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岩石力学》课件
岩石力学课程(课堂PPT)
岩石力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 岩石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
本节内容——Next
我们将进入岩石力学的重要内容 ——岩石的物理性质的学习中… …
1
岩石/岩体性质
物理性质
包括密度、容重、 含水率、抗冻等性 质
力学性质
包括弹性/变形模 量、抗拉、抗压、 抗剪强度等
2
第二章 岩石的物理性状(性质) Chapter 2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
14
§2.1 岩体的结构特性
岩体结构面的特征 结构面的成因类型
成因类型
地质类型
沉积结 构面
1层理层面 2软弱夹层 3不整合面、假整合面 4沉积间断面
原
生 结 构
岩浆岩 结构面
1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 2岩脉岩墙接触面 3原生冷凝节理
面
产状
一般与岩层产状 一致,为层间结 构面
岩脉受构造结构 面控制,而原生 节理受岩体接触 面控制
岩体结构面的特征 结构面的规模
Ⅰ级——指大断层或区域性断层。控制工程建设地区的地壳稳定性,
直接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
Ⅱ级
Ⅱ、Ⅲ级结构面控制着工程岩体力学 ——作指用延的伸边长界而宽条度件不和大破的区坏域方性式地,质它界面们。的组合
Ⅲ级 ——往指往长构度成数可十米能至滑数移百岩米的体断的层边、界区面域性,节直理接、威延伸较好的层
27
§2.3 岩石的物理性质指标
在前面说到,岩石力学问题的研究首先 应从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入手,本 节介绍岩石(块)的基本物理性质的主要指 标及测试方法。
散体状 结构
构造影响剧烈的断 层破碎带,强风化 带,全风化带
精品课程《岩石力学》ppt课件(全)
具体而言,研究岩石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和破坏 规律以及工程稳定性等问题。
上述定义是把“岩石”看成固体力学中的一种材料,然而
岩石材料不同于一般的人工制造的固体材料,它是
一种典型的“连续介质”,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赋
存条件的天然地质体。
.
11
三、岩石力学理论的发展简史
1. 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
8
(2)60年代初意大利Vajont大坝水库高边坡的崩溃 意大利Vajont拱坝,坝高262m,
于1959年建成,是当时世界上 最高的拱坝。1963年10月9日 夜,由于大坝上游山体突然滑 坡,约2.5亿立方的山体瞬时涌 入水库,涌浪摧毁上游及下游 一个小镇与邻近几个村庄,造 成约2500人死亡,整个灾害的 持续时间仅仅5分钟。
.
3
一、引言
1. 人类活动与岩石工程(Rock Engineering)
岩石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载体,人类的大部分活动都 是在岩石圈上进行的:
远古
约4700年前 公元1600年
19世纪
石器,穴居 金字塔(146.5m) 火药采矿 铁路隧道技术
20世纪 大型水电工程
岩基、边坡,地下 洞室,隧道工程等
普罗托吉雅柯诺夫提出的自然平衡拱学说,即普氏理论.
围岩开挖后自然塌落成抛物线拱形,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等于 冒落拱内岩石的重量,仅是上覆岩石重量的一部分.
太沙基(K.Terzahi)理论 围岩塌落成矩形,而不是抛物线型.
优点与缺点
上述理论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条件下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 但是围岩的塌落并不是形成围岩压力的惟一来源,也不是所有 的地下空间都存在塌落拱.围岩和支护之间并不完全是荷载和 结构的关系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围岩和支护形成一个共同承载 系统,而且维持岩石工程的稳定最根本的还是要发挥围岩的作 用.
