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说课稿
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实践
氨《氨》主要介绍氨的性质。
从课题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体现了“性质→用途”的思想,并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课题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验证、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得出结论,因此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学习本课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对生产生活中与氨有关的物质的性质有一定了解。
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2.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4.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1.氨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2.培养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水、酚酞溶液、浓氨水、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红色石蕊试纸、热水、脱脂棉、烧杯、集气瓶、双孔胶塞、铁架台、导气管、毛巾、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橡皮塞等。
导入新课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是化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之一,化学家有关氨的研究曾获得三次诺贝尔化学奖:1918 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哈伯的合成氨方法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是化工生产实现高温、高压、催化反应的第一个里程碑。
1931 年,德国工业化学家卡尔·博施因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博施的主要贡献是改进了哈伯首创的高压合成氨法,找到了合适的氧化铁型催化剂,使合成氨生产工业化,称为“哈伯—博施法”。
2007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格哈德·埃特尔最重要的贡献是合成氨的机理研究。
《氨》说课文字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氨》说课稿宁河县芦台四中毕秀玉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化学必修 1《氨、硝酸、硫酸》的第一课时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氨的性质和制法,以及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学生通过这节的学习了解与氨相关的重要化工产品的性质,了解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通过实际实验探究,能够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直观认识和理解,再用图示和化学反应方程式,形成准确的理论知识结构。
一、实验教学目标:本节的主要实验有三个,第一是喷泉实验,这是NH3水溶性的验证性实验。
第二个实验是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这个实验反映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可以和酸发生反应。
第三个实验是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制备氨气。
三个实验逐步深入的引导学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本课时的重点是氨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难点是氨的实验室制法。
二、实验内容设计和实验方法设计(一)喷泉实验1. 实验器材:圆底烧瓶、橡胶塞、尖嘴管、导气管、三通活塞、胶头滴管、锥形瓶、酚酞溶液。
2.实验步骤:第一步,按照图1的方式连接,并检查气密性。
第二步,向锥形瓶中依次加入适量固体Na0H和浓氨水,迅速将步骤1中连接好的装置与锥形瓶连接,调节三通活塞,使锥形瓶与圆底烧瓶气流相通。
锥形瓶中固体Na0H溶于水放热,使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减小,而且溶于水的Na0H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体系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会破坏氨水的电离平衡,从而使氨气逸出至圆底烧瓶中。
第三步,待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圆底烧瓶收集足量氨气后,调节三通活塞,使锥形瓶与大气相通;轻轻挤压胶头滴管,使滴有酚酞的水进入烧瓶,瓶中氨气迅速溶于水,烧瓶内压强骤减,尖嘴管将锥形瓶中溶液倒吸人烧瓶,从而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
3.改进实验的结论:改进后的实验特点在于将两个实验合二为一,具有很好的连贯性。
在一套实验装置中完成了氨气的制备、收集以及喷泉实验,操作简便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二)氨气与氯化氢反应实验浓氨水挥发的NH3与浓盐酸挥发的HCl气相遇化合生成微小的NH4Cl晶体,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的白烟。
氨--说课稿 1
氨--说课稿 1引言概述: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化工等领域。
本文将从氨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环境影响和安全注意事项等五个大点进行阐述,以期能够全面介绍氨的相关知识。
正文内容:1. 氨的性质1.1 氨的化学性质: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是一种碱性物质,能与酸反应生成盐类,并能与酸性氧化物发生中和反应。
1.2 氨的物理性质:氨具有较低的沸点和冰点,易溶于水,能与水形成氨水溶液。
此外,氨还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和导电性。
2. 氨的制备方法2.1 合成氨:合成氨是通过哈伯-博斯曼过程进行的,该过程将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催化反应,生成氨气。
2.2 氨水的制备:氨水是通过将氨气通入水中得到的。
通入氨气的时间越长,氨水的浓度越高。
2.3 其他制备方法:氨还可以通过一些化学反应制备,如氨盐的分解、氨基酸的水解等。
3. 氨的应用领域3.1 农业领域:氨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可用于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作物生长。
3.2 医药领域:氨在医药领域中常用于制备药物,如氨基酸、氨基糖等。
3.3 化工领域:氨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中,如合成尿素、合成纤维等。
4. 氨的环境影响4.1 氨对水体的影响:氨能够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高浓度的氨水会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4.2 氨对空气的影响:氨在空气中具有刺激性气味,高浓度的氨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4.3 氨的处理方法:对于含氨废水和废气的处理,可以采用生物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方法进行处理。
5. 氨的安全注意事项5.1 氨的储存和运输:氨应存放在密闭容器中,避免与空气接触。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泄漏和碰撞。
5.2 氨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氨时应佩戴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同时,应注意氨的浓度和通风情况,避免中毒。
总结:综上所述,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农业、医药、化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氨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环境影响和安全注意事项对于正确使用和处理氨具有重要意义。
《氨》说课稿
