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水利水文课程设计任务书

合集下载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桥涵水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应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桥涵水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水文测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桥涵水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水文测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熟悉桥涵工程中水文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进行水文测验,包括降雨量、径流量、流速、水位等的观测和计算。

2.能够进行水文计算,包括洪水频率计算、径流系数计算、设计洪水计算等。

3.能够进行水文预报,包括短期洪水预报、长期径流预报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积极探求新的知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工程项目。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其能够考虑到工程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并遵循相关伦理和法律规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桥涵水文的基本知识、水文测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来说,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下:1.桥涵水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桥涵水文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等。

2.水文测验:包括降雨量、径流量、流速、水位等的观测和计算方法,以及相关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3.水文计算:包括洪水频率计算、径流系数计算、设计洪水计算等方法,以及相关公式的应用和计算技巧。

4.水文预报:包括短期洪水预报、长期径流预报等方法,以及预报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教材的章节安排如下:1.第一章:桥涵水文的基本知识2.第二章:水文测验3.第三章:水文计算4.第四章:水文预报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将用于传授桥涵水文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通过清晰的讲解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桥涵水文学课程设计

桥涵水文学课程设计

桥涵水文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桥涵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桥涵工程中的水文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桥涵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理解桥涵工程与水文学的关系;3.掌握水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方法;4.了解桥涵工程中水文问题的常见类型和解决方法。

5.能够运用水文学原理分析和解决桥涵工程中的水文问题;6.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水文数据处理和分析;7.能够撰写水文学相关报告和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桥涵水文学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桥涵水文学基本概念和术语;2.桥涵工程与水文学的关系;3.水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方法;4.桥涵工程中水文问题的类型和解决方法;5.水文学相关软件的使用和操作。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第一周:桥涵水文学基本概念和术语;第二周:桥涵工程与水文学的关系;第三周: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第四周:水文数据分析应用;第五周:桥涵工程中水文问题的解决方法;第六周:水文学相关软件的使用和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桥涵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桥涵水文学;2.参考书:桥涵工程水文学、水文学原理等;3.多媒体资料:相关视频、图片、PPT等;4.实验设备:水文学实验仪器、计算机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桥涵水文学知识。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 (2)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 (2)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1. 引言桥涵是交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建设者来说,了解桥涵的水文特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设计一门桥涵水文课程,旨在使学习者掌握桥涵水文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掌握以下重点:•了解桥涵水文相关术语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桥涵水文运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掌握桥涵水文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熟悉桥涵水文实测和资料获取方法。

3. 课程内容3.1 桥涵水文基础知识介绍桥涵水文相关术语、概念,包括:•水文•水文周期•洪水•洪峰流量•泄洪流量•洪水位•稳定水位3.2 桥涵水文运算方法介绍桥涵水文运算方法和常用计算公式,包括:•流量计算公式•洪水计算公式•泄洪计算公式•考虑全流量过桥涵时的水位计算公式•考虑非全流量过桥涵时的水位计算公式3.3 桥涵水文应用案例分析应用学习者所学知识,进行桥涵水文应用案例分析,包括:•设计桥涵流量计算•洪水频率计算•泄洪能力计算•桥涵稳定水位计算•考虑非全流量情况下的水位计算3.4 桥涵水文实测和资料获取方法介绍桥涵水文实测和资料获取方法,包括:•洪水资料获取方法•实测水位数据获取方法•数据处理方法4.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采用论文、实验报告、项目设计等方式,并进行综合评分。

6. 参考文献1.《桥梁水文》, 李小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2.《桥涵水文分析与设计》, 柯远,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83.《桥涵设计与施工水文技术》, 吴超,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97. 结论本课程旨在使学习者全面掌握桥涵水文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桥涵水力水文a课程设计

桥涵水力水文a课程设计

桥涵水力水文a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桥涵水力水文的基本概念,掌握桥涵的结构类型及功能。

2. 学习并掌握流体力学基本原理,了解水流对桥涵结构的影响。

3. 掌握水位、流量、流速等水文参数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分析桥涵附近水流状况,评估水流对桥涵的影响。

