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形态学分类

合集下载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依据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依据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依据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氧输送能力下降的一种疾病。

根据形态学特征,贫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红细胞形态异常类1.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核与细胞质比例失调。

2. 钩端螺旋体病性贫血:红细胞呈钩状、螺旋状或弯曲状。

3. 圆锥形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变成圆锥形,出现在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性贫血和镰状细胞性贫血等疾病中。

4. 球形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变成球形,出现在先天性球形红细胞性贫血等疾病中。

二、缺铁性类缺铁性是导致全球最常见的营养缺乏之一。

缺铁性引起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常见于女性、儿童和老年人。

三、溶血性类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的一类贫血。

溶血性贫血可以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两种类型。

1.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包括先天性球形红细胞性贫血、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性贫血等。

2. 非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导的溶血等。

四、再生障碍类再生障碍是指造成造血干细胞数量或功能不足的一类疾病。

造成再生障碍的原因可能是先天的或通过环境因素引起的。

再生障碍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但也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五、骨髓增殖异常类骨髓增殖异常是指骨髓中某些细胞开始过度增殖,导致造成其他类型贫血。

骨髓增殖异常可以分为恶性和良性两种类型。

1. 恶性骨髓增殖异常: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骨髓增生性肺动脉高压等。

2. 良性骨髓增殖异常: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六、其他类除了以上几类贫血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等。

总结:根据形态学特征,贫血可以分为红细胞形态异常类、缺铁性类、溶血性类、再生障碍类、骨髓增殖异常类和其他类。

不同类型的贫血有不同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因此,正确诊断和分类对于治疗和预后都十分重要。

诊断填空

诊断填空

二、填空题血液检验1、根据红细胞形态学特点,可将贫血分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4类。

2、用于贫血形态学分类的三个红细胞平均值名称分别是MCV 、 MCH、MCHC。

3、促使血沉加快因素主要是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清蛋白。

红细胞的形状、数量对血沉也会产生影响。

4、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值120-160g/L,红细胞数正常值4-5.5×1012/L。

5、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值110-150g/L,红细胞数正常值3.5-5×1012/L。

6、红细胞染色反应异常包括低色素性、高色素性、嗜多色性。

7、病理情况下红细胞结构异常包括嗜碱性点彩、染色质小体、卡-波环、有核红细胞。

8、周围血白细胞正常值,成人4-10*109,白细胞分类中,杆状核粒细胞占0-5,分叶核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9、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和皮肤病粪便检查1、显微镜检阿米巴痢疾粪便中红细胞多于白细胞,血存在;细菌性痢疾粪便中红细胞少于白细胞,粘液及脓存在。

2、孢子虫属肠道完全寄生性原虫,被列为艾滋病重要检查项目。

3、粪便中有意义的原虫类主要是阿米巴滋养体及其包囊,其中滋养体为致病阿米巴。

4、粪便显微镜检查可见的细胞种类有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及肿瘤细胞。

5、细菌性痢疾的外观常为脓血便,镜检可见到白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

6、粪便隐血试验间断阳性见于消化道溃疡,持续阳性见于消化道恶性肿瘤。

浆膜腔积液检查1、漏出液属于非炎性积液,形成的主要原因有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淋巴管阻塞。

2、渗出液主要由炎症引起。

也见于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等引起。

3、漏出液蛋白总量常小于100*106,比重常在1.018以下,渗出液中葡萄糖含量较血糖水平低,比重常高于500*106。

4、漏出液细胞数常小于100*106/L,渗出液细胞数常大于500*106/L。

贫血的分级最新标准

贫血的分级最新标准

贫血的分级最新标准贫血(Anemia)是指机体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机体无法正常发挥氧输送和代谢的功能。

其临床特征包括疲乏、乏力、心慌等,严重时导致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甚至危及生命。

贫血的分级标准是有益于对患者贫血指数的准确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的。

下面分别介绍最新的贫血分级标准。

1. 世界卫生组织(WHO)贫血分类标准根据WHO的分类标准,贫血的定义是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Hb)低于正常水平。

WHO标准发布于1968年,随后经过多次修订和升级,最近的版于2011年出版。

1.1 标准WHO标准将成人(18岁及以上)的贫血分为三个等级:(1) 轻度贫血:Hb为110~119g/L;(2) 中度贫血:Hb为80~109g/L;(3) 重度贫血:Hb低于80g/L。

1.2 临床应用WHO贫血分类标准广泛应用于全世界的医疗工作者中,其目的是为了识别儿童和成人的贫血,以及用于临床研究和公共卫生监测。

2. 康复国际(Rehabilitation International,RI)贫血分类标准康复国际(RI)贫血标准是一种简单和实用的血症分类系统,包括了成人和儿童的贫血等级。

