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跳穴讲义位解剖
《环跳穴位解剖》课件
通过刺激环跳穴位,可以调节人体气血循环,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对于治疗腰 部和下肢的疼痛和麻木等症状具有显著效果。同时,环跳穴位也是足太阳膀胱经 和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对于调节人体脏腑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02 环跳穴位解剖结构
环跳穴位的皮肤
皮肤层次
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皮肤特点
敏感,富含毛囊、汗腺和皮脂腺。
皮肤功能
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和分泌等。
环跳穴位的肌肉
肌肉层次
表层肌肉和深层肌肉。
肌肉特点
表层肌肉为阔筋膜张肌,深层肌肉为梨状肌。
肌肉功能
使髋关节屈曲、外展和外旋。
环跳穴位的骨骼
骨骼构成
01
髂骨、耻骨和坐骨。
骨骼特点
02
形成髋臼,容纳股骨头。
骨骼功能
03
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和维持身体姿势。
环跳穴位的血管和神经
调理坐骨神经痛
环跳穴位是治疗坐骨神经 痛的要穴,通过针灸刺激 环跳,可以有效缓解坐骨 神经痛的症状。
治疗髋关节病变
环跳穴位对于髋关节病变 如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炎 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环跳穴位对人体的影响
调节下肢功能
环跳穴位对下肢功能有调 节作用,可以改善下肢肌 肉力量,促进下肢血液循 环。
舒缓肌肉紧张
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更先进的科学技术进一步 揭示环跳穴位的结构和功能,为针灸治疗提 供更科学的依据。
探索环跳穴位与其他穴位 的协同作用
研究环跳穴位与其他穴位之间的联系和相互 作用,以实现更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案。
环跳穴位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环跳穴位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环跳穴位可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等,通过针灸刺激环跳穴位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环跳
所谓“髀”,由骨加卑组成,大概意味着卑微的骨头,地位低下的骨头。
----注意古人所说的“地位低下”,那应该是站立的,服侍人的奴仆,而不是坐在下方的。
所以,这“髀”,应该就指人体正侧面腰部那最高的骨头。
又得跟大家说环跳穴了,目前,教科书的位置百分百是错的。
天可怜见,我可绝对不是什么推翻传统的斗士的。
绝对不想去说传统的东西有错的。
相反,我很知道,离卦地区的中国人特别看重传统、遵循传统,非常清楚,我这样地去推翻教科书上的环跳穴定位,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会招致多少反对。
我真的不想说环跳穴的教科书的位置有错;如果有另外一个穴位能够代替它,那么,我肯定会把这个话题撇到一边去,明知道它有错也绝对不提。
只是,实在无可奈何,它竟然是治疗近视的最最关键的穴位,让人对它的定位错误,无法忽视,也无法不跟大家详细讨论。
根据现代的教科书:环跳穴,在股外侧部。
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居髎穴,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看《针灸大成》里环跳穴和居髎穴定位。
环跳穴,髀枢中。
居髎穴,章门下八寸三分,监骨上限中。
居髎穴和环跳穴都在胆经上,且是环跳穴的紧挨着的上一个穴位。
单纯地看环跳穴的古代和现代定位,当然看不出什么来。
但是,如果大家看一下挨着环跳穴的居髎穴的定位的古今对比,立即就能够发现问题。
居髎穴,按照现代定位,在臀部,环跳穴往上一点的位置,这也看不出问题来。
居髎穴,按照古代定位,是在“章门下八寸三分”,章门在哪?章门是肝经穴位,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是在人的前部的,前面的腹部的偏边上一点。
现在大家想想:一个在臀部的穴位,古人会找前腹部的另一个穴位,作为它的参考定位点吗?无论如何,这都是不可能成立的。
居髎穴倘若确实在臀部,那么,肯定是以背部的一些什么标志作为它的定位点。
所以,居髎穴的现在定位,肯定百分百错的。
按照古代的定义,居髎穴在哪?既然以章门穴作为参考定位点,那么,必然在章门穴的直下方,距离章门穴八寸三分处-----也就是说,居髎穴也在前腹部的靠外侧边一点点。
环跳穴
环跳穴文章目录*一、环跳穴的概述*二、环跳穴的取穴方法*三、环跳穴的解剖位置*四、环跳穴的疗法*五、环跳穴的配伍*六、环跳穴的功效与作用*七、文献摘要环跳穴的概述1、定义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穴近髋关节。
故又称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
穴名之意的“环”为圆形、环曲;“跳”,跳跃;穴在臀部。
主下肢动作,指下肢屈膝屈髋环曲跳跃时。
足跟可触及此穴,故名。
同时经此穴治疗可使下肢疾病好转,做环曲跳跃运动。
2、别名镮铫(《备急千金要方》),枢中(《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髀厌(《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冰注),髀枢(《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张志聪注),膑骨(《针灸大全》),髋骨(《针方六集》),分中(《针方六集·神照集》),环谷(《针灸学》(南京))。
