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材料: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材料综合实践活动之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设计初探
综合实践活动之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设计初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已如燎原之势在我省中小学全面铺开。
作为综合实践课题研究组的成员,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做了一些研究,下面我重点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设计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作一汇报。
众所周知,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其中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
新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它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大致可以在以下范围组织:(1)劳动实践活动包括校园内的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在社区进行的社区公益劳动;在当地厂矿企业或在农村的农田、林场、牧场、渔场等场所进行的简单生产劳动等。
如:房间的整理、到敬老院打扫卫生等。
(2)技能练习活动主要有常见的工具使用、常见材料加工、常规构件或部件的连接,日常生活中的技术产品的使用、简易维护与保养;具有一定技术特征的生活技能,如日常烹饪、衣物缝制、常见洗涤等方面的技能学习,以及钳子的使用等一些工具使用的基本技能练习。
(3)工艺制作活动主要指体现技术特征、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的制作活动,以及纸塑、泥塑、编织、印染、雕刻、刺绣、电子等项目作品的制作等。
(4)简易设计活动包括对一个简要技术作品的需求调查、方案构思、草图绘制、模型制作、调配装试、交流评价等活动。
(5)技术试验活动主要指技术实践、技术探究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些简单的技术小试验,如种植、养殖中的农业小试验,常见材料的性能试验,技术设计作品的功能试验等。
(6)发明创造活动主要指从现实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出发,以人类未曾出现的技术产品或技术手段为对象,采用一定的创造技法、系列化的步骤,努力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性成果的活动。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薛大威新课程在小学3---6年级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这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
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老师遇到过困惑,如四个方面的内容就有交叉和重叠,如研究性学习那是一种方法在什么学科都需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信息技术不仅要单独掌握信息技术的手段,还要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那么在其他学科也要注意渗透,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离不开劳动与技术。
综合实践四大内容劳动技术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实践证明在小学生中,综合实践活动涵盖了劳动与劳动技术,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载体、主体。
一、小学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劳动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过去就一直开设过劳动课程。
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劳动技术教育教学专兼职相结合的队伍。
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习领域相比,它已有很强的学科建设的基础,它本身也是基础性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在总结劳动技术教育时就有过“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劳中创新”的观念。
这些观念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理念。
从这层意义上讲,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就是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思想的延伸与发展,是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我们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认为:一些劳动技术教育基础比较好的学校,抓手大都先放在劳动技术教育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也直接有效。
这些实验学校以劳动技术教育作为操作平台,把研究性学习贯彻其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去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其它学习领域,使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更丰满,更丰富,更有实用性和拓展性,劳动技术教育的思路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出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研究(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探索,阐述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概念,它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在小学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实施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指出学校要合理安排师资,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和其它学科领域的整合和构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新颖教学方式等,发挥劳动与技术教育育人功能。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一、前言人类社会已进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既引起学科内部分化更加精细,也促使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各种综合学科、交叉学科纷纷出现。
知识总量、学科门类的激增,加之解决现代经济、社会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有关知识,使得让学生获得跨学科的知识,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
基础教育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确立人才培养的新目标,进行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一系列改革。
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在课程内容更新、课程管理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上有新进展,而且在调整课程门类,优化课程结构上有新突破。
其突出表现是改变原有过分强调分科的课程结构,建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设置了社会、科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综合课程。
作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生从小就应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此可见,定位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实际上在过去,我国中小学都开设过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方面的课程,并且它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教育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方针,我校开展了劳动教育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报告将对我校劳动教育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成果和反思进行总结。
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1. 实践教学内容本次劳动教育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校园环境维护:如打扫卫生、绿化养护等。
(2)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场所的清洁与整理。
(3)社区服务:如义务劳动、关爱孤寡老人等。
(4)农业体验:参观农场、参与农业生产等。
(5)手工艺制作:学习剪纸、编织、陶艺等传统手工艺。
2. 实践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讲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实践操作方法。
(2)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3)现场指导:教师现场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反思总结:实践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分享经验。
三、实践成果1.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学生们在校园环境维护、教室清洁、社区服务等方面得到了实际锻炼,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合作,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农业体验等活动,学生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4. 传承了传统文化在手工制作等活动中,学生们学习了剪纸、编织、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传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反思与建议1. 反思(1)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
