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政治历史
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汇总表格
二、中国近代史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申报》转型趋势专权的护法运动,但终究失败(选修2、选修4内容)④1917年,中国参加一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并成为战胜国(选修3内容)命崛起提供阶级和经济基础③一战引起人们对欧美政治制度的怀疑,全盘西化的喧嚣被中西杂糅的思想取代。
俄国十月革命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只有走道路才能救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宣传马克思主义4.近代中国反侵略和求民主的重大突破(1937--1949年)时期政治经济文化①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中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八一三事变后日本进攻上海。
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国民政府先后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计划,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侵略。
l938年l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战争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共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开辟敌后根据地,找到一条迅速壮大革命力量的途径④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还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⑤抗战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组织大规模主动出击日军的百团大战。
为确保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中国军队入缅作战⑥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反共倾向增强,皖南事变发生,反共的《中国之命运》发表,国民党“六大”主张坚持一党专制;民盟成立,延安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选修2内容)⑦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⑧抗战期间,中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签署《开罗宣言》、参与创建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选修3内容)①日占区民族企业或被毁或被采取“军管理”办法吞并②国统区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③中共根据地适时调整土地政策,新民主主义经济继续发展(选修2内容)①毛泽东先后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标志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的近代政治历史简介
中国的近代政治历史简介中国近代政治历史是中国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一段重要时期。
这段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和转型,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代中国政治历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引发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危机。
随着外国列强不断侵略割据,中国的封建王朝逐渐失去了统治的合法性。
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导致了中国的旧王朝更加脆弱,令人士气低落。
这场战争引发的一系列运动加剧了人们对政治改革的呼声。
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反封建的政治团体。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随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成为了临时大总统。
然而,中国政治的混乱和动荡并没有结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经过长时间的斗争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取得了全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成为新中国的首任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直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这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伤害。
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中国开始引进市场机制,加强经济建设,并逐渐开放对外交流。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实力大幅增长,国际地位也逐渐提升。
在中国近代政治历史的演变中,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众的福祉。
然而,中国政治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治理体制的改革、社会不平等的问题等。
总之,中国的近代政治历史是一个动荡而复杂的时期,充满了政治运动、改革和革命。
这段历史对中国的政治现状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专题
❖ 现代史:主线
❖ 中共领导的探索社会主义建立和建设历程
政治史
❖ (一)列强侵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五次侵华战争:(重点-两次中日战争)掌握要点:战争爆发的原因; 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危害;影响及中国在外来侵略下的变化(社会形态,革 命任务,经济结构,思想,对外态度,社会生活。)
❖ 经济上:资本主义19世纪末初步发展,20C初,继续发展, 一战期间短暂春天。
❖ 思想文化上: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运动迅速发展,西学东 渐内容从自然科学深入到资产阶级政治学说。A三次思想解 放潮流:维新思想传播,革命思想传播,新文化运动民主科 学思想传播-思想近代化开端。B新的思想理论形成 :三民 主义
政治史
❖ 3、思想近代化:理性化、科学化
❖ 新文化运动(开端):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思想,根除封建制 度的思想根源。(前期传播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思想,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 4、军事近代化:A、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积极仿制西方
战舰,提出建立新式海军主张 B、洋务运动期间,筹
划海防,建立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
政治史
❖ (二)各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 1、地主阶级:(1)抵抗派: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活动:仿制战舰,筹建海防,编译《四洲志》,《海国图志》介绍西方
❖ (2)、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活动:洋务运动举办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筹划海防、新式学校(三个近代化第一步)
❖ 1937-1945联合国民党,实行全民族抗战,成为中流砥柱。(三阶段) ❖ 1945-1949争取和平民主,建立联合政府努力。-解放战争,推翻国
历史近代中国政治
