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我院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有: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妇产科、儿科、新生儿室、感染科、肿瘤科(内三科)、ICU、肾内科(血透室)、口腔科、胃镜室、介入室、病理科、检验科、输血科、麻醉科。
这些部门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其管理措施如下: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职责明确。
二、各重点部门的布局与流程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按要求分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三、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技术操作等,通过全院培训、重点部门培训、现场指导和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考核。
四、落实医院感染各项监测。
进行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压力蒸汽灭菌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每季度对使用中消毒剂和灭菌剂进行监测。
每月对透析用水、透析液,每季度对内镜进行微生物监测。
五、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及措施健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不定期检查、落实其执行情况,并纳入院感考核。
六、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防止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1、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2、根据物品的性能合理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按要求管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按要求处理。
3、认真执行手卫生制度,有合格的手卫生设施。
4、对消毒药械的储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检查。
七、做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实施标准预防,接触病人应洗手或消毒手,对医务人员进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正确掌握防护知识和措施。
八、医疗废物的管理符合要求,分类收集,标识清楚;分别置于符合要求的包装物或容器内,生活垃圾置黑袋,分开封闭运送。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与管理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领导与监督。
2.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具体工作。
3. 各临床科室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4.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全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培训和考核。
三、感染源的管理1. 严格执行入院、转科、出院的传染病筛查制度,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病患者。
2. 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 对医院内的感染源,如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室等,应加强管理,防止感染源的扩散。
四、医院感染的监测与评估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行定期调查、统计和分析。
2. 对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高危人群和主要感染部位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3. 对医院感染发生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追踪调查,查找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五、消毒与灭菌1. 医院应配备完善的消毒设施,保证消毒灭菌的效果。
2. 对医疗器械、药品、血液及血液制品、食品等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
3.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六、手卫生与个人防护1. 医务人员应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诊疗操作前后应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2. 医务人员应根据诊疗操作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七、环境清洁与通风1. 医院应保持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2. 医院应保证充足的通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八、医疗废物管理1. 医院应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规定,防止医疗废物的污染。
九、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宣传教育1. 医院应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预防意识。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措施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医院感染是医疗卫生领域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治疗效果,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需要重点关注医院中的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措施。
首先,重点部门是医院感染管理防控的重要对象。
病房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发生场所,因此病房的管理和消毒工作非常重要。
医院应加强对病房的日常管理,确保病房环境整洁卫生,消毒工作到位。
同时,医护人员也必须时刻保持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的措施之一,医护人员应经常洗手,并配戴手套等防护用品。
其次,重点部位也是医院感染管理防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重点部位包括手术室、ICU、急诊科等。
这些部位涉及到人体的重要器官和功能,一旦发生感染风险,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医院应加强对这些部位的管控和管理。
手术室消毒极为重要,一定要确保手术室的环境清洁整洁、消毒到位。
ICU患者身体状态较弱,医护人员更需要加强对其的护理和管理。
在急诊科,医护人员面对的是各种急性疾病,防控工作尤其需要严格执行。
再次,医院感染管理防控需要针对具体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针对手术后切口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可以采取抗生素预防用药,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等措施;针对呼吸系统感染,可以加强对空气消毒等措施。
医院应对各种疾病和感染类型进行分类管理,以便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控制工作。
最后,医院感染管理防控需要强化团队协作和沟通。
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需要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密切协作。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及时共享信息并及时采取措施。
同时,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知识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管理防控需要着重关注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管理1. 医院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
2.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由医院领导、医务部门、护理部门、检验部门、消毒供应部门、感染性疾病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解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中的问题。
4. 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5.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监测、调查、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
二、监测与报告1. 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风险因素。
2. 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监测小组,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测和分析工作。
3. 医院感染监测小组应定期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风险因素,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4. 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和统计分析。
