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
摘要:禁忌语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讨论禁忌语的产生根源、应用范围的共同性、相异性等,对英汉禁忌语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避免交际失误,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禁忌语文化交际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的纽带,语言运用的正确与否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起着重要的影响。在任何一种文化中,尽管语言中存在明确表达概念或事物名称的方法和词语,但针对某些概念或事物,人们总是期望避免谈及。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语言的一种特殊现象——禁忌现象。
1 禁忌语的由来及产生根源
英语taboo一词的含义是禁忌,它源于太平洋汤加群岛的汤加语(Tongan),意为“神圣”,“不可接触”。1777年英国的库克(James Cook)在南太平洋上探险来到汤加群岛时发现,当地存在着许多令人惊异的社会现象,如某些词语允许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使用,而不允许一般居民所使用,当地居民把这禁忌的现象称为“taboo”。从此,“taboo”这个词就进入了西方的人类学,社会学及语言学等学科,开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研究课题而得到广泛重视和使用。
2 英汉禁忌语应用范围的共同性
禁忌语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从历史的角度看,英语汉语植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英汉禁忌语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在表达上更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涉及亵渎神明的禁忌语
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一般都不能随便提到神灵或所崇拜的对象的名字,否则就是亵渎神灵。在英语中,宗教上的好多词语,像God(上帝),devil(魔鬼),heaven(天堂),hell(地狱),Christ(基督),Jesus(耶稣),damn(该死)等只有在严肃的讲话里才是合适的,违反了这个规则就会使说话人受到谴责或遭到人们的回避。于是在英语中,就用gosh来代替God,用Goodman来代替the devil。中国也是如此,早期的中国禁忌的内容与形式相当繁杂。比如,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老虎被视为神灵。因此,“虎”字是不能随便说的,凡遇到虎字就要用别的名称,像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就改称老虎为“猫”,北方森林中的猎人则改称为“大虫”。逢年过节时尤其不能亵渎神灵。比如,买财神画像不能说“买”,只能说“请;商家直销员去卖时也都说是“送财神”,而不是“卖财神”。
2.2有关排泄物的禁忌语
由于此类禁忌语能引起不好的联想而使人不快或厌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忌讳直接提到分泌与排泄等不洁之物,包括人类的排泄行为,排泄物和排泄场所。有关这方面的名称或说法从一开始就是委婉语。英语中有to pee,to make pee-pee,to wee,to wee-wee,to go to stool,to see stars,to get some fresh air,to see one’s aunt,to wash one’s hands 等。谈及厕所,也使用委婉语,例如:washroom,bathroom,restroom,powder room等。在汉语中,古代有“出恭”,“更衣”,“小遗”的说法,而在现代,则有“方便”,“解手”,“一号”,“大号”,“小号”的说法。
2.3有关性的禁忌语
古今中外,性行为甚至与性有关的人体部位也被列为禁忌范围,直接说出口不雅的。在今天,cock一词仍是禁忌语,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它也会引起性的联想,使用cock大有伤风败俗之感。至于性交,人们通常使用一些委婉语来表达,例如:make love with,go to bed with,have relations with,sleep together,do it,make it 等等。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时期,对于有关性的词语也同样忌讳,婚后夫妻之间的正常性生活被称作“同房”、“办事”、“过夫妻生活”;对于不正当的性生活则被称为“风流”、“拈花惹草”、“寻花问柳”。
性生活的直接产物就是怀孕。但是到今天,在英美国家,对于女性“怀孕”也绝不可以说”pregnant”这个字。而应该绕着弯子说:She is expecting.(她在待产中。)She is in a delicate condition.(她在怀孕中。)She is well-along.(她心满意足。)She is about to have a blessed event.(她不久会有喜事。)She is about to be in a family way.(她不久就要走向家庭之路。)在汉语中,我们也会说“她有喜了”、“她快要做妈妈了”。可见在形容微妙(delicate)的事情时,大家都会采用拐弯抹角的说法。
2.4有关死亡和疾病的禁忌语
生老病死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面对疾病与死亡,人们感到恐慌、无助,于是,禁忌语便应运而生。死亡总是一件可怕的事,英美人也很少说He died,他们会说:He went to his rewards.(他去领奖了。)He fell asleep.(他躺下长眠了。)He passed away.(他离去了。)He breathed his last.(他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根据统计,汉语里关于死的委婉语有三百多个。例如:“牺牲”、“献身”、“过世”、“长眠”、“去世”、“仙世”、“上西天”、“驾鹤西游”、“与世长辞”、“去见马克思”、“到极乐世界去了”等等。不同的词语反映了不同场合禁忌语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一种民族的人文和伦理观念。虽然其来源背景不同,但作用是相同的,都尽量减少“死”带来的损害性联想,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3 英汉禁忌语的相异性
英语和汉语隶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分别具有独立完整的语言体系。而且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
有很大的差异,使得二者在禁忌语的使用方面有所不同,其中包括:
3.1姓名与称谓
中西文化差异巨大,比如作为人际关系文化符号的姓名与称谓的禁忌就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国历史上的名字忌讳被称为“讳”。文字上不能直接书写当代的君主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如果遇到的话,必须用其他方法避开。直到今天,在中国,对于长辈,我们要说“您”,以示对长辈的尊敬;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都要避讳与家中任何一个长辈的名字中的任何一个字谐音或重复;晚辈对任何一个长辈都不能直呼其名,否则,就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但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由于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大力提倡平等自由,对于关系较为亲近的人,即使是长幼辈与上下级之间也是直呼其名。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可以抛开等级观念,地位尊卑,辈分的高低,年龄的长幼,而以姓名相称,以示平等、亲切。晚辈与长辈同名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这不但没有辱没祖先、冒犯上级或尊长,反而体现了对他们的尊重,是拉近彼此距离的重要方式。
3.2涉及隐私的禁忌语
隐私,是指人们不愿意公开的个人情况或不愿意告知他人的个人私事与生活状况。它是个人的心理需求以及社会需求的反映。在中西文化中,人们的隐私观念大相径庭。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中崇尚和谐,人与人之间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因此,人们就没有那么多的隐私需要避讳。人们在正常交际中乐于交流涉及个人情况,比如年龄,收入,家庭状况的话题。“结婚了没有?”“今年多大了?”“你一个月赚多少钱?”但西方人十分注重个人的隐私,不愿别人过问有关个人的事情。对于大多数英国和美国人来说,打听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的年龄是不妥当的。有关收入,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问题,也都是不宜询问的。
3.3关于老龄的禁忌语
年龄老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在生活中无法避免。在中国,“老”或是智慧和经验的象征,或意味着权力和荣誉。对老有很多称赞的词语,例如:“老当益壮”,“老骥伏枥”等。我们称呼上了年纪的人为“老先生”,“老同志”等,表示对他们的尊重。但在英美国家,人们对“老”的态度与中国人的大不一样。在他们眼里,老龄象征着衰败、没落,靠近死亡,失去工作,没有足够的退休抚恤金和亲密的家庭关系,也可以意味着老龄人的晚年生活相当孤独,难熬。所以“老”不是一件好事,人们崇尚年轻。在英语国家里,老人不叫作“the old”或“old people”,而称“a senior citizen”。
4 结语
禁忌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不同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中西文化、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体现文化意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