(2)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
(3)劳动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2. 建议(1)丰富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形式,结合实际需求开展多样化活动。
(2)加强宣传,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激发参与积极性。
(3)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确保实践效果。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劳动教育实践能力。
五、结语劳动教育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学校在教学中不再仅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也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内容。
如何将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是当前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展开讨论。
一、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特点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实践性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际的劳动活动,才能真正地了解劳动技术的要领和操作方法,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2.注重操作性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注重实践能力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科技实践、体育实践等。
它有以下几个意义:1.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各门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其在实践中能够全面发展。
1.将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都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将二者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学校可以设置“劳动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通过教授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结合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近年来,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机整合起来,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劳动技术教育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就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进行探讨,力求为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思路。
一、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特点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实践操作。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2.贴近生活。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注重生活技能的培养。
通过教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如剪纸、编织、制作小手工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重实践性。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技术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技术的兴趣。
4.强调团队合作。
在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团队中进行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以上几点就是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是可行的。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2.强调综合素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素质。
4.贴近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如公共演讲、社会实践等。
1.设置跨学科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可以设置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将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起来。
例如可以结合物理学科和劳动技术教育,让学生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风力发电机。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物理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知识的魅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研究(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研究[摘要] :本文通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探索,阐述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概念,它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在小学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实施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指出学校要合理安排师资,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和其它学科领域的整合和构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新颖教学方式等,发挥劳动与技术教育育人功能。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一、前言人类社会已进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既引起学科内部分化更加精细,也促使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各种综合学科、交叉学科纷纷出现。
知识总量、学科门类的激增,加之解决现代经济、社会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有关知识,使得让学生获得跨学科的知识,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
基础教育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确立人才培养的新目标,进行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一系列改革。
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在课程内容更新、课程管理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上有新进展,而且在调整课程门类,优化课程结构上有新突破。
其突出表现是改变原有过分强调分科的课程结构,建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设置了社会、科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综合课程。
作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生从小就应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此可见,定位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实际上在过去,我国中小学都开设过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方面的课程,并且它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案例研究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案例研究一、引言劳动与技术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通过研究小学劳动与技术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案例一:手工制作玩具在小学一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教学中,老师设计了一个手工制作玩具的案例。
首先,老师向学生介绍了不同种类的玩具,然后告诉他们可以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玩具进行制作。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制作的过程,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示范玩具的制作过程。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玩具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他们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解决。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制作玩具的基本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们还学会了合作与分享,他们在制作玩具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和交流。