RI标准于1959年由Jane Van der Star开发。

2.1 标准RI标准将贫血分为三个等级:(1) 轻度贫血:Hb>100g/L;(2) 中度贫血:Hb 50~100g/L;(3) 重度贫血:Hb<50g/L。

2.2 临床应用该分类系统更直观并易于安排,适用于简单的贫血病人管理,如动态监测或外科术前术后筛查。

3. 国际贫血处理指南(ISCD)分类标准国际贫血处理指南(ISCD)所提供的标准更加细致和全面,它不仅考虑了Hb的值对患者的影响,还将红细胞形态学和其他平均指标计算在内。

ISCD标准由Dr. Jacobson和Dr. Crosby于2010年开发和发布。

3.1 标准ISCD标准将贫血分类为六类:(1) 正常区间:Hb(男性)172~215g/L;Hb(女性)153~199g/L;(2) 轻度贫血:Hb(男性)130~171g/L;Hb(女性)115~152g/L;(3) 中度贫血:Hb (男性)86~129g/L;Hb(女性)86~114g/L;(4) 重度贫血:Hb(男性)<86g/L;Hb(女性)<85g/L;(5) 米色红细胞贫血;(6) 完全核红细胞贫血。

简述贫血形态学分类

简述贫血形态学分类

简述贫血形态学分类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导致机体氧供不足的一种疾病。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是指根据红细胞形态、大小、色素等特征进行分类。

以下是对贫血形态学分类的简述。

1. 铁缺乏性贫血(IDA)
铁缺乏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

其特征是红细胞大小和形态正常,但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铁缺乏性贫血通常是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失血引起的。

2. 大细胞性贫血(MCA)
大细胞性贫血是指红细胞体积增大,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形态不规则。

大细胞性贫血通常是由于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

3. 小细胞性贫血(MCI)
小细胞性贫血是指红细胞体积减小,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形态不规则。

小细胞性贫血通常是由于铁缺乏、慢性疾病或遗传疾病引起的。

4. 混合型贫血
混合型贫血是指同时存在大细胞性和小细胞性贫血的情况。

混合型贫血通常是由于慢性疾病、铁缺乏和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

5. 非营养性贫血
非营养性贫血是指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和肾脏疾病等。

6. 鱼鳞细胞贫血
鱼鳞细胞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红细胞形态不规则,呈现出鱼鳞状。

鱼鳞细胞贫血通常是由于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

贫血形态学分类是根据红细胞形态、大小、色素等特征进行分类的,不同类型的贫血有不同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了解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对于诊断和治疗贫血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精选试题及答案二单选题(共50题)1、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骨髓病性贫血属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D.正常细胞性贫血E.大细胞性贫血【答案】 D2、瑞氏染色法的染色作用()A.物理吸附B.化学亲合C.物理吸附和化学亲合D.化学结合E.物理结合【答案】 C3、不属于生理性多尿的情况为A.服用咖啡后引起的多尿B.精神紧张C.尿崩症D.使用脱水剂E.饮水过多【答案】 C4、鲍曼不动杆菌的培养特性有A.在血平板上产生清晰的β-溶血环B.42℃可生长C.在血平板上菌落较小D.产生色素E.形成边缘不整齐的菌落【答案】 B5、19世纪末发现的主要病原体不包括()A.大肠埃希菌B.肺炎杆菌C.艾滋病病毒D.脑膜炎球菌E.流感杆菌【答案】 C6、诊断黑热病最有效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是A.骨髓穿刺涂片查无鞭毛体B.血涂片查无鞭毛体C.骨髓穿刺涂片查前鞭毛体D.血涂片查前鞭毛体E.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虫卵【答案】 A7、某患者午餐后数小时出现头晕、恶心、腹痛、呕吐等症状。

呕吐物接种到血液琼脂平皿培养出现完全溶血环、金黄色菌落。

培养滤液幼猫腹腔注射4小时后出现呕吐,此病可诊断为()A.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B.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C.肠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D.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E.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答案】 A8、疟疾和血吸虫病患者发生肾小球肾炎属于哪类变态反应A.速发型B.迟发型C.免疫复合物型D.细胞毒型E.都可以【答案】 C9、患者,女,56岁。

面部皮肤红肿伴发痒1天,3天前曾染发。

体格检查:面部及耳廓皮肤充血红肿,并有散在水泡,大如绿豆、小如小米。

实验室检查:IgE正常。

诊断:接触性皮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接触性皮炎属于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B.本例引发超敏反应的主要物质是染发剂C.染发剂属于大分子半抗原物质D.接触性皮炎主要是使B细胞致敏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 B10、自动生化分析仪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时采用A.一点终点法B.两点终点法C.定时两点法D.连续检测法E.透射比浊法【答案】 C11、某学校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当天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大部分学生发生呕吐、腹痛、腹泻,卫生部门对该食堂就餐环境及餐具进行调查后发现无异常,但厨师王某手上发现有明显的化脓性感染病灶。