2. 能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桥涵水力水文计算,并提出改进措施。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桥涵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桥涵水力水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水利工程在保护环境和人类福祉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桥涵水力水文方向的专业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桥涵水力水文基本理论,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水利工程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桥涵概述:介绍桥涵的定义、分类、结构及其功能,使学生了解桥涵的基本概念。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桥涵概述- 内容:桥涵的定义、分类、结构组成、功能及发展历程。

2. 水力水文基础知识:讲解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分析水流对桥涵结构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水力水文基础知识- 内容:流体力学基本原理、水流对桥涵的作用力、水位、流量、流速等水文参数的计算。

3. 桥涵水力水文计算:学习桥涵水力水文计算方法,掌握实际案例分析。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桥涵水力水文计算- 内容:水力水文计算方法、案例分析、改进措施。

4. 桥涵设计及优化: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桥涵设计方法,提出优化措施。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桥涵设计及优化- 内容:桥涵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优化措施、案例分析。

桥涵水力水文a课程设计

桥涵水力水文a课程设计

桥涵水力水文a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桥涵水力水文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桥涵水力水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分析桥涵水力水文学的基本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运用桥涵水力水文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桥涵水力水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桥涵水力水文学的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桥涵水力水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桥涵水力水文的基本概念1.1 桥涵水力水文的定义1.2 桥涵水力水文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章:桥涵水力水文学的基本原理2.1 桥涵水力水文学的基本原理2.2 桥涵水力水文学的基本方法第三章:桥涵水力水文学的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法3.1 桥涵水力水文学的基本问题3.2 桥涵水力水文学问题的解决方法第四章:桥涵水力水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4.1 桥涵水力水文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4.2 桥涵水力水文在涵洞工程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桥涵水力水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桥涵水力水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桥涵水力水文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桥涵水力水文基础教程2.参考书:桥涵水力水文学3.多媒体资料:桥涵水力水文学实验视频4.实验设备:流速仪、水位计、水质分析仪等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桥涵水力水文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第二版课程设计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第二版课程设计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介绍课程名称本课程为《水力学与桥涵水文》第二版课程设计。

课程背景随着城市化的日益加速,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而水利工程则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管理方式之一,已经成为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水力学与桥涵水文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们对水利工程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为实际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们以下方面的能力:1.熟悉水流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流量计算方法。

2.熟悉桥涵水文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水利工程问题。

课程内容第一章:水力学基础1.1 水流运动的基本原理1.2 流量计算方法第二章:流体力学2.1 流态2.2 流场基本方程2.3 流场的数学模型第三章:水力模型实验3.1 水力模型原理3.2 模型实验系统第四章:桥涵水文基础4.1 桥涵水文概述4.2 涵洞水文及设计4.3 桥梁水文及设计第五章:实际水力工程案例分析5.1 古运河泊坡涵的水文设计5.2 沙河大桥水文设计5.3 泰伯梁桥水利特性分析课程设计概述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了解水力学与桥涵水文的实际应用,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课程内容。

设计方案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案例引导在本部分,老师将向学生推荐三个水利工程案例,并简要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及重点分析内容。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在老师推荐的案例中选择一个进行深入研究。

推荐案例如下:1.古运河泊坡涵的水文设计2.沙河大桥水文设计3.泰伯梁桥水利特性分析第二部分:案例研究在本部分,学生将根据自己选择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报告的撰写应包括以下内容:1.案例背景介绍2.案例分析方法3.案例分析结果及结论第三部分:案例展示在本部分,学生将向全班展示自己选择的案例,并详细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

此外,学生还需就其他同学的展示进行评价和讨论。

桥涵水力水文课程设计

桥涵水力水文课程设计

桥涵水力水文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道路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而桥涵工程是道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桥涵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复杂的水流力学现象和水文特征,因此,水力水文知识在桥涵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设计将以某一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以培养学生掌握水利工程水文学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为目的,设计一门桥涵水利水文学的课程,涉及到水文数据处理、水文分析、水位流量计算等知识点。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1.掌握水文测站观测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熟练掌握水文计算方法,如水位流量计算等方法。

