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设计研究
浅谈抗拔桩基础的设计
浅谈抗拔桩基础的设计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促使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来越多,地下结构的抗浮问题日益突出。
文章简述了各种地下结构的抗浮措施的抗拔桩,重点研究了抗拔桩的受力机理、适用范围、存在的局限性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抗拔桩抗压桩机理承载力验算引言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尽管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却依然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居住的需求,特别是近年城市化的加快,土地资源缺乏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必须更好地利用仅有的土地。
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功能齐全、造型新颖的建筑便陆续涌现,特别是大型高层建筑,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由于这些建筑物基础及自身功能的需要,一般均建有地下室,这些使得建(构)筑物的基础要同时承受竖向压力和拉力的作用,有时上拔荷载较大甚至成为主要作用力,这时,普通的桩显然不能满足要求,故产生了承受竖向抗拔力的桩,也就是抗拔桩。
2 抗拔桩的受力机理及与抗压桩的区别桩按受力情况主要可分为承受竖向压荷载的抗压型桩和承受竖向拉力荷载的抗拔型桩(抗浮桩)两大类。
在大多数桩群中,抗压型桩的使用也比抗拔型桩的使用要显得广泛。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特别采用抗拔型桩。
抗拔桩的主要靠桩身与土层的摩擦力来受力,以抵抗轴向拉力为主的桩,如锚桩、抗浮桩等。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当上部结构荷重不能平衡地下水浮力的时候,结构的整体或局部就会受到向上力的作用。
如地下水池、建筑物的地下室结构、污水处理厂等必须设置抗拔桩,同时抗拔桩也广泛应用于高耸建(构)筑物抗拔、海上码头平台抗拔、悬索桥和斜拉桥的锚桩基础、大型船坞底板的桩基础和静荷载试桩中的锚桩基础等抗拔桩一般均嵌入竖硬而埋藏较浅的基岩中。
由于造价及施工条件的限制,抗拔桩一般入岩不深,需要对入岩桩段部分进行桩端灌浆处理。
如果上覆土层较厚,桩无法埋入基岩,那就只能全靠桩侧土的表面摩擦阻力抗拔,此摩擦阻力较小,抗浮效果不佳;若在桩端设置扩大头,则能大大提高桩的抗拔能力。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使得用地逐渐紧张,土地资源数量日益下降,自然基础资源逐渐变少,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地基建造时,传统的土地数量无法满足建筑需求。
因此,需要对地基的土层进行不断的改造升级,在此过程中便需要开展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工作。
下面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桩基础;施工技术;1 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概述地基基础用于实现地基与建筑之间载荷的传递,其主要成分为土地和岩体,具有支撑建筑、保证建筑强度、稳定性等应用效果。
在工程建设期间,工程单位可以根据现场工程地质状况合理选择天然或人工地基,大多数天然地基存在埋深较浅等问题,通常需要结合建筑高度等工程设计单位合理规划人工地基基础埋深等参数。
桩基础主要包括承台与基桩两部分,承台用于建立多根桩基之间的联系,用于构建一个能够承受动静载荷的整体性结构,载荷通过基桩最终能够传递到地基持力层之中[1]。
2 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出现的问题2.1 桩质量管控力差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桩基础能够有效提高地基基础内部结构的稳定性,然而,桩基础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外在环境因素的干扰,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抗压能力存在局限性,地基桩的长度不满足使用需求,桩头或桩身在下砸过程中会发生结构损坏或断裂的现象,这可能会给建筑物的整体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建筑物地基的基础施工工作[2]。
因此,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桩的质量管理工作,按照相关标准对桩的质量进行检查,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安装,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2 地下水处理不合理大部分建筑工程地基的建设深度较深,相比地下水位较低,因此,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因操作不当而产生地下水泄漏的现象。
一旦地下水出现泄漏,会给地基基础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地基受到地下水的侵蚀会降低地基的承重力,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无法承受建筑物的重量,降低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基础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
桩基础通过将桩深入地下,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更深的土层或岩石层,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桩基础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提升。
目前桩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质量控制难度高等。
对桩基础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推动桩基础技术的发展,本文将围绕桩基础的分类、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桩基础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技术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和进度。
对桩基础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桩基础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土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桩基础技术的研究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施工工艺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
