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研究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四编现代诗文阅读专题十四记叙文阅读一、成长路上精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四编现代诗文阅读专题十四记叙文阅读一、成长路上精](https://img.taocdn.com/s3/m/14dab60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1.png)
专题十四记叙文阅读一、成长路上(一)童真(2021长沙中考)刘继荣①女儿从小不认生,觉得满世界皆是可亲之人,见谁都笑。
有一次,我在街边的瓜果店买桃子,没零钱,卖瓜果的不以为意:“下次补吧,大家都认得你,你是那个小酒窝的妈妈。
〞我先一愣,然后才醒悟过来,原来女儿的人缘有这么好。
②我有些忧心忡忡,孩子总那么憨,像个不长心眼儿的小糖人儿,万一遇着个歹徒怎么办?回家后,我细细教诲了女儿一番,教她如何防范陌生人,她正在吃桃子,满脸桃汁,只管咿咿唔唔点头,也不知记住没有。
③一个周末,我们一家去逛早市。
这一路上,女儿结识了好几个朋友,甚至还得到一名穿超人斗篷的小男孩的邀请,两人打算下午一起去广场玩,而且不带家长,小孩子可以在一秒内信任对方,大人就未必了。
超人的妈妈尽管面有难色,但拗不过儿子,容许了。
婆婆那么在我耳边嘀咕:“不知根不知底的陌生小孩,怎么可以一起出去玩!再说两个人都指甲盖那么大,没有大人跟哪行啊!〞我朝老人家挤挤眼,叫她先别反对,我自有主意。
④下午,女儿准时出门,我悄悄尾随,小超人已到广场,他们荡秋千,滑滑梯,又看了一会儿别人放风筝。
很快,我发现小男孩的妈妈也尾随其后,我们两个会心一笑,分别躲在隐蔽处,忠心耿耿地做保镖。
荡秋千时,女儿险些翻下吊椅,幸亏小超人手快扶住了她,但脑袋似乎还是被磕了一下。
我当时几乎要挺身而出,但最后还是忍住了,因为女儿只摸了摸头,开心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哭!⑤他们在人群里悠闲地逛了一会儿,又去看月季花,花圃边的长椅上,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妹妹不理会妈妈的劝阻,揪下自己的鞋子扔进草坪。
他们帮助捡回来,小妹妹觉得有趣,立刻停顿哭闹,一遍一遍扔鞋,他们也当做有趣的游戏,争先恐后去捡。
旁边有个老太太竖起大拇指:“三兄妹好与睦,相亲相爱一家子〞我窃笑:这是相亲相爱陌生人啊!⑥黄昏时,两个小人儿挥手辞别,各自回家,我们两位家长也暗暗点头告辞。
这时,空荡荡的路上,突然走过一个陌生男子,身材高大,语调温与,他及女儿攀谈起来,问她几岁了,家住哪里,上小学还是幼儿园。
研究中考题教研活动(3篇)
![研究中考题教研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b1d58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9.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考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其命题方式和题型设计不断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中考要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于近日组织开展了中考题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探讨中考命题趋势,研究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了解中考命题趋势,把握中考命题特点。
2. 分析中考题型,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开幕式活动伊始,校领导对本次教研活动的意义和目的进行了阐述,强调了中考的重要性,并对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
2. 中考命题趋势分析邀请教育专家对近年来中考命题趋势进行分析,包括命题理念、题型设计、考查内容等方面,使教师对中考命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3. 中考题型解析组织教师对中考常见题型进行解析,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分析各题型的考查要点和解题技巧。
4. 教学策略研讨针对中考题型,教师们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讨:(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2)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3)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4)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经验分享邀请优秀教师在活动中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6. 总结与展望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展望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
四、活动效果1. 教师对中考命题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
2. 教师掌握了中考题型解析和解题技巧,提高了教学水平。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五、活动总结本次中考题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中考命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长沙中考数学命题分析
![长沙中考数学命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07405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15.png)
长沙中考数学命题分析长沙中考数学命题一直以注重基础、强调应用、选拔性强等特点备受。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长沙中考数学的命题趋势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从命题原则、题型设计、知识点分布、难度分析等几个方面对长沙中考数学命题进行分析。
一、命题原则长沙中考数学命题严格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长沙市中考数学考试说明》的要求。
在命题过程中,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同时强调数学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命题者会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和潜力。
二、题型设计长沙中考数学题型一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其中,选择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填空题则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解答题则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
题型设计的多样性保证了试题的覆盖面和难度层次,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知识点分布长沙中考数学的命题内容涵盖了初中数学的所有知识点。
其中,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部分占据较大的比例,而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点也是重点考查内容。
知识点分布的均衡性使得考试内容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提高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难度分析长沙中考数学的命题难度一般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三个层次。
其中,容易题占比约为70%,中等难度题占比约为20%,较难题占比约为10%。
这样的难度分布既保证了试卷的区分度,又有利于选拔出优秀的学生。
同时,命题者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适当调整各难度层次的题目比例,以更好地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和指导作用。