3、出处《针灸甲乙经》:环跳,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
4、主治疾病环跳穴主治腰腿、下肢等疾患。
如腰胯疼痛、下肢不遂、膝胫酸痛、冷风湿痹、风疹、水肿等。
现代又多用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髋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环跳穴主治腰腿痹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风疹,脚气;以及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疾患等。
运动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脑血管病后遗症,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脚气。
其它:感冒,神经衰弱,风疹,湿疹。
5、穴位解析环即环曲,跳即跳跃,此穴在臀部,当下肢环曲呈跳跃式时取穴,故名环跳。
环,弯曲,有圈之义。
同鑼,鑼为手镯。
跳,跃起。
必须弯身环腿方可便于跳跃,指取穴时之体位及其能治环而难跳之腿病而言。
环,环腿难伸,不能跳跃,为腿病的必然之象。
此为治腿病之要穴。
且在取此穴时必须侧卧,屈上腿、伸下腿,穴处即出现凹陷,也与环跳之象相符。
穴在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骨裂孔连线之外1/3与内2/3交界处,股骨嵌接之处,侧卧取之,膝微屈,腿微抬,此穴乃现。
每见人当跳跃时,必先蹲身屈其胯膝,穴当髀枢,人患腿部风痹则不能伸屈跳跃,针此疾去可使其人跳跃如常,因名环跳。
化气为阳环跳穴
每期一穴52《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8月刊环跳穴为足少阳胆经经穴,位于臀部的侧面,临近髋关节,又被称为“环谷”“髀厌”“枢中”“髋骨”等。
“环跳”一词有多重含义,“环”字取圆形、弯曲之意,“跳”为跳跃之义,所以“环跳”是对下肢弯曲呈跳跃状态的描述,而环跳穴的主治便是腰腿难弯的下肢疾病。
环跳穴的取穴体位也是屈曲大腿,似跳跃之姿。
另外,“跳”的跳动之意,也意味着此处阳气强健。
环跳穴所在部位肌肉丰厚,大量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气化为阳,故本穴阳气充健。
环跳穴位于臀部外下方,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简易取穴法:侧卧位,大腿微屈,于身体侧线找到股骨大转子,尾骨端上方即为骶管裂孔,将两点连线3等分,内侧2/3处,即外侧1/3处就是环跳穴,为一凹陷处。
)环跳穴皮肤下有髂腹下神经的外侧支和臀上皮神经的双重分布。
皮下筋膜发达,富有纤维和脂肪组织。
寒湿侵袭,便生酸、胀、疼环跳穴处肌肉丰厚,阳气充盛,但是臀部也是寒湿之气极易侵袭的部位。
腰臀部保暖不当、久坐及不良坐姿(跷二郎腿)等,都会使环跳穴气血运行不畅,病邪入侵。
最常见的便是臀部受寒湿侵袭后,出现局部酸胀、疼痛不化气为阳环跳穴文/许军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环跳穴育儿经每期一穴53TCM HEALTHY LIFE -NURTURING 适,抬腿、跨步困难等症状。
这是寒湿之邪侵袭,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极易发展为中医的“痹症”。
若环跳穴部位出现剧烈疼痛,则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很可能是坐骨神经痛或腰椎出了问题。
按揉刮痧均可行环跳穴在临床应用时,主要是针灸治疗,如电针,或加艾以温针灸。
治疗时以针感向下肢走窜为宜,可以通经络,活气血,强腰腿。
除了针灸,还可以在环跳穴或其循行经脉上按摩、刮痧、拔罐等。
按摩用拇指指端用力揉按环跳穴,一次1~3分钟,同时由上至下按揉下肢的外侧面,可防治下肢痿痹、膝关节痛等下肢疾病;拍打环跳穴,可以治疗便秘。
环跳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环跳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环跳穴功效与作用环跳归属足少阳胆经,为足少阳与足太阳经之交会穴。
具有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止痛强筋的功效,是治疗下肢痿痹不遂之要穴,为回阳九针穴之一,可有回阳救逆之效。
本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
“环”,弯曲,“跳”,跃起;环跳,必须弯身环腿方可便于跳跃。
指取穴时之体位及其能治环而难跳之腿病而言,又名“环谷”“髋骨”“髀厌”“髀枢”。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偶尔碰到一不小心闪了腰,或者腰痛得让人难受,没有办法伸直,走路的时候也驼着背,在躺卧的时候一定要垫棉絮,并旦在床上直挺挺的丝毫也不能够动弹,稍微转下身就会疼得要命。
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轻轻按揉背部痛点和环跳穴,就能够迅速止痛。
(1)环跳是治疗下肢痿痹之特效穴。
本穴治疗腰腿痛方面的作用功效人人皆知,是临床治疗腰腿疾病重要穴位。
《针灸甲乙经》载曰:“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瘈,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
”本穴为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足太阳经分布于腰、臀和下肢的整个后面;足少阳胆经分布于人身整个侧身部;两经之经筋结于踝、膝、腘、臀和骶部;在经脉病候上,足太阳“主筋所生病”,足少阳“主骨所生病”,也就是两经脉能治疗筋骨病。
通过西医解剖学来看,本穴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坐骨神经所在。