桩基础技术的研究还可以为工程施工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创新,满足不同工程的特殊要求,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性。
对桩基础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可以为土建工程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桩基础技术,探索其优化和创新,对于提升土建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桩基础的分类桩基础是土建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根据桩的不同特征和作用,桩基础可以分为多种分类。
一般来说,桩基础可以按照材料的不同分为钢筋混凝土桩、钢桩、木桩等几种类型。
首先是钢筋混凝土桩,这种桩基础主要由混凝土和钢筋构成,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的特点,适用于较大荷载下的建筑物。
解析桥梁桩基础设计的问题研究
桩 基础 是桥 梁 的两 种重 要 基础类 型 之一 , 在 桥 梁 的设 汁汁算 与施 工 中起 着 举 足轻 重 的作 川 , 万 史高 楼平 地起 , 只有 基 础稳 同 , / j 能构 造 经 久耐 用 、 安
伞稳 同 的 』 部 构造 。 { 荷载 较 大, 地 基 上部 土层 软弱 ; 河床 冲刷 较 大, 河 道不稳
团墨匿
路桥建设
汉 勘察 设 计 研 究 院 有 限责 任 公 司
摘要 : 本 文根据 作者 多年 工 作经 验对 桩基 础 的承 载能 力进 行 了分析 , 并深 入 的讨论 了桩 的负摩 阻 问题和 群桩 应 力现 象, 对如 何 有 效地 进行 桩 基础 设计 提 出 了 自已的一 些 见解 与看法 , 使 桥 梁桩 基 础设 计 的相关 问题 得 到 了相应 的解 决。
土 桩 。设 计 安全 而经 济 的桩 基础 , 必 须分 析 桩与 土 的相互 作用 , 了解 它 的破坏
形 式 。设 计应 符合 以下 要 求: 对 于破 坏应 当有 足 够 的安 全度 ; 应 当使 位移 与 沉
降适应 于 上部 建筑 的正常 使用 。
1单桩 轴 向承载 力
根 据全 国 大量 资料 显示 , 经过 分析 和 统计 整理 列 出 了计 算公 式 规范 。 经 验公式( 指《 规范 》 中第5 . 3 . 3 条 的公 式 ) 的 可靠 性 , 取 决 于摩 阻 力 和桩 尖 支 承 阻 力这 两 个 指标 的 正确 性 , 目前 经验 公 式 尚能 大 致 符合 实 际 , 对 于一 般 工 程 , 可 按 经验 公 式进 行桩 基设 计 。 但经 验公 式终 究是 一 个为 数不 多 的静 载试验 资 料 的统 计 平均 结果 , 再 加 上对 土 的分 类 较粗 糙 , 因 而也 带 有 局 限性 , 试 验 表明 公
专项研究报告-桩基础
专项研究报告——桩基工程1主要桩基类型采用桩基础的目的是:为上部荷载提供支撑,控制建筑物变形。
桩基础包括桩和承台,桩基础采用梁或筏板连接。
单柱与桩直接连接的单桩基础。
设计与施工依据的主要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烟台典型地层结构1.2 适合高层建筑的主要桩基类型1.2.1 预制桩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成的各种材料、各种形式的桩(如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沉桩设备将桩打入、压入或振入土中。
属于挤土类桩,沉桩靠静压或锤击。
桩径一般为400mm、500mm、600mm,最小桩间距一般为3.5~4.0倍桩径。
主要作为承重桩,能提供较大的竖向承载力,但一般不做为抗拔桩使用,防腐能力较差。
适合的土层:软~硬塑的黏性土、稍密以下的砂土,全风化岩层。
较难穿过的土层:坚硬土层,如密实的砂土、角砾,坚硬的黏土,土层坚硬时需要引孔。
1.2.2钻孔灌注桩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
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和沉管灌注桩等。
一般为非挤土桩,最小桩间距一般为3倍桩径。
即可做承重桩,也可作为抗拔桩、支护桩。
适用范围广(多层~超高层),深度易于调整,历史悠久,钻机钻头多样(钻土、钻岩),桩径变化大,从400~3000mm,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
特点:旋挖成孔灌注桩单机效率高,20m长桩一般每天可成桩4~6棵;一般的回转钻机施工效率低,30m长的桩每日可成桩1~2棵,可以多上机械。
缺点是泥浆污染多;优点是适用性广,深度可调整,无振动。
2 常用施工方法2.1 预制桩成桩机械分为静压桩机和锤击桩机。
预制桩工程施工一般工序:场地三通一平——试桩(规范要求乙级以上桩基要做)——购买预制好的桩——测量放线——调平机械——沉桩——接桩——沉桩至桩底(标高或贯入度控制)——桩基检测验收。
桥梁桩基设计研究
M o enB s e rd n ut d r ui s T aeId s y ns r
20 年第 1 09 7期
桥 梁 桩 基 设 计 研 究
高 力 吴 春 华
( 徽 省 交 通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工 程 测 试 中心 , 徽 合 肥 2 0 2 ) 安 安 3 0 2
摘
要 : 大 型 桥 梁桩 基 设 计 理 论 及 方 法 进 行 了研 究 , 细分 析 了桥 梁桩 基 的 内 容 、 则 和 方 法 等 方 面 工 作 , 助 于 更 对 详 原 词 : 梁 桩 基 ; 计 方 法 桥 设 中 图 分 类 号 : U4 3 T 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3 9 ( 0 9 1 - 3 70 1 7 — 1 8 2 0 ) 70 1 - 1
性 要 求 的某 项 限 值 。 2 2 桩 基 与 岸 坡 的 边 载 相 互 作 用 . 桥 台 背后 是 长 长 的 岸 坡 , 对 桥 台 是 个 很 大 的 边 载 , 它 岸
大相符合 的。它 把土 看 作具 有 某 种平 均 性质 的均质 材料 ,
坡 、 石 流等的推力和爆 炸力等 。 泥
桥 梁 桩 基 所 受 的 荷 载 多 种 多 样 , 计 桩 基 应 针 对 具 体 设
而不考虑土 的变异性 , 把上 部结 构荷 载直 接作 用在基 础上 ,
并 假 定 地 基 反 力 呈 线 性 分 布 作 用 在 地 基 底 面 上 , 而 应 用 从 情 况 , 计 算 目 的不 同 , 荷 载 组 合 分 为 以 下 两 种 情 况 : 1 倒 梁 法 、 楼 盖 法 、 定 体 系 力 法 等 方 法 计 算 基 础 ; 地 基 按 将 () 倒 静 在 承 载 能 力 极 限 状 态 : 应 于 桩 基 达 到 最 大 承 载 能 力 或 整 体 的 分 析 中 , 线 性 分 布 的 基 底 反 力 进 行 强 度 和 变形 验算 。 对 按
建筑桩基概念设计问题研究
1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 J 4 20 建筑 G — o 8《 9 桩基技术规范》 以下简称“ ( 新规范”相应 旧规范简 ,