岩石力学第2章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PPT课件
格里菲斯强度理论认为岩石的强度是由其内部微裂纹或弱面的能量释放率决定的。当这些 微裂纹或弱面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们会扩展并释放能量,当能量释放率达到一定值时,岩 石就会发生破裂。
岩石的破坏准则
最大应力准则
该准则认为当岩石受到的最大应力达到其单轴抗压强度时, 岩石就会发生破裂。该准则适用于脆性破坏和延性破坏。
表示岩石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是衡量材料刚度的指标。
泊松比
表示岩石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 横向变形与纵向变形之比。
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岩石在单向拉伸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 应力。
抗压强度
岩石在单向压缩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 应力。
抗剪强度和摩擦角
抗剪强度
岩石在剪切力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应力。
摩擦角
表示岩石在剪切力作用下,剪切面上的摩擦力与垂直剪切力之间的角度。
流变性质
蠕变
岩石在持续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缓慢变形。
松弛
岩石在持续应变作用下,应力随时间逐渐减小的现象。
04
岩石的变形特性
弹性变形
02
01
03
弹性模量
表示岩石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是衡量岩石刚度的指 标。
泊松比
描述岩石横向变形的性质,与材料的弹性模量相关。
中区域形成并扩展导致的。
02
延性破坏
与脆性破坏不同,延性破坏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经历较大的
塑性变形,然后才发生破裂。这种破坏形式通常是由于岩石中的微裂纹
或弱面在应力作用下逐渐扩展和连接形成的。
03
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是指岩石在循环或反复加载过程中,由于应力水平的波动,导
致微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最终导致岩石破裂。这种破坏形式通常发生在
岩石力学课件
岩石力学
22
3.三轴压缩试验的破坏类型
2020/4/8
岩石力学
23
具体破坏形式的多样化
2020/4/8
岩石力学
24
4.岩石三向压缩强度的影响因素
(1)侧压力的影响
围压越大,轴向压力越大
2020/4/8
岩石力学
25
(2)加载途径对岩石三向压缩强度影响
A、B、C三条虚线是三个不同的加载途径,加载途径对岩石的 最终三轴压缩强度影响不大(?)。
我国规定加载速度为0.5-1.0MPa/s
2020/4/8
岩石力学
19
2020/4/8
岩石力学
返回 20
二 岩石的三轴抗压强度
1.定义
指在三向压缩荷载作用下岩石所能承受的 最大压应力。
1f2,3
2. 三向压缩试验简介
(1)真三轴 123(2)源自规三轴 1232020/4/8
岩石力学
21
123
2020/4/8
2020/4/8
岩石力学
17
4. 单轴抗压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岩石自身的因素: 矿物成分、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及胶结情况、 风化程度、含水情况和周围环境(温度、湿度) 层理和裂隙的特性和方向等;
❖ 含水量:含水量越大强度越低,岩石越软越明显;
温 度:180℃以下不明显;大于180℃,温度越高强度越小。
D——直径
Rcw/Rc
Rcw——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Rc——干燥单轴抗压强度;
η (η≤1)越小,表示岩石受水的影响越大(见表2-2)。
2020/4/8
岩石力学
9
2020/4/8
岩石力学
10
(五) 耐崩解性
《岩石力学》课件(完整版)-第三章岩石动力学基础
能量吸收是指岩石在冲 击或振动载荷作用下吸 收能量的能力,与岩石 的破碎和变形有关。
疲劳是指岩石在循环载 荷作用下发生损伤和破 坏的现象,对地下工程 和边坡工程的稳定性有 重要影响。
03
岩石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弹性力学基础
01
弹性力学基本概念
弹性力学是研究弹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的学科。它
理论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可用于求解各种复杂弹性力学问题。
