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复习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保护区复习范围
一.名称解释:
1.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
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所形成的群落
和产生的各种生态现象。
2.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简称或《华盛顿公约》
3.3R:是指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环(recycling)
三种原则的简称.
4.WWF:《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简称
5.生存威胁:是指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人类侵扰压力,这种压力主要包括
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保护区机构实体本身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对保
护区内保护对象的侵扰。
6.社区共管:指当地的社区和保护区对于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社区的自然
资源与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共同管理的整个过程。
7.自然保护区管理:指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者通过规划、组织、领
导、控制等手段来协调人员、保护对象以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保
护区工作人员和与保护区有关的利益相关者一起有效率地实现自然保
护区管理目标的过程。
8.自然保护区本地调查:既保护区综合调查,就是对生物,非生物,社会
进行调查,掌握“家底”,是保护区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分为自然条
件,自然资源,社会状况三部分。
9.自然保护区资源:指在特定的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对其保护和发展有价
值的生物环境因素及文化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总和。包括生物多样性资
源、景观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空气资源、人文资源等。
10.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环境发生剧
烈变化或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有濒临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非人
工饲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软体类及其他
动物。
二、填空题
1.美国黄石公园中国广东鼎湖山
2.保护对象分为:生态系统、自然遗迹、野生生物
3. 规划、组织、控制、协调
4.三个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5.生态评价指标: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生存威胁、自然性、面积
适宜性
6.3S是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7.植树节是3月12号,每人每年至少植树2-3棵
8.自然保护审批程序:评审、论证、修改、审查和批准
9.自然保护区能力:人员能力、社会能力、机构能力
三、简答题
1.结合新兴技术在自然保护区的应用前景是怎么样的?
答:新技术在现代化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在3S技术的支持下,预测技术和决策技术得到更高效的利用。比如,在自然保护区信
息系统建设中,可能需要建立蓄积量、生物量预测模型等。而这些预测、决策必须以3S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作为框架,形成完整高效的体系,从而发挥其优势。其次,如GIS技术的建立与完善,为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管理与利用提高科学的信息支持。
2.分析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旅游是指前往那些相对没有受到干扰的自然区域进行的对环境负责任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既是生态旅游的目标,又是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它的产生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与可持续发展既有共同点,又各有侧重。而这时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二者都强调环境、经济、社会上的可持续。
3.为什么
4.动物行为管理措施有哪些?
答:①提供足够大的生存场地和空间。
②改善动物的生产环境
③减少天敌的数量
5.自然保护区组织管理的目的和原则?
答:目的:通过把握自然保护区各项活动的客观规律性,了解保护区的经营管理特点,高效有序地组织管理保护区各部门及其社区之间的关系,以一种更加科学的途径做好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社会对自然保护区的需要,并在保证取得社会综合效益的前提下,提高保护区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原则:第一,必须与国家建设的需要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二,必须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独立活动,协作配合。
第三,必须力求做到保护区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
第四,必须注意中国经验与国外经验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
6.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答:本底调查:既保护区综合调查,就是对生物,非生物,社会进行调查,掌握“家底”,是保护区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分为自然条
件,自然资源,社会状况三部分
专项调查:专项调查是一种统计调查,它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一种搜集特定资料的统计调查。其形式主要是问卷调查、
电话调查、媒介调查、走访调查、发表调查、座谈等。
7.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答:一、社会能力问题
1)现有的自然保护区法律体系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
2)土地的权属存在问题
3)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的冲突严重
二、机构能力问题
1)自然保护区机构建设不足且分布不平衡
2)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不足
3)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4)自然保护区内部组织结构和职业设置不完善
5)缺乏适当的基础设施和设备
三、人员能力问题
1)人员数量不足
2)人员素质不适应保护区管理
3)人员培训不足
8.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包括哪些内容?
1)背景:评估保护区的重要性,威胁及政策环境
2)规划:评估保护区的设计和规划
3)投入:评估开展管理所需要的资源
4)过程:评估管理方法
5)产出:评估管理项目、行动及服务的实施
6)成果:评估成果及管理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保护目标。
9.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方式有哪些?
1)媒体:利用电视、广播开展生态和自然保护教育、
2)标识系统:利用标志牌、宣传廊等固定宣传设施开展宣传活动。
3)宣教馆:通过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展览馆标本室等进行宣传。
4)巡回宣讲:保护区宣传工作人员向周边农村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
动。
5)机构合作宣传:结合政府、单位或民间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
动。
6)大中小学校联办讲座:保护区可以与当地大中小学校联合举办讲座,培
养青少年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操和美德。
10.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的原则?
答:①保护优先原则
②科技先行原则
③非营利性原则
④惠益共享原则
○5可持续发展原则:
11.自然保护区巡护的目的是什么?
①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和制造各种非法活动如盗猎、开荒,确保自然保护
区边界的完整性。
②制止游客违反保护区的相关规定,保证保护区的核心区等重要保护地带不
受人为活动的干扰。
③利用3R原则,保护生态平衡,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
持续发展。
④警示人们自然保护区的存在。
四、绘图和论述题
自然保护区结构如何划分,各结构的功能、目的是什么?
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功能: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核心区,目的禁止采伐、狩猎、旅游等经营性活动。
缓冲区:可以作科学实验研究,但不能破坏生态群落环境。
实验区:可以发展本地特有的动植物资源,进行喂养。防止外来物种
对本地物种的危害,建立科研场地,进行教育实验,标本采集,开展
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