称为“4 9 规范” , 0 8 1 月 1日 ) 20 年 O 开始实施 。 新规 范提出的主要技术内容有 :基本设计规定 、桩基构 造、 桩基计算 、 灌注桩施工 、 混凝 土预制桩与钢桩施 工、承台施工 、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有关附
第3卷第5 O 期
2 1年1 月 0 0 1
红水河
Ho g h iR v r n S u ie
V0. 0 No5 1 . . 3 0c .0 1 t l 2
建筑桩基概念设计问题研究
沈 林
(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广西
南宁 500 ;) 304 2
摘 要: 文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 行业标准JJ 4 20 ( G -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主要讨论 了建筑桩基概念设计的内 9 ,
红水河2 1年第5 0 1 期
依据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及桩基的受力情况 , 桩 基可以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两种。摩擦型桩的
荷载主要 由桩周土的摩擦力所承受 , 同时桩端土的 反力也承受一部分。端承型桩的荷载主要 由桩端 的
力是不够的, 还需要考虑桩、 承台、 土、 上部结构相互 作用的变形影响。 为了严格控制差异变形 , 在桩基设计 中, 首先 , 概念设计要遵循变刚度调平设计原则 ; 其次 , 在概念 设计的基础上要进行上部结构、 承台、 桩土共同作用
涵和原理 。 同时对概念设计阶段需要研 究完成 的重点工作如优化桩型选择 , 布桩及计 算等 需要 关注的若干主要技术
问题也分别作 了讨论。这些讨 论有利 于确保桩基设计安全适用。
岩土工程中的桩基础设计
岩土工程中的桩基础设计在岩土工程中,桩基础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桩基础是指通过将柱形、锥形或圆形柱体(即桩)沉入地面,使其在土壤或岩石中获得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从而分担建筑物承重的一种工程方法。
本文将介绍岩土工程中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关键要素。
1. 桩基础的类型和选择桩基础可以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类。
摩擦桩主要依靠桩身与周围土层的摩擦力传递荷载,适用于土层较松软的情况;端承桩则主要通过桩底承载力传递荷载,适用于较硬的土层或岩石。
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工程要求和经济性考虑选择合适的桩基础类型。
2. 桩基础的设计参数桩基础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包括荷载、桩身长度和直径、桩端的形状和处理方法等。
荷载是桩基础设计的基础,需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特点和土层的承载能力确定。
桩身的长度和直径需要满足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和地层条件,一般采用的是经验公式或试验方法来确定。
桩端的形状和处理方法主要与地层的性质和承载力有关,在软土地层中常采用扩底、灌注桩等方式来增加桩端的承载力。
3. 桩基础施工过程桩基础的施工过程通常包括桩基础的预制和沉桩两个阶段。
预制阶段是在地面上制造出预制桩,可以采用混凝土浇筑、钢筋混凝土现浇、预制桩等方法进行。
沉桩阶段是将预制好的桩沉入地面,通过打击或振动等方式将桩身沉入到设计深度。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施工质量,包括桩身的垂直度、水平度和尺寸偏差等。
4. 桩基础的验收和监测桩基础的验收是确保施工质量合格的重要环节。
验收时应注意桩基础的几何尺寸、外观质量、混凝土强度和材料的质量等方面。
此外,在工程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对桩基础的承载性能进行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钻孔取样、桩身的锚定力或变形来进行监测,以确保桩基础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岩土工程中桩基础设计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土层的性质、建筑物的荷载特点和经济性等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桩基础类型、确定设计参数,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法和验收监测手段,可以保障桩基础在岩土工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桩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
桩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
桩基础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形式,其研究涉及地质、土力学、结构力学等领域。
国内外学者对桩基础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
研究和工程实践,提出了各种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如钻孔灌注桩、挤密桩等,同时也对桩基础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2. 桩基础的荷载机理: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桩基础的荷载机理进
行了深入研究,包括桩的承载力、桩与土体的相互作用等,建立了一系列桩基础的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为桩基础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3. 桩基础的可靠性研究: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模拟和现场
观测等方法,对桩基础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桩基础的损伤机理和失效模式,为提高桩基础的可靠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4. 桩基础的新材料应用:近年来,新型材料的应用为桩基础的
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内外研究人员利用新型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材料等,提高了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为桩基础的实用化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总的来说,桩基础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国内外学者在桩基础的设计、荷载机理、可靠性和新材料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为桩基础的实用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 1 -。