5. 医院感染病例应由医务人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风险因素,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三、培训与教育1. 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医院应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 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能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四、消毒与灭菌1. 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消毒与灭菌制度,确保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消毒灭菌质量。
2. 医院应配备合格的消毒灭菌设备和人员,确保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消毒灭菌质量。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前言在医疗行业中,医源性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恢复过程带来了困扰,同时也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制定和落实有效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和探讨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概述为了规范和加强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规定和标准,重点包括以下方面:2.1 感染预防与控制机构的设置重点部门医院应当设置专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机构,这个机构通常称为院感办公室,其主要职责如下:•对医院内可能存在的感染源进行评估和控制•制定、完善和实施各项感染预防措施•组织开展各种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知识和操作技能•定期对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并制定改进措施2.2 感染控制的“五大环节”感染预防与控制的“五大环节”对于重点部门医院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手卫生: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意识和规范,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严格执行洗手程序和消毒操作;•环境卫生: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消毒,确保医院内部干净整洁;•患者管理:对于可能带有病原体的患者,要进行严格隔离措施,避免病原体的传播;•食品安全:医院内的食品安全也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医院应该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医疗器械管理: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管理也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医院应该建立健全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加强器械的维修、保养和消毒。
2.3 医护人员的要求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除了加强感染预防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还需要做到以下方面:•严格规范手卫生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医疗器械使用前的检查和消毒必须到位;•遵守医院的隔离措施和管理规定,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2.4 医疗质量的监控医院要求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包括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和记录管理,确保医院内的每一起感染事件都能得到及时、全面的记录和分析,及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部门作为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区域,其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尤为重要。
本文从组织架构、制度建设、防控措施、培训与教育、监测与评估等方面阐述了的内容。
一、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领导与协调。
2. 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具体实施与监督。
3. 重点部门设立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负责本部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制度建设1. 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工作内容和要求。
2. 制定重点部门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针对高风险环节制定具体防控措施。
3. 制定医院感染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感染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三、防控措施1. 严格的手卫生管理:重点部门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保证手卫生质量。
2. 严格的无菌操作:重点部门医护人员在执行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无菌原则,防止病原体传播。
3. 强化物品管理:重点部门使用的物品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灭菌,避免交叉感染。
4.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重点部门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灭菌,减少感染风险。
5. 患者管理: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6. 员工管理:加强员工健康监测,提高员工感染预防意识,降低感染风险。
四、培训与教育1. 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提高重点部门工作人员的感染预防意识和技术水平。
2. 定期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考试,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知识。
3.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确保其熟悉相关工作要求。
五、监测与评估1. 建立感染监测体系,定期收集、分析感染数据,掌握感染趋势。
2. 对重点部门感染事件进行调查,查找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3. 定期对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总之,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目的和范围:制定“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实现对医疗废物潜在危害的源头防控,有效降低其对医务人员、患者及环境的影响。
本制度的核心是强化对医疗卫生机构中关键部门和重点部位的管理,确保医疗废物从产生、分类、收集、转运、储存到最终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严格控制。
该制度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科室和部门,尤其是那些直接涉及感染性废物产生的重点部门和部位,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感染病区、检验科、消毒供应中心等,旨在通过细致化管理,保障医患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安全。
二、定义: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弃物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些废物,根据其特性,医疗废物被细分为以下五大类:1. 感染性废物:指那些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能够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等途径传播疾病给人类的废物。
此类废物包括但不限于:- 使用过的医疗器材,如注射器、针头、输液器等;- 污染的纱布、棉签、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
2. 损伤性废物:指那些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锐器,如:- 医用锐器,如手术刀片、缝合针、注射针头等;- 玻璃制品,如试管、培养皿等。
3. 病理性废物:主要包括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含有大量病原体的废弃人体组织、器官以及医疗实验动物尸体等,例如:- 手术切除的病变组织、器官;- 医疗实验动物的尸体。
4. 药物性废物:指因过期、不合格、淘汰或因其他原因而废弃的药品及其包装材料,包括:- 过期的或淘汰的药品;- 病人未使用完的药品;- 因质量原因被废弃的药品。
5. 化学性废物:指在医疗、科研等活动中产生的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特性的废弃化学物品,如:- 实验室废弃化学试剂;- 医疗器械的消毒剂和清洁剂;- 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污泥。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通则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通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本通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的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活动。