五、命题趋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长沙中考数学的命题趋势也在发生着变化。
未来几年,长沙中考数学命题将更加注重以下几点:1、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命题者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力度。
中考命题研究计划
![中考命题研究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d156f2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e.png)
中考命题研究计划一、背景介绍:中考是中国教育领域的重要一环,不仅关乎学生的前途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因此,中考命题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中考命题的质量,我们开展了中考命题研究计划。
二、研究目标:1. 提高中考命题的科学性:通过深入研究,使中考试题更具科学性,充分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
2. 提高中考命题的公正性:通过合理的命题设计,确保试题的公平性和客观性,避免存在任何主观因素的干扰。
3. 加强中考命题的实用性:根据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场景,设计相关的试题,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三、研究内容:1. 收集数据:我们将对历年中考试题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了解题库中的知识点分布情况以及试题类型的变化趋势。
2. 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难度等级的试题对学生的考查效果,获取试题质量参数,指导中考命题的设计。
3. 进行调查:我们将开展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中考命题质量的评价和建议,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4. 分析研讨:我们将组织专家和教育界人士的讨论会,对中考命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进一步改进建议。
四、研究方法:1. 统计学分析:通过对中考试题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如频率分布、相关系数等,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2. 实验研究: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测试,统计不同试题的答题情况和得分情况,评估试题的难易程度和有效性。
3. 调查问卷:通过设计问卷,询问学生和教师对中考命题的看法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4. 专家研讨:邀请教育界有关专家和学者,进行系统研讨,通过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中考命题的优化方案。
五、研究进展: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对历年中考试题的梳理和分析,并初步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和结论。
同时,我们正在进行实验研究和调查问卷的准备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数据收集和实验设计,并通过专家研讨汇总各种意见和建议。
六、意义和价值:中考命题的研究是关系到学生和社会利益的问题,如果中考试题设计不合理,将会对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中考复习教研活动研讨(3篇)
![中考复习教研活动研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5eb15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1.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中考临近,各学科教师面临着对学生进行有效复习的巨大挑战。
为了提高复习效率,确保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我校于近期组织了一场中考复习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分享复习经验,探讨复习策略,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二、活动目的1. 总结以往中考复习的成功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探讨适合我校学生的中考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复习合力。
4. 帮助教师调整心态,以积极的状态迎接中考。
三、活动内容1. 经验分享环节本次活动首先邀请了几位在以往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
他们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确保复习内容全面、系统。
(2)注重基础知识复习: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提高解题能力奠定基础。
(3)强化解题技巧训练:通过典型例题和模拟试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4)关注学生心理调节: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以最佳状态迎接中考。
2. 分组研讨环节根据学科特点,本次活动将教师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八个小组,分别就各自学科的复习策略进行研讨。
(1)语文组:针对阅读理解、作文等题型,探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2)数学组:针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英语组:针对词汇、语法、听力、口语等,探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策略。
(4)物理、化学组:针对实验操作、公式推导、概念理解等,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化学学科素养。
(5)政治、历史、地理组:针对学科特点,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成果展示环节各小组在研讨结束后,分别向全体教师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
为了促进教师加强对中考试题的研究
![为了促进教师加强对中考试题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bc09e4bb4cf7ec4afed0b5.png)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青年教师对中考试题的研究,让青年教师更好的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与方向,解决“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怎么答”得问题,科学的指导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辛桥中学于2018年10月18日上午成功举行了青年教师说题活动的第一阶段比赛,6名今年新入职教师经过精心准备,分别就一个中考题目或一类题目从考点分析、学情分析及对策、试题拓展及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了自己的反思与设想。
我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逐步深入开展中考试题研究工作,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初中数学讲座-中考数学命题的研究
![初中数学讲座-中考数学命题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53b132716fc700abb68fc22.png)
三、命题的技术
命题是一项集知识与能力并有着高技巧性的活 动,也是一项有着创造力的艰辛工作.命制试题 除要符合课程标准外,还必须体现基础性、实效 性、科学性,同时兼顾公平性、发展性、评价性 ,命题要体现“依标用本”的原则,试题尽量源 于课本,有利于学生摆脱“题海”,减轻过重学生 负担,利用课本原型、阅读材料进行整合改编, 使试题赋于一种新的生命.
