4 (5)获得性免疫缺陷的检测娴熟把握 4 二十七、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1.肿瘤抗原(1)依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了解 2 (2)依据肿瘤抗原产生气制分类了解 22.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机制(1)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了解 1 (2)抗肿瘤的体液免疫机制了解 13.肿瘤免疫学检验(1)肿瘤标志物娴熟把握 3让知识带有温度。
临床检验主管检验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 复习资料汇编
![临床检验主管检验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 复习资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71465c0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65.png)
临床检验主管检验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复习资料汇编临床实验室的测定数据是为患者疾病的诊疗或临床实验研究服务的,因而为保证患者临床诊疗或临床实验研究的有效性,就要求临床实验室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证明其测定数据能够达到所确定的质量标准,这就是质量保证的内容,涵盖了实验室内进行的涉及临床检测的所有活动。
第一节概述一、与质量保证相关的定义1.质量保证(QA):为一产品或服务满足特定的质量要求提供充分可信性所要求的有计划的和系统的措施。
2.室内质量控制(IQC):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连续评价本实验室工作的可靠性程度,旨在监测和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提高本室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验的一致性,并确定当批的测定结果是否可靠,可否发出检验报告。
3.室间质量评价:为客观地比较某一实验室的测定结果与靶值的差异,由外单位机构,采取一定的方法,连续、客观地评价实验室结果,发现误差并校正结果,使各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4.准确度:待测物的测定值与其真值的一致性程度。
准确度不能直接以数值表示,通常以不准确度来间接衡量。
对一分析物重复多次测定,所得均值与其真值或参考靶值之间的差异亦即偏倚即为测定的不准确度。
5.偏倚:待测物的测定值与一可接受参考值之间的差异。
偏倚又分批内偏倚和批间偏倚,批内偏倚反映的是该批测定的系统误差,如校准不准、非特异显色等。
批间偏倚所反映的问题要更大一些,如试剂或校准物变质所致的误差。
6.精密度:在一定条件下所获得的独立的测定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与准确度一样,精密度同样也是以不精密度来间接表示。
测定不精密度的主要来源是随机误差,以标准差(SD)和(或)变异系数(CV)具体表示。
SD或CV越大,表示重复测定的离散度越大,精密度越差,反之则越好。
准确度好的实验,其精密度不一定好;准确度差的实验,其精密度则不一定差;反之亦然。
7.重复性条件:是指在短的间隔时间内,在同一实验室对相同的测定项目使用同一方法和同一仪器设备,由相同的操作者获得独立的测定结果的条件。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五章-诊断酶学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五章-诊断酶学](https://img.taocdn.com/s3/m/cbc831a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d.png)
(二)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
偶联反应中存在几个时相:
①预孵育期: ②延滞期: ③稳态期:
酶偶联法测定ALT的吸光度变化
米-曼氏方程
• Michaelis 和Menten提出的酶作用的中间产物学说
E+S
K1 K2
ES K3
E+P
1913年提出了著名的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 的
方程式,即米-曼氏方程(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酶 ALT AST ALP
ACP LD CK γ-GT
AMY LPS ChE#
方法 连续监测法 底物中含磷酸吡哆醛
底物中不含磷酸吡哆醛 连续监测法 底物中含磷酸吡哆醛
底物中不含磷酸吡哆醛 连续监测法(磷酸对硝基苯酚法)
比色法(磷酸麝香草酚法) 连续监测法 L→P,即LD-L法
P→L,即LD-P法 连续监测法(酶偶联法)
(三)干扰因素
1. 其他酶和物质的干扰 2. 酶的污染 3. 非酶反应 4. 分析容器的污染 5. 沉淀形成
(四)血清酶活性浓度测定的条件的优化
1.方法选择 尽可能采用连续监测法;尽量减少操作步骤。 2.仪器和设备 明确规定仪器和设备的各种性能规范。 3.试剂 化学试剂必须具有一定纯度;试验用水最好是纯水或双蒸水。 4.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的设置
参考区间 男:≤45U/L;女:≤34U/L* 5~40U/L 男:≤35U/L;女:≤33U/L* 8~40U/L 1~12岁<500U/L; 男:12~15岁<750U/L,
>25岁40~150U/L; 女:>15岁40~150U/L 0.5~1.9U/L ≤252U/L* 200~380U/L 男:≤169U/L;女:≤143U/L*
