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不灭 喜怒不除 声色不去 滋味不绝 神虑转发

合集下载

晋代嵇康的养生精论(6)

晋代嵇康的养生精论(6)

晋代嵇康的养生精论(6)
作者:周贻谋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0年第4期
周贻谋
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

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荚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

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济,玄德日全。

不祈喜而有福,不
求寿而自延,此养生大理之所效也。

——嵇康《答难养生论》
这段话翻译过来,意思就是一养生有五大难处:名利之心不能灭绝,这是第一难;大喜大
怒不能消除,这是第二难;声色之欲不能抛弃,这是第三难;贪图肥甘厚味不能断绝,这是第
四难;劳神苦思反复发生,这是第五难。

这五难的现象必定存在,即使是内心希望延缓衰老,
心中吟诵养生的至理名言;仔细玩味其中的精华,呼吸早晨旺盛的阳气,也不可能不违背颐养
天年的规律,更不可能使人避免夭折短命。

倘若内心不存在上述五难的情况,那么生活就会过
得舒心顺畅,深藏不露的道德修养也会更加完善,主观上不祈求喜事而福气不招自来,不刻意
去追求高寿而寿命自然延长,这就是养生大道理的最好体现。

晋代嵇康所论养生有五难,其本身就是至理名言,堪称养生的座右铭,经常被人反复引用。

唐代名医孙思邈对此也是加倍赞赏,并在所著《备急于金要方》中加以选录引述。

建议有志养
生的中老年朋友可以把嵇康的上段文字背诵下来,必定可以从中得到怡养身心的有益启示,对
自身如何追求健康长寿也很有指导意义。

(本文作者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养神应注意的问题之一

养神应注意的问题之一

声 无 , 可 非 议 。 要 提 高 , 不 想 学 习 行 吗 ? 要 发 展 . 不 思 创 新
行吗 ? 这学 习之欲 ,创造之欲 ,催 人 奋进 。 人 类不断产生
新 欲 望 , 反 映 出 人 类 Lj 益 发 展 的 新 追 求 。 由 此 可 见 . 人 欲
者 ,既 是 生 活 的基 本需求 , 又 是追 求 的 内在动 力? 然而 ,
● 三 、 抑郁伤 感
抑郁伤感在一 定范 围 内是人 的正 常情 志反 应 。 而受
精神刺激后 的抑郁伤感是一 种不 良的情绪 , 也 是疾病 的
表现 ,抑郁伤感容 易使肝 心 脾三 脏 受损 。
哭 泣流 泪 是 消散 内郁和 抑制亢奋情绪 的 发泄 疗 法 。
对常有抑郁伤感 、悲伤欲哭者 ,应鼓励其放声尽情地 痛
, 四者损 滋味 ,
五 者 除 佞 妄 , 六 者 去 妒 嫉 ” ..
七 情六 欲 为人 之 常情 。 要 生 存 , 耍 吃 饭 , 就 有 食 欲 。
要 繁衍 , 要 交合 , 就 有性 欲 。 要生 活 . 必 需油盐柴 米 、 衣服
被 褥 , 岂能 没 有 物 欲 ? 人 生 ~ 世 , 追 求 真善美 , 欲 留好名
外 , 必 须牢记 “ 以恬愉 为务 ” . 只有精神永远 保持乐 观 、
开 朗 , 体 内气 血 才 能 正 常 运 作 , 否 则 … 百病 生 于 气 ” 。
● 一 、 恬淡虚无
清 静 养 神 . 以 静 制 躁 , 是 预 防 疾 病 的 莺 要 原 则 。 《素
问 上 古 天 真 论 》强 调 指 m “ 恬 淡 虚 尤 . 真 气 从 之 , 精 神 内守 , 病 安从 来 ? ” 这 里 的 “ 恬 淡 虚 无 ” 即心 神清静 。 心

注解孙思邈养生铭

注解孙思邈养生铭

养生铭孙思邈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来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养生铭》的解释如下: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相因。

这一节总体上是讲精神养生的,怒之所伤,肝气也;思之所伤,脾胃之气也;喜之所伤,心气也。

气乃肺、肾所主,神依气血所存,正气损伤,岂不心“疫”、病“因”吗!对于此,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曾引用魏晋时期养生学家嵇康的话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实乃最大的心病),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确为耗心神、伤肾气之大虑),滋味不绝为四难(吃也是非常费脑筋的活),神虑精散为五难。

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

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在孙氏反复论证的这段话中,重点强调的都是情志对养生的决定性作用。

