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三大游牧民族》第二部古代印欧民族(9)

合集下载

印欧民族迁徙与欧洲各国文化形成的关系

印欧民族迁徙与欧洲各国文化形成的关系

印欧民族迁徙与欧洲各国文化形成的关系欧洲是一个多元化的大陆,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古代印欧民族的迁徙息息相关。

在古代,印欧民族迁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对欧洲各国的文化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早的印欧民族起源于欧洲东部和亚洲西部的草原地带,他们过着游牧的生活。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驱使,他们开始向周围地区迁徙。

这一系列的迁徙活动,不仅改变了他们自身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也为欧洲各国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印欧民族的迁徙导致了语言的演变和分化。

印欧语系诞生于这一时期,涵盖了许多欧洲国家的主要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

这些语言在欧洲各国的文化和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另外,印欧民族的迁徙也带来了种族和民族的多样性。

随着他们向新的地区迁徙,他们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和融合。

这导致了欧洲各国的文化多元化和多样性。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这是印欧民族迁徙的结果。

印欧民族的迁徙也为欧洲各国的政治体系和行政组织提供了借鉴和发展的机会。

在他们迁徙的过程中,不同的部落和王国形成并消亡,在这样的环境中,政治体系不断演变和改变。

这为后来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启示和范例。

此外,印欧民族的迁徙还对艺术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的神话、传说和史诗故事,成为了后来文学和艺术作品的重要题材。

欧洲各国通过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丰富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和文学作品。

印欧民族迁徙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欧洲,它还对其他地区的文化产生了影响。

特别是在殖民时期,欧洲各国的文化和价值观通过殖民活动传播到各个殖民地。

这为后来各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源泉和动力。

总结起来,印欧民族迁徙与欧洲各国文化形成是密不可分的。

迁徙活动导致了语言的演变和分化,增加了种族和民族的多样性,影响了政治体系和行政组织,丰富了艺术和文学创作。

这一系列的影响,使欧洲成为一个文化多元的大陆。

(文章长度为462字)。

三大游牧民族.全

三大游牧民族.全

世界三大游牧民族一、蒙古系游牧民族—起源地: 蒙古高原。

包含民族: 匈奴人、蒙古人、突厥人等等。

建立国家: 匈奴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

目前居住地:东北亚、中亚地区。

二、闪米特游牧民族(闪族,Shemu或Semu,也译为“歇姆”、“塞姆”)起源地: 阿拉伯沙漠。

包含民族: 阿拉伯人、犹太人、腓尼基人等等。

建立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迦太基帝国、阿拉伯帝国目前居住地:中东地区。

三、印欧系游牧民族起源地: 南俄罗斯大草原包含民族: 波斯人、希腊人、拉丁人、日耳曼人等等建立国家: 波斯帝国、古希腊、古罗马帝国。

目前居住地:欧美各国、伊朗、印度。

1、蒙古系民族指中北亚大草原的突厥、蒙古游牧民族以及通古斯渔猎民族(像今天的赫哲族、鄂温克、鄂伦春等)。

语言隶属阿尔泰语系。

做为发源于东方蒙古高原的马背民族,“马和铁器”给了这些民族扫荡古老的中原文明的动力,他们的对手就是伟大的中华古老文明。

中原王朝的祖先们面对强悍的游牧人发起的风暴,演出了一幕幕“黄祸西引”的精彩故事。

让我们先从匈奴人说起(稍带着说明的是,匈奴人即蒙古人的祖先)。

匈奴人从先秦时代就开始形成,到了秦始皇,有了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匈奴的故事,汉武帝时代,有一系列抵抗匈奴的故事。

到了东汉时期,进入公元89年,世界历史为之改变,汉王朝一度击败北匈奴,收服南匈奴,庞大的匈奴帝国在中国边界与中原王朝对抗的历史似乎结束了。

部分匈奴人开始了他们壮观西迁的历史,到达东欧的顿河、第聂伯河流域。

从此以后,他们伟大的军事才能彻底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历史:匈奴人不仅使伟大的西罗马拉丁帝国破灭,而且使日耳曼各小王国成为历史的主角,他们使基督教成为唯一继承古代西方文明的火炬,成就了教皇格利高里的伟业。

来自蒙古高原的匈奴人在西方世界有一个令人惊心胆战的领袖,他的名字叫“阿提拉”……这也是中国一些汉学家热衷于津津乐道有关这个“汉破匈奴,影响世界”的故事。

再来看突厥人,突厥帝国也在中国北部边境崛起,中华大地当然是他们首选的目标。

印欧人的迁徙与古代欧洲社会的形成

印欧人的迁徙与古代欧洲社会的形成

印欧人的迁徙与古代欧洲社会的形成古代欧洲的社会形态是千变万化的,这些变化主要源于印欧人的迁徙和交流。

印欧人是指印度-伊朗语族和印欧语族的人群,他们的迁徙轨迹贯穿欧洲和南亚。

印欧人的迁徙不仅影响了欧洲的文化和语言,也深刻地塑造了古代欧洲的社会结构和发展。

在远古时代,印欧人的祖先居住在中亚草原地带。

由于气候变迁和资源竞争的压力,他们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历程。

印欧人首先向西南方向迁徙,进入欧洲大陆。

他们带来了畜牧业、农业和金属冶炼技术,对当时的原住民社群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欧人的到来催生了古代欧洲社会的形成。

在他们的影响下,原住民社群逐渐发展成为以氏族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态。

氏族制度在古代欧洲扮演了重要角色,族群意识和物质文化的传承成为了社群的核心价值。

印欧人的迁徙也为欧洲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揭开了古代欧洲社会多元化的序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欧人继续向西北和西南方向迁徙,他们逐渐进入了北欧和半岛地区。

在北欧地区,古代日耳曼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体系。

印欧人的迁徙为北欧融合了日尔曼、斯堪的纳维亚、凯尔特等多个族群,推动了北欧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与此同时,在欧洲半岛地区,古代凯尔特人成为了印欧人的代表。

他们分布在今天的英国、爱尔兰、法国等地。

凯尔特人的社会组织较为复杂,以贵族制度为基础,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不平等比较明显。

凯尔特人的艺术、宗教和语言对欧洲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迁徙和交流也推动了古代欧洲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印欧人的迁徙还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在古代欧洲,出现了一系列强大的部落联盟和王国。

例如,罗马帝国的出现与印欧人的迁徙有一定的联系。

罗马帝国的语言和文化主要是拉丁文化,这也是印欧语系的一支。

罗马城本身就是由印欧人建立的,他们的法律、政治和军事制度也深受印欧人的影响。

古代欧洲社会的形成离不开印欧人的迁徙和交流。

这场迁徙带来了文化、语言和宗教的多元化,为欧洲带来了繁荣与进步。

印欧人的迁徙也使欧洲社会发展出多种社会组织形态,如氏族制度和贵族制度,为欧洲的政治格局注入了新的因素。

印欧民族的迁徙世界文化的交融

印欧民族的迁徙世界文化的交融

印欧民族的迁徙世界文化的交融印欧民族的迁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民族迁徙运动,这场迁徙波及了几乎整个欧洲和印度次大陆,并对全球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欧民族迁徙的历史上涵盖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文化交流,下面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印欧民族迁徙的背景印欧民族迁徙始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时期以印度-欧洲大陆为主要迁徙区域。

