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优秀教案课程修订稿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优秀9篇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优秀9篇校本课程教案篇一活动主题整理书包活动目标1、引导孩子们学习、了解收拾、整理书包的方法,使孩子们知道应该自己整理书包,做一个自立的人。
2、学会有条理地整理东西,要从整理书包开始、初步养成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学习整理书包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3、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造就良好的品行。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课以孩子们的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手段,整个过程要让孩子们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孩子们自悟自得,体现心理教育以孩子们为主体的原则,从活动性看,课程形态为主体参与性活动,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孩子们亲身实地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猜谜语:方方正正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引导孩子了解书包构造:我们大多数人的书包是由大、中、小三层夹包组成的,可以分类放书本,旁边还有两个小袋子,可以放水壶和雨伞等,特别方便。
书包的背面有两条又宽又软的背带,可以让我们轻轻松松的把心爱的书包背在肩膀上。
引导孩子了解书包作用:有了书包,我们的学习用品宝宝们就有安乐的家了。
(二)、播放与书包相关的视频,了解书包跟我们的密切关系。
(三)、引出新课1、了解整理书包的作用,问学生:会整理书包吗?2、观看视频了解书包的。
发展历史,书包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了解书包自古以来都是学生密不可分的好伙伴)3、ppt播放多种未整理的书包照片、凌乱的抽屉照片。
问:“这样的书包你看了会有什么想法呢?”4、师:“别的小朋友是怎样整理书包的呢?”(ppt播放小朋友整理书包的照片以及整齐的书包)5、师:“孩子们,让我们看一看,谁的书包比较干净,谁的书包需要洗澡了。
谁的书包里面乱七八糟,大书、小书杂乱无章;废纸、方便袋、零食口袋、铅笔灰、什么都有;谁要东西时找不到;谁的课本,练习本皱皱巴巴;谁的铅笔盒里没有笔,要用时东翻西找。
同学们相互检查书包干净吗?里面有序吗?”汇报:哪些同学的书包干净,整洁。
数学教学设计教案(通用4篇)
数学教学设计教案(通用4篇)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版本、章、节【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数学教学设计教案篇2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对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两个班总的来说,基础是差不多的,(3)班的尖子生和(4)班差不多,不过,后进生方面,二(4)班多了好几个。
数学建模教案修订版
数学建模教案修订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建模》教材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模型构建和求解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掌握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求解方法。
2. 教学重点: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案例,如房屋价格与面积、楼层等因素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这些关系。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构建方法和求解步骤。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与实际案例相关的例题,详细讲解模型构建和求解的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与例题类似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7.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2. 模型构建方法与求解步骤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某城市房屋价格与面积、楼层等因素的关系。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和预测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类型的回归模型,如非线性回归、岭回归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求解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概况与解读一、课标研制和修改工作的基本过程1、实验稿是1999年开始研制,2001年7月出版,并于当年9月在全国43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展实验。
2、修订稿是2005年5月成立课标修订组,组长: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修订工作组首先到实验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问卷、听课和访谈等方式,听取第一线教师的意见;之后,针对课程标准的框架、设计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与研究,完成修改初稿。
2006年6月至9月,向全国30多位专家、学者和第一线教师寄发修改稿的初稿和征求意见表,邀请几位中科院院士和数学家座谈,征求对修改稿的意见。
在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工作组对修改初稿又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
3、2007年4月定稿,但还未出版发行。
二、课标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一)课标修改的四个基本原则第一个是充分地肯定成绩,也看到问题实质所在;第二修改的基础是课程改革4年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第三修改应稳步进行,使得《标准》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第四增强可操作性,更适合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习评价(二)课标修改的思路第一是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第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第二条,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三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第四是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三、课标修改的主要方面(一)、前言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和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基本理念1、什么叫数学实验稿: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P1修订稿: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什么叫数学教育实验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内角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
3、通过将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过程体验,初步认识"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难点:多边形内角和的推导。
3、关键:。
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