临床免疫学检验-课件-第9章 酶免疫技术1
![临床免疫学检验-课件-第9章 酶免疫技术1](https://img.taocdn.com/s3/m/cddfe9c8daef5ef7ba0d3c82.png)
• 保有酶的催化活性和抗体(或抗原)的活性。 • 结合物有良好的稳定性。 • 标记方法简单、产率高、且重复性好。
制备酶结合物的方法
戊二醛交联法:以双功能交联剂为“桥”,分别 与酶和抗体(抗原)连接而形成结合物。
要求:交联剂至少含有两个可与蛋白质分子通过化 学反应而结合的反应基团。
HRP催化TMB
HRP催化
– 终止反应; –提高显色的稳定性,退色慢!以TMB为例
不加终止液:2小时内反应产物退色,蓝色产物 在450nm有最大吸收峰,但峰值较低
加终止液:反应产物变成黄色,在450nm处具有 最大吸收峰,峰值比蓝色产物峰值高。
–不同显色体系里可能使用的终止液不同(酸或碱)。
– 定义:通过化学反应将酶与抗体或抗原形成结合物 – 作用:酶免疫测定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稳定性
决定EIA试剂盒的有效使用日期。
(一)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的制备 (p50)
• 抗原和抗体的要求:
• 抗原:纯度高,抗原性完整; • 抗体:效价高、亲和力强、特异性强,能批量生产,易于分
离纯化。常用单克隆抗体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 β-Gal)
辣根过氧化酶(HRP)
• HRP的性质: • 主酶(糖蛋白)+ 辅基(亚铁血红素)蔬菜作物辣根中含 量很高。 • 最高吸收峰:主酶(275nm)与酶活性无关;辅基(403nm)酶活 性基团
• HRP的纯度: • 纯度数(Reinheit zahl, RZ)表示:A403/A275 • 用于标记的HRP, RZ ≥ 3.0。 • 仅表示辅基在HRP中的含量,RZ越大不意味着酶活性越高, 酶变性后RZ不变但活性降低 。
主管检验师临床医学检验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第九章 酶免疫技术
![主管检验师临床医学检验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第九章 酶免疫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e30ce528e9951e79b892762.png)
第九章酶免疫技术第一节酶免疫技术的特点酶免疫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高效催化反应的专一性相结合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
它是将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成酶标记抗体或抗原,此结合物既保留了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活性,同时又保留了酶对底物的催化活性。
在酶标抗体(抗原)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完成后,加入酶的相应底物,通过酶对底物的显色反应,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位、定性或定量的测定分析。
它通过利用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生物放大作用,提高了抗原抗体反应的敏感性。
它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性好、酶标记试剂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稳定、操作简便、对环境没有污染等优点,而且容易与其他技术偶联衍生出适用范围更广的新方法。
一、酶和酶作用底物(一)酶的要求1.酶的活性要强,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纯度高。
2.易与抗体或抗原偶联,标记后酶活性保持稳定,且不影响标记抗原与抗体的免疫反应性。
3.作用专一性强,酶活性不受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影响,受检组织或体液中不存在与标记酶相同的内源性酶或抑制物。
4.酶催化底物后产生的产物易于判断或测量,方法简单易行、敏感和重复性好。
5.酶、辅助因子及其底物对人体无害,酶的底物易于配制、保存,酶及其底物应价廉易得。
(二)常用的酶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2.碱性磷酸酶(AP)3.β-半乳糖苷酶(β-Gal)(三)常用的底物1.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底物(1)邻苯二胺(OPD)0PD均以片剂或粉剂供应,临用时再溶解于相应的缓冲液中。
(2)四甲基联苯胺(TMB) ELISA中应用最广泛的底物。
(3)其他:5-氨基水杨酸(5-ASA)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也是HRP常用的底物。
2.碱性磷酸酶(AP)的底物3.β-半乳糖苷酶(β-Gal)常用对-硝基苯磷酸脂(p-NPP),p-NPP经AP作用后的产物为黄色对硝基酚,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05nm。