《氨》说课稿《氨》说课稿11、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氨分子的结构、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②使学生理解氨的化学性质③引导学生探究氨的性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意识;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想和创新意识;④通过体验实验模型、模拟实验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2、教学重、难点⑴理解和掌握氨的化学性质;⑵引导学生探究氨的性质。
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内容、各种参考资料(相关资料内容、学法指导内容、重难点阐释内容以及思维训练习题等)进行个人和小组(集体)的探究,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发展能力。
⑶氨的催化氧化——氨的还原性3、说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出研究课题:《氨的性质》如,提问:⑴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哪些化肥?(铵盐、氨水、尿素等)⑵当你接近碳铵或氨水时,有什么气味?(刺激性臭味)⑶说出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二)展示《氨的性质》课件资源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件中所包含的“九大”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网上可用资源和使用方法。
(三)探究指引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探究的内容和方法,并要求学生提建议。
(四)个人、小组合作探究1、学生根据教材和课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个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寻疑、质疑、解惑,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自由使用教学媒体和网上教学资源,分析、讨论问题,找出答案。
3、教师演示氨的“喷泉”实验,学生演示氨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和检验氨存在的实验;(五)小组之间交流在个人、小组内探究之后,接着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初步肯定研究成果。
教师巡视指导。
(六)师生交流1、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给出问题,要求各小组(至少3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氨的结构特点、氨的物理性质、氨的化学性质等。
并用实验验证,教师加以肯定(实际上是学生汇报探究成果;)2、教师再给出问题,由学生自由抢答问题,教师点评;3、学生提问老师,老师对部分问题进行作答或提示解答问题的思路。
氨 说课稿 教案
氨一、说教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和硝酸》第一课时—氨。
新教材有意地引导学生从氨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发现历史入手,促使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这种物质。
教材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后,教材还安排了氨在化工上的广泛应用和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氨和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2)理解“喷泉”实验中喷泉产生的原理;(3)能够应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去检验铵离子;(4)了解氨的用途及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和评价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装置简图,及参与观察实验,提高获取知识、分析知识、评价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的教学必须确保学习主体的参与,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自我需求,引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产生愉快学习的心理体验。
学生通过对氨的学习,可以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且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说重难点重点: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铵盐的化学性质难点:对“喷泉”实验的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四、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对于铵态氮肥已有较多的认识(受热易分解和遇碱性物质放出氨气),但对于氨气的化学性质缺乏系统性掌握。
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在对比学习和实验设计方面缺乏训练.情感方面: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认识不足.而且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
五、教学程序(1)创设情景,引入教学。
《氨》说课稿
《氨》说课稿《氨》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氨族元素》是在《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学问之后学习的一族元素,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能够进一步学习运用物质结构理论,讨论解决元素化合物学问的方法。
2.氨是氮族元素重要的化合物,是化肥工业制铵盐和硝酸的基础,并且氨的结构、性质典型,为同学把握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供应了很好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同学能够把握氨的结构、性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训练同学的试验基本技能。
2.力量方法:培育同学观看、分析和试验探究力量,培育同学正确熟悉方法。
3.情感看法: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同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
三、学情分析高二同学已经具备了学习元素化合物学问的基础,把握了物质结构理论,氧化还原理论的基本原理,初步把握某些基本试验技能、思维活跃、喜爱挖掘问题的本质。
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验证性试验为探究试验,激发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并培育同学严谨求实的科学看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氨的结构学习氨的化学性质。
难点:试验原理及试验现象的分析、归纳。
确立根据:结构确定性质,性质确定存在和用处,这种观念是同学学习化学的关键,是形成科学方法的基础。
试验现象的观看和分析,对同学来说是较高的要求,但又是学习化学的关键。
五、学法指导“试验探究法”。
这种方法是以培育同学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教材试验为主,细心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同学进行试验探究性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培育同学设计试验、观看、思索、分析试验现象,自已归纳总结。
在使同学主动猎取学问的同时着力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提高同学的试验操作力量、观看力量、规律推理力量以及分析综合力量,并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看法。
六、教学方法确实定实行“活动,构建“的教学模式,通过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制造性的同学活动,即通过试验探究,商量分析等活动不断构建同学的认知结构,熬炼思维品质,以实现同学学习力量的全面进展。
氨--说课稿 1
氨--说课稿 1. 引言概述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化学式为NH3,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在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氨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安全注意事项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氨的性质1.1 氨的物理性质- 氨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 氨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漂浮在空气中。