【教具准备】三角板、卡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问题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中,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一个五边形的所有角相加等于多少度?一个学生马上能回答,你们能吗?2、教具演示:将一个五边形沿对角线剪开,能分割成几个三角形?你能说出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点题)意图:利用抢答问题和教具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二、探索研究学会新知1、回顾旧知,引出问题:(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
外角和等于____________(2)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
2、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1)学生思考,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叙述对四边形内角和的认识(第一二组通过测量相加,第三四组通过画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
)回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内角和,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以四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探索多边形的。
突破口。
(3)引导学生用"分割法"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方法一:连接一条对角线,分成2个三角形:180°+180°=360°从简单的思维方式发散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分割"问题,并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备注方法二:在四边形内部任取一点,与顶点连接组成4个三角形。
新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修订)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负数(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一张联系纸、一个信封、温度计教学过程:课前游戏:老师说一句话,学生说相反的话。
一、教学例 1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师:老师收集了某天3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 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南京0℃师:南京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三亚20℃师:三亚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和南京比,三亚的气温怎样?出示图片:哈尔滨零下20℃师: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和南京比,哈尔滨的气温怎样?同时出示南京、三亚、哈尔滨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20℃和零下20℃的呢?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零上20℃可以记作“+20℃”;零下20℃可以记作“-20℃”。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师:"+20"读作正二十,再写的时候,只要在20前面加一个"+"--正号,"+20"也可以写成20。
"-20"读作负二十,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20。
(教师板书)师:现在,你知道“+20℃”和“-20℃”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吗?4.尝试练习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题。
二、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出示教科书上的例2情景图。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出示海拔高度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数学的教案(优秀5篇)
数学的教案(优秀5篇)数学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并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及互为的含义。
2.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1.投影。
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谁说得快?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吗?这两个因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中间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倒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2.同学认真观察每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
板书:乘积是1 两个数3.你还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生:两个数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可以了。
师:说得好,因此我们把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把板书补充完整)4.举例说明,什么叫互为倒数?师:3是倒数这句话对吗?为什么?你们说得对,谁能说出几组倒数?同桌互相说,每人说两组。
(指名说)问:怎样判断他们说得是否正确?生:看这组数的乘积是否是1。
如果乘积是1,这两个数是互为倒数。
数学教案篇二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对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分类和整理,为了更好地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两点: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对图形进行分类时,通过“认一认”“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学生能够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学生就会轻松掌握知识的要点,尤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重视学生的应用意识。
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特性,让学生想象生活中运用这一特性的实例,再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语文版-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6课《大大小小》教案修订版
《大大小小》活动目标主要形式:集体课时安排:一课时,30分钟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游戏的快乐难点:掌握游戏的玩法活动准备1、卡车、自行车、小轿车、面包车、摩托车、人力车等车辆标记小卡片若干,请幼儿自由选择一个标记贴在胸前。
2、把活动场地设计成马路,贴上各种交通标记。
3、律动音乐活动过程一、教师请幼儿观看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刘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看的动画片,小朋友们想不想来看一下呀?(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那是什么动画片呢,我们赶紧来看看吧!2、教师播放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看完后请幼儿来说一说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3、幼儿简单描述视频中的内容,教师继而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打针。