就孙氏诗中所说之怒伤肝言,它是人情志受损的一种表现。

《黄帝内经》中有明确地论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涌)于上。

”(《素问·生气通天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飱泄。

”(《素问·举痛论》)也就是说,怒因气生,气则怒发,生气——发怒——生气,构成了一条恶性循环链。

正如《淮南子》所言:“人之性,有所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在一首制怒诗中也阐明了雷同的观点:“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若问病根深与浅,此身应与病齐生”。

怒气大发,相应的疾病就会因之而生,受害最直接的是肝胆系统。

因怒导致的机体的气血逆乱,会使人出现头痛、目胀、面红、耳赤、呕血、憋气等症状。

甚则使人昏厥卒倒,因此致死者也不罕见。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血气方刚的周瑜性情急躁,容易发怒。

第六品 安

第六品 安

第六品 安忍(颂词)第六品 安忍⼀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切诸福善。

罪恶莫过嗔,难⾏莫胜忍,故应以众理,努⼒修安忍。

若⼼执灼嗔,意即不寂静,喜乐亦难⽣,烦躁不成眠。

纵⼈以利敬,恩施来依者,施主若易嗔,反遭彼弑害。

嗔令亲友厌,虽施亦不依。

若⼼有嗔恚,安乐不久住,嗔敌能招致,如上诸苦患。

精勤灭嗔者,享乐今后世。

强⾏我不欲,或挠吾所欲,得此不乐⾷,嗔盛毁⾃⼰。

故当尽断除,嗔敌诸粮⾷,此敌唯害我,更⽆他余事。

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忧恼不济事,反失诸善⾏。

若事尚可改,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不欲我与友,历苦遭轻蔑,闻受粗鄙语,于敌则相反。

乐因何其微,苦因极繁多。

⽆苦⽆出离,故⼼应坚忍。

苦⾏伽那巴,⽆端忍烧割,吾今求解脱,何故反畏怯?久习不成易,此事定⾮有,渐习⼩害故,⼤难亦能忍。

蛇及蚊虻噬,饥渴等苦受,乃⾄疥疮等,岂⾮见惯耶?故于寒暑风,病缚捶打等,不宜太娇弱,若娇反增苦。

有者见⼰⾎,反增其坚勇,有⼈见他⾎,惊慌复闷绝,此⼆⼤差别,悉由勇怯致。

故应轻害苦,莫为诸苦毁。

智者纵历苦,不乱⼼澄明。

奋战诸烦恼,虽⽣多害苦,然应轻彼苦,⼒克嗔等敌,制惑真勇⼠,余唯弑⼫者。

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

悲愍⽣死众,羞恶乐⾏善。

不嗔胆病等,痛苦⼤渊薮,云何嗔有情,彼皆缘所成。

如⼈不欲病,然病仍⽣起,如是不欲恼,烦恼强涌现。

⼼虽不思嗔,⽽⼈⾃然嗔,如是未思⽣,嗔恼犹⾃⽣。

所有众过失,种种诸罪恶,彼皆缘所⽣,全然⾮⾃⼒。

彼等众缘聚,不思将⽣嗔,所⽣诸嗔恼,亦⽆⼰⽣想。

纵许有主物,施设所谓我,主我不故思,将⽣⽽⽣起,不⽣故⽆果。

常我欲享果,于境则恒散,彼执亦不息。

彼我若是常,⽆作如虚空。

纵遇他缘时,不动⽆变异。

作时亦如前,则作有何⽤?谓作⽤即此,我作何相⼲?是故⼀切法,依他⾮⾃主,知已不应嗔,如幻如化事。

由谁除何嗔,除嗔不如理,嗔除诸苦灭,故⾮不应理。

故见怨或亲,⾮理妄加害,思此乃缘⽣,受之⽢如饴。

若苦由⾃取,⽽⼈皆厌苦,以是诸有情,皆当⽆苦楚。

应对“心理四味”助康寿想得过多心神疲惫“善恶有报”有心理学依据

应对“心理四味”助康寿想得过多心神疲惫“善恶有报”有心理学依据

龙源期刊网
应对“心理四味”助康寿/想得过多心神疲惫/“善恶有报”有心理学依据
作者: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3年第04期
应对“心理四味”助康寿
文/何益
酸甜苦辣咸,是人们饮食中的调味剂。