近代中国政治【列强侵华】鸦片战争(1840—1842)二鸦(1856—1860)甲午战争(1894—1895)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八国联军侵华(1900)【反侵略、求民主政治斗争】农民-太平天国(1851—1864)义和团(1900 不求民主)资产阶级-戊戌变法(1898)辛亥革命(1911)维护民主共和斗争(1913—1917)列强侵华(一)鸦片战争1840-1842背景:英国—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确立经济--工业革命,世界工厂思想--启蒙思想外交--扩张求原料地、市场中国—政治--封建专制的顶峰、封制度腐败衰落经济--自然经济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理学统治地位,思想专制外交--闭关锁国鸦片走私—白银外流,政治腐败,禁烟运动结果:《南京条约》:8.29 割香港、赔2100万银元、开广厦福宁上、协关税附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租界影响:政治--社会性质:两半省会开始、民族危机开始矛盾:民族与阶级任务:独立、民主革命:太平天国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经济:洋务、民资产生、近代工业化开始思想--宗教侵略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原因:工业革命发展,扩大原料、市场需求过程:英法俄美《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京,开十处通商,两船进长江,赔款英法《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开天津,赔款抢劫圆明园影响:加深两半(损失更多主权,列强经济,宗教侵略内地)(三)甲午中日战争1895 ——二工对中国的影响原因:①根本:明治维新经济发展,缺乏资源市场,扩张成国策;天皇专制和武士道②清政府腐败落后③列强默许纵容经过: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战火到鸭绿江边)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盛牺牲,日被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辽东战役(聂士成抗敌,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水师覆灭,京津门户洞开)《马关条约》割地: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刺激瓜分、分组危机赔款:2亿两白银——家中人民负担,举借外债,列强控制经济命脉通商沙市、苏州、杭州、重庆——侵略势力伸向内地影响:对中国:灾难和觉醒并起半殖民地加深: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民族意识觉醒:资产经济登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对日本:经济、军事力量大增对亚洲:改变亚洲国际关系格局—日本地位上升,中国地位下降,其他国殖民地程度加深(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原因:义和团打击帝国主义在华既得利益组成:英法俄民日德意奥,日本主力经历:占北京和田径,镇压义和团,在北京疯狂抢劫,占故宫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国家贫困人民贫困设东郊民巷位使馆界—侵华大本营拆北京大沽炮台,各国从北京到山海关路沿线驻兵—控制军事惩办反帝斗争官吏,禁止人民反帝斗争改总理衙门位外务部,居六部之上影响:灾难——清政府完全称为列强工具,两半省会完全形成抗争——清政府新政,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反侵略求民主(一)太平天国1851-1864原因:①鸦片战争推动(白银外流,自然经济解体,赔款加大农民负担,手工业破产)②腐败封建统治,阶级矛盾激化③西方平等思想传入④自然灾害《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特点与核心: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特点—平均政治-依法治国,设规章,新闻官,公众选举官吏评价—性质:经济-发展工商业,办银行,奖励发明,兴建交通工具以土地为核心的建国纲领外交-独立自主,有限开放,和外国平等通商,学习西绝对平均不能满足农民的积极性方技术,不干涉中国内政追求小农经济理想化,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文教-设新学堂,办医院评价:太平天国时代特征:背景新,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半殖民地地开始领导人思想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担负任务新,反封建同事反殖民侵略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影响:打击希望殖民者,加速清政府灭亡,拉开近代民主革命序幕(二)戊戌变法1898原因、条件“政治—甲午战争失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民族思想,早起维新思想,成熟维新思想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借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把西方民主思想和儒家思想相结合著作:《新学伪经考》—制造变法理论依据《孔子改制考》—制造变法历史依据2、梁启超的维新思想:伸民权、开民智代表作:《变法通议》3、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用生物进化观倡导维新变法4、谭嗣同、批判三纲五常和封建专制,具有民主革命色彩共同:政治-君主立宪;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化-学校学习科技知识,救亡图存戊戌变法:政治—允许民官上述言事,裁撤冗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特权(资产阶级参政,最初民主,打击旧贵族)经济—鼓励工商业,提倡私人办厂,开矿文化教育—改科举,废八股改时策论,设立小学堂,鼓励出国留学,允许民间办报、译书局军事—建立新式军队,新练兵发,添设军舰,增加海军实力结果:以慈禧太后为首顽固派发动政变,除京师大学堂外,新法全废除,光绪帝被囚禁,六君子被杀,变法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与政治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与政治发展一、中国近现代史概述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现代的一段历史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
这个时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的开始。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先后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等事件。
其中,鸦片战争和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尤为重要的一环,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得不向西方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并缔结不平等条约。
随着这些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这样的情况在19世纪后半期进一步加重,中国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二、政治发展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呈现出从封建时代向现代转型的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历经了很多重要的事件和运动。
1.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
发生在1900年的戊戌年,它是继洋务运动之后,清政府又一次试图自力更生的改革运动。
戊戌变法的目标是推进政治、经济和文化现代化。
变法措施包括取消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建设工业、改革税制等方面。
但是,戊戌变法并没有得到成功,因为它遇到了清政府和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西方列强的干涉。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1911年爆发的一场政治革命。
革命的结果是清朝满清政权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这个事件被视为中国近现代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走向了现代化的道路。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
但是,在中华民国的初期,政局仍然不稳定,经济发展也十分缓慢。
同时,中国在西方列强和日本的压迫下,面临很大的外部压力。
3.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20世纪初一场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呼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革,倡导学术自由、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
它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打下了基础。
中国近代政治史简述
中国近代政治史简述中国近代政治史是指 1840 年鸦片战争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政治历史。
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国际地位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的领土,攫取了各种特权,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受到严重侵犯。
同时,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先后发生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政治变革。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试图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辛亥革命则是一次更为彻底的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然而,由于中国的封建势力强大,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没有得到彻底完成。