根据经脉的分布、经络的主病、环跳所处的位置(为下肢运动之枢纽)以及两经所交会的特点,所以环跳是治疗腰腿痛、下肢痿痹之特效穴。
一穴通两经,针之可以疏通调理少阳、太阳之经气,以起到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强筋止痛的作用。
临床常用于坐骨神经痛、腰腿痛、半身不遂及各种下肢痿痹疾病。
就此摘录《洪氏集验方》一相关病案:辛酉年,夏中贵患了瘫痪,不能活动行走,曾在他处治疗,治疗了很长时间没有效果。
于是请了洪遵为他治疗,立即针刺了环跳穴,患者当即能行走了。
(2)环跳也常用于男女生殖系统疾病。
男性疾病中的阳痿、睾丸炎、前列腺疾病、女性的尿道炎、带下病、产后尿潴留等病症。
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应注意针刺的深度和针刺方向,针刺深度应在2〜3寸深,应向前阴部方向刺,并使针感传到前阴部,方可发挥应有的疗效。
中医穴位详解:环跳穴
中医穴位详解:环跳穴
解析:
2)膑骨。膑,膝盖骨也。骨,肾气也。 膑骨名意指本穴地部的生发之气旺盛,使 人体的活动如膝关穴节般运转自如。理同 环跳名解(古有膑刑,即切去膝盖骨使之 不能行者,而穴名之膑者取义则正相反)。 髋骨名意与膑骨同。
中医穴位详解:环跳穴
解析:
3)分中。分,分而散之也。中,与外相 对,指内部。分中名意指穴内气血在此分 而散之。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 湿,至本穴后地部水湿气化并散于穴外, 本穴如同胆经气血的分流之处,故名分中。
中医穴位详解:环跳穴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谢谢!
中医穴位详解:环跳穴
解析:
4)环各。环同上解,指穴内物质为肺金 特性的凉性水气。各,指穴周各部。环各 名意指胆经的凉性水气在此输向髋之各部。 理同环跳名解。
中医穴位详解:环跳穴
解析:
5)髀枢。髀,通脾,指穴内的肌肉部位。 枢,门户的转轴也。髀枢名意指穴内的肌 肉层次中大量气化阳气并输向穴外各部。 理同环跳名解。
解剖: 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 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 正当坐骨神经。
中医穴位详解:环跳穴
解析:
1)环跳。环,一种园形而中间有孔的玉 器或一串连环中的一节,此指穴内物质为 天部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跳,跳动也, 阳之健也,指穴内阳气健盛。该穴名意指 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 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 水湿渗入穴内丰满的肌肉之中并气化为天 部的阳气,穴内阳气健盛使人在如,故名。
环跳穴 穴位详解
中医穴位详解:环跳穴
环跳穴
拼音:huántiào 别名:膑骨穴,髋骨穴,分中穴,环各穴, 髀枢穴,髀厌穴 经络:胆经
【环跳穴】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环跳穴】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环跳穴简介环跳穴(GB30)属于足少阳胆经这条经络,也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又为回阳九针穴之一。
穴近髋关节,故又称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
穴名之意的“环”为圆形、环曲;“跳”,跳跃;环跳穴的具体位置在臀部,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怎么找环跳穴的准确位置:1.取侧卧位,伸直下腿,屈上腿,以拇指关节横纹按在股骨大转子上,拇指指脊柱,当拇指尖处,按压有酸胀感。
2.另一取穴法为,右手拇指指屈成90度,食指屈曲,以右手拇指关节抵病人尾骨下,食指指向大转子最高点,食指尖所到达处是穴。
环跳穴的作用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环跳是下肢的枢纽,常刺激环跳穴可以活络下肢气血,达到通经活络的功效,是改善下肢疾病的重要穴位。
本穴主要用于改善腰胯疼痛、挫闪腰痛、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行动不良,并有促进血液循环、消肿、纤腰、瘦臂、瘦腿的功效。
环跳穴是连接上下肢体的重要穴位,腰腿痛痛、麻痹、瘫痪,大多能在这个穴位找到对治的坊法。
拔环跳穴腿脚利索具体方法:按图取侧卧位,在该区域多涂刮痧油;将中型气罐吸于表面(一般1~2下),施术者一手按住皮肤表面,一手用力下压着罐(感觉靠到骨头表面层最好),上下推动若干次,“环跳穴”位置会出明显痧斑,然后顺势在斑处拔个大罐20分钟。
起罐后喝些水。
隔一周做一次,直到把痧出净为止。
按环跳穴方法刺法:直刺2.0~2.5寸。
针刺时,局部会有酸胀感,可传至下肢。
灸法:直接灸3~7壮,温合灸5~15分钟。
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肘关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注:1.该穴位由于长年久瘀,推罐时会特别疼(轻了不出痧啊),施术者要根据情况,手法适度,以受术者能忍受为宜。
可分几组操作,一组几下,给受术者缓冲歇息的时间。
2.此操作最好选在受术者处于比较好的状态之时,因为会耗费大量气血。
如果做完后感觉气乏力疲,可喝一支生脉饮,快速弥补损耗。
环跳穴:打通后腿脚就利索多了
环跳穴:打通后腿脚就利索多了一般来说,老年人容易出现腰酸背痛的现象,但现在许多年轻人由于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也常会出现腰酸背痛的现象,另外,下肢受寒、过度负重等原因,也会造成腰腿疼痛。
所以,腰腿部的保健已成为现代人保健的重点。
环跳穴位于臀部,上连腰,下接腿,是一个治疗腰腿疼痛极好的穴位。