常用4-甲基伞酮基-R-D半乳糖苷(4-MUU),酶作用后,生成高强度荧光物4-甲基伞形酮(4-MU),其敏度性较HRP高30~50倍,但测量时需用荧光计。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b04d33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0.png)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 3.竞争法 用于检测待检样本中未知抗原或抗 体。以测定抗体的竞争法为例, 将已知抗体吸 附于固相载体, 洗涤除去未结合抗体, ;加特 异性抗原与包被抗体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 物, 洗涤除去游离抗原, 加标本和酶标抗体, 标 本中的抗体与酶标抗体竞争结合固相复合物 中的抗原。标本中的抗体越多, 其竞争力越强, 与固相抗原结合的酶标抗体越少, 加酶底物显 色, 有色产物的多少与酶标抗体量成正比, 与 被测抗体量成反比。如乙型肝炎总抗HBc的 检测、抗HBe的检测。。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 洗涤除去未结合的特异性抗原;加入针对特 异性抗原的酶标抗体, 此酶标抗体只与固相 上的特异性抗原结合。洗涤除去未结合酶标 抗体, 加酶底物反应, 色的多少与标本中特异 性IgM的量成正比。如甲肝(抗HAV-IgM)检 测、抗HBc-IgM的检测。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 根椐方法和步骤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反应模式。
• 1.间接法 是检测样本中特异性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将已知特 异性抗原包被于固相载体上, 加待检样本, 若其中含特异性抗 体则与固相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洗弃未反应的 成分, 加酶标记抗抗体(一般为酶标记抗人IgG或葡萄球菌A 蛋白), 使在固相载体上形成抗原—待检抗体—标记抗体 (或SPA)复合物;洗弃未反应的成分, 加酶底物, 终止反应 后, 在一定波长下用酶标仪测吸光度(A)值判定待测抗体的 有无或含量。间接法的优点是制备 一种酶标记抗抗体(或 SPA), 只需更换不同的固相抗原, 便可检测多种抗体。如 HCV-IgG抗体的检测
临床免疫学检验(名解及答题)
![临床免疫学检验(名解及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713543fffd0a79563d1e723e.png)
临床免疫学检验【名词解释】1、enzyme immunoassay(EIA)酶免疫分析技术,是以酶标记的抗体(抗原)作为主要试剂,将酶高效催化反应的专一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相结合的一种免疫标记检测技术。
2、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胶体金免疫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记物或显色剂,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标记免疫测定技术。
3、immunoblot test(IBT)免疫印迹试验,是一种将高分辨率凝胶电泳和免疫化学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技术。
4、precipitation reaction沉淀反应,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出现可见的沉淀现象。
5、agglutination reaction凝集反应,指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6、immunogen免疫原,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
7、adjuvant (immunoadjuvant)佐剂(免疫佐剂),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的物质。
8、hapten半抗原,指仅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如多糖、多肽、类脂和核酸等物质。
9、monoclonal antibody(McAb)单克隆抗体,设法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出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10、Polyclonal antibody(PcAb)多克隆抗体,亦称免疫血清,用抗原以不同途径免疫动物,从动物血清中获取抗体,该类含有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
由于免疫动物的抗原往往具有多种抗原表位,可激活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产生针对抗原多种表位的混合抗体,因而抗血清也称为多克隆抗体。
11、tumor antigen肿瘤抗原,指细胞癌变过程中新出现的或异常表达的抗原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酶和底物
一)酶的适用要求: 1、催化效率高 2、制备成的酶标抗体或抗原性质稳定 3、酶催化底物产物应易于判定或测定 4、酶活性不受样品中其它成分的影响 5、酶、底物等性质稳定、价廉易得,对人体无危害
二)常用的酶: 辣根过氧化酶(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P) 其他:葡萄糖氧化酶、β-D-半乳糖苷酶和脲酶等
酶
戊二醛
免疫球蛋白
----> Fe-E-N=C-(CH2)3-C=N-Ig + 2H2O
CH2OH H
H
酶结合物
水
2、过碘酸盐氧化法:
HIO4先将HRP表面的糖分子氧化成醛基,然后再
与Ig上的氨基相结合。本法只用于HRP的交联
NaIO4
NH2
NH2
(1) Fe—E CH2OH + O ---->Fe— E CHO + H2O
单克隆抗体
(六)免疫吸附剂(immunosorbent)