塑性力学基础
塑性力学基本概念
塑性力学是研究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的学科。塑性物体在达到屈服 点后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形,其应力-应变关系不再满足胡克定律。
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包括屈服准则、流动法则、增量理论和边界条件等。这些方程描述了塑性物体内部的应力 、应变和位移之间的关系,以及物体与周围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限元法是一种将连续介质离 散化为有限个小的单元体,并 对每个单元体进行力学分析的 方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将连续介质离 散化为有限个小的单元体,并 对每个单元体进行力学分析的 方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将连续介质离 散化为有限个小的单元体,并 对每个单元体进行力学分析的 方法。
离散元法
离散元法是一种将连续介质离散化为一系列刚性或弹性 单元体的方法。
数据分析
对实验获取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 析,提取岩石的动力学特性,如阻尼 比、质量放大系数等。
结果解释
根据实验结果,解释岩石在动态载荷 作用下的破坏机制和演化过程,为工 程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实验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挑战
岩石动力学实验技术难度大,需要克服实验条件苛刻、测量精度要求高等问题。 同时,岩石材料的非线性、各向异性等特性也给实验结果分析带来困难。
岩石力学课件共81页
d M s/V
2021/8/18
Ms——岩石烘岩干石力学后的质量,kg。
14
(3)饱和密度:岩石中的孔隙被水充填时的单 位体积质量(水中浸48小时)
sa t M s V V V W
(kg/m3)
VV——孔隙体积 ρW:一个大气压下4℃时水的密度
测定方法及适用条件:量积法、水中称重法、蜡封法。
2、岩石的比重:岩石固体烘干重量(WS)与4℃时 同体积纯水的重量比
(一)孔隙比 eVV/Vs
VV—孔隙体积(m3) Vs —岩石固体的体积(m3)
(二)孔隙率 nVV/V V=VV+Vs
V—包含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m3)
2021/8/18
岩石力学
返回 7
含水性 膨胀性
二、岩石的水理性质
软化性
(一)含水性
渗透性 耐崩解性
1、含水量:岩石孔隙中含水量(WW)与岩石烘干重量 (Ws)比值的百分率
W S/V (C W )
VC——岩石实体部分(不包含孔隙)的体积岩石力学
返回 15
一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1. 定义:指岩石试件在单轴压力作用下(无围压,只受
轴向压力)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也即是岩石在达到破 坏时承受的最大轴向荷载P除以试件的横截面积A。
2021/8/18
岩石力学
返回
4
岩石的强度性质
工程师对材料提出两个问题 1. 最大承载力——许用应力[σ] ? 2. 最大允许变形—— 许用应变[ε]?
本节讨论[σ]问题
岩石强度: 岩石材料受力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应力
一、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二、岩石的三轴抗压强度
试 验
三、岩石的抗剪强度
岩石力学优秀课件
极限应力圆与抗剪强度(shear strength )直线相切的两 点D1 、D1' 表示岩石内将出现一组共轭剪切破坏裂面的临界状态。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组剪切破裂面上的剪应力并非是 最大剪应力(maximum shear stress )。
f 0 f n
上式中: | f |:岩石剪切面的抗剪强度(shear strength );
0 :岩石固有剪切强度(inherent shear strength ),它与粘聚力
C相当;
f n :剪切面上的摩擦阻力; n :剪切面上的正应力;
f :岩石内摩擦系数 f = tg 。
取、 为直角坐标系的横轴、纵轴,则上式为一直线
t
t
2
tg 1 c 3 2 t
这是双曲线型包络线形式下的剪切强度曲线方程。
第三节 软弱面或各向异性岩层 的破坏准则及稳定条件
岩石的破坏包括破裂(failure )和摩擦滑动(slide )两 种情况。
破裂是完整岩石中发生破坏的唯一机制。破裂的条件可以由 库 仑 准 则 给 出 。 倘 若 岩 石 中 预 先 就 存 在 着 软 弱 面 ( plane of weakness ),比如存在着断层,情况就变了,这时岩石发生破 坏的机制可能是沿断层面的摩擦滑动,也可能是穿过断层面的破 裂。究竟发生哪一种类型的破坏,要视岩石内部哪种情况首先满 足库仑准则。
