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教材--------第九章 温里药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温里药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999ddbed59eef8c75ebfb3f5.png)
润滑性泻下药如火麻仁、郁李仁,含有较多脂肪油,可润滑肠道、软化粪便,而且 脂肪油在碱性肠液中可水解产生脂肪酸,对肠壁有温和的刺激性,从而导致润滑性 泻下效应。
2021/8/14
7
泻下药的药理作用
2021/8/14
13
泻下药——大黄
功效与药理:
1、泻下攻积,调中化食:泻下作用;对消化系 统的影响; 2、平肝降气、利胆退黄:利胆、保肝作用; 促进胰液分泌及抑制胰酶活性作用; 3、清热解毒: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解热 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泻下药——大黄
功效与药理:
4、泻火凉血、止血活血:止血作用;降血脂作 用 ;改善血液流变学; 5、利水消肿:利尿消肿;改善肾功能作用 ; 6、其他作用:抗精神病作用;强心作用;抗肿 瘤作用;益智抗衰老等
2021/8/14
2
泻下药分类
1、攻下药如大黄、芒硝、番泻叶等 2、润下药如火麻仁、郁李仁等 3、峻下逐水药如牵牛子、芫花、巴豆、大戟、
甘遂等
2021/8/14
3
泻下药的功能
里实证主要因肠胃实热内结、阴亏津枯、水饮停留引发的一 类证候,与现代医学中便秘、腹痛、炎症、发热等主要病理过 程密切相关。胃肠实热内结主要见于现代医学中急性单纯性肠 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 炎、急性阑尾炎等症,也可见于某些伴随高热、谵语、烦燥等 症状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阴亏津枯多见于老人、儿童、产后便 秘者及大病后期或术后体质虚弱者便秘。水饮内停证候可见于 胸膜炎、肝硬化肝腹水、心功能衰竭患者。
2021/8/14
8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汇总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b5aeb6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5.png)
《中药药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药理学(PTCM):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和中药毒理学。
20世纪初,陈克恢发现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具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
3.当归龙荟丸可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其主要成分为青黛中的靛玉红。
第二章中药药性1、四气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反映中药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趋势。
2、四气的现代研究:(1)中药四气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寒证患者中枢处于抑制状态,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温热药可使痛阈值和惊厥值降低;热证患者中枢处于兴奋状态,痛阈值和惊厥值降低,寒凉药可使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
(2)中药四气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3)中药四气与对内分泌系统功能(4)中药四气与能量代谢功能3、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1)辛味药化学成份: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其次为苷类、生物碱等。
药理作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发汗、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调整肠道平滑肌运动等作用相关。
(2)甘味药化学成份: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
药理作用:补养机体,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能力。
(3)酸味药化学成份:单酸味要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固,在创面形成保护膜,起收敛止泻、止血。
(4)苦味药化学成份:主要含生物碱和苷类成分;其次为挥发油、黄酮、鞣质。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解热、利胆、泻下、止血。
(5)咸味药化学成份: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药理作用: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泻下、补益。
4、中药归经:是药物对机体治疗作用及适应范围的归纳,是中药对机体脏腑经络选择性的作用或影响。