- 氨易溶于水,生成氨水。
1.2 氨的化学性质- 氨是一种碱性气体,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 氨能与一些金属形成盐类,如氨银溶液、氨铜溶液等。
- 氨具有还原性,可以与氧化剂发生反应。
1.3 氨的危险性- 氨具有刺激性气味,高浓度氨气对人体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 氨具有腐蚀性,长时间接触会对皮肤和黏膜造成损害。
- 氨在空气中的浓度过高时,可能引发爆炸。
二、氨的制备方法2.1 氨的工业制备方法- 氨的工业制备主要通过哈伯-博斯曼法,即通过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下催化反应制备氨气。
- 制备氨气时需要使用铁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
2.2 氨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氨的实验室制备可以通过氮化钠和水的反应制备氨气。
- 实验室制备氨气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氨气泄漏和接触皮肤。
2.3 氨的其他制备方法- 氨还可以通过氨基酸的分解、氨盐的水解等方法制备。
三、氨的应用领域3.1 工业领域- 氨在工业生产中用作化肥原料,制备尿素等化肥。
- 氨在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3.2 农业领域- 氨作为化肥原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作物生长。
- 氨还可以用于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质量。
3.3 医药领域- 氨在医药领域中用作药物原料,如氨水可用于治疗皮肤疾病。
- 氨还可用于制备某些药物合成中间体。
四、氨的安全注意事项4.1 防护措施- 在操作氨气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氨气浓度过高。
- 遇到氨泄漏时,应立即撤离现场并通风。
4.2 应急处理- 遇到氨气泄漏事故时,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氨的合成》 说课稿
《氨的合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氨的合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氨的合成”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不仅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是教材名称,在教材中,这部分内容位于具体章节位置,通过对氨的合成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之前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知识,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硝酸、铵盐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氨的性质和用途,引出了合成氨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对合成氨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探讨了反应条件的选择。
最后,对合成氨的工艺流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使学生对工业生产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
但是,对于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了解还比较有限,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此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逐步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原理。
(3)理解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依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合成氨反应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工业合成氨工艺流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和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原理。
(2)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
2、教学难点(1)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依据。
化学氨一等奖说课稿二
化学氨一等奖说课稿二4、氨、铵盐第一课时高中化学教案一等奖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氨、铵盐(第一课时)_高中化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氨、铵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氨气分子的结构、性质、用途及相互关系。
(2)掌握氨水的性质、掌握有关氨气溶于水的计算。
(3)了解氨水、液氨的区别,能分析氨水溶液中存在有关平衡问题。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氨水、液氨成分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
(2)通过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相互关系的理解,提高推理能力。
(3)通过有关计算训练数学计算和推理能力。
(4)通过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论的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解释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氨水跟液氨的差异。
喷泉实验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见课件[氨、铵盐(一)ppt文件][巩固练习]1.完成下表,比较液氨跟氨水的差异。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液氨氨水物质成分微粒种类主要性质存在条件答案:液氨与氨水的比较液氨氨水物质成分纯净物(非电解质)氨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NH3·H2O是一种弱电解质。
微粒种类氨分子氨分子、一水合氨分子、水分子、铵离子、氢氧根离子、氢离子主要性质不具有碱性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具有碱的`通性存在条件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2.气体X可能有NH3、Cl2、H2S、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则有关气体X的成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H2S ④可能含有Cl2、CO2。
(A)只有①(B)只有③(C)①和③(D)②和③答案:C。
2.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氨水的溶质是NH3·H2O(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答案:A。
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氨 说课稿
《氨》说课稿各位评委好,我是崔静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氨》。
我将从新课标的理念出发,从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与策略,教学效果和反思,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理念。
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得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力求把探究式学习方式贯彻到整个课堂教学当中。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上课之前,我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位于必修二的第五章第二节第三课时,也是一轮复习当中的第26讲,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探究方法,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课喷泉实验的学习也为之后学习实验题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社会热点问题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对氨已经有了零星的了解,但并未形成学科体系,对某些装置仍然处于陌生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引导,采用问题导学方式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课堂,进行理解与内化。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能从氨的结构探究氨的性质,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认识氨的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能掌握制取硝酸的原理和流程。
