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模版第14课(教师)
第14课 美国独立战争
第14课美国独立战争(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列克星顿打响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2、记住独立宣言发表的时间、基本内容及意义,。
3、掌握独立战争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4、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5、通过学习《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知道重要历史文件的出台对国家和历史发展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找出自己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一、美国独立战争前的北美状况(独立战争的背景):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纷纷到美洲展开殖民活动,屠杀本地的印第安人,强占殖民地。
美国独立前是国的殖民地,其居民来自英国等国的移民。
英国最初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个殖民地。
18世纪中叶,北美逐渐形成了新兴的民族,到六七十年代,英国强化了对北美的殖民统治。
2、各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激化,纷纷反抗,并联合起来。
1774年,12个殖民地代表在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要求英国取消对殖民地的经济限制,英国拒绝,各殖民地纷纷组织民兵与英国战斗。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和经过:1、原因:2、开始:年4月,马萨诸塞民兵在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即列克星顿枪声。
3、建军:1775年5月,13个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武装反抗英国,整编大陆军,6月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4、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执笔起草的《》。
《独立宣言》的内容: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彻底与英国脱离关系,成为自由独立的;宣布了资产阶级、原则,宣告。
实际上宣告了美国独立。
后来确定月日为美国的独立日。
宣言的性质:是一份伟大的历史文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为1789年法国《》的范本。
《独立宣言》的历史作用:是。
5、胜利:1783年,经过年奋战,美、英签订《》,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三、战争成果的巩固——1787年宪法1、性质: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武昌九曲亭记》导学案教师版
“庐于江上”。武昌诸山:指樊山等。樊山上有九曲岭。
陂陁:也作“陂 ”“陂 中有浮图 精舍, 西 曰西山, 陀”。倾斜不平的样子。 其中有僧人住的房子,西边的叫西山,
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 隐蔽 松枥 , 萧然 东边的叫寒溪。它靠大山对沟壑,隐蔽在松树枥树之中,寺院空寂
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浮图精舍:佛教寺院。浮 与尘俗隔绝,很少有人到这儿来。 图,梵语的音译,这里指佛
苏辙,字________,号________。谥号“________”,故称________,著有《________》。 答案 子由 颍滨遗老 文定 苏文定公 栾城集
一、词句梳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子瞻迁.于齐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西曰.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陂.陁.蔓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乘渔舟乱.流而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皆效.于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辄睥.睨.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斥.其所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无责于.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调任官职。这里实为左迁(贬职)。②是。③倾斜不平的样子。④横渡。⑤显示,呈 现。⑥斜着眼看。⑦开拓,扩大。⑧被。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导学案(含答案)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一、学习目标1、掌握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两个战争源地形成的背景,经过及它们的对内对外政策。
2、了解德国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简况。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三、自主学习(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1.建立背景:一战后,意大利,政治混乱,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乘机组织2.建立标志:年,向罗马进军3.对内外政策:对内实行,对外醉心于4.对外扩张:1935年,意大利侵略(二)、德国法西斯政权1.建立背景:(1)沉重打击了德国,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2)以希特勒为首的利用民众对的不满,煽动,赢得了广泛支持。
2.建立标志:1933年,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对内政策(1)利用,打击共产党。
(2)解散一切工会。
(3)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4)残酷迫害犹太人。
(5)大力发展,积极扩军备战4.对外侵略扩张:1935年,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1936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吞并; 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三)日本法西斯政权1.建立背景:(1)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2)经济大危机,日本经济,国内外矛盾激化(3)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2.建立标志:1936年,____ ____上台组阁,______ __战争策源地形成3.对外扩张:(1)加紧扩充军备,制定(2)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四、合作探究1、填表国别背景人物建立时间建立标志意大利德国日本2、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共同特点有哪些?五、知识检测1.希特勒在哪个国家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的统治?()A.日本B.德国C.意大利D.法国2.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受此影响()A.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B.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正式形成C.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3.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不同之处是()A.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建立的B.对外推行侵略扩张C.对内实行独裁统治D.疯狂扩军备战4.1936年,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事件是()A.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轴心国集团B.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C.日本发生的“二二六”兵变D.日本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5.