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生物的遗传规律_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感染一样,细菌继续繁殖。
几个概念
①溶源性:细菌带有某种噬菌体,但并不立即
导致溶菌的现象。
②溶源菌:这样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 ③原噬菌体:细菌细胞内含有无感染能力的噬 菌体,处于这种状态的噬菌体称 为原噬菌体。
原噬菌体的存在方式: 在染色体以外游离形式存在
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
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
移的F因子所引起的。 F因子被称为性因子 或致育因子。 供体: F
+
受体: F-
②高频重组
高频重组菌Hfr,其F因子整合在细菌 的染色体上,而一般的F 中的F因子是存在 于细胞质中的质粒。
+
(3)F 因子与性导
F 与Hfr两种菌株可以相互转化。 带有插入细菌基因的环状F因子称为F 因子
/ +
/
(4)转导
(6)遗传学规律的普遍性
遗传规律在微生物和高等生物中的一致性。

P30 1

转化
转导
以烈性噬菌体T2的两对性状及其重组为
例说明。
第一对性状:宿主范围 第二对性状:噬菌斑的形态
二、细菌的繁殖与遗传
1、细菌的繁殖: 裂殖 同形裂殖:子细胞大小相等。 异形裂殖:子细胞大小不等。 细菌通常20min繁殖一代。
2、细菌的杂交和基因重组
(1)细菌的杂交
1946年,经研究发现,大肠杆菌K12中的两个菌株A
定义:指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段染 色体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菌的过 程。
普遍性转导
特异性转导
(5)转化
定义:指从一个供体菌株分离出来的DNA片段 与另一个受体菌株的活细胞接触,受 体细胞吸收外源DNA片段进而发生遗传 重组的过程。
转化频率低的原因
①受体部位的数目有限
②酶或蛋白质分子以及能力等的协同合作。
U形管培养细菌不发生杂交实验证明:
A和菌株B的细胞接触后,发生了杂交,进
行了遗传物质的交换和重组。
(2)F因子与高频重组
①F因子:
用链霉素处理菌株A或菌株B,但不杀死它们。
处理过的菌株A与未处理的菌株B—出现菌落 未处理过的菌株A与处理的菌株B—不现菌落 发现:提供的物质不是相互的。
供体和受体间的行为不同是由一个可转
定义:使宿主菌发生裂解的噬菌体。 侵入过程: 速度:37℃,40min,100子代
噬菌斑
野生型:原来的品系 突变性:变异的品系
(2)温和噬菌体
定义:不出现溶菌现象的噬菌体。 溶菌周期 增殖的周期 所谓的溶菌周期
溶菌周期:细菌受到感染后,细菌内噬菌体 迅速繁殖,菌体被裂解,噬菌体释放出来。 所谓的溶菌周期:细菌受到感染后,好像未
第一节 原核生物的遗传规律
原核生物的特点: ①结构简单,遗传物质少,不具有细胞器, 分裂方式简单(二分体分裂) ②繁殖快、生长周期短、容易检出突变型 ③不能独立生活,必需进入动植物细胞或细 菌的细胞内才能生存繁殖。
一、噬菌体的繁殖和变异
1、噬菌体的繁殖 烈性噬菌体 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
Fra Baidu bibliotek
(1)烈性噬菌体
和B可以进行杂交。
菌株A:不能合成甲硫氨酸和生物素
菌株B:不能合成苏氨酸亮氨酸和硫胺的突变型,
菌株A:met-、bio菌株B:met
+
、 bio 、 thr
+ -
、 leu
+ -
、 thi
+ -
+
、 thr
、 leu
、 thi
将菌株A和菌株B混合培养在含有以上 五种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几个小时后, 离心洗涤细胞并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发 现长出了菌落。
原核生物的遗传规律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遗传:保持上下代的相似性。稳定性。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同一亲本后代个体 之间的差异。物种的多样性。
遗传的变异:指这种变异一旦发生以后,就 能通过繁殖而传递给后代。 凡是由于基因或基因型的改变而引起的 变异都是遗传的变异。 遗传学上把一个个体某一性状的遗传基 础称为基因型,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表现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