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服饰美学》课程标准
![《服饰美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a9e661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b.png)
《服饰美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纺织服装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纺织服装类各专业学生掌握服饰美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服装造型设计》《服饰款式拓展设计》《服饰立体造型》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90学时,5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学生审美意识、创新思维和关键能力培养,主动对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纺织服装美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纺织服装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纺织服装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服饰基础美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服饰穿着与搭配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纺织服装类相关职业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服饰艺术表现、服饰搭配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兼顾职业基础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服饰美学艺术创作表现所需基础知识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服饰穿着与搭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美的起源、服饰美学理论、服饰艺术和姊妹艺术创作风格、服饰穿着与搭配的顺序,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服饰美原理及运用艺术语言进行服饰搭配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具备应用课程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了解服饰美三重属性和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能在时尚、高尚、风尚中表现服饰美。
2.掌握服饰美的基本特征,熟悉美的形态及服装构成美,掌握服饰美的风格与特点。
3.了解服饰艺术的分类与层次结构,掌握艺术的功能与特征,能够准确区分不同服饰艺术的分类。
《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标准
![《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c34401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6.png)
《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服装结构与工艺适用专业:服装服饰设计专业1、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服装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学习综合运用服装专业知识的项目式实战课程。
其功能是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市场调研、流行趋势研究分析、产品定位、产品设计及变换款式的结构原理,使学生能够根据项目要求进行设计及成衣制作,完成企业的项目式工作任务。
让学生具备从事服装市场调研、服装设计、服装工艺等职业基本能力,并为后续的服装产品开发、毕业设计作前期准备。
2、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服装设计项目是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
以小组和独立工作的形式,以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过程的循环。
其中,项目任务是以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来构成的,从命题项目任务到企业实际项目任务,从虚做到跟做再到实做,只有完成工作任务达到能力目标才能进入下一个项目环节,一个一个项目的技能达标逐渐推进,来检验技能的获得,从而达到培养目标。
服装设计项目课程是打通了课程之间的障碍,结合了立体裁剪、成衣设计等知识,由多种技能训练组成的实训模块。
要求学生前期掌握类型服装设计的原理及技巧,然后以小组分工协作形式完成设计项目的市场调研任务、流行趋势预测、品牌风格定位,再由每个组员独立完成设计、打板、成衣制作等工作任务,最终完成系列服装设计项目。
通常,除了专业工具以外,必须配有缝纫机、制板台、多媒体及立体人台等相关实训设备。
除专业老师以外需配备一名专任实训老师以满足教学要求。
3、课程目标学生以独立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老师指导下或借助专业工具、有关资料、专业书籍,根据各个环节的具体项目要求分工协作,进行市场调研、品牌分析、设计、打板、成衣制作等各自的工作任务,组内协作最终完成项目要求。
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够掌握服装市场调研、品牌分析、流行趋势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能独立或合作地进行服装品牌设计项目开发,以及系列成衣设计和制作。
《服装CAD》课程教学标准
![《服装CAD》课程教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ffae52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8.png)
《服装CAD》课程教学标准(2020版)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属于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本课程是根据服装企业CAD制板操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开设的。
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电脑进行打板、放码、排料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服装电脑打板、放码、排料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训练学生的服装CAD操作能力和辅助设计能力,熟练掌握不同种类服装的打板、放码、排料、工艺设计等服装企业中服装CAD操作设计的岗位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前导课程有《服装结构设计基础》、《服装工业制版》,后续课程有《单品设计》、《毕业设计》。
二、课时60课时。
三、学分4学分。
