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个案社会工作案例
社工儿童个案服务的案例分享
社工儿童个案服务的案例分享社工儿童个案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针对儿童个体的问题,通过提供专业的儿童保护和支持服务,帮助儿童克服困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下面列举了10个案例分享,以展示社工儿童个案服务的具体实践和效果。
1. 张小明的家庭暴力问题张小明是一名8岁的男孩,他的父母经常发生激烈争吵并互相斗殴。
社工通过与张小明的接触和观察,发现他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恐惧。
社工与张小明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心理辅导和家庭访问,帮助他了解和应对暴力行为,并协助家长接受家庭暴力干预计划,提供安全的环境和支持。
2. 王小芳的学习困难王小芳是一名9岁的女孩,她在学校中遇到了学习困难。
社工通过与王小芳的交流和评估,发现她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存在困难,并且自尊心受到了打击。
社工为她提供了个别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她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自信心,并与学校老师和家长合作,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3. 张小红的社交障碍张小红是一名12岁的女孩,她在学校中遇到了严重的社交障碍问题,经常被同学排斥和欺负。
社工通过与张小红的沟通和观察,发现她缺乏自信和人际交往技能。
社工为她提供个别辅导和社交技能培训,帮助她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并与学校开展反欺凌教育活动,促进全校学生的友善互助。
4. 李小华的家庭贫困问题李小华是一名10岁的男孩,他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社工通过与李小华的家庭访谈和评估,发现他面临着生活困境和营养不良的问题。
社工与李小华的家人合作,提供经济援助和家庭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李小华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机会。
5. 赵小刚的情绪问题赵小刚是一名7岁的男孩,他经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和暴力行为。
社工通过与赵小刚的沟通和观察,发现他遭受了家庭暴力和情感忽视。
社工为赵小刚提供个别辅导和情绪管理技巧培训,帮助他理解和表达情绪,并与家庭成员合作,提供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
6. 李小明的亲子冲突问题李小明是一名11岁的男孩,他与父母之间经常发生激烈的争吵和冲突。
儿童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儿童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在儿童社会工作中,个案案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具体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儿童在社会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儿童社会工作的个案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小明,今年8岁,是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
他的父母离异,母亲外出打工,父亲长期酗酒,家庭环境非常不稳定。
由于家庭的原因,小明经常缺乏关爱和照顾,长时间处于独自留守状态。
在学校里,他成绩不理想,经常因为缺乏注意力而被老师批评。
在同学之间,他也缺乏交流和沟通,经常被孤立和排斥。
针对小明这样的个案,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小明的家庭情况、学校情况以及他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小明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为他制定更加有效的帮助计划。
在帮助小明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与小明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同时,我们也需要与小明的家长和老师进行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小明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课外班,帮助他建立更多的社交关系和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在帮助小明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保持耐心和持久的关怀。
我们需要不断地与小明保持联系,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与他的家庭和学校进行沟通和协调,共同为小明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对小明这个个案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社会工作并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在帮助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全面地了解儿童的需求和困境,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与家庭和学校进行合作,共同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总之,儿童社会工作的个案案例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需求和困境非常重要。
通过深入地了解个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帮助计划和方法,为儿童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和关怀。
社会工作服务优秀案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帮扶
社会工作服务优秀案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帮扶一、案例背景:2020年6月社工在下乡摸排时,经村里人介绍发现服务对象,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与郑某一家正式接触。
经了解,服务对象应属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但未登记在册,作为重点目标对象,社工与村干部沟通,代理监护人的同意下正式介入。
二、案例基本情况:O1.服务对象基本信息:张三(化名),4周岁,甲地村人,无户口。
目前由爷爷(有轻度精神障碍)抚养,母亲诊于乙地精神专科医院(儿时发烧出现精神问题,结案不久过世)。
经初步观察与评估,张三智力低下,性格内向、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
其亲属和邻居向社工反映,张三自小由爷爷照顾,跟外界无较多沟通与互动。
02.服务对象家庭情况:张三母亲是一名养女,父亲不详(据知情人介绍,其母亲21岁时因受骗发生关系,生下张三)。
张三爷爷(张三母亲养父,张三自小就以“爷爷”称呼)除轻度精神障碍外,存在轻度“自闭”倾向,有自理能力,无劳动能力。
因此,其爷爷无事实监护能力,由伯公代理监护。
55轻度精神疾病图一接案与介入期服务对象家庭结构图图二结案后服务对象家庭结构图备注:家庭结构图示口男性。
女性回案主—关系密切―I\—关系不和或由甑表示虚程力的人日言生活∙■声一起04.服务对象社会支持:其伯公经济较为拮据,并无力抚养张三,且随着年纪的增长对张三的监护有心无力,村委也没有办法解决张三的抚养和监护问题。
家里经济来源主要靠低保补助,以及亲戚平日里的生活接济,维持温饱问题。
三、分析预估:01.问题分析:1.基本保障不足。
服务对象面临多重保障不足问题,一是基本生存保障主要依靠低保救助和亲戚接济维持温饱,服务对象无法获得充足的物质和经济的支持,限制了服务对象的发展与成长;二是缺乏户籍身份无法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障,将来也可能面临无法入学的问题。
2.监护能力不足。
服务对象父亲不详,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导致服务对象缺乏正常父母关爱和照顾,照顾人爷爷同样患有精神疾病,无法有效地履行监护责任。
儿童社会工作
4、火车站为什么不准捡瓶子、卖报纸? 5、你碰到过发卡的孩子吗?为什么发卡被禁止?