三、案例二:环保手工制作在小学四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教学中,老师设计了一个环保手工制作的案例。
这个案例旨在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意识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首先,老师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如纸张、塑料瓶等。
然后,老师告诉学生可以用这些材料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设计并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如纸张折纸、塑料瓶花瓶等。
在制作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利用废旧材料创造新的价值,培养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维。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手工制作的技能,还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创造,加深了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并激发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案例三:科技创新实践在小学六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教学中,老师设计了一个科技创新实践的案例。
这个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首先,老师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科技创新成果,如机器人、电子产品等。
然后,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科技创新实践。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项目,并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能进行设计与制作。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和创新思维来解决。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情况汇报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校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我校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情况的汇报。
首先,我们注重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在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了各个年级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手工、农耕、家政等多种形式,丰富了学生的课程体验。
同时,我们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入了一些新颖的劳动教育项目,如植物栽培、手工制作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其次,我们重视劳动教育的实践环节。
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整治、植树造林、农作物种植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成果,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另外,我们注重劳动教育的与课程融合。
在教学中,我们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手工制作、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劳动技能比赛和展示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
最后,我们重视劳动教育的评价和反馈。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让他们在劳动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总的来说,我校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情况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劳动教育课程,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优秀学生。
小学劳动课工作总结汇报(三篇)
小学劳动课工作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家长:大家好!我是某小学小劳动课老师。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向大家汇报我在这学期的工作总结。
一、教学目标实现情况本学期,我在小学劳动课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为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大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劳动技能培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技能,如编织、剪纸、剪贴、折纸等。
通过课堂指导和实践操作,学生们在教具和材料的帮助下,逐渐掌握了许多实用的劳动技能,为日常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便利。
2. 劳动意识培养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启发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教材内容和实践活动的引导,学生们逐渐明白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自身和社会的需求。
同学们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态度,愿意主动参与到劳动活动中,努力体验和实践劳动的过程和价值。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劳动课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我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些团队游戏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生们学会了互相支持、协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也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教学方法及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1. 多媒体辅助教学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劳动活动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技巧。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劳动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创设情境教学我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学习。
例如,在编织课上,我创设了一个团队合作的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件编织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实践活动与社区服务除了课堂教学,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
学生们去医院做义工、参与社区环境清洁等活动,通过实践,学生们更深入地认识到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小学劳动与技术实践教学解析
小学劳动与技术实践教学解析小学劳动与技术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实际实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劳动与技术实践教学进行解析,探讨其重要性、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小学劳动与技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小学劳动与技术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生能够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实践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二、小学劳动与技术实践教学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力。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和总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需要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小学劳动与技术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1. 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2.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践任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提供适宜的实践环境和工具。