这一时期,人类开始从本土地区迁移,并带来了新的语言、技术、宗教和文化。

背后的原因是印欧人口的增长、气候变迁、经济发展和政治动荡等多种因素。

二、印欧民族的迁徙路线印欧民族迁徙的路线大体可分为三个主要方向:西方迁徙、东方迁徙和南方迁徙。

西方迁徙主要指向欧洲大陆的西部和北部地区,如日尔曼人、凯尔特人等的迁徙。

东方迁徙则指向欧洲大陆的东部和俄罗斯地区,包括斯拉夫人和巴尔干人等的迁徙。

南方迁徙则指向了印度次大陆,如雅利安人的迁徙。

三、印欧文化的交融与融合印欧民族迁徙带来了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这种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融和融合。

语言方面,印欧民族的语言有着共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如英语、德语、俄语和梵语等。

宗教方面,印欧民族在迁徙过程中传播了多神论,如印度教和希腊罗马神话等,使得世界宗教得以发展和传承。

此外,艺术、建筑、服饰等方面也受到了各个印欧民族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四、印欧民族迁徙对世界的影响印欧民族迁徙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语言方面,印欧语系成为全球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交流。

在宗教方面,印欧民族传播的宗教观念和信仰体系对全球的各大宗教产生了影响,并塑造了世界的宗教多样性。

在文化方面,印欧民族的迁徙促进了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的繁荣和发展,使世界文化更加多元化。

总结:印欧民族的迁徙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场重大事件,它打破了地理和民族的界限,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融与融合。

印欧民族迁徙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对于塑造现代世界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珍视并传承这一丰富多元的文化遗产,推动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自草原的帝国史诗,流浪的迁徙者,盘点历史上的五大游牧民族

来自草原的帝国史诗,流浪的迁徙者,盘点历史上的五大游牧民族

来自草原的帝国史诗,流浪的迁徙者,盘点历史上的五大游牧民族游牧民族诞生于草原等荒芜地区,通常以游牧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虽然长期迁徙的方式并不有利于文明的稳定,但在古代历史当中仍然诞生了许多强悍的游牧民族,他们建立了强大的草原帝国,甚至往往会乘周边农耕文明出现衰弱时突然发动攻势影响整个历史进程。

而当人类的主体文明还是在各居一方之时,游牧民族这种不稳定因素反而加强了地区之间的互动性因素,也算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历史现象。

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在人类文明史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五大游牧民族,来看看他们在历史上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吧。

一,柔然柔然人作为原先鲜卑民族的支系仆从民族,在鲜卑人转变为中原统治者后,在北方草原崛起,建立起了强大的草原政权。

虽然北朝的战斗力并不弱,但面对兴起的柔然人建立起来的草原帝国仍然付出了很大的力量进行抵抗。

不过风水轮流转,柔然人后来被出身于锻奴的突厥人所取代。

而柔然的一支残部迁徙到了欧洲地区,有足够的历史材料可以推知,之后纵横欧洲一时的游牧民族阿瓦尔人是柔然西迁的结果,而柔然的西迁对东西方都造成了历史影响。

二,匈奴人匈奴灭除东胡,成为了汉帝国主要的对外对手,而大汉帝国的前期的主要外部问题也正是匈奴人。

之后匈奴在汉帝国的打击下分化,一部分逐步进入中原并与中原地区产生各种各样的关联性,在西晋衰落之际导致了晋的灭亡,使得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乱世时期到来。

而匈奴人的另一支后代,与欧洲的匈人帝国有着很大关联,正是因为阿提拉匈人帝国的崛起,导致了罗马三世纪危机。

三,阿拉伯人原本阿拉伯游牧民族长期处于分散的状态之中,而伊斯兰教的出现使得战斗力本来就很高的阿拉伯人空前团结的联合了起来,而七、八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使得波斯帝国的直接衰亡,对西方不断产生冲击,甚至在中亚地区取得了对唐王朝的胜利。

四,蒙古人十三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先后三次的西征,将阿拉伯的花剌子模、东欧的基辅罗斯、东亚的金与南宋几个占据文明主体的政权全部败亡。

印欧人的迁徙

印欧人的迁徙

印欧人的迁徙农业革命使人类开始告别石器时代野蛮的部落文化,迈入文明社会,欧亚大陆和北非先后出现诸古代文明。

这些古代文明有:古巴比伦文明(始于约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文明(始于约公元前3000年)、古印度河文明(始于约公元前2500年)、克里特岛文明(始于约公元前2500年)、华夏文明(始于约公元前1500年)。

[①]诸古代文明各自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建立政府并形成阶级分化,各自发明出不同的文字系统。

这些古代文明就如同黑夜中的灯火一样,点亮了大地上的几点文明曙光。

然而这曙光却都孤立而微弱,被周边巨大的蛮荒和众多野蛮落后的游牧民族所团团包围。

这些游牧集团主要有三个来历,分别是:来自中欧大草原的古印欧人、来自阿拉伯沙漠地带的闪米特人、来自亚洲大草原的蒙古-突厥部落。

然而,到了公元前第二个千年内,诸古代文明大部分开始衰落,并且在周边游牧民族的入侵下纷纷崩溃。

入侵的结果是五个古代文明逐一凋零,而取代这些古代文明的,则是数百年后所兴起的诸位古典文明,其主要有: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

诸古典文明大约都开始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500年之间。

在古典文明之时,人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当时古希腊哲学思想家辈出,中国也诸子百家争鸣,这些思想文化为我们今天的科技和各种学术的基础,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古典文明的崩溃同样归咎于游牧部落的入侵。

在公元200至600年之间,诸古典文明纷纷崩溃,世界文明格局又产生了巨大的变迁。

中国文明进入了数百年的乱世之中;中东和埃及被信奉伊斯兰教的闪米特人所征服;欧洲则从此进入了中世纪时代。

这数百年的游牧迁徙最初因为中国北方匈奴人(匈奴人属于北方蒙古-突厥游牧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公元222年,东方的汉帝国在与匈奴的多年战争中终于命数耗尽,中国分裂为魏蜀吴三国争霸的局面。

之后经历了短暂的晋朝,却再一次败于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者,汉文明因此被分裂为纷乱的南北朝。

