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28题.docx
2024年新课标卷高考文综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新课标卷高考文综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
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
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3.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禅让”反复出现()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4.表1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A.《宋史》B.《三朝北盟会编》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D.《宋史纪事本末》5.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
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6.表2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
这可用于说明新军()A.抵制了列强入侵B.导致了军阀势力扩大C.引发了军阀混战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7.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
据此可知,当时波斯()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8.16世纪上半叶,航海家在太平洋开发了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从菲律宾群岛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
2024年人教版高考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仿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朝确立了封建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础B、汉朝时期封建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实行了郡县制C、唐朝时期封建社会进入鼎盛,实行了科举制D、宋朝时期封建制度开始衰落,实行了行省制2、关于新文化运动,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C、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新文化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蒸汽机4、下列关于《南京条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京条约》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5个通商口岸C、《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完整得到维护D、《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5、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华民国国父”?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孙中山D. 袁世凯6、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发生在1919年B. 起源于北京C.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 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7、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D.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8、以下关于《南京条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 《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C. 《南京条约》规定了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D. 《南京条约》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题目: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进入“一统天下”的局面?A.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D. 唐太宗开疆拓土 10、题目:以下哪位思想家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A. 孔子B. 荀子C. 墨子D. 韩非子11、题干: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皇帝拥有最高权力,三公九卿辅佐B. 皇帝权力受限,三公九卿权力较大C. 实行郡县制,地方权力较大D. 中央与地方权力分离,各自为政12、题干:以下哪项不是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A.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B. 重视经学,轻视文学C. 建立了科举考试机构D. 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唯一途径13、【题目】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采取的军事战略是:A. 分散兵力,游击战B. 集中兵力,阵地战C. 固守阵地,消耗战D. 积极进攻,运动战14、【题目】下列关于辛亥革命说法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实现了民主、自由D. 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15、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团结抗战,共赴国难”的口号,对于当时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部编版历史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部编版历史高考仿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青铜器2、明朝时期实行的一项重要土地制度是?A. 均田制B. 屯田制C. 占田制D. 一条鞭法3、以下哪项不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A、《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B、《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共产党宣言》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D、《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4、以下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任务?A、提倡民主与科学B、反对封建主义C、倡导新道德D、提倡新文学5、下列哪一项是元朝实行的重要制度?A. 科举制B. 行省制C. 郡县制D. 分封制6、明清两代,紫禁城(即今故宫)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宗教祭祀场所B. 军事防御要塞C. 皇家居住与行政中心D. 商业贸易市场7、下列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 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 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C. 推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D. 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8、以下关于唐朝政治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 唐太宗实行“贞观之治”,政治清明B. 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C.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D. 唐朝推行“科举取士”制,导致官僚队伍日益庞大9、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仅是因为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而引发。
B.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鸍片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D.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10、以下哪一项不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A. 京师同文馆B. 天津水师学堂C. 北洋大学堂D. 清华学堂11、以下关于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B. 丝绸之路的贸易达到鼎盛C.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D. 开元通宝成为全国通用的货币12、关于宋代的科技成就,以下哪项不属于这一时期?A.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 火药的广泛应用C. 指南针的发明D. 雷达技术的应用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A、推行郡县制B、统一货币C、修筑长城D、设立丞相14、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对于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A、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B、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C、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D、促进了民族融合15、题干: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A. 水利工程的兴修B. 耕作技术的改进C. 农业工具的创新D. 耕作制度的演变16、题干:下列哪项不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A.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B. 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C.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D. 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历史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A. 李世民B. 李渊C. 李隆基D. 李治答案:B3.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是什么?A. 洪武B. 永乐C. 万历D. 崇祯答案:A4. “文景之治”指的是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 汉武帝和汉景帝B. 汉文帝和汉景帝C. 汉高祖和汉景帝D. 汉文帝和汉武帝答案:B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E. 丝绸答案:E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国家。