下列事件与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关的是()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D.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6.日本法西斯主义不同于其他法西斯国家的主要特点是()A.对外侵略扩张B.对内独裁统治C.反对共产国际运动D.以军部为核心参考答案:三、自主学习(一)1、经济衰退工农运动墨索里尼法西斯党 2、1922 法西斯党徒3、独裁统治领土扩张4、埃塞俄比亚(二)1、经济危机加剧纳粹党《凡尔赛条约》复仇情绪 2、希特勒3、“国会纵火案”大量进步书籍军事工业 4、义务兵役制奥地利(三)1、受到重创军部 2、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3、《国策基准》四、合作探究1、一战后,经济衰退墨索里尼 1922 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经济危机希特勒 1933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经济危机广田弘毅 1936 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2、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五、知识检测1-6 BCADAD。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导学案 (教师版)2023-2024学年 初中历史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一、文艺复兴1.背景:(1)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2.文艺复兴:(1)时间:14世纪中叶开始,延续近300年。
(2)实质: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3)方式:复兴(继承和创新)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4)核心:人文主义。
即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5)意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代表人物及作品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国家意大利意大利英国地位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文学艺术家代表作《神曲》《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主要思想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历史解释——探究文艺复兴原因】材料一它在中世纪的欧洲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控制和影响社会所有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强调知识必须服从信仰,反对任何思想自由。
材料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化,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西欧封建社会渐趋瓦解。
……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文艺复兴出现的原因。
(2分)结合材料二,说出文艺复兴兴起的前提条件。
(2分)答:原因:中世纪的欧洲,罗马教廷和教会控制着精神世界,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条件: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唯物史观——揭示思想运动实质】材料三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把握情感线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二、解题:何为礼赞?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三、预习检测
四、整体感知
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请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五、合作探究一:品悟不平凡之树(第五段)
1、哪句话对白杨树外形特点进行总体概括。
2、为了突出这个特点,茅盾先生从哪些角度对白杨树进行描绘?(请同学们在课本里圈画出来)
3、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点说说它身上具有人的哪些优秀品质。
回答格式:我从白杨树的看出它具有的精神品格。
如:我从白杨树树皮的淡青色看出它具有朴实无华的精神品格。
六、合作探究二:礼赞不平凡之人、精神意志(第七段)
1、茅盾先生联想到什么人?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3、象征的含义
4、为什么选用白杨树作为象征体?。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导学案
学生
当堂
检测
四、当堂检测
1、自由吟读。
2、讨论:“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含义。
学生完成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教后
记
教师总结提升
课题
14*、小英雄雨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
目标
1、认识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含义。
4、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重点
难点
品味课文,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3、再读课文,读后想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自读自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组
合作
学习
二、欣赏英雄本色---理解最能突出雨来英雄本色的句子。
1、反复朗读相关句子,看看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抓住重点句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一句)
课前
准备
课件
基本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1、中国抗日战争
2、抗日儿童团
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
让课内和课外有机的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出示
自学
要求
一、感悟英雄本色---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2、一部分一部分再读课文,读后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每部分主要讲什么。
3、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
小组合作学习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学习过程教学板块之一:课程导入教学板块之二:整体感知①人物简介叶圣陶,原名、字,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家、家、家和家,有“”之称。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
张中行:原名,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家、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编著有《》《文言津逮》、《》、《》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合称“燕园三老”。
②初读课文1、词语注音及解释(注音)丁卯()繁碎()拖延()搀合()沾溉()草率了事()商酌()冗长()晦涩()譬如()牵涉()遵嘱()锋芒()修润()精炼()(解释)简明扼要:。
著作等身:。
高文典册:。
草率了事:。
南腔北调:。
不耻下问:。
一以贯之:。
自顾不暇:。
街谈巷议:。
付之一笑:。
下里巴人:。
一念之差:。
句子解释: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选取题材是什么?3、文章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最主要表现了他的什么品德?教学板块之三:精读细品以第三自然段为例1、概括叶圣陶先生有什么样的品质。
2、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板块之四:综合探究再读课文,合作探究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或者说本篇文章还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从哪里可以体现?分析第七八自然段以和的表达方式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的严以律己的品质特点。
