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
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
![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7ad55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b.png)
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掌握矛盾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2.能够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体会其中的矛盾冲突和情感变化。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矛盾的含义和表现形式,掌握矛盾的处理方法。
2.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以生活实例为导入,引出本文的主题。
2.读前预测法:请学生阅读题目和文章标题,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
3.深入分析法:通过讲授矛盾的含义、表现形式和处理方法,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4.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就文章中的矛盾进行探讨。
5.讲评法:辅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内容,解答学生对文章的疑惑。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介绍生活中的一些矛盾现象,如“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雨,但实际上没有下雨”等,引导学生对矛盾的认识,并引出本文的主题:“自相矛盾”。
(二)读前预测(5分钟)请学生先读题目和文章标题,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的预测。
(三)深入分析(20分钟)1.学习矛盾的含义请学生们说出对矛盾的理解,并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表现形式请学生们说出矛盾的表现形式,如“言行不一”、“逻辑矛盾”等。
3.矛盾的处理方法请学生们说出矛盾的处理方法,如“强调主次”、“化矛盾为动力”、“化矛盾为合力”等。
4.教授文本请教师对文本进行详细的讲解,解释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景描述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四)合作探究(15分钟)请学生分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就文章中的矛盾进行探讨。
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开展讨论,最后由教师指导进行总结。
(五)讲评(15分钟)请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本文中的关键词,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学生合作探究的结果进行点评。
五、课后作业1.回顾文章中的矛盾情节,自选其中一段进行朗读。
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精选教案
![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精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5957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d.png)
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精选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自相矛盾》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帮助学生理解矛盾的概念,并学会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存在的矛盾。
- 引导学生思考矛盾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 帮助学生理解矛盾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矛盾的现象和问题。
-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自相矛盾。
-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并与文章中的矛盾进行对比。
- 鼓励学生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步骤1. 清晰介绍矛盾的概念,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
2. 在课堂上朗读《自相矛盾》这篇文章,并进行逐句解读,确保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找出文章中存在的矛盾,并设计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4. 选择几个小组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5.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并与文章中的矛盾进行对比。
6. 让学生思考解决矛盾的方法和策略,并写下自己的思考结果。
7. 小结课堂内容,强调矛盾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对矛盾的理解和思考表现。
- 收集学生编写的矛盾解决方法和策略。
- 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矛盾概念和解决方法的掌握情况。
参考资源- 《自相矛盾》教材文章- 黑板、白板、投影仪以上是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精选教案的简要内容。
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评价方式。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精选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00173e5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9.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词语与语境》中的《自相矛盾》。
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矛盾”这一概念,并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内容,掌握“矛盾”这一词语的含义。
2. 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运用“矛盾”这一词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寓言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矛盾”这一词语。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掌握“矛盾”的含义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课文,自主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背景及寓意。
(2)分析“矛盾”这一词语的含义及在文中的运用。
4.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矛盾”现象,并进行讨论。
5.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矛盾”这一词语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自相矛盾》2. 主要内容:寓言故事:《自相矛盾》词语:矛盾含义:相互对立或矛盾的现象运用:生活中举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矛盾”现象,并简要分析。
(2)请运用“矛盾”这一词语,写一段话描述下列场景:一位同学既想参加篮球比赛,又担心影响学习。
2. 答案:(1)示例:妈妈让我早睡,但作业还没写完,我很矛盾。
(2)示例:小明既想参加篮球比赛,又担心影响学习,他陷入了矛盾之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矛盾”这一词语的含义及运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 自相矛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 自相矛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2a6c8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f.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 自相矛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一篇成语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
故事通过讲述一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自我否定自己的商品,从而引出了“自相矛盾”这个成语。
本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阐释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并教会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成语故事的基本内容和道理。