一)定义:固相的抗原或抗体称为免疫吸附剂;
疏水基团间的作用 二)包被(coating) 1、定义:将抗原或抗体固相化的过程 2、包被方法(直接吸附法):
抗原(抗体)/碳酸缓冲液(pH9.6 )包被浓度100ng/ml-20ug/ml
(1)具有较强的吸附蛋白质性能 (2)抗原或抗体吸附其上后保留原来的免疫活性 (3)仅作为吸附剂和容器,不参与化学反应
2、固相载体的种类与选择
(1)塑料制品
聚苯乙烯、聚氯乙烯 材料经济,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
最常用(微量反应板* )
(2)微颗粒
结合容量大,反应迅速 逐渐普遍用于自动化分析
(3)膜载体
405nm波长处有最高吸收峰
(2)发荧光底物:磷酸4-甲基伞酮 可用于ELISA作荧光测定
* AP灵敏性高与HRP,但不易获得纯品,稳定性及酶标记物收率
低于HRP,且价高,故应用不如HRP普及。
3、β-半乳糖苷酶:
常用底物:4-甲伞酮基-β-D半乳糖苷 产物: 4-甲基伞形酮(荧光物质)
(三)酶结合物(Enzyme Conjugate)
常用的供氢体(底物): 邻苯二胺(O-phenylenediamine, OPD):反应显橙黄
色,应避光,致癌性 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 TMB):
反应后呈蓝色,无需避光,无致癌性,但水溶性差 ABTS (2,2'-azino-di-(3- ethylbenziazobine sulfonate-6)
一)定义: 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 EIA中最关键的试剂
二)结合物要求: 1、保有酶的催化活性 2、保持抗体(或抗原)的免疫活性 3、有良好的稳定性
三)制备方法:
1、戊二醛交联法: 常用于HRP或AP标记抗体或抗原
原理:
NH2
Fe—E CH2OH + OHC-(CH2)3-CHO + H2N-Ig
底物
定性、定量分析
一、 技术要点: 试剂的制备 反应条件的选择 操作的标准化
必要的试剂: (1)固相的抗原或抗体,即“免疫吸附剂”
(immunosorbent) (2)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称为“结合物”
(conjugate) (3)酶反应的底物 (substrate)
其他试剂: 1、对照品和参考品 阳性对照品(positive control,PC) 阴性对照品(negtive control,NC) 参考标准品:定量测定时制作标准曲线用 2、洗涤液:常用PBS 3、终止液:强酸或强碱
1、辣根过氧化酶 (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1)分子结构:
主酶(糖蛋白): 在275nm波长处有最高吸收峰 辅基(亚铁血红素):酶活性基团
在403nm波长处有最高吸收峰
(2)HRP的底物 : HRP催化的反应式: DH2+ H2O2 HRP D+ H2O
DH2为供氢体,H2O2为受氢体。
①HRP催化OPD的反应:
492nm波长处有最高吸收峰
②HRP催化TMB:无色
蓝色 终止液 黄色
在450nm波长处有最高吸收峰
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P)
底物:
(1) 对硝基苯磷酸酯(p-nitrophenyl phosphate,p-NPP)
AP催化p-NPP的反应:
NH2
NH2
(2) Fe—E CHO + H2N-Ig ---> Fe—E C=N-Ig + H2O
H
结合物中混有的游离酶: 一般不影响ELISA中最后的酶活性测定 游离的抗体:
与酶标抗体竞争相应的固相抗原 因此制备的酶结合物应予纯化,去除游离的酶和抗体
后用于检测,效果更好
(四)固相载体
1、材料要求:
硝酸纤维素膜(NC)、尼龙膜等微孔滤膜 广泛应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斑点ELIS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B C D E F G H
(五)抗原和抗体 一)抗原 1、要求:纯度高,抗原性完整 2、来源:天然抗原 重组抗原 合成多肽抗原 二)抗体
1、要求:特异性好、 效价高、亲和力强 2、来源:多克隆抗体
酶免疫技术
Enzyme Immunoassay
侯珏
临床微免教研室
目的要求 1.掌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方法类型
及各类型原理 2. 掌握酶免疫技术的必要试剂 3.熟悉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 4.熟悉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5.熟悉酶免疫技术的特点 6.了解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标记免疫技术 一、基本概念 免疫技术 : Ag+Ab
分类: 根据标记物不同
荧光免疫技术 放射免疫分析 传统三大标记技术 酶免疫技术 发光免疫技术 金免疫技术 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技术
酶免疫技术(Enzyme Immunoassay)
概述
酶免疫技术定义:
Ag-E + Ab Ab-E + Ag
E-Ag Ab Ag Ab-E
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 +
酶的高效催化作用
AgAb
标记免疫技术= 免疫技术+标记技术
测定复合物中的标记物
Ag*+Ab
Ag*Ab
抗原抗体反应 示踪物标记
特异性
灵敏性
标记免疫技术的主要特点:
高特异性、高灵敏性
二、分类: 按检测对象分类
免疫组化技术: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组织切片标本
免疫测定(immunoassay): 液体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