蒙文通:上古古三大民族

蒙文通:上古古三大民族

蒙文通:上古古三大民族一、江汉民族。

《祭典》曰:“共工氏之霸九有也。

”郑玄曰:“无录而王谓之霸,在太昊、炎帝之间。

”刘向曰:“伏羲氏木德,共工承之以水,居木、火之间,霸而不王。

”而《管子》曰:“共工之王。

”则共工固尝王天下也。

特以其行水德于木火之间,非其序也。

故谓之霸,此羲、农间之共工也。

《国语·周语》:“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

”韦昭曰:“共工氏伯者名戏,共工氏裔子句龙,佐黄帝为土官。

”则黄帝时共工氏之子仕于位也。

《文子》曰:“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

”《史记·律书》:“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

”文颖曰:“共工主水官,少昊氏衰,秉政作虐,故颛顼伐之。

”《淮南子·原道训》亦说:“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

”是共工为少昊水官,而颛顼诛之。

《周语》:“昔共工弃此道也。

”贾逵曰:“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

颛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

”《楚世家》曰:“共工氏作乱,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庚寅日诛重黎。

”是颛顼、帝喾之间,共工氏又为乱,而高辛氏又诛之。

《周书·史记解》:“昔有共工自贤,唐伐之,共工以亡。

”《韩非·外储说》:“尧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

”此尧之伐共工。

《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

”《荀子·议兵篇》:“禹伐共工。

”此舜、禹间之共工。

高诱说:“共工伯于虙牺、神农之间,其后子孙任智刑以强,与黄帝之孙颛顼争位。

”则共工固世为诸侯之强。

自伏羲以来,下至伯禹,常为中国患,而共工固姜姓炎帝之裔也。

《蜀王本纪》:“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开明帝下至五代有开明尚,始去帝号复称王也。

”贾逵以“有穷历唐尧及夏,并以羿为号”,则累世共号,古固常有。

自黄帝以迄于夏后,姬姓世有天下。

《五帝本纪》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

”岂姜姓常叛不服,屡起而与姬姓争为帝耶?惟世远文湮,其详颇不可稽也。

印欧民族——波斯人征服了闪族和埃及人的世界

印欧民族——波斯人征服了闪族和埃及人的世界

印欧民族——波斯人征服了闪族和埃及人的世界埃及、巴比伦、亚述和腓尼基人的世界存在了将近三千年后,这些居住在肥沃河谷的可敬民族逐渐变得老迈而疲惫。

当一支雄心勃勃的新兴民族出现在地平线上,他们的命运就注定要覆灭了。

我们称这支新兴民族为印欧民族,因为它不仅征服了欧洲,还成为了如今的印度地区的统治阶层。

这些印欧人和闪米特人一样都是白人,但说着不同的语言。

印欧人的语言被认为是所有欧洲语言的共同祖先,只有匈牙利语、芬兰语和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Basque)方言例外。

印欧语系在我们听说关于他们之前,他们已经在里海沿岸居住了多个世纪。

但有一天,似乎厌倦了素常的日子,他们收起帐篷,前去寻找新的家园。

他们中有些人迁进了中亚的山区,在伊朗(Iran)高原周围的高山上居住了许多个世纪,故而我们称之为雅利安人(Aryans)(注[1])。

另一些人追随着落日的方向,占据了欧洲的平原,这些待我稍后讲述希腊和罗马的故事时再讲。

此刻我们紧跟雅利安人的脚步。

在伟大导师查拉图斯特拉(Zarathustra,或Zoroaster)的率领下,他们中的许多人离开高山上的家园,沿着奔腾的印度河向大海的方向前进。

其他雅利安人则选择留在西亚的群山之中,并在那里建立了米底亚人(Medes)和波斯人(Persians)两个半独立的社群。

这两个民族的名字,我们都是从古希腊的史书借用来的。

耶稣诞生前的第七个世纪(公元前七世纪),米底亚人建立了米底亚王国,但随后为居鲁士(Cyrus)所灭。

这位安善(Anshan)氏族的领袖在成为所有波斯部族的国王之后,展开了征服大业,很快他和他的子孙就成为整个西亚和埃及无可争议的霸主。

印欧民族及其邻居是的,这些归属印欧民族的波斯人如此强悍地将他们胜利的战线向西推进,让他们很快就遭遇了真正的麻烦。

麻烦来自另外一些印欧人的部族,他们在几个世纪前就迁入欧洲,占据了希腊半岛和爱琴海诸岛。

这些麻烦使波斯和希腊之间爆发了三场著名的战争。

蒙古,闪米特,印欧世界三大游牧系民族

蒙古,闪米特,印欧世界三大游牧系民族

蒙古,闪⽶特,印欧世界三⼤游牧系民族游牧指在草原上形成的⼀种⼈类⽣产⽣活⽅式,现代考古发掘逐渐证明,有史可查的最早的游牧民族是公元前8世纪中叶,分布于阿尔泰⼭以东西徐亚⼈,被称为斯基泰⼈。

游牧为主要⽣产⽣活⽅式的民族,但是游牧民族也并不是居⽆定所,从中外的史集来看游牧民族是有隐秘的定居据点的。

但如今游牧分为世界三⼤民族系,分别为蒙古系游牧民族,闪⽶特希游牧民族,印欧系游牧民族。

蒙古系游牧民族起源地:蒙古⾼原。

包含民族: 匈奴⼈、蒙古⼈、突厥⼈等等。

建⽴国家: 匈奴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

⽬前居住地:东北亚、中亚地区。

闪⽶特游牧民族闪⽶特游牧民族(闪族,Shemu或Semu,也译为“歇姆”、“塞姆”)起源地: 阿拉伯沙漠。

包含民族: 阿拉伯⼈、犹太⼈、腓尼基⼈等等。

建⽴国家: 古巴⽐伦王国、迦太基帝国、阿拉伯帝国⽬前居住地:中东地区。

阿拉伯⼈、犹太⼈及叙利亚⼈都是闪⽶特⼈。

今天⽣活在西亚北⾮的⼤部份居民,不过就是阿拉伯化的古代闪⽶特⼈的后裔。

印欧系游牧民族起源地: 南俄罗斯⼤草原包含民族: 波斯⼈、希腊⼈、拉丁⼈、⽇⽿曼⼈等等建⽴国家: 波斯帝国、古希腊、古罗马帝国。

⽬前居住地:欧美各国、伊朗、印度。

⼤约6000年以前,在今天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有两条⼤河,伏尔加河和顿河;适宜的⽓候,以及丰富的⽔草和平坦的地势,导致这⾥成为了现代西⽅⼈的母亲河;在这⾥,⽣活着现代西⽅⼈最初的祖先--古印欧⼈。

公元前4500-前4000年:早期印欧⼈,分布在⿊海和亚述海沿岸的伏尔加河和第聂伯河流域,开始了马的最初驯化。

开始了古印欧⼈的第⼀次迁徙浪潮。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印欧⼈迁徙到了⼩亚细亚半岛,称原始赫梯⼈(也称哈梯⼈)。

