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路径探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兴趣。
具体而言,生活化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更加直观生动、图像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述清朝的时候,可以用图片展示清朝的建筑、器物、制度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该时期的文化,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是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通过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使历史教学更加具有感召力和现场感。
比如,在学习中国革命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扮演某位革命先驱人物,亲身体验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革命情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革命历史和其意义。
三是参观实践教学。
参观实践教学是历史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能够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更加深刻地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时,可以带着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四是实践动手教学。
学生通过实践动手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教学,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比如,在学习古代手工艺品制作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制作过程,亲身体验制作过程的复杂和耗时,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和技术。
总之,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将历史教育注重于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热爱历史。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下面将就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利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背景和影响,从而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在教授中国历史中的三国时期时,可以选择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刘备、曹操、孙权)作为案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事迹、性格特点和影响,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思考,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二、实地考察和考古活动实地考察和考古活动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和文化的独特性。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或相关的文化活动,了解和体验历史的实际情况。
在教授古代文明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中的古代文物展览,让学生观察和研究古代文物的形制、材料和用途,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亲身感受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传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三、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历史题材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和巩固历史知识。
在教授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时,可以设计一个模拟游戏,让学生扮演古代商人,通过买卖和投资活动来体验古代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的经济知识。
四、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常用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历史知识,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历史。
在教授世界历史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历史片段或历史图片,让学生观看和分析,加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解。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一、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与特点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通过学生日常经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生活化教学强调开展情境化的教学活动,以及通过学生的实践和体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可以将历史知识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通过历史事件的复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1.历史情境再现通过模拟历史时期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在学习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时,可以进行古代社会生活的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古代人物,体验古代生活的饮食、服饰、建筑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增强对古代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历史角色扮演通过历史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事件中的角色,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等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事件中的决策和情感,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和具体。
3.历史材料分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将历史事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可以邀请学生收集一些与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并结合实地调研,了解当时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4.历史文化体验通过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博物馆参观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代文物和文化,增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三、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效果与问题生活化教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需要充分准备教学材料和情境化的教学活动,工作量较大。
生活化教学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比如提供实验室设备、博物馆参观等资源,这对学校的教学设施和资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历史知识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介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源为了进行生活化教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源。
除了教科书外,还可以利用一些与历史相关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纪录片等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阅读小说等方式更加生动地了解历史。
还可以利用一些实物、图片等教具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触摸和观察的方式感受历史。
二、组织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是组织一些实际的教学活动。
在教授《三国演义》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各个历史人物,让他们亲身经历并理解历史事件的起因和结果。
在教授《明朝那些事儿》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绎,让他们通过模拟场景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历史。
三、开展课外拓展活动为了使生活化教学更加有深度和广度,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拓展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历史展览,实地感受历史的魅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红色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红色历史。
通过这些实地考察和观察,可以增加学生的亲历感和体验感,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
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在生活化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提供一些历史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行讨论和互动。
通过这种互动和思考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及时反馈和评估在生活化教学中,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方法很重要。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演讲等形式,让学生表达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还可以进行一些形式多样的测验和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估和反馈,指导他们的学习和提高。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一、生活化教学是什么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接受知识。
生活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乐趣,使知识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