2.命题应突出体现知识的发展性
命题要从学生的不同认知、不同思维出 发,可设计一些层次不同的问题,让不同 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有机会参与 到结果的形成过程中来,并为每一个学生 都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
3.命题应突出体现知识的导向性
命题要“依标治本”,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 人文精神.试题尽量源于课本,有利学生 摆脱“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引导 学生重视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主导地位. 命制的试题要有梯度,让更多学生通过努 力能达到合格水平,更好体现“人人学有价 值的数学,从而获得必需的数学”的理念 .
2.填空题
填空题一般形式是给出若干个条件,要求推断出一个结论或计算 一个结果,或根据一个命题要求补充一个命题的条件或结论,使之成 为完整的命题.其编制可借鉴选择题的设计方法,利用文字、图象与 代数符号陈述,注意陈述的语言简洁、精炼、确切,答案简明、完整 .又由于填空题没有选项的参照,试题没有选择题丰富,难度略高于 选择题,低于解答题.填空题的空格长短尽量一致,以免产生暗示作 用,且空格的位置一般不放在题首,而是放在题中或题尾. 填空题是简单推理运算问题,不需要考查获得结果的过程.容易 由基本的概念、性质、图形作出判断而演绎出结果,或揭示其中的数 量关系,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填空答案不唯一,或具有开放性的多值 结论,这是对传统填空题的继承和发展.Biblioteka 1.命题应突出体现知识的基础性
初中化学中考教研主题(3篇)
![初中化学中考教研主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e1da4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a.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中考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围绕以下主题展开教研探讨。
二、主题一:深入剖析中考化学命题趋势1. 分析中考化学命题的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中考化学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等。
(2)强调能力的培养:中考化学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关注生活实际:中考化学试题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析中考化学命题趋势(1)考查内容更加全面:中考化学试题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
(2)试题难度适中:中考化学试题难度将保持适中,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考化学试题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主题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
(2)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注重基础,强化练习(1)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1)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主题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1)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 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1)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研组讨论中考数学命题
![教研组讨论中考数学命题](https://img.taocdn.com/s3/m/77a060b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0.png)
一、会议背景随着中考的临近,为了更好地把握中考数学命题的趋势,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日召开了一次关于中考数学命题的讨论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分析中考数学命题的特点,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中考做好准备。
二、会议内容1. 中考数学命题趋势分析(1)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中考数学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实数、代数式、几何图形等。
基础知识的考查占比约为50%。
(2)注重能力的考查。
中考数学命题不仅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能力的考查占比约为40%。
(3)注重情境的创设。
中考数学命题越来越注重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情境的创设占比约为10%。
2. 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策略(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公式等。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如归纳、演绎、类比、猜想等。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师要注重解题方法的传授,如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题,总结解题经验,提高解题速度。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挑战自我,提高解题水平。
3. 教师如何应对中考数学命题(1)深入研究中考数学命题。
教师要关注中考数学命题的趋势,了解命题者的意图,为教学提供依据。
(2)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要结合中考数学命题的特点,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关注学生反馈。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会议总结本次教研组讨论会议,使老师们对中考数学命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确了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策略。
对中考命题改革的研究及建议
![对中考命题改革的研究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eca55f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1.png)
对中考命题改革的研究及建议
中考命题改革是一个紧迫的课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做出更好的
命题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一、明确命题方向。
要把考试内容定位到学术知识、技能综合素质考核,使考生有一定的思维创新,避免“实用性训练”倾向,同时充分利
用案例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复杂环境下的整体思
维能力。
二、开展命题设计学习。
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命题设计内容的
实践学习,增加学习资料库,引发机构共同探讨,提高实践操作水平,统一考试质量高低和论文命题标准,保证中考命题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考务体制。
严格落实考试管理机构的制度,加强对中考命题
的审核,及时反馈答题者的反馈意见,进一步规范安排中考命题,进
而规避考生、学校老师等有关方面的考试风险。
四、改进交互式问答。
通过交互式问答的改进,以让考生以有形的言
辞表达题目的解决方案,激发考生的创造性思维,跳出中考作文的思
维定式,培养考生的观察力,并增强复杂情境下分析思考能力。
五、建立综合性命题体系。
考务机构应增加考题的多样性,建立综合
性素质测评体系,打造由中考命题、讲课等多层次素质测评密切相关
的体系,量化评估考生综合素质,体现考试的多样性,使中考考生更
有实践和创新能力,在符合教育要求的前提下,发挥全新的思维特点。
中考题解析教研活动计划(3篇)
