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DOC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名优秀的教育⼯作者,往往需要进⾏说课稿编写⼯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学会了⽤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的基础上进⾏教学的。
⽬的是让学⽣能运⽤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感悟到数学来源于⽣活,⼜应⽤于⽣活。
同时通过解决问题,进⼀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法,也为后⾯学习三位数除以⼀位数、两位数及相关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的认知⽔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标: 1、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使学⽣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法。
2、经历应⽤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法的多样化,发展应⽤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说学情: ⼩学⼆年级学⽣的认知特点正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在学习中需要借助直观的⼿段来解决学⽣认知上的困难。
课堂上,通过让学⽣摆⼀摆、想⼀想、写⼀写等活动帮助他们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三、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常⽣活的密切联系,使学⽣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动⼿操作为主,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等⽅法为辅的教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个情境,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从⽽促进学⽣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有余数的除法》的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它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
《表内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有余数的除法》则是《表内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
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学好除法的基础,因此必须切实学好。
教材中的例2呈现了“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图,在摆正方形的这个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横竖式写法。
而教材中的例3仍然以摆正方形为素材,提出了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为的就是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3,在自主交流合作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连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索、讨论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分小组合作交流,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实践操作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通过游戏、激趣导入”,“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应用方法、拓展延伸”,“回顾总结、巩固新知”四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1、通过游戏、激趣导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纸上依次画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圈圈,画好后并数出个数,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到你所画的是什么颜色。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法运算是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而有余数的除法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一知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余数除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即余数总是比除数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如小棒、水果等)、练习题卡。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练习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
例如,老师可以拿出10根小棒,问学生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根,还剩下几根?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除法中可能存在余数的情况。
(二)新课讲解1. 首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余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的整数结果叫做商,剩下的不足除数的部分叫做余数。
2. 举例说明余数的概念。
如:12 ÷ 4 = 3…0,这里的3是商,0是余数。
3. 强调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余数总是小于除数,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计算过程中还有可以继续除的空间。
4. 讲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首先,用被除数除以除数,求出商;然后,用被除数减去商乘以除数的结果,得到的差就是余数。
(三)课堂练习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实物操作,解决类似的有余数除法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有余数除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有余数的除法 关于《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优秀6篇)
有余数的除法关于《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优秀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作者爱岗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6篇关于《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详案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篇一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建立余数概念及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教具:实物图及投影片。
学具:11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用竖式计算(两人板演)84=369=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2.卡片口算(与板演同时进行)()里较大能填几?3()<22 4()<37()2<11()5<38(二)学习新课教师谈话:大家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
同学们看一看,今天学的笔算除法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1.教学例1出示例1的一幅图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学生动手操作。
(用6个圆片代替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再把横式和竖式写在练习本上,并指名板演。
63=2订正时,提问:(1)在被除数下面写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个梨)(2)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如果有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怎样分?分分看。
学生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梨。
(教师行间指导)提问:(1)出现了什么情况?(每盘放2个,还剩1个)(2)剩下的1个梨,还能再继续分吗?(剩下的1个梨,不能再分)教师说明: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分的结果是每盘2个,还剩1个。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 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2. 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3. 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除法概念和性质。
2. 引入有余数的除法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有余数的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区别。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解释有余数的除法是指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产生的余数叫做余数。
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展示除法运算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除法运算中余数的存在。
3. 引导学生总结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即先进行整数除法,再计算余数。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讨论解题方法。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指出解题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实际问题中余数的存在意义和作用。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实际问题中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规律和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思考自己在解题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答疑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评价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评价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应用拓展和总结与反思等环节,向学生介绍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一、教材内容本课为小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三、教学目标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前准备电脑课件。
五、教学流程基本练习(电脑显示)52÷8=24÷3= 25÷3=8÷2=10÷4=38÷2=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谈话导入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新授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
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
(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
一、说教材《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对除法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能正确读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余数产生的过程,体会余数的意义。
在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说教法与学法1. 教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操作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摆小棒等活动,自主探究有余数除法的规律。
启发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学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物演示、课件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操作法:通过摆小棒等实际操作活动,探究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合作交流法: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共同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些用小棒摆图形的图片,如摆正方形、三角形等。