生活化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与自己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内容,使学习更加有意义和实用。
二、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开始逐步打开,他们开始有能力理解和接受更为深入的历史知识。
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 增加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更加感兴趣。
比如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历史人物的生活,以及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2. 提高学习效果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连接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历史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对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从而更深刻的掌握知识。
通过比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使学生了解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从而更好的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情感。
1. 故事化教学2. 实地考察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文化遗迹、历史古迹及相关的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历史的魅力。
学生亲身参与通过实地考察,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实地考察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
3.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融合了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实例。
1.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历史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历史知识往往被学生认为是枯燥的,通过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历史知识。
2.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形象记忆,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进行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生活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历史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通过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判断能力。
1.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将历史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授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各国国君,通过模拟六国争权夺利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艰难和必要性。
2. 借用实物通过借用实物,使历史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
可以通过展示实物、触摸实物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例如:教授古代农业时,可以展示一些农耕工具,让学生亲自触摸和使用,体验古代农民的劳作生活,加深对古代农业的理解。
3. 组织实地考察通过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临历史遗址和博物馆等地,亲眼观察历史文物,了解历史的真实面貌。
例如:教授明清古建筑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颐和园、恭王府等,学生可以亲眼观察到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4. 运用多媒体教具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具,将历史知识以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将探讨几种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可以运用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教学。
历史教学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历史文物、遗址、纪念馆等地,使他们通过实际观察和触摸物品等方式,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人物,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带学生参观博物馆,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历史文物,并且通过解说员的介绍,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可以扮演历史人物,通过模拟和演绎历史事件,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重新演绎某个历史事件的经过,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故事中的不同观点和行动动机。
角色扮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可以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
故事具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细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将单调的历史知识转化为情节丰富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可以通过讲述一位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奋斗和努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生活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配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历史知识呈现给学生,使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讲述一场历史战役时,可以通过展示相关战场地图、插播战争片段等方式,让学生形象地了解战役的过程和背景。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地考察、角色扮演、故事讲述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生活化教学策略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理解过去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而将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即是将历史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联系起来,使历史变得更加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实践方法:1. 利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讲述历史上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例如儿童劳动力的问题、妇女地位的改变等,让学生从中了解历史对于现实的影响。
2. 制作历史展板或展览: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通过收集资料、图片等材料制作展板或展览,展示给其他同学和老师。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提高他们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展示的能力。
3. 参观现实中的历史遗迹或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历史遗迹、纪念馆或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存在和影响。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个古战场或参观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通过实地观察和讲解,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二、实践思考:1. 引导学生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问题提出,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增加互动和合作的环节:学生在历史课堂上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而通过增加互动和合作的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和合作来理解和探究历史事件。
3. 结合现实问题和社会背景:历史课堂教学可以结合当下的社会问题和背景,让学生通过历史的镜头来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探讨历史上的战争和冲突,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当今世界的冲突与和平问题。
总之,将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实践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加互动和合作的环节,并结合现实问题和社会背景,使历史课堂教学真正地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2024年浅谈初中历史的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2024年浅谈初中历史的生活化教学的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历史教学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历史,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历史教学需要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实践性。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历史教学与生活的融合历史并非只是一堆枯燥无味的日期和事件,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
历史教学的生活化,就是要将这种关联性揭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鲜活性。
1.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历史教材的内容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例如,在教授古代史时,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遗迹、传统习俗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在身边找到历史的痕迹,从而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兴趣。
2. 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
