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碘的萃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蒸馏法分离的实验探究

(1)实验原理:由于I2和CCl4沸点不同,加热其混合物,沸点低的CCl4先被蒸馏出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从资料查得I2熔点:114℃,沸点184℃,而CCl4沸点77℃,沸点相差107℃,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把CCl4蒸馏出去,从而与碘分离。不过蒸馏时,需要水浴加热,以便及时控制温度)。

(3)实验现象:80℃水浴片刻,烧瓶中出现紫色蒸汽,锥形瓶中也开始收集到浅紫红色溶液,最终烧瓶中残留少量的碘。

1)用NaOH浓溶液反萃取法,使I2转化成碘盐进行富集。I2和CCl4的溶液中的碘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歧化反应,所以可以用较浓氢氧化钠溶液对I2和CCl4的溶液进行反萃取,使CCl4得到回收,I2与NaOH反应后,能以盐的形式富集。这一萃取进行得十分完全。反应为:3I2+6NaOH==5NaI+NaIO3+3H2O;当NaI和NaIO3富集到相当量时,使体系变成酸性介质(如加入足量的H2SO4),使其中碘元素转变成I2单质得以回收。反应为:5NaI+NaIO3+3H2SO4==3Na2SO4+3I2+3H2O。

用固体NaOH代替NaOH溶液进行反萃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查得NaOH 固体的密度为2.1g/cm3,它与I2反应的产物NaI的密度为3.7g/cm3,NaIO3的密度为4.3 g/cm3,都大于CCl4的密度。而CCl4的密度为1.59g/cm3,也远远大于I-及I2的密度。这样就构成一个三相体系,即固体NaOH(及反应生成的NaI、NaIO3)在最下层,CCl4在中层,最上层为含I2的水层。当上面的水层中含有的I2时,两步萃取可以同时进行。即水层的I2进入中层的CCl4层,中层的CCl4层里的I2又与下层的NaOH反应。I2在水层和CCl4层中不再有分配平衡,加快了萃取的进度,自发生成的I2最终会转移到固体中去。将上层的水和中层的CCl4倾倒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分液,得以回收CCl4;而下层的固体放入蒸发皿中,并滴入适量的稀H2SO4利用图2的装置进行加热处理即可得到碘。

(2)过氧化氢法。从资料上查得,碘可与过氧化氢和碳酸氢钠混合液发生反应:

I2+H2O2+2NaHCO3 = 2NaI+CO2↑+O2↑

实验1:取10mL学生实验后的碘的CCl4萃取液于大试管中,先加入20滴饱和NaHCO3,后加入30%的H2O2溶液,液体只是分层,没有其他现象。振荡后紫色逐渐变浅,并有大量气体产生,静置后CCl4仍有气泡产生。弃去上层清液,继续加入10滴饱和NaHCO3和10滴H2O2溶液振荡,颜色全部褪去。移入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得到纯净的CCl4,而碘转化为NaI富集。

三结果讨论

1.采用常压蒸馏方法不能很好分离碘和四氯化碳

80℃水浴片刻,烧瓶中出现紫色蒸汽,锥形瓶中也开始收集到紫色的液体。最终烧瓶中残留少量的碘,大部分的碘和四氯化碳一同被蒸出。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将碘置于烧瓶中,水浴加热到50℃时,烧瓶中已有少量的紫色蒸汽,当水浴加热到77℃时,烧瓶中已有很多紫色蒸汽。由此说明碘在77℃时较多地升华,所以在四氯化碳的沸点时,大部分的碘随着四氯化碳一起蒸出,说明常压蒸馏不能分离碘和四氯化碳。

2.减压蒸馏可以分离碘和四氯化碳

将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液(2g碘溶于30mL四氯化碳中),在室温下,压力在10~15mmHg,进行减压蒸馏,约8分钟就将碘和四氯化碳分离开来。

综上所述,用蒸馏的方法来提取碘是不可采用的方法,常压蒸馏不能分离,减压蒸馏可以分离,但通常在实验室不方便操作。因此,采用化学方法(NaOH浓溶液反萃取法;过氧化氢法)来分离碘和四氯化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唐敏.碘和四氯化碳的分离实验探究[J].化学教学,2010

[2]张萍.实验废液中碘与四氯化碳的回收[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3]韩建成.简易化学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4]曹忠良、王珍云.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5]满旭.从碘的四氯化碳萃取液中回收四氯化碳的探究[J].化学教学,200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