5、中药的升降浮沉:是指药物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和趋势,即在人体环境里药物作用的部位。
第四章中药药效学一、中药药效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针对中药的功能主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对机体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阐明中药防治疾病原理的科学。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九章 温里药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九章 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1ef9f5ccda38376baf1fae9c.png)
第九章温里药【目的要求】1、熟悉温里药的概念,掌握其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附子主要有效成分,与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了解附子毒性;了解肉桂、干姜与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
【教学方法与时数】课堂讲授;1.5学时第一节概述一、中医传统理论定义:凡能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温里药。
又称祛寒药。
药性:药性温热,多具辛味。
多入脾、胃、肝、肾经。
功效:辛散温通、散寒止痛、补火助阳适应证:用于寒邪内盛,心肾阳衰所呈现的各种里寒证候。
二、里寒证常见两方面病证1.寒邪侵犯脾胃—水谷不消,胸腹胀满、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中医治则:温中散寒通过健胃、驱风等作用代表药:肉桂、干姜、吴茱萸等2.寒入内生(因心肾阳气虚弱)—腰滕酸痛、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等。
甚则心肾阳衰,致“亡阳证”:四肢厥冷、汗出不止,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
中医治则:温肾回阳、回阳救逆通过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代表药:附子、干姜三、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温里药有“四阳救逆”和“温心阳”功效,用于“心阳衰微”及“亡阳证”。
心阳衰微—与心力衰竭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相似亡阳证—与休克后期症状相似代表药:附子;代表方:回逆汤、参附汤、芪附汤1)强心、抗心律失常使心肌收缩力↑,心率加快,传导加快。
能对抗由异搏定、烟碱引起小鼠实验性缓慢型心律失常。
2)抗休克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的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所引起的组织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一种病理过程。
从祖国医学观点看:休克属“厥证”和“脱证”范畴,皆由于温病正不胜邪,吐泻重伤阳气或大量失血等,引起脏腑气血津液损伤、阴阳失调所致。
休克与“晕厥”有区别:晕厥是在强烈精神刺激下(如悲伤、恐怖)引起短暂的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和脑贫血,一般经过平卧休息,短时间即可恢复,而微循环无明显障碍。
休克发生机理:血容量的减少补充血容量(输血、输液)、心输出量的减少改善血管张力(扩血管、解除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及强心。
温里药抗体休克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环节):i)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器官的血流量;服药后可出现全身温热感。
中药药理学-第九章-芳香化湿药
![中药药理学-第九章-芳香化湿药](https://img.taocdn.com/s3/m/e5b57dc6c1c708a1284a44e1.png)
舒畅气机,宣化湿浊,健运脾胃之功。 性味:辛香温燥 (脾喜燥而恶湿,土爱暖而喜芳香) 归经:脾胃(中焦)
化湿与燥湿的区别
化湿:用芳香化湿的药物祛除湿邪的方法
燥湿:用味苦性燥的药物祛除湿邪的方法
5
辛-能行气 (舒畅气机,湿邪易阻遏气机) 温-温燥祛湿,助阳(湿邪易伤脾阳) 香-化湿醒脾(芳香化湿浊,助脾健运)
情绪
五官
五味
木
火 土 金 水
肝
心 脾 肺 肾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春
夏 长夏 秋 冬
怒
喜 思 悲 恐
目
舌 口 鼻 耳
酸
苦 甘 辛 咸
15
化湿药概念
凡功能化除湿浊,醒悦脾胃的药 物,称为化湿药。 化湿药,大多气味芳香,故又称 为“芳香化湿药”。使用化湿药后 ,可以使湿化除,从而解除湿困脾 胃的症状,所以又称为“化湿醒脾 药”或“化湿悦脾药”。
40
厚朴
41
一、 概述
燥湿、消积、行气、平喘
功能与主治 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
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主要成份
木脂素类、生物碱 类、挥发油等
