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复习范围
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员实操考试内容
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员实操考试内容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员实操考试内容一、考试目的和重要性•考试目的:评估巡护监测员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和技能,确保其能够胜任自然保护区的巡护监测工作。
•考试重要性:巡护监测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关键环节,监测员的实操能力直接影响到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1.巡护技能考察:–巡护路线规划和导航;–动植物物种辨识和生境观察;–野外急救和安全预防等。
2.监测技能考察:–野外数据收集和记录;–野外生态环境监测;–物种数量统计和痕迹识别;–监测仪器使用和故障排除等。
3.熟悉保护区管理规定:–掌握保护区法律法规;–熟悉保护区规划和管理计划;–理解保护区内各项限制和禁止活动。
4.应急处置能力评估:–火灾、盗猎、非法采伐等突发事件处理;–有效的沟通协调和联络能力;–快速响应和应对能力等。
三、考试形式和评分标准1.考试形式:–理论知识考试:选择题、判断题等;–实操技能考试:野外模拟情景操作。
2.评分标准:–巡护技能考察:根据规定路线和任务完成情况评分;–监测技能考察:数据采集和记录的准确性、仪器操作技巧等;–熟悉保护区管理规定:对法规和计划内容的掌握程度;–应急处置能力评估:事件处理流程的正确性和响应效率。
四、考前准备和复习重点1.考前准备:–熟悉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查阅相关教材和资料进行复习;–参加模拟考试和培训课程提升技能。
2.复习重点:–保护区管理法规;–常见动植物物种特征和生境要求;–野外数据记录和监测方法;–火灾、盗猎、非法采伐等应急处理流程。
以上就是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员实操考试内容的相关介绍和要求。
考生需要全面掌握巡护和监测的技能,并对保护区管理规定和应急处置有一定了解。
考前准备和复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准备,顺利通过考试。
五、考后总结和成长1.考后总结:–回顾考试内容和要求,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估;–分析考试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技能;–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和考试做准备。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重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重点课程介绍⼀、课程性质和特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全国⾼等教育⾃学考试法律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内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理论体系,具有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具体知识,分析和处理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实际问题的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主要系统论述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涵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领域内的主要分类或分⽀学科。
它不尽涉及法理学、国际法、⾏政法、民法、经济法和刑法等传统法学学科,⽽且还涉及环境科学(⽣态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伦理学等其他⾃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
因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作为法学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内容⼴泛、实践性、综合性较强。
⾸先,该学科涉及多层次的法律规范体系,⽽且相应法律规范的内容多为民⾏交叉,其次,从知识结构上看,学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必须要对环境科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经济学等学科的专业背景知识和专业术语有所了解和认知。
⼆、指定教材本课程串讲课时为20课时,所⽤教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汪劲主编,北京⼤学出版社2013年4⽉第1版。
三、课程体系第⼀部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总论(第1章--第3章)该部分内容主要论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理论,包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与发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该部分是学习以后各个章节的前提和基础。
该部分对应的是旧版教材第⼀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总论(第1章-第11章)。
新版教材在该部分对旧版教材做了⼀定的删减和修改。
保留了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和发展、环境资源保护法作为独⽴法学学科的相关论证;保留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体系、法律关系等基本理论;保留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各项基本原则和各项基本制度。
总体上来讲思路更为明确和具体,便于考⽣从总体上进⾏把握。
第⼆部分:环境污染防治法(第4章)环境污染防治法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章在界定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污染防治法》、《⽔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清洁⽣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主要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法沿⾰及其主要内容。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节碳排放与环境安全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
3.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
贡献
内容
承诺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 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
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参与南南合作
行动 积极推进 绿色 发展,构建 低碳 经济体系
成就 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下降 的趋势
❻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 ①共同:各国都有减少碳排放的责任。 ②有区别:发达国家要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要率先减排;应 通过技术转让、资金援助、市场开放等形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 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江苏的碳排放总量,③错误。第二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限制第 二产业的发展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④错误。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生态系统失衡: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全球气候变 暖对许多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2)全球海平面升高
(3)极端天气频发: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高温、干旱、强降水 等极端天气频发,气象灾害加剧。
