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酵母菌、霉菌的观察

酵母菌、霉菌的观察

酵母菌、霉菌的观察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无性繁殖以芽孢为主,也有少数是裂殖,有些酵母菌能产生囊孢子,有的能形成假菌丝。

酵母菌的菌落似细菌菌落,但较大且厚,多呈白色,少数为红色。

酵母菌在液体中生长可形成菌膜、菌环、沉淀和浑浊。

酵母菌的细菌结构较完善,即有壁、膜、质、核等结构。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均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酵母活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活力强,还原力也强,若无毒的染料进入细胞,既被还原脱色,但死细胞及代谢作用缓慢的老弱细胞无此还原力。

美兰是无毒染料,且能被活细胞还原成无色,故可用来区别细胞的死活。

霉菌是一些小型丝状真菌、单细胞(根霉、毛霉)或多细胞(曲霉、青霉),其细胞结构与酵母类似,同属真核细胞。

霉菌形态较复杂,个体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其菌丝分为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菌丝比放线菌粗得多)观察时请注意菌丝是否具有横膈膜、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时形成何种孢子,孢子着生方式以及孢子头的构造等,以区别各种不同霉菌的形态。

霉菌菌落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较疏松,呈毛状、棉絮状、绒毛状或毡状。

由于不同霉菌形成的孢子均有不同颜色、构造、性状,故菌落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和色泽特征。

菌丝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菌落中心的菌丝较老,先产生孢子,故常形成同心圆。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1)试剂:美蓝染色液,乳酸苯酚油固定液;(2)菌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酿酒酵母) Candida tropicalis(热带假丝酵母)Penicillium chrysogenum(产黄青霉) Aspergillus niger (黑曲霉)Rhizopus nigricans (黑根霉) Mucor racemosus (总状毛霉)(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1、酵母菌活体观察及死亡率的测定:(1)取洁净载玻片一片,于中央位置处滴加一滴蒸馏水。

用经火焰灼烧后的接种环冷却后取少量菌种于蒸馏水中,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活体状态下的酵母菌;(2)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美蓝水染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使美蓝水均匀分布在盖玻片内。

霉菌和酵母菌的鉴定方法(2016.10.12)

霉菌和酵母菌的鉴定方法(2016.10.12)
霉菌和酵母菌的鉴定方法
霉菌酵母菌计数常用的培养基是孟加拉红(虎红),其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氯霉素可有有效地抑制绝大多数细菌菌落的生长。但是由于一些难以预计的因素,例如培基的质量等。在孟加拉红培基上也可能生长出细菌菌落来,有时候未凸出琼脂表面的霉菌菌落也不太好判断。前面有很多网友以及在培训中碰到的许多学员都有问到这个问题。马群飞老师也曾做过专门的介绍鉴别的方法。我在马老师的基础上,专门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比较性的实验。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有所收获。
可见明显的菌丝体
(三)染色法
挑取菌落用亚甲基蓝或革兰氏染色,酵母菌或霉菌在低倍镜下即可见到孢子或菌丝,而细菌不可见。
若是肉眼观察菌落形态还无法判断的话可以采用马老介绍的方法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菌落的边缘较薄较透光的部分。观察是否菌落
霉菌菌落
边缘交规整,调节聚焦螺旋可见到细腻如细沙的结构。若无法确认可用接种从边缘稍稍刮开菌落,即可在镜下见到卵圆形的孢子。
菌落紧密,边缘整齐,不易透光,几乎看不到细沙粒样的结构
(一)观察菌落特征
通常情况下三种菌落在孟加拉红培基上的特征比较
酵母菌菌落
细菌菌落
霉菌菌落
光滑、湿润、常带黏性,白色或粉红色。
培养时间较长时可呈皱缩状,切较干燥。
由于受到抑制,通常会很小,红色,常呈橄榄形。
绒毛状、棉絮状、蛛网状。具有菌丝体,菌落较大,扁平,较干燥。颜色多样,白色、黑色、黄色多见
(二)低倍镜观察菌落边缘形态: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
GB 4789.15-2010
一、稀释
1、无菌吸管吸取25ml样品至装有225ml无菌蒸馏水的无菌锥形瓶中,充分混
匀。

2、吸取1ml混匀的样品,缓慢注入装有9ml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枪头不要
接触液面),混匀。

3、按步骤2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每次更换无菌枪头。

4、根据估计,选择合适的2~3个样品匀液,吸取1ml至无菌平皿,每个梯度
做两个平皿,同时用1ml稀释液做空白对照。

5、将15~20ml冷却至46℃左右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倾注平皿,转动
混匀。