环跳穴的位置:环跳穴位于人体的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环跳穴”。
“环”,一种园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或一串连环中的一节,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
跳,跳动也,阳之健也,指穴内阳气健盛。
环跳名意指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
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渗入穴内丰满的肌肉之中并气化为天部的阳气,穴内阳气健盛使人在如,故名“环跳穴”。
定位与主治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
取法:侧卧屈股位,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取穴。
本穴归于足少阳胆经,为足少阳、足太阳两脉之会,具有祛除风湿、舒筋活络、通利关节、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之功,为治疗腰腿痛的要穴,主治腰胯部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挫闪腰痛、膝踝肿痛不能转侧等。
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如果足少阳胆经不通畅,会使身体侧面从头到脚都感到不适,比如偏头痛、后脖颈子痛、耳鸣、口苦、夜里睡中易醒、肩膀痛、身体及腿脚外侧疼痛、痛经等,均可以尝试拔通胆经“环跳穴”,有利而无害穴位搭配本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具有疏散少阳风热、和营止痒之功。
配风池、内关、曲池、血海、阳溪,治遍身瘙痒;配丰隆、阳陵泉,治疗下肢水肿;配风市,治疗风湿骨痛;配殷门、阳陵泉穴、委中穴、昆仑穴,治坐骨神经痛;配居髎、委中、悬钟,治风寒湿痹。
现代医学的新用法现代医学常用语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如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其他疾病:如感冒、神经衰弱、风疹、湿疹等。
环跳穴浅析_高学全
环跳穴浅析_高学全2010年4月第27卷第2期Apr .2010,Vol.27No.2天津中医药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环跳为足少阳胆经的重要腧穴,又称髀厌、髀枢、环谷、枢中等,为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具有利腰腿、通经络之功效,常为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半身不遂等病证的首选穴位[1]。
1源流穴名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其曰:“环跳在髀枢中”,隋唐以前的文献将环跳穴亦写成“环铫”,针灸家用其命名穴位,正是用物形隐喻该穴所处的部位,即环跳穴当在形如烧器的股骨大转子后缘中点凹陷中(《备急千金要方》、《医心方》、《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等)。
然而,后世诸书,甚至穴名释义类专著均未收录。
环跳成为交会穴首见于王冰对《素问·气穴论》的注文,提出环跳为“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该论点一直沿袭至今[2]。
更有学者根据《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直上结于髀枢……”的论述认为环跳为足三阳经的交会穴[3]。
关于环跳穴的主治功用《灵枢杂病》曰:“腰痛,……不可以俯也,取足少阳。
”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中明确指出:“主冷风湿痹不仁,风疹遍身,半身不遂,腰胯痛蹇,膝不得转侧伸缩。
”《针灸甲乙经》云:“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瘛,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云:“制冷风湿痹,风胗,偏风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转侧。
”《席弘赋》云:“冷风冷痹疾难愈,环跳腰间针与烧。
”《马丹阳十二穴》云:“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
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腿胯连踹痛,转侧重唏嘘。
若人针灸后,顷刻并消除。
”2取穴环跳的解剖层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坐骨神经,股方肌。
浅层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有坐骨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和臀下动、静脉等。
《灵腧·经络篇》曰:“胆足少阳之脉……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在这里的髀厌即环跳穴,后虽经历代医学家的系统整理,但对环跳穴仍无准确的定点,均曰此穴在髀枢中。
【名家针方】治疗一切下肢疾病的要穴——环跳穴
【名家针方】治疗一切下肢疾病的要穴——环跳穴针灸正骨知多少普及针灸正骨技术知识,为广大中医针灸正骨从业者、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69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导语:如何用好“环跳穴”?学习一下夏寿人先生的经验吧!穴位侧卧取法:在大转子隆突点与臀裂上端的连线上,当其内2/3与外1/3处,即大转子的后上方;或当大转子,髂嵴与坐骨结节三角区的中央。