答案:魏、蜀、吴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________。
答案:郡县制3.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开元盛世”,这一时期是由哪位皇帝统治的?答案:唐玄宗4.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5. 清朝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时期,其中“康”指的是________皇帝。
答案:康熙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措施。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修建长城,推行郡县制等。
2. 唐朝的“开元盛世”有哪些特点?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流频繁,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3. 明朝的“永乐大典”是什么?答案:“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巨型百科全书,收录了大量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资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对后世的影响。
word版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word版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铁器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B. 古代中国实行的是井田制C. 农业税是古代中国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D. 古代中国农民普遍使用牛耕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所有上述选项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D. 所有上述选项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展示国力B. 寻找海外贸易机会C. 传播中国文化D. 所有上述选项5. 清朝末年,中国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是什么?A. 列强的侵略B. 内部的民族矛盾C. 经济的衰退D. 所有上述选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者是_________。
7.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其盛世的开创者是_________。
8.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共进行了_________次下西洋的航行。
9. 清朝末年,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_________时期。
10. 辛亥革命爆发于_________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2. 请简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4. 论述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一:《史记·平准书》记载:“天下苦秦久矣,诸侯并起,争为天子。
高中历史类试题题库及答案
高中历史类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A. 诗词歌赋和策论B. 经史子集和策论C. 诗词歌赋和经史子集D. 策论和经史子集答案:B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共进行了几次?A. 5次B. 6次C. 7次D. 8次答案:C二、填空题4.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_________国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答案:蜀5. 清朝末期,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_________。
答案:《南京条约》6.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_________。
答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三、简答题7.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及其影响。
答案: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即废除其他学派的官职,只尊崇儒家学说。
这一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思想文化;二是促进了儒家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使儒学成为国家的主导思想;三是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
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民族觉醒和思想解放,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屈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抗日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之一。
再次,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开辟了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完整word版)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27题
27题题型训练---明清时期转型与迟滞时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1.【2014年全国II卷.27-1】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君主集权加强B.皇权渐趋衰落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2.【2016年全国I卷.27-1】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3.【2017年全国II卷.27-1】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4.【2018年全国I卷.27-1】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B.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C.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2014年全国I卷.27-2】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6.【2015年全国I卷.27-2】表中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7.【2015年全国II卷.27-2】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2020年新课标高考历史选择题28题的评析及教学启示
2020年新课标高考历史选择题28题的评析及教学启示(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答案】C 试题难易程度:中一、试题评析1.背景知识:(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中国大事记)年份主要经历《格致汇编》1861香港,主持圣保罗书院的校务。
致力于“将西方格致之学广行于中华”,体现出明确的读者中心意识。
为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作出了贡献。
1863北京,担任京师同文馆英语教习。
1865担任上海英华学堂校长,主编中文版《上海新报》。
1868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工作,时间长达28年。
1876上海,创办《格致汇编》1896离开中国,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担任东方文学语言教授。
从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中国阅历看,正值中国洋务运动期间。
可以说他是一位富有中国情感,致力于向中国传播西方科技文化知识的“洋务专家”。
2.试题立意:(唯物史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考查立意:通过《格致汇编》“问卷”,反映19世纪中期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对西方科学技术的需求。
4.涉及的理论与知识:理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知识:洋务运动、西学传播、民族企业兴起、“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崇尚科学思想等。
4. 能力(素养)考查:信息加工(数据对比)、思维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
5.试题解析:数据信息聚焦于19世纪中期,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指向洋务运动、民族企业兴起,需要西方科学技术的支持,C项符合题意要求。
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28)(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 高考一轮基础自练题( 28)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 •池州一模,24)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
这里的“乐” 已经超越了音乐范畴,带有浓厚的政治与社会色彩。
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 )A. 稳定统治秩序B. 体现贵贱有序C. 调节人们情绪D .凝聚家族亲情答案A解析“乐”讲究不同阶层的和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从而稳定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
2、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
这种变化( )A. 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B. 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C. 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D .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以得出这种变化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道家休养生息政策的任何信息,故B项错误;从“父慈子孝”到“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体现不出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故C项错误;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故D项错误。
