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
佐藤学: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
![佐藤学: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c75eebe87f1922791688e872.png)
In lfi IiLjJ占J研 最后 的结 和结 沧 址 /f 公
我 的 f{I发点 和 足点 应 该放 在 哪里
一一 · 位 年 近 花 If】的 良师 益 友 .致 力
_I:教 育研 究 和 教学 30余 年 .她 不无
感 慨地 说 : “兢 兢 业、 写 了那 么多 的
东西 .现 在看 来 又有 多 少是有 价 值 的
呢 ?这 种纯 沦的 研究 最 后 J{会 }h人 止 … 惑 干¨虚 兀 , 『』n¨一 个 人 _j
、
r:
川 沦干¨实践 各行 一 活 体 系和仃 为 』I=,
,
l从j 之 I㈨ i两 条 、F行线 兀限 延 fIII印 永 小相交 、
蜻蜓 之眼 :视角下移却蜻蜒点水
蚺蜒 也 1 期 , 与 /f ¨ 的址 ,蚺蜒
瑚 的 II’ 度 耍 低僻 多 , 『I_他 仃】常 常 还 会停 下 来 歇
落后 .In 教 育实 践 肯也 理 沧并小 能体 小 和指 导 n 的 1:fl- 埘娌 沦 匙 火 心 教 育理 论 实 践之 fuJ的鸿 沟 越} 越 火 ,即使 今 天 ,这 样 的倾 向
也.非常 叫 {I【}_ 教 育研 究 常 常 以 所 建 构或 创 造
的州 沦为起 点 ,采 川I舍恩 所谓 的 “理 沦幢 川丁 实践 ” (I} wvinl ̄1 I1ra( -P) 的卡;l式 ,Inf后 对 实践 进行 评 价 ,然 后修 改州 沦能 力提 H{自己
的 解 , 当我 对 具体 的 教育 问题
}Il『还 址 求 }九策 :教 育专 业 人十 却在
教 育的 ¨外¨ 转 ,隔 若厚 厚 的 同墙 ,
研 究一 /f 着边 际 的 宏观 命题 ~我
佐藤学 教育之眼
![佐藤学 教育之眼](https://img.taocdn.com/s3/m/d62feb443b3567ec102d8a78.png)
佐藤学: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2016-11-03 陈静静教师博览微信公众号:佐藤学学习共同体★☆★飞鸟之眼:高瞻远瞩却浮光掠影飞鸟高翔天空,一目千里,所以在自然界中,视野最为开阔的莫过于它们。
它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没有限定。
但是由于视角多是俯瞰、虽然开阔,却并不集中,而且因为它们高悬在空中,所有的事物在它们眼中都是渺小而不甚清晰的。
记得刚刚开始学习教育理论的时候,我所接触的基本上都是这个类型的理论,比如:“教育与经济谁先行”“教学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等等作为一个还没有入门的研究者,我曾经一度认为这样的问题体现了思想的深度,这种宏大的哲学命题确实需要我们仔细思考。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其实这些问题是没有确切答案的,即使有答案也是强加于人的,而且即使我有能力提出自己的见解,当我在面对具体的教育问题时还是束手无策。
教育专业人士却在教育的门外打转,隔着厚厚的围墙,在研究一些不着边际的宏观命题。
我一直在追寻:我到底应该研究些什么,我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该放在哪里。
一位年近花甲良师益友,致力于教育研究和教学30余年,她不无感慨地说:“兢兢业业写了那么多的东西,现在看来又有多少是有价值的呢?这种纯理论的研究最后只会让人走向困惑和虚无,如同一个人在与空气跳舞。
”我相信很多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或多或少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
以往我们的教育研究过多地从“飞鸟之眼”来观察教育实践,虽然能够“高瞻远瞩”,但是由于飞得太高,根本难以顾及到实践,其结果是一方面教育研究者批评实践现场的封闭落后,而教育实践者也因理论并不能体现和指导自己的工作而对理论丧失信心。
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越拉越大,就算在今天这样的倾向性也非常明显。
教育研究常常以其所建构或创造的理论为起点,采用舍恩所谓的“理论应用于实践”(theoryinto practice)的模式,而后再对实践进行评价,然后修改理论,再应用,再评价。
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实践者和实践领域,研究者往往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其进行预见和猜测。
“三教”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产业学院多元协同的关系澄明、发展取向与优化路径
![“三教”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产业学院多元协同的关系澄明、发展取向与优化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dd6784b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e.png)
“三教”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产业学院多元协同的关系澄明、发展取向与优化路径作者:宁启扬何健标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33期摘要高职产业学院是多元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实践载体,也是落实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社会多元力量协同参与办学的重要抓手。
在“三教”协同创新视角下澄明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多元协同的关系困境,包括统筹与依赖的政校协同关系、松散与疏离的行企协同关系、传统与局限的校企协同关系等,为其发挥多元协同合作整体效能,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三融”发展提供前提。
未来,高职产业学院的发展将以“三教”协同创新引领资源协同、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主体协同、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优化目标协同、以数字化转型达成治理协同为路径,推动实现多元主体资源的创新整合与育人成效的深层跨越。
关键词“三教”协同创新;高职产业学院;多元协同;发展取向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33-0028-07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系统谋划了我国教育体系中三种教育类型的一体化改革。
“三教”协同创新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和新赛道。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以高职院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为主要特征,汇聚了信息、人才、技术和物质资源,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新发展理念,推动社会多元力量协同参与办学的重要实践载体。
在“三教”协同创新视角下探析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多元协同的关系困境和发展取向,对着力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协同矛盾,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职产业学院的实践发展与理论诉求(一)高职产业学院的发展历程产业学院是伴随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并在国家政策指引下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
教育研究的三个视角读后感
![教育研究的三个视角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96af47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2.png)
教育研究的三个视角读后感
佐藤学说,教育研究有三个视角,飞鸟之眼,蜻蜓之眼与蚂蚁之眼。
这三种视角对应着宏观、中观和微观。
而一名校长,要实现他的教育理想,也需要围绕这三种视角做专项修炼。
佐藤学说,教育研究有三个视角,飞鸟之眼,蜻蜓之眼与蚂蚁之眼。
飞鸟,在高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然界视野最开阔的物种,俯仰天地,追逐星云,对整个局势有清晰判断。
蜻蜓,几乎贴地飞行,更容易亲近,它看的不是宏观层面,而是中观,对具体环境,小气候下的生态有更好的认知与把握。