四、课程目标(一)思政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升学生个人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2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二)能力目标1、了解服装CAD的发展历史与服装CAD在服装设计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2、掌握服装CAD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基本理论;3、能够熟练使用服装CAD软件系统中各种工具。
4、能够对服装进行规格设置和编排。
5、能够根据款式要求进行服装结构图的绘制。
6、能够根据给定尺寸进行服装样板的缩放。
7、能够正确对样板进行文字及符号标注。
8、能够根据要求合理排料。
(≡)素质目标1、树立成本意识。
不同的排料方法将影响用布量,从而影响到成衣的成本控制。
2、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服装工业样板的制作是服装企业生产环节中很重要的环节,一旦出错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培养挑战意识。
设置项目完成障碍,培养学生经受挫折、应对挑战素质。
4、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自主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服装造型设计》课程标准
![《服装造型设计》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d15499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2.png)
《服装造型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纺织服装类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服饰美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服装造型、服装色彩、服装款式设计及表现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服装立体造型》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素描、色彩、人体造型基础知识,以及服装平面款式图、人体着装效果图绘制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纺织服装类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服装款式形态等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服装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岗位需求,围绕服装造型设计的关键能力,反映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造型设计要素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服装构成原理、造型规律和形式法则等基础知识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参考职业岗位的造型技术要点,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造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规律,能运用美术语言和形式法则设计服装款式造型,形成基本的艺术设计素养。
1.熟知美术造型的原理与规律,掌握服装款式造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辨识图像的异同关系,能感知空间的转换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评价造型设计作品、借鉴作品展现的艺术效果和形式美感。
3.会应用装饰色彩合理进行服装整体配色,能运用形式法则初步设计服装款式造型。
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2c089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8.png)
服装设计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内容与任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是我校的重点及骨干专业,而服装设计课是本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
本课程以服装画人体、服装款式图、服装色彩、服装画技法及系列装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
其任务是使学生在两年时间内掌握服装设计理念,服装画绘画技法,并能够独立完成不同风格的系列装设计作品。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服装设计课各种专业知识及技法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喜欢和热爱本专业;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服装款式图的画法知识目标:使学生形成立体概念,学习各种类型、不同角度的服装款式图的描绘方法,掌握不同款式、不同面料质感的款式图线条的具体画法。
技能目标:能进行各种服装造型款式的描绘。
掌握不同款式、不同面料质感的款式图线条的具体画法。
从而提高服装款式造型能力。
德育目标:热爱生活,掌握一技之长。
用知识,技能丰富自己的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创造美的生活。
教法与学法:1.教法: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结合课件演示大量图片讲解,结合黑板演示如何描绘不同风格的服装款式图。
2.学法:采用先临摹后默画的方法掌握服装款式图的描绘。
结合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教学内容理论:1、服装设计的概论(1)服装设计基础知识(2)服装设计与设计师(3)服装设计与服装产品2、服装款式图的绘制(1)服装造型基础知识(2)服装造型与廓形变化(3)服装造型与结构变化(4)服装款式图部件及整体设计(不同款式、不同角度、不同面料质感)(5)服装款式图衣纹及衣褶的描绘实践:画各种领型,袖型,衣袋,及完整的服装款式图。
各20款要求:比例准确,画面整洁,构图合理(二)服装人体造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形成立体概念,学习不同角度不同动态的服装人体的描绘,人体局部细节的描绘,学习不同绘画风格服装人体的表现技法及人体着装规律。
《服装款式设计》核心课程标准
![《服装款式设计》核心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03afe0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b.png)
服装款式设计》核心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描述(课程计划)本课程开设时间为二学期二、学习情境设计方案(课业计划)4、能够根据服装正面款式图绘制背面与细节款式,并加以说明。
5、能够初步根据服装效果图绘制工艺、结构准确的服装款式图,并加以分析。
式图的方法性。
图效果;4、教师对存在问题的草图进行正确的修改;5、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各组代表交流汇报。
学习情境服装零部件图设计与绘制1、掌握服装局部设计在服装款式设计中的应用2、掌握领子的款式设计方法与绘制出结构比例准确的款式图3、掌握袖子的款式设计方法与绘制出结构比例准确的款式图。
4、掌握口袋的款式设计方法与绘制出结构比例准确的款式图5、能够能结合前阶段所学知识点绘制出内容设计并绘制出比例造型准确的款式图1、领子的款式绘制与设计2、袖子的款式绘制与设计3、口袋的款式绘制与设计服装款式图的完整性、准确性的评价21、学生收集各种服装零部件图片,研究各种表达方法的正确运用;2、教师采用课件讲讲解;3、学生练习学习情境裙子的设计与绘制1、掌握裙子的基本造型分类与设计2、掌握裙腰的绘制方法3、掌握裙身的绘制方法4、掌握裙摆的绘制方法1、裙子的绘制方法与设计2、基本的工艺明迹线的画法3、裙子正背面款式图的完整画法4、款式细节的明确表达根据完成大作业的情况,评价学牛正确运用表达方法的能力。