桥梁桩基工程的施工技术研究
桥梁桩基工程的施工技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桥梁桩基工程是桥梁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桥梁的安全和稳定性。
随着现代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桥梁跨径和承载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对桥梁桩基工程的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桩基工程的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桥梁桩基工程的施工技术研究不仅涉及到土壤力学、岩土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目前,国内外对桥梁桩基工程的施工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进一步深入研究桥梁桩基工程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旨在对桥梁桩基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能够为桥梁工程的施工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桩基施工技术、桥梁施工技术、施工安全技术、工程质量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的探讨与总结,为桥梁桩基工程的施工提供更加科学、合理和可靠的技术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桥梁桩基工程的施工技术,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桩基施工技术、桥梁施工技术、施工安全技术、工程质量管理以及环境保护措施,探讨如何提高桥梁桩基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环保。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不同类型桥梁桩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找出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2. 探讨先进的桩基施工技术和桥梁施工技术,以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3. 研究施工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4. 探讨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为提升工程质量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以上研究目的的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为桥梁桩基工程施工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进一步促进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桩基施工技术桩基施工技术是桥梁桩基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桩基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桩基设计、桩基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的选择等方面。
桩基础设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Ke Ji i O anYon
建筑 与 发展
Ja uYU F a n Zh J a Zh n -3 33 ・
桩基础设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张新祥 祝烈辉
余姚 3 50 140 浙 江绿城 东方建筑设计有 限公 司 浙江
【 摘 要 】 随着经济发展 , 城市 中各 类高层 建筑拔地 而起 , 而高层基 础往 往采 用桩 基础 , 因此 , 如何进 行合理 的桩基础设计 , 对于保证安 全、 节 约投资、 降低造价 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 用。 ‘
溶 以 及 震 陷 液 化 等 影 响 。嵌 岩 灌 注 桩 周 边 嵌 入 完 整 和 较 完 整 的 未 风 化 、微 风 化 冲 风 化 硬 质 岩 体 的 最 小 深 度 ,不 宜 小 于 0 5R。布 置 桩 位 . I
32 基 与 浮 筏 基 础 的 比较 .桩
当地 基为 高压 缩性 粘土 时 ,采 用浮 筏基础 ,不仅 造价 高 ,施 工
【 键词 】 桩基设计
引 言
静载荷试验
沉降预估
桩 基 础 在 建 筑 设 计 与 施 工 中 已经 得 到 广 泛 的应 用 。 桩 基 础 在 设计
对于 层数较少 的办公楼 、住宅等 民用建筑 ,使用 浅筏基础 比用短 桩要更适 宜,这时筏形 基础 能够座落在 很好 的夯 实填土、软土及 较松 散的砂土上 。而且筏基 具有 较大 的刚度 防止过度 的差异沉 降。如果采 用打 桩 ,则将 导致地 基土 的 隆起 ,当这 部分 土重 新 固结时 ,将 导致 桩身 向下 拉,同时又使 桩身四周 的抗剪 强度降低 ,这些对桩 的工作荷
进 行 桩 基 础 设 计 并 施 工 ,等 工程 桩 施 工 结 束 后 再 挑 选 试 桩 进 行 静 载 荷
桩基托梁挡土墙设计及应用研究
1、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桩基托梁挡土墙结构,由于其具有 较高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使得该建筑能够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2、广州塔:广州塔采用了钢管桩和钢架组成的桩基托梁挡土墙结构,由于 其具有较轻的自重和较高的承载力,使得该建筑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
五、未来展望
虽然我们已经对上海地区桩基侧摩阻力与端阻力的取值进行了一些研究,但 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做。例如,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上海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力 学性质和变化规律,包括侧摩阻力和端阻力与土壤含水率、密度、塑性指数等参 数的关系。此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先进的数值模拟方法在桩基工程中的应 用,以更加精确地预测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值。
二、桩基侧摩阻力与端阻力