[知识体系导图]
01 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
一、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碳存在形式:99.9%贮藏于岩石圈和化石燃料中,只有很少 一部分分布在大气、水和生物体中。
(2)碳循环概念:碳元素不断地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生 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 合作应对全球变暖 (1)为什么要合作 全球变暖是全球尺度的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因此 要加强国际合作。
(2)合作的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①发达国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 要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产生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 害者;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发 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进一步加重发展中国家的 环境污染和碳排放负担。
生物资源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说⒈自然保护区:拥有法定界限,被指定用来负担拥有特别价值或好处及特定自然特征等地区的保护任务的地区,叫自然保护区。
⒉动物驯化:引种动物对引种区内一些状况因子的耐受限制发生合适调理,在生理习惯、形态构造上存在必定程度的变化,以适应新的状况条件的过程。
⒊生物质源的周期性:是生命现象独有的时间上的层次布列,表现为生物质源的数目周期性和质量周期性两个方面。
⒋直接价值:与生物质源花费者的直接利用和满足相关。
经过标价,直接价值凡是比较简单察觉和衡量。
⒌生物质源:指生物圈中对人类拥有必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生物群落。
⒍区系:⒎生物质源的系统性:指任何生物物种在自然界中并不是独自存在,而是产生一种系统关系,所以在利用生物质源时,必定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利用。
⒏种群的最大连续产量:是在单位面积或某一自然地段上的自然生态系统中,能够长远不停地获取人类所需的某种或某类生活物质能凑近或能达到的最大理论产值。
要保持种群的最大连续产量,应使资源种群保持在N〔种群内个体数〕=K〔状况容纳量〕/2水平,假如N>K/2,表示种群利用不足,如N<K/2,表示利用过分。
⒐保护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目标是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守物种灭绝的详细措施。
它拥有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两重特征,由基础生物学、应用生物学和社会科学交织交融而成。
⒑引种:从外处或外国引进一个当地区或本国所没有的动物或植物,经过驯化培养,使其成为当地区的一个种植品种。
⒒生物质源的有限性:生物质源虽属于可改革资源,但其改革本事有必定极限,其实不可以无穷制的增加下去。
⒓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四周,包含一部分原生性生态系统种类和由演替种类所据有的半开发的地段,对外界的影响和破坏起到必定的缓冲作用,还能够进行某些试验性或生产性的科学试验研究。
⒔动物地理分布:任一种动物所据有必定的地理空间或及分布区,动物在这里达成成长、发育、生殖等全部生命活动。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按提纲)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按提纲)一:名词解释物种分布区:生物总是生长在与其生态相应的环境中,而非一切地方都能生存。
核心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和自然遗迹的集中分布区。
该区域需要严格保护与管理。
缓冲区:在核心区外围划定的用于减缓外界对核心区干扰的区域。
实验区:为探索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有效结合的途径,在自然保护区中区划出来的一个区域,适度集中建设和安排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经营项目与必要的办公、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实验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划分为生产经营小区、生态旅游小区、科学实验小区、生活办公小区、教学实习小区等。
生物廊道:也叫生境廊道,是连接破碎化生境并适宜生物生活、移动或扩散的通道。
其主要功能为栖息地功能和通道功能。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根据保护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特点以及管理需要,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域。
一般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等。
自然保护区体系:某一区域内,为了使保护对象得到更有效的保护而规划和建设的自然保护区系统。
一般由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廊道组成。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在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与环境特点、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潜在可能性等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制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社区发展、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的行动计划与措施的过程。
(内涵与外延:以了解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
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
规划范围: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社区发展、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
自然旅游资源: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构成的、能够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自然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游览观赏价值的,古今人类活动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
导游复习提纲第三章中国旅游地理 (1)
第三章中国旅游地理一、山地景观:1、风景观赏山岳旅游地形: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嗅觉美以及人为因素美的综合美感。
(1)花岗岩名山:特点:主峰明显、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
①泰山:主峰玉皇顶1545米。
五岳之首。
沿山风景有:中天门、王母池、斗母宫、南天门。
登项可观云海玉盘、黄河金带、旭日东升和晚霞夕照四大名景。
岱庙为泰山第一名胜,始建于汉代。
1987年被联合国选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②华山:陕西省华阴县,南依秦岭,北环渭水。
东南西北中五峰中南峰最高,2160米,为五岳最高。
千尺幢、百尺峡、苍龙岭、擦耳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誉。
③衡山:湖南省衡山县,72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峰最高,有五岳独秀之誉。
主峰祝融峰约1290米。
祝融峰之高、藏经楼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合称“衡山四约”。
建南岳书院、邺候书院。
④黄山:36主峰,72小峰,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均超过1800米。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合称“四绝”。
温泉水温在42℃。
199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⑤千山:辽宁省鞍山市东。
有999座峰峦,最高峰仙人台708米。
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成寺庙园林风格。
