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2知识总结 岳麓版.doc

历史必修2知识总结 岳麓版.doc

单元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发达的古代农业1、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相,教民耕作”。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耕作方法的发展:%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1春秋战国: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 牛耕的出现。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

3、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代田法;魏晋南北朝:耕耙糖技术。

4、耕作制度:一年一熟,宋以后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宋朝我国经济重心移到江南地区。

5、水利的兴修:战国时秦国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曹魏翻车, 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6、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7、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春秋:私田出现,井田制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战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

明朝: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1、成就:高超的冶金技术,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异彩纷程的丝织业。

(1)冶金业%1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1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的灌钢法)。

(2)陶瓷业商朝已烧制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宋代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

景德镇是著名“瓷都”。

明青花瓷。

清代: 粉彩瓷器。

(3)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缓丝织绸的国家。

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

明清:明朝的花楼机能制造精细的丝织品,在丝织业发达的江南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知识要点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知识要点总结

必修一岳麓版█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P课本第2-3页)⑴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⑵目的:巩固统治。

⑶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有异姓诸侯国;③周王的亲族、姻亲和功臣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但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⑷作用: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②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P课本第3-4页)⑴目的: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⑵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⑶内容: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确立了大宗、小宗体系。

⑷作用:①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②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③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⑸工具: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以维护宗法分封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⑴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⑵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总结:宗法制的特点:⑴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⑵大、小宗具有相对性;⑶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⑷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二)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1、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

(P课本第6页)意义:⑴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⑵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了基础。

2024年岳麓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归纳

2024年岳麓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归纳

2024年《岳麓必修二历史》课程中的三个重要知识点归纳如下:知识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地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主要由两个对立的阵营组成:同盟国和轴心国。

轴心国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组成,他们试图通过侵略和扩张势力来改变战后国际秩序。

同盟国则由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等国家组成,他们对轴心国的侵略表示强烈抵制。

通过激烈的战斗和决定性的战役,同盟国最终获胜,对轴心国进行了制裁和处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仅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的格局,还对战后的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促使了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的成立,并在德国和日本等国家进行了战后重建。

这场战争还揭示了战争破坏和人道主义灾难的性质,并加强了对人权和全球和平与稳定的重视。

知识点二:冷战与东西方对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愈发加剧,最终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以及他们各自的盟友之间的竞争是主要特征。

美国主张资本主义和民主,而苏联则主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冷战期间,东西方对抗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达到高潮。

这期间,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进行了核武器和太空竞赛,同时进行着间接战争,特别是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

东西方对抗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不稳定和紧张局势,威胁到了全球的和平与安全。

知识点三: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争议。

一方面,全球化为许多国家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造成了贫富差距的加大、环境破坏和文化冲突等问题。

对于各国政府来说,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促进经济发展和公平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综上所述,2024年岳麓必修二历史课程中的三个重要知识点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与东西方对抗以及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们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K12学习】岳麓版历史高一(必修2)总复习知识点