例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历史事件中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
二、实践活动的运用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历史。
1. 参观历史遗迹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亲眼看到历史的见证,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2. 开展历史主题活动可以定期开展历史主题活动,如历史剧表演、历史讲座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历史。
三、情景教学的应用情景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1. 创设历史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出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
2. 角色扮演与模拟在创设的历史情境中,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或模拟活动。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还能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想象力。
四、历史与现实的连接历史教学的生活化,还需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连接。
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在和未来。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掌握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教育部门已开始大力改革中学历史教育,强化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掌握历史知识,并将历史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实物直观展示历史事件和现象传统的历史教学多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学生难以想象历史事件和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实物,比如古代的玉器、陶器、石器等,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历史事件和现象,感受到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
二、社会考察结合课堂实践历史学科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历史事件和人物与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古城墙、历史遗址等实地考察,并搜集相关的文献与资料,结合课堂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历史,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拓宽视野的机会。
三、历史故事趣味讲解历史故事往往让人们记忆深刻,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化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事件和人物。
比如,讲述项羽与刘邦、李清照与李煜等的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件和人物,加强了学生对历史的记忆效果。
四、历史文化发展融入课堂历史文化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选取课程中的文化元素讲解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如,讲述中国四大发明、中西方文化差异等,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对现今社会的影响。
五、历史人物化身游戏策略人物化身游戏策略是一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将学生分组后,让每个小组加入一个历史人物,“化身”成历史人物,模拟历史事件。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全方位的了解事件的背景及当时人民的思维和感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综上,生活化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趋势,教师们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历史知识不仅仅是过去的,也融入了今天的文化和生活,学生们应该学会用历史知识来认识和解决问题,让历史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引言历史是一门以人类社会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文化传承和历史事件对未来的影响。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历史教学往往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因为很多历史事件距离他们的生活较远,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魅力,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1. 培养学生兴趣许多初中学生对历史学科存在着排斥情绪,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觉得历史学科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兴趣。
而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事件,让学生在活动中透过历史事件,获得历史思维的训练。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科之间的联动性生活化教学可以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促进学科之间的联动性。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识,也可以促进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互相渗透。
1. 教材选择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要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内容作为教学材料。
这样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容易地理解并记忆历史知识。
2. 教学手段生活化教学的手段主要在于活化课堂教学。
这包括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感官的方式去感受历史事件。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化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更活跃地参与进来,使得历史知识更加深入人心。
3. 课外拓展教师可以利用课外的时机,组织学生到历史博物馆、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
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并结合实地考察所得体会进行学生研究型活动。
4. 多媒体辅助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具体的历史事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给学生。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教育也逐渐向生活化、实践化方向转变。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主要载体,以学生自身经验为主要材料,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使历史知识更加深入人心。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析,希望能为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参考。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释历史知识,使历史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讲述古代中国的交通通信工具时,可以引入当今的交通通信方式进行对比,让学生对古代交通通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生活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在学习古代文明时可以进行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人的生活,并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3.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科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结合,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等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和人文素养。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生活化教学的第一步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历史文化。
在教授古代政治制度时,可以通过模拟选举、生活实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政治制度,引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利用实例,贴近学生生活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历史知识,使历史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教授古代商业贸易时,可以引入当今商业贸易的实例,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代商业活动的特点和影响。
3. 多媒体辅助,形象直观生活化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展示历史的实物和场景,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加历史学习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指将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利用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事例来讲解历史知识,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更加深入和生动。
本文将探究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策略将历史知识融合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掌握相关知识,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
历史教学中,大量繁琐的历史事件和统计数字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但是通过与日常生活联系,学生可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1.部分教材内容的情境化呈现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材的语言表述方式,添加适当的情境描述和生动形象的故事,将历史事件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介绍夏商周历史时,可以通过讲解古代王朝的政治制度来引出阶级和剥削的概念,并结合现代社会的情况,分析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