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

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失血性贫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
整理ppt
14
三、临床表现
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 ⑴年龄 ⑵贫血的程度 ⑶贫血的速度 ⑷机体对缺氧的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 ⑸患者的体力活动程度 ⑹有无心脑血管的基础疾病
整理ppt
15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心悸、气短、 呼吸困难、困乏、无力、易疲劳、食欲不振、恶 心、腹胀、多尿、月经紊乱 等等
整理ppt
38
2. 形态学分类
从形态学分类上对贫血的类型做出诊断,可以通过四个参数进行分析: 红细胞平均容积(MCV)、 红细胞平均Hb含量(MCH)、 红细胞平均Hb浓度(MCHC) 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ed Cells Volume Distribution,RDW)
整理ppt
39
Hb<110g/L, RBC<4.0×1012/L, HCT<0.37
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最为重要
整理ppt
2
二、分类-按形态学分类
类别 大细胞性贫血
MCV(fl) >100
MCHC(%) 32~35
常见疾病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
80~100
32~35
再障、溶贫、急性失血、 骨髓病性
小细胞性贫血
整理ppt
11
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红细胞内在缺陷 1红细胞膜的缺陷 2红细胞酶的缺陷 3珠蛋白肽连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
整理ppt
12
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红细胞外因素 1红细胞被血清中抗体或补体所影响. 2机械性损伤 3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 4脾脏内阻留
整理ppt

贫血相关检测及临床意义

贫血相关检测及临床意义
贫血相关检测及临床意义
贫 血(anemia)定 义
在一定容积的外周血液中RBC数量、Hb或Hct 低于正常的一种症状,其本质是RBC总量的减 少。
贫血的诊断标准(成人) 男:RBC<4.0×1012/L,Hb <120g/L 女: RBC<3.5×1012/L,Hb <110g/L 孕妇<100g/L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 多症,自免溶贫
靶型红细胞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 贫血
Hb病
椭圆型红细胞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 增多症
泪滴型红细胞
骨髓纤维化
缗钱状排列的红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棘型红细胞
肾功衰,重症 肝病
一.有关铁代谢指标的检验
1.血清铁(serum iron,SI) 2.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 3.血清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0.32~ 0.36 <0.32
0.32~ 0.36
举例
急性失血、 溶血、白血 病,再障
缺铁贫,慢 性失血,珠 蛋白生成障 碍性贫血
巨幼贫,红 白血病, MDS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Bessman法
RBC形态 MCV
小细胞均一性
小细胞不均一
正细胞均一
N
正细胞不均一
N
大细胞均一
大细胞不均一
RDW N
N N
N无无
IDE
NN
N无无
IDA
轻<
中 10g/L
诊断标准(1998年全国儿科血液专业组会 议)
1. 小细胞低色素性 2. 有明确病因 3. SI<10.7μ mol/L(60μ g/dl) 4. TIBC>64.44 μ mol/L(60μ g/dl)

简述贫血形态学分类及临床意义

简述贫血形态学分类及临床意义

简述贫血形态学分类及临床意义
1. 嘿,你知道贫血还有不同形态学分类呀!就像把贫血这个大家庭分成了几个小帮派一样。

比如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哎呀,就像是一个身材小小、颜色暗淡的小家伙。

像缺铁性贫血就是这一类,这在咱生活中可不少见呢!这多重要啊,咱得了解清楚不是?
2. 还有大细胞性贫血呢,这就好像是个大块头。

巨幼细胞贫血就是代表哟!想想看,要是不搞清楚这个,万一误诊了可咋整,那后果多严重啊!我们得重视起来呀!
3.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也是一类呢,就像个普普通通但也不能小瞧的角色。

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时候就是这种哦。

这要是弄混了,治疗不就搞错方向啦,咱可不能马虎呀!
4. 贫血的这些分类可不是随便分的,那可都有着大大的临床意义呢!好比说,知道了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那就能针对性地去查是不是缺铁呀。

这就像走迷宫有了地图,一下就清楚往哪儿走了,是不是很神奇?
5. 大细胞性贫血呢,可能就要去看看是不是叶酸、维生素 B12 缺乏了。


就像是顺藤摸瓜,一点点找到问题所在,多有意思啊。

咱得好好记住这些呀!
6. 每个分类都是有它独特意义的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能帮助医生判断是哪种疾病导致的。