⑥三清山:江西省玉山、德兴县境。
千米以上高峰数十座,主峰玉京峰1816。
9米,峰、石、松、云风景绮丽,是一座道教名山。
(2)岩溶山水风景:特征:山地高度不大,石峰林立或孤峰突起,且造型丰富。
主要分布在广西和云贵高原等地。
①漓江山水:“甲天下”、“碧莲玉笋世界”。
象鼻山、骆驼山、老人山。
洞穴300余处。
“阳川百里尽是画,碧莲笋里住人家”。
②路南石林:位于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是我国一处造型地貌博物馆,同时也是我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
它反映了世界喀斯特地貌全景。
路南石林和吉林雾淞、桂林山水、长江三峡同为我国四大奇特自然景观。
③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东北,原名打鸡洞,洞长11千米,由47个洞厅、150多个景点组成,是世界上已知的保留了最原始面貌、最完备景观的巨型石灰岩溶洞。
自然保护区学基础知识
自然保护区学复习资料(注:本资料属于个人整理,仅供参考)1、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
2、自然保护:就是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途径,促进生物资源不断地发展,使自然环境恢复到应有的功能。
3、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给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中国各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结构:(1)自然生态系统类(2)野生生物类(3)自然遗迹类4、自然环境: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
阳光、空气、水、土壤、野生动植物都属于自然物质‘这些自然物与一定的地理条件结合,即形成具有一定特性的自然环境。
5、化学镶嵌体:不同植物种含有不同的次生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又随着物种的参差分布而彼此镶嵌在一起。
6、某些植物,如化合成分相似的同科或同属植物,就与那些能以其为食的昆虫和脊椎动物一起构成了独立的食物网。
这种独立的食物网当然是很多的,彼此的营养结构虽然相似,但食物网成员却可能完全不同。
那么这种独立食物网如何产生的呢?是动物的取食刺激了植物从而导致一些植物产生次生物质呢?还是植物本身就具有次生物质而动物进行选择才形成了这种食物网呢?这两种都是有的。
是物种长期进化、相互适应的结果。
因而这种系统被称为“协同进化食物网”7、可动连锁种:能够将花粉或种子从某群落、某丛或某株植物向其他群落或植物传播的动物8、最小生存种群:是指在遗传特性、环境因素和种群自身的随机变化存在的情况下,能够99%的概率存活1000年的最小种群。
最小生存种群大小与下述因素有关:(1)种群统计(年龄结构和性比等方面)的随机性;(2)环境的随机性;(3)遗传随机性;(4)自然灾害;(5)最小动态面积;(6)种的社会行为机能障碍;(7)疾病。
并将这些因素综合到一个称为“种群脆弱分析”的概念模型中。
自然保护区学复习资料
自然保护区学复习资料导语:自然保护区是一种为了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及其栖息地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作用。
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类型、管理和保护策略等内容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相关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自然保护区学的复习资料,帮助您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概念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特定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它们旨在通过限制人类活动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上的稀有和濒危物种,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类型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根据保护目的和管理手段的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然保护区类型:1. 国家公园:由政府指定并管理的自然保护区,旨在保护特定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2. 野生动物保护区:专门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区域,限制人类干扰和捕猎活动。
3. 植物保护区:用于保护特定物种的植物和植物群落的区域,以防止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
4. 海洋保护区:用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区域,包括海洋公园、海洋自然保护区等。
5. 世界遗产保护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享有特殊保护的地区。
三、管理和保护策略为了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保护,需要制定一系列策略和行动计划。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和保护策略:1. 制定保护区规划: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边界、保护目标和管理计划,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加强监测和研究:通过定期监测和科学研究,了解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物种和环境变化等情况,为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执法和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猎捕、滥伐滥采等破坏行为。
4. 加强社区参与:鼓励和促进当地社区的参与和支持,确保他们的生计方式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目标相一致。
5. 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自然保护区周边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等方式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学习与探究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学习与探究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壮丽自然风景的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保护珍贵自然资源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升学生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了解,本文将主要介绍以下方面内容:•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分类•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情况•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意义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分类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动物及其生态系统而划定范围,在范围内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的一块地区。
目前,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和保护方式,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各类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博物馆式保护区、全域保护区、景观保护区、资源型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区和水源涵养保护区等。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目前按照法律法规划定分类分别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1年4月,全国共有自然保护区9875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48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734处、市县级自然保护区6543处。