二、观察图片,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1、教师:好了,刚刚我们都看过小猫不怕看医生的故事了,那小朋友们你们去看过医生吗?医院里又有哪些人呢?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病经历,并依次播放小朋友们看病的图片,让幼儿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医院的表现,并引导幼儿知道就医的安全事项。
3、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
4、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
5、不乱动诊疗室的物品。
6、注意清洁卫生,不到处乱摸。
我爱喝水这个活动是很接近生活的一节课,毕业证样本在本次的集体生活当中,我先让幼儿知道了解,引导幼儿知道,天气很热,很容易出汗,那就要及时的补充水分,就是要多喝开水。
虽然课是告一段落了,但是像有些情况还是不能避免的,幼儿对这种单纯性的谈话活动,本身就缺少兴趣,不能让幼儿有些就是根本就不来听老师的,希望西祠能想出好的对策,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7、耐心等待就医。
活动反思首先在汽车展示会中,让孩子们各自津津乐道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汽车种类及作用,最后通过给汽车分类,从而形成了活跃的课堂氛围,这个活跃不仅是情绪上的,更是认知上的,是知识系统归类的过程。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高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教学重难点2.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教学过程典例分析3.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7n-8,(1)求{an}的通项公式(2)求{|an|}的前n项和Tn4.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S100=145,则a1+a3 + a5 + …+a99=5.已知方程(x2-2x+m)(x2-2x+n)=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的等差数列,则|m-n|=6.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1)求{an}的通项公式(2)令bn=anxn ,求数列{bn}前n项和公式7.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8.在等差数列{an}中,a1=20,前n项和为Sn,且S10= S壹五,求当n为何值时,Sn有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已知数列{an},an∈N,Sn= (an+2)2(1)求证{an}是等差数列(2)若bn= an-30 ,求数列{bn}前n项的最小值0.已知f(x)=x2 -2(n+1)x+ n2+5n-7 (n∈N)(1)设f(x)的图象的顶点的横坐标构成数列{an},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2设f(x)的图象的顶点到x轴的距离构成数列{dn},求数列{dn}的前n项和sn.11 .购买一件售价为5000元的商品,采用分期付款的办法,每期付款数相同,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1个月第2次付款,如此下去,共付款5次后还清,如果按月利率0.8%,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上月利息要计入下月本金),那么每期应付款多少?(精确到1元)12 .某商品在最近100天内的价格f(t)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是f(t)=销售量g(t)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是g(t)= -t/3 +109/3 (0≤t≤100)求这种商品的日销售额的最大值注:对于分段函数型的应用题,应注意对变量x的取值区间的'讨论;求函数的最大值,应分别求出函数在各段中的最大值,通过比较,确定最大值高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与区间角的概念。
数学教案5篇(通用)
最新数学教案5篇(通用)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操作才能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才能,开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教师谈话:我们已学过一些几何图形,你们还记得是哪些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出示下面的实物.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教师明确: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如今看到的这些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叫做立体图形.教师提问:在低年级时我们曾认识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找出这些物体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入:这一单元我们要继续深化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先学习对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学习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一〕认识长方体的面.1、教师演示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体的面,并让学生摸一摸.2、让学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几个面.再观察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3、提问:6个面中有没有不都是长方形的情况呢?〔板书: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4、提问:长方体的6个面还有什么特征呢?〔板书:相对的面完全一样〕5、总结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一样.〔二〕认识长方体的棱.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棱.2、让学生把直尺放在棱上,发现直尺平平的.说明棱是直的,是线段,可以度量.3、提问: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想一想,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引导学生把棱分成三组,也可用同一颜色把每组互相平行的棱标出来.数出每组各有4条棱,有3组,一共有12条棱.〔板书:有12条棱〕4、让学生量一量每组中棱的长度,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板书: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5、总结特征: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三〕认识长方体的顶点.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三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顶点.2、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板书:有8个顶点〕〔四〕总结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一样,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五〕认识长、宽、高.出示长方体框架,引导学生观察并答复: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每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分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它们的长度有什么特点?〔3条棱,3条棱的长度不相等.〕3、教师小结:由于有三组互相平行的棱,每组棱的长度相等,我们可以取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作代表,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4、指导学生理解长、宽、高的概念.