6、当老板拒绝给工资的时候,小刚可以怎么应 付?
7、在小刚的生活中,朋友的意义有哪些?
(1)生理年龄(生理上生命存续的时间为依 据,骨龄);
(2)心智年龄(少年老成);
流浪儿童,也称为流浪未成年人,他们是儿 童中特殊的一群
数量不容小视,据民政部统计,2010年全国共救 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14.6万人次。几年前,国务院 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一课题组的报告表明,全国流 浪未成年人约100万。
(4)资源
①父母和家庭是照顾儿童和帮助儿童克服成 长面临的问题的重要资源。
②医疗照顾的形态、安全住处的拥有、健全 的营养和适当的正式与非正式儿童照顾的安 排都是重要的社会结构资源的实例。
3.学龄期(6~14岁) (1)特征 生理机能进一步发育,心理、智力、
学习能力不断增强,需要向全方面发展。 (2)任务 开始学习今后进入社会所需的各方面
第二节 街头营生 火车很快就到了上海。可是,还没有出站,熊猫
就因为偷人家的东西被警察抓走,从此杳无音信。 这让小刚很紧张,一个人在陌生嘈杂的火车站,他 茫然不知所措。他在火车站广场彷徨了大半天,然 后饿着肚子在火车站广场的一角落里熬了一个晚上。 繁华喧闹的大上海,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第二天,饥饿难耐的小刚看到有老汉在广场上捡 瓶子,便鼓足了勇气上去问瓶子是不是可以卖以及 到哪里卖。衣衫褴褛的老汉详细地回答了小刚的所 有回答。小刚很快开始捡瓶子卖。开心的是,当天 他就赚到5块多钱,吃到几个热包子。虽然仍没有吃 饱,小刚还是觉得非常舒服。靠捡瓶子,他度过了 在上海的最初的一个星期。回想起来,小刚说,那 段时间很辛苦,每天就在那些垃圾桶旁转啊转,很 脏,很孤独,也赚不到什么钱。
儿童个案社会工作案例
儿童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引言儿童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专业领域,旨在保障和促进儿童的福利以及提供儿童发展所需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儿童个案社会工作案例,通过该案例来展示社会工作者在儿童个案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法。
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六岁的男孩,来自一个单亲家庭。
他的母亲是一名从事低收入工作的单身母亲,经济困难使她无法全面照顾小明的需求。
小明的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离开家庭,并很少与小明见面。
小明所居住的社区因贫困和犯罪率高而著名,这给他的成长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和风险。
问题识别社工人员在与小明及其家人进行初步沟通后,发现了以下问题: 1. 家庭经济困难:小明的母亲很难提供给他足够的衣物、食物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
2. 家庭支持不足:小明的父亲无法为他提供经济和情感上的支持。
母亲经常工作到很晚,无法陪伴小明,导致他经常感到寂寞和无助。
3. 恶劣的居住环境:小明所处的社区有很高的犯罪率,经常发生暴力事件和吸毒问题,这给小明的成长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
社工工作流程社工人员在面对以上问题时,采取了以下工作流程来解决问题,并提供给小明和他的家人必要的支持:1. 评估和规划:社工人员首先与小明及其家人进行详细的面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评估,社工人员制定了一份专门针对小明的个案计划。
2. 经济援助:社工人员帮助小明的母亲申请各种经济援助项目,例如低收入家庭补助金、食品券等,以帮助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
3. 家庭支持与儿童保育:社工人员为小明的母亲提供了一些家庭支持活动的信息和资源,例如亲子教育培训、家庭辅导等。
他们还协助小明母亲寻找合适的儿童保育服务,以确保小明在母亲工作时得到适当的照顾。
4. 安全计划:社工人员帮助小明及其家人制定了一个针对社区问题的安全计划,教育小明有关安全问题,如何应对紧急状况,并提供应急联系人的信息。
成果评估社工人员在一段时间后对该案例进行了成果评估,发现取得了以下成果: 1. 经济困难得到缓解:小明的母亲成功获得了低收入家庭补助金和食品券,这帮助她缓解了一部分经济压力,能够给小明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个案工作案例
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个案工作案例案例背景(一)服务对象基本资料服务对象姓名:力力(化名),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就读于本市A 学校。
服务对象身体健康,性格外向,可以和别人简单的交流,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低,身体协调能力弱,是一名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
(二)个案来源在随班就读过程中,服务对象由于生理缺陷难以融入周围环境,监护人和随班就读的老师均产生无力感,班主任出于爱心和责任心,经得监护人同意,将服务对象转介给为A学校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三)案例陈述1.家庭资料:服务对象生活在单亲家庭,与母亲(朱女士)住在一起,没有其他兄弟姐妹,母亲原在一家医院做护工,因照顾孩子,辞去了工作,父亲职业个体,父亲每月的赡养费是母子俩所有的经济来源。
2.个人情况在校情况:服务对象平时能够与同学、老师进行简单交流,在课堂上,很难听懂老师说话的意思,作业无法独立完成,一年级时语文、数学均考不及格。
二年级开始出现逃课现象,经常下了课就没了人影,到外面上厕所或溜达半天才回教室,母亲陪读了几个月。
课堂上他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难以长时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讲和按时完成作业,并且经常干扰其他同学的活动。