公元前17世纪,赫梯⼈部落联盟形成国家形式。

成熟的战车被发明。

赫梯⼈征服了⼩亚细亚东部。

公元前1595年,赫梯王国灭古巴⽐伦王国。

公元前1299年,赫梯王国和古埃及王国之间爆发卡叠什战役。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游牧民族?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游牧民族?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游牧民族?谢谢!⼩秘书我爱你!⼈类⽂明史的发展分为三个⼤类型:游牧⽂化、农耕⽂化、商业⽂化。

游牧和商业的发展是属于内供不⾜,需要向外发展,因此产⽣了流动,这种流动促进了⽂明的快速发展!世界史上有过三个⼤的游牧民族:⼀、闪⽶特系游牧族,⼆、印欧系游牧族。

三、蒙古系游牧族。

⼀、闪⽶特系游牧民族,他的起源地是阿拉伯沙漠地带,主要民族是阿拉伯民族、犹太⼈、腓尼基⼈。

他曾经建⽴的国家有古巴⽐伦王国、迦太基帝国、阿拉伯帝国。

现在中东地区的⼈民基本都是他们的后代。

⼆、印欧系游牧族,它的起源地是南俄罗斯草原,主要的民族是波斯⼈、希腊⼈、拉丁⼈、⽇⽿曼⼈等,曾经建⽴的国家是波斯帝国、古希腊王国、古罗马帝国。

现在的欧美各国和伊朗、印度使他们的后代。

三、蒙古系游牧族,他们起源于蒙古⾼原,主要的民族有匈奴⼈、蒙古⼈、突厥⼈、鞑靼⼈等,曾将建⽴的王国有匈奴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

现在的东北亚和中亚基本都是他们的后代。

(⼀)匈奴⼈的历史。

1、蒙古系的⼈民是马背上的民族,马和铁器给了他们推动⽂明发展的动⼒。

当时他们的主要对⼿是拥有古⽼⽂明的中原地区的民族,这个民族主要是以农耕⽂明为主。

2、农耕民族的统⼀是在秦始皇时代的统⼀,他们为了阻⽌⽇趋壮⼤的匈奴⼈的侵略和进攻,修建了万⾥长城。

到了汉代更是出现了⼀批因为抗击匈奴⼈⽽成名的历史名将。

汉朝曾经⼀度⼏近彻底消灭以匈奴族为主的游牧民族。

3、被汉朝击败的以匈奴族为主的游牧民族开始了西进的步伐,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当时他们的控制领域达到了东欧的顿河和第聂伯河附近。

4、匈奴⼈击败了伟⼤的西罗马帝国,促使⼀个弱⼩的⽇⽿曼成为了帝国。

他们使基督教成为唯⼀继承古代西⽅⽂明的⽕炬,成就了教皇格利⾼⾥的伟业。

5、领导这⼀切的是⼀个伟⼤的领袖“阿提拉”,这个领袖将来⾃蒙古⾼原的⼈民和⽂明带到了东北亚和中亚,使得西⽅⼈胆战⼼惊,但是成就他的是击败他们的⼤汉民族,“汉破匈奴,影响世界”!(⼆)突厥⼈的历史。

《世界古代三大游牧民族》第二部古代印欧民族(27)(原创首发)

《世界古代三大游牧民族》第二部古代印欧民族(27)(原创首发)

《世界古代三大游牧民族》第二部古代印欧民族(27)(原创首发)第二十七章、斯拉夫人斯拉夫人(Slav)是地处欧洲大陆地区各民族和语言集团中人数最多的一支。

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欧洲中部东部和东南部,少数居地则跨越亚洲北部的西伯利亚地区,远达远东太平洋地区,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

他们在古罗马时期与日耳曼人、凯尔特人一起被古罗马人并称为欧洲三大民族,也是现今白种人的代表民族之一。

习惯上分成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三大斯拉夫族群体。

1、地域分布斯拉夫人属欧罗巴人种东欧类型和巴尔干类型。

斯拉夫人在欧洲中部和东部地区共分为三大支系,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以及南斯拉夫人。

“东部斯拉夫人”主要是居住在东欧平原地区上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

“西部斯拉夫人”主要是中欧地区的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索布人。

“南部斯拉夫人”主要是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

2、语言文字使用斯拉夫诸语言的居民约2.8亿人(1978年),主要分布在中欧、东欧和东南欧,此外,还有少数分布在世界各地。

现代斯拉夫人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体质特征都很相近,他们都是古代斯拉夫人的后裔。

斯拉夫语属于印欧语系,自成一个语族,公元9世纪后半期,借鉴希腊字母,创造了斯拉夫文字。

后来,一部分斯拉夫人在古斯拉夫字母(西里尔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如俄罗斯文、乌克兰文、白俄罗斯文、保加利亚文、塞尔维亚文和马其顿文;而另一部分斯拉夫语言的文字则采用拉丁字母,如波兰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克罗地亚文、斯洛文尼亚文和卢日支文。

3、宗教信仰斯拉夫人的宗教信仰,传统上分两个主要集团:一是东正教徒,包括俄罗斯人、大部分乌克兰人、大部分白俄罗斯人、塞尔维亚人、马其顿人;另一是天主教徒,包括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少数白俄罗斯人、少数乌克兰人。

这种区别还可以进一步以前者使用西里尔字母,后者使用拉丁字母作标志(不过白俄罗斯人使用西里尔字母)。

印欧种人的迁徙(九)

印欧种人的迁徙(九)

印欧种人的迁徙(九)三、草原文化的发展1、前Yamna时期安东尼认为,原始印欧语系文化的发展,始于乌克兰大草原上牛的饲养和使用。

直到大约公元前5200年---公元前5000年左右,乌克兰大草原上仍旧是狩猎-采集者的世界。

而根据Anthony的理论,大约在公元前5800年---公元前5700年左右,最早的牧牛人从多瑙河流域到来,这些人是最早的欧洲农民的后裔。

他们形成了‘Cris Culture’文化,这是在普鲁特河至第聂伯河流域的广大区域内创造一个文化地带。

而与之相邻的Bug-Dniester文化(公元前6300-5500年)是当地的狩猎-采集文化,牛的养殖就是从这里传播到草原地区的。

同样处于乌克兰大草原的第聂伯激流区(Dniepr Rapidsarea),紧随Bug-Dniester文化区的脚步,进入到牧牛时代。

其时,该区是乌克兰大草原人口稠密的地区,自冰河时代结束以来,这里已经生活着各种狩猎采集者。

从大约公元前5800年—公元前5200年期间,这一地区是‘Dnieper-Donets’文化第一期的领地,这是一个与Bug-Dniestr文化同时出现的狩猎采集文化。

大约在公元前5200年---公元前5000年期间,非印欧文化的‘Cucuteni-Tripolye’文化(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3500年),出现在喀尔巴阡山的东部地区。

该文化开始渗入布格河流域(Bug River)的南部地区。

随着第聂伯和激流区的狩猎-采集者开始转向畜牧业(主要是牛的饲养),标着者‘Dniepr-Donets’文化进入第二期((大约公元前5200/5000 –公元前4400/4200)的发展阶段。