可让学生把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分别说出长、宽、高,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六〕教学识图,开展空间观念.1、让学生把长方体学具放在课桌左上角,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几个面?2、教师启发提问:怎样用图表示出来呢?可同时板书画图.说明:虚线表示看不见的三条棱,并让学生指出长、宽、高,教师板书.三、反响练习.1、按照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再量一量它的长、宽、高.2、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3、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4、说出右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①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②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③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④它的下面和后面各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在长方体的6个面中只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吗?假设其它的面也是正方形,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面: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一样.棱: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在线生日祝福网页——带有你名字的个性祝福】【推荐】下载本网的快捷方式到桌面,以便下次使用。
2024年数学建模教案修订版
2024年数学建模教案修订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建模》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线性规划的应用展开,包括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
2. 学会运用线性规划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线性规划模型的构建及其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数学建模》学习指导书、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某工厂生产两种产品,产品A 和产品B。
已知生产A产品需要2小时工时,3平方米厂房;生产B产品需要1小时工时,2平方米厂房。
工厂每天有8小时工时和12平方米厂房可用。
请问如何安排生产计划,才能使工厂的日利润最大?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详细讲解线性规划模型的构建和求解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类似的线性规划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践情景引入中的问题,尝试构建线性规划模型并求解。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
2. 黑板右侧:例题讲解、解题步骤。
3. 黑板中央:随堂练习题目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课后习题第3、4题。
2. 答案:课后习题答案将在课后统一发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线性规划的应用实例,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设计。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 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程的数学教育,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年龄较小,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只有少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同学们想想你学过哪些数?关于这些数你们都知道些什么?生:①我知道7大于5,2小于6。
②我知道4的后面是5,前面是3。
③9在10的前面,10比9多1。
④10是最小的两位数,9是的一位数。
⑤我还知道2,4,6,8,10是双数。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生:钟面、日历、手表上的数……师:(投影显示一包原装的铅笔)你能猜出这包是几根吗?(猜猜看)让学生打开自己与屏幕上一样的一包,数数有几根。
让学生拿小棒,数出10根,用皮筋扎成1捆。
师:你知道这10个1根是几个十根吗?(1个十)师生一起在1捆(10根)后面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数。
11,12,…,20,再把10个单根的扎成一捆。
从1数到20,从7数到18。
(二)动手操作1. 假如你是小售货员,老师要买10枝铅笔,你怎样拿给老师呢?怎样拿得快呢?2. 小组讨论怎样摆小棒就能让老师和同学们不用去数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
新版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23最新修订)
新版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23最新修订)教学目标1. 认识1-100的数字并能够用中文书写。
2. 研究数数,能够按序数数1-100。
3. 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4. 研究几何形状和空间位置的概念,能够辨认常见的几何形状。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1-10的数字1. 课堂介绍数字1-10,使用数字符号和中文书写。
2. 研究将数字与相应的数量进行对应,如用点画出相应个数。
3. 运用数字1-10进行简单的计数练。
第二单元:认识11-20的数字1. 引导学生了解数字11-20的书写方式和读法,并进行书写练。
2.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11-20这一数的大小关系。
3. 练用数字11-20进行计数和加法练。
第三单元:认识30-50的数字1.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30-50的书写方式,通过观察数字图形帮助记忆。
2. 培养学生对三十位和个位的理解和认识,以便进行计数和数学操作。
3. 进行数字30-50的计数和加法练。
第四单元:认识60-100的数字1. 研究数字60-100的书写和读法,强调整十百的概念。
2. 进行不同形式的练,让学生掌握整十数的概念和运算。
3. 进一步巩固数字计数和加法的能力。
第五单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1. 引导学生理解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概念,如将两个数量进行合并或分开。
2. 练使用加减法进行数字计算,包括单个数字和两位数的计算。
3. 提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几何形状和空间位置1. 介绍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方、三角形、矩形等,并进行辨认练。
2. 引导学生理解几何形状的特征和区别,例如边数和角的特征。
3. 研究几何形状的空间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内外等。
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境设置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游戏教学法:设计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如数数字、找形状等。
苏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教案修订稿
苏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认识元、角、分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66、67页。
教学目标: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与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过年的时候你们都会收到长辈们的红包啊红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呀(钱)钱的作用可大了。
