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合集下载

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大雁归来》课时安排1课时一、课标要求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掌握科技类文章的说明顺序。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事理说明文的学习方法。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及说明顺序,品析重点词句,让学生从中领会作者的情感及思想内涵。

三、学习目标1.通过速读课文,能理清文章内容及说明顺序。

2.通过品析语言,能把握作者情感及思想内涵。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品析语言,能把握作者情感及思想内涵。

五、教学资源PPT课件等六、教学方法以学生研读文本,品析词句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七、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预设时间设计意图(一)导入(1)情境导入(2)明确目标(3)作者介绍(1)说读课题《大雁归来》的心情课件展示课题《大雁归来》约3分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相关文化常识(二)教学模块1.倾听声音,理解内容2.聆听声音,品析句子3.探听声音,感悟真情4.再听声音,升华内涵。

(1)引导学生分组整理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

用笔勾画“时间,主体+事件”(1)引导学生归纳声音特点,对文段进行分类(2)引导学生品析句子的手法,大雁特点,作者情感(1)引导学生由大雁的忧郁找出人类的猎杀;(2)由“我们”探究“共同体”(3)引导学生探究“归来”的深层含义学生听美妙的大自然声音,感触自然的美好(1)学生听声音,速度课文(2)分组归纳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品析句子,感悟作者情感(1)思考“我们”的含义,通过教师引导读关键词句,领悟“我们”的含义(2)探寻大雁的联合观念(3)学生小组活动由课题探寻“归来”的含义总结课堂,呼吁学生尊重生命课件展示表格展示提示课件展示句段课件展示课件展示约8分钟约12分钟约15分钟约2分钟(1)学生通过倾听音乐,有一种美感(2)提示勾画,分组进行,提高学习效率(1)通过聆听大雁的叫声,激发学生兴趣(2)通过超链接,可以预判学生想要分析的句子,做到句句有准备,也可以自如的把控课堂时间(1)通过找“我们”修饰的词,对比读,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我们”的含义(2)探讨“归来”让学生更深层次去思考问题,明白文章课题的深层含义;(3)从“归来”的探讨中,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由课文上升到情感价值观。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精品教案

《大雁归来》精品教案教材解读《大雁归来》选自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利奥波德所著《沙乡年鉴》一书。

文章内容具体详实,描写生动细腻,情感真切动人,又饱含作者理性的思考。

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

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

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鸣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

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最恰当的定位。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情感,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能描写得这么美妙。

学习时,应要求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归纳要点,把握文章,训练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提高其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品味作品语言,体会本文生动的描写手法。

3.理解作者珍爱动物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欲望。

重难点突破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着重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难点: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教法与学法教法:1.阅读教学法:以学生为主,生生互动,合作交流,探究研讨,教师点拨以解读文本。

2.听说法:从听入手,明确已学说明文文体知识,通过有价值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拓展运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搜集资料的能力和爱护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法:1.圈点批注法:通过圈点批注,提炼信息,概括文意。

2.合作探究法:以四人小组、同桌研读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大胆冲破心理束缚,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

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3.写作技巧: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阅读理解: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归来的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5.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写作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大雁归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通过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关爱生态环境,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6.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理解:学生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解释其在文中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中运用。
-文本情感把握:文章中蕴含的作者情感是教学难点,学生可能难以体会作者对大雁归来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情感。
-词汇掌握:一些专业词汇和成语的含义及用法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如“迁徙”不仅仅指大雁的迁徙,还可以引申为其他生物或人群的迁移。教师需通过例句和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
7.拓展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理解《大雁归来》的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培养文本解读和感悟的能力。
2.增强学生对优美语句的鉴赏能力,学会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词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在写作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诗歌《大雁归来》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能够准确朗读诗歌,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3.能够通过分析诗歌的词句和修辞手法,理解其中的意义和美感。

4.通过诗歌鉴赏,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感悟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大雁归来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大雁归来的情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大雁的好奇心。

2.播放一段关于大雁归来的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大雁飞行的场景和壮丽景象。

Step 2:预习导入1.通过提问和讨论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再现上节课的情景,并把上节课的内容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联系(上节课讲的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本节课是通过鸟类的描写展现自然景物的情景)。