就好像给了医生一双火眼金睛,能看清问题的根源。

你说这是不是很重要呢?咱可得把这些都弄明白咯!总之,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和临床意义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呀!。

血液系统记忆口诀

血液系统记忆口诀
2. 铁代谢:二价铁吸收,三价铁运输,二价铁被利用
3.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按照 FAB 分类; 故事: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没有生育,妻子天天买补品 来吃,这一天,这个丈夫就对妻子说:“你不要一味而补 了,三年了,你早该有了,四年前礼单也收了,我担心六 月的红花能否带来七月最后的希望”。 解 释 一 下 :你 不 要 一( M1)味( 未 分 化 型 )而( M2)补( 部 分分化型)了,三(M3)年了,你早有(早幼粒细胞 )了, 四( M4)年 前 礼 单( 粒 单 核 细 胞 )也 收 了 ,我( M5)担( 单 核 细 胞 )心 六( M6)月 的 红( 红 白 血 病 )花 能 否 带 来 七( M7) 月最后(巨核细胞白血病)的希望。
血液系统
1、 贫 血 的 细 胞 形 态 学 分 类 : 大 的 幼 儿 坐 小 的 地 铁 ,正 好 站 在 我 的 面 前 大 : 大 细 胞 性 贫 血 ( MCV> 100) — — > 幼 : 巨 幼 细 胞 贫 血 小 : 小 细 胞 低 色 素 性 贫 血 ( MCV< 80MCHC< 32) — — > 铁 : 缺铁性贫血 正 : 正 细 胞 性 贫 血 ( MCV80-100) — — > 站 : 再 生 障 碍 性 贫 血
4.关 于 贫 血 的 , 贫 血 细 胞 按 照 形 态 学 分 类 , 骨 髓 增 生 异 常 综合征,大细胞性,巨幼贫,缺铁性贫血,正细胞性,再 生障碍性,急性失血。
口诀如下,他的了一下,正在急性流血。

贫血护理查房

贫血护理查房

一、贫血定义:单位容积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地区的正常值且有临床症状称为贫血,临床上常根据血红蛋白浓度(以成年男性为例)将贫血分为:轻度贫血(Hb≦120g/L),xx贫血(Hb≦90g/L),重度贫血(Hb≦60g/L),严重贫血(Hb≦30g/L)二、【贫血分类】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1、红细胞生成减少2、造血物质缺乏: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3、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4、红细胞破坏过多。

5、失血:常见急性及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

按红细胞形态学分类将贫血分成三类:1、大细胞性贫血:此类常见巨幼细胞性贫血。

2、正常细胞性贫血:此类常见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等。

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三、【病因机理】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生成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造血细胞、造血调节、造血原料。

红细胞生成减少的常见机制有:①骨髓衰竭:包括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或质量缺陷,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贫血;②无效造血: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③骨髓受抑:肿瘤的放疗或化疗时造成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的损伤;④骨髓浸润:骨髓受到侵犯如血液恶性肿瘤、肿瘤骨髓转移、骨髓纤维化或硬化可直接造成骨髓有效造血组织的减少;⑤造血刺激因子减少:慢性肾衰竭时,肾脏合成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⑥造血细胞调亡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髓系造血功能衰竭主要是调亡所至;⑦造血原料不足及利用障碍: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细胞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贫血一。

缺铁和铁利用障碍影响血红素合成,故又有学者称该类贫血为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即溶血性贫血(HA)。

①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代谢酶类和血红蛋白异常或缺陷均可造成其寿命缩短;②红细胞外因素:包括物理、化学、药物、代谢毒物、生物毒素、感染等非免疫性和免疫性因素。

[整理版]血液科简答题

[整理版]血液科简答题

1,贫血的定义及分类答: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学分类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中,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可分为增生性贫血和增生不良性贫血.2,贫血的诊断标准答:在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 ,孕妇Hb<100g/L称为贫血.Hb90 g/L 90 g/L 0.9umol/L(全血),ZPP>0.96umol/L(全血),FEP/Hb>4.5ug/gHb.3.简述再障的定义.答: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有效.4. 简述再障发病的三大学说。