但对于成语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内容,感悟成语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诚实待人的品质,懂得说话办事要言过其实的道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和用法。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成语的内涵,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悟成语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2.相关成语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录音带,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人公,以及他所说的话。
2.呈现(10分钟)老师简要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让学生明白,成语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好好学习和运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适时指导。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进一步理解成语的含义。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相矛盾”这个成语造句,老师适时点评。
通过造句,让学生学会运用成语,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ac57e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7.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经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同学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学问。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学设计呢?这次美丽的我为您带来了五班级下册语文《自相冲突》教案精品优秀5篇,倘若能帮忙到您,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S版六班级上《自相冲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童话故事,培育读书习惯。
2、积累与童话故事有关的成语,提高语文素养。
3、培育孩子的阅读本领。
教学重难点:喜爱读童话故事,积累成语。
教学过程:一、故设冲突,导入新课1、用“自相冲突”的导入语导入新课,引起同学的思索。
师:同学们,今日我校的语文老师全部大部分来听课了。
(生笑)生:“全部”和“大部分”两个词冲突。
师:噢!说错了。
我重新说一句,(看看外面)今日天气真好,是个布满阴云的晴天。
(生笑)师:又出问题了?生:晴天是有太阳的,布满阴云的天气怎么可以说是晴天?师:(板书“矛”和“盾”并进行书写引导)“矛”是什么东西?生:是古代的一种武器。
师:“盾”是什么呢?生:是防身用的盾牌。
2、理解“自相冲突”的意思。
师:(指着“矛”和“盾”)把“矛”和“盾”合在一起,就不再是两件东西了,它产生了新的意思,那意思就是老师刚才说的那种句子。
3、让同学交流课前准备“自相冲突”的例子。
师:其实,自相冲突的事例还有许多,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这方面的例子,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有个广告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就是前后冲突。
既然不收礼了,为什么还收脑白金呢?生:有个人看到墙上有人乱涂乱画,他就在墙上写了一行字——“不准乱涂乱画”。
可一看,心想,我写的这些字该算什么呢? 4.自相冲突的事例还有许多许多。
“自相冲突”的“老祖宗”是谁呢?“自相冲突”出自《韩非子·难一》,今日我们就来“寻根”——学习《自相冲突》这个成语故事。
二、扣住“夸口”,理解内容1、拆分“夸”字,引出楚国人说的“大话”。
五年级下册语文15课自相矛盾—精品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15课自相矛盾—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8f894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b.png)
3.观察课文插图,结合题目说说自己的发现。
1.咬文嚼字。
(1)引导学生结合对“矛”和“盾”的了解,说说“矛”和“盾”的特点。(“矛”锐利,“盾”坚固。)
(2)鼓励学生把“矛”和“盾”两个字与“锐利”“坚固”结合起来说一说,进行词语搭配与说话的训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观察插图,想象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借题拓展,初步交流。
三、借助“矛”“盾”,引导交流。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作业设计:
1.了解寓言:《自相矛盾》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学校教师备课笔记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自相矛盾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读来有趣,又告诫人们一个做事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此前已经学过一些文言文,但理解本文还是有些难度,还要做学法的指导和阅读指导。
教
学
目
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3.谈话过渡
1.初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学会不认识的字,借助注释理解难懂的词语。
2.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难读、难懂)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教师指导。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 (3)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 (3)](https://img.taocdn.com/s3/m/48f60c8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3.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 (3)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自相矛盾》的基本内容和主题;2.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3.了解寓意的重要性,明白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能力目标1.提升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感悟文学作品、提炼寓意的能力;3.增强学生分析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核心的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人生哲理,提升综合素质;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自相矛盾》的主题和寓意;2.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中寓意;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工具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等;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引入:以“自相矛盾”为话题,让学生说出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
2. 学习课文1.整体理解: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大致了解故事内容,2.逐段分析:逐段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思;3.重点句子:强调重点句子,解析句意,让学生掌握;4.课文理解:询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 拓展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疑问或思考问题;2.展示观点: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3.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引发更深层次讨论;4. 深化认识1.导入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主题;2.寓意分析: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寓意,探讨不同观点;3.思维启发:启发学生思考,勇于提出不同意见;5. 总结提升1.课堂小结:归纳课文要点,强化学生记忆;2.思维拓展:提出延伸问题,激发学生思考;3.反思总结:让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做个人总结;五、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布置相关阅读任务;2.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撰写读后感;3.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在下节课交流;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对文学作品《自相矛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分析寓意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607b6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d.png)