桩基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是决定桩基承载能力的重要参数。侧摩阻力是指桩 基在承受轴向荷载时,桩侧表面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端阻力则是指桩基在轴向 荷载作用下,桩端土壤对桩端的反作用力。对于上海地区的桩基工程,侧摩阻力 和端阻力的准确取值显得尤为重要。
三、上海地区桩基侧摩阻力与端 阻力取值的研究
4、经济性:桩基托梁挡土墙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挡土结构来说,具有较低的 造价。同时,桩基托梁挡土墙在使用过程中也能够节省能源和资源,具有较好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结构设计:首先需要根据工 程需要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确 定桩基和托梁的尺寸和配筋
2、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 设计方面
桩基托梁挡土墙的应用研究
桩基托梁挡土墙设计及应用研究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桩基托梁挡土墙的概 念及特点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建筑技术和设计方法不断涌现。桩基 托梁挡土墙是一种新型的挡土结构,由于其具有承载力高、施工方便、适用范围 广等优点,因此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次演示主要对桩基托梁挡土 墙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实际工程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桩基础,开放课题
桩基础,开放课题
1. 新型桩基技术的研发:探索新型桩基的材料、施工方法或设计理念,以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降低成本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桩基承载力预测与评估:研究不同地质条件下桩基的承载特性,开发更精确的承载力预测模型和评估方法。
3. 桩基施工监控与质量检测:研发桩基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控技术,以及桩基成桩后的质量检测方法,确保桩基的施工质量。
4. 桩基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研究桩基与上部结构之间的力学相互作用,优化桩基设计,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5. 桩基耐久性与寿命预测:研究桩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问题,开发桩基寿命预测模型,为桩基的维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6. 桩基对环境的影响:评估桩基施工和使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探索减少环境损害的方法。
7. 桩基抗震性能研究:研究桩基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抗震设计方法,提高桩基及上部结构的抗震能力。
桩基的设计与施工中的创新技术
桩基的设计与施工中的创新技术桩基作为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支撑、传递和承载结构荷载的重要任务。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桩基设计与施工中的创新技术也不断涌现,旨在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本文将从桩基的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探讨其中的创新技术。
一、桩基设计的创新技术桩基设计是确保建筑物稳定性和承载力的关键环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经验的积累,桩基设计中涌现了许多创新技术。
1. 高效桩基设计软件传统的桩基设计依赖于经验公式和手工计算,效率较低且容易出错。
而现代的创新技术通过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有限元分析(FEA)等软件,大大提高了桩基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例如,PIT (PILE-INTEGRITY TEST)软件能够通过桩顶反射波形的分析,非破坏性地评估桩体质量,从而为桩基设计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2. 高性能材料的应用传统桩基设计中主要采用混凝土或钢材作为桩身材料,但受到了一些限制,如抗震性能不足和耐腐蚀性差等。
而创新技术在桩基设计中引入了高性能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材料等,以提升桩基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3. 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桩基设计过程中,桩和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关键问题。
通过创新的试验手段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人员对桩-土相互作用进行深入探究,为桩基设计提供了更合理的方法和依据。
例如,采用横向静载试验和动力定位试验,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桩的抗侧承载能力和刚度特性。
二、桩基施工中的创新技术桩基的施工是保证桩体质量和工期的重要环节。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桩基施工中的创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1. 无振动施工技术传统的桩基施工中,振动施工容易引起土体颗粒的重新排列,从而影响桩体的承载力。
而无振动施工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
无振动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静力压桩、液压打桩和热熔桩等施工方法,能够减小对周围环境和既有结构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 高效施工设备创新的施工设备和机械在桩基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土木工程高层建筑桩基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
土木工程高层建筑桩基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一、绪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复杂性给桩基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桩基作为高层建筑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研究土木工程高层建筑桩基施工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论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桩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进行探讨。
