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拓展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腊八粥》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腊八粥》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
3.朗读并体会描写腊八粥的语句。
4.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习准备】准备好语文书、签字笔。
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承接单元,导入新课➜回顾自检,巩固字词➜理清事件,整体感知➜延学阅读,拓展思考。
【作业设计】1.关于腊八粥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上网查一查,和同学们分享。
2.延学思考:文中为什么这么安排详略?继续画下八儿等粥时的相关细节语句,进行品读。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详写的部分,找出作者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形象。
2.感受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仿照第1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学习准备】准备好语文书、签字笔。
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回顾衔接,质疑导入➜品读细节,感悟人物➜感悟写法升华主题➜拓展延伸,小练笔。
【作业设计】1.基础运用蜡()熬()灌()稠()褐()腊()遨()罐()绸()竭()2.拓展阅读故乡的元宵汪曾祺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有几年,有送麒麟的。
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
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格炸炸,格炸炸,麒麟送子到你家……我对这“格炸炸”印象很深。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
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格炸炸”。
“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
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
青蛇、白蛇、老渔翁。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教案
2 腊八粥▶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写12个字。
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粥、匙、稠”是翘舌音,注意“腻”字是鼻音n;从字形上来说,“腻”字右边不要多写一撇,“褐”字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
在进行生字教学时,要结合词语来进行。
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搅和、沸腾”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教学中,可以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语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受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触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
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时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本文的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八儿等着吃腊八粥的情形,展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
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腊八粥的段落,写一写生活中最喜欢的食物,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腊、粥”等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谈话: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
《腊八粥》教案(含教学反思)
2.腊八粥[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文中的人物对话,以及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八儿与家人间的亲情。
4.通过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感受我国民风民俗的无比美好。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中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同学们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比赛,每人10秒内说出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风俗习惯,说得多的获胜。
2.一个一个的传统节日,犹如中国民俗文化里的璀璨珍珠,而那些随着节日应运而生的主题活动,则是那一根坚韧的丝线,串起亲情,串起友爱,串起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感受又一个节日带给我们的香甜味道。
3.知作者,解课题。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再解读“腊”字:“腊”是中国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祭典。
腊祭的日期经常改变,但都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
由于这个祭祀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月份也被称为腊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字音,规范书写,注重积累。
(3)利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书写要点。
(2)通过指认、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以小组练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听录音,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围绕着“腊八粥”这一主题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
《腊八粥》教案
《腊八粥》教案《腊八粥》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通过学看日历,知道腊八节是哪一天?星期几?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集体体验过腊八的快乐。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难点: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集体过腊八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各种制作腊八粥的材料(实物)等。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师: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师: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国的传节日叫做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1、腊八节知多少。
师: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
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口述两三个传说)。
2、介绍腊八粥师:你们吃过腊八粥吗?师: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请你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枣、红豆、绿豆、桂圆…)师:腊八粥里面会有8样不同的食材。
3、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师: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幼:扁扁的红豆,圆圆的桂圆,胖胖的花生米…4、宣传“腊八粥”——八宝粥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食材,向同伴介绍腊八粥所需的材料!三、结束部分今天我们学习了腊八节的相关知识,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且懂得关心爱护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送去温暖。
四、延伸部分小朋友们,其他班的小朋友还不知道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我们赶紧去告诉他们吧,出发吧!活动反思: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如果直接给孩子自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孩子们也没有多大兴趣,因此,我通过多媒体PPT课件方式展示腊八节特有的习俗,孩子们看的认真,听的仔细,互相讨论,活动结束后依然沉浸在腊八节的温暖中。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拓展特训卷(一)-(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拓展特训卷(一)-(含答案)现代文阅读拓展特训卷(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向日葵早上出门时,气候微凉,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
天色愈暗,气温愈低,傍晚时气温居然降至6℃。
我和丈夫早十分钟来到游人寂寥的小公园,那种刺骨的寒风夺命似的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
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不见踪影,我们的手机偏偏又落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晶莹剔透的寒气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
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
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丈夫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冻得犹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安排着各种美食。
刺身、煎和牛、鳗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叶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搭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
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
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
”我讶异地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
向日葵旁边,有个奶油蛋糕,还有一张卡片。
