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三支:三支就是因明学上的三个基本条件——“宗(就是“宗旨”,也就是主义)”、因(就是“原因”,也就是理由)、喻(就
是“譬喻”,也就是事实)现代观点看,宗就是论点陈述,因是根据,喻是比喻和举证,合是在宗因喻的基础上的具体应用,结就是结论。三支作法去掉了合,结。改进和扩展了喻。以三支作法中的宗、因、喻来说。…声是无常‟,这就是宗。,…声‟和…无常‟是组成宗的材料,称为宗依,宗依又称别宗。
由宗依(别宗)组成的宗的整体,称为总宗。宗由前后两个宗依加上联系词组成。因明中,宗为所立,因和喻为能立。因是正能立,喻是助能立。所作性故是因,喻也是推理的依据。喻在梵语本义是…见边‟,就是以喻这个所见之边,去推断宗这个未见之边。古因明把例证当喻体,,犹如瓶等,这瓶就是喻体。新因明把瓶看作喻依,喻体之所依,把瓶所具有的…所作‟因而…无常‟之义拿来作为喻体。把喻分为喻体和喻依是新因明的的发展。而演绎与归纳的结
合主要在喻支上,因此喻支按其法式由两个判断(同喻体、异喻体)和至少两个概念(同喻依、异喻依)组成。。
2.似能力:宗因喻三只中互缺一支,三十三过,随生一过。
3.真现量:现量照镜,不假推度,如灯照物真取其镜,不起名言种类,叫做“真现量”。
4.似现量:不是直接照镜,要假第立意识去恩量卜度,计较钟之言,叫做“似现量”。
5.八名词:前陈(陈:陈白、陈设;前陈就是安在句子的前面)、后陈(后陈就是安在句子的后面)、前法、法(法就是
后陈,也就是说,前陈的名词但有后陈述语法上的主语而已;法有二义:①“能持自性:堪能保持法的自体”;②“轨生他解:又能执范他解”;列如:“这花(能持自性)很美丽(轨生他解:)”)、所别(“别”就是分别。“所别”又名自性,就是“前陈”的主语,“前陈”的主语“所分别”,是给“后陈”分别的)、能别(“能别”又名“差别”,就是“后陈”的意义,“后陈”的述语是能分别,是能分别“前陈‘的)、自性、差别。
6.真能破:立者、宗因喻三支或有缺,或有过,破者能显示其谬,或立量破,或显过破,叫做“真能破”。
7.似能破;立者无过、妄自指摘,就叫做“似能破”。
8.真能比:照前面的宗因喻三支无缺,不犯一过,叫“真比量”
9.似能比:反过来说,就是宗因喻三支互缺,并且带过,出言有过,就叫做“似比量”。
10.生因:“因”:“生因”,“由此”。“生因”又分为三:“由敌者先明了立者之言、敌者未了(敌者就是反对的人,一是无知,二是
偏执,三是异教)证者未了“。
11.子因:“因”指推理的依据,“因”有三相(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异品遍无性),子因就是子的所做性故。
12.因明入正理论:《因明入正理论》,印度因明学主要论书之一,商羯罗主造,一卷,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在长
安弘福寺译出。本论之名"入正理",有两层意义:其一,陈那早年关于因明的重要著作是《正理门论》,文字简奥,不易理解,本论之作即为其入门阶梯,所以称为入正理。其二,正理是因明论法的通名,本论为通述论法的门径,所以称为入正理。因明入正理论,此题目从文义看,是明了因即可进入正理。此论所明是因,是人正理的因,正理是所入之果。疏说:“正理者,诸法本真之体义。”“由明此二因,入解诸法之真性。二一因是生因了因。说:“因体有二,所谓生了。””。这是一部正理论的入门书,故名“入正理论”。正理论可以指正理诸论,也可以切近的指陈那的气因明正理门论”。
13.因明正理门论;又称《正理门论》、《理门论》,印度新因明学根本理论著作,佛教新因明学大师陈那著,全一卷。
因为当时外道盛行,佛教正道不显,为破斥外道、振兴佛教,必须依靠完整的理论,所以陈那继承古因明学说,并创立能立、能破之新说,以显诸法本真之体义,为印度论理学开辟新纪元。主要分真能立、似能立、真能破、似能破、真现量、似现量、真比量、似比量八门,论述因明的九句因、同品定有性与异品遍无性等基本理论
14.因明大疏:因明是印度佛教的逻辑学说,兼有辩论术和认识论内容。因明有新古之分,“因”指推理的依据,“明”
即通常所说的学、知识、学问;关于如何通过宗(论题)、因(理由)和喻(例证)进行论辩和推理的学问。宗、因、喻3部分组成的论式称三支比量(式)。其中又以因支最为重要,故称因明。实际包含内容为逻辑学与认识论两个部分。逻辑学方面主要是对逻辑规则和逻辑谬误的研究。前者研究因本身的特征(因三相)与宗、因、喻三支之间关系(九句因);后者着眼于三支可能出现的逻辑谬误,总结出似宗九过(失)、似因十四过和似喻十过。
15.前陈:陈:陈白、陈设;前陈就是安在句子的前面。
16.后陈:陈:陈白、陈设;后陈就是安在句子的后面。
17.有法:“有法”是前陈前陈的名词但有后陈述语法上的主语而已。
18.法:法就是后陈,也就是说,前陈的名词但有后陈述语法上的主语而已;法有二义:①“能持自性:堪能保持法的自体”;
②“轨生他解:又能执范他解”;列如:“这花(能持自性)很美丽(轨生他解:)”)
19.所别:“别”就是分别。“所别”又名自性,就是“前陈”的主语,“前陈”的主语“所分别”,是给“后陈”分别的,例如:“这花(前陈
主体)很美丽(后陈意义)”。
20.能别:“能别”又名“差别”,就是“后陈”的意义,“后陈”的述语是能分别,是能分别“前陈”的,例如:“这花(前陈主体)很美
丽(后陈意义)”。
21.立者:“立”:就是立论,提出并建立自己所站在的立论;“立者”就是建立并立论的人,或是说话的人。
22.敌者:“敌”:反对并对话驳论,“敌者”就是对话的人。
二、翻译
1.原文: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曰:「未可。」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於马也。
异黄马於马,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翻译:说:“以有白馬为有馬,而說白馬是黃馬可以麽?”
说:“不可以。”
说:“認爲有馬和有黃馬不同,是因爲黃馬區別與馬。黃馬與馬相區別所以說“黃馬非馬”。認爲黃馬非馬而白馬爲有馬,這就好像讓鳥生活在池塘里,棺槨相分離一樣,這是不合情理的言辞啊。”
2. 原文:曰:“目不能坚,手不能白。不可谓无坚,不可谓无白。其异任也,其无以代也。坚白域于石,恶乎离?”
曰:“坚未与石为坚,而物兼。未与物为兼,而坚必坚—其不坚石、物而坚。天下未有若坚而坚藏。”
“白固不能自白,恶能白石物乎?若白者必白,则不白物而白焉,黄黑与之然。”
“石其无有,恶取坚白石乎?故离也。离也者,因是。”
“力与知,果不若因是。且犹白以目见,目以火见,而火不见。则火与目不见而神见。神不见,而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