2.课堂互动互联学生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积极贡献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看法,使客观历史知识和主观看法相结合。
例如,通过视频或短信的形式讲述历史人物或事件,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针对特定历史事件的认识。
3.走进历史景点和博物馆走进历史景点和博物馆,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使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可以带领学生到美国洛杉矶、纽约、华盛顿等城市,走遍街头巷尾,了解美国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历史事件,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历史的影子,从而增加对历史的理解和兴趣。
三、需要进行的实践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有系统和灵活的掌握生活化教学策略,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学科内部的沟通和联系,不断提高授课水平。
2.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及时调整历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供更好的学习服务。
3.在教学中注重实证,能够通过具体实例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生活化教学策略是使初中历史教学更加生动,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的有效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留下的印记,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途径。
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对于人类社会和文明的探索与认知。
由于历史课程本身的特点,很多学生可能会觉得历史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实际意义。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生活化教学法的意义生活化教学法是指将学科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认知、感受相结合,通过生活化的方式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学习内容。
生活化教学法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历史知识更加具体、形象和感性化,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含义,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 利用教学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实物等,完整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在讲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时,可以通过展示科举考试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古代考试的场景,这样会使学生对内容更加感兴趣,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教学环境是教学过程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环。
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室中创设相关的历史环境,如利用多媒体呈现历史场景、布置历史展览、进行历史剧表演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方法是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用史料去还原历史情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从而更容易了解和接受历史内容。
4. 利用生活实例生活实例是生活化教学的最直接途径。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有关历史的生活实例,如历史名人的生平故事、历史事件对当代生活的影响等,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历史的影子,从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动力。
1. 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内容,将其纳入教学内容中进行讲解。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是指通过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一种情境,营造一种情景,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知、实践,体验和理解历史知识。
在教授关于古代农业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到农田中去观察,亲自体验播种、耕作等过程,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
二、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法是指将学生带到与历史相关的实际场所进行考察和观察。
在教学明清宫廷文化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故宫进行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宫廷文化的瑰丽与庄重,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让学生扮演历史中的重要人物,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教授中国近代史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清朝末代皇帝慈禧太后、革命先驱孙中山等人物,通过角色扮演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内涵。
四、历史故事法历史故事法是指以故事的形式来传授历史知识。
教师可以讲述一些精彩的历史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情节、人物、事件等去了解和思考历史。
在教学三国时期的历史时,可以讲述关羽、张飞等英雄人物的故事,通过英雄事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影视资源法影视资源法是指利用电影、纪录片等视听材料来传授历史知识。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精心挑选的影视资源,配以相关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纪录片等来理解和学习历史。
在教学《红色娘子军》时,可以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进行观看和讨论,从而深入了解红军的战斗历程和娘子军的作用。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实地考察法、角色扮演法、历史故事法和影视资源法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一、引言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高中历史教学在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生活实际的关联,使得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不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探索了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通过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模拟、问题的提出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生活化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是学习的重要资源。
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三、实践与探索1. 设计具有生活情境的教学活动我们通过设计具有生活情境的教学活动,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教授民族团结与发展的课程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小组研究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其中的民族团结和发展问题。
学生可以选择某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现实生活中的跨国婚姻等案例。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现代科技手段是提高历史生活化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
我们利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现代科技手段,制作了丰富多彩的课件,将历史知识呈现给学生。
在教授古代战争策略的课程中,我们使用了战争模拟软件,让学生充当各自军队的指挥官,在模拟战场上研究和实践古代战争策略。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历史知识的魅力,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3. 进行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历史文物和实物,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深远影响。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历史是一门以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
然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历史知识通常是抽象的、难以理解和记忆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活化教学策略:1.实地教学:历史知识通常是抽象的,实地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
例如,组织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等。
通过实地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增强学习的记忆效果。
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
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的情境,例如扮演某一历史人物或在某一历史时期的平民。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背景,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游戏化教学:将历史知识转化为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设计历史知识闯关游戏、历史知识卡片比拼等。
游戏化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5.故事讲述:通过讲述历史事件的故事,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教师可以选取有趣的历史故事来讲述,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讨论和思考。