.一,造血干祖细胞缺陷包括量和质的异常.AA患者骨髓CD34+细胞较正常人明显减少,减少程度与病情有关;其CD34+细胞中具有自我更新及长期培养启动能力的"类原始细胞"明显减少.二,造血微环境异常活检发现有骨髓"脂肪化",静脉窦壁水肿,出血,毛细血管坏死;部分AA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生长情况差,其分泌的各类造血调控因子明显不同于正常人.三,免疫异常 AA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T细胞亚群失衡,T辅助细胞Ⅰ型,CD8+T抑制细胞,CD25+T细胞和TCR+T细胞比例增高,细胞分泌的造血负调控因子明显增多,髓系细胞凋亡亢进.5. 简述急,慢性再障的临床特点.答:急性再障又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少数可由非重型进展而来.临床特点如下:(一)贫血多呈进行性加重,苍白,乏力,头昏,心悸和气短等症状明显.(二)感染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39以上,个别患者自发病到死亡均处于难以控制的高热之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有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肤,粘膜感染等.感染菌种以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为主,常合并败血症.(三)出血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皮肤表现为出血点或大片瘀斑,口腔粘膜有血泡,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眼结膜出血等.深部脏器出血时可见呕血,咯血,便血,血尿,阴道出血,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患者的生命.慢性再障又称非重型再障起病急和进展较缓慢,病情较重型轻.(一)贫血慢性过程,常见苍白,乏力,头昏,心悸,活动后气短等.输血后症状改善,但不持久.(二)感染高热比重型少见,感染相对较易控制,很少持续1周以上.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其次为牙龈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而肺炎,败血症等重症感染少见.常见感染菌种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各类球菌.(三)出血出血倾向较轻,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内脏出血少见.多表现为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女性患者有阴道出血.出血较易控制.久治无效者可发生颅内出血。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类,可以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体积>100fL,正常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正常,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80fL,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80fL。

一、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
1、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健康饮食可以预防和治疗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

患者可以每天服用的叶酸片。

如果叶酸水平恢复正常,患者可以停止服用。

但有些人需要终身补充叶酸。

2、溶血性贫血伴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二、正细胞性贫血常见于: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肾性贫血;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骨髓瘤等。

三、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常见于: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疾病贫血。

四、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转铁蛋白缺乏症。

形态学分类

形态学分类
正细胞同质性 Normocytic Homogeneous
(MCV normal, RDW normal)——Normal,Chronic disease, chronic liver disease;
nonanemic hemoglobinopathy (e.g., AS, AC); transfusion; chemotherapy;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三、贫血的临床表现
Anemia -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MCHC (%) 31-35
26-32
31-35
病因
Vit B12 and folate def
急性失血、 白血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贫血
microcytic hypochromic
单纯小细胞性
<80
贫血
microcytic
<26
<30
IDA
<26
31-35
chronic disease
macrocytic
一、贫血的定义
Anemia- definition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计数 (RBC)、血红蛋白含量(Hb)或红细胞 比容(Hct)低于正常下限。
Below normal:
•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or
• RBC number/volume
二、贫血的分类
Anemia-Classification
病因学分类 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Causal (etiologic) mechanisms RBC morphology
1.形态学分类-Morphologic Classification (1)按MCV、MCH、MCHC分

内科学:贫血概述课件

内科学:贫血概述课件

诊 断标准
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性别、年龄、海拔高度、妊娠 病理因素:
血液浓缩:脱水、失血 血液稀释: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分类
一、按贫血进展速度分: 急性与慢性
二、按红细胞形态分: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
类型
MCV(fl) MCHC(%)
常见疾病
大细胞性贫血 >100
巨幼贫,伴RC大量增多 32~35 溶贫,MDS等
3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CDA)
4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MDS及各类 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
2、造血调节异常所致贫血
1 骨髓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 MF、骨髓转移癌等。
2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贫血:T细胞功能亢 进所致造血功能衰竭,如AA;B细胞功能亢 进可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破坏或抑制 造血细胞导致造血功能衰竭,如免疫相关性 全血细胞减少。
正细胞性贫血 80~100
32~35
AA、PRCA、溶贫、急性 失血性贫血等
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
<80
IDA、铁粒贫(SA)海洋 <32 性贫血
三、按血红蛋白浓度分: 贫血严重度划分标准
Hb
<30g/L 30-59g/L 60-90g/L >90g/L
贫血严重程度 极重度 重度
中度 轻度
四、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 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贫血概述
定义
贫血(Anemia)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 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临床症状。 临床上常以Hb浓度来表示。
诊 断标准
诊断标准
我国:成男:Hb<120g/L 成女:Hb<110g/L 孕妇:Hb<100g/L

贫血概述

贫血概述

贫血概述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由多种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故诊断贫血时应找出病因,针对造成贫血的不同病因进行诊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定义]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

一般认为在平原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RBC<4.5×1012/L及(或)HCT<0.42,女性Hb<110g/L、RBC<4.0×1012/L及(或)HCT<0.37就可诊断为贫血。

[分类]贫血的分类通常是根据红细胞形态或引起贫血的原因和发生贫血的病理生理而分类的。

一、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主要根据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将贫血分为三类:(一)大细胞性贫血 MCV>100fl 。

属于此类贫血的主要有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多时、肝病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贫血。