【K12学习】岳麓版历史高一(必修2)总复习知识点

岳麓版历史高一(必修2)总复习知识点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起源: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农业的起源地域差异:黄河、长江流域-------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基础:生产工具的出现家畜饲养:“六畜”、农畜并存发展远古和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生产工具的变革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开始出现汉代:犁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唐代:曲辕犁精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耕水利设施的完善:春秋战国:都江堰、郑国渠细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作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农生产方式的变化千耦其耘特点:大规模简单协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生原因私有土地出现产产生: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特点男耕女织,自己自足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1.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形成:商周时期特点:有公田、私田之分集体耕种,收获物全部缴纳给贵族井田制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原因铁制农具的使用,私田增多;战争的频繁中瓦解各国的税制改革国大量公田抛荒古表现部分“私田”逐渐私有代时间:战国时期的私田逐渐私有土私有制确立原因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地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度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宋初:不抑兼并土地兼并明清:土地买卖日益普遍不能抑制的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均田制:国家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中出现:东汉时期国田庄经济特点:1.农民与庄主有强烈的依附关系 2.聚族而居古 3.拥有私人武装 4.自给自足代原因:土地兼并的结果土秦朝:产生地租佃关系发展汉代:较普遍制日益普遍宋代:仅次于自耕农的经营方式度明清: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趋势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租佃关系在农村中的比重逐渐增大司马迁的划分: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山东、山西: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原因江南:地势复杂、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区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域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山东、山西:传统的农业区经特点江南:开发较晚,也是典型的农耕经济济龙门碣石以北: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和山东、山西:宋以前全国的经济重心重经济地位江南: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心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实力有限的原因:主要是战乱的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的人口流动南中原人口的南迁过程第二次高潮:唐安史之乱后移第三次高潮:靖康之乱给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影响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民南移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原因南方政局比较安定本身具有发展的潜力经济重心的南移孙吴、东晋、南朝:南方得到开发过程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影响:文化重心相对南移农青铜冶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耕炼技术商代青铜技术已臻于成熟时商周青铜器的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使用广泛代钢铁冶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的金属冶炼炼技术南北朝时发明了世界领先的灌钢法手术的演变春秋时期用木炭冶铁工冶铁燃料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于冶铁,北宋普遍流行业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碳炼铁,明朝流行开来黄帝时期发明了丝织技术丝织技术西周丝织技术有了较大发展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纺织技术宋末元初:棉花边疆向内地传播农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耕棉纺技术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时手工业部门代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的陶器的发明:新石器时代——黑陶、彩陶、白陶手东汉末年:青瓷工制南北朝:白瓷业从烧陶瓷隋唐时期:技术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到制瓷技宋代:瓷都——景德镇,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术元代:创造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代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影响: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产生:西周时期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特点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官营手工业明代以前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精细分工与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有利于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手工业经营优势与不足:不计成本,不入市场,供官府和贵族消费方式的变化不足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劳动,超经济剥削手段,激化矛盾兴起:春秋时期原因: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工商业的兴起发展:明代中叶后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唐代以前: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经营方式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的变化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加深明中后期;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农产生:原始社会末期耕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时商朝:产生了专门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代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商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业隋唐:出现长安、洛阳、扬州等大都市,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与发展繁荣城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市元代:纸币广泛流通;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城市特点: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周秦至唐市坊分明:坊市分开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农城市的繁荣城市特点: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耕宋代市坊破界: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时城市职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代明清:城市生产性、商业性增强商产生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业集权的思想与产生: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政策城重农抑商汉代:汉高祖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市演变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的打击商人的措施中唐以来: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明清:继续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南方水稻产量提高玉米、番薯等广泛引进和种植,广泛植棉近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主导地位代商业商品流通扩大,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异常活跃前江南地区发展起众多工商业市镇夜明清国力强盛的突出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发条件机户拥有资本购买劳动力,增殖财富展资本主义生产工匠脱离土地,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与因素的萌芽特征:商品生产及自雇佣劳动迟苏州: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滞概况景德镇:常年受雇者按年或按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钱;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高和劳动效率较高措施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盘剥抑商颁令实行禁矿,限制商业活动后果:强化了农耕经济形态,限制了大规模工业化变革抑商与禁海原因:以“天朝上国”自居,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禁海反清斗争后果: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1.资本主义萌芽未能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清朝2.统治者对外对外禁闭国门,对内压制工商业,厉行文化专制近代前夜的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西方西方国家展开对外殖民扩张,建立殖民统治表现:中西国力兴衰易位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扩大市场原因社会根源:欧洲人对东方黄金的追求新航路开宗教动力;基督教号召进行圣战和扩张辟的背景造船、航海技术取得巨大的进步新条件政治保证:欧洲君主强化王权,全力支持海上探险航1487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路新航路开葡萄牙 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的辟的过程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开西班牙 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辟欧洲:引起商业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新航路开非洲:黑奴贸易带来深重灾难辟的影响亚洲: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扩张方向:非洲和亚洲葡萄牙占领地区:非洲东西海岸、亚洲的印度、印尼沿岸等葡萄牙、西班牙方式:暴力掠夺和敲诈勒索,确立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欧的早期殖民活动扩张方向:美洲洲西班牙占领地区: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和亚洲的菲律宾殖方式:以掠夺金银为主要手段,还建立农业种植园民时间: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葡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者范围:西北欧的海域贸易以及对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西方“新大陆”的荷兰的殖民扩张的贸易扩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张影响:商贸发展带动了银行信贷业务发展,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与中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掠手段:政府支持海盗式掠夺,进行商业战争,建立商业公司夺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结果:18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殖民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参与 15—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支配国家 18世纪,英国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角残酷的黑奴贸易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也为美洲殖民地开发提供了影响:劳动力严重破坏了非洲的社会经济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资本: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工条件科技:工场手工业积累的生产技术业市场: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导致市场扩大革棉纺织业: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水力纺织机命表现冶金业:焦煤炼铁法;采矿业:蒸汽抽水机、安全灯动力:蒸汽机;交通运输:碎石路、铁路、汽轮苏背景: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联内容: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重点在重工业经戈尔巴乔夫的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用济经济改革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改评价: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革经济改革失败后转向政治改革,最后导致苏联解体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条件: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核心内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国社会主义工指导:过渡时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业化的开端期总路线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会主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化义时间:1953—1957年经内容:集中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轻、农、济商业;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建实施:一五计划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重、轻、农的关系设成果:“一五计划”成果图的意义: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曲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岳麓版必修二历史知识点