卡片里,装着女儿圆润的字体:“亲爱的妈妈:记得吗?那一年,您到土耳其旅行,看到漫天漫地的向日葵,回来向我出示照片,满脸陶醉地说:‘那种美啊,简直惊心动魄呢!’您每回看到玫瑰花、荷花和桂花,都露出馋馋的目光,想吃它们;唯独向日葵,您打心里爱着它、宠着它。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腊八粥》课文
《腊八粥》是一篇描写传统我国节日风俗的课文,通过描写少女小云在腊八节这一天为家人煮腊八粥的故事,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以及传统节日的民俗习俗。
1. 腊八粥《腊八粥》这篇课文以描写腊八节家庭制作腊八粥的情景为主线,通过描述少女小云为家人煮腊八粥的过程,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2. 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对少女小云的塑造,展现了少女的孝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少女小云用自己的辛勤劳作,煮制出一碗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表达了她对家人的深情厚谊。
3. 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腊八粥》课文深刻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亲情的推崇。
腊八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煮制腊八粥,象征着对节日的尊重和对家人的关爱。
4. 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课文中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饶宗颐先生曾经说过:“我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处世智慧,一种为人处事的准则。
”《腊八粥》课文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5. 当代意义在当代社会,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忽视了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重要性,忽视了传统节日的意义。
《腊八粥》这篇课文正是通过描写腊八节家庭煮粥的情景,呼吁人们重视传统文化,珍视家庭关系,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6. 结语《腊八粥》这篇课文通过描述腊八节家庭制作腊八粥的故事,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以及传统节日的民俗习俗。
它温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也富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意义,是一篇值得深入品味、传承和发扬的优秀课文。
7. 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腊八粥》一文体现了传统节日在我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腊八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它承载了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情感表达。
腊八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是为了祭祀祖先和祭天而设立的,同时也是为了预祝新年的来临。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民俗,表达了对过去一年已经过去的缅怀和对新一年的期许,也承载了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语文书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笔记
《腊八粥》六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课文内容理解《腊八粥》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腊八节这一天八儿一家煮腊八粥、喝腊八粥的经过和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展现了浓浓的亲情和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气息。
全文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重点写了等粥和吃粥两部分,其中等粥过程写得详细,可分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层次,吃粥过程写得简略。
二、生字词语积累1. 生字读音腊(là)粥(zhōu)腻(nì)咽(yàn)匙(chí)搅(jiǎo)肿(zhǒng)熬(áo)2. 词语释义腊八粥:即腊八这天喝的粥。
农历腊月初八日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
这一天,我国广大地区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腻:油腻,使沾上了油腻。
肿胀: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身体某部分体积增大。
搅和:混合;掺杂。
本课指用筷子在粥里搅拌。
熬: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粥或糊。
3. 词语搭配米、豆、干果:这些都是腊八粥的食材。
肿肿的:形容眼睛红肿。
惊异:惊奇诧异。
叹气:因心里不高兴或不如意而呼出长气。
锅巴:煮粥时,紧贴在锅底的糊状物。
米粒:米的颗粒。
三、句式句型学习1. 排比句“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米有米、豆有豆,干果有干果。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清晰地写出了老米、豆、干果的品种之多,为后文写八儿猜想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做铺垫。
2. 比喻句“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看来,只能猜想,不能看到,况且八儿又急于要知道,不能马上猜出,就马上要揭开锅来看看吧。
”此句把八儿急切、好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 疑问句“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表现了八儿急切、好奇的心情。
四、课文结构分析课文共1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人人喜爱腊八粥。
写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程度以及怎样煮腊八粥。
第二部分(第2-11自然段):八儿等粥。
写住方家大院的八儿等待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景。
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反思6篇
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反思6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说课稿篇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说课稿_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腊八粥》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
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同时针对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时遵循这样两点:(一)课文对话比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进入角色进行体验,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思想感情;(二)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四、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1、把小课题和平时教学更好的整合,课的伊始我让学生先说出含有本课生字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也尽量多地使用成语。
如:馋涎欲滴、垂涎三尺、讨价还价、得寸进尺、一饱口福。
2、运用进修倡导的阅读“四读”模式,初读感知在第一课时已经完成,在这节课着重体现的是精读感悟、回读赏析和拓读升华。
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精选6篇)
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精选6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篇1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其次篇精读课文。
腊八节的腊八粥是中国传统佳节的传统食品。
本课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呈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详写等粥,从八儿向母亲着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异,对话贯穿全文,呈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迷人。
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一般百姓生活的酷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如同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溢了生活的气息。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改变,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暖和。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八儿的心理改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相识,我主要采纳以读为主,读思议相结合以及引扶放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章描写中蕴含的浓浓真情。
而老师引导流程,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点拨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以《老北京的春节》中的腊八粥连接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阅读感受,为文本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老师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效果。
2024年上海市六年级下学期课内文章阅读(《腊八粥》)练习及答案
腊八粥①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②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A看到那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③他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④“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⑤“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晴可急红了。
B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⑥“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⑦“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⑧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⑨“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