(二)正常细胞性贫血 MCV=80~100fl、MCHC=32%~35%。

此类贫血大多数为正常色素性,少数可有低色素性。

属于此类贫血的主要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急性失血性贫血。

(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80fl、MCHC<32%。

属于此类贫血的有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及某些慢性病贫血。

二、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将贫血分为①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缺乏造血原料(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等)及骨髓疾病影响了造血;②红细胞破坏过多:由于过度的红细胞破坏,体内的代偿能力不足以弥补和维持红细胞生成与破坏之间的平衡;③失血性。

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之一,贫血的主要症状是头晕、乏力、面色苍白、严重贫血还可以出现心慌、气短、双下肢浮肿等情况。

贫血是指病人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其中以血红蛋白含量最为重要。

采用两种贫血形态学分类法对150例肾性贫血的结果分析

采用两种贫血形态学分类法对150例肾性贫血的结果分析
3 讨 论
肾性贫血是一个复杂 的过程 , 因肾损伤造成 E O生成 减 P 少使红 系祖细胞不能进一步分化而引起贫血 ,由于此种病 因
测 。每天检测前分别用高 、 低 3种浓度的全血质控物做室 中、 内质控 , 结果在控 , 执行检测 。本组 健康对照仪测参考 范围 :
MC 8 — 9 m MC : 7 3 g MC V: 3 9 , H 2 ~ 3 p , HC: 1 ~ 4 / RDW : 3 1 3 9 gL,
意义 的细胞 , 还会影响其他系列细胞 的检查 。此时必须进行 涂片复检 。为此 , 国内专 家多次提出 , 在各种 参数及图形正 常的情况下 , 结合临床表现可 以做筛选手段 。
综上所述 ,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应作为全血 细胞分析 的一
项很重 要的质量控制 , 是减 少差错 、 免 医疗 纠纷 的重 要措 避
2 结 果
10例 肾性 贫血 患 者 4个 红 细 胞 指 数 的 检测 结 果 见 5
B 不足有关。传统分类法对贫血 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 : 但 实践证 明此法忽 视了 由于红细胞体积 的异质性对 MC V准确

66 ・ 2
医蕉苤 查 2 1 生 第 1 鲞第 6 Q2 9 期 J mao Pa i l ei 1 ehi e, ue 02 V11, 06 o l f r ta M dc cn us Jn 1, 0 9 N u cc aT q 2 .
22 交叉 干扰 的排 除 : 萄糖与肌 酐测 定相邻时 , . 葡 最好 在其
中间 加入 丙氨 酸 转氨 酶 ( ) 天 冬氨 酸转 氨酶 ( S ) A 或 A T 或
尿素氮等非 氧化酶法测定 项 目 , 即先测定葡 萄糖 , 然后 测定 A 或 A T或尿素氮 , S 再测定 肌酐 , 这样可 消除葡萄糖 测定 对肌酐 的影 响 , 上述方法 的测定 结果 为( 5 + .) ̄ o L 用 7. 8 5 4 mY 和( 8 .+ .) ̄ o L 2 90 2 I l 。与单 独测定肌 酐的结 果做统计 学处 4 m / 理,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 ) 尸 00 。 5

贫血形态学分类及临床应用

贫血形态学分类及临床应用

贫血形态学分类及临床应用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表现为红细胞数量或功能不足,导致氧的输送能力下降。

贫血根据红细胞形态学特征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形态学分类对于贫血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贫血形态学分类根据红细胞形态学特点,贫血可以被分为正细胞形态学和异常红细胞形态学两大类。

正细胞形态学包括巨细胞贫血、小细胞贫血和正常细胞贫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包括贫血形态学异常、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

1. 巨细胞贫血巨细胞贫血是由于核细胞成熟发育受阻而导致的贫血。

患者的红细胞呈现出明显的大小不一,核细胞过大。

这种贫血多见于维生素B12缺乏和叶酸缺乏等原因引起的因子。

2. 小细胞贫血小细胞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受损或破坏导致的贫血。

患者的红细胞大小均匀减小,形态圆形。

这种贫血多见于缺铁性贫血、载铁蛋白缺乏症等原因引起的因子。

3. 正常细胞贫血正常细胞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生成障碍导致的贫血。

患者的红细胞形态正常,但数量减少。

这种贫血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等原因引起的因子。

4. 贫血形态学异常贫血形态学异常是由于红细胞形态异常导致的贫血。

患者的红细胞出现形态不规则、变形等异常情况。

这种贫血多见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原因引起的因子。

5.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过早破坏导致的贫血。

患者的红细胞出现溶解、片状、减少等情况。

这种贫血多见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原因引起的因子。

6. 失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的贫血。

患者的红细胞数量正常,但由于失血过多而导致贫血。

这种贫血多见于外伤失血、消化道出血等原因引起的因子。

二、临床应用贫血形态学分类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医生对患者贫血类型做出准确诊断、制定科学治疗方案。