161、学生收集各种裙子款式图片,研究各种表达方法的正确运用;2、教师采用课件讲讲解;3、学生练习学习情境四裤子的设计与绘制1、裤子的基本造型分类与设计2、掌握裤型的基本轮廓绘制方法3、掌握裤前片的褶裥变化与绘制方法4、掌握裤子口袋的设计变化与绘制方法5、掌握裤子脚口的设计变化与绘制方法1、裤子的绘制方法与设计2、基本的工艺明迹线的画法3、裤子正背面款式图的完整画法4、款式细节的明确表达5、裤子口袋的根据完成大作业的情况,评价学牛正确运用表达方法的能力。
361、学生收集各种裤子款式图片,研究各种表达方法的正确运用;2、教师采用课件讲讲解;3、学生练习学习情境五衬衣的设计与绘制1、掌握衬衣的基本分类设计与轮廓的绘制方法2、掌握衬衣的衣领绘制与变化方法3、掌握衬衣袖子绘制与变化方法4、掌握衬衣袖口绘制与变化方法5、掌握衬衣后背的绘制与变化方法。
(完整word版)《服装CAD》课程标准
![(完整word版)《服装CAD》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025d6c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f.png)
《服装CAD》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其专业内容实用性强、针对生产实践。
因而以实践教学为主线, 实施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模式, 直接为行业对服装高职毕业生适应能力与知识方面的需求服务。
(二)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基本理念主要阐明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 学生通过CAD基础知识学习来构建合理、有效的认知结构, 要展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提供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使学生参加任务、增加体验、获得认知、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和谐统一。
使学习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
服装CAD课程教学设计要关注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 就要把学习中的发现、探究等活动凸显出来, 更多地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服装CAD课程必须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教学评价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给学生成功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 让学生在课程中找到自己, 赏识自己, 找到进步的方向。
同时, 要通过深入有效的评价, 及时强化和矫正课程与教学的信息更好地实现课程目的,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 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适应现代服装业生产第一线需要的,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习惯, 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明习惯、社会沟通能力, 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所需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女性服装搭配技巧课程标准
![女性服装搭配技巧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d4409eee45c3b3567ec8bd5.png)
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女性服装搭配技巧》课程标准一、概述(一)适用专业适用于各专业的的《女性服装搭配技巧》选修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
(二)学时与学分建议课程实施时量为36学时,建议课程学分为2学分。
二、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女性服装搭配技巧》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选修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取服装礼仪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的服装类别及风格;正确地运用所学的服装搭配技巧进行自身形象的完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二)相关课程无三、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和训练,学生能了解服装礼仪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的服装类别及风格,正确地运用所学的服装搭配技巧进行自身形象的完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和掌握服装礼仪的基础理论。
2. 掌握常见的服装类别及风格。
3. 掌握服装搭配的不同技巧。
2 、能力目标1、纠正部分学生错误的审美观念。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素质目标1、正确地运用所学的服装搭配技巧进行自身形象的完善。
2、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视野。
四、课程内容标准(一)课程设计思路1、以专题形式开展教学,不同的专题针对不同的服装搭配的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对服装礼仪的认识,加强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2、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内容选择根据选修课的性质及教学目标要求,《女性服装搭配技巧》课程内容共包含四个知识模块,第一个模块是服装礼仪及基本原则,主要介绍服装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及应遵守的基本原则;第二模块是身形与服装的搭配,主要介绍不同人的体型与服装的搭配,遵守“扬长避短”的原则;第三个模块是不同的服装的搭配技巧,主要介绍上衣类、裤装类、裙装类、配饰类等服装的搭配技巧;第四个模块是拓展模块,主要介绍服装品牌。
(三)课程基本内容课程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见表1:表1 女性服装搭配技巧课程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课程内容具体学习任务课时分配(课时)1 服装礼仪服装礼仪的基本概念 2共4课时服装礼仪的基本原则 22 服装分类与风格服装的分类 2共4课时服装的不同风格 23 身形与服装搭配脸、肩、臂、颈、臀部与服装的搭配2共4课时身形与服装的搭配 24 不同服装的搭配技巧鞋子、女包的搭配 4共4课时,其中实训4课时。
《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16dd1c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a.png)