教师应提供适宜的实践环境和各种实践工具,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要,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4.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6. 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实践教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探究——以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为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探究——以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为例摘要:学校劳动与技能教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能忽略的意义,重点是让小学经过实际劳动体验,从而带动小学综合能力的提高,但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表明,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框架下,小学劳动教育和科技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问题,未能把社会教育活动所开展的积极意义全部充分发挥起来,对小学的成长产生了十分恶劣的负面影响,教育教学工作者为此要展开深刻的反思,并积极寻求更合理的教育举措对之加以完善,从而保证了全国小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引言:新课程改革,把学校劳动课程和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课程都归纳在了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总体架构下,同时,也突破了学校以往对常规教育课程理念的局限,针对教学课程加以了调整与改进,使之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尽管课程改革获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不过,人们对于其改革背后所存在的问题,也必须作出自己的深刻反省。
本篇文章正是就在综合实践项目教学框架下的劳动与技能课程的问题展开了反思,并期待对社会其他人士有所帮助。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1、课程设置不合理尽管不少学校已经意识到综合实践项目架构下的劳动和技术培训项目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但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不少小学院校在课程设计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按照有关要求,小学的实践劳动项目必须达到一周三学时,而部分小学院校在劳动实际项目设计上把学校劳动和技能课程与其综合实践项目教学架构下的课程不衔接,而且只是一小时。
这样的课程设计和学校的真正需要是不一致的,不少老师为此也感到迷茫,因为不同学科的融合不清楚教学的内容应该怎么着手,或者部分老师对于劳动和技能教学持轻视的心态,基于此,小学院校对于教学设计方面应该高度重视。
2、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地位不明确随着学校课程变革的不断深入,劳动与技术教育逐渐被归纳在与实践的课程整合架构之中,使劳动与技术教育所具有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充分的体现了出来,而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的学习空间也将显得越来越宽广。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一、引言近年来,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出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在课内外提供学生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本文将探讨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以期为促进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现状分析1. 劳动技术教育的现状在小学阶段,劳动技术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的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已逐渐普及,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校对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不够充足,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也比较薄弱。
学生对劳动技术教育的兴趣不高,缺乏对动手技能的培养,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 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小学生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日益丰富,学校和家庭都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仍面临一些问题。
在学校层面,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不够科学,难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家庭层面,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3. 有机整合的必要性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教育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二者的有机整合可以促使学校更好地发挥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机整合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凸显了其必要性。
三、有机整合的实施路径1. 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强化课程内容,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授课中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实效性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作用学校可以与家庭共同合作,提供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也能进行有益的综合实践活动。
农村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特色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初探
农村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特色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初探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劳动体验,形成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为目的的教育。
它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道德情操,提升劳动技术素养,促进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把劳动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合在一起,组成综合实践活动。
多年来,我校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太湖文化的背景下,注重将劳动技术教育和特色实践活动有机整合,不断提高劳动技术教育的质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一、注重劳动技术教育和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整合我校地处太湖之畔,笼罩着浓郁的太湖文化。
这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我校的劳动技术教育和特色实践活动的整合是紧紧围绕太湖文化这主线一展开的。
在太湖文化背景下,我们把目标定位的基点放在优化对学生劳技教育的外在影响和促进学生个体素质的内化上。
具体整合目标设定的原则是“六个统一”:一是动手和动脑的统一。
在太湖文化的背景下,既要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与,直接操作,获得直接体验,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进行创造,从而促进心灵手巧;二是知识与智慧的统一。
太湖文化知识既有生产知识,也有生活知识,这些知识是跨学科的、非线性的、网络性的、流动开放的和生动鲜活的。
在劳技教育和特色社会实践活动整合中,既要注重学生劳技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智慧的开发,如思考力、想象力、观察力和判断力等等。
知识学习和智慧开发两者密不可分的。
三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统一。
太湖文化内涵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太湖文化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确定整合目标时,既要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又要注重正确价值的引导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四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过程是综合活动的进程与方式,结果是活动的结局与效果。
必须重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五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太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劳动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劳动教育一直被重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因此,开展小学生劳动教学实践,探索新的劳动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劳动教学实践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劳动教学实践的目的1. 培养小学生的劳动观念:通过劳动教学实践,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 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集体劳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劳动教学实践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责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三、劳动教学实践的内容1. 生活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床铺、做饭等,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农村劳动:如种植、收割、养殖等,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体验劳动的艰辛。