图5-2 共扼剪裂面与主应力关系 图5-3 剪裂面上应力与主应力关系
三、库伦一纳维尔破坏准则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库伦一纳维尔破坏准则也可采用主应力 1 、 3 来表示,剪裂
岩石力学性质-PPT课件
粘度是衡量地球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参数。
近代,人们把物体所有这些力学性质概括为物质的流变 性(rheological properties),并形成一门新兴学科 -流变学(rheology)
流变学是研究固体物质流动的科学。因此,从近代地球 科学观念来看,地球物质具有流变性。把研究地球物质 流动性质和规律的科学,称为“地球流变学(Rheology of Earth Materials)”。
时间对岩石蠕变和松弛的影响
蠕变是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持续增加的变形。 蠕变的结果在低于岩石弹性极限的情况下使岩石产生永
久变形。 松弛是在恒定变形情况下,岩石中应力随时间增长不断
减小。 松弛的结果:使部分弹性变形转化为永久变形,相当于
降低了岩石的弹性极限。 蠕变和松弛现象是岩石变形表现的两方面,都表现出时
(1)改写为
(3)
(4)
(1)、(3)式称为线性粘性定律(牛顿粘性定律),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 材料称为牛顿流体(或线粘性流体)。具牛顿粘性变形称为粘性流体变形。
理想粘性材料的力学行为
弹塑性变形—指有些物体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的性 能。在弹塑性变形中,有一部分是弹性,其余为塑 性变形。
理想弹性体的变形是可逆过程,它的应力与应变 之间有一个确定的单值关系,符合虎克定律:
σ=Ee
其中E为杨氏弹性模量。
岩石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
非理想弹性体的变形:受力不立即产生全部弹性 变形,而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弹性变形到 应有的值;当撤除外力后,也不立即恢复原状, 而是随时间延长逐渐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弹 性后效(即滞弹性)。
流体沿着x方向流动的n个不同流层。它们的流速ů是y的函数,ů在y轴方向的 变化率称为速度梯度,dů/dy。同一位置上的剪应力(摩擦阻力)与速度梯度 呈正比关系
岩石力学课件
岩石力学课件 第一节岩石力学试验机一、试验机及岩样变形分析 1.刚度刚度:产生单位位移需要的力。
lP K ∆=l∆——沿P 方向的位移。
岩石试件的刚度:设其高度为l r 、横截面为F r 、弹模为E r ,则岩石试件刚度为:rr r rr rr l F E l Pl P K ===∆=......ε;通常:标准的岩石试件K r >0.5MN/mm 。
试验机的刚度:等效为类似于岩石试件的金属构件:设其高度为l m 、横截面为F m 、弹模为E m ,则试验机刚度为:mm m mm mm l F E l Pl P K ===∆=......ε。
通常:普通试验机K m =0.15~0.20MN/m ;K m <K r岩石强度试验中,荷载达到峰值后岩石突然全面崩溃,峰值后岩石应力应变曲线不容易得到(采矿工程中,峰后岩石承载普遍存在)。
1943年,惠特尼Whithey 首次正确解释了岩石试件达到峰值后突然崩溃的机理。
破裂原因:岩石材料刚度大于试验机刚度。
当岩石达到强度极限后,因刚度下降无法再抵抗极限荷载,导致试验机中积聚的弹性变形能急剧释放,使岩石失控而立即崩溃。
2.岩石加载过程能量积聚试验机蓄积的变形能:m m m m K PK P P P E 2212121===μ;试件蓄积的变形能:rrr r K PK P PP E 2212121===μ。
试验过程中试验机与岩石试件变形能之比:m r r m K K E E ::=显然,试验机刚度越低,其积聚的变形能越多。
3.岩石弱化过程能量释放峰值后岩石试件的能量释放:峰值后,试件将发生破裂,岩石试件刚度降低,试件中的应变能将转化为各种能量(裂缝扩展、声响、震动、热能)而释放。
注意:岩石继续变形仍需能量,试件平稳变形所需能量(r K '为峰值后弱化段刚度,图中梯形面积):r r K u u P E '∆-∆=∆221峰值后试验机的能量释放:mm K u u P E 221∆-∆=∆由于普通试验机:rmE E ∆>∆,试验机释放的能量超过试件平稳变形所需能量,因此,试件必然瞬间崩溃。
岩石力学-全部课件
1.5 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概念
1.绪论
岩石和岩体是岩石力学的直接研究对象,因此学习和研究岩石
力学,首先要建立岩石(或岩块)和岩体的基本概念。
几个基本概念
●岩石(Rock):矿物、岩屑的集合体。 ●结构面(Structural