蚂蚁,每天都在用身心丈量土地,用触角嗅着泥土气息,它们对一线的专业问题有最透彻的理解,用行动改变着土地样貌和生态。
这三种视角对应着宏观、中观和微观。
而一名校长,要实现他的教育理想,要做好教育研究,要从优秀走向卓越,也需要围绕这三种视角做专项修炼。
职业教育的的类型特征与基本规律修改
![职业教育的的类型特征与基本规律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c26de5c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5.png)
职业教育的的类型特征与基本规律修改职业教育是指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它与普通教育相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1.知识与技能结合:职业教育不仅仅注重传授学生所需的专业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职业教育强调学以致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者实习来掌握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2.实践导向: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学生在职业教育中会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例如实验、实习或者项目实地考察等。
3.职业定位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为学生提供专业技术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特定职业的需求。
因此,职业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会明确培养学生的职业目标,并且根据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安排。
4.个性化培养:职业教育注重学生个体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特长来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职业教育学校会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开设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和项目,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2.功利性导向: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其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一般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
职业教育会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发展能力。
3.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需要达到良性的互动和协同发展。
产业需要依靠职业教育培养出具有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而职业教育也需要借助产业的支持和实践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只有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才能够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效果。
4.学习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不仅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职业教育中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总之,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基本规律反映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通过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的安排,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培养出具有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读《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佐藤学如何做研究》有感
![读《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佐藤学如何做研究》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cbc0d9c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c.png)
用心观察,耐心等待读《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佐藤学如何做研究》有感陈老师撰写的文章《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佐藤学如何做研究》向一线教师介绍了教育研究的三大视角:“飞鸟之眼”“蜻蜓之眼”和“蚂蚁之眼”。
文章中写到的关于佐藤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能指导一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
读了文章中谈到的“蚂蚁之眼”,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耐心观察,认真倾听新时期的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又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课堂活动,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当下的学习。
好的观察活动需要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
在教学笔顺规则时,笔者发现部分学生为了快速写完一个字,将横折、横这两个笔画一笔写成。
写出的字与用正确笔顺写出的字相似,但是整个字的字形结构发生了变化。
还有部分同学,将横折写成横、竖。
语文教师应关注细节,去引导学生改正错误,让他们真正把握生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
孩子用这样的小聪明完成写字任务,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是时间久了,这些小聪明就会影响他的各科学习。
教师在发现问题后,要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明白脚踏实地才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必由之路。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老师有一双慧眼。
这双慧眼就是陈老师在文章中提到的“蚂蚁之眼”。
二、虚实结合,学会鼓励理论为虚,实践为实。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一定要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如果一位教师有着“蚂蚁之眼”,他一定会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上学到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都能运用到称重、测量的实践活动中去,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复习所学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口语交际课《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防范意识,教会学生独自一人在家时,不可以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学生的学是需要动力的,这一份动力或许就是老师和家长的一次鼓励。
职业教育教学法考点
![职业教育教学法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4311d5ce2f0066f533224b.png)