3.理解水文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应用。

4.熟悉水力学知识,并可以将其运用到实际工程设计中。

5.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大纲第一章:水文测站观测数据分析1.数据来源和质量要求2.常用水文观测数据分析方法3.水文测站数据自动采集与处理技术第二章:水文计算方法1.水位流量计算方法2.规则断面法和自然断面法3.不同类型水文计算公式第三章:水文统计方法1.历时分析2.频率分析3.地貌指数法第四章:水力学知识1.水流流速分析2.水流稳定分析3.水流承压分析4.水流涡度分析第五章:实际项目案例分析1.现有桥涵项目水文测站观测数据分析2.桥涵设计中水文计算、水力学分析和水文统计方法的应用3.实现工程可行性和风险评估四、课程教学方式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为传统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包括以下教学环节:1.理论授课:讲解水文测站观测数据分析、水文计算方法、水文统计方法和水力学知识的理论知识。

2.学生讨论:鼓励学生结合实例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学习所遇到的问题。

3.课堂实验:根据课程内容,布置实验任务并辅导学生完成实验。

4.现场实践:参观相关的水利工程现场,了解实际工程设计过程。

五、课程设计评估本课程设计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课堂出勤率;2.课堂提问与回答;3.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4.最终报告的内容和质量;5.课堂表现和互评。

桥涵水利水文课程设计任务书

桥涵水利水文课程设计任务书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课程设计任务书(土木工程专业)班级:姓名:学号:1、为测定某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 ,在阀门上下游装设三个测压管,已知水管直径d =50 mm ,12l =1 m ,23l =2 m ,实测数据1∇=150cm ,2∇=125cm ,3∇=40cm ,υ=3 m/s ,试计算阀门的ξ值。

分析:利用测压管1,2的水头损失可计算出沿程阻力系数λ,或将测压管2,3间的沿程水头损失用1,2间的沿程水头损失表示,然后根据总水头损失等于沿程水头损失加局部水头损失,只要算出总水头损失便可推算出局部水头损失,进而便可以算出局部水头阻力系数λ。

解:121212j f w h h h += 012=j h Θ gd l h h w 2**21212f 12υλ==∴=()cm 2512515021=-=∇-∇ 232323j f w h h h +=gg d l 2*2**2223υξυλ+= 12232l l =Θ()cm h h f f 5021223==∴ 232323f w j h h h -=∴ ()5023-∇-∇= ()()m cm 35.0355040125==--=35.02*2=∴gυξ=⇒ξ0.7622、水面线定性分析先画出临界水深K-K线,然后根据i与ik的关系画出水深N-N线,判断水面所处的区域,再根据i 与ik的关系作出相应的水面曲线。

(详见纸质档)3、流量泥沙计算详见相关excel表格(1)根据水位及河底高程算出水深,进而求出平均水深。

(2)根据起点距算出测深垂线间的距离,可进一步算出垂线间的面积,然后可以得出部分面积。

(3)根据所给的垂线的流速推算部分流速。

(4)用所算出的部分面积和部分流量求出部分流量,然后可以算出整个断面的流量。

(数据见附表。

)4、相关分析:已知某流域1954~1965年的年径流量及年降雨量,年径流量与年降雨量在成因上具有联系。

试用解析法推求相关直线。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表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表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桥涵水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过程、水文要素的观测和计算方法等。

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还应该培养对水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具体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理解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水文过程。

•掌握水文要素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了解桥涵工程中水文学的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水文观测设备进行实地观测。

•能够进行水文计算和数据分析。

•能够运用水文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水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增强环保意识,了解水文对桥涵工程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过程、水文要素的观测和计算方法,以及桥涵工程中水文学的应用。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引言:介绍水文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水文过程:讲解降水的形成、地表径流的产生和地下水的流动过程。

3.水文要素的观测和计算:介绍水位、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的观测方法和计算公式。

4.桥涵工程中的水文学应用:讲解桥涵工程中水文学的知识,如洪水分析、防洪设计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系统地传授水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水文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桥涵工程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文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学生进行水文学实验,观察和记录水文现象,提高实验操作和观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水文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doc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doc

桥渡课程设计指导书1. 桥梁状况桥梁位于I级干线,桥址轴线及梁底标高见图1。

桥下河床断面见图2,桥下河床的左滩主槽分界点为(137.49, 31.81);桥下河床的右滩主槽分界点为(289.36, 31.60);左滩、主槽、右滩的糙率系数分别为25、40、25。