42
二、主要药理作用
1.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2)促进消化液分泌 (3)抗溃疡 (4)保肝 (5)抗菌抗病毒 (6)抗炎镇痛
45
(3)抗溃疡
生品厚朴煎剂、姜炙厚朴煎剂、厚朴 酚及和厚朴酚对大鼠幽门结扎型溃疡及 应激型溃疡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厚朴乙 醇提取物尚对大鼠HCl—乙醇所致溃疡 有显著抑制作用。厚朴酚还能明显对抗 因应激,或静脉注射胃泌素、氨甲酷胆 碱所致胃酸分泌增多。
46
(4)保肝
中药药理学温里药
![中药药理学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b5d0a197581b6bd97f19eadc.png)
强心有效成分:DMC,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量效关系
药物浓度
(g/ml) x±SD
1×10-8 15±7
1×10-7 20±10
1×10-6 35±7
-6
外周血管扩张:股A血流量↑ 麻醉犬→BP↓,下肢血管扩张,血流量↑
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
(2)对血压的影响
对血压的作用有降压和升压两种效应,多数表现降压,或先降后 升,然后再持续降压,可能与不同的机能状态、不同成分有关。 已知:DMC→BP↓ α-R(-)
氯化甲基多巴胺→BP↑(可被C6和regitine阻断)
附子注射液→小鼠 血清抗体滴度↑……体液免疫功能↑ 脾脏抗体形成细胞↑
连续数日给药 豚鼠→下淋巴细胞转换率↑……细胞免疫功能↑
四、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1、镇痛 生附子 痛阈↑30%-40%,镇痛效应半衰期为11小时 (乌头碱)
2、镇静 附子煎剂:小鼠自发活动↓,延长环已巴比妥的睡眠时间。
3、局麻 乌头碱→ 皮肤 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先兴奋后抑制 粘膜 ↓ 感觉丧失
3、抗休克
参附注射液
失血性 存活时间
四逆汤 延长多种休克 心源性 存活百分率
附子
动物 感染中毒性 平均动脉压↑
缺氧性
二、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健胃、助消化
干姜
胃粘膜血流量↑ 刺激消化
胡椒 其味辛辣,属辛辣健胃 胃液分泌↑ 促进吸收
肉桂 直接刺激消化道粘膜 消化酶活性↑
吴茱萸
2、驱风
肉桂 挥发油 →刺激肠胃蠕动↑→排出胃肠积气 吴茱萸 辛辣成分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0ce3603058fb770bf78a55c7.png)
四气的现代研究: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多数寒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呈现抑制性影响,温热药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寒凉药对自主神经系统具有抑制性影响,温热药具有兴奋性效应。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主要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以及下丘脑-垂体-性腺内分泌轴。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具有兴奋性效应,寒凉药具有抑制性作用。
4.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温热药可以提高机体的基础代谢率,寒凉药可以降低基础代谢率。
五味的现代研究: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其次为苷类、生物碱等。
具有扩张血管、抗血栓形成等。
酸味药主要含有有机酸、鞣质。
鞣质与出血创面解除,由于蛋白质和血液的凝固,起到止血和减少渗出的作用,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固。
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以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等,甘味补益药具有强壮机体、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苦味药的化学成分以生物碱、苷类为多。
具有抗菌抗炎、解热、利胆、止咳、平喘、泻下、止血等作用。
咸味药主要含有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用于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泻下、补益。
中药药理学的作用特点:作用的多效性、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和整体平衡性、作用相对缓慢,温和。
麻黄(解表药)药理作用:1.发汗2.平喘机制主要涉及:(1)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2)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使支气管松弛;(3)阻止过敏介质(5-HT和慢反应物质SRS-A)释放;(4)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α-肾上腺素受体,使末梢血管收缩,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和充血,使呼吸道通畅而有利于平喘。