通过对患者血液形态学特征的分析,医生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原因,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1. 诊断贫血形态学分类是贫血诊断的关键步骤之一。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职称考点)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职称考点)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职称考点)WBC 白细胞计数(4一10)x10/L LYM 淋巴细胞百分比 20一40% 0.8-4.0*10九次方GRAN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50-70%中值细胞比率正常值 3~8 0.12-0.8*10九次方RBC 红细胞计数男:(4.5一5.5)x10/L女: (3.5一5.0)xl0/LHGB 血红蛋白男: 120一160/L女: 110一150/LHCT 红细胞压积男:(0.42一0.49%)女:(0.37- 0.43%)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 82一92FLMCH 平均细细Hb含量 27一31PgMCHC 平均红细胞Hb浓度 320一360g/L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11.6一14.8%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正常参考值35.1-43.9PLT 血小板计数 100一300X10/LWPV 平均血小板体积 7-11FLPCT 血小板压积男:0.108一0.272%PDW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15.0-17.0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表1-1 根据MCV、MCH、MCHC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表1-1表1-2 根据红细胞MCV和RDW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表1-2尿尿SG 比重 1.010一1.025 尿蛋白<0.1g/L:-;尿蛋白为0.1—0.2g/L:±;尿蛋白为0.2—1.0g/L:+;尿蛋白为1.0~2.0g/L:++;尿蛋白为2.0—4.0g/L:+++;尿蛋白>4.0g/L:++++尿常规检查项目一般分为以下11类:尿蛋白,潜血等正常值为0血生化酸碱度(PH) 7.35-7.45二氧化碳分压(PaCO2) 35-45mmHg 氧分压(PaO2) 75-100mmHg 碳酸氢根离子HCO3-) 21.3-27.3mmol/L钠离子(Na+) 136-146mmol/L 钾离子(K+) 3.5-5.5mmol/L 氯离子(Cl-) 96-106mmol/L。

贫血分类及概述ea

贫血分类及概述ea

一、贫血概论:首先要知道贫血是临床病症,不是一种疾病。

Hb、压积、红细胞数、MCV、MCH和MCHC的定义、参考值和换算一定要会,贫血的严重度划分要知道。

〔一〕分类1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和小细胞低色素性。

具体内容在血液检验中再说2病因学:1〕生成减少:a原料减少:缺铁、叶酸和VB12。

b造血功能障碍:造血组织减少―――再障造血功能异常―――MDS造血功能受抑制――白血病、转移癌至骨髓和骨髓瘤等2〕破坏过多:a内在缺陷:遗传因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酶的缺陷蛋白合成障碍--地贫b外在因素:PNH自身免疫性机械因素-血管生物因素-蛇毒理化3〕丧失过多:急性――正细胞正色素性慢性――小细胞低色素性有些疾病同时可以有几种因素共同作用,例如PNH既有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的内在因素,又有补体敏感这一获得性的外在因素。

〔二〕临床表现:贫血的病症特异性不好,而且通常混有原发疾病病症,各种病症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组织缺氧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心、脑、肾和消化道等脏器缺氧都会产生相应病症2机体代偿导致:例如贫血可以引起循环血量代偿性增加,使心负荷增加,在中重度贫血尤其明显,因此引起一系列病症。

二、缺铁性贫血〔IDA〕:〔一〕体内的铁60%以上存在RBC内,HB和肌红蛋白等所含铁合称为功能铁。

衰老死亡RBC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解〔主要部位在脾〕,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称为储存铁,成年男性大约1000mg、女性300-400mg。

每天食物中大约含铁10-15mg〔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被人体吸收1mg左右,每天从脱落上皮等丧失大约1mg的铁,所以铁的来源主要是自体衰老死亡的RBC,处于一种闭式循环,因此单纯的饮食缺乏不容易引起铁缺乏。