同时,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干涉也没有停止。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政治局势依然复杂多变。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政治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在 1949 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中国近代政治史是一部充满曲折和挑战的历史。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国际地位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和奋斗中,最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
中国近代历史的政治与社会变革
中国近代历史的政治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的政治与社会变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这些变革直接影响到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中国现代的面貌及其国际地位。
本文将从政治与社会两个方面分析这一话题。
一、政治变革1.推翻封建帝制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事件,它打破了传统的封建帝制体制和国际平衡。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政府逐渐认识到西方强国的威胁和自身体制的落后,开始大力推行改革,如洋务运动等。
这些改革尝试着改正过去的弊病,以理性思维和科学管理的方式提升国家落后的经济和军事发展。
”维新变法”更是对中国传统tributary制度和蒙古制等一系列制度的揭示、批判和批判。
尽管这些改革没有彻底成功,但它们标志着中国朝着现代化迈进了一步。
2.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始。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汉蓝天里爆发。
革命首先推翻的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共和国政体。
然而,新生的共和国并没有完全摆脱西方殖民压力、内战的阴影和传统封建思想制约。
尽管如此,辛亥革命还是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3.社会主义革命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期——社会主义时期的开始。
在社会主义革命中,中国全国政治体系于改造,封建制度被完全摧毁,民主革命奠定的基础被进一步巩固。
二、社会变革1.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初,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巨头,一般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问题之一。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在一系列技术领域,如计算机技术和高铁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随着技术的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和机械制造国之一,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巨大的引领作用。
2.城市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这有利于缓解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很多问题。
城市化不仅能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也能更好地整合资源,推进经济增长。
此外,城市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社会信用体系、智慧城市等高端市场;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为城市现代化做出了有力贡献。
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
1 、总理衙门的设立及其性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
在晚清的外交事务以及推动现代化事务上发挥了作用,是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
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1901年据《辛丑条约》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其设立是清政府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2 、清末官制改革的内容与影响1901 年春,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
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推行“新政”的机构。
7月,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1903年设练兵处,主持编练新军事宜。
至1905年,先后设立了财政处、商部、巡警部、学部,裁撤了詹事府、通政使司、东河总督与云南、湖北、广东三省巡抚。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当年改革中央官制,次年改革地方官制。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宣布“预备立宪”期限为9年。
次年10月各省咨议局成立,1910年10月中央成立资政院,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迫于内外压力,颁布宪法《十九信条》令袁世凯重组内阁。
3 .《钦定宪法大纲》与宪法《十九信条》的颁布及其意义《钦定宪法大纲》是清王朝在革命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于1908年制定和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
23条中,其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就有14条,其余9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治等义务,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权利。
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的封建性。
《大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君上大权,意味皇权由法定,再把臣民的权利义务作为附则,表现了清朝统治者重军权、轻民权的一贯性,但它在中国法律史上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义务,这对于开启民智,培养近化的法律意识具有一定的意义宣统三年九月八日(1911.10.29),陆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等联名“兵谏”,提出政纲12条,要求立即改革政体。
中国近代政治史
(2)领导:
以 孙中山 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
(3)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以革命党人为主
镇南关起义 孙中山.黄兴
萍浏醴 起义
浙皖 起义
黄花岗起 义
秋 瑾
黄花岗起义烈士公园
林 觉 民
1911(辛亥)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 武昌起义发动,当晚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 械库。
2、太平天国运动 (1)时间:1851——1864年
(2)领导:以 洪秀全 为代表的农民阶级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朝田 亩制度》
1840 1842 1851 1853 1856
1859 1860 1864
《资政新篇》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 回声。”下列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A.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反侵略斗争的 继续 B.鸦片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激化了社会矛 盾而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鸦片战争促进中国农民从中世纪的睡梦中 惊醒而奋起反抗 D.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直接产物
时间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不平等条约 《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侵略者
英国
英法(主犯)
美俄(帮凶)
列强主要罪 英国对华走私鸦片,英 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
行
军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城 俄国抢占中国北方大片
市,抢占香港岛
领土。
中国人民的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爱国将领抵抗