职业教育教学法考点1、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其课程内容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
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必需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专业—一个专业之所以成为专业,是因为这个专业有着与其他专业不同的学科知识结构。
职业——个职业之所以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这个职业有着与其他不同的工作过程,包括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诸方面。
2、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知识包括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和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学)。
3、陈述性知识:一般指理论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事实概念)和“为什么”(原理、规律)的问题。
过程性知识:一般指经验性知识,主要解决“怎样做”(经验)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职业教育课程论和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关系为三种:大教学论观、大课程论观和一体化论。
4、影响教学方法的四大因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
三个过程: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5、专业教学论是职业教育师资“最切身”的“职业科学”(陈永芳语)6、职业教育教学目标有哪些变化?1)人才培养目标从单一就业转向就业与发展并重;2)由注重知识与技能转向能力与人格培养;3)越来越强调适应性与迁移能力。
7、从未来社会对成员的要求来看,最受欢迎、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具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人沟通合作的人。
8、“三个对接”即在职业教育中,要突出教学要求与职业要求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岗位对接、情感态度与职业素养对接,只有这三方面进行良好的对接,学生毕业后才能较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9、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1)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知识教学强调“适度、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职业院校以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核心,组织知识和技能教学;普通高等学校则以系统的知识体系为核心,发展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造能力。
)( 2)强化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1:1)( 3)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的多样性(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学习水平之间的差异,分层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关注和采用,教学重心逐渐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行动导向教学法得到推广和欢迎。
职业教育研究理论
![职业教育研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ce8405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e.png)
职业教育研究理论
简介
本文档将介绍职业教育研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职业教育研究理论是指关于职业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旨在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并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
概念解析
职业教育研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观:研究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和价值观,探讨职业教育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2. 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旨在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
3. 职业发展理论:研究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的阶段和机会等方面的理论,帮助职业教育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职业生涯。
4. 职业技能培养理论:研究职业技能的培养方法和策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员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重要性
职业教育研究理论对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教育质量:职业教育研究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培养策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2. 适应职业需求:职业教育研究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人才。
3. 推动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研究理论可以激发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创新思维,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4. 促进社会进步:职业教育研究理论的不断深化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稳定职业技能的人才,提升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
总结而言,职业教育研究理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支撑和引领,对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社会需求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学习者中心”视角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研究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学习者中心”视角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5a304508762caaedc33d407.png)
“学习者中心”视角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发展机制;学习者中心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问题的提出:当前,更多地研究者对于专业群组群逻辑和建设路径的关注让我们看到,专业群组建与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有三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是否体现了“学习者中心”?专业群的竞争优势到底是什么?专业群如何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本课题组认为,研究并建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学习者中心”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是一个关键问题,对专业群高水平发展、可持续发展、创造性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题界定:本课题主要是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意见》的指导与规范下开展研究,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学习者中心”视角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发展机制问题。