通过故事讲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背景,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情景创设要有针对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化情景,让学生能够融入其中,积极参与学习。
2.教学材料要贴近学生生活。
教师应选取简单、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材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一、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概念和特点所谓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广泛的社会生活经验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直接的、真实的社会经验和知识。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最大特点就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生活化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授课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的事物、文化现象等,使历史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
二、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往往存在一种抵触情绪,认为历史学科没有什么实用性,因而对学习历史缺乏积极性。
而生活化教学策略正是可以打破这一现象的好办法。
通过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历史,从而让历史不再是一堆枯燥的文字和数据,而是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事件。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被激发,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通过实地考察、历史文化走访等形式,让学生走近历史,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他们的历史情感,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生活化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通过开展历史文化参观、角色扮演、历史实验等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1.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让学生在视听的同时感受历史的魅力。
在讲解古代文明时,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城市的风貌,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文明之中,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古代文明的辉煌。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兴趣,并且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利用实物教学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历史相关的实物,如古代的铜钱、宣纸、瓷器等,通过展示和触摸实物,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
二、参观实地带领学生参观与历史相关的地方,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和历史背后的故事。
这样的参观活动既能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开展历史体验活动通过开展历史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可以组织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重现历史事件;或者设计一些历史文化类的游戏和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历史知识。
四、利用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展示历史事件和文化。
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听取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并提高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一些与历史相关的任务,如编写历史报告、制作历史展板等。
通过与同学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学习、交流思想,不仅能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六、结合现实生活问题教学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通过讨论历史事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思考能力。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高中历史内容繁杂,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
如何使学生在繁杂的知识中找到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
因此,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贯彻生活化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生活的融合,这是我们教师需要探索和研究的。
一、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是要融入实践性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实际中深刻理解历史知识。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文物、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比如说,学生可以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历史文化街区等地,了解历史里的人、事、物以及其产生的原因。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模拟角色扮演、历史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历史人物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处世智慧等。
二、生活、社会实践与历史结合历史生活化教学需要我们将历史与生活相结合,即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环境与历史知识相融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到历史的影子,并将历史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
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生活的融合和联系,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历史知识。
三、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在历史生活化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使学习更加生动而富有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兴趣。
比如说,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历史知识融入到生活情境中,表现出历史的独特魅力,提高历史教学的互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
四、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创造性思维历史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思考问题和思考方法的时间,让他们思考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历史事件的根源、文化差异的原因等。
同样,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此来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能力。
总之,历史生活化教学只有花费时间、融合实践、创造趣味、培养能力,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路径探析【摘要】实践证明,历史教学生活化是历史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方向。
其实施路径是:在认识历史现象问题上,借助学生生活经验理解历史现象,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探究历史方面,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历史细节,探索历史,根据生活范型,掌握探究方法;在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方面,设置开放性作业,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生活化生活教育【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080-03随着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持续发展,我们愈发认识到教学生活化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有的论者甚至提出“教学生活化是高中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
”所以,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历史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路径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借助生活经验,走进历史,理解历史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内在思维路径之一是“同化”,即以自己的知识图式和生活经验为依托去认识历史,分析历史,把历史现象加以归类然后编码,整合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必须要巧妙恰当的借助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
1.迁移生活经验和知识,通过类比去体会认识理解历史现象具体为:(1)引用谚语。
在学习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需要揭示其弊端——绝对平均主义的危害。
如果老师只进行枯燥的分析,效果是不理想的。
通过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就可以入木三分的揭示绝对平均主义的危害,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而生动的历史表象。
(2)直接迁移生活经验。
教师讲授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时,若长篇大论口若悬河,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直接迁移学生的生活经验,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可让学生谈谈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用到哪些外国商品或服务,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概括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意义。