![中考题解析教研活动计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4e849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19.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题目的命题方式和考查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更好地把握中考命题趋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应试能力,我校计划开展中考题解析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中考真题,探讨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升教师对中考命题趋势的理解:通过分析近年来的中考真题,帮助教师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和重点,为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
2. 优化教学方法:结合中考真题,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增强教师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集体教研,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教学合力。
4. 提高学生应试能力:通过中考题目的解析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三、活动时间2023年9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四、活动内容1. 中考真题分析会- 时间:2023年9月1日-9月10日- 内容:组织教师对近年来的中考真题进行深入分析,包括题型、难度、考点分布等,形成分析报告。
2. 学科分组研讨- 时间:2023年9月11日-10月31日- 内容: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分组进行研讨,重点讨论如何将中考真题分析结果应用于日常教学,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3. 专题讲座- 时间:2023年11月1日-11月15日- 内容:邀请中考命题专家或知名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中考命题趋势和教学经验。
4. 教学观摩与反思- 时间:2023年11月16日-12月10日- 内容: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课后进行集体反思,交流教学心得。
5. 模拟考试与讲评- 时间:2023年12月11日-12月31日- 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考试,教师对试卷进行详细讲评,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五、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
2. 明确责任分工:各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学科的教研活动,教学副校长负责活动的整体协调和监督。
中考数学命题基本方向与对策略谈
![中考数学命题基本方向与对策略谈](https://img.taocdn.com/s3/m/5e211d6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b.png)
中考数学命题基本方向与对策略谈1. 引言1.1 中考数学命题基本方向与对策略谈中考数学是中学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检测作用。
针对中考数学命题的基本方向和对策略,我们需要对历年的中考数学命题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备考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中考数学成绩。
本文将从历年中考数学命题的特点、基本方向、备考策略、提高成绩的方法以及应对命题的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将对历年中考数学命题的特点进行分析,包括题型的分布、难易度的变化、命题的趋势等方面。
通过对历年题目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重点,为备考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我们将探讨中考数学命题的基本方向,包括知识点的考察重点、解题思路的要求等方面。
了解命题的基本方向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针对中考数学命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备考策略,包括复习重点、练习方法、时间分配等方面。
只有有计划地进行备考,我们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
我们还将讨论提高中考数学成绩的方法,包括提升解题能力、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改善备考策略等方面。
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和应试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迎接中考数学的挑战。
我们将分享应对中考数学命题的技巧,包括解题的思维方法、注意事项、常见错误等方面。
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中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题型,取得更好的成绩。
针对中考数学命题的基本方向和对策略,我们需要全面分析历年题目的特点,制定有效的备考计划,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和解题能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为广大中考生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指导和帮助。
2. 正文2.1 历年中考数学命题特点分析历年中考数学命题特点分析可以从题型、难度、考查重点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中考数学命题通常涵盖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三个方面,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难度逐年递增,考查内容涵盖了数学的各个方面。
中考数学试题研究与分析
![中考数学试题研究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1f752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6.png)
中考数学试题研究与分析1. 引言1.1 中考数学试题的重要性中考数学试题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考数学试题能够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校和教师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考数学试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通过中考数学试题的设计和命题,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数学试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学校和教师们重视并加以研究和分析。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试题的设计和命题原则,分析试题的难度分布和题型特点,总结解题技巧和改革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应试能力。
具体而言,研究中考数学试题的目的包括:一是了解中考数学试题的难度分布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和复习;二是探讨中考数学试题的命题原则,提高学生对试题的理解和解题能力;三是分析中考数学试题的题型分布,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策略;四是总结中考数学试题的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和思维逻辑;五是研究中考数学试题的改革方向,促进数学教学的创新和提升。