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⑩“是啊!孥孥说得对。
”⑪“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⑫C“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八儿回过头来了。
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⑬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赤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⑭“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⑮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腊八粥》教案【内含设计意图和教学反思】
2 腊八粥▶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甜腻”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写13个字。
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粥、匙、稠”是翘舌音,注意“腻”字是鼻音n;从字形上来说,“腻”字右边不要多写一撇,“褐”字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
在进行生字教学时,要结合词语来进行。
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搅和、甜腻”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教学中,可以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语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受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触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
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时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本文的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八儿等着吃腊八粥的情形,展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
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腊八粥的段落,写一写生活中最喜欢的食物,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谈话: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 第1单元 阅读强化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强化练一、现代文阅读阅读理解北京的春节①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②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③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一一风筝、空竹、口琴等。
④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⑤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⑥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一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⑦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⑧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⑨男人们年前到亲成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雄,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腊八粥》
2 腊八粥文本解读1.文体特点本文选自沈从文早期的一篇叙事性文章《腊八粥》,是该文章的前半部分。
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质朴的语言,塑造出天真无邪的八儿、慈爱温柔的妈妈等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普通人家其乐融融地等腊八粥、喝腊八粥的民俗画面,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生活情趣,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2.文化底蕴节日起源:我国民间通常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所以“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春节的序幕,是人们辞旧迎新的开始。
腊八节由腊祭之俗发展而来。
自上古时代起,人们认为五谷丰登是天地诸神以及祖先庇佑的结果,因此便会在农历十二月挑选一日来祭拜掌管风、雨、农、门、户、宅、灶、井等的天地诸神以及自己的祖先,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这一天便被称为“腊日”。
但汉代前,腊祭的日子并不固定,到汉代才明确了以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
3.语言表达(1)质朴平实。
沈从文小说语言最显著的特征是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分的修饰,语言质朴无华、贴近生活。
然而,这并不是说沈从文的小说就如同白开水一样淡然无味,平实的语言背后隐藏的是他极为丰富、极为深刻的思想。
(2)生动传神。
沈从文描摹事物、刻画人物时通常着墨不多,只做最客观、最自然的描述,但因为观察细致,且驾驭文字的能力极强,故只需寥寥数语,就能准确地表现出其神韵,令读者很容易就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
如课文中“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这个片段,只短短几句,就让读者知道了腊八粥所需的多种食材,想象出了腊八粥在锅中的“叹气样儿”,“闻”到了香甜诱人的气味,更忍不住狠狠吞咽快要流下的口水。
教学目标1.借助以往的书写经验,根据字形特点给本课要求会写的“腊、粥、腻”等13个生字进行分类,做到规范书写;能正确读写“糊糊涂涂、搅和、浓稠”等词语。
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教案(一等奖)
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教案(一等奖)板块二研究新知,掌握重点1.生字词教学: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注意读音和字形。
2.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3.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表达顺序,并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内容。
4.品味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关键语句,感受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板块三巩固提高,运用知识1.语文运用: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腊八粥的段落,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食物。
2.课外拓展:教师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腊八节和腊八粥的知识。
课后作业1.复生字词。
2.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3.完成语文运用作业。
4.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腊八节和腊八粥的知识。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一篇关于腊八粥的文章。
在课前,我布置了学生搜集关于腊八粥的资料,并在课上交流。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并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时,让他们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接着,我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我出示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并指名学生读出来,纠正他们的发音错误。
重点指导学生正确读音多音字“匙”的读音。
然后,让学生交流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但都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接下来,我让学生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课题来概括。
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最后,我提问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并让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然后细读第1自然段,让学生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认真思考,积极交流,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美味的感觉。
这说明腊八粥十分受欢迎。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六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教学重点结合__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突破点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__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
(1)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几天,天气很冷。
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
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__。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2)小组内自学生字新词。
四、再读课文。
在文中找一找,这是什么样的腊八粥?第二课时一、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什么的心情?三、结合__中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四、从__中对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除了能看出八儿嘴馋,十分想吃腊八粥以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五、课外拓展,找到《腊八粥》原文,继续读一读,从中深入感受一下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
板书设计腊八粥孩子天真可爱教学反思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
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2教学目标:1.学习字词,积累叠词,了解小说背景。