(3)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去认识历史现象。
如高中历史选修4《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课,孔子中庸思想的核心内容,即达到中庸的恰当方法是“和而不同”,“和”是保持矛盾对立面的和谐,“同”是取消矛盾对立面的差异。
孔子的这番思想深刻地揭示了自然、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但是如何让学生感受它的精妙之处,感受它的精神魅力呢?笔者列举了自然生态系统中狼和羊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提问:取消狼和羊这一矛盾对立面的差异,即狼不吃羊了,会天下太平、羊儿喜洋洋吗?学生在生物课上已经学过,兴趣盎然地回答:不会,羊儿没有了天敌,无需逃命,身体会退化,而且羊儿会过度繁殖,最终影响羊这一种族的生存。
教师继续引导,诱发学生思维:既然不能天下大同,那么强调狼和羊这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对抗性,会怎样?学生答:狼过度繁殖,羊的数量大量减少,最终狼也会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甚至种族灭绝。
在此基础上,学生深刻的理解了“和而不同”的内涵。
2.引用学生易为理解的社会生活事例,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历史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毕竟不足,在理解历史现象时,可以通过引用学生易为理解的社会生活事例,当然所谓“学生易为理解的社会生活事例”,是指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经验可以理解的事例,在此基础上丰富和构建学生生活经验,为下一步认识历史搭建“脚手架”。
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罗马法能够产生如此深远影响的关键在于规定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但这样的叙述无法让学生体会和认识罗马法的宏伟意义,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这种知识点比较遥远,需要教师提供思考通道,搭建“脚手架”。
笔者在上课时,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曾说过的话:“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为经济;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有效率;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最为浪费;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最不负责任。
”学生对这句话感同身受,深为信服。
笔者趁机提出: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更能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学生若有所思,豁然开朗。
二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历史,探究历史1.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重要动力因子。
如果能够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就能极大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1)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因果关系,引起学生重视历史现象。
教授《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时,笔者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引导: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与西方人有很大的差异,如电影《刮痧》中有个细节:由于两个孩子打架,许大同当着昆拉的面打了孩子一巴掌,后来他对昆拉说:“我打我的孩子是为了表示对你的尊重,是给你面子。
”这里就涉及东西方家长对孩子的态度问题。
中国人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我打他,是我的事,你管不着。
但在昆拉看来,打人是犯法的,无论打的是谁。
又如里根身为总统,而他的儿子却在职业登记所里寻找职业,这在中国传统观念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学生听了这些有趣的事例后热烈讨论,老师话题一转:今天我们中国人的观念与西方人的观念截然不同与什么思想有关?学生踊跃回答:儒家思想的影响。
就这样,师生带着深厚的兴趣开始了对儒家思想的探索。
(2)把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找准切入点,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感到亲近、新奇,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欲望。
讲授《罗斯福新政》一课,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我国政府为了应对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会回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即建设“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等。
老师继续提问:罗斯福新政中有哪些措施与上述措施类似?经过与现实生活经验的鲜明对比,学生自然会对罗斯福新政中相应措施有深刻的认识。
老师深入引导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样的作用?联系现实生活,学生容易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还有一种方法是比较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的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的差异,从而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如讲授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本来这一课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打动学生。
教师可以出示鲜活的材料展示现代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的操作方式,然后让学生以课本为依据探究古代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
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我们从中会得到哪些启示?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把,学生完全可以得出结论,形成差异的原因有:生产力水平,生产工具,生产资料所有制,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等。
启示有: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等。
将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活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让他们的生命随着知识的积累而成长。
2.还原历史细节,构建生活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自身经验进行对历史的思考、探究按照建构主义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客观上和本能上也是会迁移自身生活经验来了解历史现象的,但是由于我们的历史教材在叙事时往往简明扼要,缺乏历史的细节,是概括性的,这在客观上给学生迁移经验带来了障碍。
如历史课本在讲述分封制时,只是概括的叙述了分封制形成的过程、内容、演变、影响。
面对这种情形,学生如何探索历史的奥妙呢?笔者首先出示地图,提问学生远一些的封国距西周有多远?学生答:三四千里。
笔者追问:那么周王朝如何统治这些地方?发生叛乱怎么办?学生答:火速派兵镇压。
笔者追问:交通工具如何?道路条件如何?来得及吗?学生此时已经调动了生活经验,陷入沉思之中:士兵步行,还没有全国统一的道路,如何来得及镇压?看来,只能利用“自己人”来维护统治是当时必然的选择。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样一来,学生深刻的理解了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运用还原历史细节、构建生活化场景这一方法,在教学中是非常普遍的,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教材,科学把握历史概念,积累丰富史料。
3.利用现实生活模型分析历史,教会学生探究历史的有效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人们分析探究历史现象本质上都是以现实范型为出发点和参照的。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利用现实生活模型分析历史的方法给学生更加明确化,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有意识运用这一方法,从根本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
在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经验分析出:战争一般可以从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战略战术、将领(领导者)、群众支持与否、战争性质、外援等方面去分析。
又如分析改革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同样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范型去分析,包括改革中领导的态度、决心、指导思想、力量,反对者的力量、做法,支持者的力量,舆论宣传,措施是否得当等。
当然在引导学生分析现实范型时,学生的概括未必是全面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生活化原则,举一些学生熟悉或听闻的事例,引导学生概括得更全面。
三用于生活实践,借鉴历史,运用历史1.设置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现实教学中过于关注知识记忆、解题能力,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往往都是有定论的。
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体会到成长、探究的快乐,而只是一种学习机器,被动的、机械的接受知识。
而布置一些开放性作业,密切关注社会热点、联系学生关心的问题,就会让学生带着深厚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主动查找资料,深入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在解决开放式问题或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使学生获得成长和成熟。
设置开放式问题或作业的方式可以是课后阅读,但要写出读后感;或者是写一篇小论文、演讲稿等;或是进行一次社会小调查。
在设置开放式问题或作业方面,我们可以以美国高中历史教学布置的家庭作业作为借鉴。
《美国高中作业·历史卷》有这样一个作业设计:学完“二战”后,老师提供十二篇文章,要求是写出每篇文章的读后反思,及时记录阅读时出现的任何想法。
这十二篇文章是:《罗斯福总统在二战期间的两难处境与布什总统在“9·11”之后的两难处境如何相似》、《国际展示政策与规则》、《南京大屠杀》、《罗斯福总统在珍珠港被炸后的演讲》、《亲眼见证珍珠港被炸》、《纳粹期间的艺术禁锢》、《战时移民》、《战时日本居民营》、《犹太人大屠杀的灾难与赔偿》、《“轰炸广岛是战争罪犯”“轰炸广岛不是战争罪犯”》、《炸弹降落在长崎》、《一个犹太人大屠杀受难者的历史见证》。
这样的开放性作业形式,比起我们平常的练习孰优孰劣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