3.利尿机制可能与扩张肾血管、增强肾血流量或阻断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有关。
4.解热(麻黄挥发油)促进发汗、加速机体散热5.抗炎、抗过敏(伪麻黄碱作用最强,甲基麻黄碱及麻黄碱次之)6.升高血压(麻黄碱)兴奋心脏,加强心肌收缩力,加速心率,并收缩血管,而升高血压。
(精)《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4caa929c8d376eeafaa31d6.png)
精)《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功效主治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课程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重点讲述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中药复方药理、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及中药新药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各论包括概述和常用药物两部分,重点介绍与各类中药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常用单味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掌握中药防病、治病的现代科学原理,了解中药药理学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奠定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中药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物质基础及中药防病、治病的现代科学原理,了解中药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初步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奠定基础。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加深对中药基本理论现代科学内涵的理解,明确中药功效产生的机理及物质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工作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二、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学科性质、学习目的和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学科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1.概念2.研究内容3.学科任务4.学科性质5.学习目的第二节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1.中国古代对药物作用研究的探索2.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简况本章习题要点: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010708f2fab069dc50220174.png)
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3.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影响。
4.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5.清热药:能清解里热的药。
6.泻下药:凡能通利大便,排出积滞,攻逐水饮的药物。
7.温里药:凡能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
8.理气药:凡具有疏通气机,消除气滞作用的药物。
9.活血化瘀药:凡具有疏通血脉,祛除血瘀,使血流通畅的药物。
10.平肝息风药:具有平肝潜阳平息肝风功效的药物。
11.开窍药:以苏醒神识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2.补虚药:凡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消除虚弱证候,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药物。
13.麻黄成分与其作用关系:发汗(挥发油、麻黄碱)机理: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导致汗液分泌增加;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机理:(1)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NA和肾上腺素,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2)麻黄的化构与肾上腺素相似,可直接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B受体结合,激活细胞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 TP形成cAMP,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3)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4)直接兴奋a受体,收缩末捎血管,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5)促进肺部PGE的释放,直接活化腺苷酸环化酶或抑制该酶的分解,使细胞内cAMP的含量增加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6)抑制抗体的产生。