3.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氨和水的喷泉实验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探究,掌握实验原理。
4.具有安全意识,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如氨气泄露等)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喷泉实验的装置和原理难点:喷泉实验的装置和原理五、教学策略和过程(一)教学策略为了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原则,采取问题导学法,课件展示法、讲解法、实验探究法、直观图示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
氨 说课稿 教案
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合成氨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氨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五、教学用品实验仪器:圆底烧瓶、吸滤瓶、烧杯、导管、注射器、止水夹化学药品: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浓盐酸六、教学设计[板书]氨[新闻导课]播放新闻视频,之后回答相关问题[思考与交流]结合新闻报道所提供信息总结氨的物理性质、预测氨的化学性质[板书]一、物理性质[学生总结][板书] 二、化学性质[学生预测]根据氨溶于水显碱性预测氨与水反应、与酸反应;根据氨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预测氨具有还原性。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7页——98页[装置改进]将装置进行改进,利用改进装置可以探究氨的所有化学性质[装置组成] 整套装置有大三部分组成发生装置、性质探究装置、验滿及尾气吸收装置。
利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为原料制取氨气。
根据小烧杯中石蕊试液颜色变化判断氨气的收集情况以及吸收多余的尾气。
氨的说课稿
“说”课的一般格式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主题是氨。
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内容、地位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具体的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方面阐述自己对本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氨、硝酸、硫酸》是高中人教版(必修1)教材的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
就这一章的内容来看,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等三章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主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在这章之后呢,教材安排的内容是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
纵观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这章内容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就这一节位置来看,教材将这部分的内容放在了硅、氯、硫和氮的化合物之后,形成了完整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体系。
本主题氨前面承接上一章氮的氧化物(NO和NO2)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节的硝酸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主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它在整个章节中也起到了承上(内容)启下(内容)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结合本课题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铵盐的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方法与技能方面:通过对比的方法,区别液氨、氨水和铵盐,从而培养学习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会氨及铵盐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氮的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意识,赞赏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三、教学的重、难点“性质决定用途,”氨气的重要用途在于制氮肥、制造硝酸,这些用途都是基于氨的化学性质.铵盐氮肥在生产中应用广泛,我们有必要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
定为教学重点。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通过前面的化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总结知识的能力,但是这些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需进一步训练以养成良好科学的学习习惯。
氨的标准说课演说稿
“氨”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说课)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氨”▲氨和铵盐是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一章的第二节,是在高一化学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理论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比较典型的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内容;氨气是中学阶段唯一的碱性气体,是重要的氢化物的代表,在教学要求上属于理解层次;本节内容涉及到分子的极性、氨的结构、性质(两个实验、三个反应)、实验室制备、铵盐及其用途,内容丰富,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典型素材;另外,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用途广泛(我们知道,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氮肥工业、硝酸、铵盐、纯碱、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原料,氨还可用作致冷剂)。
本节教材还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注意与学习过的知识衔接(教材从氨的电子式入手,来学习氨的结构和分子的极性),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可以降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②注意图文并茂,本节结合知识内容,选配了较多的图画,使学生一目了然,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并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③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实验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氨的教学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乃至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依据在教学大纲与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加上长阳一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在学习物质结构时已学习了分子的极性的实际情况。