关于专业群内涵、组群逻辑、建设路径等不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学习者中心”视角下高水平专业群竞争优势和功能如何有效发挥,及“学习者中心”视角下高水平专业群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和机制建立的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专业群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创新,国内关于专业群的研究成果较多,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启示。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当前研究现状的特点:第一,关于专业群的内涵与特征。
已有成果显示,专业群内涵解释主要来源于人们对产业群的认识与理解,比如赵昕、张峰认为:借鉴产业集群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相关理论,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是指区域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化发展的一种模式。
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群的基本特征有区域性、统筹性、集约性和适应性。
孙峰认为,产业群的发展推动了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
所谓专业群是以某一个重点核心专业为龙头,包括若干个服务于相同技术与服务领域的专业的集合,这些专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理论基础和能力要求,可以共享师资、课程、实践场地等教学资源,具有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提升教育本身的投入产出比、节约教育成本、突显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与存在理由等作用。
教育研究的三重比较法:内涵与阐释
![教育研究的三重比较法:内涵与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2d7291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4.png)
2023年第2期 现代大学教育 理论探索基金项目: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教育空间视角下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美比较与建构研判”,项目编号:BIA210198。
收稿日期:2022-10-19作者简介:戚兴华(1983—),男,河南周口人,管理学博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从事研究生教育国际比较、教育政策与区域发展研究;广州,510200。
王传毅(1985—),男,四川成都人,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研究生教育与教育政策研究;北京,100084。
Email:xinghua7@163 com。
教育研究的三重比较法:内涵与阐释戚兴华 王传毅摘 要:在中国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比较教育在促进教育开放与教育现代化方面起到了无以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不断面临方法论的挑战。
教育研究中常见的比较方法多源于或借鉴国外学者的理论学说,方法论偏重书面资料,方法应用侧重于文本与经验分析。
教育比较研究相应地集中在静态制度与具体个案两端,而较少探讨教育制度与教育事实、教育价值之间的关系。
在考察比较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三重比较法”这一新的比较研究思路:既移步换景,区分本国、国别与国际三种语境,在往返穿梭中辨明实境中的教育真实;又定点观察,探求“事实呈现—制度比较—价值分析”三个维度的互证性,循序渐进地开展比较工作。
这一思路提供了一种根基下沉的开放性比较方法,有助于对比较教育的经典方法与经典理论进行再反思,探索国际比较与中国教育实践结合的新方式。
关键词:比较教育;三重比较法;教育事实—教育制度—教育价值;三种语境;维度互证中图分类号:G40-03;G40-059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23)02-000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的发展一直立足本国、博采众长。
比较研究作为重要的方法论,在共享全球经验、增进国际理解、促进国际合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介绍
![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b4026be81c758f5f61f67ec.png)
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介绍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介绍“功能”在日常用语中,常常是“作用”的同义词,但“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它是根据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来判断的。
“功能”则指事物或方法内含的、可能实现的有效作用。
功能是指一事物或方法对于其它事物的作用。
某一事物或方法的功能是它的自身所内含的。
功能在具有功能的事物或方法未与其作用对象发生关系时处于潜在状态。
潜在状态的功能是否能变为现实还受对象的状态及环境条件影响。
教育看作是一个人为的事物,其功能是在“期望”的、“潜在”的和“现实”的三个不同的功能存在形态上开展的。
“期望”的功能存在于人的意识和愿望之中;“潜在”的功能存在于教育的实际结构之中;“现实”的功能存在各地方教育的实践之中。
智育功能具有必然性、知行统一性。
德育没有知行统一性,因为利益驱使,教育者、受教育者都可能知行不一,知错而行知对不为。
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介绍1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飞鸟之眼2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蜻蜓之眼3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蚂蚁之眼转换视角:用另一只眼睛看教育在笔者看来,无论是“飞鸟之眼”还是“蜻蜓之眼”抑或是“蚂蚁之眼”都是必要的视角,关键是如何让这三种眼睛都成为“慧眼”。
每个人会因为自己的身份、立场和背景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观察视角,但是每个人在选择自己视角的同时,应该更加敏感地意识到或许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转换视角这个方面,佐藤教授学无疑是一个典范。
佐藤学教授在东京大学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后,曾经在三重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后来,他再次回到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从他的博士论文《美国课程改造史研究——单元学习的创造》(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可以看出,最初佐藤学教授也是倾向于理论研究,专注于美国的课程史的钻研。
但是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选择躲在书斋里钻研故纸堆,而是走出了象牙塔,到中小学中去、到课堂中去,对此,他也经历了复杂的心路历程。
众所周知,日本一向重视教育,1900年日本就完成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在OECD的PISA测试中,日本也始终站在第一梯队的前沿。
职业教育研究综述
![职业教育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d9288e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e.png)