《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标准(2022版)本课程标准是根据2020年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服装设计与工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服装设计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针对设计研发方向企业的款式设计师、色彩搭配师、图案设计师等岗位所需要的职业岗位技能、职业素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岗位核心能力并转化为学习领域,前导课程有《素描》、《色彩》、《时装画技法》,相关课程有《服装色彩设计》、《服饰图案设计》。
本课程任务是介绍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形式美法则在服装中的表现,认识服装设计的要素,了解基本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服装中的设计意图,能够根据设计任务使用设计语言表达设计方案。
二、课时60课时。
三、课程学分4学分。
四、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方法,运用基本理论指导进行服装设计实践。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现代服装设计的基本发展历程;(2)了解服装设计中形式美法则;(3)掌握服装设计的思维和方法(4)掌握服装款式造型的方法(5)掌握配色原理和方法(6)掌握面料应用的方法(7)了解服装设计中的图案应用(8)掌握成衣设计的方法2.能力目标(1)能执行服装设计的工作过程(2)有绘制图纸表达设计构思的能力(3)能在服装设计中应用形式美法则(4)能完成服装款式造型设计实践(5)能进行服装色彩的采集,分析色彩流行趋势,完成服装色彩搭配实践(6)能分析图案的流行趋势,完成服装中的图案应用(7)能完成成衣设计实践3.思政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创新能力;(3)养成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4)具有团队意识,工作中与其他岗位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5)具有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六、教学实施根据本专业课程实施的实际要求,提出教学策略、教材编写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等。
《形象与服装整体设计》课程标准
![《形象与服装整体设计》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29685ab6edb6f1afe001f58.png)
《形象与服装整体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形象与服装整体设计/ Image and dress design课程编号: 1303030017适用专业:皮革艺术设计课程学时/学分:36/2实验(创作、制作、上机)学时/学分:20/1审定人:开课部门: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从形象设计的整体性要求出发,通过对形象设计中所涉及的各个要素的了解和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各要素对于塑造一个完美的个人形象的作用,以及各自间的相互关系;正确把握形象设计的规律和方法;通过对化妆理论和技巧的学习,掌握化妆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作业练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达到使服饰、化妆与服装及人的个体的完美结合。
二、课程的讲授内容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形象设计概述第一节形象设计的概念和分类第二节形象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第三节形象设计的原理和要素第四节形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第二章形象设计的发展演变第一节西方历史上的着装形象第二节中国历史上的着装形象第三节当今时代的形象设计特征第三章形象设计风格第一节从服装风格类型来划分1,古典风格2,女性化风格3,高贵、雅致的风格4,运动休闲风格5,前卫风格6,中性化风格7,都市风格8,民俗、民间风格第二节从人物形象风格类型来划分1,四季型风格体系2,时间型风格体系第四章色彩设计第一节人体自然体色的确定第二节色彩的联想与象征第三节色彩与外在条件的配合第四节常用色彩配置形式第五章服装设计第一节中外服装发展演变(指定书籍,自学为主)第二节服装的基本特性第三节服装的基本分类第四节现代服装的用途分类第五节服装的流行与对时尚的引导第六节服饰品的设计与配置第六章化妆设计第一节化装品与工具简介第二节化妆的妆型分类第三节化妆的基本技法第四节化妆对脸形的修饰作用第五节化妆与风格形象的配合第六节当今时代的化妆设计观念第七章发型设计第一节发型的特性与分类第二节发型与脸形、体型的配合第三节当今时代的发型设计观念实验教学内容:一个人色彩和风格确定二个人形象设计练习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了解和掌握形象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化妆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的化妆技巧和手法;学习掌握一些基本风格类型设计的搭配规律和方法。
服装设计课程标准
![服装设计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9a7f483ba0d4a7302763ab9.png)
服装设计课程标准服装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服装设计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学时:96学分:3一、课程性质服装设计是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服装的历史、服装的概论,掌握服装的设计基础、服装的表现、服装的色彩、图案在服饰中的运用、服装材料的应用、及专题服装设计。
二、设计思路教学过程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服装设计的整个过程同时掌握相应服装服饰表现技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
三、课程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服装基础知识,包括色彩、面料、图案、款式等,从而掌握服装设计的整一流程及表现技法,基本做到结合市场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
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具体目标:学习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尤其要学好服装的色彩及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同时要注意,服装基本款式及各部分结构的表现。
人体比例、动态及个部分的结构也不能忽视。
逐步养成多方面思考,整体入手,重点突破的思考习惯,以提高服装的表现力四、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服装设计》课程是二年级下学期开设的总课时为96课时,其中理论授课36课时,实践教学60课时。