老师啊,今天也准备了两个红包,里面也装了一些钱,打算把这两个红包奖给表现最棒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得到它那就好好表现哦!小朋友,每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硬币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师:小朋友真棒。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部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学知识。
二、认识单位“元、角、分”1.1元(课件1元纸币)师:这张人民币你们认识吗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是1元的小朋友看,1下面有两个汉字(壹圆),壹是大写的数字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
咱们现在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2.1角师:小朋友再看,下面这张是1元吗?你们看得真仔细!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课件出示)1元和1角,尽管都有1,但是单位不同,差得可就远啦!3.1分师:小朋友再来看,这是一枚硬币,硬币都是用金属做成的。
谁来当小老师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这枚硬币啊,是多少钱1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不过现在很少用了(板书:分)。
师明确:元、角、分就是人民币不同的单位名称。
4.认其他人民币师:小朋友真厉害。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人民币,认识吗那老师随便指那个,你能很快的说出来吗(这张紫色的是5角,黄色的硬币是5角,还有硬币是1角,2分,5分)5.同桌互认师:小朋友,现在你们会快速的认出人民币了吗?同桌的小朋友合作,一人拿人民币,另外一位小朋友说说是面值多少的人民币,开始。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1(约1883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教学主题图、小棒20根、磁铁、圆片20个。
学具准备:小棒20根。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拍手从11数到20,倒数。
2.拍手说11—20的组成。
3.口算9+1+1 9+1+2 9+1+3 9+1+49+1+5 9+1+6 9+1+7 9+1+8 9+1+9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谈话:小朋友们,十一月份我们学校举行了校运动会,大家觉得好玩吗?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这热闹的运动场面。
(挂图)看,小朋友们都雄赳赳、气昂昂第走进运动场,比赛开始了!你瞧,运动场上多热闹呀!用你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说,从左往右看。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1)观察运动会图,请学生说一句话。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根据图意,你们能不能帮小明解决“现在有多少盒”的数学问题?(1)理解问题。
(2)列式。
(学生可能会通过数一数、直接口算或计算其他方法知道有13盒饮料。
)(3)那么9+4=1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请你把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还有别的想法吗?三、动手操作,探究感知刚才小朋友们都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9+4=13。
那么黑板上的这几种计算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呢?(学生回答,重点讲凑十法)1、动手操作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
(请一个学生扮演)2、巩固应用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知道了9+4=13,你能说说为什么把4分成1和3吗?(学生说)3、引导类比,理解算法(1)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解决“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吗?(教师板书题目,学生口答列式)(2)请一个学生到黑板扮演动手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解读
通过探究式教学和解决实际问 题,学生培养了创新思维和批 判性思维能力。
提升沟通能力
修订后的课程注重团队合作和 项目学习,帮助学生提升沟通 和合作能力。
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影响
提升教学质量 专业发展 教学资源
教师将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将接受专业培训和交流,提高自身的数 学教学能力。
教师将获取更多实践活动和项目学习的教学 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广计 划
1
试点与改进
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将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并根训班和研讨会,为教师提供修订后标准的解读和实施指导。
3
推广与宣传
教育部将通过各种渠道推广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提高社会对该标准的认知度。
修订稿将数学思想作为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增加实践环节
修订稿增加了实践活动和项目学习,让学生亲手实践和体验数学的乐趣。
3
跨学科融合
修订稿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影响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通过实践和跨学科融合学 习,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 用和实际意义,提高学习兴趣。
修订稿的主要内容和调整方向
核心内容明确
修订稿明确了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
调整教学方法
修订稿推动教师采用更多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
注重实践应用
修订稿强调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现实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修订的重点和亮点
1
强调数学思想
六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修订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一、情景导入口答算式与结果,根据哪个公式来列式的?谈话:一个直径是100毫米的圆,它的周长是多少?我们会用到那个公式?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一个长为3米,宽为2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口答:求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
d=4cmc=s=•C=πd=3.14×4=12.56(cm)•S=πr2=3.14×2×2=12.56(cm)二、互动新授出示教材P11例2分析圆柱体的侧面积总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__长方_____形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又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看图总结: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根据题意可得:•S=ch侧•=3.14×11×15•=518.1根据给出的数据求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C=31.4cmh=15cm=ch•S侧=31.4×15出示P12例3分析圆柱体进行分析。