五年级下册《⾃相⽭盾》的教学设计(通⽤6篇)五年级下册《⾃相⽭盾》的教学设计(通⽤6篇) 作为⼀名专为他⼈授业解惑的⼈民教师,就有可能⽤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五年级下册《⾃相⽭盾》的教学设计(通⽤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下册《⾃相⽭盾》的教学设计1 教学⽬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理解课⽂内容,知道⾃相⽭盾的意思,培养学⽣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
初步按触⽂⾔⽂,能激发学⽣学习⽂⾔⽂的兴趣。
3、凭借课⽂中具体的语⾔材料,使学⽣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培养学⽣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想象思维能⼒及模仿写作能⼒。
教学重、难点: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相⽭盾 教学时间:⼀课时。
教学过程: ⼀、积累成语,揭⽰课题。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化,简单的⼏个字浓缩了深刻的道理。
其中还有⼀些有趣的故事。
你能说⼏个以⾃开头的成语吗?(幻灯⽚) 1、同学们,⼤家说了这么多“⾃”字开头的成语,⽼师今天也给⼤家带来了许多这样的成语。
(幻灯⽚展⽰:有关“⾃”的成语20个。
) ⾃给⾃⾜⾃觉⾃愿⾃⼒更⽣⾃告奋勇⾃强不息⾃⾷其⼒⾃愧不如 ⾃由⾃在⾃知之明⾃不量⼒⾃欺欺⼈⾃暴⾃弃⾃鸣得意⾃以为是 ⾃我陶醉⾃相残杀⾃⾼⾃⼤⾃作聪明⾃吹⾃擂⾃相⽭盾 2、齐读成语。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盾”这则成语。
板书课题:⾃相⽭盾 ⼆、初读《⾃相⽭盾》,了解课⽂ 1、请⼤家⾃由读课⽂,注意读准字⾳。
(幻灯⽚) 2、同桌互读,把每个句⼦读通顺。
(幻灯⽚) 3、出⽰:楚国卖⽭盾戳穿(幻灯⽚) 夸⼝锐利坚固张⼝结⾆ 对这些字的记忆和运⽤你有什么好⽅法或建议。
4、试⼀试:()盾()⽭锐利的()(幻灯⽚) 5、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个卖⽭与盾的⼈,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夸⽭好,什么都能戳破。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71647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8.png)
【导语】《⾃相⽭盾》出⾃于《韩⾮⼦》,讲的是⼀个楚国⼈卖⽭⼜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什么⽭都戳不穿,说他的⽭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
有个围观的⼈问道:“⽤你的⽭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以对答。
后因以形容⾏事或⾔语前后不统⼀。
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情。
后因以喻⼈的语⾔⾏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下⾯是⽆忧考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部编版⼩学五年级下册语⽂第15课《⾃相⽭盾》课⽂原⽂ 楚⼈有鬻盾与⽭者,誉之⽈:“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誉其⽭⽈:“吾⽭之利,于物⽆不陷也。
”或⽈:“以⼦之⽭,陷⼦之盾,何如?”其⼈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不陷之⽭,不可同世⽽⽴。
注释 _________ ①本⽂选⾃《韩⾮⼦•难⼀》。
②[鬻]卖。
③[陷]穿透。
④[夫]放在句⾸,表⽰将发议论。
部编版⼩学五年级下册语⽂第15课《⾃相⽭盾》知识点 注释: 本⽂选⾃《韩⾮⼦·难⼀》 ⽭:古代⽤来刺杀敌⼈的长柄兵器,⽭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剑⽤。
鬻:卖。
誉:赞誉,夸耀。
⽈:说,讲。
吾:我。
陷:穿透。
或:有⼈。
以:使⽤;⽤。
⼦:您,对⼈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
这⾥指那个卖⽭和盾的⼈。
弗能:不能。
之:的。
鬻(yù):卖。
者:...的⼈。
莫:没有什么。
夫:放在⾸句,表⽰将发议论。
译⽂: 有⼀个楚国⼈,既卖盾⼜卖⽭。
他夸耀⾃⼰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夸耀⾃⼰的⽭,说:“我的⽭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问他:“如果⽤您的⽭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张⼝结⾆,⼀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部编版⼩学五年级下册语⽂第15课《⾃相⽭盾》教案 ⼀、看图猜谜导⼊,激发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 自相矛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 自相矛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73ff7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a.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寓言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的故事,揭示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互相抵触的道理。
课文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寓言故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和道理方面,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互相抵触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学会诚实做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2.课文相关图片3.学生作业本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楚国人和矛、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矛和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楚国人的言行有哪些矛盾之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楚国人的矛盾之处。
提问:楚国人为什么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避免自相矛盾的情况。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们是如何处理的?5.拓展(10分钟)学生发挥想象,以“自相矛盾”为主题,编写一个小故事。
提问:你们的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解决自相矛盾的问题的?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互相抵触的道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自相矛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自相矛盾》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302f09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f.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自相矛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掌握词语和句型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理解课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尝试发现逻辑矛盾。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勇气。
•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力。
二、教学准备•备好教材《自相矛盾》、课件。
•准备课堂互动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安静,方便学生集中注意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引言或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逻辑矛盾的概念。
2.通过提问引入本课主题《自相矛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课文1.进行词语解释,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涉及的重要词语。
2.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行为与言语的逻辑关系。
第三步:课文分析1.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矛盾现象。
2.组织学生分角色讨论,探讨小说中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思维逻辑。