14.银花为什么称为阳疮之要药?(1)对抗药金葡菌有效,与青霉素合用抗菌作用增强。
(2)缓解炎症。
(3)WBC吞噬功能增强。
(4)减毒作用。
15.黄连抗心律失常:小檗碱可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冲动,从而抑制异位节律,其原理可能与影响钠、钙转运有关。
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均抑制心肌,而黄连素具有正性肌力作用(正性肌力作用是通过阻止钾外流,促进钙内流的作用实现的)和负性频率作用,对伴有心衰的心律失常者更有利。
中药药理学----温里药
![中药药理学----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35ca2ce081c758f5f61f672c.png)
(2)促消化: (3)利胆、止吐、抗溃疡
三
、
对 肾 上 腺 皮 质 系 统 影 响
温里药中的附子、肉桂、干姜 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 兴奋作用,促进肾上腺皮质激 素的合成。
四
、
对 神 经 系 统 影 响
实验表明:附子、丁香、肉桂、 吴茱萸等有镇静作用。附子、 乌头、花椒有局麻作用。 温里药还可通过影响植物N系 统及影响内分泌功能,改善物 质代谢,产生热量。
二 对 心 血 管 系 统 的 影 响
(1)强心: 干姜中的姜酚和姜烯酮具有正性 肌力、正性频率作用。 (2)对血管和血压影响 姜烯酚能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 循环;其静脉注射可使大鼠血压 出现一过性降低后上升,以后又 持续下降的三相性作用。
附子
功能与主治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多数温里药可扩张心脑血管,部分如 胡椒、干姜、肉桂等可使体表血管、 内脏血管扩张,改善循环,使全身产 生温热感。
附子及其复方能延长实验动物休克的 存活时间和提高存活率.
(4)抗休克:
二
、
(1)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多数具有增强胃肠功能,健胃
对 消 化 系 统 的 作 用
驱风的作用。 少数药物对胃肠平滑肌痉挛性 疼痛有解痉止痛作用。
五
、
抗 炎 镇 痛
干 姜
功能与主治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用于脾胃受寒证和脾胃虚寒证、 亡阳证、寒饮咳喘
主要成份
挥发油(姜烯)
一
、
对 消 化 系 统 的 作 用
(1)抗溃疡作用: 干姜对各种实验性溃疡有明显抑制作 用。 (2)抗腹泻: 干姜对蓖麻油及番泻叶引起的腹泻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 (3)解痉: 干姜醇提物能拮抗乙酰胆碱致肠管收 缩作用。 (4)镇吐: 干姜浸膏能抑制硫酸铜的催吐作用。 (5)促进消化: 干姜中的挥发油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 促进肠蠕动,促进消化。
温里药——中药学课件PPT
![温里药——中药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89aa0669dc5022abea002c.png)
温里药概述
【配伍应用】
➢ 外寒入里,表寒未解——配辛温解表药; ➢ 寒凝经脉、气滞血瘀——配行气活血药; ➢ 寒湿内阻——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 ➢ 脾肾阳虚——配温补脾肾药; ➢ 亡阳气脱——配大补元气药。
温里药概述
【使用注意】
1、药性温热――用热远热 (1)素体阴虚、热证忌用 (2)素体阴虚或失血患者,虽有寒证,不宜过用 (3)孕妇慎用 2、部分有毒之品应注意炮制用法用量,保证用药
滑精遗尿等);
➢ 5)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
肢体浮肿等);
➢ 6)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踡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
脉微欲绝等)。
温里药概述
亡阳证(心肾阳衰)
脏寒所致(虚脱)
大汗、大失血、 大吐、大泻所致
(暴脱)
温里药概述
【性能特点】 “寒者热之” “疗寒以热药”
1、药性:温热 2、药味:辛(辛能行散) 3、归经:脾胃、肝、肾、肺 4、升降浮沉:升浮 5、毒性:附子、吴茱萸有毒
【处方名】附子、制附子、 炮附子、熟附片、淡附片、 黑附片、黑附块、明附片、 黄附片。
十四.温里药 ……………… 盐附子
药材附子(黑顺片)
药材附子(白附片)
1.附 子
【药性】辛、甘、大热。有毒。
十四.温里药 ………………
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辛热燥烈,补火散寒, 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暖肾阳, 可达表入里,温通周身之阳气。 故凡上下内外,果有真寒,无所不用。 尤以回阳救逆见长。
3.肉 桂
十四.温里药 ………………
【采制】多于秋季剥取, 刮去栓皮、阴干。因剥 取部位及品质的不同而 加工成多种规格,常见 的有企边桂、板桂、油 板桂等。生用。