二、培养
1、琼脂凝固后倒置28℃±1℃培养5d,观察记录。

三、计数
1、选择菌落数在10~150之间的平皿,根据菌落形态分别计算霉菌和酵母数。

霉菌蔓延生长整个平板记录多不可计。

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皿的平均数。

四、报告
1、计算两个平皿菌落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计算。

2、若所有平皿菌落数均大于150,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皿进行计算,其他平皿
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最高稀释倍数计算结果报告。

3、若所有平皿菌落数小于 10,则对稀释度最低的平皿进行计算。

4、若所有平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度计算,如为原液,
则以小于1计算。

5、小于100菌落数时,四舍五入原则取两位有效数字。

大于或等于100菌落
数时,第三位四舍五入原则,取前两位,剩余位数为0。

6、空白对照有菌落生长,结果无效。

实验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和霉菌都是微生物,通过观察这两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可以确定它们的种类。

在实验室中,通常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以帮助区分微生物的种类。

在本实验中,将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以帮助区分它们。

实验步骤:1.准备显微镜,然后准备两种微生物样本:酵母菌和霉菌。

2.上照相纸,把每种样品的一小部分放在照相纸上。

3.用显微镜观察未涂抹物质的样品。

4.把溶液放在样品上,涂抹照相纸,再放入显微镜观察它们。

酵母菌的形态:在不涂抹任何物质的情况下,酵母菌呈流线形,由单个、多个的条状成分构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呈多条状也可以看到酵母菌有两极分布的特点。

涂抹染色液后,酵母菌的特点是单个、多个长条状悬浮物,它们是由许多一样的小球状物体组成的,小球状物体有链分子状的特点,且在高倍镜下具有清晰的轮廓。

不涂抹染色液时,霉菌呈马尾形,有单个、多个马尾形条状成分。

马尾形较长,比酵母菌要长。

涂抹染色液后,霉菌的形态有许多变化,形状如贴壁小细节一样,贴壁小细节略微弯曲,表现在高倍镜下长条形,上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路。

总结:本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果表明:酵母菌与染色液无关时呈流线形,由单个、多个的条状成分构成,在有染色液的情况下,它的特点是单个、多个长条状悬浮物,是由许多一样的小球状物体组成的,而霉菌不涂抹染色液时呈马尾形,有单个、多个条状成分,涂抹染色液后它的形状如贴壁小细节一样,贴壁小细节略微弯曲,表现在高倍镜下长条形,上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路。

本实验中,把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作了比较,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因此,可以从形态上来区分酵母菌和霉菌。

霉菌及其酵母菌

霉菌及其酵母菌

1、样品的稀释培养
(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25g)放于含
有225mL灭菌蒸馏水的三角瓶中,振摇30min,
即为1:10稀释液。
(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
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蒸馏水的试管内,
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稀释液。
(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
制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
用1支1mL灭菌吸管。
(4)根据标准要求或对污染情况的估计,选
择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制10倍递增稀释的
同时,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取1mL稀释液
于灭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及时将15mL~20mL 冷却至46℃的马铃薯-葡 萄糖-琼脂或孟加拉红培养基(可放置于 46℃±1℃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 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倒置,28℃±1℃培养 5d,观察并记录。
制片镜检观察,可见分生孢子梗很粗糙。顶囊 呈烧瓶形或近球形。分生孢子在小梗上呈链状着 生,分生孢子的周围有小突起、球形、粗糙。 制片镜检观察,可见分生孢子梗很粗糙。顶囊呈 烧瓶形或近球形。分生孢子在小梗上呈链状着生 ,分生孢子的周围有小突起、球形、粗糙。
二、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可归纳为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 三大类。 1、生物学方法 1. 抑菌试验 通过平皿中抑菌圈大小来衡量AFT含量 2. 荧光测定法 将待检菌株接种于培养基中,28—30 ℃培养48 ~72h,产生的毒素便浸入培养基中,在紫外灯光 下照射培养基会呈现出特异的荧光。此法操作简便 对AFT最低检出量为5pg/mL(拷贝数/毫升)。 3. 动物试验 大白鼠试验法、鸡胚试验、鸭雏试验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技巧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技巧

前言生物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内在机制,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动植物的生命活动。

其中,酵母菌和霉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微生物。

本篇文章将介绍八年级生物教案中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技巧。

一、酵母菌实验研究方法和技巧1.酵母菌的制备和培养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可以利用其进行实验研究。