桥梁轴线与水流交角为90度。

0号台的墩台线的X坐标为105.14米图1 桥址轴线及梁底标高2.形态断面形态断面位于桥址上游120米处。

形态断面处左滩、主槽、右滩的糙率系数分别为25、50、25。

其左滩主槽分界点为(107.01, 32.18);右滩主槽分界点为(281.87, 32.18)。

桥址与形态断面间的水面坡度为0.005弧度。

桥下河底线形态断面图2 桥下河底线及形态断面坐标图3 桥墩宽度图(墩底顺水流方向长度3.5米)图4 基础(圆沉井)尺寸图3号墩地质线标高(米)流量系列年份及流量(立方米/秒)图5 3号墩地质及流量系列3.实测其他资料桥型为一般河流的一般大桥;洪水期没有漂浮物和泥石流;测得浪高为0.27米。

含砂量特征为5公斤/立方米。

桥下表层土为砂卵石。

4.要求(1)计算形态断面水位关系曲线,并画图。

(2)计算设计流量,画出流量统计(P-III曲线)图形。

(3)检算梁底水位。

(4)检算3号桥墩的基础埋置深度。

(5)按水文计算要求修改设计(主槽内桥墩基础底标高都按3号墩处理),画出新的设计图。

一 计算形态断面水位关系曲线 水位在[]27.87,39.96内变化,利用形态断面,按估计水位编程计算(附1)过水断面流量、过水断面面积,平均流速,从而可得到水位关系曲线。

形态断面左滩:按如下水位分别计算[38.78,39.96][32.18,38.78][27.87,32.18]⎧⎪⎨⎪⎩形态断面主槽:按如下水位分别计算[33.20,39.96][32.18,33.20][27.87,32.18]⎧⎪⎨⎪⎩形态断面右滩:按如下水位分别计算[32.18,39.96][31.42,32.18][27.87,31.42]⎧⎪⎨⎪⎩形态水位关系曲线图如下所示二 设计流量计算有连续18年的观测资料,有特大洪水资料3年,3年中有1个特大洪水与连续观测资料重复。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

路桥专业桥涵水力水文课程设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系部:交通工程系班级:道桥0702姓名:学号:目录一、基本资料 (1)(一)、基本资料 (1)(二)、计算任务 (2)(三)提交成果计算报告一份。

(2)二、计算内容 (3)1、校核设计流量和流速 (3)1)、流量校核 (4)2)流速校核 (4)3、推算桥面中心和桥头引道路堤最低设计标高 (5)4确定最多冲刷线标高和桥梁墩台最浅埋置深度 (6)1)、桥下断面一般冲刷深度: (6)2)、墩台局部冲刷深度计算 (7)三、体会与总结 (8)一、基本资料路桥专业《桥涵水力水文计算》(一)、基本资料在南方某地区拟建一桥,桥位处于开阔河段,河槽顺直,根据水文资料推算出设计水位为Hp=135.00m,设计流量Qp=3500m3/s,由水文调查知:洪水比降I=0.005;河滩表土为粗砂nt=0.025;河槽表土为砂石nc=0.032;沿桥轴线断面资料如表1所示:表1 沿桥轴线断面资料桥梁上部采用标准跨径L=13m的混凝土简支梁,经跨径L0=11.8m,梁高1m(包括桥面铺装层),下部为单排双孔桩墩,墩径d=1.2m,采用u行桥台为6m。

若河槽为中等密实的砾石,dso=2.5mm,汛期沿浪程高为八级风,桥前浪程2Km,沿浪程平均水深h=4.0m,无水功和河床淤积影响,不通航,无导流堤,桥头路堤边坡1:1.5,采用干砌片石护坡。

要求桥前最大雍水高不超过0.6m。

根据钻探资料,河滩表面为粗砂层,平均粒径d=1.5mm,河槽及标高129.00m以下为小颗粒的砾石层d=3mm。

桥位河段历年汛期平均含砂量p=0.8Kg/m3,据分析桥下河槽能扩展宽至全桥。

自然演变中冲刷△h=0.本桥为一般性桥梁。

(二)、计算任务1、校核设计流量和流速2、计算最小桥孔长度,并进行桥孔布置3、推算桥面中心和桥头引道的最低设计标高4、确定最大冲刷线标高和桥梁墩台最浅埋置深度(三)提交成果计算报告一份。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任务书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桥梁设计基本资料某汽车二级专用公路线上的一座大桥拟跨越一平原微丘地区的顺直稳定性河段,拟建桥梁结构形式:主桥多跨连续梁桥方案,桥梁设计资料如下:1.设计荷载:公路二级;人群3.5kN/m2;2.桥轴线走向:各比选方案的桥型轴线与水流向夹角均在75到90度之间。