3. 社会服务劳动:如参加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技术劳动:如手工制作、电子制作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 美术劳动:如绘画、剪纸、陶艺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劳动教学实践的方法1.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劳动,感受劳动的乐趣和艰辛。
2. 合作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劳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项目式教学:将劳动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情境式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的劳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指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劳动,指导学生掌握劳动技能。
五、劳动教学实践的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合作、创新等。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成果,如作品质量、完成任务情况等。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的实践操作与教学策略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的实践操作与教学策略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的实践操作与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技能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能够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的实践操作与教学策略,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
一、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的实践操作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际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这种实践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
实践操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策略1. 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际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2. 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给予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3. 鼓励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提供实践场景:教师可以提供适合实践操作的场景,如制作手工艺品、搭建小模型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体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5. 强调安全意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教育学生要始终保持安全意识,在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开展教学的有效方法1.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安排。
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操作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劳动与技术实践操作教学解析
小学劳动与技术实践操作教学解析实践操作是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操作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对小学劳动与技术实践操作教学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教学方法和重要的注意事项。
一、实践操作教学的意义与目的劳动与技术实践操作教学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操作或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实践操作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教学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能够锻炼双手的灵活性和精准性,掌握各类实际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实践操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能够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实践操作教学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操作教学的教学方法在小学劳动与技术实践操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提升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进行实际操作的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实践操作。
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细节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巧。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教师可以设立小组任务,让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完成操作任务。
3. 讨论法:在实践操作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思考和分析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个性化指导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兴趣爱好,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通过个别指导,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加有效的操作指导。
三、实践操作教学应注意的事项在实践操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 安全第一: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安全,确保操作环境和工具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材料: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初探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初探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它被被增设为必修课程、法定课程。
在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一种趋势,同时也是科学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缺乏成型的教学模式这一特殊性,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我们这些一线教师们普遍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样开展。
如何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技术与教育这项内容,初步建立教学模式,今天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具体做法和一些粗浅认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更期待您的批评指正。
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力。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世界”这是宇宙从形成开始演变到今天这样一个文明世界的真理。
人类社会的发展更证明了劳动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就是“不劳动者不得食”只有靠人类的高能思维劳动和劳动实践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没有人类各个方面的劳动,宇宙就会停止发展,人类社会就会倒退。
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是这样。
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全方位的劳动教育,中央全教会议又再次强调在学校中必须实行素质教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学校中要开设并上好劳动与技术教育课,这明确指出了学校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必要性。
其二,从当前学校学生的现状来看,同样也要求学校必须开设劳动技术课。
目前,在校学生都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可以说过惯了舒服的生活,对劳动创造价值观是一无所知的,再加上部份学生的家长出于对子女的偏爱,忽视了对子女的劳动教育,更不让子女参加必要的劳动锻炼。
有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甚至连学校的环境卫生也不愿意做;有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做艰苦的劳动,拈轻怕重;有的学生即使参加了工作,在工作岗位上怕苦怕累,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
一、什么是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训练和制作实践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育。
过去的劳动课程教学,我们往往把学生参加劳动当成对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比较注重劳动习惯的培养,只关注他的德育功能,忽视了劳动教育所蕴含的其他更丰富的教育价值。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大课程背景的认识,我们应当赋予劳动与技术教育更广阔的视野。