Plane): 指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岩体内形成的 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地质界面或带。 ●岩块(Rock block 或 Rock):指不含显著结构面的岩石块体,是构成岩 体的最小岩石单元体。 ●岩体(Rockmass):指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由岩块和结构面网络组 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并赋存于一定的天然应力状态和地下水等地质环 境中的地质体。 ●岩体结构(Rockmass Structure):指岩体中结构面与结构体的排列组合 关系。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即结构面和结构体。
沉积岩
1.绪论
沉积岩是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或早已形成的沉积岩)在地表
经风化剥蚀而产生的物质,通过搬运、沉积和固结作用而形成的 岩石。
●颗粒包括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岩屑及不同矿物。 ●胶结物常见的有钙质、硅质、铁质、泥质等。
沉积岩由颗粒和胶结物组成,各有不同的成分。
沉积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不仅与颗粒有关,还与胶结物有很大
23
1.5.1岩石和岩体
1.绪论 岩石
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是由矿物或岩屑在
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凝聚而成的自然地质体。
岩石可由单种矿物组成。 ●如:纯洁的大理石由方解石组成。 多数的岩石则是由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 ●如: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按照成因,岩石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
14
1.4 岩石力学发展简况
《岩石力学性质》PPT课件
▪ 应力状态: σ1>σ2=σ3
精选ppt
26
▪ 三轴压缩试验加载示意图
▪ 真三轴
▪ σ1>σ2> σ3
▪ 假三轴
▪ σ1>σ2=σ3
精选ppt
27
▪ 3)假三轴试验装置图:
▪ 由于试件侧表面已被加压油缸的橡皮套包住,液压油不会 在试件表面造成摩擦力,因而侧向压力可以均匀施加到试 件中。其试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线与σ轴夹角为内摩擦角,外切线及其延长线与τ
轴相交之截距即为C。
▪ 实践中采用第一种方法的人数多。
精选ppt
31
精选ppt
20
▪ 5) Hoek直剪仪试验装置
精选ppt
21
▪ 6)角模压剪试验及受力分析示意图
▪ 在压力P的作用下,剪切面上可分解为沿剪切面 的剪力Psinα/A和垂直剪切面的正应力Pcosα/A, 如图所示。
精选ppt
22
▪ 7)限制性剪切强度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 ①试验结果:剪切面上正应力越大,试件被剪破坏前所 能承受的剪应力也越大。
▪ a.直线形:τ轴的截距称为岩石的粘结力(或称内
聚力),记为C(MPa),与σ轴的夹角称为岩
石的内摩擦角,记为φ(度)。
▪ b.曲线形:
▪ ①一种方法是将包络线和τ轴的截距定为C,将包
络线与τ轴相交点的包络线外切线与σ轴夹角定为
内摩擦角。
▪ ②另一种方法建议根据实际应力状态在莫尔包络 线上找到相应点,在该点作包络线外切线,外切
▪ 非限制性剪切试验在剪切面上只有剪应力存在, 没有正应力存在;限制性剪切试验在剪切面上除 了存在剪应力外,还存在正应力。
《岩石力学》(完整版)PPT课件
平行层面波速/垂直岩层波速=各向异性系数C C=1.08-2.28;多数:C=1.67 相当一部分:c=1.10
.
43
表3-6
.
44
•交通方面 :北京道路面积4.4m2/人;东京11.3m2/ 人;伦敦21.3m2/人。
.
4
1.3 岩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实验、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实验 理论
室内
岩块(拉、压、剪…) 模拟 收敛(表面位移)
野外 位移 应力
应变 绝对位移、相对位移(内部)
压力 连介
非连介
有限元
数值方法 离散元
VP0.3 51.88
.
34
.
35
二、岩体波速与岩体中裂隙或夹层的关系
弹性波在岩体中传播时,遇到裂隙,则视
充填物而异。若裂隙中充填物为空气,则弹 性波不能通过,而是绕过裂隙断点传播。在 裂隙充水的情况下,声能有5%可以通过, 若充填物为其他液体或固体物质,则弹性波 可部分或完全通过。弹性波跨越裂隙宽度的 能力与弹性波的频率和振幅有关.