3.主跨桥梁分孔:根据水文计算要求和通航要求确定,可选桥型有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钢筋混凝土连拱桥,孔径布置由水文计算确定。

4.桥梁桥面布置为:0.2m栏杆+1.0m人行道+8m车行道+1.0m人行道+0.2m栏杆=10.4m。

5.施工方法:悬臂施工法(连续梁或连续刚构)或吊装施工法(拱桥)。

二、河段水文资料1.河段通航标准:五级四类航道。

2.流量、水位观测资料该河段距桥位断面上游100m处有一水文观测断面,与桥位断面间的区域内无支流汇入或流出。

该水文站观测断面有连续24年的年最大流量位观测资料,见表1。

另据调查和文献考证补充获得桥位断面处的3年历史特大洪水位资料见表2。

表1 水文站年最大流量观测资料表2 桥位断面历史洪水位调查及考证资料注:表2中流量根据形态断面法,按明渠均匀流谢才-满宁公式计算的流量。

3.河底比降、河床断面及地质情况河段河床比降为0.00042。

河槽粗糙系数1/40,河滩粗糙系数1/30。

河床地质情况主要为沙砾土层。

河滩桥位处的河床横断面图及河床地质情况附图。

河床床沙地质分层见附图。

各层河沙平均粒径如下:沙层:平均粒径0.50mm圆砾:平均粒径5.0mm卵石层:50mm4.气象情况计算时考虑洪水期波浪高0.5m,波浪侵袭高度为1.0m。

不计水拱效应。

汛期洪水含沙量0.8kg/m3。

三、设计内容每个同学独立完成要求的设计任务。

本设计必须提交手写版(不收电子版)。

1. 根据设计水文资料(含特大值系列),进行水文统计计算统计参数,根据试错适线法确定桥位断面的设计流量与通航流量。

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推算设计水位与通航水位。

2.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最小桥孔净长。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任务书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桥梁设计基本资料某汽车二级专用公路线上得一座大桥拟跨越一平原微丘地区得顺直稳定性河段,拟建桥梁结构形式:主桥多跨连续梁桥方案,桥梁设计资料如下:1.设计荷载:公路二级;人群3、5kN/m2;2.桥轴线走向:各比选方案得桥型轴线与水流向夹角均在75到90度之间。

主跨桥梁分孔:根据水文计算要求与通航要求确定,可选桥型有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钢筋混凝土连拱桥,孔径布置由水文计算确定。

桥梁桥面布置为: 0、2m栏杆+1、0m人行道+8m车行道+1、0m人行道+0、2m栏杆=10、4m。

5.施工方法:悬臂施工法(连续梁或连续刚构)或吊装施工法(拱桥)。

二、河段水文资料1.河段通航标准:五级四类航道。

2.流量、水位观测资料该河段距桥位断面上游100m处有一水文观测断面,与桥位断面间得区域内无支流汇入或流出。

该水文站观测断面有连续24年得年最大流量位观测资料,见表1。

另据调查与文献考证补充获得桥位断面处得3年历史特大洪水位资料见表2。

表1 水文站年最大流量观测资料表2 桥位断面历史洪水位调查及考证资料注:表2中流量根据形态断面法,按明渠均匀流谢才-满宁公式计算得流量。

3.河底比降、河床断面及地质情况河段河床比降为0、00042。

河槽粗糙系数1/40,河滩粗糙系数1/30。

河床地质情况主要为沙砾土层。

河滩桥位处得河床横断面图及河床地质情况附图。

河床床沙地质分层见附图。

各层河沙平均粒径如下:沙层:平均粒径0、50mm圆砾:平均粒径5、0mm卵石层:50mm4.气象情况计算时考虑洪水期波浪高0、5m,波浪侵袭高度为1、0m。

不计水拱效应。

汛期洪水含沙量0、8kg/m3。

三、设计内容每个同学独立完成要求得设计任务。

本设计必须提交手写版(不收电子版)。

1、根据设计水文资料(含特大值系列),进行水文统计计算统计参数,根据试错适线法确定桥位断面得设计流量与通航流量。

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推算设计水位与通航水位。

2.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最小桥孔净长。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