2.师生共同回忆和讨论大雁的特点和迁徙的原因,了解大雁迁徙的规律,并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思考。

Step 3:课文学习1.让学生第一遍默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和意义,然后教师再朗读诗歌。

2.教师解读诗歌中的生词和词意,并与学生交流,澄清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意义的疑惑和理解。

3.教师分析诗歌中的词句和修辞手法,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美感。

4.让学生有机会朗读诗歌,让他们从声音、语调和情感上体会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Step 4:拓展延伸1.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大雁迁徙的照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雁迁徙的惊人壮丽,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更深入地了解大雁迁徙的特点和原因。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探讨大雁迁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Step 5:小结1.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和总结,让学生回顾今天学到的新知识和体会,并强化对诗歌的理解。

2.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默读课文、分析课文,写出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大雁迁徙的意义和美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感悟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缄默、窥探、狩猎、顾忌、凋零、滑翔”等词的读音、字形并学会运用。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的主旨。

3.朗读课文,归纳要点,整体把握文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4.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方法1.文献法。

提前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大雁的科普文章、图片、诗文等资料,课前相互交流,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教学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资料展播,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意;合作研讨,深层探究,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品读课文,把握独特的写法,感受作品浓郁的抒情色彩;学生自由质疑问难,理解难句,增强语感;延伸拓展,阅读《是谁赶走了鸟类》一文,沟通课堂内外。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

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

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

设计(二)每当萧飒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雁的记忆。

设计(三)《敬畏自然》说:“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首先应该敬畏他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著名伦理学家,他对大雁,正是这样,他把大雁看做与自己平等的生命,看做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课文原文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到了。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戚斯康星的法规。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

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

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不消几大,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

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

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精品教案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算短。

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象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应该自愧不如。

遗憾的是人类的猎杀行经给大雁制造着灾难。

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因为大雁在作者的心中就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

从写作上来说,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设计理念: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

由此可见,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极为密切,根据课程标准及单元要求,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超越性,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会运用。

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训练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材料链接】:●关于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美国生态学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现代环境学的莫基者。

●关于《沙乡年鉴》:是一部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是一部关怀人类在自然家园的命运和万物在人类社会中的命运的博爱之书。

在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伟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沙乡”是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耕种者遗弃的荒芜农场,是利奥波德考察与研究自然生态的一个场所。

●关于大雁: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说起候鸟,想必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知识点

第7课《大雁归来》一、作者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作家,被视作美国的野生生物管理之父。

代表作《沙乡年鉴》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对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影响很大。

二、科学小品文的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

3.语言的通俗性: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所以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三、理解词义1.缄默:闭口不说话。

2.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中,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文中是贬词褒用,形容大雁深知地面危险,在高飞时非常专注的样子。

3.狩猎:打猎。

4.凋零:(草木)凋谢零落;衰落。

5.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5):描写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及其归来时欢快的情景。

第二部分(6—10):描写大雁觅食、群居、集会鸣叫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部分(11—13):介绍各大洲大雁迁徙的一致性,以及大雁带给人类的益处和自然之美。

五、问题归纳1.如何理解文章第一段?此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作者将燕子与大雁进行对比,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说明了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信息、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2. 第2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明了大雁的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

赋予主教雀、花鼠及大雁人的思想及行为;并且将主教雀、花鼠及大雁对季节的判断的种种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了大雁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的特点。

3.“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头上高高飞过。

”如何理解“目空一切”?本题运用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

“目空一切”原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教师应提供具体的例子,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中实践,如通过比较喻体的相似性来理解比喻的用法。
-针对抽象词汇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或通过语境分析来揭示词汇的深层意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大雁归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鸟类的迁徙?”(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雁迁徙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实验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观察和赞美自然”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பைடு நூலகம்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或者缺乏自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鼓励学生们多参与讨论,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会对他们的发言给予积极的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总体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为此,我将在课后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为他们解答疑惑,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作者观察大雁的角度和表达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大雁归来》是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七课的文章。