研究中考数学试题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中考数学试题的难度分析中考数学试题的难度分析是对试题难易程度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的过程。
难度分析是中考数学试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评价试题质量和学生水平的重要依据。
在进行难度分析时,需要考虑试题的难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匹配,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数学能力。
难度分析可以帮助命题者合理选择试题难度,保证试题的区分度和鼓励学生的思考能力。
难度分析主要从试题的题干、选项和解题思路等方面进行评价。
题干清晰简洁、逻辑性强的试题通常难度适中;选项设计巧妙、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试题往往具有一定难度;解题思路灵活多样、表达方式简洁的试题可能较为简单。
初中数学讲座-中考数学命题的研究全文
![初中数学讲座-中考数学命题的研究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aec885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a.png)
B x y 50,
x y 180
x y 50, x y 180
C
x y 50,
x
y
90
D
x y 50, x y 90
(三)利用类比,改编试题
利用已有的条件,借助图案相近、材料雷 同、方法一致、创作模仿等进行加工改造 ,再现一种新的面孔,使试题的艺术更有 活力,更具特色,这类试题是命题中很常 见的一种改造.
4.命题应突出体现知识的技术性
命题要从学生获取知识为主导,可采取 情境创新、设问多样,三度(效度、信度 、区分度)合适,既要利用各种传统题型 ,又要扩充新颖题型,使“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得以体现.
二、命题的类型
数学学业考试的命题应以【课标】为基本依据 ,充分发挥各种已有题型的功能,积极开发形式 新颖的试题,使得所编制的试题满足数学学业考 试的基本需要,以更好地适应与推进新课程的实 施.命制试题仍从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计 算题、证明题、阅读题、开放题、探究题)入手 ,以江西中考为例:2000年前以常规的传统题为 主,2001年至2009年融入了开放与评价新题型 ,2010年至2017年加大了压轴题力度与自定义 元素,难度明显高于前二段.
6.由“抽象”变“具体”
原型:(北师大03版八年级上册128页)如左图,点A表示3街与5大道 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5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5)→
(4,5)→(5,5)→(5,4)→(5,3)表示由A到B的一条路径, 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写出由A到B的其他几条路径吗?
改编:(2003年·南昌)如右图,A表示三经路与一纬路的十字路口,B 表示一经路与三纬路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1)→(3,2)→
江西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星罗棋布.这几年,江西省
新课标下的中考试题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的中考试题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db4535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0.png)
新课标下的中考试题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摘要:为了真正实现与时俱进,我国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中考试题的研究非常关键。
教师需要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深入了解不同中考试题,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明确数学教学的重要要求以及具体的方向,这一点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学科教学改革都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标;中考试题研究;初中数学教学引言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视角积极整合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策略,关注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互动其中。
中考试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风向标,对学科教学创新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重要的指导优势。
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重新调整教学思路,深入剖析中考试题,抓住学生的重点以及难点。
让学生在数学的知识海洋中自由翱翔,实现个人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掌握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策略及技巧。
1.中考试题研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中学教学模式、内容以及规则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动,如果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以贯之,就会导致学生出现消极情绪,难以实现自主探索。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严格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
其中中考试题的研究以及分析非常关键,但是难度系数偏高,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以命题呈现特点的分析和基础,抓住中考试题的核心所在,进而实现对症下药。
首先,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更加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考察,大部分中考题目之中包含许多加工改造教材的题目,学生非常熟悉,但是在实际应用时难以实现举一反三,个人的实践能力不够理想。
其次,更加关注对知识点的有效交汇,教师可以以此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其中几何知识与代数知识的交汇最为常见。
教师需要将推理验证、思维解析、已知条件、基础定理相结合,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审题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及深度。
最后,题目内容更加的丰富,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以及新颖性。
中考数学试题研究与分析
![中考数学试题研究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bac0c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d.png)
中考数学试题研究与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考数学试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探讨其特点、研究方法、类型与分布情况、命题规律以及提分技巧。