在进行酵母菌实验前需要先进行制备和培养。

酵母菌培养需要一个培养基,通常使用的培养基是含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海藻酸钠等成分YPAD培养基。

利用无菌技术,将培养基倒入无菌平板中,等待其凝固后,将酵母菌接种于其上,然后放置在恒温培养箱内进行培养,此时需要保持培养箱的温度在30℃左右,以此来促进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2.酵母菌的观察酵母菌的观察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通常可以选择在100倍或400倍的倍数下观察。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需要调整好显微镜的对焦,以确保观察的清晰度。

其次需要保持显微镜与酵母菌之间的距离适当,避免太近或太远导致观察失真。

需要注意培养盘之间的区分,避免混淆记录和数据。

3.酵母菌的实验操作利用酵母菌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相应的仪器和工具。

比如酵母菌的DNA提取需要离心机、酶切酶、热循环仪等器材和试剂;酵母菌营养需求的实验需要精密的量取和加热等操作,这时需要使用到酵母菌营养需求实验装置等工具。

二、霉菌实验研究方法和技巧1.霉菌制备和培养霉菌是一种真菌,与酵母菌一样也可用于实验研究中。

进行实验前需要制备和培养霉菌。

霉菌培养使用的是静置法或霉菌谷法。

静置法是将霉菌接种在培养基上后静置,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便霉菌生长。

霉菌谷法是将霉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将将其切成一定大小的块,然后将其放置在毛细管中,使其逐渐长成一根细长的霉丝。

2.霉菌的观察霉菌的观察同样需要利用显微镜,通常使用20倍和40倍的倍数进行观察。

霉菌观察需要注意样本的取样和准备,避免采样不当或准备不充分导致观察结果不准确。

霉菌及酵母菌的检测方法

霉菌及酵母菌的检测方法
酵母菌活性检测是评估其发酵能力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平板计数法,该方法首先需制备菌悬液,取一定量酵母菌样品,加入无菌水或生理盐水,充分振荡使菌体均匀分散。接着进行稀释与接种,根据预估的菌液浓度,进行适当的稀释,然后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平板上。培养条件通常为温度28℃、湿度适宜,培养时间根据酵母菌种类和具体需求而定,一般为24-48小时。培养结束后,观察并记录平板上的菌落数,根据菌落数判断酵母菌的活性。菌落数越多,说明酵母菌活性越高。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等特征,进一步了解酵母菌的生长状况。在检测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来自杂菌污染,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霉菌和酵母菌菌数检验技术

霉菌和酵母菌菌数检验技术

28±1℃ 5天
4.结果计数
案例---蜂蜜中霉菌数测定
菌落计数应于培养后的72 h进行第一次观察。培养过程中观察平板时,动作稍重,生长快速的 霉菌孢子就会在培养基内扩散,导致二次污染,结果异常。
一般以第五天的读数为最终计数。
案例---蜂蜜中霉菌数测定
5.结果报告 例次 1
不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GB 4789.15-2016 标准解读
5 操作步骤
5.1.3 取1 mL 1:10样品匀液注入含有9 mL 无菌稀释液的试管中, 另换一支1 mL无菌吸管反复吹吸,或在 漩涡混合器上混匀,此液为1:100的样品匀液。 5.1.4 按5.1.3操作程序,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mL无菌吸管。 5.1.5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 行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 mL样品匀液于2个无菌平皿内。同时分别取1 mL样品稀 释液加入2个无菌平皿作空白对照。 5.1.6 及时将20 mL~ 25mL冷却至46 ℃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或孟加拉红培养基(可放置于46℃±1℃ 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置水平台面待培养基完全凝固。
计算公式:
备注:
注意事项
培养基的选择 在霉菌和酵母计数中,主要使用以下几种选择性培养基: ①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配有计算(PDA):霉菌和酵母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 好。用PDA做平板计数时,必须加入抗菌素以抑制细菌。 ② 孟加拉红(虎红)培养基:该培养基中的孟加拉红和抗菌素具有抑制细菌的 作用。孟加拉红还可以抑制霉菌菌落的蔓延生长。在菌落背面由孟加拉红产生的 红色有助于霉菌和酵母菌落的计数

霉菌酵母菌检测方法国标

霉菌酵母菌检测方法国标

霉菌酵母菌检测方法国标摘要:1.霉菌和酵母菌的基本概念2.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的作用3.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必要性4.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方法5.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6.结论正文:一、霉菌和酵母菌的基本概念霉菌和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