职业教育研究综述
职业教育研究综述是对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和评价。
它旨在总结职业教育研究的现状、进展和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职业教育研究综述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探讨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目标、内容、
方法等基本问题,为职业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职业教育实践研究:关注职业教育的实际问题,探讨职业教育
的实施策略、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3.职业教育比较研究: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职业
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揭示职业教育的差异和共性,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提供借鉴。
4.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分析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效果,
为政策的制定和改进提供参考和建议。
职业教育研究综述的方法通常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通过实证研究,深入调查和分析职业教育的实际问题,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职业教育研究综述是对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和评价,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中职教学管理三维目标设计与施行的基本策略
![中职教学管理三维目标设计与施行的基本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0ecc7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f.png)
中职教学管理三维目标设计与施行的基本策略中职教学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培养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技能的毕业生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制定并实施一套有针对性的三维目标设计策略。
第一维目标设计策略:个性化发展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多样化的,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评估,了解其兴趣、特长和潜力,找到适合其发展的方向。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培养模式。
对于对技能类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技能培训;对于对学术类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学术辅导和研究机会。
通过个性化发展,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维目标设计策略:跨学科融合现代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他们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进行跨学科的融合教学。
各学科之间要加强联系和对接,通过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要设计跨学科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一个学科的也能学习到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要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增强其竞争力。
中职教育的特点是职业导向和实践性强,因此实践教学在教学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
要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的结合,通过将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和实习,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通过实践教学强化,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中职教学管理的三维目标设计与施行的基本策略包括个性化发展、跨学科融合和实践教学强化。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通过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教学强化,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研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研](https://img.taocdn.com/s3/m/ecbf3a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3.png)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研就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
这种改革模式旨在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传统的职业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现实社会对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仅凭理论知识难以胜任工作。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参与实践,实践活动的内容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注重与企业的合作。
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与企业脱节,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这是因为学校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授课,提供实践机会,还可以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训。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与模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职业教育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往往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实社会对员工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可以不断地提高这些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是一种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与企业合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飞鸟之眼
![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飞鸟之眼](https://img.taocdn.com/s3/m/db6de1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5.png)
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飞鸟之眼教育研究是一门多元的学科,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和分析。
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教育研究视角。
第一,飞鸟之眼。
飞鸟之眼是一种宏观视角,强调从整体上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