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 外务部 ,位居六部之
上。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 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 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 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 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 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 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现在
的中国政治制度变迁和政治发展的历史过程。
这段时间内,中国政权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和事件,包括清朝的衰落和终结,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共党的崛起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等。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开始走向衰落,内外交困。
在这个
时期,一系列的变革思潮涌现,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
然而,这些变革努力并未取得成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成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然而,中华民国面临着民族分裂、军阀混战等问题,政权并不稳定。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了革命的斗争。
1949年,中共党获得全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成为首任主席。
建国后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和改革。
1950年代实
施的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1966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直
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改革,都对中
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史的重要特点是政权更迭频繁,社会转型剧烈,国家建设与政治改革的相互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政治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挑战,如政治体制改革、权力运行机制的完善、社会治理等问题。
中国近代政治史
中国近代政治史本专题考试大纲: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查非常频繁,所占分值较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
在题型上,非选择题的形式占有较高比重,难度相对较大。
近代列强侵华的表现、影响及中国的抗争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
命题多运用图文史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综合考查列强侵华战争及其影响、评价。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从民族觉醒角度命题也会成为命题的重要切入点。
命题角度以国共联合革命或抗战为主,强调民族团结和民族复兴。
政治史,一要注意综合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历程,总结民主革命的特点;二要注意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历程、影响关系变化的因素及国共关系变化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等。
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社会各阶级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抗战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题时可从民族精神和国际地位等方面思考。
本专题内容与“中国梦”等社会热点问题关系密切,复习备考时要特别关注。
考点知识梳理本专题分为以下三条主线:主线一1840~1945年列强侵略和中国反抗的历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1840~1900年: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01~1945年:由多国共同侵华演变为一国单独侵华,日本成为侵华主力。
主线二中国军民在每次外侵威胁时,均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击斗争,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首次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2)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完成了推翻封建帝制的任务,建立了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
主线三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大阶段,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重任,其间先后克服了“右倾”、“左”倾错误,由幼稚走向成熟,建立了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简介
我国近代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简介一、鸦片战争(1839-1842年)鸦片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我国与西方列强的第一次正面冲突。
从此,我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化的道路。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由洪秀全领导,标志着清朝的统治危机。
三、(1898年)是清政府自上书谕旨向外需要,进行的一次变法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
四、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标志性的事件,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开启了我国近代化的大门。
五、(1919年)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爱国民主运动。
六、五卅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是我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工人运动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七、(1937年)是侵略我国、铁蹄蹂躏的罪行之一,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惨痛一页。
八、抗日战争(1937-1945年)抗日战争是我国人民与侵略者进行的一场伟大反抗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以上是我国近代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的简要介绍。
对于我来说,对这些事件的了解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希望这些事件能够成为我们民族不断前行的动力,也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教训,不断前行。
我国近代史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是我国社会变革和国家命运的关键时期。
从鸦片战争开始,我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革命,经历了政治动荡、社会变革、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的曲折历程。
这段历史不仅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我国与西方列强的第一次正面冲突。
这场战争标志着我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化的道路,揭开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序幕。
在这场战争中,我国受到强大的西方列强的侵略,我国政府和社会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冲击。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由洪秀全领导。
中国近代政治时间事件
评价
历史功绩
和深入人心。 2、建立中华民国。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局限性: 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没有完成革命任务。
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思考:怎样理解三民主义?