在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对中考数学试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为学生备战中考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总结回顾,得出了中考数学试题研究的启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中考数学试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将对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和分析进行系统总结,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考数学试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特点分析、研究方法、类型与分布情况、命题规律、提分技巧、启示、未来研究方向、总结回顾。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考数学试题一直是广大学生和家长所关注的焦点,因为中考数学试题的命题水平和难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升学前景。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考数学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对中考数学试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中考、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对中考数学试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中考数学试题的特点、研究方法、类型与分布情况、命题规律和提分技巧,旨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的备考指导,促进中考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中考数学试题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其中蕴含的命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应试能力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通过对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考试内容的要点,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从试题命题规律和类型分布情况的分析中,可以揭示试题编制者的出题思路和侧重点,为考生把握考试重点和难点提供参考。
通过总结中考数学试题的提分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更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效提高成绩,从而进一步推动中考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这项研究,旨在为中考数学试题的命题和解题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中考数学教育的改进和发展。
中考命题研究经验分享
![中考命题研究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1862a8c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0.png)
中考命题研究经验分享中考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节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而其中一项关键任务就是中考命题。
中考命题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既要兼顾学科知识的全面性,又需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心得,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其他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一、了解考试大纲和命题要求在进行中考命题前,首先要充分了解考试大纲和命题要求。
掌握考试大纲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可以帮助命题人员确定选题的范围和难度。
此外,命题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既包括命题的形式要求,如选择题、填空题、作文等,也包括了命题的目的和意义,如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思维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要求,才能更好地命题。
二、合理安排命题难度对于中考命题来说,合理安排题目的难度是至关重要的。
难度过高会使学生感到压力过大,丧失信心;而难度过低则不能准确考察学生的能力。
因此,命题人员要根据考试大纲和学生的真实水平,确定合适的难度。
可以适当增加选择题的深度和复杂度,提高解题的难度;同时,在作文题中可以增加一些启发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注重综合能力考查中考命题不仅需要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
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在命题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案例分析题、综合应用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注重实际应用中考命题的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实际应用。
学科知识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而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通过选择与生活相关的题材,命题人员可以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命题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
因此,可以通过设置趣味性的题目、注重学科知识的实用性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在现代化的教育环境下,多媒体资源的利用也是中考命题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考命题研究数学试卷答案
![中考命题研究数学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09975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d.png)
1. 下列各数中,属于有理数的是()A. √2B. πC. 0.1010010001…D. -1/2答案:D解析: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整数、分数和小数。
A、B、C 选项都是无理数,只有D选项-1/2是有理数。
2. 若x=2,则下列各式中,值为1的是()A. (x+1)^2B. (x-1)^2C. x^2+1D. x^2-1答案:C解析:将x=2代入各式中,A、B、D选项的值分别为9、3、3,只有C选项的值为5。
3. 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3,d=2,则第10项an的值为()A. 19B. 21C. 23D. 25答案:B解析: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代入a1=3,d=2,n=10,得an=3+(10-1)×2=21。
4. 若函数f(x)=ax^2+bx+c的图象开口向上,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a>0B. b>0C. c>0D. a+b+c>0答案:A解析:函数f(x)=ax^2+bx+c的图象开口向上,即a>0。
5.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3,BC=4,则斜边AB的长度为()A. 5B. √13C. 7D. √21答案:B解析:根据勾股定理,AB^2=AC^2+BC^2,代入AC=3,BC=4,得AB^2=9+16=25,即AB=√25=5。
二、填空题1. 若x^2-5x+6=0,则x的值为______。
答案:2或3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将方程因式分解得(x-2)(x-3)=0,解得x=2或x=3。
2. 已知函数f(x)=2x-3,则f(2)的值为______。
答案:1解析:将x=2代入函数f(x)=2x-3,得f(2)=2×2-3=1。
3. 若等比数列{an}中,a1=2,q=3,则第5项an的值为______。
答案:162解析: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代入a1=2,q=3,n=5,得an=2×3^(5-1)=16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 (不与点A、B重合),D是半圆ADB的中点, C、D在直径AB两侧,若在⊙O内存在点E, 使得AE=AD,CB=CE. ① 求证:△ACE是奇异三角形; ② 当△ACE是直角三角形时, 求∠AOC的度数.