八年级上册第14课红军长征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第14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读图能力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学生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遵义会议难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初期濒临绝境的原因。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请在书本找出红军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经过的重要地点、历史意义,找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课堂互动探究】一.自主学习预习反馈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
2.红军长征开始于()年,经过是从()等地出发,突围长征。
突破敌人(),渡过湘江,转入贵州,强渡(),攻占(),召开()会议后,红军(),()()()()()()()。
3.遵义会议召开于()年1月,在()召开。
4.红军长征结束于()年10月。
5.红军长征有何历史意义?二.重点研讨能力提高1.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畅想天地】在《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上找到金沙江、大渡河、夹金山和草地的位置,了解了这些地方的自然坏境,想象当年红军长征会遇到哪些困难?【拓展延伸】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弘扬“长征精神”?【综合训练】阅读下列材料: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1、红军为什么被迫开始长征?从那一年开始?此诗中包含红军长征经过的哪些地方?2、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什么重要的会议?“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标志是什么?3、“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难”包括哪些方面?(至少写两项)【学习反思】八年级历史教案执教者:老师科目历史年级八班级时间课题第14课红军长征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14课 背影(导学案)(教师版)
第14课《背影》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把握文章内容,感知“父亲”形象。
2.感受“我”的情感变化,理解和体会真挚的“父子”深情。
3.品味质朴而又细致的语言,感受文章语淡情深的风格特点。
【重点难点】1.感知“父亲”形象,理解和体会真挚的“父子”深情。
2.品味质朴、细致的语言,感受文章语淡情深的特点。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了解作者朱自清(1898年11月—1948年8月),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诗文集《踪迹》等。
写作背景1917年,朱自清的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的徐州榷运局长(相当于“烟酒公卖局长”)职务也交卸了。
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便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在浦口车站惜别。
本文写于1925年,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于是,作者想起了8年前父亲在浦口车站为自己送别的那一幕,提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字词积累读准字音:迂.腐(yū)擦拭.(shì)游逛.(guàng)满院狼藉.(jí)交卸.(xiè)簌.簌(sù)蹒跚..(pán shān)祸.不单行(huò)搀.扶(chān)马褂.(guà)踌躇..(chóu chú)不能自已.(yǐ)赋.闲(fù)颓.唐(tuí)琐屑..(suǒ xiè)触.目伤怀(chù)理解词义: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典,当。
质,抵押。
第14课时 《有理数除法》导学案
第14课时 《有理数除法》导学案知识目标:1、求倒数;2、有理数除法的计算;3、分数约分的化简。
能力目标:1、知识迁移的能力;知识点一:求倒数 旧知识: 1、32的倒数是 ,45的倒数是 ,312的倒数是 ,0.5的倒数是 ,1.2的倒数是 ,2、⨯32 =1,45× =1, 312× =1,0.5× =1, 1.2× =1,3、倒数的定义:新知识:1、倒数的定义同样适合负数。
先试做以下各题: ⨯-32 =1, 45-× =1, 312-× =1,-0.5× =1, -1.2× =1,2、通过以上各题,你能求下列各数的倒数吗?试试看,相信你能做到。
74-的倒数是: ,56-的倒数是: ,521-的倒数是: ,-0.3的倒数是: ,-2.4的倒数是: 。
3、你知道:0× =1吗?这说明: 。
知识点二:有理数除法的计算 旧知识:计算:36÷9 = ,2512÷53= = 。
新知识:根据学过的两个数相乘的计算,及求倒数的知识,大胆试做以下各题:1、(-18)÷ 6 = ,2、(-63)÷(-7)=学习方法指导通过第1题,我们复习了求倒数的方法,方法是:观察第2题的特点,你能想到第3题,倒数的定义吗?先思考,所填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根据是:两个数相乘,同号得 ,异号得 。
确定符号后,数字部分,你发现什么规律没有?通过本题,你认为求负数的倒数的方法是:两个数相乘,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确定结果的数字部分。
两个数相除,同样是先确定结果的符号,规律是: , 确定符号之后,就转化成了小学除法。
3、52-÷53= = ,4、32-÷)73(-= = 。
5、43÷)32(-== ,6、321-÷53= = 。
练习:计算下列各题,有些题目可一步得到结果,有些需要两步或更多步骤,请按步计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导学案【第1篇】我要的是葫芦一、教材分析《我要的是葫芦》是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14课。
本课所在单元以“道理”为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葫芦》以及一篇口语交际《商量》,旨在通过本单元学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够体会故事的道理。
本课《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
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
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课文插图,对比感受葫芦长势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明白葫芦各部分之间是息息相关的。
课文的教学可以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课文1、4自然段,对比感受葫芦的变化,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关注语言文字运用。
同时引导学生在学文过程中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的教学可以围绕主要问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一个也没有得到?”展开,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道理,同时关注语言形式,感受反问句和感叹句的强烈语气。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可感的、生动的音像能较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本课的“葫芦”、“葫芦藤”以及“一棵葫芦的样子”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较大的距离,教学中应多引入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中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自主性。
三、课时安排第一学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扫清字词障碍,读正确、读通顺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葫芦长势之好、关注语言形式之美。
指导写字,悟汉字构形之美。
第二学时:复习旧知,巩固字词;理解课文2.3段,感受葫芦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角色读好对话,体会感叹句和反问句的强烈语气;指导写字,悟汉字构形之美。
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师版导学案
编者:牛国宁审核:使用者:高一年级时间:周1春我开口,我表达。