桥涵水文课程设计1. 课程介绍桥梁和涵洞是交通建设中重要的结构形式,其设计中必须考虑水文因素。

水文是指水文学,也就是水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各种河川、湖沼和雨雪水资源在时空变化过程中的规律。

水文学的研究结果为水文工程学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针对涉及桥梁和涵洞水文计算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和实践,涵盖了水文学、水文计算以及与交通建设相关的水利工程等知识点。

2. 课程目标•掌握水文计算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桥梁和涵洞设计的水文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大纲第一章水文学基础• 1.1 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2 水循环过程;• 1.3 水文学的分类和基本概念。

第二章水文计算基础• 2.1 水文学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2.2 水文计算方法;• 2.3 水文计算软件介绍及使用。

第三章涉水工程水文计算实例• 3.1 计算涵洞设计流量;• 3.2 计算桥梁设计洪水位。

第四章其他相关知识点• 4.1 突发洪水预报和应对措施;• 4.2 涉水工程的环保问题。

4. 课程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4.1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实践操作;•学生课外学习及文献阅读。

4.2 评价方式•平时表现(出勤率、课堂表现等):20%;•实践操作报告:30%;•期末论文:50%。

5. 课程参考教材•《水文计算》;•《水工结构水文计算》;•《水土保持学》。

6. 教师授课与实践指导本课程的教师将定期授课,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实践指导,让学生具体了解涉及水文计算的桥梁和涵洞设计方案。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课外阅读,进一步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桥涵水文 教案

桥涵水文 教案

桥涵水文教案教案标题:桥涵水文1. 教学目标:- 理解桥涵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及其分类;- 掌握桥涵的基本构造和设计原则;- 熟悉桥涵施工的基本步骤和施工要点;- 能够分析桥涵工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桥涵的分类、构造和设计原则;- 难点:桥涵施工的步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3. 教学准备:- 桥涵相关的教材、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实际桥涵工程的图片和案例;- 模型或图示展示桥涵的构造。

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 展示一幅桥涵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你们看到过桥涵吗?它在什么地方常常出现?有什么作用?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桥涵的定义及其分类,如公路桥涵、铁路桥涵、市政桥涵等;- 分析桥涵的基本构造和设计原则,包括桥涵的材料选择、桥涵的承载力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15分钟)- 展示实际桥涵工程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桥涵的施工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在桥涵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步骤四: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设计和施工桥涵时应注意的要点;-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加深对桥涵教材的理解和应用。

步骤五:解决问题(15分钟)- 设计一个桥涵工程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 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学生进行展示,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步骤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桥涵相关知识点,并强调核心要点;- 提出拓展问题,如:如何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提高桥涵的质量和数量?5. 教学辅助方法:-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和案例;- 使用模型或图示展示桥涵的构造;-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

6. 教学评估:- 学生讨论和小组分享的质量和深度;- 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和评价;- 学生对桥涵相关知识的总结和应用能力。