行为方面:对同学热情,尊敬师长,每天早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对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能主动参加、在纪律方面,如果老师给予奖励,则做得更好,但保持时间不长。
课堂上虽然不会影响正常秩序,但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长时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讲,偶尔也有插嘴现象出现。
对于小组学习只是听别人说,不能共同协作。
智力情况:服务对象上课注意力较难集中,加上不愿意动脑,因此仅能回答极其简单的问题。
记忆力较差,认字、识字的速度较慢。
3.各类检测情况2015年8月在某市医院检查诊断为智力发育迟缓,智商分为58分。
2017年6月学习障碍儿童筛查量表测评显示:言语性LD筛查16分,非言语性LD筛查31分,总分47分。
服务对象存在言语障碍和非言语障碍。
2017年6月儿童社会生活能力量表测评显示:独立生活24分,运动8分,作业操作9分,交往13分,集体活动8分,自我管理6分,总分67分。
困境儿童个案社会工作
1、震惊
被刺激、焦虑、混乱、害怕、空白 不知所措、重复“我真不明白……”字句 社工角色:接纳家长感受,在此阶段提供意见 收效不大(支持者)。
2、拒绝接受
“医生 诊断错 误 ”、 “孩子 只是懒 惰 ,不合 作……”
到处找寻可接受的诊断,或将孩子藏起。 社工角色:提供途径让儿童与一般儿童一起, 使家长看出两者分别(服务者)。
3、议价
察觉孩子的问题后,内心矛盾、内疚、以为多 做有意义事情,孩子便会好转。
过分保护孩子、捐献、信奉宗教。
社工角色:培养实际期望、辅导家长兼顾其它 家庭成员、邀请家长参与专业协助中心的活动 (倡导者、服务者、链接资源者)。
4、愤怒
感觉不满、不公平;“何必偏偏选中我?”失却 控制环境能力。
案例分析:视频《魔鬼妈妈》
什么是“教育方式”,什么是“儿童虐待”?
为什么打孩子?
服务提供
1. 家长提供“亲子教育”服务 2. 鼓励受虐儿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谢谢!
2、亲子系统
父母缺乏教导弱儿的知识,弱儿生活适应; 家中有其它子女,对其它子女期望过高。
3、家庭功能
经济困难; 家人常有情绪困扰; 社交圈子狭窄。
实战案件:衢州白血病女孩的父亲
推荐阅读和观看资料:
周国平著:《妞妞——一个父亲的 札记》,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谢晋指导电影:《启明星》 1992年。
二、儿童家庭暴力个案社会工作
《绍兴市开展全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 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绍政办发〔2014〕113号)
4.加强流浪未成年人保护。可由儿童福利机构对 其进行安置。建立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替代养护 制度。建立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机制,完善 家庭暴力110报警体系。为暂时脱离家庭环境的 儿童提供特别保护和协助。
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问题改善研究——以兰州 A 区单亲家庭儿童个案为例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背景概述
二、项目概述及相关概念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得以有效提高。新时代,政府及社会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十分注重对儿童群体的保护,各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困境 儿童的保护和救助工作力度。但是,儿童权益受侵害事件 却屡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家庭贫困难以保障儿童正 常物质甚至精神生活水平,单亲家庭导致儿童在成长过程 中无法获得全面的爱和监护,儿童自身患有重大疾病或残 疾使其丧失童年生活的乐趣等 [1]。对于这些生活处境和生 长环境导致的困境儿童,应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解决其问 题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2]。作为一名从事 10 多年一线工作的 社会工作者,笔者想通过一个成功个案与大家探讨以下问 题:政府如何有效保护处于或将处于困境中的儿童免遭伤 害?社会应当提供怎样的专业服务满足困境儿童的正常需 求?如何引导社会大众为困境儿童构建尊重、平等的社会生 态环境? (二)研究意义 2020 年 2 月,甘肃省兰州市某辖区内统计共有 417 名 困境儿童,其中单亲家庭儿童为 136 名。针对这一严峻的社 会现象,笔者对所辖社区的困境儿童展开个案服务研究。 在深入了解困境儿童实际需求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助 社会生态理论和已有工作经验及方法,帮助困境儿童走出 当下困境,为有效提高困境儿童的社会融入能力提供一些 经验和途径。
社会工作
Social Work
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问题改善研究
——以兰州 A 区单亲家庭儿童个案为例
王 旭 / 兰州市安宁区爱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摘 要:本文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所辖社区的困境儿童展开个案服务研究。尝试在深入了解困境儿童实际需求及现存问 题的基础上,借助已有工作经验及社会工作方法有效提高困境儿童的社会适应性,为有效促进困境儿童的社会融入提出合理化建议。