通过这种视角,研究者可以从更宽广的角度审视教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教育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飞鸟之眼的视角着重于教育的宏观层面,关注教育的制度特征、社会背景和大趋势。
例如,从飞鸟之眼的视角来研究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可以探讨教育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为科学制定教育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细葛之脉。
细葛之脉是一种微观视角,强调从个体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
通过这种视角,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和个体的经验。
细葛之脉的视角着重于教育的微观层面,关注教育的具体实施和个体的学习积累。
例如,从细葛之脉的视角来研究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探讨个体在使用教育技术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学习效果,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戏班之角。
戏班之角是一种多元视角,强调从多种参与者的视角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
通过这种视角,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教育现象,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等多个参与者的视角。
戏班之角的视角着重于教育的多元层面,关注教育的多元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例如,从戏班之角的视角来研究家庭教育的角色,可以探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和行为,以及这种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影响,从而为改善家庭教育提供实践建议。
综上所述,教育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和分析。
飞鸟之眼、细葛之脉和戏班之角这三种视角各具特点,通过不同的视角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可以为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生涯教育的多元化视角和创新思维
![职业生涯教育的多元化视角和创新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2345e424ba1aa8114431d9bc.png)
职业生涯教育的多元化视角和创新思维作者:庄明科张冬梅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2年第04期2007年12月出台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推进,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此后,全国高校陆续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很多学校还将其开设为必修课。
同时,两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大学生创业大赛对于进一步推进职业生涯教育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之下,全国高校越来越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很多学校都开始在职业生涯教育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即以多元化视角研究当今中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用创新思维去突破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的既有模式。
如何形成多元化视角和创新思维1.从原来的垂直思考向水平思考转变传统的垂直思考又称“ 收敛式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是指从许多想法中不断加以节制、缩减、浓缩,一直收敛到一个焦点意念,在追求唯一正确答案或标准答案时,我们是在进行垂直思考。
水平思考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 ·波诺提出,又叫作“发散性思考”,为弥补“垂直思考”之缺点应运而生,是指从少数意念或问题出发,往各种可能的方向自由联想,因而各种想法一直往外扩散,没有止尽、没有界限,它寻求自僵硬的成规中逃脱出来,但并非叛逆而是创新。
以大学生就业为例,从高校的就业部门寻求突破,下达任务和指标,这是一种用垂直思考解决问题的模式。
而近年来国家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就是水平思考的模式。
水平思考得到的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让人们不断地扩展想法。
比如,以创业带动就业,用水平思考我们可以进一步这样扩展:第一,鼓励大学生创业;第二,鼓励有工作经验的人去创业;第三,鼓励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二次创业,扩大企业规模。
笔者认为第三种做法更容易成功。
2.从一些特殊案例中寻求创新在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异类》一书中,用“异类”来形容社会中的成功人士,并对这些成功人士进行分析,总结出令人吃惊并发人深省的结论。
关于职业教育学研究对象之确定
![关于职业教育学研究对象之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38600de514791711cd791760.png)
关于职业教育学研究对象之确定有自己的排他性的研究对象,这是区分不同学科的主要标志。
研究对象的界一种新的思路。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研究对象;知识分类一、学科研究对象的规定性(一)界说学科研究对象的必要性1.研究对象的确定,是一门学科能够独立存在的基础条件。
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意味着学科的理论研究就会陷入茫无目标的境地。
也就无所谓拥有独特的、排他性的“势力范围”,在学科之林中也就没有了自己的位置。
如果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一直处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离散状态,那么这门学科还不能称得上是一门真正的学科。
纵观哪些已经独立并获得认可的学科,另外,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也是形成该门学科基础理论的基石。
研究对象的确定,是进行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一面镜子”,否则失去了标准,研究就无从下手。
2.研究对象规定着一门学科的性质、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
有什么样的研究对象就有什么样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这是学科建设的基述和深刻地揭示才能了解学科的特质,而且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也依赖于对其研究对象的深入认识和剖析。
3.对于研究者而言,如果对于学科研究对象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就很难形成“聚焦性”的研究。
这样一方面会导致研究的“游离与中心之外”和“越界与其他”的状态,另一方面使得研究出现很多的“盲区”,学科的一些重要的领地或被“侵占”或仍未开垦,其必然结果就是延缓或阻碍学科的发展以及理论体系的构建。
对于科学理论建设具有首要意义。
因为,理论总是关于某种对象的理论,不存在无对象的理论,对象是理论的主体和核心,全部的理论分析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展开的,所有的逻辑论证都是为了说明对象而进行的。
只有明确了研究对象才能开始科学研究,只有科学地界说了研究对象,也才能建立起严格的科学理论及其体系”。
“对于一门学科来说,生死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至今职业教育学都没能形成明确的独特的研究对象,这是其难以成为一门真正学科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