伏卧取法:骶骨裂孔(即腰俞穴)旁开约四寸。
仰卧取法:大转子上缘后移二横指。
俞穴特性: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主治:腰胯痛,腿膝痹痛,冷风湿痹,风疹,中风半身不遂,水肿。
1环跳穴的主治功能分析一、从俞穴特性来看环跳为足少阳与足太阳之会。
若风寒湿等外邪侵袭肌表,则少阳主枢、太阳主开的机能失调,经气不得畅通,以致出现如主治所记:腰胯痛,腿膝痹痛,冷风湿痹,风疹等证。
取环跳能转少阳之枢,以祛半表半里之邪,助太阳之开,以散表邪,具有通阳疏风、散寒祛湿作用。
二、从经脉循行及病候来看胆足少阳经脉,起于目外眦,循行头、身、下肢侧面,终于第四趾。
环跳为胆与膀胱两经的交会穴。
胆经病候:是主骨所生病者;膀胱经病候:是主筋所生病者。
从而可知,环跳穴功能舒筋脉、利关节,以治下肢疼痛、麻木不仁、屈伸不利等证。
三、从脏腑经络、阴阳表里来看环跳为胆与膀胱两经的交会穴。
胆经与肝经相表里,肝之经脉,环阴器,肝主筋,前阴为宗筋之所聚,膀胱与肾两经相表里,肾之经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
肾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三焦之原。
原气发源于肾,通过三焦,输布于五脏六腑,是为内脏生理活动的原动力。
若肾阳(原气)亏虚,肝失所养则宗筋弛缓,以致阳痿或阴挺。
肺气不足则下源不固,膀胱失约而遗尿;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而发生水肿。
取环跳针感要求通达小腹及前阴,能激发足少阳、足太阳经气以振肾阳,可补肝气壮宗筋以治阳痿或阴挺,可益肺气调水道以治水肿,能摄膀胱固下源以治遗尿。
2针刺得气与神经分布的关系伏卧针法:从骶骨裂孔(即腰俞穴)旁开约四寸,用三寸针,以45°~50°角度,由坐骨大孔向骶骨前内方斜刺,达到骶神经丛,针感要求达小腹及前阴;用雀啄提插手法,适当剌激后,再将针尖提至皮下直刺,对准坐骨神经,针感要求下通五个足趾,适当刺激后出针,根据需要亦可留针。
针灸穴位 新环跳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新环跳穴说明指导书
总述新环跳穴,经外奇穴名。
出自《新医疗法手册》。
位于臀部,尾骨尖旁开3寸处,左右计2穴。
主治急性风湿痛、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直刺3-4寸。
1.名称新环跳穴
2.别名暂无资料。
3.出处《新医疗法手册》
4.隶属经外奇穴
5.位置位于臀部,尾骨尖旁开3寸处,左右计2穴
6.主治急性风湿痛、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
7.功能暂无资料。
8.操作直刺3-4寸
9.主要配伍暂无资料。
10.定位位于臀部,尾骨尖旁开3寸处,左右计2穴。
11.解剖暂无资料。
12.名词释义暂无资料。
13.功能作用暂无资料。
14.详细主治急性风湿痛、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15.详细操作直刺3-4寸,针感为酸麻,可放散至足。
16.临床运用暂无资料。
17.配伍暂无资料。
18.附注一说位于尾骨尖与大转子连线中点下1寸处。
另说在环跳上4-5寸。
(《中国针灸穴位辞典》)新环跳1穴,经穴名,出自《新针常用穴位参考图》,属经外奇穴。
位于臀部,尾骨尖直上1寸,左右旁开各4寸,左右计2穴。
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
一般针2-3寸;可灸。
19.相关论述《新医疗法手册》:“新环跳穴,位于尾骨尖旁开3寸。
针法:取俯卧位。
快速进针,深刺3-4寸,使针感传至足部,中、强刺激,提插捻转,不留针。
每日1次。
”。
腰腿痛,取环跳与委中两个穴位来解决
腰腿痛,取环跳与委中两个穴位来解决
环跳穴与委中穴,两穴合用主治各种腰腿疼痛、酸麻。
1、环跳穴。
本穴属足少阳胆经,为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
主治腰、胯、股、膝因受风寒湿气而抽筋、痉挛引起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炎,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风疹块等。
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臀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边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左右各一。
按摩方法:以拇指按压或以肘尖用力按压本穴30秒,连续5次以上;或握空拳,以拳头下缘肌肉敲打本穴数分钟。
左右穴都做。
2、委中穴。
本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合穴,为血之郄穴,且为四总穴之一。
歌云:“腰背委中求”。
其可祛风湿、解热、清血。
主治急性病充血、发炎,腰背腹腔瘀血、剧痛,吐泻,传染病等。
定位:要膝关节正后面的腘窝横纹中点,即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左右各一。
按摩方法:以拇指按压或以肘尖用力按压本穴30秒,连续5次以上;或握空拳,以拳头下缘肌肉敲打本穴数分钟。
左右穴都做。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环跳穴的准确位置图和功效作用
环跳穴的准确位置图和功效作用文章摘要:环跳穴属足少阳胆经具有疏散少阳风热、和营止痒之功,配内关、曲池、血海、阳溪等穴位治遍身风疹。
环跳(Huántiào)【所属经络】足少阳胆经【国际代码】GB30【特定穴】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在人体臀部的侧面(打针的区域),有个穴位叫“环跳穴”,属于足少阳胆经。
如果这个地方瘀堵了是非常的疼痛。
“环跳穴”的穴名是有寓意的,“环”为圆形、环曲之意;“跳”即跳跃。