7. 参考资源:- 桥涵设计与施工教程;- 桥涵工程实例及案例分析;- 水利工程实践课件。

《桥涵水力水文》电子教案 项目二 桥涵水文

《桥涵水力水文》电子教案 项目二   桥涵水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学习情境一 河流基本知识
(二)汇流过程 净雨沿坡面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然后再沿着河网汇集到
流域出口断面,这一完整的过程称为流域汇流过程。前者称 为坡地汇流,后者称为河网汇流。 1.坡地汇流过程 坡地汇流分为三种情况 1)坡面流 超渗雨满足了填洼后产生的地面净雨沿坡面流到附近河网的 过程,称为坡面漫流。坡面漫流是由无数股彼此时分时合的 细小水流所组成,通常没有明显的固定沟槽,雨强时可形成 片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学习情境一 河流基本知识
沿着土壤孔隙流动,一部分会从坡侧土壤孔隙流出,注人河 槽形成径流,称为表层流或壤中流。形成表层流的净雨称为 表层流净雨。另一部分会继续向深处下渗,到达地下水面后 ,以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河流,称为地下径流。形成地下径流 的净雨称为地下净雨,包括浅层地下水(潜水)和深层地下水 (承压水)。上一页 下一源自 返回学习情境一 河流基本知识
河槽调蓄是对净雨在时程上进行的第二次再分配。 一次降雨过程,经植物截留、下渗、填洼、蒸发等损失,进
人河网的水量显然比降雨量少,且经过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 ,使出口断面的径流过程远比降雨过程变化缓慢,同时,降 雨、产流和汇流,是从降雨开始到水流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经 历的全过程,它们在时间上并无截然的分界,而是同时交错 进行的。 总的来说,地表径流的形成要经过降水阶段、蓄渗阶段、坡 面漫流阶段和河槽集流阶段几个过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学习情境一 河流基本知识
1.河流的分段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高向低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
下游和河口五段。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多为泉水、溪涧、 冰川、湖泊或沼泽等。上游紧接河源,多处于深山峡谷中, 坡陡流急,河谷下切强烈,常有急滩或瀑布。中游河段坡度 渐缓,河槽变宽,两岸常有滩地,冲淤变化不明显,河床较 稳定。下游是河流的最下段,一般处于平原区,河槽宽阔, 河床坡度和流速都较小,淤积明显,浅滩和河湾较多。河口 是河流的终点,即河流注人海洋或内陆湖泊的地方。这一段 因流速骤减,泥沙大量淤积,往往形成三角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课程设计任务书(土木工程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1、为测定某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ξ,在阀门上下游装设三个测压管,已知
水管直径d =50 mm ,12l =1 m ,23l =2 m ,实测数据1∇=150 cm ,2∇=125 cm ,3∇=40 cm ,υ=3 m/s ,试计算阀门的ξ值。

分析:利用测压管1,2的水头损失可计算出沿程阻力系数λ,或将测压管2,3间的沿程水头损失用1,2间的沿程水头损失表示,然后根据总水头损失等于沿程水头损失加局部水头损失,只要算出总水头损失便可推算出局部水头损失,进而便可以算出局部水头阻力系数λ。

解:121212j f w h h h += 012=j h Θ g
d l h h w 2**2
1212
f 12υλ==∴
=()
cm 2512515021=-=∇-∇ 232323j f w h h h +=
g
g d l 2*2**2
223υξυλ+= 12232l l =Θ
()
cm h h f f 5021223==∴ 232323f w j h h h -=∴ ()
5023-∇-∇= ()()m cm 35.0355040125==--=
35.02*
2
=∴g
υξ
=⇒ξ0.762
2、水面线定性分析
先画出临界水深K-K线,然后根据i与ik的关系画出水深N-N线,判断水面所处的区域,再根据i 与ik的关系作出相应的水面曲线。

(详见纸质档)
3、流量泥沙计算详见相关excel表格
(1)根据水位及河底高程算出水深,进而求出平均水深。

(2)根据起点距算出测深垂线间的距离,可进一步算出垂线间的面积,然后可以得出部分面积。

(3)根据所给的垂线的流速推算部分流速。

(4)用所算出的部分面积和部分流量求出部分流量,然后可以算出整个断面的流量。

(数据见附表。


4、相关分析:已知某流域1954~1965年的年径流量及年降雨量,年径流量与年降雨量在成因上具有联系。

试用解析法推求相关直线。

(同时附有excel 数据文件)
解:由分析知,年径流量与年降雨量在
成因上具有联系可以进行相关分析。

将该流域在不同年份的降雨量和年径流量绘制在坐标纸上(横坐标为年降雨量,纵坐标为年径流量),其点据的分布趋势明显呈带状,表明河流的年径流量与年 降雨量之间存在直线关系,并且相关程度也比较高。