把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确定本课时(即第1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①了解氨的物理性质与结构的关系②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③掌握氨的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理性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态度,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中重要作用的认识通过前面对教材背景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按照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的安排,本课时的重点是▲氨的性质,由于没有化学平衡知识作基础,氨水的成份就成了本课时的难点(同时氨水成分的分析也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打下了基础)为了顺利的完成确定的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时在教学方法上拟采用如下一些手段和措施▲首先,▲教学层次采用先从氨的结构来理性推测氨可能具有的性质,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和进一步探究氨的性质,使学生有一种思考后的成功、成功后的喜悦▲2、课堂教学形式采取“边实验、边讨论、边讲解”的教学方法,加大实验力度(改进、增补、创新),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让学生明白理论指导实践、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客观真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通过思考、讨论、启发等手段和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5、▲在突破难点时利用实验(氨的酸碱性实验)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回顾氯水的成份)▲最后辅以适量练习,深化所学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暴露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拟对学生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指导▲1、针对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不足,在探究过程中,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模式(理性—感性—理性),关注探究过程,注重分析方法,并最后通过板书来小结这一探究过程和这种思维模式的建立2、加强实验指导,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做实验、看热闹、消磨时光”的不良倾向,实验前阐明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过程中深入到学生中指导他们规范操作,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认真小结,并同时利用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
氨气说课稿
《氨》说课稿一、教学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氨》是《化学1》(必修)(鲁科版)第三章第二节《氨的循环》第二课时的内容,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探究氨的化学性质。
在本册教材第一章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二章学习了电解质和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本节就是利用前面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来认识物质的性质,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所掌握的概念和理论有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作用,同时为以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提供模式和指导。
在本册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氨的主要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及氧化—还原理论预测、掌握氨的主要化学性质。
过程方法:1.通过对氨的物理、化学性质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及通过实验推导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氨性质的实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3、教学重难点:氨的化学性质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在前面两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及氧化—还原反应理论。
但没有学过物质结构理论,不能从结构预测氨的性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解释现象,总结性质,另外也可以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从化合价角度推断氨的还原性。
最终达到掌握氨的化学性质的教学目的。
三、教法分析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氨的性质。
2.多媒体辅助法:合理、恰当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将抽象事物直观化,以突破教学难点。
3.演绎推理法: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通过逻辑演绎,预测氨的还原性。
4.讲解法:四、学法分析“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因此,教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是我们教学过程中致力追求的一个目标。
会学生如何学习,导学生进行学习: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提炼总结氨的物理、化学性质。
氨--说课稿 1
氨--说课稿 1引言概述: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在工业生产、农业和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氨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环境影响以及安全注意事项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氨的性质1.1 氨的物理性质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其密度小于空气,能溶于水,形成氨水溶液。
氨的沸点为-33.34℃,熔点为-77.73℃。
1.2 氨的化学性质氨是一种碱性物质,能与酸反应生成盐类。
它具有还原性,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此外,氨还能与一些金属形成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络合能力。
1.3 氨的生物学性质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代谢产物,是蛋白质分解产生的主要废物之一。
在自然界中,氨也是植物和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
二、氨的制备方法2.1 氨的工业制备方法工业上主要采用哈伯法制备氨。
该方法以氢气和氮气为原料,在高温和高压下通过催化剂催化反应生成氨气。
2.2 氨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
反应产物经过冷却和干燥处理后,即可得到纯净的氨气。
2.3 氨的其他制备方法除了哈伯法和实验室制备方法外,氨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制备。
例如,通过氨气和氯化银反应可以得到氯化铵,再经过脱水反应可以制备氨气。
三、氨的应用领域3.1 工业应用氨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合成氨肥料、合成纤维、制冷剂和清洁剂等领域。
其中,合成氨肥料是氨的主要应用之一,它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
3.2 农业应用氨在农业中主要用作氮肥的一种形式。
它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氨也可以作为动物饲料中的一种添加剂,提高动物的饲养效果。
3.3 医学应用氨在医学上被用作制备某些药物的原料,如氨基酸和氨基糖等。
此外,氨也可以用于制备一些消毒剂和药物的溶剂。