第三条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全面监测、全程控制、全员参与。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制度,明确责任,完善流程,确保监测与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负责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工作。
第六条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应当由医院感染管理负责人、感染性疾病科负责人、临床科室负责人、消毒供应室负责人、检验科负责人等组成。
第七条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医院感染情况,制定和改进监测与控制措施。
第三章监测与评估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制度,对医院感染的风险进行定期评估。
第十条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二)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三)医院感染控制的难易程度;(四)其他需要评估的内容。
第四章控制措施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以下环节的控制措施:(一)手卫生;(二)无菌操作;(三)消毒、灭菌;(四)医疗废物处理;(五)医院感染暴发的预防和控制;(六)其他需要加强的环节。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能力。
第五章监督与评价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工作的监督与评价制度。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工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将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工作的情况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重点部门及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重点部门及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点部门及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XXX感染预防与控制1.按照卫生部要求,将呼吸道发热门诊、肛肠门诊和传染病科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并纳入医疗救治体系。
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2.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3.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4.遇特定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肠道传染病等)流行时,视必要开设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接到上级行政部门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及相关要求时,及时启动预警程序。
5.对确诊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对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需转诊病人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
6.感染性疾病门诊:1)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和肠道等疾病患者的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区、检验室、放射检查室、病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处置室和抢救室等。
2)各区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手卫生设施,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
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必要时戴手套。
3)有专人负责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并规范记录内容。
4)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诊室通风,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背景介绍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因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引起的感染。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的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二、制度目的1. 提高医院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2.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3. 规范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确保制度的执行。
三、制度内容1.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的划分(1)根据医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2)重点部门可包括手术室、ICU、感染科等;(3)重点部位可包括手术器械、洗手间、病房等。
2. 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建立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相关制度;(2)制定并执行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范,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废弃物处理等;(3)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4)加强医疗设备和器械的管理,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5)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医院的卫生环境;(6)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掌握感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估(1)定期对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评估;(2)评估内容包括制度执行情况、感染发生率、感染监测和报告情况等;(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四、制度要求1. 制度的执行应严格按照像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确保合法合规;2.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的负责人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3. 医务人员应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有效性;4. 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5. 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五、总结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
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
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手术前: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二、手术中: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1. 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环境中患者接受医疗、护理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新发或加重原有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扰,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必要措施之一。
2.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医院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确保医院环境和设备的清洁卫生,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3. 责任与权限•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并监督实施情况。
•各科室负责执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并配合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医务人员应按照相关工作要求,积极参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并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提升。
4. 工作内容4.1 重点部位清洁卫生管理 - 加强重点部位(如手术室、产房等)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操作室、器械和设备的洁净度符合标准。
- 定期检查和评估各科室的清洁卫生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 各科室负责人必须确保员工清洁卫生知识的培训和掌握,提高工作人员的清洁操作水平。
4.2 患者感染风险评估与控制 - 对每位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预防策略。