算出相关系数r, σx ,σy ,平均值x 、y 代入方程可得出回归直线方程。

计算出两序列对应的均值
111
157151309.5811n i i x x n ===⨯=∑
111
9440786.6711
n i i y y n ===⨯=∑
计算相关系数r
年份 年降雨量 x(mm )) 年径流量 y(mm) 1954 2014 1362 1955 1211 728 1956 1728 1369 1957 1157 695 1958 1257 720 1959 1029 534 1960 1306 778 1961 1029 337 1962 1310 809 1963 1356 929 1964 1266 796 1965
1052
383
()()
979489.33
0.9501030706.00
n
i
i
x x y y r --=
=
=∑
22
4 2.698 2.6980.083r E =±=±=±
由于相关系数r 较大很接近1,而且4r r E >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直线相关,且相关度较为密切。

因此,可以通过直线相关找到年降雨量与年径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305.76x σ=
=
= 同理可以得到:
337.09y σ=
于是可以得到y 倚x 的回归方程为:
1.047584.30y x =-
5、某站有24年实测径流资料,试绘制其经验频率曲线,并用求矩适线法推求年径流量频率曲线的三个统计参数。

(同时附有excel 数据文件)。

分析:将24年的年径流深资料按降序的方式排列,利用相应的公式求出Q ,K i ,再利用维泊尔公式计算各流深的经验频率p ,然后将各经验频率和流深对应的点绘在海森几率格纸上。

然后根据公式计算 C V ,取C s =2C V 进行试算,绘出其理论频率曲线,根据曲线与经验频率点群的符合程度对C V ,C s 进行调整,使理论曲线与经验频率点群符合的比较好,因而就确定出三个统计参数的值。

解:==
∑==n
i i i Q n
Q 1
1
666.3958 K i =
Q
Q i
C V =
=--∑=1
1
2n n
K
n
i i
0.2633
取C s =2C V 进行适线,然后对参数进行调整。

C V =0.263,Cs=0.644
时理论曲线与经验频率点符合得较好,所以三个参数为:
=Q 666.3958 263.0=v C 644.0=s C
6、已知某坝址断面有30年的洪峰流量实测值,如下表所示,根据历史调查得知1890年和1912年曾发生过特大洪水,推算得洪峰流量分别为8000m 3/s 和6700m 3/s ,实测期内也发生过一次特大洪水,流量为7360m 3/s ,试用求矩适线法推求该坝址断面200年一遇洪峰流量。

(同时附有excel 数据文件)
解:将1952---1981年的流量资料按降序的方式排列,得出该资料是含三个特大值的不连续系列,a=3;实测期n=(1981-1952)+1=30,实测期内有一个特大值,l=1。

调查考证期N=(1981-1890)+1=92年。

利用对应的公式计算各流量的经验频率p 及平均流量Q 和系列的变差系数C V ,然后将各经验频率和流量对应的点绘在海森几率格纸上,然后代入统计参数进行适线,绘出理论频率曲线。

最后可根据曲线算出相应的2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

解:按公式100*1111⎥⎦⎤
⎢⎣⎡
+--⎪⎪⎭⎫

⎛+-++=l n l m N a N a P m 计算各年流量的经验频率P (%)。

=⎥⎦

⎢⎣⎡--+=∑∑===+=a j j n
i l i i j
Q l n a N Q N Q 1
1
11992.762
()
()
=⎥⎦

⎢⎣
⎡---+--=
∑∑===+=a j j n
i l i i
j
v Q Q
l n a
N Q Q N Q
C 11
22^111
0.640445
代入参数适线如下:
.
;.
由图可知当=Q 1992.762 800.0=v C 00.2=s C 时理论曲线与特大值得经验频
率点符合的较好。

可推算出200年一遇的洪水设计流量。

()()=+=+=1800.0*22.5*762.19921**%5.0v C Q Q φ10314.52⎪⎭
⎫ ⎝
⎛s m
3
年份
流量
(m 3/s) 年份 流量 (m 3/s) 1890 8000 1967 1300 1912 6700 1968 1400 1952 1720 1969 1700 1953 1560 1970 2520 1954 3440 1971 1820 1955 310 1972 2400 1956 2200 1973 900 1957 1860 1974 1100 1958 2100 1975 850 1959 7360 1976 1450 1960 860 1977 2600 1961 1540 1978 480 1962 2600 1979 2400 1963 3200 1980 3100 1964 1800 1981 2100 1965 2620 1966
6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