四、氨的环境影响4.1 氨对环境的污染氨在大量释放到环境中时,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氨进入水体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
氨 说课稿
氨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 1《氨-硝酸-硫酸》的第一课时氨.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具体的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方面阐述自己对本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我将以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的教学理念。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氨、硝酸、硫酸》是高中人教版(必修1)的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一些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这为过渡到本主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而且本主题氨承接在氮的氧化物之后,那么在此基础上学习氮的氢化合物——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氮元素的化合物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也为学习硝酸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以及新课标对本课题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会氨及铵盐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增强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由于“性质决定用途,”而氨气的重要用途在于制氮肥、制硝酸,这些用途都是基于氨的化学性质.。
所以重点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可以更好的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喷泉实验及氨与水的反应。
因为在此之前学生没有学这方面的知识,相对难理解。
三、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对于铵态氮肥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氨气的化学性质缺乏系统性掌握。
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产、生活的能力和实验设计方面缺乏训练.。
氨的合成说课稿
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氨的合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1、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氨的合成》是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氨的概述后学习的,第一节中氨的基本的性质、氨的合成原料和原料气的生产与净化为本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第六章的重点,也是学习第三节的前提。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2010级化工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基础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并且前面已经学习了硫酸和氯碱的生产工艺,对于学习无机化合物的生产工艺方法和过程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学习会相对容易。
但学生基础比较差,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引导。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氨合成反应的化学平衡、热效应,反应机理及动力学方程;(2)能正确选择合成氨的工艺条件;(3)能识别各种类型的氨合成塔,熟悉工艺流程。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利用模型法帮助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具体和抽象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合成氨条件的选择,让学生形成节约、高效、经济的意识;(2)通过合成氨工艺的学习感受化学学科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合成氨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难点:合成氨的工艺条件的选择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教法和学法分析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一)说教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模型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立依据
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 难点: 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及通过对比的方法,区别液氨和氨水。 确定依据:“性质决定用途,”氨气的重要用途在于制氮肥、制造硝酸,这 些用途都是基于氨的化学性质因此将它们确定为重点.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有关实验的试剂和仪器 三、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对于铵态氮肥已有较多的认识(受热易分解和遇碱性 物质放出氨气),但对于氨气的化学性质缺乏系统性掌握。 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在对比学习和实验 设计方面缺乏训练. 情感方面: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于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认识不足. 而且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 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 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
四、教法学法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情确立了以下教法学法。 1.教法: (1)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引入教学内容。 (2)比较法教学,突出重点知识。 (3)设计实验探究式教学,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2.学法: ⑴设计学案,布置课前预习题目,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⑵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锻炼分析能力。 ⑶分组讨论法,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教学。 从与氨有关的研究多次获得诺贝尔奖入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 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进入本节课的教学。紧接着由教师课堂上演示生动直观的 喷泉实验。在此我在课本原有的基础上采取直接加热浓氨水制取氨气的方法,既 简单又迅速,即使烧瓶不干燥实验也能成功,大大提高实验成功率。学生观察实 验现象,思考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并作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并进入到本节课 第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氨气的物理性质。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后概括氨气的物理性 质。
3、氨的用途
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700 / 22.4 =18.4 mol·L-1 700 17+10001 22.4 0.9 1000
4、氮的固定
六、 [板书设计]
4.4.1 氨气的性质
副板书:
1、氨的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1L 水中溶
1)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2)易液化;3)比空气轻; 4)极易溶于水。
解 700LNH3,所得溶液的 密度为 0.9g·cm-3,则氨
2、氨的化学性质:
水的物质的浓度为多少?