2.了解小说借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用读对话梳理情节的方法,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腊八粥读书笔记
腊八粥读书笔记腊八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人们在腊月初八这一天通常会煮腊八粥来庆祝。
腊八粥是由杂粮、豆类、果仁和红枣等多种食材熬煮而成,不仅味道美味可口,而且被认为具有滋补身体、驱散寒气的功效。
读书是人们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腊八节当天,我选择泡杯腊八粥,结合阅读来度过这个特殊的日子。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我的腊八粥读书笔记,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示。
第一段:腊八粥的煮制与品尝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腊八粥的煮制过程。
我选择了五谷杂粮,包括小米、糯米、红豆、绿豆和薏米等。
在煮制的过程中,我将杂粮洗净后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将其与适量的水一起煮沸。
随后,我添加了一些果仁,如核桃、杏仁和花生等,增加了粥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最后,我加入了一些红枣和蜜糖,为腊八粥增添了一丝甜味。
煮好的腊八粥香气扑鼻,粥饱满而浓稠,色泽深沉。
品尝时,我感受到了杂粮的细腻口感和果仁的香甜滋味,这样的粥在冬天里真是一种特别的享受。
第二段:阅读的意义与挑选图书在享用腊八粥的同时,我开始了阅读。
对我来说,阅读是一种思考、提升和享受的过程。
通过阅读,可以拓宽眼界、增长知识,并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选择图书方面,我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陶冶情操、培养人的内涵和拓展视野的书籍。
这次我选择了一本心理学类的书籍,它讲述了人类行为的原因和心理过程。
精心选择的图书能够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和思索,并从中获取新的见解和启发。
第三段:阅读的过程与反思阅读是一个需要用心去体验的过程。
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会先阅读每一章的标题和摘要,这样可以为我建立整体的框架和思路。
然后逐章逐节地阅读,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标记和摘抄,以便于后续的整理和回顾。
我还会时不时地停下来思考和反思所读内容,并将自己的思考写下来。
这些思考和反思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与自己的生活、思想和经验相联系。
阅读的过程并不只是消费文字,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
冰心《腊八粥》阅读答案
冰心《腊八粥》阅读答案冰心《腊八粥》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下面是冰心《腊八粥》阅读答案。
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阅读冰心的《腊八粥》并回答下列问题: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
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
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
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
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
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
”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
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
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
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
关于腊八粥的古诗《腊八粥》
关于腊八粥的古诗《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古诗《腊八粥》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腊八粥的古诗《腊八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腊八粥的`古诗《腊八粥》——(清)道光帝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腊八粥》——(清)李福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
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
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
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
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
怯者蒙面生,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
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
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数。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
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
此去虚莫尝,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仗大慈力。
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立。
拓展阅读:腊八节由来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
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我国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
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腊八粥》(沈从文)
《腊八粥》【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主要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3.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梳理文章主要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梳理文章主要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
”在中国,美食不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有时更是文化的传承,情怀的寄托。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相信同学们肯定很感兴趣,因为它既是一道美食,又承载着一份绵长的情谊。
齐读课题《腊八粥》。
2.简介作者二、初读感知,理清结构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总结:本文主要写了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概括为等粥、喝粥。
2.交流讨论:文章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总结:等粥写得十分详细,分别写了八儿在等粥的过程中的变化。
三、细读文本,体会八儿的可爱1.八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可爱、淘气、贪吃……)2.作者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八儿的可爱?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八儿的句子,可以简单批注。
3.学生分享,相机点拨。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交流:提示关注重复的语言和省略号,感受到一个耍赖、撒娇的可爱的八儿,着急着喝粥的样子写的活灵活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文阅读-2 腊八粥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
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最后,他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14岁。
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
现在我每年还煮着腊八粥,
()为了供佛,()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也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
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
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给淡忘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作者笔下的腊八粥包括()(多选)。
A.糯米
B.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
C. 各种豆子和芝麻
D.各种糖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通过这个线索把哪些事情连起来了?
4.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1. 不但不是而是虽然但是 2.A B C 3.腊八粥,把母亲对她的母亲的怀念和我对母亲的怀念这两件事连起来。
4.对母亲的怀念。
中秋节为何吃月饼
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天津
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
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
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
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
开始出现糕饼铺。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
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
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
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
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
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
赵之珩表示,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都是我国
民间的传统习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
(选自“中国在线”2010-09-16有改动)
1.解释词语。
脱口而出:
2.连一连。
太师饼汉代
胡饼宋
月饼殷、周
宫饼、小饼唐
3. 根据选文填空。
月饼的“始祖”称为,真正称为月饼是在,逐渐流传是在,制作工艺得到较大提高是在。
4.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引用了苏轼的古诗来写月饼,查查资料,把写一句其他有关月饼的
古诗吧。
答案:1.不假思索,随口说出。
2.太师饼——殷、周胡饼——汉代月饼——唐宫饼、小饼——宋 3.太师饼唐朝宋朝清朝 4.短文主要介绍了月饼的演变。
5.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