- 各科室医务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手卫生教育和侵入性操作的感染控制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 加强对高风险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后等)的监测和隔离,防止院内感染的扩散。
4.3 医护人员感染控制 - 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培训,掌握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
- 负责管理的领导应制定并强制执行医护人员的岗前体检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 建立健全医护人员感染事件的报告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感染扩散,查明原因并进行整改。
5. 监督与评估•医院管理部门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建立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警示指标和评估体系,定期检查和评估医院的感染控制水平,并提供改进意见。
主要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主要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为了进一步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关于医院感染监测和调查工作制度,加强我院对导致医院感染的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的监控指标管理,规范我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1.医院感染管理科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实施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2.各临床科室/部门医务人员应遵守本规程,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对主要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二)各个主要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1.下呼吸道感染(1)建立预防和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技术操作规程并落实。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响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3)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房屋改造时要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污染。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
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重复使用的呼吸机回路管道、雾化器等应达到灭菌或高程度消毒,雾化器及其管道、面罩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管路避免频仍更换(一般情况每周更换1~2次,若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集水器应处于低位,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肺。
(6)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蒸馏水,且应每24小时更换。
(7)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防控制度与要求
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我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规定和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定本制度。
(一)急诊科、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 .(二)根据本院实际制定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 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应指定到隔离诊室就诊,已被污染的区域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确诊的传染病人要及时登记和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报医务科。
(四)保持各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地面湿式清扫,每天2 次;诊桌、诊椅、诊查床、平车、轮椅等应每日湿抹 2 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擦洗和消毒;各种急诊监护仪器的表面应每日清洁,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消毒.(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七)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根据医院感控科规定要求定期对各类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符合要求有记录。
(八)各诊室应配置适合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洗手液、干手设备和快速手消毒剂,医务人员操作先后均应认真洗手或者手消毒.(九)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等)有记录。
诊室、治疗室、观察室、厕所等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分区使用,用后分别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定点放置,有标识。
(十)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采集、密闭转运、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晰.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物品定位放置。
3、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3、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急诊科(室)、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
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
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三、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及时消毒,并在规定时间内送疫情报告。
四、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五、各诊室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开窗通风,每日用紫外线灯或动态空气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诊室地面保持清洁,一旦发生污染随时消毒。
六、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并严格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相关要求实施手卫生。
七、体温计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枕垫(巾)要一人一用一清洁或消毒;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定时清洗,如有明显污染及时消毒处理;止血带一人一带一消毒.八、检查床、治疗床的床单、枕套每日更换。
有污染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用过的应立即更换,并进行消毒处理。
脉枕应定期清洗,更换消毒.九、医务人员在岗时应穿好工作服,戴工作帽,进行诊疗、护理、换药等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十、门诊采血室、注射室的管理l、采血室和注射室的设置,要有足够的空间和面积。
避免高峰期人员密集导致空气品质超标,影响操作质量.2、保持门诊采血室、注射室的整洁,每日工作前半小时,除进行开窗通风或进行常规空气消毒外,还应进行室内地面、桌面的清洁工作。
3、工作人员一律穿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和手套,操作护士禁止戴戒指。
4、操作前各项物品应按一人、一布、一带、一针、一消毒预先备齐,并放在固定位置上,将浸泡止血带的消毒液按有效浓度配制好备用。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小包装应随用随开,严禁预先开包。
5、工作完毕后要及时清理工作台,用高效消毒剂擦拭,开窗通风半小时或用紫外线照射一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急诊科(室)、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
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
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三、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及时消毒,并在规定时间内送疫情报告。
四、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五、各诊室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开窗通风,每日用紫外线灯或动态空气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诊室地面保持清洁,一旦发生污染随时消毒。
六、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并严格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相关要求实施手卫生。