牛在‘Dniepr-Donets’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不仅被用在祭祀大典上,亦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部分。

而与之相对的是,位于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的‘KhvalynskCulture’,通过贸易网络与多瑙河流域相联系,尽管它们也饲养牛和羊,但这些牲畜“更重要的是用于祭祀而非日常饮食”在‘Khvalynsk’文化以北的萨马拉文化‘Samara Culture’(公元前5千年早期),与Khvalynsk文化相互作用,根据考古学研究结果似乎与Dniepr-DontesII文化有关。

古印欧人大迁徙:人类早期文明的冲击、毁灭与新生

古印欧人大迁徙:人类早期文明的冲击、毁灭与新生

古印欧人大迁徙:人类早期文明的冲击、毁灭与新生导语:公元前4000年开始的地球小冰河期,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变得天寒地冻,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古印欧人,由于缺乏农业种植技术,无法获取足够的食物,为了生存,他们开始了漫长的大迁徙。

在这跨越3500年的大迁徙中,古印欧人征服毁灭了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文明。

与此同时,一个又一个新的文明也因此诞生了。

古印欧人迁徙路线图一、冰河时代,古印欧人不得不四处奔波《留住我们的根》唱得好: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却在命运中交错。

一切的一切,只为留住他们的根,古印欧人大迁徙史的血与火,活脱脱的囊括在这几句简单的歌词里面了。

1、古印欧人的起源从人类学的角度看,实际上大家都是一个共同的祖先,来自非洲。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待在非洲一隅的非洲人,不甘寂寞,在漫长的进化岁月里,他们走出了非洲,来到了中东。

又从这里出发,走向了世界各地,开枝散叶。

古印欧人,就是从中东走向东欧平原发展起来的一支。

他们在辽阔的东欧平原上,依偎着伏尔加河和顿河的怀抱,在丰润河水的滋润下,肥美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游牧的生活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小冰河期2、大迁徙的自然环境美好的生活总是短暂的,在古印欧人尽情享受大自然馈赠的时候,地球迎来了小冰河期。

小冰河期的到来,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方式的不一样的。

对农业区来说,直接后果就是种植业萎缩,粮食大幅度减产,引发社会剧烈动荡,各种冲突不断,人口锐减。

对游牧区来说,会导致草原退化,河流冰封,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古印欧人不得不离开这曾经的栖息地,翻越高加索山脉,南下去低纬度的地区寻求生存之道。

3、大迁徙的技术装备游牧民族的特点之一就是需要经常性的迁徙,没有固定的居住地,估计只有类似穹庐或者蒙古包这样的设施。

但有一样东西,在当时也算是古印欧人的独门绝技,那就是轮式马车的发明。

同时,考古学和遗传学证据表明,野马的驯化,也是古印欧人的杰作。

古代印欧民族的起源与迁徙

古代印欧民族的起源与迁徙

古代印欧民族的起源与迁徙(一)、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起源古代使用印欧语系语言的各民族总称为印欧人,他们包括西亚的赫梯人、米底人、波斯人,南亚的雅利安人、南欧的希腊人、罗马人,东欧的斯拉夫人,北欧的日耳曼人,西欧的克尔特人等。

最早发现古代印欧语系各族同源同根的不是历史学家,而是语言学家。

18、19世纪,语言学家把近代欧洲的语言和古代的梵语、波斯语、拉丁语、希腊语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不但有许多同根的词汇,而且在语法形态、语音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语言学家根据这些语言在地理上的分布将其命名为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各种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是不能用巧合或互相借用来解释的,唯一正确的解释是这些语言和使用这些语言的民族在历史上有着共同的起源。

但是,印欧语系的发源地在哪里?古代印欧人迁徙之前的故乡何在?这方面的说法很多,最流行的是黑海地区说。

从目前的资料看,黑海地区说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它把印欧人的故乡限制得过于狭窄。

印欧人的故乡可能是一个更广阔的地区,是以黑海北岸为中心,向西伸展到多瑙河流域,向东伸展到黑海沿岸的广漠草原地带。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是人口众多的游牧部落,已经使用马和马车作为交通工具,故而活动范围较大。

他们南下之后覆盖了从南亚到南欧的广大地区,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民族。

由此推断,印欧人是一些强悍的民族,他们的故乡是一个较广阔的地区。

游牧部落的活动是呈辐射形的,但他们向北扩展受到严寒气候的限制,向南扩展又受到分布在北纬450线附近的阿尔卑斯山、黑海等的阻隔,只能向东西两翼扩展,以黑海沿岸为中心、西抵多瑙河、东至黑海沿岸呈弧形的地区是同纬度的草原地带,气候、自然环境和生态基本相同。

以黑海沿岸为中心向东西两翼伸展各约为1500千米,骑马或驾车不到一个月即可到达,符合游牧民族活动规律。

黑海地区接近西亚文明发源地、较东西两翼发展迅速,因此,它不但是地理上的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上的中心。

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中有许多关于生物、气象、食物的用语,语言学家从中筛选出共同或同根的词,这些词可能是他们从故乡带来的,根据这些语言“化石”可以推断他们故乡的生活环境,也有一些词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中各不相同,这些词可能是印欧人迁居新地之后产生的。

汉朝时西域的印欧人种

汉朝时西域的印欧人种

汉朝时西域的印欧人种秦汉以前,中国人就有对外交往的史料记载,像周朝穆天子西行就是东西互动的一个映射。

但是直到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以前,由于中国农业文明的保守性、东亚地理空间的特殊性,中华文明对外影响方面相对是比较封闭的。

当张骞被汉武帝委派出使西方来到西域后,他发现这是一块完全不同于中华的天地。

自然地理地貌的不同可能最初世他们感叹了一段时日,但是在这里生活的居民的巨大差异却着实要让这些来自东亚中国的使节团成员们啧啧称奇。

张骞是陕西城固人,关中一带在汉代是靠近边境地区的,他应该见过匈奴人的样貌。

但汉朝人看待匈奴,除了仇恨之外,在样貌上顶多觉得对方丑陋了点,因为像《史记》这样的史料都认为匈奴是“华夏别种”,是夏朝末代君王夏桀的后裔。

他们长久居住在漠北苦寒之地,衣食皆来源与牲畜,从夏到汉,时间又过了许久,样貌丑陋变异当在情理之中。

可是,张骞来到中亚见到的当地人却比匈奴人还要怪异!他们要么金发碧眼,要么高鼻深目,既不同与匈奴人,更不同与中原华夏人。

是的,当时的西域(包括中亚和中国新疆)充斥着外来的印欧人种。

古代世界其实发生过好几次民族大迁徙。

我们熟知的是公元前后由东方匈奴人和西方日耳曼人引发的那次大迁徙。

可是大家还要知道,在大约公元前4000年,生活在南俄草原、今黑海北岸的古印欧人也发生过一次重要的民族大迁徙。

外迁的古印欧人通过他们发明的轮子和驯化的马匹,迁徙到了离原居住地很远的地方,西方的西班牙人、古希腊人、赫梯人和意大利的拉丁人是他们的后裔,东迁的则有进入伊朗的波斯人、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进入中国河西走廊的月氏人。