.
29
.
30
根据实验结果整理的岩体动弹性模量见表(3-2)
.
31
动弹性模量与静弹性模量的比值
• 一般来说,岩体越坚硬越完整,则差 值越小,否则,差值就越大。
• 根据对比资料的统计,动弹性模量比 静弹性模量高百分之几至几十倍,如 图3-4所示。
• 从动弹性模量的数字来看,多集中 在 1 51305 0130MP之a间。
.
12
(二)渗透性
在一定的水压作用下,水穿透岩石的能力。反映 了岩石中裂隙向相互连通的程度,大多渗透性可用达 西(Darcy)定律描述:
岩石力学ppt课件第2章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d Ms /V
2020/6/15
Ms——岩石烘干后的质量,kg。
13
(3)饱和密度:岩石中的孔隙被水充填时的单 位体积质量(水中浸48小时)
sa t MsVVVW
(kg/m3)
VV——孔隙体积 ρW:一个大气压下4℃时水的密度
测定方法及适用条件:量积法、水中称重法、蜡封法。
2、岩石的比重:岩石固体烘干重量(WS)与4℃时 同体积纯水的重量比
3.三轴压缩试验的破坏类型
2020/6/15
23
具体破坏形式的多样化
2020/6/15
24
4.岩石三向压缩强度的影响因素
(1)侧压力的影响
围压越大,轴向压力越大
2020/6/15
25
(2)加载途径对岩石三向压缩强度影响
A、B、C三条虚线是三个不同的加载途径,加载途径对岩石的 最终三轴压缩强度影响不大(?)。
W S/(VCW)
VC——岩石实体部分(不包含孔隙)的体积;
——W 一个大气压下4℃时水的重度
2020/6/15
返回 14
一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1. 定义:指岩石试件在单轴压力作用下(无围压,只受
轴向压力)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也即是岩石在达到破 坏时承受的最大轴向荷载P除以试件的横截面积A。
Rc P/ A
Ws:在105-110°C温度下烘干24小时的重量(kN)
2、吸水率:干燥岩石试样在一个大气压和室温条件 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岩石烘干重量之比
a W W W S W0W SWS 10% 0
W0-烘干岩样浸水48h后的湿重(kN)
2020/6/15 吸水率是一个间接反映岩石内孔隙多少的指标
7
(二)渗透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岩石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 岩石 (Rock)
定义: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是由矿物 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凝聚而成的天然 地质体。
岩石按照其成因可分为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和 变质岩,不同成因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力 学性质(自学、了解)。
2. 岩块
自然地质体的小块岩石称为岩块。我们平时所称的岩 石,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指岩块。
从“材料”概念到“不连续介质概念”是现代岩石力 学的第一步突破; 进入计算力学阶段是第二步突破;
有限元、边界元、离散元、位移非连续法(DDA)和流行法
非线性理论、不确定性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进入实用 阶段,则是岩石力学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的第三步意 义更为重大的突破.