儿童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儿童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在儿童社会工作中,个案案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具体的案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儿童在社会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来帮助他们。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儿童社会工作的个案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小明,一个7岁的男孩,来自一个单亲家庭。
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他和母亲一起生活。
母亲是一名全职工作的单身母亲,经济条件并不宽裕。
小明在学校表现出明显的行为问题,经常打架、捣乱,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和同学间的关系。
老师和同学家长都对他的行为感到担忧,并向学校社工求助。
学校社工进行了一系列的个案评估和干预工作。
首先,社工与小明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了解到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小明表示,他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对父母的离异和家庭的经济拮据感到不满和愤怒。
他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关注,但母亲因为工作忙碌,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小明的情绪问题也导致他在学校无法集中注意力,表现出攻击性和紧张情绪。
在了解了小明的问题后,社工与母亲进行了沟通,帮助她意识到小明的需要,并提供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指导。
同时,社工还联系了心理专家,为小明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在学校方面,老师也加强了对小明的关怀和指导,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同时对他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和引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和辅导,小明的情绪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学会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学会了与同学友好相处。
在家庭方面,母亲也调整了工作时间,多花时间陪伴小明,关系逐渐得到了改善。
小明的学习和生活也逐渐回归正常,他在学校表现出更好的态度和行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儿童社会工作中,个案评估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深入了解儿童的问题和需求,结合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重建健康的成长环境。
同时,也需要关注家庭的因素,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儿童社会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有意义的工作。
困境儿童个案案例模板
困境儿童个案案例模板1资料背景:小财(化名),男,12岁。
案主和父母以前生活在灵山村,在案主2岁左右的时候,父母离异,随母亲改嫁到盐吭村。
案主小的时候会说简单的几个字,案主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与外面的交流甚少。
案主能听懂别人说的话,但是不会用语言表达,只会用点头、摇头或者用手比划进行回应。
案主是一名精神残障人士,案主的继父目前60多岁,身体健康,在家务农。
母亲也患有精神残疾且不会说话,家里有一位一岁多的弟弟,家庭的经济主要来源于低保、残联补助。
案主的外公住在案主的隔壁村,案主在几年前开始经常和外公到派潭玩。
案主经常独自一人往外面“乱跑”,甚至几天不回家。
案主曾经一人独自走路去过广州市花都去、增城区三江等地,最后由当地民警送回家中。
案主日常的生活由母亲和继父照顾。
案主的生活环境简陋,对案主缺乏引导,案主自理能力差。
2案例分析:(一)服务对象需求分析1.生活改善的需求:案主家庭的经济来源于低保及残联补助,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链接相应的资源,暂时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2.改善生活环境需求:社工观察案主家庭环境简陋,凌乱,不干净。
协助案主家长提升日常照料孩子的生活技能,给予案主舒适的成长环境。
3.提升案主个人自理能力的需求:案主在家中经常几天洗澡一次,经常到外面游荡。
案主需要家人监管,引导完成简单自理能力,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二)案主具备的优势1.案主的邻里关系很好,邻居会经常帮助案主一家带小孩。
在派潭遇见案主也会去案主的家中告知案主家长。
2.案主继父的亲戚在案主一家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帮助案主的家庭渡过难关。
案主的外公住的离案主的家近,也会经常到案主家中看望案主一家。
3.遇到困难时,案主一家也会寻求村委的帮助,村委也会协助案主一家解决问题。
3服务目标和方案(一)服务目标1、链接相应的资源,暂时缓解家庭经济压力;2、提升案主家长日常对小孩的照料能力,令案主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3、提升案主个人的日常生活技能。
“困境留守儿童”个案服务(案例)
“困境留守儿童”个案服务(案例)一、背景调查某市新航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小艾加入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社工服务项目。
按计划入户探访调查,在走访中发现某村有一名留守儿童小宇(化名),男,7岁,个头中等,皮肤偏黄,性格内向,沉默寡言。
小宇与爷爷奶奶和哥哥4人同住在一起,居住环境较差。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缺少父母在身边的关心和照顾,导致亲情感和归属感严重缺失,渴望陪伴。