这是一篇描写大雁归来的散文,作者通过观察和描绘大雁的行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教材中,这篇文章安排在课后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这篇文章的深层次含义和文学特色,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对于大自然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原因: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对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大雁归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深入理解文章含义。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亮点和启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撰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描写大雁的行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2.教学难点
(1)理解大雁迁徙的生态环境因素:分析影响大雁迁徙的气候、食物、地形等生态环境因素,理解其迁徙规律。难点举例:气候对大雁迁徙的影响,如何选择合适的迁徙路线。
(2)观察和描述动物行为的准确性:在观察大雁行为时,如何抓住关键特点进行准确描述。难点举例:区分大雁不同队列飞行的特点,如V字队形、一字队形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大雁在我国生态保护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5.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搜集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具备观察与表达能力、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文化素养以及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习性和迁徙特点:了解大雁的栖息地、食物来源、繁殖习性等基本知识,掌握其迁徙路线和迁徙时间。举例:大雁南飞的时间和路线,如何选择合适的栖息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通过举例、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确保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透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大雁归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鸟类迁徙的现象?”(如:秋天树叶黄了,大雁往南飞。)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雁迁徙的奥秘。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优秀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优秀教案

课题:《大雁归来》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年级:八科目:语文执教人:贾瑛【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训练学生们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学习重点】
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大雁归来》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大雁归来》教案设计

学校教师备课笔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执教本节课,我注意了让学生多读多说,效果不错。

在教学中,我首先解决了读这一环节,在课前预习、课堂上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品读优美的语句和段落,学生自然有感悟,有了感悟,学生就会乐意说,课堂气氛就活跃了,自然激活学生思维。

这节课在尽量展现学生才华的同时,也注意了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思考、体验、感悟、发现,享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不仅在“读”“说”“品”中合作,在“写”中也合作,而且还合作表演,合作贯穿整堂课。

合作的形式多样,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不能为合作而合作。

这节课,学生有疑问能自主合作,不需要老师安排,这才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课文原文及赏析《大雁归来》课文原文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也会绕过去。

空余时间在大雁周围徘徊,看起来是有点滑稽可笑的。

它们似乎很清楚,11月份的小河还处在冰冻期,可是冬天刚过,它们就带着春天的气息回来了。

当群雁飞落时,双翅振动着掠过水面,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一只、两只、三只……对着湛蓝的天空,在明媚的阳光下,它们欢叫着飞回来了。

现在我们所知道的那种大雁已经灭绝了(如果不是由于我们的干预),是那些羽毛乌黑、体型轻快、翅膀强壮的长尾雁。

它们喜爱稻田,常在牧场和收割后的玉米地里觅食,或是栖息在收割后的稻草堆上。

它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

另一种常见的灰色沙鹅也被消灭殆尽。

有着红色胸脯、灰翅膀、白尾巴的灰雁,由于加拿大人的猎杀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也越来越稀少了。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悲惨的事实:曾经还有那么多其他种类的鸟群在我们周围欢快地飞翔、鸣叫,而现在却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赏析:《大雁归来》这篇文章通过对大雁迁徙的生动描绘,展示了自然的壮美景象,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深思。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雁飞行的姿态、群雁飞落的场景,以及它们对生活的热爱,使读者对大雁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文章中,作者不仅表达了对大雁的喜爱,更通过讲述大雁和其他鸟类的生存现状,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珍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7课 大雁归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7课 大雁归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7课大雁归来一. 教材分析《大雁归来》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大雁归来时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但部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可能还不够强烈,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培养珍惜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听力训练。

2.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大自然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欣赏。

3.准备课文中的生字词,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对大雁归来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发音和停顿,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然后,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巩固,可以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词。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8篇(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8篇(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8篇(部编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积累关于大雁的一些科学常识。

2、品读课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主旨。

教学重难点:1、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2、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每当萧瑟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常常组成整齐的行列,划过天空,在蓝天留下美丽的诗行。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

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大雁的生活习性。

2、大雁的生活习性,在文章中又写到了哪些内容?三月,大雁归来;大雁的觅食;大雁的集会。

3、跳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笔下的大雁是怎样的大雁?南飞的大雁冬季的大雁归来的大雁孤独的大雁春天觅食过程中鸣叫的大雁四月夜间群居的大雁向大地洒下野性诗歌的大雁4、再一次跳读课文,找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表明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5、请你把文中具体描写大雁的句子连缀成文,来读一读,感受画面,感受美。