提问:如果有 10 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从而引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 探究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实际操作。
让学生用小棒摆正方形,记录摆的个数和剩余小棒的数量。
分析归纳。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结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即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五、说教学过程
•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从实际出发,设计了四个环节的 教学内容。 •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上课开始,我提问同学们,双休日就到了,你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准 备干些什么?让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接着教师通过出示课件,让学 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样,将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欲望调 到最高点。接着,老师说:大家想要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呢?生:怎 样把这些东西平均分给小朋友呢?师说: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 到今天的这节课。 •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交流提高”。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 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 认识数学知识。我根据这一理念,并遵照低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 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 观手段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
•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 标: • 1、知识目标: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 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理解“余数” 这一基本概念。 • 2、能力目标: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很多把一 些物品平均分以后还有余数的情况 。会读,会写 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 3、情感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 用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及逻辑推理能力。
六、说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9÷4=2(个) ……1(个) (此板书简洁明了,突出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为学生找寻自主学 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竖式的引入 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 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力求通过创设富有 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合作交流,达到 理解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并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目的
《有余数的除法》的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
《有余数的除法》的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有余数的除法》的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余数的除法》的优秀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余数的除法》的优秀说课稿篇1教学内容:课本第3~4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要求: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1.笔算:6÷3指名笔算,反馈是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生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分成了几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生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她们所表示的意思。
1.揭题: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可能是正好分完,也可能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
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出示课题)二.新授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
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的口述。
指名列式:7÷3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分别表示什么?2)写出竖式问:分成了几份?这就说明7里面最多有几个3?商写几?问: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几个?竖式中怎样算?3和2的积6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7个桃子,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那么竖式中怎样得到余下的1?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完成横式的板书)3)生完整的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一、说学生本班共有学生11人,其中有9人为以前县残联语训部学生,一人为原普校学生,还有一人从未上过一天学,除存在语言障碍外,还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
本班学生有9人为聋哑学生,剩下两人为腿部有残疾。
学生整体学习水平较差,尤其是针对数学学科,学生普遍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对于那些逻辑性和概括性强且又抽象的数学语言文字,在理解上存在着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难度。
另外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方便教学,我将他们分为了三层:A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B层:(数学基础较差,但有一定的理解力)C层:(基础差,理解能力差,学习习惯差)二、说教材1、教学内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除法的意义》中《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2、教材的理解: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
《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三、说教学目标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除法的笔算。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四、说重难点1、重点:知道什么是“余数”。
2、难点: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
五、说教法与学法:教法:1、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聋哑学生,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用生活中学生已掌握的学习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形象化、直观化。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一、说教材《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并且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的应用。
因此,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二、说学情《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三、说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是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五、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动手操作,建构知识"、“巩固新知"、“课堂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50、51页的例1、例2和51页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2、教材简析“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上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些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让学生学好。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会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3)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能用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处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忽略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例题时,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也联系到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直观地得到结果,发现生活中的“余数”,引发学生交流和思考,提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样组织教学,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5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5篇)《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5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学校二班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
这节课是在讨论了正好分完的状况后,再讨论分后还余的状况。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两个大知识点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同学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3、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
4、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纳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操作、体验感悟,为了让同学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究新知,我设计了摆小棒的活动,让同学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欢乐三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谈话和让同学动手操作,让同学初步感受余数。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叫平均分吗?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2、让同学来分一分小棒。
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同学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
然后告知同学像这种有剩余的状况,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我们就把这种状况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
目的让同学明白我们这节课所要掌控的知识点。
〔三〕、实践操作,自主探究1、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①、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 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有余数的除法概念的理解。
2. 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掌握。