至于古印欧人最远向东迁徙到了东方哪里,则众说纷纭。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有一些戎狄国家,有人认为他们也是古印欧人的后裔。

其迁徙最远的猜测当属日本北方的阿夷奴族,因为他们的外貌特征确实更像西方人而不像东方的蒙古里亚人种。

回到汉朝。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回国后,带来许多外部情报,这为西汉朝廷反击匈奴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世界三大文明――游牧文明,看大蒙古国辉煌历程!差点统一欧洲

世界三大文明――游牧文明,看大蒙古国辉煌历程!差点统一欧洲

世界三大文明――游牧文明,看大蒙古国辉煌历程!差点统一欧洲游牧文明游牧指在草原上形成的一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中国北方游牧民为了适应高寒干旱的气候条件,终年实施严格的集体游动放牧的畜牧业经营方式,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基于保护稀缺的水资源和可持续轮换使用不同的草场形成的人类智慧和文明。

农耕民族的统一是在秦朝,游牧民族的统一是在元朝。

雍正皇帝:“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游牧文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与农耕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构成了中国北方边境历史的主题之一。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恰恰是因为游牧文明与北方草原的生态环境是相适应的。

说游牧民族没有文明是错误的,能在史书上出现有记载的游牧民族都是有文明的,没有文明的游牧民族都被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同化了。

中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的国家,众多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共同谱写了一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历史上匈奴、鲜卑、羯、契丹等游牧民族一度在中原建立了政权,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和涤荡,他们一部分西迁、一部分在历史中湮灭,一部分经过汉化后融合入汉族,一部分仍保持了本民族的特征和习俗,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当中。

游牧文明中最具代表性国家主要是大蒙古国。

在13世纪由中国少数民族蒙古人奇源部铁木真等部建立的蒙古政权,大蒙古国建立后屡次对外侵略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时,大蒙古国已占据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地域。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在斡难河(今鄂尔浑河)源头召开库里尔台大会,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成吉思汗还颁布了扎撒,作为大蒙古国的成文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宪法文件。

大蒙古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1218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1225年东归,1227年灭西夏,成吉思汗逝世后,1229年窝阔台继位后,1231年征服高丽,1233年灭东真国,1234年灭金国,1237年占领莫斯科,1241年兵分两路入侵波兰、匈牙利,大败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前锋直指维也纳,欧洲为之震惊。

欧洲的三大族系

欧洲的三大族系

欧洲的三大族系欧洲的三大族系一)日耳曼:在部分国人的印象里,一说起日耳曼民族,好象单单指德国人,实际上,这可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了!A古罗马帝国晚期,日耳曼人已形成几大分支,如东哥特、西哥特、法兰克、勃艮第、汪达尔、盎格鲁、萨克森、诺曼人等(当然还有些小支派)。

B东哥特人中的主体–伦巴底人后与罗马人融合成为现代的北部意大利人;西哥特人则构成今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重要渊源;法兰西民族、比利时的瓦隆人(讲法语)是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凯尔特人(也即高卢人)融合的结果;另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大部萨克森人是今德国人、奥地利人、大部瑞士人、荷兰人、比利时的弗拉芒人(讲荷兰语)的祖先;盎格鲁人、一部萨克森人(也即撒克逊人),还有朱特人到了英格兰;诺曼人的一部自然是今丹麦、挪威、瑞典和冰岛各民族的先人啦,另一些诺曼人则汇入了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北部)、爱尔兰人、东斯拉夫人。

C至于汪达尔人,听说过汪达尔主义吧?日耳曼人中的破坏之王!在当年的所谓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的浪潮下,他们经西班牙攻入北非迦太基并建国,后又于公元五世纪二十年代一度北向渡海攻占了万城之城–罗马,将其几乎烧个精光,比中国秦末项羽一把火烧掉阿旁宫可出名多了,汪达尔主义由此得名;大约一个世纪后,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派兵再入北非,灭亡了汪达尔王国,汪达尔人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般认为是同化于当地土著及后来的阿拉伯人了(汪达尔人他们总共才四五十万人)。

所以,你能一口咬定前世界足球先生——阿尔及利亚裔的齐达内身上就没一点汪达尔人的血统吗?总之,汪达尔人算得上是日耳曼人中历史表现最差的一支了,一点建设性都没有。

以上关于日耳曼人和现今欧洲一些民族之间的关系,当然是在很概括的层面上谈的,实际的演变过程显然要比这复杂一些,因此血统上会更混血。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相比较而言,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冰岛人、荷兰人、英格兰人、德意志人,绝对是日耳曼人最纯粹的后裔。

例如,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英格兰直到公元1066年,外敌多次入侵,但全部是日耳曼人:先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然后分别是维金人、丹麦人、诺曼人(后三者其实统称为诺曼人,属于日耳曼人的北支)。

印欧民族历史观

印欧民族历史观

印欧民族历史观
印欧民族是世界上最大、分布最广泛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千年左右。

在印欧民族历史观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1.起源和迁徙
印欧民族的起源与迁徙是印欧历史观中的重要方面。

根据考古发现和语言学研究,印欧祖先可能起源于安纳托利亚,从此向欧洲、亚洲和印度次大陆扩散。

在迁徙的过程中,印欧民族与其他民族发生了许多互动和融合,这对印欧文化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文化特征
印欧民族历史观强调了印欧文化的特征。

印欧文化具有独特的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等方面的表现,这些特征不仅在印欧民族中有广泛的传承和演变,也对其他文化产生了影响。

3.各个时期的历史变迁
印欧民族历史观通过各个时期的历史变迁来展现印欧民族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原始社会到现代,印欧民族在历史的演变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战争和文化交流,这些事件对印欧民族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现代印欧民族的状态
印欧民族历史观还对现代印欧民族的状态进行了描述。

在20世纪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中,印欧民族的地位和发展面临了新的挑战,这需要印欧民族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此外,印欧民族的文化和语言也面临着被认可和保护的挑战,这也需要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总体来说,在印欧民族历史观中,印欧民族的起源和迁徙、文化特征、各个时期的历史变迁以及现代印欧民族的状态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对于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印欧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我们需要持续关注这些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印欧人的大迁徙,古文明的衰落(上篇)

印欧人的大迁徙,古文明的衰落(上篇)

印欧人的大迁徙,古文明的衰落(上篇)人类走出非洲之后来到了中东地区,在这里他们分成了三支。

一支选择继续留在中东,留在中东的这支后来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两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一支向东走,向东走的分成了两支,一支发展成了古华夏文明,一支创造了古印度文明;最后一支继续向北走,来到了东欧平原,发展成了现代西方人的祖先——古印欧人。