三、课文探究1,作者用如此优美的语言来描写大雁的归来,他想告诉大地上的我们什么呢?2、在同学们讨论发言之后,介绍《沙乡年鉴》的相关内容。

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

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四、课文拓展1、请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2、一行大雁乘风而起,那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看配乐图片,介绍画面(注意说明的顺序)。

3、展示、评价。

五、课后作业1、请从课后“读读写写”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

语言要生动,字数在150左右。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篇2【教材分析】《大雁归来》是美国著名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创作的一篇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于一体的科学文艺作品。

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7《大雁归来》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与提高,尤其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并且充实词语积累量,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而这一切都应在保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进行,并通过“ 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本课设计主要以体现新课标为主,突出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以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以四人小组、同桌研读交流法为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冲破心理束缚,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

教材分析《大雁归来》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7课。

这一单元是以人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中的“关爱自然”单元,这单元是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而这篇文章则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算短。

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象一首抒情诗,有人把这篇文章读成了说明文,我觉得思想度不够,应该读成散文比较好一些,因为作者作为一个爱鸟者,他抒发的是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与一般的动物写作者是不同的,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

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

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鸣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因为大雁在作者的心中就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

从写作上来说,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和作者一起去“观察”(大雁的飞翔、声音)到“思考”(大雁世界给予我们人类的启示、作者的思想观念),由浅入深、由文字到思想、由感性到理性,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到作者看待自然万物时的多角度和大视野,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界美好和谐的画面,且能给予一种思想上的“碰撞”,改变一贯以自然的“主宰者”身份居高临下审视“自然”的视角,学得一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我以为,这才算读透教材学情分析《大雁归来》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单元主题是保护自然,保护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到了。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能够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戚斯康星的法规。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

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

即使它们在冬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不消几大,沼泽地里到处都能够看到它们。

在我们的农场,能够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

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实行的。

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

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它们现在所吃的玉米粒在整个冬天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所以才未被那些在雪中搜寻玉米的乌鸦、棉尾兔、田鼠以及环颈雉所发现。

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我和我的学生注意到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

六年之后,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

从数字分析中发现,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

换句话说,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们先前所提出来的那种想像,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单调枯燥的数字竞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在四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得能够呆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

在那儿,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静悄悄的,人们听到的仅仅沙锥鸟扇动翅膀的声音,远处的一只猫头鹰的叫声,或者是某只多情的美洲半蹼鹬从鼻子里发出的咯咯声。

然后,突然问,刺耳的雁叫声出现了,并且带着一阵急促的混乱的回声。

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

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逐步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等到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米。

在五月来到之时,我们的沼泽便再次成为弥漫着青草气息的地方,那砦红翅黑鹂和黑脸田鸡更给它增添生气。

10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预期的。

不过,大雁的这种联合观点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每年五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自更新世以来,每年三月,从中国海到西伯利亚,从幼发拉底河到伏尔加河,从尼罗河到摩尔曼斯克,从林肯郡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

因为有了这种国际性的大雁迁徙活动,伊利诺斯的玉米粒才得以穿过云层,被带到北极的冻土带。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作家,被视作美国的野生生物管理之父。

代表作《沙乡年鉴》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对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影响很大。

二、科学小品文的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使用修辞。

3.语言的通俗性: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所以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三、理解词义1.缄默:闭口不说话。

2.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中,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文中是贬词褒用,形容大雁深知地面危险,在高飞时非常专注的样子。

3.狩猎:打猎。

4.凋零:(草木)凋谢零落;衰落。

5.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5):描写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及其归来时欢快的情景。

第二部分(6—10):描写大雁觅食、群居、集会鸣叫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部分(11—13):介绍各大洲大雁迁徙的一致性,以及大雁带给人类的益处和自然之美。

五、问题归纳1.如何理解文章第一段?此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作者将燕子与大雁实行对比,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说明了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信息、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2.第2段主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明了大雁的什么特点?主要使用了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