3、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 ,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 从政治需要出发B.从天人关系出发C.从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解析董仲舒从政治需要出发来解释伦理纲常,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天地和理的先后关系,与天人关系无关,故 B 项错误;朱熹认为理先于天地存在,说明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人的本性,故D项错误。
4、1 860年英国《泰晤士报》称:“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当时每英镑价值7.3 克黄金) 。
”与此相关的那场战争( )A. 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B. 导致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 是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D. 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 I860年”“(圆明园)被劫掠”,可以判断题中所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故B项正确;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C项错误;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工具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故D项错误。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34题
34题题型训练---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1. 【2017海南.18-1】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 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 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 可耕地面积缩减, 粮食不断减产, 牲畜大幅度减少。
这一时期是( )A. 二月革命时期B. 国内战争时期C. 农业集体化时期D. 德军入侵时期2.【2018年海南.20-1】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 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 后随着形势的发展, 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
这一调整A. 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 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 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D. 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3.【2014年全国I卷.34-2】1928年, 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 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 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 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 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 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 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4.【2014年全国II卷.34-2】20世纪30年代, 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 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 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A. 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 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 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D. 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5.【2014年海南卷.20-2】1923—1929年, 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 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A. 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B. 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C. 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 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6.【2015年海南卷.17-2】1924年, 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
高三人民版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8历史卷(解析版)
B.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C.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想
D.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主张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该报告发表于(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A.解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B.中国向何处发展
C.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
D.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详细信息
5. 难பைடு நூலகம்:简单
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在此毛泽东认为,挽救民族危亡必须( )
A.实行君主立宪 B.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中共十八大文件:“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材料反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共同点是( )
高中历史选择题100道及答案
1.有学者认为:至于三省的职掌,普遍的说法是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主封驳,尚书省掌执行……事实上,初唐三省均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遵行宰相一致原则。
该学者认为三省制A.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B.扩大了中书与门下省的决策权C.是一种集体宰相制度D.便于抑制相权以加强中央集权2.欧阳修针对“国有不竭之货”却“流通日滞”的现象,上书朝廷提出“诱群商而散之”的建议;苏轼也针对“谷贱伤农、谷贵伤末”的现象,提出“不税五谷”。
这反映出他们都主张()A.强化对经济的控制B.减轻农业发展负担C.发挥国家经济职能D.力行重农抑商政策3.唐代谏官工作形式多样,负责谏正皇帝及中央政策。
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白居易就做过左拾遗,当时讽喻诗也具有谏言性质。
上述现象反映了A.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开明B.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C.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D.文人的社会地位较高4.明清时期,江南人家有田十亩,必延请塾师培养子弟应举入仕;商人、高利贷者也热衷于培养后代在科场博取功名,还不惜血本捐官买爵。
这反映了当时A.科举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社会群体依附于政治权力D.官商一体成为趋势5.唐朝某一时期,“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人。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
这一政策的实施A.增强了政府对土地的控制B.缩小了征税对象和征税项目C.适应了土地制度变化的趋势D.实行人丁财产并重的征税标准6.如表为三国至隋唐僧人名号的演变。
这反映了时僧人名号命名特点期三以国为姓,音译或意译其名,如来自天竺的僧人一般冠以“竺”姓国东以佛法僧为姓,音译其名,如佛陀耶舍、法护、僧伽提婆晋隋唐山名+法名,如百丈怀海;地名+法名,如曹溪慧能;寺名+法名,如法眼文益;尊号+法名,如义净法藏;俗名+法名,如司马道信A.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B.佛教逐渐本土化C.僧人命名日益规范化D.三教合一的盛行7.清朝前期,政府颁布的治边法律有《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西藏通制》《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理藩院则例》等。
高考历史28题知识点
高考历史28题知识点高考历史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场考试,历史28题是其中的一部分。
本文将会为大家总结高考历史28题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
1. 古代中国的奴隶社会在古代中国,奴隶社会是最早的社会形态之一,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度基础上的社会形态。
奴隶制度的出现促使了社会分工的出现,也为后来封建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统一中国的行动被称为“统一战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如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3. 隋朝和唐朝的统一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王朝,它们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朝由于政治腐败导致了短暂的统治,而唐朝则在开放政策和文化繁荣方面有着较大的贡献。
4. 宋朝的政治制度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央集权王朝,其政治制度以科举制度为核心。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社会上千千万万的士人有了通过考试来进入仕途的机会,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发展。
5. 明朝的国际贸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海上贸易时期,它的国际贸易尤为发达。
明朝通过禁港政策和海禁政策,控制了海上贸易,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国家之一。