中国自然保护区具有多样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例如世界遗产资源、自然保护区网络、大熊猫保护区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等。
中国海洋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东海、南海和黄海等海域,主要保护中国海洋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意义自然保护区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有助于保护珍贵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也能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不同文化的遗产和历史遗迹。
保护自然保护区对于气候和环境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控制可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消失。
在保护自然保护区方面,学生们也应该养成保护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结论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贵自然资源的重要途径,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占全球自然保护区总数的17%,数量多样,类型丰富。
学习和探究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加学生的环保素养,也有利于推动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篇一:复习题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三同时”制度2. 自然保护区3. 污染源4. COD5. 年龄结构6. 水土流失7. 清洁生产8. 水俣病二、填空(1)人类环境具有、、、、和六大功能特性。
(2)美国、日本是型的能源结构,而印度、中国是型的能源结构所以美国,日本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印度、中国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
(3)按照污染源在空间分布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4)局地气流会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常见的局地气流有、、。
(5)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远期危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致”问题,即、、。
(6)在水质监测中常用主要的水质指标可分为、、 __三大类。
(7)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有、和_______ 、。
三、简答1.“水能是清洁能源,水能开发利用对环境没有危害”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剖析之。
2. 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性问题?4. 简述氮肥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5. 请绘出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功能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7.简述能源危机的主要内容。
8. 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9. 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度量指标。
10. 何为农田退水,简述其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四、论述1.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同时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试从C循环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及应对措施?2.2000年对我国18个主要湖泊的调查表明,其中14个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和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3.你认为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对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请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4.我国目前酸雨污染面积占国土面积30%左右,并在一些地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仅川、黔、两广四省区的农业和森林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8亿元。
习作教案小小自然保护区教案
习作教案小小自然保护区教案教案标题:小小自然保护区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环保意识。
2.让学生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重要性。
3.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与珍贵,激发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
4.培养学生运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意识。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导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出示一张展示自然保护区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引导他们观察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讲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10分钟)1.在黑板上简单写下“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2.向学生解释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特定的物种、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而设立的一定范围的地区。
3.通过问答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自然保护区概念的理解情况。
三、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10分钟)1.探讨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等。
2.通过相关的图片和案例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
3.分组讨论,学生自行总结自然保护区的其他重要性并向全班汇报。
四、实地考察(20分钟)1.在学校周边寻找一个具备部分自然景观的区域,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2.在实地考察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收集有关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的信息。
3.学生根据实地考察收集到的材料,回到教室进行汇报和展示。
五、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15分钟)1.解释自然资源的概念,并讲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3.小组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复习。
2.提问学生自然保护区的概念、重要性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
3.帮助学生评估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并提供积极的反馈。
七、课堂延伸(15分钟)1.可以选取一些自然保护区的案例,与学生一起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然保护区的了解。
2.可以通过观看相关的纪录片或短片,向学生展示自然保护区的美景和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工作,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自然保护区学复习与思考题