分析了高层建筑桩基施工的特点和要求,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从桩基设计、施工工艺、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对桩基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为今后土木工程高层建筑桩基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桩基设计方面,本文重点研究了桩型的选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群桩承载力分配等关键技术。
通过对不同桩型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新型桩型,并对其竖向承载力进行了合理计算。
针对群桩承载力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计算方法,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施工工艺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了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等常见桩基施工工艺的关键技术。
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详细描述,分析了各工艺的优势与不足,为实际工程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提供了参考。
还研究了桩基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以确保桩基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在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本文探讨了高层建筑桩基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组织、设备配置、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和设备的选用,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针对现场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保证桩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本论文对土木工程高层建筑桩基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实际工程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复杂性使得桩基施工技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桩基是高层建筑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研究高层建筑桩基施工的关键技术对于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筑桩基设计控制研究论文
建筑桩基设计控制研究摘要:本文讨论了多、高层建筑桩基设计中承载力计算和沉降量验算,并就选择合理的桩型和计算方法、基础计算软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建筑;桩基设计;控制;研究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桩基设计中承载力和沉降量验算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仔细比较分析多种方案,在沉降控制日益重要的今天,选择合理的桩型和计算方法、计算软件,确保基础及整个结构的安全。
1 桩端持力层的选用及单桩承载力的确定在软土地基上建造12~25层左右的高层建筑时,常选用7-1或7-2层作为桩的持力层。
但该土层的分布及埋深也有较大差别,甚至在一个单体工程中也会有局部缺失的情况,这时可加长桩长,以第8甚至第9层为持力层。
有的建筑总荷载不大,可选用其它的土层作为持力层,如多层住宅中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常以第5-1或5-2层为持力层。
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建议桩的持力层可能会有几层土,供设计者选用。
但不论采用哪一层土层作为持力层,都必须判断沉桩的可行性。
有时仅从建筑荷载要求考虑,认为选用较深较好的土层作为桩的持力层更为合理,但此时如须穿越较硬的土层,就需慎重研究选用哪一类桩及其沉桩的可能性。
工程桩承载力的确定,应根据荷载的大小、桩的类型、地表土的分层情况、桩身结构强度、沉桩的可能性,并参考实际工程桩单桩承载力的测试数据,来确定单桩的适宜承载力。
2 桩数的确定在桩数量计算时,先利用计算软件或用手算全部荷载的基底有效总压力。
一般的高层建筑可用下式粗略估算桩数量n=(fd+gd)/(1~0.8)rd (1)式中,n—总用桩数;fd+gd—基底有效总压力;rd—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式中系数(1~0.8)为没有考虑水平荷载组合时用以估算桩数的影响系数,应按高层平面、形状、体型、结构体系及刚度的不同等因素选用,最后按荷载组合计算桩数。
在多层及较低的高层中,风荷载产生的倾覆弯矩工况下往往是控制因素;在较高的高层中,则多由地震作用产生的倾覆弯矩工况决定。
桩基础的抗倾覆性能研究
桩基础的抗倾覆性能研究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之一,其稳定性和抗倾覆性能的研究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桩基础的抗倾覆性能,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桩基础作为传统的地基处理方式之一,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对于桩基础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抗倾覆性能就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
抗倾覆性能能够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桩基础的抗倾覆性能影响因素桩基础的抗倾覆性能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桩的直径、长度、埋入深度、土壤的性质、土壤与桩的界面摩擦力等。
其中,以下几个因素对于抗倾覆性能影响较为显著:1. 桩的形状桩的形状是影响抗倾覆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形状的桩具有不同的受力特点,例如圆形桩、方形桩、六角形桩等。