具体如下:“服装的历史、服装的概论”理论授课6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服装设计基础”理论授课8课时,实践教学12课时“服装的色彩”理论授课6课时,实践教学6课时“图案在服装中的运用”理论授课8课时,实践教学12课时“服装的表现”理论授课4课时,实践教学18课时“服装材料的应用及服装专题设计”理论授课4课时,实践教学12课时(一)理论内容及课时安排(36课时)(二)实践教学及课时安排(60课时)五、实施建议1、教材建议1)教材使用与建设二年级《服装设计》课程的主干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徐苏、徐雪漫编著。
该教材在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设计专业得到了广泛使用。
女性服装搭配技巧课程标准(最新)
![女性服装搭配技巧课程标准(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9810eed8bd64783e08122ba1.png)
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女性服装搭配技巧》课程标准一、概述(一)适用专业适用于各专业的的《女性服装搭配技巧》选修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二)学时与学分建议课程实施时量为36学时,建议课程学分为2学分。
二、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女性服装搭配技巧》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选修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取服装礼仪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的服装类别及风格;正确地运用所学的服装搭配技巧进行自身形象的完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二)相关课程无三、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和训练,学生能了解服装礼仪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的服装类别及风格,正确地运用所学的服装搭配技巧进行自身形象的完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和掌握服装礼仪的基础理论。
2。
掌握常见的服装类别及风格。
3。
掌握服装搭配的不同技巧.2 、能力目标1、纠正部分学生错误的审美观念。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素质目标1、正确地运用所学的服装搭配技巧进行自身形象的完善。
2、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视野。
四、课程内容标准(一)课程设计思路1、以专题形式开展教学,不同的专题针对不同的服装搭配的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对服装礼仪的认识,加强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2、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内容选择根据选修课的性质及教学目标要求,《女性服装搭配技巧》课程内容共包含四个知识模块,第一个模块是服装礼仪及基本原则,主要介绍服装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及应遵守的基本原则;第二模块是身形与服装的搭配,主要介绍不同人的体型与服装的搭配,遵守“扬长避短”的原则;第三个模块是不同的服装的搭配技巧,主要介绍上衣类、裤装类、裙装类、配饰类等服装的搭配技巧;第四个模块是拓展模块,主要介绍服装品牌.(三)课程基本内容课程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见表1:表1 女性服装搭配技巧课程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课程内容具体学习任务课时分配(课时)1 服装礼仪1.1 服装礼仪的基本概念 2共4课时1。
服装设计学教学大纲
![服装设计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9ded46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a.png)
服装设计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服装设计学教学大纲是指在服装设计学专业中制定的、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的规划计划。
本教学大纲旨在全面系统地规划服装设计学专业课程,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历史、理论、技术和市场的全面了解,提高其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2. 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提高其手绘、平面设计、立体裁剪等技术水平;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集体合作中表现突出。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服装设计史概论:介绍服装设计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理论;2. 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探讨服装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的原理与技巧;3. 服装结构与面料:学习服装结构设计和面料选择的基本知识;4. 时尚趋势分析:了解时尚界的最新动向,培养学生的时尚敏感度;5. 服装设计软件应用:学习常用的服装设计软件操作和应用技巧;6. 创意设计实践:进行实际的服装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学生的设计技能和动手能力;3. 课外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设计展览等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1. 书面作业:包括课堂笔记、设计计划书、设计报告等;2. 定期考试:进行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的考核,检验学生学习情况;3.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设计项目实践,评选出优秀作品;4.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设计作品和综合素质,进行绩效评定。
结语:通过服装设计学教学大纲的规划和实施,将有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推动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勤奋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为服装设计行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标准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a10ca6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1.png)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标准(2020版)本课程标准是根据2020年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五年一贯制教学计划中最后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尝试独立从事服装设计工作,此课程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研究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三年来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是对学校学习生涯的总结与检阅,是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之间的衔接,既体现学校各课程所教授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掌握及其灵活运用,同时也展现了学校、学生与企业、社会之间的互动与促进。