孩子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父母之间沟通缺少交流,监护不足,喜欢独自玩手机,刷短视频,很少与童年伙伴社交。
通过与小宇接触交谈,发现小宇有改变自己的意愿,内心深处希望自己能照顾好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好好学习。
小宇的爷爷奶奶性格开朗,通情达理,非常关心小宇的生活学习,愿意为小宇改变现在的现状,使之成为有用人才。
村委会针对这些留守儿童开设了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了相关服务。
二、分析需求社工小艾根据调查情况分析认为,一是案主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案主的自制力及时间管理能力,养成正常的作息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二是案主家庭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缓解案主家庭成员因家庭环境产生的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传递案主监护人必要的儿童养育知识,促进家庭成员的良性沟通,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良性关系,助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三是满足案主娱乐休闲和社会化的需求。
鼓励案主积极参与各类儿童活动,培养案主课余兴趣爱好,增进案主与朋辈群体的沟通交流,促进案主的社区融入,建立社区及社会支持系统以及重建朋辈支持系统。
三、打开心结建立信任社工小艾通过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之直接治疗技巧和案主进行对话。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最基本的个案工作服务模式,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概况为“人在情境中”,要求社会工作者既需要深入个人的内心,了解他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对他施加的影响,分析个人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案主了解案主的一些基本情况,案主主要是留守儿童,案主父母常年不在家中,缺少关爱,性格内向,社工通过和案主交流,疏解案主及其家庭成员的消极和紧张情绪,给予其改变的信心和动力。
社会工作服务未成年人保护个案案例疾病困境儿童
社会工作服务未成年人保护个案案例疾病困境儿童一、个案背景:(一)服务对象基本资料:张三,女,13岁,困境儿童,年前查出患髓母细胞瘤,经前期化疗目前有所好转,仍需定期去当地医院治疗;目前休学在家,主要由奶奶在家照看。
(二)个案来源:张三的父亲求助社工,表示自己女儿因病休学在家,在治疗中不配合,导致恢复缓慢。
社工及时介入,了解张三的身心情况及因生活突变导致的系列问题。
(三)家庭情况:1.家庭背景情况:父亲:在女儿生病期间,辞职在家照顾,女儿身体情况有所好转后,已经去上班了。
张三定期去医院治疗的时候,父亲会请假陪同,所在单位也比较照顾。
母亲:与张三相处不愉快(张三因化疗情绪变差),现长期在外工作,很少关注女儿情况。
奶奶:长期在家照顾。
2.服务对象与主要家庭成员的关系描述:在患病前,张三与家人关系和睦,经常一起参加社区活动。
但是自从患病后,受疾病及药物副作用的影响,张三性格比较暴躁,与家属沟通不愉快,家人照顾压力较大,导致其母亲与她关系一般,与父亲、奶奶关系较好。
(四)朋辈关系:1.朋辈环境:张三患病后身体各项机能较差,休学在家修养,长期不与外界接触,缺乏朋辈支持。
奶奶表示平时出门也不敢跟小朋友一起玩,怕别人会议论她。
2.社区环境:社区对张三家情况比较了解,在她患病初期帮助其申请相应补助,一定程度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五)健康状况:服务对象髓母细胞瘤,已进行手术治疗,情况较稳定,但是仍需定期到当地医院治疗。
社工走访中发现,张三虽有在治疗,但是恢复程度较为缓慢,目前仍无法直立行走,医生建议可以尝试针灸,但是家属表示张三不愿意,她感到害怕,治疗进度无法更进一步。
二、问题分析:(一)需求分析:1.经济需求:前期张三治疗费用较大,但是随着病情的稳定,父亲也已经去上班了,家庭经济情况相较之前有所好转,但是仍存在经济上的需求。
2.精神需求:张三因长期待在家里,缺少沟通交流、朋辈支持,导致不良情绪无法排解,情绪也变得时好时坏,有情绪不愿意表达,需要走出家门排解不良情绪。
儿童社会工作案例
案例分析题一小涛,16岁,某职校学生。
不久前与母亲外出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截肢。
截肢后的小涛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与父母关系日渐疏远。
职校虽然表示愿意接受小涛返校读书,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针对小涛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因此,小涛至今没有返校。
母亲感到十分自责,对小涛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希望能够“赎罪”。
父亲因为唯一的儿子成了残疾人,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小涛感到前途渺茫,内心十分焦虑,了解到小涛的情况后,社会工作者决定介入。
问题:1.本案例中的小涛有哪些服务需求?2.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应开展哪些工作?答案要点1.案例中的小涛有如下需求:(1)康复的需求,小涛因为意外变为残疾人,双腿截肢,行动不便,生活很难适应,社工应联系相关的康复机构协助小涛进行康复治疗,尽可能恢复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2)关爱与尊重的需求,针对小涛的自卑和绝望,社工应运用个案工作的相关技巧与小涛建立好专业关系,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3)受教育的需求,小涛目前还是一名学校的学生,他希望在学校接受教育和与同学相处,所以社工协助学校落实小涛入学问题,让他尽快重返校园,恢复正常的生活。