与三大革命的关系如何?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民族革命
核心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制,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
反帝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反封
1840 1856 1894 1900 1924 1927 1937 1946 | | | | | | | | 1842 1860 1895 1898 1901 1911 1912 1919 1921 1927 1937 1945 1949 | | | | | | | | | | | | | 第 戊 八 辛 中封 鸦 甲 五 中 国 抗 争解 国 二 戌 国 亥 华建 片 午 四 国 民 日 放 共 次 变 联 革 民君 战 中 运 共 大 战 战 十 鸦 法 军 命 国主 争 日 动 产 革 争 年 片 侵 战 成专 党 命 对 战 华 争 立制 成 峙 争 ,制 立 两度 千结 多束 年 新 的 中 国 成 总趋势:追求民族独立、追求民主政治 立 1949.10.1
日本发 动甲午 战争
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1)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史实 两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2)主要的反清斗争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1913年]
护国运动[1915-1916年]
(3)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护法运动[1917-1918年] 五四运动[1919年]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1-1923.2] 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
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总结
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总结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先后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国家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
中国人民逐渐觉醒,开始了反侵略的斗争。
同时,晚清时期也是中国内部改革的时期,新政运动兴起,推动了一系列变革。
二、辛亥革命(1911年)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事件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三、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1928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但他试图复辟帝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抵制。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成立,开始了多次政权更迭和政治动荡。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加剧,经济落后,民生困苦。
四、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年-1928年)在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开始了国共合作。
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发展。
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在南方兴起,发动了北伐战争。
1928年,北伐战争胜利,国共两党共同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五、国共内战与解放战争(1927年-1949年)国共内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战争期间,国共两党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
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长征,最终与国民党展开了决定胜负的解放战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六、新中国建立与改革开放(1949年至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和工业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总结起来,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晚清时期的侵略和变革、辛亥革命的开创、北洋政府时期的动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共内战与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建立与改革开放的阶段。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 1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和建立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阐述了即将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完整理论。
抗战胜利后,一些与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联系密切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认为唯一正确的道路是实行中间路线,即在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之外,另找第三条道路,建立资产阶级领导的共和国。
中国近代政治史
(2)基础: 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标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 (4)高潮: 北伐战争
主观:幼年的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 误,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5)结果: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 客观: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外反动 政变 (6)败因: 势力的联合绞杀。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7)教训: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 略决战、渡江战役
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名称
时间 内容
《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
(1)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 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 原则,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 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2)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 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 归圣库,建立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3、社会史观: 推动了社会风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 4、文明史观: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是中国政 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解放运动,也是 亚洲民族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近代政治史
两 条 线 索
列强侵华史
中国人民抗争史 晚清政府(1840——1912.2)
四 届 政 府
南京临时政府(1912.1——3月)
北洋政府(1912.3——1928)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晚清政府(1840——1912.2)
侵略史 史实 结果
开 始
抗争史 时间 史实
鸦片战争
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维护共和制度(根本)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时间轴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重要节点:
1. 清朝末期(1840年-1912年):在清朝末期,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等历史事件,政治制度逐渐走向衰败。
清政府开始进行改革,试图推行政治改革以应对国内外压力。
2.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出现了根本性的变革。
中国正式进入民国时期,尝试进行政治体制的现代化改革。
3. 国民政府时期(1912年-1949年):在清朝灭亡后,中国经历了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斗争,国民党先后实行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等政权,政治制度有了一系列变化,包括国会议政、五权宪法等探索和尝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等,开启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全新篇章。
5.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
制度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包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政治体制改革、实行选举和民主监督制度试点等,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制度建设的创新和探索。
以上是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的主要时间轴,涵盖了清朝末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节点和政治制度变革。
高考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史(政治)
基本概念:
1840年 ------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时期,也称为民主革命时期。 期间以1919年为界限,分为旧民主主义时期和新民主主义时期。 即: 1840年鸦片战争 -----1919年五四49年新中国的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根本在于: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主要由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主要由无产阶级领导, 尽管领导阶级不同,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相同的, 即反封建反侵略(反帝反封建)
)
• 一个形态 • 两个时期 • 两对矛盾 • 两大任务 • 四条线索
阶段特征:
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主 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近代化运动集中在经济方 面。这一阶段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 生;社会生活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逐 渐推广 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经济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第三阶段
阶段特征阐释
政治: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沉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 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中国人民 开始了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 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尚初在萌芽状态
思想: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接触,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认 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开启了民智,专制 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 从世界角度看: 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社会生活上:外国生活方式开始进入中国
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 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 社会生活:中山装;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的 变化、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1896上海放映电影 1906无线电报,维新运动时期的报纸《中外纪闻》 《强学报》《时务报》,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的活 跃,民国时期的电影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以下是一段关于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发展脉络的总结:
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进入了近代史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遭受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割据,国内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中国近代史也见证了许多政治运动和变革,比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这些运动和变革不仅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割据导致了中国政治的半殖民地化,让中国社会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和压迫。
另一方面,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斗争也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政治力量和社会团体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对于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发展这个话题,近现代中国国情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近现代中国国情主要包括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这些国情因素对于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近代中国,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广大农民深受压迫,因此民主主义成为了当时的主要思潮之一。
这个思潮推动了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的发生。
此外,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也对于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和发展。
对
于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发展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建议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咨询专业历史学家。
中国近代政治演变史
中国近代政治演变史是一个发展与转变并存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中国目睹了大大小小的政治变革,也遭受了内忧外患的磨难,亦感受到莫大的苦痛和挑战。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整整一个世纪,这段历程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体系,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清朝末年的中国,封建制度的秩序已经岌岌可危,严重腐败、腐朽不堪的清政府也已经失去了人心。
甲午战争的惨败,加速了中国政治变革的进程,国人迫切呼吁“变法兴国”。
此时的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先驱李鸿章、康有为等人就成为了变法的倡导者。
自1898年开始的百日维新,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这使中国迈开了政治变革的第一步,它深刻的挑战了封建文化,推动了科技、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但百日维新很快被清政府挫败,而支持变法的人士也因此被处死或流放海外。
这次变法的失败,加剧了一代年轻人对中国政治和社会体制的失望和愤怒,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他们成为了中国变革的不懈推动者。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中国政治演变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标志着革命的开始。
连片的起义不仅推翻了清朝,还为中国政治体系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机遇。
随后,准备统一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复杂斗争。
清王朝被革命推翻后,中国进入了宣告民国的时期,孙中山成为这个早期国家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然而,即使在政治体制方面,中国的发展进程并不顺利。
特别是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中国的政治形势陷入了混乱。
强烈的反对情绪引发了一系列的动荡和抗议事件,身处混乱的环境中,中国开始了长达30年的内战时期。
无数的政治派系之间争斗不休,民国政府在其40年的存在期间,成为了失落和短暂的政治本质的受害者。
1949年,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获得最终的胜利,中国的另一阶段政治历程开始了。
共产主义的统治体系为中国未来的领导和政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体系在国内外争论不断。
它在短期内迅速扩张,但维持和发展它是一个复杂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其二:1953年1月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时期。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在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与中国 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 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 制度。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意识到了 苏联这种社会主义模式的种种弊端,在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特别 是完成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开始总结国内外的经验,特别 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再次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 际的结合,力图摆脱苏联模式,寻找自 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如果我们深入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一、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一,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开
始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
第二,是中国人民进一步普遍认同马克 思主义,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 认同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一、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 索、开辟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的历史。经过艰辛的探索,我们已经成 功地开辟了两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通过 这条道路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 ,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 们正沿着这条道路奋勇前进,不断创造 出人间奇迹。
从这些历史的成就,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
第一,新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全面的巨大进步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只要不存在偏见,每 一个人都应承认也都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来的六十多年,是中国全面走向繁荣富 强的六十多年,是中华民族开始伟大复兴六十 多年,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立世界民族之 林的六十多年。