我交流,我收获!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学习目标】1.了解加来道雄和他的作品;2.体会加来道雄所说的怀疑精神、兴趣、毅力等基本精神品质对人成长的作用;3.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4.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重点】理解作者所说的童年趣事背后所蕴含的科学观、学习观【学习难点】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通读课文,标注段落序号,圈出文中生字词,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学,基本掌握全文内容结构2、课前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用红笔勾画出疑点以备课堂讨论。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一.走近作者加来道雄,是当今高能物理和理论物理学中超弦理论的发明者之一。
美籍日裔理论物理学家,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___________教授。
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二、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物理学知识:(1)统一场论根据现代物理学知识,将我们的宇宙结合起来的力有四种: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
物理学家运用量子力学,已经把后三种力统一起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和他的学生米尔斯提出杨一米尔斯场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被称为“标准模型”。
但是这一理论因为计算繁复无比而让人头疼),但是引力仍然游离在外。
爱因斯坦毕终生之力想寻求四种力的统一,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理论,最终也没有实现。
(2)高维空间现代理论物理学认为,统一四种力的前景,在于高维空间(如十维或更高)理论的确立。
比如对于古人来讲,风暴是怎样产生的,风暴会袭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袭来,什么时候结束,他们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平坦的大地上,只能靠肉眼从近似于二维平面的角度来观察,即使有简单的预报,也都是靠经验来推测的。
7.2 共建美好集体(导学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新七上导学案第14课时《共建美好集体》【学习目标】1.懂得如何实现集体的共同愿景。
2.正确认识集体中的合作与竞争。
3.懂得如何建设美好集体。
【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1.在美好集体中,我们能感受集体的,凝聚拼搏向上的,坚定自己的。
2.愿景是集体的精神,是推动集体发展的。
3.集体中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集体的。
4.集体的发展既有赖于成员间的,也需要成员间的。
5.建设美好集体,需要我们坚持原则,发扬精神。
二、学习感悟1. 小组讨论:建设美好集体离不开你我他。
建设集体,人人有责。
大家共同讨论,制定出班级的美好愿景。
2.小组讨论:在班集体中,成员间既是团结合作的关系,也是竞争的关系。
那我们怎样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3.小组讨论:为了建设美好集体,我们应该怎么做?三、总结提升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有:【自我检测】1.【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载人航天是“千人一杆枪、万人一条船”的事业。
无数航天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不断铸就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
这表明()A.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B.集体是成员的简单相加C.美好集体是民主公正的D.集体成员之间和而不同2.【2024·福建】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使命,他们从单打独斗到成体系作战,快速成长为我军一支重要的空中力量。
由此可见,他们的快速成长得益于()①拥有辉煌的战绩②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③拥有共同的愿景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24·甘肃白银】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扎根大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不断升级完善文物的保护方法、技术,使敦煌石窟得到有效保护。
这样的团队()①拥有着共同的愿景和目标②充满着团队的协同与合作③凝聚着成员的才华和智慧④只看重集体的荣誉和利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24·天津】“人者固非可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后人格始能立。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导学案)
1、测试训练有层次,学生能独立完成。
板
书
设
计
请写出具有创意的板书
教
学
反
思
备
注
材料二 “改革开放是建设具有中国特急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抓好我国在各领域里的改革,才能加快我国建设。“ ( )
(1)材料一中,农民是如何认识1861年改革的?他们的这种认识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还是自己凭空猜想的?结合史实说明。
(2)据材料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1861年改革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
四,创新探究:
2.认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次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也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进而让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1、提前发放导学案,学生能独立完成导学案预习。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3、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交流预学中的疑点、重点、难点。(读书中重点句子并划出)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要求体现知识、方法的系统性与规律性。
交流展示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大展示,教师适时地点拨指导。纳本课知识要点(会复述)
二.完成资源评价课后习题
A.戊戌变法B。彼得一世改革C。俄国1861年改革D。大化改新
4.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择点,这主要是指它使俄国()
A.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B。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导学案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一、成功目标1.掌握文艺复兴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成就。
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及意义(重点)2.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推动作用。
(重难点)。
3.学习勇敢追求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二、成功自学(一)文艺复兴1.背景: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
形成中的___________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_____为中心而不是以_____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这种被称为__________的思潮逐渐流行,____________运动兴起。
2.实质: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__________”和提倡_________的新文化运动。
3.方式和影响:文艺复兴运动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推动了欧洲________领域的繁荣,为欧洲___________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的基础。