教学难点: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余数的概念。
2.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
教学准备:1. 教学卡片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除法的概念,复习除法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除法是什么?除法有什么性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会产生余数。
2. 举例说明有余数的除法:如8除以3,商为2,余数为2。
3. 强调余数的概念:余数是除法运算中剩下的部分,它小于除数。
4.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a. 将除数和被除数写成除法形式。
b. 进行除法运算,得到商。
c. 用除数乘以商,得到一个数。
d. 用被除数减去这个数,得到余数。
三、练习巩固(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答案解析:讲解学生完成的练习题,确认答案的正确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有余数的除法有什么性质?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是什么?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也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续)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引入案例: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几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2. 分析案例: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2除以几个朋友,得到每个朋友得到的苹果数。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1)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举例:当计算32÷5时,能够得出商为6,余数为2的计算结果。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余数总是小于除数,并能够运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和问题解决。
举例:在计算过程中,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学生应能够判断出计算错误。
2.理解并掌握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即余数总是小于除数。
3.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有余数的除法运算,使学生理解数学运算的规律性,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2.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计算,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难点解释: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忘记余数、计算顺序混乱等问题。
(3)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余数除法: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
难点解释:学生需要学会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提取出来,构建除法运算模型,然后进行计算。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基本概念。有余数的除法是指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除法运算会产生一个余数。它是整数除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将17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这个案例展示了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有余数的除法》,它是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下面我从以下5方面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一.教材分析二.教法与学法分析三.教学过程四.教学评价五.教学流程的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初步接触了有余数的除法,能够读出除法算式中的商、除数和被除数,可以写出除法算式,知道了平均的概念,这节课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准确地运用竖式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且发现有余数试商的思考方法。
其地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2点:1.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它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习发现有余数试商的思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力培养为重,根据数学标准的课程目标、内容、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与结构,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有余数的除法的思考方法和过程,知道剩下的“数”就是余数,并学会用竖式准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力目标:经历对有余数试商的思考方法的推导,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及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的合作创新精神,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在过程,学生在探索的活动过程中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使得学生的潜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探索有余数试商的思考方法及算理。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从而达到本节课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和学法上谈一谈: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游戏引导、教具辅助,小组合作教学,以轻松的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具展现形象直观的数学问题,小组合作实践,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带余数的除法,鼓励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和有余数试商的思考方法,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
最新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公开课)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的知识点包括教材第60页至第61页的例1、例2两道例题。
本节课是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例1通过分草莓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分,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例2的教学,从摆小棒入手,让学生先想一想,再拿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观察,边摆边猜测,然后通过互相交流,在比较、吸引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归纳,用表象支撑学生的思维。
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中,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价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通过操作、学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教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目标重难点: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说教法学法:说教法:这节课我采用实践探索法,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亲切感。
在交流定理时采用演绎概括法,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总结出规律。
说学法: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学生较难理解。
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
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及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书写格式,能进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及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余数”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我主要通过游戏“猜猜看”。
(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在纸上依次画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好后,将自己画的个数数出来写在张上,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画的最后一个的颜色。
)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小朋友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余数”。
(1)让学生来分一分桔子。
6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7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
这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触及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
(2)将11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设问:如果每人分2个,剩下5个,可以这样分吗?这时就有学生会回答,5个还能再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1个,还剩下2个,这时老师追问:2个还能再分吗?学生会回答,不能分了。
通过这个坏节,让学生有了“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3)老师手中有10颗五角星,要奖励给今天表现最好的4位同学,应该怎么分啊?谁来帮助老师来分呢?让多个学生上来分一分,老师对他们分的结果给予评价,让学生更深刻地明确“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
3、用数学方法表示。
对前面分的结果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再翻开书本50页,参照例题,来自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学生写完后给予简单点评并说明各部分的意义。
我认为这部分学生在前面学习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自学。
接下去通过评价性的活动,看看小动物们做对了吗?出示三个竖式,来比较,观察除数和余数的关系,会发现其中一个小动物粗心大意做错了,余数比除数大了,还能再分。
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不能再分的才是余数,也就是“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练习巩固新知。
通过直观的练习,40÷7,26÷6,让两位学生上来板演,别的学生下面做。
做完后集体讲评。
这一环节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并可以根据学生的错误来巩固试商的方法,其实明确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试商也是不成问题的了。
5、回到游戏“猜猜看”。
这时候学生有种跃跃欲试的心理,通过学习这节课的知识,来想一想,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说出圆圈的颜色的,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试试呢?这时师生共同来探讨这一方法,从而掀起课堂上的一个小高潮。
在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找到方法后,让学生来猜一猜。
然后设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先来说一说。
教师可举一个例子:我们班去春游,要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7人,我们班39个小朋友要用多少条船?这一例子将数学问题引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来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三、说课堂小结
让学生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余数”的概念,并提高了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