岳麓版必修二历史知识点

岳麓版必修二历史知识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一农业的起源1、时间:远古时代;2、地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南稻北粟;3、起源: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4、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各地区各民族发展不平衡。

二农具的变革1、农具:远古时期:刀耕火种木耒、骨耜;商周:少量青铜工具,耒耜为主;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出现----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西汉:发明了犁壁;唐代:发明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灌溉工具:东汉、三国时期有了翻车;唐朝时期有了水转筒车。

三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上古时期:大禹治水;春秋:芍陂战国:都江堰秦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郑国渠秦国西汉:漕渠、白渠西域:坎儿井在西域地区的具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王景治河,千载无患四耕作方式的演变1、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千耦其耘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商周多采用这种生产方式。

2、自耕农经济或称个体小农经济条件: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评价:优点:①比较稳定;②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弊端:①比较劳苦;②比较脆弱,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都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③自给自足——较少商品交流,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五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二、土地制度的变迁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由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夏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耕地沟洫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这种土地制度称为“井田制”。

井田制中有“公田”、“私田”之分。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导语】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今天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到您!【篇一】一、从“无为”到“有为”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仲舒其人: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篇二】1、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老子春秋、庄子;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①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晚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晚年编订古代文化典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归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归纳必修二的历史不仅仅要求我们重视知识的记背,还要求我们要注重培养我们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重要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一、鸦片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外因)(2)表现:①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②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流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③城市手工业受沉重打击④洋行大量增加⑤买办(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名字创办时间地址创办人安庆内军械所(最早) 1861 安庆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最大) 1865 上海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 1866 福州马尾左宗棠天津机器局 1867 天津崇厚2.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企业名称创办时间创办人备注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2 李鸿章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开平矿务局 1878湖北织布局 1890 张之洞汉阳铁厂 1890 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3、军事工业性质、特点性质封建性企业特点(官办企业)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但企业都是官办的(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来办理),由封建官僚管理。

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

一个工厂形同一座衙门。

4、民用工业性质、特点性质带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特点(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战国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蒸汽”的力量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2、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条件:①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海外市场;②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③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

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②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③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④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⑤社会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渐成熟:Ⅰ、世界各地联系加强Ⅱ、列强在全球扩张,殖民体系形成Ⅲ、促进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走向整体的世界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高中历史历史岳麓版必修2 综合知识学习 岳麓版 必修2