(把下面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两个底面分别是多大的圆)总结:圆柱体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作圆柱的表面积。
、小组合作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ch①S侧=3.14×2×2=12.56(cm2)=πr2②S底=3.14(cm2)③S表=S侧+2S底=12.56+3.14×2=12.56+6.28=18.84(cm2)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作圆柱的表面积。
即:(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易错提醒:以P12练一练2为例。
2024年数学建模教案修订版
2024年数学建模教案修订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建模》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线性规划及其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单纯形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
2. 使学生了解单纯形方法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和单纯形方法。
难点:单纯形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线性规划问题,如生产计划、物流配送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1)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介绍线性规划的定义、标准形式等。
(2)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讲解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模型。
3. 例题讲解(20分钟)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详细讲解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和单纯形方法的求解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两道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
2. 黑板右侧:单纯形方法求解步骤、例题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第四章习题3.1第1、2、3题。
设一个工厂生产两种产品,分别记为A和B。
已知生产A 产品需要3小时工时和2千克原料,生产B产品需要2小时工时和3千克原料。
如果每天有12小时工时和10千克原料,问如何安排生产计划,才能使工厂获得最大利润?2. 答案:(1)教材答案。
(2)附加题答案:生产A产品4小时,生产B产品4小时,可获得最大利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单纯形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优秀教案课程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72页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3.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两个苹果(一个平均分、一个不平均分)、1号学具袋(不同形状大小的纸片、吹塑纸、橡皮泥)和2号学具袋(纸条、纸片、软铁丝)等。
学生准备:彩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提问: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奇妙的问题想请教大家,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美好世界的吗?学生自由回答。
妈妈十月怀胎,含辛茹苦,我们呱呱坠地,便来到了这个美好的世界。
想不想来看看咱们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学生对于自己如何来到这个世界感觉很惊奇,激发了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观察胎儿图,发现一半。
课件出示胎儿图,瞧!这就是八周大小的胎儿,看到我们好玩、可爱的样子,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胎儿时期头长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其它部分也占整个身长的一半。
教师追问:一半是什么意思?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操作学具,理解一半(回顾平均分)。
学生解释。
(师拿一个苹果,从中间切开。
)问其中的一份是整个苹果的一半吗(是)为什么像这种分法,在数学上我们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一半)(师拿一个苹果,故意切出一半大一半小)这一份是整个苹果的一半吗(不是)为什么只有怎样分才可以说是“一半”我们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
(设计意图:通过线段来理解分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借助了身边的实物苹果来理解“一半”,自然引出“平均分”,使学生明确“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就是一半”。
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做铺垫。
)2.创造符号,表示一半。
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2个物体可以用数字“2”表示,那这“一半”该怎样表示呢?课件出示: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表示一半吧!(可以用图形、符号、数字或实物等。
)学生自由想象,创造符号,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一半”的表示方法,教师要放给学生去创造、发明,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符号感,经历“从图形到符号”这样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认识21。
1.展示作品,解剖一半。
挑选几个有特点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理由。
给予点评和认可。
预设生成1:学生出现21 师指黑板的作品,这么多符号,这么多表示一半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肯定学生的发现与数学家的发现一致,并介绍读写与表示意义(当学生说到画图较好的时候,想象如果平均分100份,取50份表示一半,你还画图来表示吗)预设生成2:学生写不出21 大家都想了这么多的办法表示一半,都有道理,这说明我们大家都有用符号表示数的意识,可是你不介绍,别人不一定知道你是表示的一半。
可见,我们需要一个大家公认的、又科学的方法。
1个物体可以用1表示,2个物体可以用2表示,一半是不是也可以用一个数表示?其实,为了统一和方便,数学上我们通常用这个数来表示一半。
(板书:21结合苹果谈实际意义 边说边写)。
接着介绍读法和写法。
比较一下你们的方法和老师的表示方法哪个好为什么(体会抽象、简洁、美)。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一半解剖一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半”不能用以前学的整数表示,必须创建一个新的符号,感受学习新知的必要性,从而引出分数21,通过观察、对比、分析体会分数的抽象、简洁、概括、美。
)2.回顾胎儿图,理解21。
课件出示胎儿图,请看大屏幕,回顾胎儿图,我们知道胎儿头长占整个身长的一半,现在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为什么其它部分占整个身长的多少3.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21课件出示:(1)请从1号学具袋中选择你喜欢的图形或物体,想办法表示出它的21,并标出来。
(2)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表示21的?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小组交流。