自然保护区学复习与思考题绪论1.解释:自然保护区学;自然保护区。
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简述自然保护区的功能。
第1章1.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的建立时间、地点及标志意义。
2. IUCN、WWF代表什么?3. 《生物多样性公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和重要意义。
4.简述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3个阶段。
形成的历史原因是什么?5.到2010年左右,中国的自然保护区规模如何?(数量、面积)6.举例说明我国自然保护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7.举例说明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第2章1.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
3.如何从伦理方面考虑生物多样性?4.简述“人类世”(Anthropocene)的概念、产生背景和意义。
5.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途径。
6.举例说明关键种概念。
关键种与建群种或优势种有什么不同?8.解释生境岛屿。
9.如何用公式表述物种与面积关系,解释公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这种关系在建立自然保护区中的实际意义是什么?10.简述岛屿生物平衡理论;该理论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意义如何?11.什么是边缘效应?在设计自然保护区中如何考虑该效应?12.举例解释生物入侵、外来入侵种。
13.中国为什么容易遭受外来种入侵?14.什么是种群生活力分析?种群生活力分析在生物保护中的意义何在?15.什么是最小生存种群?如何在设计自然保护区中考虑最小生存种群?16.解释遗传瓶颈、创始者效应。
第3章1.举例说明IUCN在2008年提出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地)的6种类型。
2.举例说明按保护对象划分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的“三个类别九个类型”。
3.举实例说明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级别(国家级、省级等)。
第4 章1.自然保护区一般包括几个功能区?各区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2.简述自然保护区的选择条件。
3.如何评价自然保护区?第5 章1.为什么说《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保护生物资源的国际公约中最重要的一个文件?2.为什么要签订国际公约来保护湿地?3.举例说明中国制定的有关保护陆地环境和保护野生生物的法律法规。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遗传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即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间或同一群体内的遗传变异。
此外,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子、细胞、个体等。
2、.孑遗物种:所谓孑遗物种是在较为古老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经非常繁盛,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的一些生物物种。
例如,仅产于我国的大熊猫和原来仅产于我国的银杏、水杉等等就属于孑(jié)遗物种。
3.基因流:是一个集合名词,它包括致使基因从一个居群到另一个居群或从一个亚居群到另一个亚居群成功运动的所有机制。
基因流的产生至少需要两个条件:1)某分类群存在至少一个以上的居群或亚居群;2)不同的居群或亚居群间有基因交流的机会。
4、遗传漂变: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random genetics drift)。
5、基因型频率:指某一特定型(等位基因的不同组合)的个体在整个群体中出现的概率。
6、岛屿:生物地理学中的岛屿,广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境,大至海洋中的群岛、高山、自然保护区,小到森林中的林窗,甚至植物的叶片都可以看成是大小、形状、隔离程度不同的岛屿”。
例如,湖泊可以看成是“陆地海洋”中的岛屿,林窗可以认为是“森林海洋”中的岛屿。
换句话说,只要是边界明显的生态系统,都可看作是大小、形状和隔离程度不同的岛屿。
例如,林中的沼泽;被沙漠围绕的高山;被农田包围的林地等等。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三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保护练习题及讲解
三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保护练习题及讲解中国的自然保护是近年来备受关注和重视的话题。
为了加深三年级学生对中国自然保护的了解,下面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及讲解,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一、选择题1. 下面哪项是中国目前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A.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B. 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C. 黄山风景名胜区D.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正确答案:D.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解析: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有很多,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目前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2. 以下哪个地方是中国的四大自然保护区之一?A. 黄山B. 泰山C. 珠穆朗玛峰D. 白鹿原正确答案:C. 珠穆朗玛峰解析:中国的四大自然保护区分别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
3. "四大石林"之称是用来形容以下哪个地方?A. 乌鲁木齐B. 昆明C. 贵阳D. 桂林正确答案:D. 桂林解析:桂林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素有"四大石林"之称。
4. 下面哪个自然现象是黄河流域常见的?A. 台风B. 地震C. 洪水D. 干旱正确答案:C. 洪水解析:黄河流域地势平坦,降水充沛,常年河水泛滥,容易引发洪水。
二、填空题1. 中华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动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
答案:长江流域解析:中华鳖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鳖种,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
2. 四川是中国的自然保护区较多的省份之一,其中著名的雅砻江流经了____________自然保护区。
答案:九寨沟解析:雅砻江流经了中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九寨沟,九寨沟以其独特的湖泊、瀑布和彩色的海子而著名。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答案: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稀有植物、珍稀动物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生态系统的破坏,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
专题十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3节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答案】污染物输出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输出国给予适度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中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输出国的污染治理;中国及时控制污染影响,做好生态恢复工作。(6分,3点即可)
【解题思路】可从污染物的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方面提出建议。