中药药理学温里药
![中药药理学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33575f37a300a6c30c229f6f.png)
附子
抗休克作用: 附子所含去甲乌药碱具有正性肌力作用; 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α受体均有兴奋作用, 能兴奋心脏,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 压;氯化甲基多巴胺为α受体激动剂亦有强 心升压作用。因此附子对多种休克均可提高 平均动脉压,延长存活时间及存活百分率表 现明显的抗休克作用。
附子
抗心律失常:附子具有显 著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 用。可改善房室传导,加 快心律,恢复窦性心律。 但附子用量过大可导致心 律失常。
肉桂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肉桂油、桂皮酸钠、桂 皮醛等具有镇静、抗惊 厥作用。
肉桂
延缓衰老: 肉桂水煎液可提高老龄大鼠血清总 抗氧化能力、提高SOD活性,降低 脑脂褐素和肝脏 MDA含量,从而起 延缓衰老作用。
肉桂
抗菌作用: 肉桂醛对多种致病性真 菌均具有抗菌作用,具 有抗菌谱广毒性低的特 点。还可明显抑制突变 链球菌细胞黏附在玻璃 表面,从而具有预防龋 齿的作用。
肉桂
抗凝血作用:肉桂提取物、桂皮 醛在体外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 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体外还可延 长大鼠血浆复钙时间,而有抗凝 血作用。
肉桂
抗炎作用:肉桂提取物 对多种实验性炎症均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
肉桂
镇痛作用:肉桂水煎液可减少醋 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同时可 延长小鼠热刺激反应潜伏期,对 热刺激、化学刺激及压尾刺激引 起的疼痛均有抑制作用。
干姜
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干姜所含姜酚和姜烯酮可使离 体豚鼠心房自主运动增强,表 现出强心作用。 姜酚和姜烯酚可使血管扩张, 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器官血流 量。为干姜回阳通脉功效提供 了现代药理学依据。
干姜
抗炎作用:干姜的水、醚提取物都 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干姜可促进肾 上腺皮质功能而发挥抗炎作用。姜 烯酮可明显抑制组胺和醋酸所致小 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肉芽 增生,减轻幼年大鼠胸腺重量,并 使肾上腺重量增加。
中医《中药学》PPT课件-温里药
![中医《中药学》PPT课件-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9597f39f763231126edb11f4.png)
2020/6/12
33
丁
香 《药性论》
Dingxiang
小 茴 香 《新修本草》
Xiaohuixiang
花 椒 《神农本草经》
Huajiao
丁香 为桃金 娘科常 绿乔木 丁香的 干燥花 蕾,习 称公丁 香。生 用。
小茴香 为伞形 科多年 生草本 茴香的 干燥成 熟果实 生用或 盐水炒 用。
散寒止痛。治阳痿宫冷;胃寒 呕吐呃逆; 脘腹冷痛。
山奈:辛,温。行气温中,消食止痛。
治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2020/6/12
62
4.温助通脉:主治心肾阳虚证
(心悸怔忡、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5.回阳救逆:主治亡阳证
(四肢厥冷、汗出神疲、脉微欲绝)
2020/6/12
5
四、配伍
1.外寒内侵,表邪未解者,配发散风寒药 2.脾肾阳虚,阴寒内生者,配温补脾肾药 3.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行气活血药 4.寒湿内阻者,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 5.亡阳气脱者,配大补元气之品。
2.并能温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 之阳痿、宫冷。
2020/6/12
43
小茴香:
1.长于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常用治: (1)寒疝腹痛 天台乌药散 (2)睾丸偏坠胀痛 (3)经寒腹痛 小茴香、生熟香附30g,
2.芳香理气和胃:用治脘腹胀痛等
2020/6/12
44
花椒:
1.温热性大 2.并能杀虫:用治蛔虫引起的腹痛、
3
三、功用
功用:温里散寒,治里寒证: 均能温中散寒止痛:主治脾胃寒凝证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部分药物兼能 1.温肾助阳:主治肾阳虚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温里药【目的要求】1、熟悉温里药的概念,掌握其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附子主要有效成分,与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了解附子毒性;了解肉桂、干姜与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