意思是说,这个穴在臀部,能保证我们的下肢跳跃如常.因此如果这个地方瘀堵了,我们的腿脚就变得不利索了,夏天人的阳气浮于外,腿脚不利索的人,正适合打通该穴,只要疏通胆经,人的下肢就会利索起来。
环跳穴的准确位置图【取穴法】第1步:侧卧屈股;第2步:以拇指关节横纹按在股骨大转子头上;第3步:拇指指向脊柱,拇指尖所指的凹陷处,即为本穴。
环跳穴(huantiaoxue)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穴近髋关节。
故又称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
穴名之意的“环”为圆形、环曲;“跳”,跳跃;穴在臀部。
主下肢动作,指下肢屈膝屈髋环曲跳跃时。
足跟可触及此穴,故名。
同时经此穴治疗可使下肢疾病好转,做环曲跳跃运动。
环跳穴的准确位置在哪?环跳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侧1/3与1/3交点处。
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在大转子与督脉腰俞之直线上近大转子侧1/3处陷中取之。
另一取穴法为,右手拇指指屈成90度,食指屈曲,以右手拇指关节抵病人尾骨下,食指指向大转子最高点,食指尖所到达处是穴。
如何快速找到环跳穴?取穴时采取侧卧位,伸直下退,屈上腿,以拇指关节横纹按在股骨大转子上,拇指指脊柱,当拇指尖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环跳穴的作用【主治病症】腰胯疼痛、下肢痿痹等腰腿病证。
艾灸环跳穴有哪些作用?艾灸环跳有疏通经络,强腰益肾、健脾益气,活血止痛,祛风化湿,强健腰膝、疏散少阳风热,和营止痒,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
腰腿痛的特效穴---环跳穴
腰腿痛的特效穴---环跳穴这个穴位,是腰腿痛的特效穴!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风湿痹症,必灸它任药师暖神弘物君 2022-08-31 18:41 发表于上海土豆微信一、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穴位,是腰腿问题的特效穴!一旦提到艾灸调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痛背痛、风湿痹症、下肢痿痹、腰跨疼痛等腰腿问题,都不能少了这个“上能治腰,下能治腿”的特效穴,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环跳穴。
环跳是什么意思呢?“环”为环曲;“跳”,跳跃。
在古人眼里,这个穴位可使下肢问题好转,做环曲跳跃运动。
此外,也因为胆经的水湿在这里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穴位内阳气健盛能够使人自如,所以叫环跳。
所有灸友都要知道,环跳穴是胆经的重要穴位,也是连接上下半身的关口,具有强健腰膝、祛风化湿、舒经活络、活血止痛的功效,是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半身不遂、挫闪腰疼、腰痛背痛、膝踝肿痛不能转侧等腰腿问题的首选穴、特效穴!尤其是坐骨神经痛的灸友,它的症状以膀胱经和胆经循行部位疼痛最多,最需要多灸环跳!因为环跳穴的下方是坐骨神经干,所以可以很好调理从腰、腿往下串的坐骨神经痛。
此外,“痹证”乃由风寒湿热侵袭、经脉受阻、气血瘀滞而引起,即“不通则痛”而引发,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问题,均属“痹证”范畴。
而环跳穴与足三阳经(胃经、膀胱经、胆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艾灸、针刺环跳穴能疏通气血,调理足三阳经所过导致的病变,最终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二、上治腰,下治腿!常灸环跳穴,可收获3大神奇作用!1、健脾益气、祛风化湿:祛除膝腿里的寒湿、疼痛!《金鉴》:(环跳)主治肱、胯、股、膝中受风寒湿气、筋挛疼痛。
环跳穴是膀胱经、胆经的交会穴,一穴通两经,其中,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也是抵御寒邪的城墙。
故而艾灸环跳穴,具有温阳健脾、祛湿散寒的作用,能够祛除膝盖、腿、腰跨、髋关节里的寒湿、疼痛!可辅助调理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受损等问题。
2、通经活络、活血止痛:辅助改善风湿痹症、下肢萎靡、半身不遂!《针灸大成》:(环跳)主冷风湿痹,不仁,风疹遍身,半身不遂,腰胯痛,蹇膝,不得转侧伸缩。
环跳穴—腰腿疾病常用穴位
环跳穴—腰腿疾病常用穴位环跳是足少阳胆经的重要腧穴,为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在经脉病侯上,足太阳“主筋所生病”,足少阳“主骨所生病”,筋和骨是人体结构的主体,关系着人体的活动。
环跳在股骨大转子和骶骨连线的中间环形之中,比喻自然界两山峰相结构成的环形状,是风邪聚集之处,是气候温暖,地面潮湿之所在,为此本穴有祛风散寒,化湿的作用。
定位: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将上腿足踝置于下腿的小腿中下段为度。
取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为环跳穴。
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从现代解剖学来看,针刺环跳穴可刺闭孔神经、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坐骨神经、马尾神经。
故支配下肢的运动和感觉、生殖功能、括约肌功能。
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