人工修复
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工程治理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
开展时间
我国是较早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国家之一
重要生态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
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增加等后果
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
(2)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①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②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少数特别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巨大,如果应对不得当或不及时,可能会触发经济和社会危机,威胁国家安全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社会经济直接损害
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自然环境直接损害
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或宜居性恶化、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
[人教选必3-P78表3.2、P79图3.24变式]湖南省西北部多山地,东北部有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截至2022年底,湖南省已有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53个。下图为湖南省部分自然保护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员实操考试内容(一)
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员实操考试内容(一)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员实操考试内容考试概述•考试名称: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员实操考试•考试形式:实操考试•考试内容:涵盖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员的核心工作技能和知识考试要求1.具备基本的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理论知识2.熟悉各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规定和政策法规3.掌握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器材的使用和维护方法4.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5.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判断力6.高度责任心和保密意识考试内容1.理论考试–考察对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考察对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和政策法规的掌握程度2.巡护点模拟实操考试–考察巡护点设置、监测记录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考察在特定环境下的巡护工作实施能力–考察应急处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3.器材使用和维护–考察对巡护监测器材使用方法和维护常识的理解和熟练程度4.野外生存与应急处理–考察在野外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考察对野外常见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安全意识5.综合考察–考察对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员工作职责和要求的综合应用能力考试评判标准•考察内容的权重分配和评判标准可根据具体考试安排而定•考试分为理论与实操分数,根据总分进行评定等级考试准备和复习建议1.了解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2.学习与巡护监测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技能3.坚持实际操作训练,熟悉巡护监测器材的使用和维护4.加强野外生存技能的训练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5.提前了解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演练以上为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员实操考试内容的相关介绍,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加油,祝你们取得优异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保护区复习范围
一.名称解释:
1.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
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所形成的群落
和产生的各种生态现象。
2.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简称或《华盛顿公约》
3.3R:是指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环(recycling)
三种原则的简称.
4.WWF:《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简称
5.生存威胁:是指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人类侵扰压力,这种压力主要包括
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保护区机构实体本身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对保
护区内保护对象的侵扰。
6.社区共管:指当地的社区和保护区对于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社区的自然
资源与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共同管理的整个过程。
7.自然保护区管理:指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者通过规划、组织、领
导、控制等手段来协调人员、保护对象以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保
护区工作人员和与保护区有关的利益相关者一起有效率地实现自然保
护区管理目标的过程。
8.自然保护区本地调查:既保护区综合调查,就是对生物,非生物,社会
进行调查,掌握“家底”,是保护区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分为自然条
件,自然资源,社会状况三部分。
9.自然保护区资源:指在特定的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对其保护和发展有价
值的生物环境因素及文化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总和。
包括生物多样性资
源、景观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空气资源、人文资源等。
10.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环境发生剧
烈变化或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有濒临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非人
工饲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软体类及其他
动物。
二、填空题
1.美国黄石公园中国广东鼎湖山
2.保护对象分为:生态系统、自然遗迹、野生生物
3. 规划、组织、控制、协调
4.三个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5.生态评价指标: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生存威胁、自然性、面积
适宜性
6.3S是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7.植树节是3月12号,每人每年至少植树2-3棵
8.自然保护审批程序:评审、论证、修改、审查和批准
9.自然保护区能力:人员能力、社会能力、机构能力
三、简答题
1.结合新兴技术在自然保护区的应用前景是怎么样的?