【教学方法与时数】课堂讲授;1.5学时第一节概述一、中医传统理论定义:凡能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温里药。
又称祛寒药。
药性:药性温热,多具辛味。
多入脾、胃、肝、肾经。
功效:辛散温通、散寒止痛、补火助阳适应证:用于寒邪内盛,心肾阳衰所呈现的各种里寒证候。
二、里寒证常见两方面病证1.寒邪侵犯脾胃—水谷不消,胸腹胀满、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中医治则:温中散寒通过健胃、驱风等作用代表药:肉桂、干姜、吴茱萸等2.寒入内生(因心肾阳气虚弱)—腰滕酸痛、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等。
甚则心肾阳衰,致“亡阳证”:四肢厥冷、汗出不止,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
中医治则:温肾回阳、回阳救逆通过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代表药:附子、干姜三、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温里药有“四阳救逆”和“温心阳”功效,用于“心阳衰微”及“亡阳证”。
心阳衰微—与心力衰竭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相似亡阳证—与休克后期症状相似代表药:附子;代表方:回逆汤、参附汤、芪附汤1)强心、抗心律失常使心肌收缩力↑,心率加快,传导加快。
能对抗由异搏定、烟碱引起小鼠实验性缓慢型心律失常。
2)抗休克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的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所引起的组织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一种病理过程。
从祖国医学观点看:休克属“厥证”和“脱证”范畴,皆由于温病正不胜邪,吐泻重伤阳气或大量失血等,引起脏腑气血津液损伤、阴阳失调所致。
休克与“晕厥”有区别:晕厥是在强烈精神刺激下(如悲伤、恐怖)引起短暂的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和脑贫血,一般经过平卧休息,短时间即可恢复,而微循环无明显障碍。
休克发生机理:血容量的减少补充血容量(输血、输液)、心输出量的减少改善血管张力(扩血管、解除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及强心。
温里药抗体休克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环节):i)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器官的血流量;服药后可出现全身温热感。
此有利于休克状态的机体恢复。
ii)显著提高对缺氧的耐受力,对抗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血液的一个重要功能,将O2及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处细胞;血液灌流量不足→O2↓→细胞受损)如附子及参附注射液,可用于失血性低血量休克、纯缺氧性休克等。
iii)强心作用改善心肌功能(由于心肌血量不足→心肌细胞受损),如“四逆汤”临床用于各型休克(与强心苷有异:后者强心但无抗休克作用)。
iv)升压作用血压下降是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如“四逆汤”对急性失血性引起的低血压可使血压回升。
v)抗血小板聚集使机体血管内血流通畅,增加脏器血流量,如肉桂具“通血脉”功效(休克后期病理变化为弥慢性血管内凝血)。
附子等温里药能“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与以上药理作用密切相关。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健胃、驱风作用温中散寒的中药大多具有健胃、驱风、镇吐作用。
如干姜、胡椒、吴茱萸等其中味均甚辛辣,属辛辣性健胃药。
干姜的芳香和辛辣成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胃蛋白酶活性↑→提高食欲→健胃;唾液淀粉酶活性↑→促进消化吸收;胃肠蠕动↑→有利于胃肠积气排出→驱风由于健胃,驱风作用,药物兴奋消化功能,排除胃肠积气,是本类药物治疗水谷不化、腹胀气及泄泻、腹痛的药理学基础。
2)镇吐作用干姜有止吐降逆作用,丁香亦有镇吐作用3.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镇痛作用(湿里药散寒止痛的依据)、镇静作用、局部麻醉作用(生附子有麻辣感),兴奋交感N→产热↑→温里祛寒。
四、温里药常用实验方法(一)心脏:可用离体和在体动物的心脏1.离体心脏蛙心或蟾蜍心脏可用斯氏法或八木氏法灌流,观察温里药对心肌收缩力(幅度)、频率、冠脉流量的影响。
亦可用豚鼠、猫的乳头肌(在心脏三尖瓣下方)及大鼠、兔、豚鼠的心房来观察药物对心肌的兴奋性、收缩性、不应性、自动节律性的影响。
因为乳头肌肌纤维呈线性排列的特点,用以测定心肌的缩短及张力变化较合适。
2.在体心脏蛙、大鼠、兔、猫、犬等心脏在心尖处与位移换能器连接于生理记录仪上,描记其搏动幅度的大小及频率,还可同步记录心电图和血压情况。
也可以股静脉注入戊巴比妥钠(20~60mg/kg)造成心衰(心肌收缩幅度为正常1/3),给予被试中药,观察对衰竭心脏上述变化。
(二)血管1.离体猪(犬)冠状动脉条:成熟猪(犬)宰后10min内取出心脏,分离左右冠脉,剪成螺旋条、悬吊于浴槽中,判断血管张力变化。
2.冠脉流量及心肌耗氧量测定1)哺乳动物(豚鼠心脏)主动脉插管测冠脉流量。