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分叉和混沌理论,模糊数学、人工智能、 灰色理论
具体而言,研究岩石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和破坏 规律以及工程稳定性等问题。
上述定义是把“岩石”看成固体力学中的一种材料,然 而岩石材料不同于一般的人工制造的固体材料,它 是一种典型的“连续介质”,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 和赋存条件的天然地质体。
三、岩石力学理论的发展简史
1. 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连续介质理论
特点:以固体力学作为基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从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出发来认识岩石工程的稳定问题。
30年代,萨文(P. H. Савин)采用无限大板孔应力集中的弹性解分析围岩 的应力分布; 50年代,弹塑性理论应用于围岩稳定性研究; R. Fenner-J. Talobre公式和 H. Kastner 公式; 应用流变理论对隧洞围岩的进行粘弹性分析; S. Serta公式
精品课程
岩石力学
二、岩石力学学科的形成及定义
1951年,J. Stini 和 L. Müller等在 Salzburg发起和举行了以岩体力 学为主题的第一次国际岩石力学讨论会,为把工程地质与力 学相结合、为建立岩石力学这门边缘学科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并创办了《Geologie und Bauwesen》,1962年改名为《Rock Mechanics & Rock Engineering》
37年,首部岩石力学专著 (秦巴列维奇)《岩石力学》
岩石力学的定义(Rock Mechanics)
1964年5月美国地质学会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所下的定 义为:“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的力学性状(behavior) 的一门理论和应用的科学,它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 是探讨岩石对其周围物理环境中力场反应的学科。”
不足:解析方法仅适合平面的圆形巷道,不能模拟开 挖过程;由于岩体中节理、裂隙的存在,围岩力学性 质参数和准确的本构关系难以确定。
地质力学理论
特点:,强调对岩体节理、裂隙的研究,重视岩体
结构面对岩石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20年代,由德国人 H. Cloos 创立 51年,J. Stini 和 L. Müller 创立了“奥地利学派”: 在理论方面,指出工程围岩稳定性与原岩应力和开挖后岩体 的力学强度变化密切相关,重视岩石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力、 位移和稳定性状态的监测,重视支护与围岩的共同作用,特 别重视利用围岩自身的强度维持岩石工程的稳定性 在施工方面,提出了“新奥法”,符合现代岩石力学理论
普罗托吉雅柯诺夫提出的自然平衡拱学说,即普氏理论. 围岩开挖后自然塌落成抛物线拱形,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等于
冒落拱内岩石的重量,仅是上覆岩石重量的一部分. 太沙基(K.Terzahi)理论 围岩塌落成矩形,而不是抛物线型. 优点与缺点 上述理论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条件下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 但是围岩的塌落并不是形成围岩压力的惟一来源,也不是所有 的地下空间都存在塌落拱.围岩和支护之间并不完全是荷载和 结构的关系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围岩和支护形成一个共同承载 系统,而且维持岩石工程的稳定最根本的还是要发挥围岩的作 用.
1956年4月,在美国的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举行的一次专业会议上, 开始使用“岩石力学”这一名词,并由该学院汇编了“岩石 力学论文集”。在论文集的序言中说:“它是与过去作为一 门学科而发展起来的土力学,有着相似的概念的一门学科, 对这种有关岩石的力学方面的学科,现取名为岩石力学”。
1957年在巴黎出版的塔洛布尔(J. Talobre)的专著“岩石力学”是 这方面较早的一本较系统的著作。其后,开始形成了不同的 岩石力学学派(如法国学派,偏重于从弹塑性理论方面来研 究;奥地利学派,偏重于地质构造方面来研究)。
不足:过分强调节理、裂隙的作用,过分依赖经验,
而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4. 现代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现在)
特点:用更为复杂多样的力学模型分析岩石力学问题;把物
理学、力学、系统工程、现代数理科学、现代信息技术等最新 成果引入了岩石力学;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流变学、断裂 力学、非连续介质力学、数值方法、灰色理论、人工智能、非 线性理论等在岩石力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岩石力学的萌芽时期
A. Heim(1912)提出了静水压力的理论
W. J. M. Rankine(朗肯)和A.H.ДИННИΚ(金尼 克)地层压力的修正理论,即
v h
H H
tg 2 ( )
42
或 1-
2. 经验理论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该阶段根据生产经验提出了经典的地压理论,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
实验室通常用的岩石试件是由钻孔获取岩芯或在工程 范围内用爆破或其他方法获得的岩石碎块加工而成。
岩石试件通常是不包含有显著弱面的、较均质的岩石 块体,可看作连续介质及均质体。
3. 岩体 (Rock Mass)
岩体是指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含有诸如节理、断层、裂 隙、层理、劈理等不连续结构面的复杂地质体。
3. 经典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
代)
岩石力学学科形成的重要阶段
弹性、塑性力学被引入,提出一些经典的解析计算公式 重视结构面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形成围岩与支护共同作用理论 实验方法的完善 一系列岩石力学文献和专著的出版
岩体工程问题的解决形成了“连续介质理论” 和“地质力学理论”两大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