(第12题)把四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卡片(如 图①)不重叠地放在一个底面为长方形(长为m cm,宽 为n cm)的盒子底部(如图②),盒子底面未被卡片覆盖 的部分用阴影表示.则图②中两块阴影部分周长和是 • (A)4m cm (B)4n cm (C) 2(m+n) cm (D)4(m-n) cm
n
m 图1 图2
• 本题属于国际上较为流行的PISA题,是 对一道PISA原题的重新挖掘和再创造, 它具有PISA题的三个明显特征:情景、 运用、思维。本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 决,考查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与数学基 本素养,其中蕴含了初中数学中两种重 要的数学思想——整体思想和方程思想, 是融PISA理念和初中数学思想于一体的 经典范例。
移,直到点F与点H重合时停止。设△OEF与梯形OBCD重合 部分的面积为S, (1)求S关于平移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2)直接写出当重叠部分与△OEF相似时直线OF与抛 物线对称轴交点的纵坐标h的范围
思考:如此改变内容丰富了,且抛物线后续使用的问题也得 到解决,但第(2)问的引出不够自然,依然有拼凑痕迹。因此 决定在保留原图形模型条件下,另起炉灶,与其它核心知识 方法结合,修改问题,于是又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 3. 可探性原则 试题是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 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要的目 的,所以试题应具有进行深入学习、探 究的可能性。题目中问题的设计应能够 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同时又要注意 避免背离数学的本源而追求形式上的 “无谓探索”,影响试题的效度。
• 4.关联性原则 试题应该是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同时还 应该具有良好的数学内涵。数学知识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试题应与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和思 想方法紧密关联,而且一定程度上可将原有的 知识体系掘深拓宽,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整 体认识,也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 的数学思维能力。
2 2 2
2
BC CE, AE AD
AC CE 2AE
2 2
2
即得△ ACE 是奇异三角形 AC : AE : CE 1 : 2 : 3 或 AC : AE : CE 3 : 2 : 1 可得 AOC 的度数为60 或120
评析:
• 试题以奇异三角形为背景,将等边三角 形、直角三角形、圆等初中数学的核心 内容巧妙地融合起来,学生在完成试题 的过程中经历了学习新知、辨析新知、 应用新知三个环节。试题成功地跳出勾 股定理的局限且设计的对话情景新颖活 泼。
【2010宁波卷26题】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菱形ABCD的边 AB在x轴上,点D在y轴上,已知∠DAB=60°,OA=2,抛物线 3 2 4 3 y x x 与菱形ABCD的边AD交于点E,与x轴交 3 3 于点F,直线EF交y轴于H,交CD边于G点,连结OE
(1)请直接写出点C,F的坐标
编拟思路: • 本题原计划是想编拟一道勾股定理引申 的拓展题,但在编拟中发现直角三角形 的三边关系以及面积已被挖掘很多,难 有新意,因此决定选择探索三边有特殊 联系的其他三角形。于是 关于“奇异三 角形”的想法就诞生了。根据双向细目 表,结合了圆的知识内容。
AC BC AB ( 2 AD)
二、命题原则
• 1. 公平性原则 试题对全体学生而言都应该是公平的,包括试 题的背景、素材、题型等诸多方面。套用陈题, 就容易引发学生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和题海战术的 盛行,产生导向性错误,降低考试的信度。
• 2.适标性原则 新题相对其他试题较来说,容易产生超前超 纲现象。因此命题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 《考试说明》,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 有的知识基础,控制“开放度”,防止把高中 阶段才出现的知识以“新概念”的形式引入, 加重学生负担却达不到考查的效度,误导正常 的数学教学工作。
①如图2,当点G在点H的左侧时,求证:△DHE∽ △DEG
②若△EHG的面积为 3
D E G
3时,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
C E D G F1 H
F
A
O
B
F
A
O
B
• 思考:修改至此,一道亮丽的压轴题终于新 鲜出炉,本题重点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相似和全等、图形的对称、面积、 坐标等核心知识,涉及了方程、数形结合、 分类讨论的思想,并且利用对称巧妙地将代 数与几何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 念。各小题梯度明显,第(3)问为一些优秀 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解决问题的关键 是在图形的变化中发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线段与线段之间的关系,要认清问题的实质 就要求学生具有完整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思 维能力。
(5)若将△OEF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α 度,当△OEF 的一边与菱形ABCD的一边垂直时,请直接写出直线 OF与抛物线除原点外的交点坐标 思考:虽然使得抛物线的后续使用问题得到解 决,题量增加,难度有所增加,第(5)小题与 前面各小题缺少递进关系有拼凑痕迹,本方案 被否决。