高中历史历史岳麓版必修2 综合知识学习 岳麓版 必修2

历史岳麓版必修2 综合知识学习第一单元 1课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注意;▲为重点题型)①种植结构:南到稻北粟②农具改进:耒耜→牛耕铁器(春秋战国)→曲辕犁(唐);曲辕犁节省人力,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③灌溉工具:翻车(西汉)→筒车(唐)④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防洪灌溉—秦国都江堰两汉修治黄河特色井_坎尔井⑤农耕生产组织的演化:从大规模的简单协作→自耕农经济⑥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三大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耕模式日趋完善●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经营方式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①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的形式,(实质为贵族占有。

井田分为公田和私田)②春秋战国:历史进行划时代的变革—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土地国有制变革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牛耕铁器),直接原因: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税制改革表现:开垦“井田“外的私田;公田荒芜结果: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土地国有制③土地私有的三种形式,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手段,引起土地兼并的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④经营方式:自耕农经营;田庄式经营;租佃式经营⑤土地经营方式的演变:宋前自耕农经营为主;宋时租佃式经营仅次于自耕农经营,明清时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中的主要形式。

⑥评价租佃式经营:租佃制经营发展反映了土地兼并日趋严重;但佃农对地主超经济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轻,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

▲3课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①从战国到中唐: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山东、山西)②两宋之际经济重心让位于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原因:中原人口南迁)③比较北方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不同原因、过程和意义(课本12-13页)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①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工艺精瓒,领先世界。

如:冶铸技术;丝棉织品陶瓷制作②南北朝的灌钢法是世界古代最先进的炼钢法③冶铸燃料进步:煤(西汉开始→北宋普遍);焦碳(南宋开始→明朝普遍流行)④经营方式:官营手工业(西周出现—明前期占据主导地位)6大优势和三大劣势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出现—明中期占据主导地位)经营特点:(课本20页)▲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①两次商业高峰,明清商业的六大新特点②▲以唐都长安和宋都忭京为例说出我国古代城市经济的变化(城市布局、管理、功能、对外贸易演绎出新城市)③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封建社会初期的战国、秦、两汉实行,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小农经济,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继续实行,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新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农耕文明落后于工业文明大势。

岳麓书社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岳麓书社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岳麓书社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1)过渡时期总路线①核心内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①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②主要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农、轻、重等关系③成果:“一五计划”成果图④意义: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3)三大改造:1956年底,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标志:生产资料的公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计划经济建立。

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4)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①中共八大:(1956年)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当前的主要任务。

②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③左倾错误:表现: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④纠“左”举措: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⑤“”:时间:1966——1976年原因:“左”倾错误恶性膨胀的结果表现: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⑥教训:要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必要的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经济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岳麓书社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1)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①内容:①国际金融组织及宗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成员国义务:认缴资金——决定投票权。

②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制度—美元以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固定汇率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大全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国家政策)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精耕细作(人们不断更新生产工具、灌溉工具,提高农耕技术和水利技术,使粮食亩产量提高,是中国农业的特点,)(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产生: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2、南稻北粟3、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二)生产工具、农耕技术、灌溉工具、水利技术的进步:1、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骨耜等石器;进入文明时代(商周),主要农业生产工具仍然是耒、耜,但是也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

2、农耕技术的发展: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唐代曲辕犁。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灌溉工具:翻车和筒车等。

4、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

汉明帝派王景负责治理黄河,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

(三)个体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产生:1、产生: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2、形成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铁犁牛耕)的进步。