第四步:练习与应用1.设计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提出逻辑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逻辑矛盾的现象。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力,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矛盾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的主题理解有困难,未能深入探讨矛盾的含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理解更深层次的逻辑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也使我更加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
同时,我会继续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多元化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使我认识到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给我提供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我会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3bd34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62.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讲了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像这样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的文体,这就是“寓言”。
(听出来了,这是个故事,但里面藏着一个道理。
)板书:故事、道理那你们想想,要学好一则寓言,就要先学它的什么再去干什么啊师:真好!你连学习方法都告诉我们了。
(板书:学、明)3、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 板书:自相矛盾)(读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
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
2、第二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生字词,你认识并理解了吗(1)出示认读字:“戳”知道戳的意思吗(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好,我们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
那戳有哪两种结果呢(师用铅笔戳穿纸头)要不就是戳穿,(师用铅笔戳整本书)要不就是戳不穿。
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戳”字为学习后文,学习做准备。
](2)出示生字:矛、盾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
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
[设计意图:借助了解什么是“矛”,什么是“盾”。
](3)生读字词:锐利、坚固。
能把它和上面的词连起来说说吗生1:锐利的矛,坚固的盾。
(可以。
)生2:矛很锐利,盾很坚固。
(也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dfb3c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7.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新词,认读四个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寓言故事内容,感悟语言包含的道理4、演一演这则故事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教学过程:导入: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
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
用来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自相矛盾)同学们!请你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用一个词语概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自相矛盾)谁知到什么是寓言?(生说,如说的不对,可以在学完这则寓言后告诉老师答案)一、自读课文这则寓言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在叫卖矛和盾。
第二、三句讲他夸口的情形,两个“不论……都”是他的话陷入了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
4、5句讲的是,当别人问他:他却哑口无言了二、进一步理解课文解释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
矛,在长杆的一段装有青铜或铁质的枪头:盾,盾牌,用来访呼声体、遮挡矛枪箭。
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三、演一演,加深记忆四、明道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会认“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4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2.可以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体悟《自相矛盾》中的思维过程。
(难点)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第一关复习导入预习检测1. 看图思考: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守株待兔(1)指名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6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8b9d6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f.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6篇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 (1) 教学目标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与同学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阳光明媚,可把我冻坏了。
(此时学生会说,老师你说错了。
)老师哪里说错了呢?(前后表达不一致,自相矛盾。
)2.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还有很多,试着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更多例子。
)3.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下“自相矛盾”的出处吧。
在开始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
(看《自相矛盾》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
着重指导:弗(fú)、夫(fú)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矛、盾、誉、吾”,并在黑板上示范。
(“矛”的笔画是横撇、点、横钩、竖钩、撇。
“盾”的部首是“厂”。
“誉”的部首是“言”。
“吾”的部首是“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介绍相关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
)矛: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枪头。
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2.体裁。
(寓言)3.指名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楚国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4.分组朗读课文。
注释:楚人:楚国人。
鬻(yù):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的意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8篇】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a62ce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e.png)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8篇】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篇1学习目标: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
能用耽误、朴素造句。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
2、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教学难点: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法:情境教学学法:联系实际教具:小黑板学具:字典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
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
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
)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指名回答。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辨析多音字。
2、易错的字。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每人读一句。
3、指名分段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2、讨论分段。