七、体温计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枕垫(巾)要一人一用一清洁或消毒;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定时清洗,如有明显污染及时消毒处理;止血带一人一带一消毒。
八、检查床、治疗床的床单、枕套每日更换。
有污染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用过的应立即更换,并进行消毒处理。
脉枕应定期清洗,更换消毒。
九、医务人员在岗时应穿好工作服,戴工作帽,进行诊疗、护理、换药等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十、门诊采血室、注射室的管理l、采血室和注射室的设置,要有足够的空间和面积。
避免高峰期人员密集导致空气品质超标,影响操作质量。
2、保持门诊采血室、注射室的整洁,每日工作前半小时,除进行开窗通风或进行常规空气消毒外,还应进行室内地面、桌面的清洁工作。
3、工作人员一律穿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和手套,操作护士禁止戴戒指。
4、操作前各项物品应按一人、一布、一带、一针、一消毒预先备齐,并放在固定位置上,将浸泡止血带的消毒液按有效浓度配制好备用。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小包装应随用随开,严禁预先开包。
5、工作完毕后要及时清理工作台,用高效消毒剂擦拭,开窗通风半小时或用紫外线照射一小时。
十一、门诊化验室的管理l、室内除了保持干燥整洁外,每日工作前要常规进行空气消毒,工作台面应按常规高效消毒剂擦拭。
2、门诊化验室的工作人员,工作服、帽子、口罩必须穿、戴整齐。
为了防止血、尿、便标本污染自身,应配带一次性手套。
3、必须使用有卫生许可证的一次性采血针,采血针的外包装必须随用随打。
急诊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急诊科应当遵循《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规范,并对特殊感染病人进行隔离。
二、医院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急诊科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三、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儿科急诊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四、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五、急诊科抢救室应当临近急诊分诊处,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
抢救室内应当备有急救药品、器械及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当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置的功能。
六、急诊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分诊程序及分诊原则,按病人的疾病危险程度进行分诊,对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应当立即实施抢救。
七、急诊科内常备的抢救药品应当定期检查和更换,保证药品在使用有效期内。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八、各诊疗区域应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洗手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清洁剂、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
九、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十、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十一、工作人员应遵循以下原则:1、应衣帽整齐,不戴饰物。
2、应定期体检,并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
3、应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有职业暴露可能时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4、患有感染性疾病(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等)者应停止工作。
十二、急诊科在实施重大抢救时,特别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时,应当按规定及时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医院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处置程序。
十三、医院及医务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急诊科管理,帮助协调紧急情况下各科室、部门的协作,指挥与协调重大抢救和急诊患者分流问题。
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控制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
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在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一、应设在建筑物的一端,远离儿科、新生儿、母婴室、ICU等病房,设单独的出入口。
应设单独的传染病区,与普通病房之间应设隔离区,有供传染病人活动、娱乐的场所。
二、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应分区明确;应设工作人员值班室、通过间(包括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等卫生设施);应设消毒室或消毒柜(箱)及消毒员浴室;各病室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三、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应≥l.lm;严格隔离病室入口应设缓冲间,室内设卫生间(含盥洗、浴、厕设施),卫生间应有单独的出入口。
四、严格执行各病种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混用,不互串病房;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五、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应常规消毒,应遵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相关要求实施清洁消毒。
六、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七、原则上不得探视和陪护;确需探访的,根据疾病传播途径,进行隔离防护,并遵循有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规定。
治疗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1、做好治疗室的物品消毒、灭菌工作是切断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
2、经治疗室所准备的直接接触或进入人体的药械必须符合消毒、灭菌原则。
在治疗室中的一些技术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3、治疗室的专职人员既要负责治疗室的日常工作,又是医院感染的监控及预防措施的实施者。
二、环境要求l、室内应设有完备的洗手设施,医务人员应遵从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手卫生。
2、室内应装有紫外线灯,便于进行空气消毒。
照射时室内应无人,关闭门窗,30-60分钟,每次照射后应有记录。
3、治疗室区域划分及物品的放置:治疗室内物品应根据其无菌程度,划分为相对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等,按不同分区分别放置。
4、控制人员流动,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治疗室。
还要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室内操作。
5、凡进入治疗室的工作人员要衣帽整洁、戴好帽子、口罩。
病人或病人家属不得入内。
6、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三、治疗室物品酌管理l、专职人员取回无菌物品后首先应看无菌包是否具有物品名称、包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等标贴在封口处。
2、专职人员要每日检查无菌包的灭菌日期及外包装是否完整,如怀疑无菌包被打开或污染应重新灭菌。
3、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用品如外包装有破损或超过有效期应禁止使用。
4、要求治疗室专职人员要掌握各种化学消毒剂的基本理化性质、应用范围、使用方法等,以便于正确使用消毒剂达到预期效果。
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6、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必须立即使用,现用现开,提倡使用小包装。
7、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摆放消毒过的物品;下层为污染区,放置用过的物品和污物;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8、诊疗室的物品的消毒、灭菌要求应严格遵从《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相关标准。
四、治疗室遵循以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外,还应遵循本篇第六章“处置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要求。
处置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
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立即使用,现用现开,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七、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集中回收处理。
八、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l、在换药室工作的人员应相对固定,无菌物品相消毒药械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凡在换药室工作的人员均应定期接受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