直接原因:私有土地的出现3、小农经济的特点(评价):①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②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与市场联系少;③落后性:后期阻碍社会经济发展;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等影响;⑤稳定性:在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稳定了社会经济;⑥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地位(影响):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废井田,开阡陌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公所有2、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3、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其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土地私有制存在问题: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第一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第一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第一课)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采集经济,种植经济黄河流域:粟麦;陕西西安半坡遗址2、原始农业的区域长江流域:水稻;河姆渡文化遗址二、生产工具(从耒耜到曲辕犁)1、农具:远古时期:刀耕火种;石器、木器、骨器(石器时代)商周时期:金石并用(青铜时代)但石、木、骨器仍是主要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冶炼铁、出现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耕作方式(铁器时代)2、犁耕工具:原始到商周:耒耜春秋后期:牛耕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西汉中期:犁壁(以后,牛耕得到广泛推广)唐代: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灌溉工具:北魏翻车:北方;人力或畜力发动唐朝筒车:南方;水利发动三、水利设施1、原因: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社会生产力提高;制作技术提高2、发展:远古时期:大禹治水春秋战国:芍陂、郑国渠秦朝:都江堰、灵渠两汉:漕渠、白渠,坎儿井(边疆)王景治理黄河明代:潘季驯四、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1、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2、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原因:生产工具的进步;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特点: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体农耕,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小农经济的特点: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影响:(积极)“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消极)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五、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地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与复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与复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与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0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一)概况1、采集经济——>种植业(1)传说:神农氏(2)产生:①黄河流域,粟麦,半坡②长江流域,水稻,河姆渡(3)影响:定居,五谷2、狩猎—>家畜饲养业(1)六畜和十二生肖(二)特点:1、地理分布:长江黄河流域,南稻北粟2、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二、生产工具的发展及影响三、水利灌溉(一)发展概况1、上古传说:大禹治水2、商周:井田沟洫纵横3、春秋:(1)楚相孙叔敖修芍陂(2)吴王夫差开邗沟(3)中原使用桔槔4、战国:(1)秦国李冰,都江堰,成都平原(2)秦国郑国,郑国渠,关中平原5、西汉:(1)西域:坎儿井(2)漕渠、白渠,大规模治河工程(王景治理黄河)6、曹魏:翻车7:唐朝:筒车四、耕作方式1、商周: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齐耘”2、春秋:个体农耕,铁犁农耕(1)原因:①生产工具(铁犁)和耕作技术(牛耕)进步②私有土地出现(2)特点: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评价:①是什么?特点+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②积极: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稳定生活,有积极性;社会稳定的基础。

第1 页共36 页③局限:A.封闭性,自给自足,狭隘B.分散性,个体小农,难以扩大生产C.落后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D.脆弱性,过度剥削容易使其破产第2 页共36 页第0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土地所有制(一)原始社会:土地公制(二)商周:井田制,土地国有1、商朝:出现2、西周:最鼎盛(1)概念:(2)实质:名义上是国家公有,实际上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氏村舍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作用:①存进农业的发展②巩固分封制3、春秋:开始崩溃(1)根本原因:生产力提高(牛耕、铁犁)(2)表现:①公田抛荒,②私田私有,③税制改革(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4、战国:商鞅废除(1)法律:废止井田制,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2)阶级:根据军功培植新兴大土地所有者(三)春秋战国后1、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屯田制2、私有制:(1)君主,(2)地主私有土地,形成的三种方式:公田私有,军功获得,土地兼并(3)自耕农3、土地兼并:(1)汉代: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对应编户齐民制度)(2)北魏:抑制土地兼并,采用均田制(对应租调制)(3)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制土地兼并,(沿用唐朝中期的两税法)(4)明清:商品经济发展,重农抑商—>土地兼并进一步发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4、赋税的来源:自耕农、地主二、农业经营方式【经营方式】: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1、商周:井田制2、春秋战国(1)自耕农,男耕女织(2)雇工:主仆关系,劳役,清中期获得凡人地位(3)租佃:①含义P9 A.战国产生B.汉代比较普遍C.宋代日益普遍化:仅次于自耕农,契约,实物地租,分成租,定额租D.明清进一步发展:货币地租③影响:A.人身控制减弱B.提高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原因: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利,契约,分成租,定额租,货币地租)C.促进农业商品化第3 页共36 页第0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汉代的四大经济区1、概况:1)山东:崤山以东,中原,最发达的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2)山西:崤山以西,关中+河西、巴蜀,传统的农业区3)江南: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差距大4)龙门碣石以北: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以长城为界分塞内、塞外2、特点:1)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2)山东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战乱、五逃(天、官、军、钱、愚)2、概况:1)两晋:八王之乱2)中唐:安史之乱3)两宋之际:靖康之变3、影响:1)劳动力、生产工具、技术向江南传播2)民族融合3)文化融合4)丰富人民生活5)北方生态改善,但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三、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1)人口南迁,劳动力增加,生产水平“量”变2)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生产水平“质”变3)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4)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巨大潜力5)统治者重视6)民族融合,人民辛勤劳动2、概况:1)六朝:南方开始赶上北方,南北趋于平衡2)中唐:开始南移3)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明清:南方不仅是农业重心,也是工商业重心3、影响:1)江南经济发展2)南方人口大量增加3)文化重心南移4)南北方之间交通运输业更快发展(隋唐大运河)5)南方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唐朝)4、启示:1)合理利用外来劳动力2)引进先进工具和技术3)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4)领导者要重视发展经济5)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第4 页共36 页第0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生产部门不断地增加,分工越来越细2、生产技术不断地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时期出现资芽4、三种经营形态并存5、手工业以农业为基础,受农业生产制约6、手工业布局与经济重心南移形成相应变化第5 页共36 页第0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解题】农耕时代,是整个古代社会,直到鸦片战争;这一时期的商业和城市是从属于自然经济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梳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梳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梳理(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梳理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随着生产工具地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在中国形成并日臻成熟。