党和人民对“左‘的错误和对林彪、江 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顽强 的抗争。正是经过这种斗争,文化大革 命的损失得以减少,而且使文化大革命 时期中国的经济、国防、外交等工作取 得了一定的进展: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如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爆炸了氢弹;成功进 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核弹和导弹结 合的试验;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建 成南京长江大桥;胜利捍卫了边疆领土主权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开了 中美关系的大门;与一大批国家缔结了外交 关系等等,并终于在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 反革命集团,结束了这一场持续了十年之久 的大动乱。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第二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成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这是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程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建立社会主义制 度、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过程中,中国 共产党是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为榜样,从而建立起苏联模式的 社会主义,所谓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 明天,这句当时普遍流行的话语集中反 映了人民的共识,寄托了人民美好的真 诚的愿望。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 期(1949-- ) 本讲主要涉及三个问题:
1、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一、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本讲讲授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来迄今的历史。首先必须明确的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才六十余年,正如旭 日东升,将要长期辉煌存在和发展下去 。所以严格说来,我们研究讲述的只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开篇而绝非这一 历史的全部。
第三,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再次雄辩 地证明了“三个选择”的正确性。如果 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集中证 明了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那么共和国的六十多年的历史更坚定了 中国人民这样的选择。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然而,这一探索也经历过严重挫折,给共 和国的政治、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1、经济上,由于急于求成和脱离生产力发展的
实际水平片面追求更高的公有制,在1958年 推行了国民经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成为导致1959年到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 的严重损失的重要原因。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这一过程从本质来看仍然属于对社会主 义道路的探索,同样为社会主义建设提 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虽然在 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仍属 于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错误,与林 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有着本质的 区别。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区别对待的。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第二,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是几代人不懈 努力进行探索和奋斗的结果。历史的发 展永远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活 动。当庆祝我们所取得辉煌业绩时,我 们不应该忘记其中所包含的前人所作出 的贡献。例如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的探 索,薄一波同志曾认为是始于毛泽东成 于邓小平。
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这一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56年4月,毛泽东的 《论十大关系》提出如何以苏联的的缺点错误为鉴, 根据本国的情况走自己的建设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 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1956年9月,中共八 大做出了关于国内阶级关系、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 变化,如何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等一系列论断;1957年 2月,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两类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 成果。相应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
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7年 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其一: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至1952年底,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 一阶段的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 权,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而中心 工作是恢复国民经济。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这一时期卓有成效的工作奠定了共和国此后 发展的牢固基础。毛泽东说过,民主革命和 社会主义革命是上下篇文章,只有上篇做好 ,下篇才能做好。建国头三年我们民主革命 遗留的任务完成得如此利落、彻底。特别需 要指出的是,在此过程中对旧中国官僚资本 的没收和国营经济的建立,既属于民主革命 的范畴,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这就 为随后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准备了充分的条 件,有机地将两个革命阶段衔接了起来。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第三阶段: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 革命”时期。
由于国内外的、历史的、社会的、制度的 、思想的因素,文化大革命得以发生。在这 一时期,全局性的“左”的错误占了统治地 位,共和国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为反革命 集团所利用的内乱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给 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四阶段: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召开以来迄今,成功开辟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开展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经过两年多的徘徊,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开始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一、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历史,教材第一 段已经作了概括: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而开辟新纪元、走上新道路,经过艰辛 探索、艰苦奋斗,而开创新局面的历史;是 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积极进取,沿着社 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简言之,是开创新 局面的历史,是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在人口如此众多,情况如此复杂的国 度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虽然有若干缺 点和不足,但是没有发生当年苏联改造 时所遭遇的那种强烈的社会震荡,比较 顺利地完成了这场深刻的变革。应该说 ,这是一种奇迹。与此同时,我们胜利 开展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综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成就 概括了五个方面: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赢得政治独 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发展新 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 化。这都是正确的。
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一、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并取得 丰硕成果的历史。伟大的实践必然产生伟大 的理论。在60多年艰辛的探索过程中,毛泽 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核心的中 共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 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总结全党全国人民 在实现中产生的新经验而进行卓有成就的理 论概括,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先后窃取 了党和国家相当一部分权力,一大批老 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各级领导干部、 革命群众遭到了残酷的迫害,社会主义 民主和法制遭到了粗暴的践踏,建国后 十七年辛勤建设取得的成果大量被毁, 人们的思想空前混乱,无政府主义等错 误思潮泛滥横行。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按照上述线索,我们可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来的历史大致分为两个部分:
1、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的过程。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展建设社会 主义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第一阶段,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2、政治上,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1959年庐山会议进行的反“右倾”斗争 等,混淆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 将阶级斗争引入了人民内部和中国共产 党内,伤害了一大批无辜的同志,使社 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了破坏,成为阶 级斗争扩大化进一步发展的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