研究表明,圆形桩在一定范围内对抗倾覆具有较好的效果,而方形桩的抗倾覆性能较差。
因此,在工程设计中选择适合的桩形状至关重要。
2. 桩的埋入深度桩的埋入深度对于抗倾覆性能有显著影响。
当桩的埋入深度较大时,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面积增大,摩擦力增大,从而提高了抗倾覆性能。
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土壤的性质和桩的受力特点确定合适的埋入深度。
3.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是影响桩基础抗倾覆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抗倾覆能力,例如粘性土具有较好的抗倾覆性能。
因此,在桩基础设计中需考虑土壤的性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处理。
三、桩基础抗倾覆性能的研究成果桩基础的抗倾覆性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学者在该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下是一些相关研究成果的介绍:1. 桩基础抗倾覆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对不同因素对桩基础抗倾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桩的埋入深度和形状是影响抗倾覆性能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发现桩身的摩擦力对于抗倾覆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该研究为桩基础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基于桩基承台设计的研究综述
部分研究者 是基于实验 的结论进行 的 。综 合来 开 ,主要研究 仍集 中 在桩基础 承台设 计方法 、受力特性 与传力 机理 等方 向 的研 究 ,集 中 表现 为:( )关 于桩 基承 台设 计方法 ,各 国规范 差别较 大 ,有些 把 1 桩基 承台完全作 为受 弯构 件 来 计算 :有 些 根据 承 台受 剪 破坏 的 特 点 ,考虑 剪跨 比的影 响进行修 正 ;还有 的 国家 采用 析架模 型进行 分 析 ,认为 剪力主要 由承 台内应力 流构成 的朽架来 承受 ;( )对 于承 2
台的受力 特性与传 力机理 , 目前还未 达成共 识 。由于对桩 承 台的受
在试验研究 的基 础上 ,根据试 件最典 型的破 坏形 态 ,文献 给 出
了桩承台抗剪抗冲切计算方法。承台的抗剪强度计算可按拱式受力
体系分析 ,剪切破坏 由拱腹的斜压破 坏所 致 。由此可建 立抗剪 强度 计算 公式 ,设 承台剪切破坏面宽 度为 。剪跨 比 ,加荷 点 至支座 连线 倾 角为 ,拱腹截 面破坏高度为 ,在垂直方 向的投影 为 ,拱 腹截 面破 坏应力分布时均匀 的。设破坏 时的平 均 应力 为,以此作 为拱 腹截面
载力随柱子截 面尺寸与承 台边 长的 比值 增大 而提高 ,而旧规 范 计算
公式则与柱截 面尺寸无关 。在常用的柱 截面尺 寸下 。对 于 四桩方形
承台 ,柱截 面尺寸与 承 台边长 的 比值 在 02 04 .5~ .0的 范 围内 ,对
求 。 因富余太大 而造 成一些 浪费 ;二是 承 台厚 度不 够大 ,设 计需 但
强度 。根据 6 个 四桩 承 台 ( 9 配筋 率 ) 的试 验 数据 ,利用 最小 二乘
法求得 以下公 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端承桩嵌岩深度确定的原则端承桩嵌岩深度与桩基所承受的荷载有关。
桥梁桩基荷载主要分为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竖向荷载,主要是桥梁上、下部结构自重及活载作用,采用规范公式“[]121112m n a p rk i i rkis i ik i i R c A f u c h f u l q ζ===++∑∑”进行验算。
在桩端所处持力层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较高的情况下,竖向荷载对桩基的嵌岩深度一般不会起决定性的作用,嵌岩深度主要受水平荷载的影响。
1、端承桩持力层的选择根据端承桩的定义,其承载力主要由桩端阻力来提供。
因此,要求桩端伸入一个足够强度的持力层。
部分设汁人员认为,端承桩就须嵌入新鲜、完整的基岩或者是微风化岩层上,完全忽视了岩石的强度。
岩石按强度分为硬质岩、软质岩、极软岩三种。
岩石类型不同,其强度就不同,其不同风化程度的产物强度也有所不同。
对于一些硬质岩,即使是中风化层,其强度也可达2OMPa ~60MPa ,是可以满足端承桩基底强度的要求的。
因此对中风化层厚度在5m 以上,甚至十几米,还要求穿过中风化层而嵌入微风化岩层上,是不合理的,势必会增加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在端承桩设计中,对桩端持力层的岩石强度需区别对待,不仅要考虑岩石的风化程度,更要考虑岩石的完整情况(裂隙是否发育),岩石的强度等细节,只要可以满足桩基所需的竖向力要求,即使是中风化层、甚至是强风化层都可以作为端承桩的持力层。
2、柔性桩的嵌岩深度当岩层以上土体较厚,桩基的弯矩值最大区段一般落在覆盖土层中,由覆盖土层承担了大部分弯矩和剪力,对基底端承桩的握裹作用就降低了很多,其受力形态为柔性桩,见图2(a)。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5.3.9条规定,桩基内力计算主要采用“m ”法计算,根据刚性桩与弹性桩的判别式,当桩的入土深度h 满足下式条件时,将桩按刚性基础计算,反之按弹性基础计算。
2.5h α≤式中:α-土中基础的变形系数,α= b 1-桩基计算宽度,对于单桩:b 1 =0.9(D+1),D 为桩径;EI -基础的计算刚度,对于基桩按弹性地基梁计算,EI=0.67E C I C ,其中464c D I =π,E C 为桩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按《桥规》取值。
m -地基土的比例系数,与地基土的性质有关,也与桩在地面或冲刷线处的水平位移有关;图2 弹性桩与刚性桩的弯矩图因此,当覆盖层厚度 2.5h α≥时,在满足竖向承载力的前提下,理论上桩端支承在基岩表面即可;考虑到基岩表面可能存在斜面,应预留一定的安全度,在实际设计中嵌岩深度一般取1.0D ~3.0D(D 为桩基直径)。
3、刚性桩的嵌岩深度当覆盖层很薄,基岩埋深很浅或者是水中桩受冲刷影响,此时所有水平荷载全部靠嵌岩深度提供,受力模式为刚性桩,见图2(b)。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的第5.3.5条,明确了此类桩基嵌岩深度h 的计算公式:h =式中:M H -基岩顶面处桩身的弯矩(KN ·m );f rk -天然岩石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KPa );D -基桩设计直径(m );β-根据岩层侧面构造,节理是否发育而定的系数;根据以往工程的经验,此类桩基嵌岩深度一般取 3.0D ~5.0D ,建议小桩径取大值,大桩径取小值。
同时需注意,此类桩基嵌岩深度受岩石强度和完整程度影响较大,在某些特殊情况须单独计算。
4、嵌岩深度原则在高速项目中的应用根据上文所述,当桩的入土深度 2.5h α≤时,将桩按刚性基础计算,反之按弹性基础计算。
表4中是高速项目常规的装配式桥梁桩基对应不同m 值的2.5/α值。
2.5/α值计算表 表4通过对表4所列2.5/α值进行统计分析可看出,其值大多分布在对应桩径的5~7倍左右。
根据高速项目的地勘资料,其地基土的“m ”值大多在5000~10000之间。