不仅仅注重对学生劳动观、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培养,要考虑对人的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多种价值取向。
把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完美结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背景下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新要求。
要让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创造性实践过程,必须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如洗手帕小活动的开展,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洗手帕的步骤,还可以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节约肥皂,怎样能把手帕洗的又快又干净,怎样洗能节约用水等等,使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手技能都得到训练。
劳动与技术教育还具有跨学科的内在综合特征。
如在“做元宵”的活动里,有数学问题,几份米粉加几份水和出的米粉最适合做元宵;有科学问题,为什么说沸水中浮起的元宵就是熟了的元宵;有艺术问题,元宵只能是“圆”的吗,是否可以做成其它的形状等。
总之,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运用了数学、语文、艺术、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涉及社会、法律、伦理、审美、环保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
对学生来说劳动与技术教育不仅仅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也是新知识与新能力的综合学习。
劳动技术教育还要加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培养。
特别是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当有的同学不会做或做错了、做坏了、做的很难看,其他的同学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当有的同学忘记带劳动工具了,怎么办,对同一个问题有不一致的看法和做法时,又该怎样处理,等等。
要教育学生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集体,要学会合作,合作共赢。
总之,只有增加技术含量,赋予创新活力,深厚文化底蕴,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高品味的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背景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二、劳动与技术教育包括哪些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可大致分为这些:劳动实践活动、技能练习活动、工艺制作活动、简易设计活动、技术试验活动、发明创造活动、职业体验活动等(举例说明)。
这些内容又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一)自我服务性劳动。
这种劳动主要是以自己和自己的亲人为服务对象。
主要包括料理个人生活和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如: 搞好个人卫生,洗好自己的衣服,打扫好自己的房间,学会使用针线等;学做简单的饭菜,帮助父母清洗碗筷,收拾家庭卫生等。
适当从事此类劳动能够使他们具备最起码的生活能力,培养关心和尊重长辈的道德意识。
这是社会生活中万万不可缺少的东西。
(二)社会公益性劳动。
这种劳动主要体现为不计报酬地为他人服务。
它包括在学校范围内的日常劳动和特定劳动周内的劳动,如建设校园,美化校园环境等。
但更多的是指志愿者性质的社区服务和援助劳动。
如:植树、维护公共场所卫生、对伤残弱小者提供体力和智力援助等。
在这种劳动中,学生将转换心态,以他人的需要为中心,急他人之所急,学会关心他人。
这是学生了解社会,回报社会的途径,能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学校就经常带领学生搞这样的活动,学生确实感到受益匪浅。
(出示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社区”“雷锋活动月”的相关图片)(三)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
这种劳动主要指具有较强智力色彩或知识背景的手工创作或实验,它既可以通过正规的手工课、实验课来体现,也可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展开。
(出示学校剪纸活动小组活动图片)这种劳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审美观念,它把知识引入到劳动中,激发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点,鼓励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
公益劳动强调协作,审美创造性劳动则强调个性。
如:水仙花的制作,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会了水仙花的制作方法,并能创造性的将其技巧运用到其它花的制作过程。
审美能力、创造意识在实践操作中也得以潜移默化的培养。
上述三种劳动的划分基于这样一种教育的理念和逻辑,即:首先是服务自我,学会生存、竞争;然后是服务社会,学会相互协作;最后是审美和创造性的劳动,将个性的施展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以适应新的知识经济时代。
如果以马斯洛的需要梯级学说为依据的话,那么;自我服务性劳动可以满足学生生理和安全的需要;社会公益性劳动则可以满足学生社交、尊重和认知的需要;审美创造性劳动则满足了学生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路一是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的要求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为依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以及经验,确定内容、方式和活动形式。
二是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可不受课时限制),设计内容、制定课题、定期评比展览。
四、具体操作流程劳动技术教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由于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明显不同,课堂教学的结构也与其他学科存在着明显差异。
但是和其它学科一样,它的基本教学结构还是存在的。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有多种类型,如汇报交流课、劳动实践课、技术学习课等,无论是哪种课型,在实施过程中,大致可分四个阶段:1.生成课题、拟订方案阶段;2.活动实施、具体实践阶段;3.展示汇报、交流分享阶段;4.全面评价、立体延伸阶段。
(如下图)劳动技术类课型实施的模式,大致如下:劳动与技术教育类课型实施模式模式全面评价立体延伸展示汇报交流分享活动实施具体实践生成课题拟定方案下面,就《剪雪花》阐述这一活动的流程:《剪雪花》这一活动需要5——6课时完成1.生成课题、拟订方案阶段这是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筛选、确定要研究的主题,然后拟订研究活动实施的计划方案。
包含两种情况: 一是有教材。
所谓的有教材,也是没有公开发行的,而是各个地方的地方教材,或者是学校的校本教材。
(出示几本教材),这样,老师和学生不必筛选主题,直接选用书上的主题;二是没有教材,需要老师和学生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社会经验,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中筛选和确定主题。
活动课题的确立,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只有这样,活动才具有生命和活力,学生才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
(举例《剪雪花》的主题确立:关注生活及学生的好奇心,联系学校校本课程这一实际,从学生兴趣出发等方面)主题确定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围绕主题讨论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从中筛选和确定子课题。
经过筛选提炼,《剪雪花》就确定了许多子课题,如:雪花的形成,雪花的颜色和形状,雪花的重量和大小,雪花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怎样剪雪花等。
然后根据研究兴趣,组合划分活动小组,并讨论和拟订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方案中一般包括小组名称、组员名单、活动步骤、活动分工、预期成果、成果表达方式等内容。
如下图:滕州市第四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计划主题小组名称组长特长组员研究方法分工研究过程滕州市第四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研究表问题的提出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方案的实施研究报告2.活动实施、具体实践阶段。
这是教学活动的第二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按照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决产生的问题,激励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指导学生不断修订、完善研究活动的计划方案。
其中包括:(1)收集信息,根据学生要开展的劳动与技术课的活动内容,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收集的渠道可通过查阅文本资料、网络或走访专家等形式进行。
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
如:《剪雪花》一课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和筛选,获得了关于雪花的非常系统的知识,(出示相关内容)(2)设计制作。
这一阶段是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
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身体会和感悟的过程。
学生个体或小组根据大家提供的信息,参与最后设计方案,并选好材料,教师可帮助设计选材,做好制作准备。
记得《剪雪花》一课在选材上就有波折,开始好多学生为了好看,选择了卡纸,还有学生选择了折纸需要的材料,还有学生选择了皱纹纸……而我没有去制止他们,而是让他们经过实践,发现这些好看的纸,摸起来手感好的纸并不一定适合剪雪花,于是最后在大家的亲身体验下,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选纸这一阶段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