东欧平原上流淌着两条大河,伏尔加河和顿河,水草丰富,气候适宜丰富,古印欧人在东欧平原过着游牧生活。

古印欧人显然是人类历史早期最了不起的游牧民族,由于他们没有掌握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和华夏古文明那样的农业种植技术,只能靠捕猎为生,寻找食物成为了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游牧和迁徙成为了古印欧人最显著地特征。

在公元前4000年古印欧人大迁徙的前夕,古印欧人取得了两项革命性的技术成就,为他们日后的大迁徙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这两项技术革命就是轮式车的发明和马的驯化。

轮式车的发明可以成为原始人类最不可思议的发明之一,莱特兄弟飞上蓝天,在自然界中有无数鲜活的例子可以借鉴,但在自然界中,却几乎找不到主要以滚动方式生存的动植物,更没有轮式的结构可以借鉴,也没有'车'这个对应的概念,对于主要依靠模仿的人类始祖们来说,在没有任何理论和实例做借鉴的情形下是怎样认识到'轮'这个结构,它的功能,并且将它和'车'结合的呢?这是一个史前技术革命中的迷。

在当时的欧洲平原上活跃着一种奔跑迅速,性格温顺的食草动物,它们被称为欧洲野马。

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至少在6000年前,古印欧人已经成功驯化了欧洲野马,开始使用马作为脚力。

在拥有了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后,一场影响了整个后世历史的大迁徙--古印欧人大迁徙开始了。

古赫梯人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印欧人南下迁徙,勇敢地翻越了高加索山脉,把自己的活动区域扩展到了今天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半岛(或称小亚细亚半岛),并在此缔造了古印欧人最早的文明--古安纳托利亚文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古代三大游牧民族》第二部古代印欧民族(9)第九章、伊利里亚人伊利里亚人是欧洲古代一个属于印欧语系的民族,据古希腊的描写伊利里亚人居住在希腊西北部的地方,包括今天的伊庇鲁斯、阿尔巴尼亚、黑山、黑塞哥维纳、达尔马提亚的南部和中部,这些地方被统称为伊利里亚。

少数部落也生活在潘诺尼亚和阿尔卑斯山脉东部的地区。

伊利里亚人可能主要是从瓮棺文化演化过来的。

地中海东部的文化与伊利里亚人的关系还有争议。

冰川时期伊利里亚人的经济基础按当地的地理条件不同分别是畜牧业和农业。

从前两千年到前一千年的过渡时期还以畜牧业为主,在巴尔干半岛西部的山区里此后也依然以畜牧业为主,在平原地区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基础。

冰川时期的伊利里亚人社会主要以部落和家庭组织。

由对墓地的发掘可以证明每个部落由一个贵族统治,该贵族家庭比其它居民家庭的社会地位要高得多。

1、建立居民点从前6 世纪开始希腊殖民者开始在伊利里亚建立居民点。

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不总是很和平的,但是伊利里亚人开始接受希腊文化。

希腊奢侈品成为了伊利里亚贵族的象征。

在奥赫里德湖畔的豪华的部落墓地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从希腊进口的商品。

在将过去加固的高地居民点改造为城市中心的过程中希腊的影响不断加强,这些城市里的经济核算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城市里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影响扩大,伊利里亚人也开始在爱琴海畔从事航海商业和海盗) 。

前 5 世纪从一些这些城市里形成了小的国 家,不过这些国家往往都很短命。

2 、其他相关从前 4 世纪 开始越来越多的希腊历史学家开始描写伊利里亚人。

当时马 其顿王国经常与伊利里亚人发生战争。

前 359 年马其顿国王 帕迪卡斯三世在与伊利里亚人作战时阵亡。

帕迪卡斯的儿子 腓力二世得以战胜伊利里亚人,但是他们没有被亚历山大大 帝并入马其顿王国。

前 3 世纪一些伊利里亚国王得以建立地 区性的强国。

当时的伊利里亚人也是非常出名的海盗。

因此前 229 年亚琴海岸的希腊殖民地向古罗马申请保护。

次伊利里亚战争 (前 229 年至前 228 年) 马提亚海岸建立一个桥头堡。

在第二次伊利里亚战争(约前218 年至前 201 年)伊利里亚大部分被罗马占领。

前 168 年 最后一位伊利里亚国王被罗马战败、俘虏和带回罗马市。

罗 马人将伊利里亚分为附属罗马的小国。

恺撒将伊利里亚正式 并入罗马帝国。

屋大维以多瑙河为界将伊利里亚分为达尔马 提亚和潘诺尼亚两个省。

前 9 年在伊利里亚爆发暴动后罗马 开始强烈地将这个地区罗马化。

罗马帝国后来的军队大部分 由这里的罗马化的伊利里亚人组成。

多个罗马皇帝是伊利里 亚人,包括克劳狄二世、奥勒利安、普罗布斯、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一世。

斯拉夫人入侵后伊利里亚人和色雷斯人在几介绍伊利里亚人是生活在古代欧洲巴尔干地区的一个印欧 语系民族集团,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但因本身文 字材料阙如,有关伊利里亚人活动的记述,主要获自希腊人 及其后的罗马人。

古典作家对伊利里亚人及其各支系作过描 述或记载的,就有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西拉克斯、赫卡泰 奥斯、庞蓬尼•梅拉、阿庇安、斯特拉博、普鲁塔克、波里比 阿、大普林尼等人。

一般来说,同其他古老族群相比,人们 对于伊利里亚人的了解相对有限。

由于资料的散缺,近现代 欧美学者就伊利里亚人问题作过系统性研究的,也不很多。

些学者往往是在致力于印欧诸语言早期历史及其相互关 系的总体研究过程中,附带地涉及到伊利里亚语言和民族起 源问题的。

在西方学术界,最早对古老的印度-欧罗巴语言 给予关注的,是18世纪英国著名东方学者威廉•琼斯(William在第 中罗马得以在达尔 个世纪里大多数与斯拉夫人融合成了南斯拉夫人。

3、文化Jones ),他在1789 年印度加尔各答亚细亚协会的一次演说中,首次提出了古代印度梵语和欧洲某些语言之间存在对应或亲缘关系的看法。

此后,德国语言学家弗兰茨•葆朴(FranzBopp )从语言比较研究的视角,证明了这些语言的同源性。

1823 年,H.J. 克拉普罗特( Heinrich Julius Klaproth )第次将其统而称之为印度欧罗巴或印度日耳曼语系。

于是人们便由此推定,远古时代存在一个包容所有操这些同源语言的居民在内的古印欧人集团。

1845年,德国学者A.库恩Adalbert Kuhn )对于古印欧人的文化研究作了富有价值的首次尝试。

关于其发祥地之所在,学术界一直颇多争议。

1878年,Th.珀舍确认古印欧人的故土在波罗的海与黑海之间。

现今一般倾向于认为,其确切位置大约在黑海北岸的干草原弧形地带。

迄至大约公元前第3000 纪前后,古印欧人集团因陆续向外迁移而开始发生分裂,以后逐渐形成诸多支系。

伊利里亚语言及其居民,就是这种分离的结果。

欧洲的语言学家中如汉斯•克拉赫(Hans Krahe )、波洛梅(EC Polom e)、拉多斯拉夫&S226; 卡提契奇( Radoslav Katicic )等人,是对伊利里亚语言作过专门研究的为数不多的几位学者。