为了方便实际工程中应用,并保证一定的安全度,在通过计算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对于跨径不大于50m 的中、小跨径桥梁,建议在高速项目实际应用中按如下原则设计:桩径不大于1.5m的桩,其2.5/α的值按6D(D为桩径)控制。
当覆盖层厚度h≤4D时,按刚性桩设计,嵌岩深度取4.0D~5.0D(小桩径取大值,大桩径取小值);当覆盖层厚度4D<h≤6D时,按刚性桩设计,嵌岩深度取3.0D~4.0D(小桩径取大值,大桩径取小值);当覆盖层厚度6D<h≤8D时,按柔性桩设计,嵌岩深度取2.0D~3.0D;当覆盖层厚度h>8D时,按柔性桩设计,嵌岩深度取1.0D~2.0D。
桩径大于1.5m的桩,其2.5/α的值按5.5D(D为桩径)控制。
当覆盖层厚度h≤3.5D时,按刚性桩设计,嵌岩深度取4.0D~5.0D(小桩径取大值,大桩径取小值);当覆盖层厚度3.5<h≤5.5D时,按刚性桩设计,嵌岩深度取3.0D~4.0D (小桩径取大值,大桩径取小值);当覆盖层厚度5.5D<h≤7.5D时,按柔性桩设计,嵌岩深度取2.0D~3.0D;当覆盖层厚度h>7.5D时,按柔性桩设计,嵌岩深度取1.0D~2.0D。
以上刚性桩的嵌岩深度控制原则,是根据持力层岩石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22.5Mpa 的情况统计分析而来的。
当持力层岩石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等于frk22.5Mpa时,应相应调整嵌岩深度。
具体调整方式为:将按上述原则算出的嵌岩深度值,乘以一个调整系数g,g的值可根据持力层岩石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的不同,由表5中的值内插得出。
刚性桩嵌岩深度调整系数g值表5按以上原则确定嵌岩深度时,需注意桩长需同时满足凌空面安全距离的要求。
二、 桩基配筋原则桩基的配筋应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5.3.10条的规定进行。
也即对基桩应验算桩身强度、稳定性及裂缝宽度。
具体的验算方法可参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有关章节进行。
对于钻(挖)孔灌注桩按照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对于桩基稳定性验算是指在计算时应计入桩身纵向曲屈的因素,并予以考虑。
对于桩基裂缝宽度的验算一般情况下可不予进行,主要在构造上予以保证,仅当土或水对桩有侵蚀作用时才须进行验算。
对于较长的钻(挖)孔灌注桩,根据桩身内力的情况,可以将桩沿桩长方向分成三个区段:上段桩身弯矩较大,为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中段桩身弯矩很小,为少筋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下段桩身仅受轴力,为素混凝土圆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
因此,严格来说不应将钻(挖)孔灌注桩的桩身全长范围内均视作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将桩沿桩长方向分段的方式主要是根据桩身内力,并不是机械地将每根桩都分成三段。
对于有些桩长较短的桩来说,它可能只有“上段”和“中段”,没有“下段”,甚至只有“上段”,没有“中段”和“下段”。
1、桩身上段的配筋率根据桩基受力特点和构造的特点,不管是摩擦桩还是端承桩,在桩身上段应严格按照钢筋混凝土圆形偏心受压构件进行配筋。
对于桩身上段的配筋,摩擦桩和端承桩并无本质的区别。
因为桩基受力的特点是以受压为主,就算在弯矩相对较大的上段,也是小偏心受压构件,弯矩与轴力相比非常小,接近于轴心受压。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计算配筋时,一般都是按截面最小含筋率控制。
截面最小含筋率的定义为:截面配筋按最小含筋率μmin 配置的钢筋混凝土梁所能承受的弯矩M p (破坏弯矩),应不小于相同截面的素混凝土梁在刚开裂时所能承受的弯矩M f (开裂弯矩)。
对于矩形截面梁的最小含筋率μmin 的计算公式为:μmin =Ag/bh≥0.233R f/δg式中:Rf-混凝土的设计抗拉强度;δg-钢筋的设计抗拉强度;《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9.1.12条规定,“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50及以上时不应小于0.6;同时,一侧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当大偏心受拉构件的受压区配置按计算需要受压钢筋时,其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
各国对μmin的规定并不一致,一般在0.4%~1.0%之间。
我国规范取0.5%,属比较低的。
根据以上分析,桩身上段配筋率在满足按强度配筋的要求的同时,不应..小于0.5%。
考虑到我国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筋率值和各国规范相比取的是低值,且在设计中应考虑到施工误差等因素,尽量不用规范中的限值,以预留一定的安全度。
2、摩擦桩桩身中、下段的配筋率摩擦桩一般属弹性桩,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的规定,其桩身弯矩采用“m”法计算。
“m”法的基本假定是认为桩侧土为文克尔离散线性弹簧,不考虑桩土之间的粘着力和摩阻力,桩作为弹性构件考虑。
当桩受到水平外力作用后,桩土协调变形,任一深度处所产生的桩侧土水平抗力与该点水平位移成正比,且地基系数与深度成正比增长。
下面采用高速高速公路工程中典型的桥梁桩基的数据,按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附录P中的相关要求,采用“桩柱墩台空间计算软件”计算桩身弯矩,并输出桩身弯矩反弯点距地面的距离L,结果如表6所示。
表5中对应的α为土中基础的变形系数,α=计算时取:EI=0.67×3.0×107×4 64 Dπ(KN·m2)b1 =0.9(D+1)。
桩身弯矩反弯点距地面的距离L值计算表表6对表6进行统计分析,可看出L与对应的α存在以下关系:L≈4/α此结论与《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附录P中的说明一致。
因此,对于桩身中段,在4/α(α为土中基础的变形系数)以下理论上桩身的弯矩和剪力已经等于零,可以不必进行配筋。
但是,实际上4/α的理论弯矩零点并非十分肯定,由于土的比例系数m值在不同水平力作用下将会发生变异,而桩基存在初偏心的因素(轴力的不对中)、截面重心的几何不对中因素、物理不对中以及施工中的误差不对中等因素。
因此,在桩身中段的截面一般还有一定数量的弯矩和剪力存在,在配筋设计时构造上仍必须布置一定数量的钢筋。
在实际设计中一般采用上段配筋数量的50%,这样配置的钢筋数量,在含筋量上可能不能满足最小含筋率的要求,因而属于少筋混凝土结构的范畴。
桩身的下段由于弯矩值已经很小很小,采用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作为计算假定应属合理。
因此当摩擦桩较长时,桩底部一般为素混凝土。
3、端承桩桩身中、下段的配筋率相对于摩擦桩来说,端承桩一般较短。
因此,按照前文根据桩身内力将桩长分段的方法,端承桩一般只有“上段”和“中段”,没有“下段”;个别情况下端承桩或许有“下段”,但都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