2. 社会工作者应该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系统入手,与学校、家庭、社会人士配合,一同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全面介入工作过程:(1)微观层面,针对小涛自身系统,通过个案工作协助小明尽快走出心理阴影,训练生活技能,恢复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2)中观层面,一是对于小涛的父母,社会工作者要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已经残疾的小涛,改变小涛母亲有负罪感,过分自责,以至于对小涛过分溺爱、关照等不正常的情况;改变小涛父亲认为自己“倒霉”的看法,使他们树立起对小涛康复和发展的信心,从而对小涛产生一种正面影响。
二是配合学校或特殊工作者进行针对小涛的文化科学知识及劳动、职业技能的训练,开展个案工作,对小涛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咨询服务或各种专门的辅导。
问题儿童个案工作案例
问题儿童个案工作案例最近,我接手了一个问题儿童的个案工作。
这个孩子名叫小明,他是一名十岁的男孩,来自一个单亲家庭。
在学校里,小明表现得非常内向和孤僻,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成绩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在与他的交流中,我逐渐了解到了他的一些问题所在。
首先,小明的家庭环境并不和谐。
他的母亲是一名单亲妈妈,工作繁忙,经常加班,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
小明的父亲早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再也没有联系。
这种家庭环境导致小明缺乏安全感和依恋需求,对外界世界充满戒备和敌意。
其次,小明在学校里的表现也受到了关注。
他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不愿与他人合作,对老师的教导也缺乏尊重。
这种行为可能源于他内心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
因此,我决定从改善他的情绪状态入手,帮助他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第三,小明在学业上也一直表现不佳。
他的成绩经常排在班级的倒数几名,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通过与他的交流,我发现他其实并不是没有潜力,只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学习计划。
因此,我决定与他一起制定学习计划,鼓励他定期复习,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和小明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我耐心倾听他的心声,关心他的需求,引导他解决问题。
在我的帮助下,小明逐渐变得开朗和自信,学会了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业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学会了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通过这个问题儿童的个案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社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问题和困难,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他们就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愿意继续为这些问题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让他们享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快乐和幸福。
愿每个问题儿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阳光和希望。
儿童社工个案案例案例及处理流程
儿童社工个案案例案例及处理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儿童社工个案案例分析与处理流程在社会工作中,儿童社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致力于保护和促进儿童的福利,解决儿童面临的问题。
社工儿童个案案主生理描写
社工儿童个案案主生理描写社工儿童个案案主生理描写「篇一」案例一: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
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
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
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
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
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
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儿童主任社会工作服务能力培育个案研究
孩子主任社会工作服务能力培育个案探究孩子主任是社会工作领域的一项重要职业,其主要职责是关注和保卫孩子的权益,为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救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孩子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因此,孩子主任的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个案探究,探讨孩子主任社会工作服务能力的培育过程。