前导课程有《服装基础工艺》《女装单品设计与工艺》《男装工艺基础》《产品设计与工艺》。
二、课时实践:8周(224课时)。
三、学分14学分。
四、课程目标(一)课程思政目标(1)熟悉服装样衣工的职责及要求;(2)培养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3)培养工作态度、工作道德、工作技能、团队意识等方面的能力;(5)提升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二)专业能力目标(1)能认识常用面料和铺料及其它相关材质;(2)能懂得各种缝制方法和技巧;(3)能自己独立完成成衣的裁剪和部件制作工艺;(4)能独立完成成衣的拼合;(5)能主动进行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三)综合素质目标(1)具有较强的工艺制作理念;(2)具备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五、课程内容及要求六、教学实施根据本专业课程教学实施实行教、学、做、评一体化,始终贯彻“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指导思想。
体现在:(一)教学团队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研组(二)教学策略1.采用项目教学法,以任务驱动型项目组织实施教学,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坚持理实一体化、车间课堂化的基本教学原则,开展现场教学,融理论于实践教学中,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必备-服装设计基础知识
![必备-服装设计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3e8096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a.png)
(二)结构设计:决定服装裁剪的合理性
(三)工艺设计:决定服装成品的加工质量
第三节
一、实用原则 (一)功能性
服装设计原则
第三节 服装设计原则
(二)技术性
二、审美原则 (一)文化性
(二)艺术性
(三)时尚性
三、经济原则
合理用料是降低服装成本的最关键因素,批量化服装设计的 款式在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简洁,这样就可以减少 服装的用料。此外,款式简洁的服装,在制作时所需要的劳 动量较小,生产时间缩短,厂方用于工时工资的支出减少, 成本也会降低。
第四节 服装设计相关条件
一、服装设计的条件 (一)五W条件
首先是什么人穿(Who) 其次是什么时候穿(When) 第三是什么场合穿(Where) 第四是穿什么服装(What) 第五是为了什么穿(Why) (二)TPO原则 T 即Time(时间) P 即Place (环境场合) O 即Object(着装主体)
二、服装设计师的条件 (一)知识结构
1.理论知识 2.市场经验 (二)设计师的人格素质
二、服装设计概念简介
服装设计是以服装为对象,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构思, 运用恰当的设计方法和表达方式,完成整个创造性行为的过 程。
三、服装设计的特征 1.服装设计是设计要素和服用功能的统一体。
2.服装设计具有比较明显的历史的或民族文化的特征。
3.服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结合体,既具有艺 术性的形象思维,又具有工程性的逻辑思维。
四、服装设计的构成要素 (一)款式设计
1.造型:构成服装的框架和样式,包括外轮廓的结构设计、 内部线条组织和部件设计三方面。
2.色彩:色彩具有强烈的性格特征,具有表达各种感情 的作用,经过不同配色的设计能表现出不同的情调。
服装概论课程标准
![服装概论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145c5a0c850ad02df8041ca.png)
《服装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服装概论英文课程名称:Clothing Engineering Introduction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服装概论》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
《服装概论》是一门学习和研究服装的基础性、框架性的专业导入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服装行业,建立完整的纺织服装专业知识理论框架,从而为其专业发展确立方向。
二、课程教学目标《服装概论》课程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培养目标。
作为基础性导入课程,本课程将以现代纺织服装工程理论为出发点,从服装原料(纤维)到产品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其中涉及到服装概念和发展,纺织原料,成衣生产工艺,服装产品及管理生等方面知识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活动,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培养服装实用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学习目标第一章纤维∙了解纺织纤维的来源、种类;∙掌握各种纤维的特点及性能;∙熟悉纤维在服装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章纱线∙了解纱线的种类和纺纱原理;∙熟悉各种纱线的性能;∙掌握如何计算纱线支数。
第三章织物∙掌握机织布织造方法、结构和特点;∙掌握针织物的原理、分类及特点;∙了解非织物等其他织物及特点。
第四章染整∙了解织物染整的目的及基本原理;∙熟悉染整过程及相关工艺要求。
第五章服装面辅料∙了解各种服装用面料;∙了解面料检验方法;∙了解辅料种类及特点;∙熟悉服装材料专业术语。
第六章皮革与毛皮∙了解皮革和毛皮面料的特点及制备方法;∙了解皮革和毛皮制衣方法。
第七章制衣∙了解服装生产流程;∙了解服装设计原理;∙掌握纸样绘制、尺码放缩、排料、铺料,裁剪方法;∙掌握服装缝制工艺;∙掌握整烫粘合方法。
第八章服装生产组织管理∙了解服装生产组织结构;∙了解生产数据管理方法;∙熟悉计算机辅助生产方法。
第九章服装产品开发∙了解服装产品目标,质量定位;∙熟悉产品系列开发流程;∙掌握设计元素、尺寸等产品开发的影响因素。
服装概论教学大纲
![服装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c06987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2.png)
服装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服装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对时尚和服装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服装设计和时尚产业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服装概念和定义-介绍服装的定义和作用,探讨服装与身份认同、表达个性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2.服装的历史和发展-回顾服装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从古代到现代,介绍各个时期的主要服装特点和变化。
