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材料: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材料: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初
探
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初探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它被被增设为必修课程、法定课程。在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一种趋势,同时也是科学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缺乏成型的教学模式这一特殊性,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我们这些一线教师们普遍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样开展。如何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技术与教育这项内容,初步建立教学模式,今天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具体做法和一些粗浅认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更期待您的批评指正。
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力。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世界”这是宇宙从形成开始演变到今天这样一个文明世界的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更证明了劳动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就是“不劳动者不得食”只有靠人类的高能思维劳动和劳动实践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没有人类各个方面的劳动,宇宙就会停止发展,人类社会就会倒退。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是这样。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全方位的劳动教育,中央全教会议又再次强调在学校中必须实行素质
教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学校中要开设并上好劳动与技术教育课,这明确指出了学校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必要性。
其二,从当前学校学生的现状来看,同样也要求学校必须开设劳动技术课。
目前,在校学生都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可以说过惯了舒服的生活,对劳动创造价值观是一无所知的,再加上部份学生的家长出于对子女的偏爱,忽视了对子女的劳动教育,更不让子女参加必要的劳动锻炼。有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甚至连学校的环境卫生也不愿意做;有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做艰苦的劳动,拈轻怕重;有的学生即使参加了工作,在工作岗位上怕苦怕累,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
一、什么是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训练和制作实践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育。
过去的劳动课程教学,我们往往把学生参加劳动当成对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比较注重劳动习惯的培养,只关注他的德育功能,忽视了劳动教育所蕴含的其他更丰富的教育价值。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大课程背景的认识,我们应当赋予劳动与技术教育更广阔的视野。不仅仅注重对学生劳动观、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培养,要考虑对人的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多种价值取向。
把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完美结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背景下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新要求。要让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创造性实践过程,必须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如洗手帕小活动的开展,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洗手帕的步骤,还可以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节约肥皂,怎样能把手帕洗的又快
又干净,怎样洗能节约用水等等,使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手技能都得到训练。劳动与技术教育还具有跨学科的内在综合特征。如在“做元宵”的活动里,有数学问题,几份米粉加几份水和出的米粉最适合做元宵;有科学问题,为什么说沸水中浮起的元宵就是熟了的元宵;有艺术问题,元宵只能是“圆”的吗,是否可以做成其它的形状等。总之,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运用了数学、语文、艺术、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涉及社会、法律、伦理、审美、环保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对学生来说劳动与技术教育不仅仅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也是新知识与新能力的综合学习。劳动技术教育还要加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当有的同学不会做或做错了、做坏了、做的很难看,其他的同学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当有的同学忘记带劳动工具了,怎么办,对同一个问题有不一致的看法和做法时,又该怎样处理,等等。要教育学生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集体,要学会合作,合作共赢。
总之,只有增加技术含量,赋予创新活力,深厚文化底蕴,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高品味的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背景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二、劳动与技术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适合小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可大致分为这些:劳动实践活动、技能练习活动、工艺制作活动、简易设计活动、技术试验活动、发明创造活动、职业体验活动等(举例说明)。
这些内容又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自我服务性劳动。这种劳动主要是以自己和自己的亲人为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料理个人生活和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 搞好个人卫生,洗好自己的衣服,打扫好自己的房间,学会使用针线等;学做简单的饭菜,帮
助父母清洗碗筷,收拾家庭卫生等。适当从事此类劳动能够使他们具备最起码的生活能力,培养关心和尊重长辈的道德意识。这是社会生活中万万不可缺少的东西。
(二)社会公益性劳动。这种劳动主要体现为不计报酬地为他人服务。它包括在学校范围内的日常劳动和特定劳动周内的劳动,如建设校园,美化校园环境等。但更多的是指志愿者性质的社区服务和援助劳动。如:植树、维护公共场所卫生、对伤残弱小者提供体力和智力援助等。在这种劳动中,学生将转换心态,以他人的需要为中心,急他人之所急,学会关心他人。这是学生了解社会,回报社会的途径,能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学校就经常带领学生搞这样的活动,学生确实感到受益匪浅。(出示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社区”“雷锋活动月”的相关图片)
(三)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主要指具有较强智力色彩或知识背景的手工创作或实验,它既可以通过正规的手工课、实验课来体现,也可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展开。(出示学校剪纸活动小组活动图片)这种劳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审美观念,它把知识引入到劳动中,激发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点,鼓励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公益劳动强调协作,审美创造性劳动则强调个性。如:水仙花的制作,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会了水仙花的制作方法,并能创造性的将其技巧运用到其它花的制作过程。审美能力、创造意识在实践操作中也得以潜移默化的培养。
上述三种劳动的划分基于这样一种教育的理念和逻辑,即:首先是服务自我,学会生存、竞争;然后是服务社会,学会相互协作;最后是审美和创造性的劳动,将个性的施展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以适应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以马斯洛的需要梯级学说为依据的话,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