〔二〕原因:1、丧失过多:女性月经过多最常见〔青年多为功血、中年多为子宫肌瘤〕、内痔、消化性溃疡、钩虫慢性小量出血也是常见原因。

2、生理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的儿童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3、吸收不良:胃大切、长期严重腹泻、长期饮浓茶〔多为女性同时伴有月经丧失过多〕、胃酸缺乏等〔三〕实验室检查:1、血清铁〔SI〕:反映转运铁,是可利用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红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铁储量过多和外周血呈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铁利用不良,血红素合成障碍和红细胞无效生成是本病发 病的主要环节。与血红素合成有关的各种酶和辅酶的缺乏 ,活性减低和活性受阻是本病的发病机理。
贫血:在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
年女性(非妊娠)<110g/L,孕妇<100g/L。 贫血分级:轻度:HGB >90g/L 中度:HGB 60-90g/L 重度:HGB 30-59g/L
极重度:HGB <30g/L。
红细胞比容(HCT)
定义: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 占全血的容积比。 正常值: 男:0.40~0.50 女:0.35~0.45
RNA/DNA比值增大,造成细胞体积增大,胞核发育滞后于
胞浆,形成巨幼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
,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
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
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
胞体演变规律:由大变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正常
正常
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正常 增大 增大
增大 正常 增大
风湿免疫科相关贫血
• 主要表现为慢性病性贫血,即正常细胞性贫血,也可表现
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慢性病性贫血:慢性感染、炎症及肿瘤性疾病所伴有的贫
血。以介导免疫或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及干扰素等)产生增多为特征。演变的全 过程均与细胞因子有关,包括红细胞寿命缩短、对促红细 胞生成素(EPO)的反应迟缓、红细胞系集落生成受损以 及网状内皮系统贮存铁动员障碍。
正常细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贫血
小细胞低色 素性贫血
80—100
32—36
<80
<32
贫血形态学分类
类型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MCV
减小 减小
RDW
正常 增大
常见疾病
轻型地中海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急性失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早期缺铁性贫血、 急性溶血性贫血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正细胞均一性贫血
风湿免疫科相关贫血
• RA、SLE等一般是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本病出现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贫血可因病变本身或因 服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而造成的胃肠道长期少 量出血所致。
巨幼细胞贫血
• 叶酸和或VitB12缺乏、或影响核苷酸代谢的药物导致DNA
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
• 叶酸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而RNA合成不受影响,细胞内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定义: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MCV =
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
HCT×1015..
RBC×1012/L
fl
正常值: 80--100 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定义:每个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MCV=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张霞.大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及形态学观察[J].医学检验,2010,7(6):77
肝疾病引起贫血
唐世超.肝病与贫血[J].安徽医学,1987,8(5):7-9
骨髓病性贫血
• 本病是指恶性实质性肿瘤转移至骨髓,使骨髓正
常造血受抑制,干扰造血功能而引起的贫血。 • 大多数呈正细胞性贫血,可伴有白细胞及血小板 减少。
缺铁性贫血
• 铁代谢 • 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以Fe2+吸收入血 • 经铜蓝蛋白氧化成Fe3+,与转铁蛋白结合(血清铁)
• 转运至细胞内与转铁蛋白分离并还原成Fe2+,参与形
成血红蛋白。
• 多余的铁以铁蛋白(血清)和含铁血黄素(肝、脾、
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形式贮存。
贫血五项
•血清铁(Fe):与转铁蛋白(Trfe)结合的铁,取决于血清中 铁的含量,同时受转铁蛋白的影响。 •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未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 •总铁结合力(TIBC):每升血清中的转铁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 铁量。取决于转铁蛋白含量。TIBC=Fe+UIBC •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比值 (Fe/TIBC) •铁蛋白(Ferr):去铁蛋白和Fe3+形成的复合物,是铁的贮存 形式。 •可溶性铁蛋白受体(sTFR):铁蛋白受体表达于红系造血细胞 表面,当红细胞内缺乏铁时,铁蛋白受体脱落进入血液成为血 清可溶性铁蛋白受体
缺铁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Ferr) ↓
总铁结合力(TIBC)↑
血清铁(Fe)↓
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 ↑ 转铁蛋白饱和度 (TS)↓ 可溶性铁蛋白受体(sTFR)↑ 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减少,铁粒幼细胞<15%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D)↑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特征为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
=
HgB(g/L)×1012 RBC×1012/L
.. pg
正常值: 27--34 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定义: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MCHC=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 . 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
=
HgB(g/L) HCT (L/L)
.. g/L
正常值:320--360 g/L 血红蛋白浓度(HgB):单位体积血液所含血红蛋白量; MCHC:单位体积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量。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 参考值:11-15% 数值越大,红细胞体积变异系数越大。
贫血形态学分类
类型
大细胞性贫 血
MCV(fl) MCHC(%)
>100 32—36
常见疾病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
合征,肝疾病,伴网织红细胞 大量增生的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骨髓病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 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贫血形态学分类
血常规化验单
红细胞
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值: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4.0~5.5)×1012/L (3.5~5.0)×1012/L
新生儿 :
(6.0~7.0)×1012/L
血红蛋白浓度(HGB)
正常值:成年男性:120~160 g/L
浓度
成年女性:110~150 g/L 新生儿: 170-200 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