配伍:1、环跳配殷门、昆仑,祛风解表散寒,治疗下肢后面疼痛;2、环跳配髀关、梁丘、足三里,益气养血佐以活血止痛,治疗下肢前面疼痛;3、环跳配风市、阳陵泉,祛风散寒止痛,活络,治疗下肢外侧面疼痛;4、环跳配白环俞、太溪,养肝补肾,佐以活络止痛,治疗下肢内侧面的疼痛;5、环跳配膈俞、风市,活血祛风,治疗行痹;6、环跳配关元、命门,用温针灸,壮阳补肾,散寒止痛,治疗下肢痛痹;7、环跳配足三里、阴陵泉,祛湿活络止痛治疗着痹;8、环跳配大肠俞、风市、殷门、大椎、肩髃、曲池,壮腰补肾,通经活络,治疗半身不遂。
由于臀部的肌肉丰厚,用针要比其他部位长。
治疗不同病症,针刺的角度与深度亦有所不同。
1、髋关节疾病:针尖向髋关节直刺2.0~2.5寸,可出现局部酸胀感。
2、治疗外生殖器及少腹疾病:针尖刺向外生殖器及少腹2.0~3.0寸。
可双侧取穴,针感持续传向外生殖器和少腹。
3、治疗坐骨神经及下肢疾病:针尖略向下方斜刺2.0~3.0寸。
局部出现酸胀感,并有触电感沿下肢传导至足部。
注意:在针刺过程中,当出现向下肢放射的触电感时,不要大幅度提插捻转,以免损伤神经纤维。
环跳穴位描述
环跳穴位描述环跳穴位,又称肝俞穴位,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人体背部。
该穴位是通过刺激肝经来强化肝脏功能,具有舒肝解郁、消肝胀、清毒热的作用。
下面将从穴位位置、按摩方法和功效作用三个方面详细描述环跳穴位。
一、穴位位置环跳穴位位于人体背部,正中线旁开一横指,即第九胸椎棘突下。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找到该穴位:(一)找到第九胸椎棘突下位置,也就是胸椎下凸的骨头,这是该穴位的大致位置。
(二)以胸椎棘突下缘为基准,4个横指分别向上放置,第4指放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缘处,第3指放在第八胸椎棘突下缘处,第2指放在第七胸椎棘突下缘处,第1指放在第六胸椎棘突下缘处,然后这4个指的横向距离即为该穴位的具体位置。
二、按摩方法按摩穴位的方法主要有揉、捏、推、拍、按等方法。
以下是按摩环跳穴位的具体方法:(一)揉法:使用拇指或其他适用的手指,以适当的力度在穴位上旋转揉动,力度适中,时间以自感舒适为宜。
(二)按法:使用拇指或其他适用的手指,将力度集中在穴位上,疏通穴道,激活能量。
(三)称法:使用食指和中指捏起肌肤,在穴位上轻轻捏挤,力度适中,时间以自感舒适为宜。
三、功效作用环跳穴位是肝经的要穴之一,刺激穴位可以调理肝气,以达到调节情绪、消除疲劳、缓解压力的作用。
主要功效作用如下:(一)舒肝解郁:环跳穴位可以促进肝胆的分泌,调节丝脉,缓解情绪压力,使人情绪稳定。
(二)消肝胀:环跳穴位可以缓解肝部不适,如胀痛等,提高肝脏自我修复能力。
(三)清毒热:环跳穴位可以清肝火,消除肝胆体液中的毒素,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总之,环跳穴位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穴位疗法,可以帮助人们缓解身体疲劳,消除压力,达到舒缓情绪的作用。
如果你正在感到焦虑、烦躁或者疲劳不堪,不妨按摩一下环跳穴位,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针灸穴位 环跳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环跳穴说明指导书总述环跳,经穴名。
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枢中、髀枢、髌骨、髋骨、分中、髀厌、钚铫、环铫。
属足少阳胆经。
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
直刺2-3寸。
1.名称环跳穴2.别名枢中、髀枢、髌骨、髋骨、分中、髀厌、钚铫、环铫3.出处《针灸甲乙经》4.隶属足少阳胆经5.位置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6.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7.功能回阳固脱,舒筋通络。
8.操作直刺2-3寸9.主要配伍配涌泉穴治风疹10.定位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11.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
内侧为臀下动、静脉。
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12.名词释义环,指环曲,跳,指跳跃。
穴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因其屈膝屈髋呈环曲,如跳跃状,故名环跳。
13.功能作用回阳固脱,舒筋通络。
14.详细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
15.详细操作侧卧,伸下腿,屆上腿(成90度)以拇指关节横纹按在大转子头上,拇指指脊柱,当拇指尖止处是穴。
侧卧,于大转子后方凹陷处,约当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中1/3交点处取穴。
直刺2-3寸。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30分钟。
16.临床运用1、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半身不遂、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固软组织疾病、感冒、神经衰弱、风疹、湿疹、脚气等。
2、现代研究,环跳对胃液分泌功能有一定调整作用。
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高者降低,使低者升高。
有实验报道,用甲状腺粉或硫氧嘧啶分别引起小白鼠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后,电针坐骨神经或环跳穴,可使甲状腺功能获得调整。
环跳穴有较好针麻效应,电针动物双“环跳”穴,可以使痛阈明显升高,同时使纹状体及下丘脑、亮-脑腓肽、甲-脑腓肽明显增加。
小穴位大作用:臀部的这个穴位,益气通络很有效!一、环跳穴的功效:
小穴位大作用:臀部的这个穴位,益气通络很有效!一、环跳
穴的功效:
小穴位大作用:臀部的这个穴位,益气通络很有效!