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
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通用11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20751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60.png)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通用11篇)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通用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寓言二则自相矛盾二、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a3244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e.png)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自相矛盾》。
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理解、课文朗读、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具体章节为第七单元第二十二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并能熟练运用。
2.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理解自相矛盾含义,学会辨别事物是非。
3.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语理解与运用,对自相矛盾概念理解。
2.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自相矛盾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什是自相矛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情景:小明说:“我昨天去公园,但是我没有出去玩。
”让学生判断这句话是否自相矛盾,并说明理由。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b.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词语理解。
c.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自相矛盾含义。
3.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相矛盾地方,并进行解释。
b. 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自己找到自相矛盾之处。
4. 主题探讨: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自相矛盾现象,学会辨别事物是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自相矛盾》2. 生字、新词:矛盾、售货员、道理、争论等。
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
4. 重点句子:小明说:“我昨天去公园,但是我没有出去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找出至少三个自相矛盾地方,并解释原因。
b. 举例说明生活中自相矛盾现象。
c.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课文中售货员,你会如何回应那位顾客?2. 答案:a. 课文中自相矛盾之处:略。
b. 生活实例: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理解自相矛盾方面是否存在困难,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9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0b684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68.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9篇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 (1) 教学目标:1、指导书写生字“矛、盾”和理解“夸口、张口结舌”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精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成语的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成语的寓意,养成良好的积累知识的习惯。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8、成语故事)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引出《自相矛盾》。
二、初读指导1、布置课内预习。
★轻声读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拼读生字表中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指导书写。
三、精读与感悟《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2、成语中的矛和盾仅仅是指那个楚国人买的兵器矛和盾吗?3、细读课文,抓关键词句,在交流讨论中感受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
预设:“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指导朗读好人物语言。
这个楚国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结果怎样?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周围人怎样看他?你又怎样看他?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文章为什么到这就结束了?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四、小结五、拓展与延伸1、用今天学到的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学习《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这两个成语故事。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15 自相矛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15 自相矛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bad4b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18.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15 自相矛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在夸大自己的盾和矛的好处时,却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从而引出了一个寓言故事。
本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寓言故事,领悟到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要言行一致,不要言过其实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品质,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2.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辅助课堂教学。
3.学习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如:“楚国人为什么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加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教案设计
教学
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
重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
资源
《自相矛盾》的原文
预习
设计
2.想一想第一则成语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什么启发?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3分钟)
1.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2.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3.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0分钟)
1.学习理解生字。
(1)学生读准词语。
(2)多种形式理解词语意思。
▲戳: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学生做“戳”的动作。
▲说大话。
学生读句子。
▲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哑口无言。
2.学生自读故事。
第三板块: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
(16分钟)
学程单:1.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1)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
(2)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习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评价。
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