2)在体心脏冠状窦插管测冠状窦血氧与动脉(颈动脉)血氧之差,以反映心肌耗氧量,观察用药前后差异。
3)兔耳血管灌流法4.全身或局部血管、器官灌流法通过灌流液流出量多少,判断兔耳血管、离体大鼠后肢血管、在体大鼠肾动脉舒缩活动。
(三)耐缺氧实验及防治心脏缺血作用1.常压缺氧或低压缺氧实验小鼠放入盛有钠石灰的广口瓶内(瓶口涂凡士林密闭,不漏气)或广口瓶连接有抽气装置,观察动物存活时间。
2.抗药物性心肌缺血试验以垂体后叶素iv 引起冠脉痉挛而致急性心肌缺血,或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心肌收缩加快,心肌能量供应障碍产生心肌损伤及坏死,心电图改变(ST 段、T 波异常)观察药物改善作用。
(四)心律失常模型:房颤—乌头碱、电刺激室性心律失常—乌头碱、BaCl2、强心苷、氯仿-Adr 、电刺激、冠脉结扎附 子一、功效附子(乌头的子根)—回阳救逆、温阳、散寒止痛乌头(主根)—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二、主要成分: 乌头碱(大毒) 苯甲酰乌头胺 乌头原碱:毒性小、乌头碱的1/2000消旋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氯化甲基多巴胺三、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强心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主要)、去甲猪毛菜碱、氯化甲基多巴胺这一有效成分的发现经历了较长的时期:50年代未:注意有一氯仿不溶的、耐热的强心成分存在。
60年代:有报道,其强心作用与所含多量的钙有密切关系,但近年来实验表明,除尽钙离子的水溶部分仍具显著强心作用;73年:从日本附子中分离出一种生物碱,名为Yokonoside ,一度认为是强心成分,随后报道,附子的强心成分并非是Yokonoside ,而是另一微量成分,即消旋去甲乌药碱,生理学实验表明其具显著强心作用。
目前去甲乌药碱在我国已有合成,但在我国产附子中未能分离出。
水解 水解消旋去甲乌药碱:水溶性、稀释至1/10亿仍有活性,不会因久煎炮制而被破坏。
各地采集的乌头中均含其,因品种、产地、采集时期的不同,含量变化很大。
问题:附子炮制的现代药理学意义?生附子:浸出液含大量乌头碱,对离体或在体蛙心出现短暂强心作用,随即转入抑制,最后出现心跳停止等毒性作用。
制附子:经长时间煎煮,炮制(至无麻辣感为度)后,因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毒性仅有原生物碱的1/2000~1/40000,而强心活性成分虽经炮制而不被破坏。
故临床上皆用附子的炮制品。
强心机理:Ⅰ、去甲乌药碱是β-R部分激动剂:与Iso对β-R有相似的亲和力,但其内在活性小。
(复习: α-R兴奋:皮肤、粘膜血管收缩; β1-R兴奋:心肌收缩力↑,心率↑,心输出量↑)Ⅱ、去甲猪毛菜碱对α、β-R都有兴奋作用。
兴奋心脏、Bp↑。
Ⅲ、氯化甲基多巴胺为α-R激动剂:强心,Bp↑。
2)抗心律失常去甲乌药碱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模型有明显防治作用,此作用与兴奋β-R有关。
大剂量附子(主要是乌头碱)可致心律失常。
3)对血管及血压的影响①增加血管血流量附子制剂有改善末梢循环的效应,使动物下肢血管和冠脉血管明显扩张。
意义:a、改善心衰(心输出量↑)‘b、有利于抗休克(重要脏器血流量↑);c、治疗血管痉挛性疾病(血管扩张,血流量↑)②对血压的影响因剂量不同而异:低剂量(7.5mg/kg附子水溶性部分)可使血压↑;剂量加大(30mg/kg)血压先降后升,降压持续约3min,此时对心脏无明显作用。
主要与所含成分有关:消旋去甲乌药碱:降压有效成分,具兴奋β-R,阻断α1-R双重作用。
降压意义:其降压与肌肉血管特别是四肢血管扩张有关,增强了四肢血管的血液循环,为中医用附子治疗“四肢厥逆”找到了实验依据。
氯化甲基多巴胺:升压的有效成分,具兴奋α1-R作用。
实验:升压作用被酚妥拉明(α-R阻断剂)完全抑制。
意义:休克时升压。
4)提高耐缺氧能力分析:芪附注射液对小鼠耐缺氧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心、脑循环有关。
提示:对心、脑有保护作用。
5)抗休克通过强心;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提高对缺氧耐受力;抑制血小板聚聚集而达抗休克之目的。
以上附子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是治疗“亡阳证”的药理依据。
2.抗炎及增强免疫功能1)抗炎煎剂对急性炎症模型(蛋清、甲醛、组织胺、角叉菜胶)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慢性炎症的作用不同作者实验结果有差异。
抗炎机理:①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实验:熟附子煎剂肌注后4h,血液中嗜酸性WBC↓,尿中17—OHCS↑,肾上腺内vitC↓、TC↓。
②本身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实验:动物切除双侧肾上腺后,附子仍有较强抗炎作用。
2)增强免疫功能对非特异免疫功能、体液、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促进作用3.对NS的作用1)镇静、镇痛2)局麻3)抗寒冷4其它:抗血栓形成(温阳活血)、抗应激性溃疡等。
5毒性乌头碱口服0.2mg中毒(中毒症状见Page139),3~4mg致死。
“四逆汤”比附子单用毒性大为降低。
四、应用1.抗休克四逆汤、参附汤治疗各种休克“回阳救逆”2.缓慢型心律失常、脾胃虚寒、腹痛便溏“温阳”3.风湿性关节性、关节痛、腰腿痛、神经痛等“散寒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