个案背景:个案为小明(化名),一个10岁男孩,他是一名孤儿,父母在他2岁时双双去世。
小明从小缺乏关爱和家庭支持,过去的经历导致他情绪上容易不稳定,并且对人际干系有一定困扰。
学校老师和同砚对他的态度也较为淡漠。
社会工作者决定通过对小明的个案服务来培育自身的社会工作服务能力。
个案服务过程:1. 初步接触及需求评估:社会工作者与小明进行初步接触,建立干系。
通过非正式的谈话和观察,社会工作者发现小明对他人的照顾和支持有很大需求,并且缺乏自信和自尊心。
2. 目标制定:社会工作者与小明共同制定目标,包括提升小明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进步乐观的人际技巧,建立健康的社交网络,并提供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施个案服务规划:a. 情感支持:通过与小明建立稳定的干系,社会工作者为他提供情感支持和倾听,援助他愈渐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感。
b. 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社会工作者与小明一起探讨他的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干系,援助他了解情绪的来源和对他的影响。
通过互动游戏、绘画等艺术媒介,引导小明识别并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c. 家庭干系重建:社会工作者与小明一起调查他的亲属干系,并援助他建立乐观健康的家庭干系。
社会工作者还提供家庭教育支持,援助小明的监护人提供乐观的家庭环境。
d. 社交技巧培训:社会工作者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援助小明习得乐观的人际互动方式,提高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
4. 评估与调整:社会工作者定期评估小明的个案服务进展和目标达成状况,并依据需要对个案服务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正。
个案服务效果:经过一年的个案服务,小明取得了显著的改善。
儿童社会工作案例及分析
• 小亮今年读养。母亲将所 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 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 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 常便饭。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 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 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 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对待 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作为 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 服务。
家庭要给小亮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的管教环境。 小亮文化娱乐的基本需要应当被考虑。 家庭和社会应当满足小亮在成长过程中基本生活和养育方面的需要。
• 4. 满足娱乐与休闲的需要。小亮文化娱 1、案主周围人的态度要一致,包括案主的家人,班主任老师和志愿者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员,不能把辅导案主看作是工作者个人的事,
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
• 1. 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情绪进行疏导, 帮助小亮理解母亲对他的良苦用心,增 强小亮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 2.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在校行为进行修 正,帮助他改正撒谎、不交作业的行为, 并且改善其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用暴力解 决问题的行为;
• 3. 社会工作者与小亮的母亲进行沟通, 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旨在能够让小亮 的母亲认识到打骂的管教方式对小亮造 成的身心危害,改正其打骂儿子的管教 方式,缓解母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止案主并对案主进行辅导。 家庭和社会应当满足小亮在成长过程中基本生活和养育方面的需要。
里了解案主的成长史、案主与其周围人的关系、 2、加强辅导的力度,建立的规则要严格遵守,这样也会使案主养成一种合理有序的生活方式
家庭和社会应当满足小亮在成长过程。中基本生活和养育方面的需要。
案主的性情与行为表现,从案主班主任老师那 儿童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有着多维的需要 ,这些需要就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儿童社会工作案例
儿童社会工作案例(一)一、案例背景一、大体情形:案主为9岁男孩,读小学二年级,单亲家庭,思想、语言比同龄小孩成熟,品行顽劣,常常做出一些危险性动作,学习成绩属中等,父亲曾经带其做过智力测试,智力正常,喜爱玩电脑游戏、手工制作。
二、家庭情形:父亲53年诞生,为回城知青,96年与小自己22岁的浙江女子成婚,婚后由于年龄、爱好爱好的不同于99年离婚,离婚后母亲回浙江再婚,父亲带着案主单独生活,离婚后父母维持较友好关系,节假日,案主有时会到母亲那里过一段时刻。
父亲现为一大型中日合伙企业副总领导,2003年查出患有鼻炎癌。
爷爷奶奶已通过示,案主有两个姑姑,但住的都较远,案主去她们家的次数不多,居父亲讲,姑姑们都很爱案主。
由于父亲忙于工作,从案主读学前小班开始(3岁),早上送案主去学校,下午下学时父亲委托一名大妈妈把案主接到她们家,并在那里吃晚餐、洗澡、写作业,一直到晚上父亲下班回来把案主接回家。