答:新技术在现代化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在3S技术的支持下,预测技术和决策技术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比如,在自然保护区信
息系统建设中,可能需要建立蓄积量、生物量预测模型等。
而这些预测、决策必须以3S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作为框架,形成完整高效的体系,从而发挥其优势。
其次,如GIS技术的建立与完善,为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管理与利用提高科学的信息支持。
2.分析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旅游是指前往那些相对没有受到干扰的自然区域进行的对环境负责任的旅游。
可持续发展既是生态旅游的目标,又是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
它的产生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与可持续发展既有共同点,又各有侧重。
而这时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二者都强调环境、经济、社会上的可持续。
3.为什么
4.动物行为管理措施有哪些?
答:①提供足够大的生存场地和空间。
②改善动物的生产环境
③减少天敌的数量
5.自然保护区组织管理的目的和原则?
答:目的:通过把握自然保护区各项活动的客观规律性,了解保护区的经营管理特点,高效有序地组织管理保护区各部门及其社区之间的关系,以一种更加科学的途径做好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社会对自然保护区的需要,并在保证取得社会综合效益的前提下,提高保护区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原则:第一,必须与国家建设的需要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二,必须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独立活动,协作配合。
第三,必须力求做到保护区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
第四,必须注意中国经验与国外经验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
6.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答:本底调查:既保护区综合调查,就是对生物,非生物,社会进行调查,掌握“家底”,是保护区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分为自然条
件,自然资源,社会状况三部分
专项调查:专项调查是一种统计调查,它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一种搜集特定资料的统计调查。
其形式主要是问卷调查、
电话调查、媒介调查、走访调查、发表调查、座谈等。
7.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答:一、社会能力问题
1)现有的自然保护区法律体系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
2)土地的权属存在问题
3)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的冲突严重
二、机构能力问题
1)自然保护区机构建设不足且分布不平衡
2)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不足
3)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4)自然保护区内部组织结构和职业设置不完善
5)缺乏适当的基础设施和设备
三、人员能力问题
1)人员数量不足
2)人员素质不适应保护区管理
3)人员培训不足
8.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包括哪些内容?
1)背景:评估保护区的重要性,威胁及政策环境
2)规划:评估保护区的设计和规划
3)投入:评估开展管理所需要的资源
4)过程:评估管理方法
5)产出:评估管理项目、行动及服务的实施
6)成果:评估成果及管理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保护目标。
9.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方式有哪些?
1)媒体:利用电视、广播开展生态和自然保护教育、
2)标识系统:利用标志牌、宣传廊等固定宣传设施开展宣传活动。
3)宣教馆:通过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展览馆标本室等进行宣传。
4)巡回宣讲:保护区宣传工作人员向周边农村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
动。
5)机构合作宣传:结合政府、单位或民间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
动。
6)大中小学校联办讲座:保护区可以与当地大中小学校联合举办讲座,培
养青少年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操和美德。
10.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的原则?
答:①保护优先原则
②科技先行原则
③非营利性原则
④惠益共享原则
○5可持续发展原则:
11.自然保护区巡护的目的是什么?
①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和制造各种非法活动如盗猎、开荒,确保自然保护
区边界的完整性。
②制止游客违反保护区的相关规定,保证保护区的核心区等重要保护地带不
受人为活动的干扰。
③利用3R原则,保护生态平衡,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
持续发展。
④警示人们自然保护区的存在。
四、绘图和论述题
自然保护区结构如何划分,各结构的功能、目的是什么?
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功能: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核心区,目的禁止采伐、狩猎、旅游等经营性活动。
缓冲区:可以作科学实验研究,但不能破坏生态群落环境。
实验区:可以发展本地特有的动植物资源,进行喂养。
防止外来物种
对本地物种的危害,建立科研场地,进行教育实验,标本采集,开展
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