霉菌通常是多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可以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

而酵母菌则是单细胞真菌,具有球形或卵圆形的形态。

二、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的作用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被用于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肉,使其味道鲜美;还可以利用霉菌和酵母菌酿酒、制酱。

此外,它们还在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必要性尽管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有许多积极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能导致食品腐败变质。

因此,对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这可以帮助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以及避免可能的健康问题。

四、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方法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培养基法、酶底物法、免疫学方法等。

其中,显微镜观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霉菌和酵母菌的形态和数量。

培养基法则是通过提供适当的营养条件,使霉菌和酵母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然后进行计数。

五、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我国关于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最新国家标准是GB 4789.15—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这个标准详细规定了试剂、仪器和具体操作步骤等内容,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检测依据。

六、结论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既有积极作用,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对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采用显微镜观察、培养基法、酶底物法、免疫学方法等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06-食品中酵母菌、霉菌测定

06-食品中酵母菌、霉菌测定

知识点:果汁中酵母菌、霉菌测定情境:微生物检测技术任务:酵母菌、霉菌测定课程:食品微生物技术酵母菌、霉菌测定原理一、霉菌、酵母菌什么叫霉菌、酵母菌?❞霉菌:为丝状真菌的统称。

凡是在营养基质上能形成绒毛状、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真菌(除少数外),统称为霉菌。

❞酵母菌:一些单细胞真菌。

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单细胞微生物,能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分布于整个自然界,是一种典型的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存活,是一种天然发酵剂。

二、霉菌、酵母菌测定原理❞霉菌和酵母菌菌数的测定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的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粮食样品是指1g粮食表面的霉菌总数)。

❞霉菌和酵母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本方法适用于所有食品。

酵母菌、霉菌测定原理与菌落总数测定类似,选用平板菌落计数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酵母菌、霉菌测定步骤1.液体样品稀释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样品至盛有225mL无菌稀释液(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的适宜容器内(可在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或其他无菌均质袋中,充分振摇或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min,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2.梯度稀释❞取1 mL 1:10 样品匀液注入含有9 mL 无菌稀释液的试管中,另换一支1 mL 无菌吸管反复吹吸,或在漩涡混合器上混匀,此液为1:100 的样品匀液。

❞按上述操作程序,制备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

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 次1 mL 无菌吸管或吸头。

四、倒平板❞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 个~3 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 倍递增稀释时,吸取1 mL 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是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一项技术,用于确定食品、饮料、药品、环境样品等中是否存在这些微生物。

细菌、霉菌、酵母菌都是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在生物学和工业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标准操作规程的形式详细介绍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的步骤和要求。

一、实验前准备1.环境准备:实验室环境要保持清洁、无尘、无飞虫等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器材准备:准备好必要的实验器材,包括培养基、试剂、仪器设备等。

3.样品准备:样品应遵循卫生标准及实验要求,确保样品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二、样品处理1.样品消毒:将样品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以消除外源性微生物的干扰。

2.预培养:将样品接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预培养,以增加微生物的数量。

三、分离与纯化1.罩口接种:将样品中微生物接种到含有相应培养基的平板上,通过罩口接种的方式,避免次生污染。

2.培养条件: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设置适宜的培养温度、时间和培养基组成等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3.单菌分离:观察接种后的菌落形态和特征,选取单菌落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以实现纯化。

四、鉴定与检测1.形态观察:观察菌落形态、边缘、颜色、透明度等特征,与已知细菌、霉菌、酵母菌的特征进行比对。

2.生理生化试验: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试验,如盖氏染色、革兰氏染色、培养基反应等,对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

3.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PCR、序列比对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

五、结果处理与分析1.定量分析:根据菌落的数量和菌落形状比例,计算并报告样品中细菌、霉菌、酵母菌的数量。

2.图像记录:对鉴定结果进行拍照记录,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六、质量控制1.消毒控制: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无菌状态。

2.正负对照:每次实验都应设置正、负对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重复实验:对怀疑结果的样品可以进行重复实验,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一、霉菌和酵母菌介绍:霉菌和酵母菌及其检验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

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某些霉菌和酵母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肉,使其味道鲜美;还可利用霉菌和酵母酿酒、制酱;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都少不了霉菌和酵母。

但在某些情况下,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

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

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

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

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二、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的计数方法,与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基本相似。