6. 清朝的闭关政策清朝实行了长期的闭关政策,限制了与外界的贸易和交流。
这种政策导致了中国在科学、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滞后,也为外国列强的侵略提供了机会。
7.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序幕。
8. 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历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一次合作,旨在推翻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统治。
尽管合作最终失败,但为后来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9.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28题
28 题题型训练 ---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晚清期间学校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题序123456789101112答案1.【 2015 年全国 II卷.29-1】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以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假造。
1891 年该书刊印后流行国内,但很快遇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假如因为该书旨在A.揭穿历史实情B.引介西方理论C.倡议维新变法 D .推翻孔孟学说2.【 2018 年全国 I 卷 .28-1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拟订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安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很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专制中获取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应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度B.日本力争更改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代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煽动中国的民主革命3.【2018 年全国 II卷.28-1】19世纪70年月,针对日本阻挡琉球国向中国纳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重申:琉球素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该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依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损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系统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涉朝廷外交事务决议D.近代外交观点影响中国4.【2015 年全国 I 卷 .28-2 】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
而在此从前,用于包裹的主假如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类变化反应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拙B.英国的棉布价钱更具优势C.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D.中国生丝在英国热销5.【 2015 年全国Ⅱ卷 .28-2】奕 ?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 ;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 ;郭嵩焘在一片冷言冷语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历史高考选择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7.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25题
25题题型训练---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1. 【2015年全国I卷.25-1】两汉时期, 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 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 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2015年全国II卷.25-1】汉宣帝曾称: “与朕共治天下者, 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A.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3.【2016年全国II卷.25-1】两汉实行州郡推荐, 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 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 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4.【2016年全国Ⅲ卷.25-1】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 “萧何入秦, 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 汉所以能制九州者, 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 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 是因为汉初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5. 【2016年全国I卷.25-2】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6. 【2017年全国I卷.25-2】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7.【2017年全国II卷.25-2】《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序列第28题试题汇编
2010年——2019年全国卷高考历史序号28题汇编一、单选题1.(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3.(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4.(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5.(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6.(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高中历史大题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大题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统一文字D. 以上都是答案:D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哪项不是科举制度的内容?()A. 进士科B. 明经科C. 武举科D. 九品中正制答案:D3. 下列关于明朝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明朝是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B.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C. 明朝的首都在南京D.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答案:C4. 清朝乾隆年间,编纂了一部大型的百科全书,这部书是:()A. 《永乐大典》B. 《四库全书》C. 《康熙字典》D. 《古今图书集成》答案:B5.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A. 封建帝制被推翻B.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 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既平六国,天下一统,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材料二:《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科举取士,不限门第,唯才是举。
”材料三:《明史·海禁》记载:“明太祖洪武年间,海禁政策,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
”材料四:《清史稿·乾隆本纪》记载:“乾隆帝命编纂《四库全书》,汇集古今图书,以广博学。
”6. 根据材料一,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
(5分)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推行郡县制的措施,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这一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郡县制奠定了基础。
7. 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5分)答案: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是不限制门第,以才学为选拔标准,这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职的垄断,使得更多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进入官场。
这一制度的实行,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对后世科举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考模式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模式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是:A. 商朝B. 西周C. 秦朝D. 汉朝2. 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主要得益于:A. 丝绸之路的开通B. 郑和下西洋C. 闭关锁国政策的取消D. 航海技术的革新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寻找新的贸易伙伴B. 展示国威,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C. 逃避国内的战乱D. 寻找失散的皇室成员4. 清朝末期,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领土最多的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辛丑条约》D. 《马关条约》5.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B. 清朝C. 元朝D. 唐朝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5年B. 1949年C. 1950年D. 1951年7.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华东地区D. 西南地区8. 1956年,中国完成了:A. 土地改革B. 社会主义改造C. 抗美援朝D. 文化大革命9.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者是:A. 毛泽东B. 邓小平C. 周恩来C. 江泽民10.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应用于:A. 香港C. 台湾D. 新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________、________和火药。