19、20 世纪期间,国际学术界对于伊利里亚人问题的研究,有了定的发展。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关的历史-语言学和考古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学者运用其作为所在地的便利条件,更侧重于通过考古发掘的第一手资料来进行探索。

特别是阿尔巴尼亚,基于穷究本民族历史渊源的强烈意识,在伊利里亚研究领域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已逐渐成为当代伊利里亚学术的重要中心。

其考古中心从1946 年以前的25 个(其中8 或9 个可能与伊利里亚人有关) ,已发展到70 年代的200 个左右。

例如,里苏亚、朱玛、皮特里锡、柯鲁第、马特、叶尔玛等地,都曾发现有与伊利里亚人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址。

阿尔巴尼亚学者在伊利里亚人的起源及历史文化演变方面曾提出了不少颇具个性的见解,他们突出地强调了伊利里亚人在历史上的独立发展及其多侧面的文化贡献。

阿尔巴尼亚有关伊利里亚研究的知名学者,包括斯肯德•安纳玛利、安•科斯塔拉里、科奇•任库、塞利姆•伊斯拉米、埃捷雷姆•卡贝切等。

1972年,在地拉那召开了有关伊利里亚人研究的重要学术会议,许多欧洲学者纷纷与会,提交了他们的研究论文,有关传媒也对此作了及时、充分的报道。

当代学者之中曾对伊利里亚人问题作过深入探究的,还有英国著名的巴尔干史和希腊史专家哈蒙德(NGL.Hammond )、南斯拉夫的阿•斯蒂普切维奇(A.Stipcevic ),以及科维奇(B.Covic )、威尔克斯(J.Wilkes ) 等。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在这方面所能获得的信息还相当有限。

就目前国外伊利里亚人问题研究的一般状况而言,已见有一些专著问世,不过成果的总体数量仍不多,但毕竟可为我们提供一定的研究线索。

而观诸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则对此几乎未曾涉猎。

笔者拟凭所见古典载籍和欧美近现代学者的零散研究材料,从欧洲民族史上应占一席之地的角度,对伊利里亚人的历史试作一轮廓性描摹,以为抛砖引玉。

4、族名来源伊利里亚人的族名,严格说来,源自于阿尔巴尼亚斯科德拉( Scodra ,今斯库台)和马蒂河之间的一个小部落。

希腊人最早使用“伊利里亚人”一名(希腊文I入入up后由罗马人继之,用以泛指与之存在定期往来的其他一些部落。

然而,如同其他古代民族的童年时期一样,远古伊利里亚人的历史面貌仍呈浑沌不明,往往湮没在虚幻独目巨人波吕斐摩斯与女神伽拉提亚生有三子:塞尔都斯、伊利里阿斯和加拉斯。

据说三个儿子后来分别统治了那些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民族:凯尔特人、伊利里亚人和加拉提亚人。

这种将民族起源附会为某些真实的或虚构的名人和神祇后裔的观念,在许多古代民族中屡见不鲜。

这就是所谓名祖神的由来。

祖先不仅被认为“是亲属,而且是神”,部落或民族的“名称是由伟大的祖先或主宰者那里来的”。

当然,依照当今学术研究得出的认识,我们知道,加拉提亚人只是凯尔特人的一个支系。

但希腊神话将上述三者并列为兄弟,似乎表明伊利里亚人与凯尔特人、加拉提亚人之间存在某种比较密切的关系。

伊利里亚人与凯尔特人的这种特殊关系,其实主要体现在他们同属史前中欧的哈尔施塔特文化(HallstattCulture )。

这一文化曾以今奥地利和德国南部为中心,于约公元前1100 年左右开始兴起,尔后朝着各个方向扩展,包含有晚期青铜时代、特别是铁器时代的内容。

其渊源可溯自瓮棺文化(Urnfield Culture )和奥恩耶梯茨文化(AunjetitzCulture ),并可能同其他一些文化、例如劳齐茨文化(LausitzCulture )等有关。

在印欧语系民族集团中,通过中欧的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文化,伊利里亚人或许还与日耳曼人存有某种联系。

早期伊利里亚人的形成,大概早于哈尔施塔特文化时代。

约公元前第2000 纪后期,他们已在巴尔干西部地区定居,也有人将其活动上推至约公元前1800 年或之前。

从地名上看,早在伊利里亚人进入之前,巴尔干大概已定居着非印欧语系的民族。

在已被确定为是伊利里亚人的格拉西纳茨文化( GlasinacCulture )的范围内,其文明的发展是有线索可寻的。

随着文化的演进与欧洲大规模的民族移动,早期伊利里亚人大概从原先居住的中欧开始了向外迁徙,在更为广泛的地理范围内扩散,逐渐占据了巴尔干半岛的几乎整个西半部(约当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及马其顿的一部分) ,大致分布在北起多瑙河,南至爱奥尼亚海安布拉基亚湾,西起亚得里亚海,东达今南斯拉夫沙尔山这一地域之内。

根据考古证据的提示,伊利里亚人的某些部分可能在公元前8 世纪至前650 年间曾度南下,控制阿克修斯河(今瓦尔达尔河)下游两岸地区,占据了维吉纳( Vergina ),并扩展到斯特里蒙河流域。

罗马尼亚学者认为,伊利里亚人或许也曾渡越多瑙河,进入过今罗马尼亚西南部一带。

此外,伊利里亚人的一部分又进入北意大利,分离为一些地方性的部落群体,诸如威尼蒂人Veneti )等;另一部分约自今阿尔巴尼亚启程,由东向西横渡亚得里亚海,在意大利半岛东南部海岸登陆定居,形成梅萨皮人( Messapii )一类支系。

这样的迁徙和扩散恰如历史上其他民族的类似活动,自然不仅仅表现为空间的移位,而更是意味着人员和文化的深入接触与相互渗透,伊利里亚人在所到之处同本地的土著居民(包括古老的非印欧人)发生了历史性的交融。

5、种族构成从考古发掘材料来看,伊利里亚人本身的种族构成比较复杂。

这里有来自奥地利哈尔施塔特代表性遗址的长头型头盖骨,其眉脊稍凸,前额中等程度倾斜,枕骨突出,顶骨平展,颧骨扁平,下颌骨深陷,身材略高,具有诺迪克类型( Nordic type )的典型特征。

这些哈尔施塔特系列的种族特征的形成,一方面承袭自本地的中欧青铜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以前的人群,另一方面则同凯尔特间断期后随之而来的日耳曼族系人群( Reihengraber )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