方案2:对第(4)问补充与抛物线相关的问题 (4)若△OEF沿射线FG方向以每秒 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
(1)求证:点D在y轴上 (2)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和∠DAB的度数
D E H G C
F
A
O
B
(3)将△OEF沿OE所在直线翻折,点F落在F1,当直线EF1与直 线CD有交点时,记交点为H,如图2 ①点F的坐标为(-4,0)时,求出直线l的解析式,并判断F1, G两点是否重合?说明理由 ②如图2,当点G与点C重合时,求线段DH的长 ③当△EHG的面积为3 3时,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
中考命题研究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杨一丽
一、命题背景
初中学业考试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反对 考机械记忆,不能出技巧性、竞赛类的偏题、 怪题。同时,尽可能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等三维目标的要求
明确提出:
一是难度系数不小于0.7;
二是试卷是否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
编制本题的主要原因是:本题包含一次函数、二次函 数、图形变换、三角形全等等相关知识点及分类讨论、 数形结合等主要的思想方法,然而本题有下列缺点: (1)原二次函数在后续问题中未使用,各问题间递 进关系不明显, (2)第(4)问题求出S关于t的关系式后不再使用,给 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
方案一:不改变题目,增加一问,考查 与抛物线有联系的平移、旋转问题
的理念。
2009--2012年中考命题基本立意
• 全面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 • 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突出考查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 尝试考查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细化: 1.着重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
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杜绝人为编造的、繁难的计算题和证明题; 2.加强对数学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观点分析解决 问题能力的考查,问题设计应体现时代要求,贴近生 活实际,杜绝非数学本质的、似是而非的试题; 3.适当体现对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 考查。
• 修改1:将第(3)小题的第①问移至第(2) 小题,并且在第③问处规定点F在点A的 左侧,这样考查的目的明确而简洁,符合 条件的点F就减少为两个了。
• 思考:这样修改避免了没有多大意义的分类讨 论(“点F在A点右侧”时的情况),由于题中 EF “H是直线1 与直线CD的交点”,点G在点H 的左、右侧,考虑时还得分4种情况,而条件 中的“如图2”又易引发理解上的歧义,学生会 纠结是否需要分类讨论,这样导致学生思维的 中心发生偏移,影响试题的效度。另外,对题 设中需要借助图形以定位图形中D点位置的缺 陷要进行修改。
(2)求直线EF的解析式 (3)将△OEF沿射线OE所在直线翻折, 点F能否与点G重合?请说明理由
F A E
D H
G
C
O
B
(4)若△OEF沿射线FG方向以每秒 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 移,直到点F与点H重合时停止。设△OEF与梯形OBCD重合 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平移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 应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 “类比”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数学思想 方法,又是一种常见的拓展策略。波利 亚曾说过:“类比是个伟大的领路人。” 成功编拟试题需要准确分析和把握住其 间的类比关系
压轴题出台过程
作为压轴题,应该满足三个要求 ①不是重题,要有新意 ②包含足够多的核心知识、核心方法 ③问题设置要有梯度、层次, 体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 整个过程分为选材、粗磨、细磨、定型四个阶段
C
.O
8 A 12 B
评析:
• 本题摒弃了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常 规考法,通过对图形的简单设计(不完整 性),要求学生能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 图形的构造(使其完善),即分别延长 线段ED、AD,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直角 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其呈现方式新 颖独特,不仅考查了基本知识,而且也 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
D E G F1 H C E D H F1 C
F
A
O
பைடு நூலகம்B F A
O
B
思考:如此改变跳出了命题思维的局限性,让 命题者自己也感到欣喜不已。方案4的立意明 显高于前面的几个方案,特别是后两问明显使 得题目的内涵增加,在思维层次上有了较大的 提升,突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考 查,体现压轴题的效度。尽管如此,方案4存 在缺陷:第(3)小题的第①问与第(3)小题的条 件没有直接联系,且问题数量太多,需要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