4.意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二)但丁5.但丁是文艺复兴的_______。
他的长篇诗作是《_______》,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感情与理想。
(三)达·芬奇6.达•芬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7.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四)莎士比亚8.15、16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达到高潮之时,也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
英国著名文学艺术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__________》《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从真实生活出发,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三、成功合作(共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一定的发展,新兴市民阶级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佛罗伦萨人崭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是文艺复兴发源于的基本条件。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
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
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
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2、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节选时省略的内容是:“我非常荣幸地接受臁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
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
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
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 3、“格物致知”注释补充格:推究。
致:获得。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
”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
宋·洪迈《容斋随笔旧序》:“因命纹梓,播之方舆,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于格物致知者,资之亦可以穷天下之理云。
”严复《原强》:“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14秋天
平凉十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第14课《秋天》主备人:包丽娟参与教师:侯占平李葆华白静叶红红李德银二次备课记录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栖息、寥廓、枯涸、清冽、肥硕、梦寐”等词语,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能概括诗歌内容,品味佳词丽句,把握诗歌意境。
4.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能概括诗歌内容,品味佳词丽句,把握诗歌意境。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
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板书课题)二、明确学习目标三、预习检查1、本诗节选自《》,作者是(代)诗人(人名),他的原名是__,该诗人的代表作是文散文集。
本诗作于20世纪__年代初。
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丁丁 ( ) 栖息()背篓()肥硕()乌桕()满载()归泊()梦寐()寥阔()枯涸()清洌()青鳊鱼()3.根据词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词语。
(1)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2)高远空阔。
()(3)干涸,没有水了。
()(4)水清澈。
()(5)睡梦。
()四、朗读感知,理解诗歌的内容1、一读诗歌你把握了诗歌节奏。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二读诗歌你了解了诗歌内容思考:本文描绘了一幅()图,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 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 展。
2. 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和影响,提高归纳表达能力。
2. 学习重点: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
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难点: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和影响,提高归纳表达能力。
【预习检测】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毛泽东词曰:“一代天骄,成吉思
汗,只识弯 弓射大雕”。
“成吉思汗”是什么人?他为什么
被称为“一代天骄”?
2、 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
(1) 年, 继承蒙古汗位,
年改国号为元,建 立元朝,第二年定都。
忽必烈就是 。
(2) ____ 年,元军统一了全国,领导武装抗元的南宋大臣 ___________________ 兵败被
俘,最后慷慨就义。
3、 忽必烈改制
政
建立 ① 治
行省 ② 上
制度 ③ 经
实行 ① 济
重农 ② 上
政策 ③
④
⑤
影
响
4、民族压迫和文化趋同
元朝的统一为各民族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
教的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迁入中国,与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 族 。
课题: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教师个性化设计、学 法指导或学生笔记
【归纳整理】
一个民族:__
两个都城:, __________
三个人物:,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个时间:, , , ___________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5分钟)
(一)理清线索一一整合信息,组内创作,形成个性认知。
(提示:以组为单位,可采用小品、相声、三句半、讲故事等)
(二)展示认知一一角色扮演,追述历史,再现情景,深入体会。
(提示:舞台上表演的同学可在表演过程中向座位下的同学提问)
(三)教师精讲一一梳理脉络一一形成板书(以下是板书位置)
(二)解疑释疑一一1,把自主与合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炼出来。
2,班内交流,教师点拨,解决疑难。
训练提高,巩固新知
1,组内同学相互交流——互查
2 •课堂达标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被称为一代天骄”的蒙古族英雄是()
A 、阿骨打
B 、元昊C、铁木真D、忽必烈
2、兀朝都城大都就是今天的()
A 、北京
B 、沈阳C、吉林D、呼和浩特
3、“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说的是哪朝的疆域()
A 、西汉
B 、东汉C、唐朝D、元朝
4、今天的山东省辖地在元朝时归哪一机构管辖()
A 、中书省
B 、辽阳行省
C 、陕西行省
D 、河南江北行省
5、元朝时我国出现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A、蒙古 B 、藏族C 、回族D 、满族
6、下列历史事件中,与成吉思汗无关的是()
A、完成了蒙古的统一 B 、建立了蒙古政权
C、在位期间创制了蒙古文字
D、灭亡了南宋
7、忽必烈仿效中原的政治体制,建立了()
A、三省六部制 B 、节度使制C、内阁制D、
&西藏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A、唐朝 B 、宋朝C 、元朝D 、明朝
9、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行中书省
10、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由蒙古族建立的是()
A、辽 B 、西夏C 、金D 、元我虽笨,但这题我也会!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