(1)NH3 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 (2)NH3 与酸的反应: 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3)NH3 的还原性: 4NH3+5O2 4NO+6H2O
(3)课堂总结,巩固练习。 “性质决定用途,”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氨气的性质推测它有哪些用
途,然后教师进行小结。最后由一副图片展示自然界氮的循环,由俗语“雷雨肥 庄稼”,“种豆不上肥,连种几年地更肥”。启发学生,思考氮的固定有哪些途 径,分别是怎么样固定氮的,最后教师小结归纳。
(4)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思考能否用其他的方法来引发该实验? 1)方案一:用热毛巾捂住装满氨气的集气瓶一会儿,使气体受热膨胀把玻璃 导管内的空气排掉,这样氨气可接触到玻璃导管下面的水,溶于水后引发 喷泉。 2)方案二:用冰水浸泡过的毛巾捂住装满氨气的集气瓶一会儿,使气体冷缩 后造成的压力差而引发喷泉实验。
(2)充分发挥实验功能,进行对比教学,突出教学重点。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都是由物理性质入手,转而进入化学性质的学 习,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氨气的化学性质共分为三点:氨气与水的反应、氨 气与酸的反应以及氨气的催化氧化。 在氨气与水反应的教学中已经有了前面的喷泉实验作为铺垫,“为什么氨水显 碱性呢?”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氨水显碱性的原因。“为什么在喷泉实验中加 热浓氨水产生大量白雾呢?”学生由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掌握氨气与水的 反应以及一水合氨的不稳定性。然后设置一道填表题:液氨和氨水的区别。在本 章中的第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液氯与氯水的比较,运用前面的知识举一反三,使 学生及时巩固这个知识点掌握氨水的成分,并且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在氨气与酸反应教学中,我设计一个补充实验,请三位学生上台亲自动手操 作,让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分别与蘸有三种酸的玻璃棒靠近,其余同学观察现象, 通过对比不同的实验现象,思考并得出结论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在氨气的催化氧化教学中,由教师引导学生从氨气的化学式出发,从化合价 角度分析,预测它具有的怎样的性质—还原性。那么它与常见的氧化剂 O2 相遇 会发生怎样的反应呢?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氧化还原的知识对方程式加以分析。 这个反应只是工业制硝酸的一个步骤,然后请学生上台完成课本 P98 上的“思考 与交流”,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四大过程,写出相应的方程式并运用氧化还原知识 进行分析。
氨 (第一课时) 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 1《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下面
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学理念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
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 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1、以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 实验能创设参与实践的情景,并且具有激发兴趣、获取知识、体验过程、形 成科学品质的诸多功能。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过程与结果 同样重要”的教学理念。 2、“互动 · 体验 · 感悟 · 创新”的理念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去体验课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 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本节课意在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和运 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行为习惯,并 用类比推理等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① (必修)>第 4 章的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氨,第二部分浓硫酸、硝酸。本节课是第一 部分内容的教学.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掌握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他在工农 业生产中的重要用途。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知识与技能: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 途;提高学生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 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 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