一、环跳穴的功效:
环跳穴是足少阳、太阳两脉之会,具有健脾益气、利腰腿、通经络之效。
二、环跳穴的定位:
可以侧躺在床上,把腿蜷起来,用拇指关节按在股骨大转子上,拇指指向脊柱方向,拇指尖指向的凹陷处就是环跳穴。
三、环跳穴的主治疾病:
1、坐骨神经痛、下肢软瘫、腰腿疼痛
2、感冒、风疹、湿疹
四、环跳穴的配伍:
①配委中穴——活血止痛
②配悬钟穴——祛风散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 大最长的周围神经, 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 途经骨盆,并从坐骨 大孔穿出,抵达臀部, 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 到足。管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由腰神经和骶神
经组成。 ★坐骨神经的内侧有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血 管及阴部神经、血管等。
★由第四、第五腰神经及第一至第三骶神经的前 支纤维构成。该神经正当穴位,若进针准确,常 可刺中,从而产生强烈的向大腿、小腿直至足部 放射的触电感。
★【功能作用】:健脾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主治】:1、运动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下 肢麻痹,脑血管病后遗症,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 软组织疾病,脚气; 2、其它:感冒,神经衰弱,风疹,湿疹。
★【配伍】: 1. 配殷门、阳陵泉穴、委中穴、昆仑穴,有疏通 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治坐骨神经痛。 2.配居髎、委中、悬钟,有祛风除温散寒的作用, 主治风寒湿痹证。 3. 配风池穴、曲池穴,有祛风活血止痒的作用, 主治遍身风疹。
【进针层次】
1.皮肤 2.皮下组织
3.臀大肌 4.坐骨神经
5.股后皮神经和臀下动、静脉 6.股后肌
【进针层次】 1.皮肤:皮肤由髂腹下神经的 外侧支和臀上皮神经的双重分 布,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 自第二腰神经后支。臀部皮肤 有丰富的皮脂腺和汗腺。 2.皮下组织皮下组织、皮下筋 膜发达,富有纤维和脂肪组织, 臀部的后下部有肥厚而致密脂肪, 形成脂肪垫。 并由而肥厚的肌 肉,形成特有的臀部膨隆。
略呈四边形,起自髂骨、 骶、尾骨及骶结节韧带的 背面,肌束斜向下外方, 以一厚腱板越过髋关节的 后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 胫束。 ★作用:后伸并外旋大 腿; ★神经支配:臀下神经 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 来自第五腰神经和第一、 二骶神经。
5.股后皮神经和臀下动、静脉
★若针尖偏向内侧0.5厘米 左右,可刺中上述结构, 若刺中股后皮神经,触电样 感只放射到大腿内侧和大腿 上部,不到足底。借此可与 刺中坐骨神经相区别。
6.股后肌
★由骶丛分出的股方肌 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 经纤维来自第四、五腰 神经和第一骶神经。坐 骨神经在该肌的浅面通 过。
谢谢观看
环跳穴位解剖
【文献依据】 【体表定位】 【操作方法】 【进针层次】
【文献依据】
★《素问》:王注:足少阳、太阳二 脉之会。
★ 《针灸甲乙经》 :腰胁相引痛急, 髀筋瘈胫,肱痛不可屈伸,痹不仁, 环跳主之。 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 之。
★ 《铜人》:治冷风温痹,风疹,偏 风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转侧。
★ 《针灸大成》:主冷风湿痹,不仁, 风疹遍身,半身不遂,腰胯痛,蹇 膝,不得转侧伸缩。
★ 《金鉴》:主治肱、胯、股、膝中 受风寒湿气、筋挛疼痛。
【体表定位】
★在股外侧部,侧 卧屈股位,当股骨 大转子最凸点与骶 骨裂孔的连线的外 1/3与中1/3交点处。
★该点的体表定位 在骨客后上棘与坐 骨结节连线的中点; 向下则投影在坐骨 结节与股骨大转子 连线中点稍内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