赋予主教雀、花鼠及大雁人的思想及行为;并且将主教雀、花鼠及大雁对季节的判断的种种行为实行对比,突出了大雁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的特点。

3.“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头上高高飞过。

”如何理解“目空一切”?本题使用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

“目空一切”原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这里使用拟人,贬词褒用,写出了大雁高高飞过时的专注神情,因为它们深知地面上的危险,必须一声不响,直达目的地。

4.结合上下文,说说第3段写南飞时的大雁的作用?内容上,写的是南飞时大雁一声不响地笔直飞行,发现沙滩和沼泽也不会停留,反衬下文回归时大雁的种种表现。

结构上,为下文作了铺垫,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了解到大雁的不同表现。

5.第4段写“3月的大雁则不同”,请结合文章说说它们的“不同”的表现。

本题使用“定向—分析—归纳”法。

①“低语”“问好”“叫起来”写出大雁回归时快乐、热闹的样子,不再是“一声不响”,更惹人喜爱。

②“曲折地穿行”“试探性的盘旋”“向池塘滑翔”等这些动作的描写,写出了大雁回归时的警觉、聪明和放松,不再“目空一切”地笔直飞行,更快乐更自由。

6.“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前一句中的“客人”指大雁,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雁的归来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后一句着重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7.综合第6段,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主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其妙处。

着重描写了大雁觅食前后的动作和鸣声特点。

主要使用了明喻和拟人的修辞,使大雁的形象生动逼真,极为丰满,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充满乐趣,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8.怎样理解“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这句话的含义?“单调枯燥的数字”指六只或六的倍数。

由这些数字分析,六只成员的雁群是一个家庭。

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被猎杀。

作者原先就为这样的推断而感伤,现在六年的研究证实了这个结论,进一步引起了作者的感伤,也代表了爱鸟者的感伤。

为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动感情的情形是少有的,但是关于大雁的单调枯燥的数字,包含着丰富的意味,不能不使人动情。

9.第9段写大雁鸣叫之前为什么先写了几种动物的声音?写沙锥鸟、猫头鹰、半蹼鹬的轻微的声音,是为下文写大雁喧闹的声音作铺垫,也起到衬托作用,突出大雁鸣叫的特点。

10.第9段中,作者是怎样描绘大雁集会的鸣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题使用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

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把大雁的鸣叫说成是“辩论”“发言”“谈论”,声音由激烈慢慢趋于平静,有层次感和画面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

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11.结尾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及作用?本题使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和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

结尾句写大雁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

作者认为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这里使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含蓄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温馨,突出了文章主旨,发人深思。

作用:总结全文,画龙点睛。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细致的观察;2、细味抒情的笔法;3、领略深沉的意蕴。

【教学重点】细味抒情的笔法【教学难点】领略深沉的意蕴【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1、激趣导入一月,他会在雪融时追踪一只冬眠乍醒跑出洞穴去探险的臭鼬;二月,他劈开一根有八十多岁、被雷击倒的橡木,生火取暖;四月,他在每一个晚上到树林空地上观赏鹬炫技的空中求偶舞蹈;五月,他聆听从阿根廷归来的高地鸻鸟的飞行之歌;六月,他到深潭游泳,在溪边钓鳟鱼;七月,他会注意草原上普遍为人所忽视而自生自灭的所有野花的生日;八月,他经常随兴到沙洲上看河流作画;……(屏显)师:大家猜到这个人是谁了吗?(利奥波德)这是其观察笔记《沙乡年鉴》中记录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每天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着,思索着自然的奥秘。

同学们再细看一看,发现有什么问题?(没有三月)三月份,利奥波德究竟在做什么呢?我们一起到《大雁归来》中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用诗意的形式罗列《沙乡年鉴》中作者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作者和《沙乡年鉴》。

罗列中故意缺少“三月”,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在课前留足了悬念——作者三月在做什么呢?进而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初读文本——谈发现学生自读课文,谈一谈阅读后的感受与发现。

预设:细致的观察抒情的笔法深沉的意蕴……师:我们本堂课,就围绕“细致的观察”“抒情的笔法”“深沉的意蕴”三点来展开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