1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________朝。
13. 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中,最著名的外国使节是________。
14. 清朝末期,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领土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
1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首都设在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主要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题题型训练 ---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晚清时期学校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题序123456789101112答案1.【 2015 年全国 II卷.29-1】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 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维新变法 D .颠覆孔孟学说2.【 2018 年全国 I 卷 .28-1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3.【2018 年全国 II卷.28-1】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4.【2015 年全国 I 卷 .28-2 】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D.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5.【 2015 年全国Ⅱ卷 .28-2】奕 ?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 ;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 ;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6.【 2016 年全国 I 卷.29-2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7.【 2016 年全国 II卷.28-2】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8.【 2017 年全国 I 卷.28-2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 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 1 钱。
这一举措A.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B.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C.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D.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9.【 2017 年全国 II卷.28-2】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10.【 2018 年全国 I 卷 .28-2】据研究, 1853 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 便士,而中国是 0.94 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C.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D.经济的发展程度低于印度11.【 2018 年全国Ⅲ卷 .28-2 】 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12.【 2017 年全国Ⅲ卷 .28-3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28 题 ---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晚清时期参考答案1. 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学伪经考》将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斥为伪经,其目的是摧毁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理论依据,为维新变法扫清障碍,因而遭到清政府的禁毁,故 B 项符合题意;《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自身对儒学的考究, 主观意识较强,真实性不强,故A 项错误;《新学伪经考》主要内容是考据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 目的是对儒学体系加以改造,不是介绍西方思想,也不是颠覆孔孟学说,故CD项错误。
2. C【来源】 2018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 卷 )【解析】材料信息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这说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舆论宣传是近代外交的一种形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 C 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会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 D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
点睛:“现实的问题历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思路,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权,沉着应对。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
3.D 【解析】题干中地方督抚上奏的内容中认为,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当时清朝的地方督抚已经注意按照国际法来处理中日之间的交涉问题,这明显体现了近代的外交观念,故选D;题干中没有说到日本是借助于西方列强侵害中国的权益,故 A 与题意不符;由“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可知,当时琉球国还在向中国进贡,维持着朝贡关系,故 B 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地方督抚的上奏只是在行使其职权,对政府提出建议,而不是干预朝廷外交事务,故 C 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名师点睛:中国外交近代化是指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中,中国一方面试图通过自身的力量赶走外国侵略者获取独立,另一方面认同接受西方文明,外交上从消极排斥与抵抗、蒙昧无知中丧失主权,转变为接触与适应、尝试改变弱势处境,再到主动争取国际社会主体权资格、追求建立平等新型外交的历史演变过程。
4.C【解析】由题干材料“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及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滞销,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中国生丝,故 C项正确;包装布变化与质量无关,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可以满足外包装的需要,故 A 项排除;英国棉布运到中国是为了销售,不是为了包装,故 B 项排除;包装布的变化不能体现出中国生丝在英国的销售情况,故 D项排除。
点睛:材料“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是解题的关键。
5. 【答案】 A【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的国人对倡导洋务或与洋务有关的人和事件持轻视反对态度,体现出传统观念对外来事物的排斥,故 A 项正确;倡导洋务和出使国外不是崇洋媚外的行为,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洋务运动只学器物,不学制度而受到批判,故 C 项错误;国人抵制洋务不是因受外国侵略而产生的爱国情感,而是对外来文明的抵触,故 D 项错误。
6.C【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中国并没有完成军队的西式改革,排除A项;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他们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收到较大成效,故选D。
BC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7. C【解析】中国市场外国货增多,说明民众的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正确; A 是鸦片战争之后;当时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占据主导, B 错误;当时中国对外开放是被动开放, D 错误。
8. 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国内煤矿企业较之外国煤矿企业的税收要重,洋务运动在开办民用工业的时候,为了减少受到外资企业的压力,李鸿章奏请政府减轻税收,这是利用行政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开平煤矿的个例,不能说明整个煤矿业的发展情况,排除A;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摆脱了列强对中国煤矿的控制不准确,排除B;材料中没有看出加强对开平煤矿的管理,主要涉及到的是对税收制度的调整,排除C。
9.B【解析】福州船政局采取“协造”方式生产,显然是出于经费困难,这样做主要是缓解造船经费问题, B 正确;洋务运动军事工业仍然是官办企业, A 错误;洋务运动军工产品不对市场开放, C 错误;近代轮船制造业并没有走出经济的困境, D 错误。
10. 【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 便士,而中国是 0.94 便士”说明中国对英国的棉纱的消费量很低,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有两方面作用,同时中国小农经济能够实现自给自足,鸦片战争不会使中国棉花的消费量瞬间减少,所以 A 不选。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企业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所以C不选。
该时期中国的经济水平整体上是高于印度的, D 说法排除掉。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小农经济对外来经济侵略的抵制.11.D【解析】由材料时间“ 1897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
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 年,故排除 A 项, B 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