3.时尚与流行-介绍时尚和流行的概念,探讨时尚的产生、流行的周期和影响因素,如社会、经济、文化等。
4.服装材料与工艺-介绍常见的服装材料和工艺,如纺织品、纤维、染色、印花等,以及其对服装设计和制作的影响。
5.服装设计与创意-探讨服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介绍常见的设计元素和原则,如线条、色彩、比例等。
6.时尚产业与市场-介绍时尚产业的组成和运作,包括时尚品牌、时装周、时尚媒体等,以及时尚市场的特点和趋势。
7.服装与环境、可持续性-探讨服装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问题,介绍可持续时尚的概念和相关实践。
8.服装的社会文化意义-研究服装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探讨服装的象征意义和社会身份的表达。
三、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服装相关的知识和概念。
2.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服装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3.视听材料:通过观看相关的影片、纪录片和展览,加深学生对服装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服装展览、时尚周等实地考察,加强对实际案例的学习和体验。
5.作业和报告:布置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作业和研究报告,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1.主教材:-《服装概论》刘小明著-《时尚简史》吉塞尔·博尔齐合编2.参考书目:-《时尚与身份认同》艾尔菲·吉勃斯著-《服装设计与文化》张亮编著-《时尚年鉴》时装杂志社编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
2.期中考试: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书面测试。
《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
![《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7364da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9.png)
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适用范围:明确该课程标准适用于哪些层次和类型的学校以及专业,以
及适用于哪些学段的学生。
2. 基本要求: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
对教师的要求包括教师应具
备的技能、经验和教学方法等;对学生的要求包括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基础、技能基础和学习能力等。
3. 课程设置:根据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
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以及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学时要求:根据课程的重要性和难度,确定每门课程的学时数和学分数。
同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合理安排学时,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教学内容与要求: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规定,包括知识点、
技能点和实践环节等。
同时,应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要求,以确保教学质量。
6. 考核方式与标准: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和标准,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
生的学习成果。
可以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笔试、实操考试、作品评定等。
同时,应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改进方向。
7. 教学资源:为保证教学效果,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实验设备等。
同时,应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该课程标准应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应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标准,以适应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作者:————————————————————————————————日期:
《服装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服装基础知识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2
计划学时:32
适用专业:服装表演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服装基础知识》是服装表演专业的一门理论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了解服装材料的概念、分类;掌握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性能与服装材料服用性能间的关系,学会根据服装的设计风格来选择服装材料,并进行组合与搭配;了解服装服用性的内涵,为学生今后从事服装表演时对服装材料有一定的认识,及如何演绎服装、打理服装和选择服装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通过任务引领和面料成份、性能的识别等项目活动,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了解织物结构,识别织物成份,具备能根据服装设计意图来选择、搭配面料的技能技巧,使服装表演学生更能理解服装的内涵及服装材料对服装造型及风格的影响,使学生能更合理地打理服装和选择服装。
培养学生具有勤奋刻苦、认真仔细的良好素养,为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根据《服装基础知识》课程所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了解服装材料、识别服装材料、选择服装材料、设计服装材料的能力目标,能正确进行服装材料的选择,了解服装材料与服装的相互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服装新型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服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2.2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掌握纤维形态结构、性能鉴别方法;纤维性能在服装材料设计中应用。
(2)了解纱线的分类与结构特征。
(3)掌握机织物组织结构、性能和品种,具备识别常见机织服装材料能力。
(4)掌握针织物组织结构、性能和品种,具备识别常见针织服装材料能力。