主要步骤为:将样品制作成10倍梯度的稀释液,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吸取1mL于平皿,倾注培养基后,培养观察,计数.对霉菌的计数,还可以采用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的方法。

具体检测标准参见:GB4789.1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三、说明:1.样品的处理。

为了准确测定霉菌和酵母数,真实反映被检食品的卫生质量,首先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对大的固体食品样品,要用灭菌刀或镊子从不同部位采取试验材料,再混合磨碎.如样品不太大,最好把全部样品放到灭菌均质器杯内搅拌2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一、霉菌和酵母菌介绍:
霉菌和酵母菌及其检验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

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某些霉菌和酵母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肉,使其味道鲜美;还可利用霉菌和酵母酿酒、制酱;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都少不了霉菌和酵母。

但在某些情况下,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

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

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

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

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

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

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

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二、检验方法:
霉菌和酵母的计数方法,与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基本相似。

主要步骤为:将样品制作成10倍梯度的稀释液,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吸取1mL于平皿,倾注培养基后,培养观察,计数。

对霉菌的计数,还可以采用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的方法。

具体检测标准参见:
GB4789.1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三、说明:
1.样品的处理。

为了准确测定霉菌和酵母数,真实反映被检食品的卫生质量,首先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对大的固体食品样品,要用灭菌刀或镊子从不同部位采取试验材料,再混合磨碎。

如样品不太大,最好把全部样品放到灭菌均质器杯内搅拌2min。

液体或半固体样品可用迅速颠倒容器25次来混匀。

2.样品的稀释:为了减少榈稀释倍数的误差,在连续递增稀释时,每一稀释度应更换一根吸管。

在稀释过程中,为了使霉菌的孢子充分散开,需用灭菌吸管反复吹吸50次。

3.培养基的选择:在霉菌和酵母计数中,主要使用以下几种选择性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霉菌和酵母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用PDA作平板计数时,必项加入抗菌素以抑制细菌。

孟加拉红(虎红)培养基:该培养基中的孟加拉红和抗菌素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

孟加拉红还可抑制霉菌菌落的蔓延生长。

在菌落背面由孟加拉红产生的红色有助于霉菌和酵母菌落的计数。

高盐察氏培养基:粮食和食品中常见的曲霉和青霉在该培养基上分离效果良好,它具有抑制细菌和减缓生长速度快的毛霉科菌种的作用。

4.倾注培养。

每个样品应选择3个适宜的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倾注2个平皿。

培养基熔化后冷却至45℃,立即倾注并旋转混匀,先向一个方向旋转,再转向相反方向,充分混合均匀。

培养基凝固后,把平皿翻过来放温箱培养。

大多数霉菌和酵母在25-30℃的情况下生长良好,因此培养温度25~28℃。

培养3d后开始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共培养5d观察记录结果。

5.菌落计数及报告:选取菌落数10~15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
板,取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固体检样以g为单位报告,液体检样以mL 单位报告。

关于稀释倍数的选择可参考细菌菌落总数测定。

6.霉菌直接镜检计数法:对霉菌计数,可以采用直接镜检的方法进行计数。

在显微镜下,霉菌菌丝具有如下特征:
平行壁:霉菌菌丝呈管状,多数情况下,整个菌丝的直径是一致的。

因此在显微镜下菌丝壁看起来象两条平行的线。

这是区别霉菌菌丝和其他纤维时最有用的特征之一。

横隔:许多霉菌的菌丝具有横隔,毛霉、根霉等少数霉菌的菌丝没有横隔。

菌丝内呈粒状:薄壁、呈管状的菌丝含有原生质,在高倍显微镜下透过细胞壁可见其呈粒状或点状。

分枝:如菌丝不太短,则多数呈分枝状,分枝与主干的直径几乎相同,有分枝是鉴定霉功得出可靠的特征之一。

菌丝的顶端:常呈钝圆形。

无折射现象。

凡有以上特征之一的丝状均可判定为霉菌菌丝。

观察视野中有无菌丝,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阳性视野。

一根菌丝长度超过视野直径1/6;
一根菌丝长度加上分枝的长度超过视野直径1/6;
两根菌丝总长度超过视野直径1/6;
三根菌丝总长度超过视野直径1/6;
一丛菌丝可视为一个菌丝,所有菌丝(包括分枝)总长度超过视野直径1/6。

根据对所有视野的观察结果,计算阳性视野所占比例,并以阳性视野百分数(%)报告结果。

计算公式:
每件样品阳性视野(%)=(阳性视野数/ 观察视野数)×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