3、学校教师对其评判:据父亲讲,从学前班开始,教师就以为案主很顽皮,外面的集体活动,为了其他学生的平安和治理,教师会把案主留下,不让其参加集体活动。
此刻的班级,由于太顽皮,教师专门做了一本针对案主的意见薄,班里同窗随时发觉案主的顽劣的行为,并报告教师记在上面,案主超级伶俐,平常不爱学习,常常逃课,只在考试头几天温习,但考试成绩挺好,案主数学、手工、语文课学的专门好,英语教差。
暑托班教师普遍反映案主有暴力偏向,与其他小朋友打架,扰乱课堂纪律,严峻阻碍暑托班的正常进行。
4、大妈妈对案主评判:大妈妈以为案主很伶俐,平常从学校回来后就看电视,让他写作也可不能去写,一直看到吃晚餐,假设不看电视就自己玩,很少写作业,临近考试大妈妈吩咐案要紧考试了,要抓紧温习,这时才会看看书,考试成绩挺好。
在大妈妈家里,所有人也是顺着他,不然他会发脾气,用大妈妈的话说是“你要顺着他的毛长,不然会闹”在这位大妈妈带他之前已有三位大妈妈带过他,都因为他太顽皮,他人不肯带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个案社会工作案例:运用“结构家庭治疗法”
(说明:本案为真实案例,为对案主负责,案主姓名采用其英文名字)
一、接触案主
有个朋友在艺术设计学院读书,课余在外边做家教,教小孩子画画。
一天她问我对教一个六岁孩子学外语有无兴趣。
起初我说没有时间。
但是听完她对那个孩子以及他的家庭状况的介绍后,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可能是专业使然,推测出那个孩子受家庭的影响多少有些问题,最后同意了。
于是开始接触到了一个叫lala的六岁的男孩。
二、案主资料收集与问题诊断
Lala是他的英文名字,这个名字是他小姨kitty给他起的。
后来我了解到在这个家庭里边,lala最爱的就是他的小姨。
Kitty以前在经三路ef做外语培训工作,现在在北京新东方教口语,lala的外语一直都是跟她学的。
Lala的家在富田丽景花园(东风路与南阳路交叉口附近),**市最具典型的富人社区,当然lala的家境相当好。
Lala的爸爸有一家公司,Lala的妈妈也有一家公司,而且生意都很好,因此两人也都很忙。
虽然两人已经离婚了,并且又有了各自的家庭,但他们依然爱着lala。
这个家庭平时就住着Lala和他的姥姥。
Lala的姥姥很有修养,是个老年知识分子。
她能够理解而且可以接受Lala父母的选择,直到现在他对Lala的爸爸依旧很好。
只是后来我发现她不愿意让Lala去他奶奶家,这是Lala不喜欢她的最大的原因。
我一直以为结构不全的家庭中的孩子精神上会受到影响而留有阴影,其必然在个人行为上有所古怪与异常。
Lala表现的并不明显,但他并不是完全的健康正常,最突出的问题一个是他的想法,语言与年龄不符,可以说是提前畸形社会化了;一个是他不爱他的爸爸妈妈以及姥姥。
下面举几个例子具体描述一下Lala 所存在的问题:
例一:一天谈到最喜欢的汽车,我问Lala是喜欢爸爸的现代还是妈妈的别克。
他说都不喜欢,只喜欢楼下的法拉利跑车(后来听他的姥姥说每次Lala的爸爸来看他或带他出去玩,Lala总是嫌他爸爸的车破)。
然后他又说了很多让我吃惊的话,比如他说,我最喜欢抽大中华烟,最喜欢喝茅台酒,我抽着烟,喝着酒,身边再有个美女。
Oh-oh,我厉害吧。
例二:一次我问Lala最爱家里哪个人。
他说最爱小姨kitty,因为kitty经常和我玩。
不喜欢爸爸妈妈和姥姥吗?我问。
不喜欢,他说。
为什么?我问。
就是不喜欢。
然后他不说话了。
例三:我们上课的房间里挂着很多照片,都是Lala妈妈的。
有一次我故意问Lala照片上的人是谁。
Lala说是熊猫。
他的回答很出乎我的意料,我想是因为Lala很爱妈妈才这样说的。
于是接着问,Lala是不是最喜欢熊猫呀?不,我最爱金鱼。
然后他跑向客厅,客厅有个很大的渔缸,里边养着许多金鱼。
三、目标与计划制定
经过与Lala更长久的接触以及与Lala姥姥以及爸爸的深入交谈,我确定Lala所存在的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及其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有关。
比如Lala的爸爸因为生意的缘故经常要与各方面的人打成一片,吃饭当然必不可少,然而很多次Lala爸爸都带Lala一起去。
显而易见,在那样一种烟雾缭绕的氛围中,在那样一种酒色财气的环境里,在那样一群成年男女的旁边,初步开始社会化的年幼的Lala 会受多么大的影响:他会记着大人们说的话,会试着模仿大人们的行为,甚至会沿袭大人们的思维。
于是Lala自然会说“我抽着烟,喝着酒,身边再有个美女”那样的话。
在Lala的爸爸妈妈没有离婚的时候,Lala的妈妈总是说Lala的爸爸如何如何不会做生意,每次都提到他的车如何如何不上档次,没有办法与楼下的法拉利相比。
就是在Lala妈妈这样的熏陶和影响下,Lala 也学会了妈妈那一套。
如果lala一直这样下去,对其成长必定不利。
我最终决定不能仅仅做他的外语家庭教师,作为社会工作者我有责任协助Lala的家人对他的成长做健康和积极的指导,从而使他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很欣慰的是Lala的家人很支持我,毕竟,他们比我更爱Lala!
Lala所存在的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及其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有关。
因此,如果从根本
上解决Lala的问题,必须以其家庭作为工作对象。
鉴于此,我决定采用“结构家庭治疗法”这一治疗模式。
结构家庭治疗法由美国的明纽秦(minuchins.)和他的同事在60年代创立。
其对家庭治疗的贡献是引入了家庭结构的概念,这对于了解家庭,了解孩子成长的历程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90年代以来,新的家庭治疗法不断出现,但其方法和技巧殊途同归,关键在于了解家庭,关爱孩子的心灵。
结构家庭治疗法是:以家庭做为治疗单位,以改变与家人的交往方式为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沟通理论去了解案主的个人心理状态。
在治疗疗方面,不采用直接的,单对单的谈话方式,而是多元的多层次的介入到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当中,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组织,使家庭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解决困扰案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