展示作品,学生介绍,师生对话,评价质疑,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观察:黑板上的这些21,你有什么发现?师结:尽管纸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材料不同,但只要将它们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21表示。
(要点) (设计意图:这里精心选择了形状不同、大小不同、材料不同的操作素材,既有形,也有物,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体验感悟21的意义。
通过观察、发现,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抽象概括出21的本质意义,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 4.联系生活,拓展21。
这是我们折的、做的、找的21,谁能举例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也用到了21 同学们,这样的例子能说的完吗(不能)可见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用到21。
师结:你们真棒,看来一个物品,无论大小、轻重、厚薄,只要将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21来表示。
(要点)(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了21表示的意义之后,让学生回归生活,找一找生活中21的例子,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举例,学生充分体会到21不仅可以表示半张纸、半块橡皮泥,还可以表示半个桌面、半个梨……,进一步加深对21的理解。
) 5.巩固21,引出几分之一。
同学们对21的领悟真快。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说一说:图中的涂色部分能用21来表示吗?说出理由。
师依次问能不能用21来表示理由。
第四个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呢(31)为什么?如果把它平均分成4份,(课件出示平均分成的四份)取1份该怎样表示呢?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的设计,不仅深化理解了21的意义,而且巧妙地引出分数31、41,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又认识了两个新的分数,增强学生认识更多分数的欲望。
)(二)二次探究----认识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几分之几1.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婴儿图片,发现41。
从我们呱呱坠地,大约长到一周岁,我们的身体也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课件出示婴儿图),婴儿时,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婴儿期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41,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用41表示? (2)画图表示41。
你能在练习纸上画个图表示41吗?先想一想,再试着画一画。
生做,师巡视。
展示作品,解读含义。
(3)感受41的广阔性。
请闭上眼晴,想一想41还可以表示什么表示的东西多不多 (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认识了21后,教师大胆放手,给学生创设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去感悟、去理解,充分感受41的广阔性。
) 2.认识八分之一、几分之几。
(1)观察成人图片,自主认识。
师:时间过得真快,可爱的小宝宝已经在我们学校上三年级了,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不知不觉长大成人了,(课件出示成人图)请看图,头长又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呢?学生发现成人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81,(板书:81)为什么? 师:(课件出示躯干)躯干部分呢躯干部分你能用一个分数表示吗(板书:83)为什么?(2) 抽象出线段。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课件演示把成人图上的纵向线段变成横向线段)师:你能在这条线段上表示出83吗?你还能在不同的位置上找到83吗学生演示。
那你还能在这条线段上找到哪些分数生说一个认可一个板书一个。
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从这条线段上发现了这么多的分数。
(三)资料拓展——分数的由来(语言配合课件图示出现)。
我们只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演变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师解说:在古代,人们分东西时,经常出现结果不是整数的情况,于是渐渐地产生了分数。
大约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用这些图形(课件出示三种图形)来表示分数;时间在缓缓地流逝,大约在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用筹表示分数,如32就表示这样,(课件出示图)上面摆2根小棒,下面摆3根小棒;过了很长时间,在公元8世纪时,古印度人发明了数字,32写成这样(课件出示图),上面写数字2,下面写数字3;又过了四百多年,到了公元12世纪,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就采用现在这样的表示法了。
看完分数的演变过程,你有什么话想说?生自由回答。
师结:是的,人类创造分数,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古代人能用聪明智慧创造分数,我相信聪明的你们,也一定能学好数学。
(设计意图: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数学文化思想,丰富学生的知识积淀,让“数学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1.让学生自主概括。
经过上面的学习,先让学生说说对于分数的认识。
不当的地方教师引导矫正。
2.教师总结-----揭示分数的概念。
像21、41、81、83……等等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样的数能说完吗( 不能),分数是平均分之后产生的数。
3.教师明确:分数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每个分数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以83为例)中间的这条横线我们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下面的这个数叫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8份,上面的数叫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取3份。
(依次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师任指一个分数,让学生说说它各部分的名称。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生活分数。
(课本75页第1题)师:你能用分数表示吗?出示月饼、鸡蛋、面包、饼干。
让学生谈一谈第一个月饼为什么可以用41表示。
2.创造分数。
(出示课件:请利用2号学具袋中的学具,创造出一个分数并说一说。
画图表示、折纸表示、实物表示都行。
)先想一想,再做一做。
生创造分数,师巡视。
展示作品,学生介绍解释他的含义。
3.话说分数。
课件出示:三、话说分数:52可以表示什么?学生解释,师生评价。
4.寻找分数。
课件出示:寻找分数:在这板巧克力上你能找到那些分数?学生找分数说出自己的想法,师生评价。
5、奇妙的31。
(根据时间安排)小明说:“我喝了一杯水的31。
”小芳说:“我也喝了一杯水的31。
”他们喝的水一样多吗为什么(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注意坡度、层次清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从不同角度强化本节课的重点,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好玩的数学,从中获得新的发现。
)全课总结:请看黑板,结合大屏幕,(课件出示:胎儿图、婴儿图、成人图)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学生谈收获梳理总结将知识线和情境线融为一体,通过人体图研究了一半、21、41、81……许多分数,人体的变化很奇妙,分数很神奇,很多东西都可以用分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