2.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所有制,从春秋战国时起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土地国有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4.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着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中取得突出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5.中国的手工业长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始终是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到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厂手工业时代。

中国古代的商业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1.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但整体来看,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之下。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中国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

2.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从周到唐的严格限制阶段和宋至明清的放松限制阶段。

周到唐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军事中心,市场规模不大;宋代以后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乡村可以贸易、打破了时间和经营范围限制,出现了夜市草市晓市,政府放松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3.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和工商业繁荣的表现①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②明中叶以来,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厂,占据了主导地位。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笔记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笔记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笔记备注:此乃本人仓促之作,如有不足、错漏请联系本人,本人定必几时更正。

一: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主要知识点:1.生产方式:刀耕火种到种植畜牧从千耦其耘(商周时期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自耕农)主要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具有分散性封闭性罗落后性狭隘性脆弱性狭隘性:狭隘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与外界联系较少,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 工具:春秋战国时期使用铁器牛耕唐代出现曲辕犁以及筒车。

各种总结:农业起源的四大特点:1.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产生了农业; 2.多元交汇,由多个中心向周边发展; 3.形成南稻北粟的原始农业种植结构; 4.以种植农业为主,原始家畜饲养业与种植业相结合。

2.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自耕农除盐铁之外,一般不必外求,因此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2)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3)自耕农经济的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

自耕农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

即使在正常的年份里,其生活也不富裕。

如果遭遇社会动乱、豪强兼并,或遇到旱涝灾害的年景,农民的生活就会陷入绝境。

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特点及其作用: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它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小农经济逐步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主要知识点:租佃制下佃农所受剥削较重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 山东崤山以东农业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早人多 2. 山西崤山以西同上江南长江以南开发较晚但后来居上 4.龙门碣石以北山东山西北广大地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三次人口南迁高潮概况:1.两晋之际八王之乱永嘉之乱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2.唐代中期安史之乱环境又遭重创,南方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实力大大提高 3.两宋之际靖康之乱促进南北文化融合总结南迁原因以及影响:1.北战南稳北方人逃难至南方 2.少数民族内迁和少数民族政权在北方兴起 3.统治者重视南方经济发展,政治中心南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篇一】
一、从“无为”到“有为”
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法家:韩非子
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孔子:
①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晚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
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晚年编订古代文化典籍。

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②孔子的主要观点:
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
舟民水”的论断。

C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经过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造,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汉代儒学
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
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