(5)了解各种服装新型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服装中的应用。
(6)掌握服装辅料品种、性能和作用及选用方法,了解服装辅料发展动态。
(7)掌握服装及其材料常用的洗涤、熨烫和保管方法。
(8)掌握服装与服装材料关系,具备能够进行服装材料选择、组合与搭配。
(9)掌握服装材料艺术的技法。
2.2.2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进行纺织纤维的性能分析与鉴别。
(2)能够熟练进行织物的品种、组织结构和性能分析以及风格评价。
(3)能够根据服装产品种类与性能要求进行面、辅料的选择与搭配。
(4)能够进行服装材料艺术再设计。
2.2.3素质目标
(1)树立对服装良好的鉴赏能力。
(2)加强对岗位敬业精神的教育。
(3)注重学习的刻苦性和专注性精神的培养。
(4)注重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诚实守信品格是培养。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1 教学内容要求
序
号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绪论课程内容:服装材料的构成与作用;
材料与服设计和工艺之间的关系;服
装材料发展概况与趋势课件演示讲解
组织学生讨论
4 教学要求:使学生对服装材料的学习
内容;目的与意义有整体了解;认识
服装材料的重要性
2
服用纺织
纤维课程内容:服用纤维概述;天然纤
维;化学纤维;纺织纤维的特性和鉴
别
课件演示讲解;
组织学生讨论;
实践活动:采用燃烧法鉴
定常用纤维
8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常用服装纤维
原料的分类、结构特征及特性;使学
生掌握常见纤维的常用鉴定方法
3 服用纱线
课程内容:纱线的分类;纱线的结构
特性;纱线结构对服装面料的影响
课件演示讲解
组织学生讨论
课外实践手工制作不同捻
向的纱线(了解纱线结构)
4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纱线的分类及
结构特性;掌握各类纱线的本质特征
和其对织物的影响
4
服装用面
料课程内容:机织物;针织物;非织物;
典型新型服装面料
课件演示讲解;
组织学生讨论;
课外实践手工制作织物小
样(针织与机织)
学生课外市场调研;给定
学生设计服装款式,要求
学生正确选择面料
6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织物分类和组
织结构及常用织物的特征;使学生正
确识别常用面料
5 常用服装
面料的选
择
课程内容:服用织物服用性能与风格
特征;服装面料的选用原则与依据;
服装面料在服装中的应用
课件演示讲解;
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课外市场调研;学生
设计服装款式,并正确选
择面料
6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织物服用性能
与风格特征;使学生掌握面料选用原
则,掌握典型服装面料正确选择
6 服装辅料
的认识与
应用
课程内容:服装里料、服装衬垫料、
服装填料、服装缝纫线、服装扣紧材
料、服装装饰材料及其他辅料
课件演示讲解;
组织学生讨论;
课外市场调研;
学生设计服装款式,并正
确选择面料
4 教学要求:熟悉服装辅料的分类及服
用性能特点
7 课时合计(学时)
32
4.实施建议
4.1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4.1.1教材选用
(1)主要参考书
陈娟芬主编服装材料学与应用[M]. 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
唐琴、吴基作. 服装材料学与应用[M]. 上海华东大学出版
社.2013
杨静. 服装材料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廖秋菊.刘国联. 服装面料构成与应用.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
社.2010
许淑燕服装材料与应用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3.1
(2)相关参考网站
网站名称网站链接
/
/
/
/
/
/
/
4.1.2 编写建议
(1)教材应当根据必备知识与能力为主线,编写要符合以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重点放在用“教学做”一体的内容组织与选择上,同时注意让学生能够通过动脑、动手的环节提高教学设计,让学生易于接受与学习。
(2)教材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实践操作录像、实际项目、企业生产场景模拟等多种手段,采用实际项目化流程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项目中习得并掌握熟练应用服装材料的能力。
(3)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同时要具有前瞻性。
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业务操作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纳入其中。
4.2教学建议
应以学生为本,注重 “教”与“学”的互动。
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服装材料性能的了解和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活动中,参与具体款式风格设计与服装面、料辅料的合理选取。
4.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4.3.1基本思路
注重平时成绩的积累,突出学习过程,学生每个项目作业的完成应该都是独立完成的,每次项目作业都要严格按照课程的评分标准来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积累,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60%。
/
/
/
/
4.3.2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
本课程考核方式应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技能考试与作业相结合,笔试、操作相结合,闭卷的方式进行考核,分理论课程考核和平时考核两大部分,具体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见下表:
(1)课程考核一览表:
课程考核理论考核
(占60%)
笔试期末考试
平时考核
(占40%/)
作业成绩40%
出勤情况30%
问题回答情况30%
(2)评分标准:
评价
项目
配分评价内容评分标准
理论考核
60% 填空20% 知识点
优秀(25-23) 良好(23-17) 合
格(17-15) 不合格(14-0)
判断20%
设计依据、课程内容涉
及到的重要的定义、概
念等
优秀(20-18) 良好(18-15) 合
格(15-12) 不合格(12-0)
简述30%
相关问题的理论、操作
依据、相互关系等
优秀(25-13.5) 良好(13.5-12
合格(12-9) 不合格(9-0)
运用30%
能够根据常见服装款式
风格进行面、辅料的选
择与搭配
优秀(30--27) 良好(27-22.5)
合格(22.5-18) 不合格(18-0)
平时表现
40% 作业40%
准时、完整、准确、效
果
优秀(50-45) 良好(45-37.5)
合格(37.5-30)不合格(30-0) 回答
问题
30%
态度积极、答为所问
声音清晰、答案正确、
优秀(3027) 良好(27-22.5)
合格(22.55-18)不合格(18-0) 出勤30%
按时到课、认真听讲、
积极训练、主动提问
优秀(20-18) 良好(10-15)
合格(15-12)不合格(12-0)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服装表演专业。
制订人:周萍
审定人:陈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