其实,心理也有“四味”——心酸、甜蜜、苦恼、新鲜,如果善于应对,特别有助于老人的健康长寿。

宽容面对心酸人生难免会遇到不顺心、不如意及令人心酸的事情,面对心酸的事情,最好采取宽容的态度。

宽容当时可能会使人心里更加酸涩,但却是脱离烦恼、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

宽容不是逃避,而是豁达与睿智的表现。

在宽容别人之时,实际上也宽容了自己,使自己释去了重负。

感恩应对甜蜜每个人都会有甜蜜的回忆,童年时父母的关爱;少年时伙伴的友爱;青年时情侣的爱恋;中年时事业的成就;老年时晚辈的尊敬……不管得到谁的关爱,都要心存感恩之心,这样会让人感觉更加甜蜜,也有助于这种甜蜜的传递。

及时宣泄苦恼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总想对亲人或好友诉诉苦,把心里的不快倒出来,这就是宣泄。

与此同时,也希望有人来帮助自己解开心中的疙瘩。

宣泄过后,心情豁然开朗,会轻松很多。

接受新鲜事物社会不断发展,新鲜事物不断出现,如果老人从内心排斥新鲜事物,就会增加许多烦恼。

当你接受、尝试新的活动,接受新的挑战的时候,你会发现多了一个新的生活层面。

学习新的技术、掌握新的方法,都可以使人获得新的满足。

总之,善于应对“四味”,做到心理保护上的自立、自觉,就能保持较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远离躯体疾病的困扰,远离心理疾病的烦恼。

想得过多心神疲惫
文/曹梦齐。

摒弃“五难” 长寿不难

摒弃“五难” 长寿不难

摒弃“五难”长寿不难*导读:晋代养生家嵇康将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归纳为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有此五难,不管你如何强烈地希望健康长寿,吃药进补,照样百病缠身,自减寿数。

假如日常生活中,尽量摒弃五难就有可能登上长寿之巅。

名利不去为一难我国汉代医圣张仲景就曾无情地抨击追求名利者,说他们向往权贵威势,不惜绞尽脑汁,为身外之物丢掉了身体这个根本。

老子也曾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就是说人们不受利欲的引诱,不作过分的奢求,这既不是什么耻辱,也不会有什么危害。

如果不是这样,为了名利而千方百计,日夜钻营,只能是心劳日拙,导致百病丛生,丧志折寿。

但愿每一个人都学会在平平淡淡中细品生活的甘泉,做人要戒贪欲邪念,做到行也要安然,坐也要安然,名也不贪,利也不贪,粗茶淡饭乐陶然。

喜怒不除为二难人在生气时若恨得直咬牙,脸青一阵白一阵,手足发抖心发颤时,必然会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致病。

特别是怒发冲冠的情绪波动对老年人危害更大,不少老年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暴怒犹如一枚定时炸弹,对疲惫的心脏,脆硬的血管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很容易诱发脑溢血或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及心肌梗死,使人在盛怒之余离开人间。

经常发怒有损健康,大喜过度亦可为害。

《儒林外史》脍炙人口的故事范进中举就是一个典型。

现实生活中,因过度兴奋得意忘形、喜不自持,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甚至猝死的现象还少吗?生活不可能平静如水,人生也不会事事如意,如能正确处理,将对身心有莫大的好处。

有一首佛家的保身偈语是这样说的: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

这几句话较好地点出了身病与心理调节的关系,不妨细细揣摩。

声色不去为三难声色是指过度的外界刺激和性生活。

有许多娱乐活动本身无可非议,但若通宵达旦地打扑克、玩麻将、下棋、唱歌跳舞等,打乱了生活规律,久而久之,必然会把身体搞垮。

《答难养生论》从养生五难说起

《答难养生论》从养生五难说起

养生,是中国人从古至今都热议的话题,但是养生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容易在哪里?我国晋代养生大家嵇康在其所著的《答难养生论》中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

分别指追逐名利、狂欢暴怒、贪恋声色、嗜食肥甘、情志不稳等行为。

“名利不灭”,为一难《红楼梦》中的跛足道人有一首《好了歌》,头一句便是“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几千年来,多少人为了名利二字而犯难、犯险甚至犯罪。

特别是历朝历代的官员,不少人都栽在这名利二字上,所以,为官者首忌“名利不灭”,名利心太重的人,整日忧思伤神,用中医的保健理论来看就是“忧思伤脾”,脾胃功能受损,又何谈养生呢?对于淡泊名利的养生之道,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享年98岁高龄的钱学森有着独到的见解。

“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

”这是钱学森的至理名言,也是他的财富观。

2001年12月初,钱老90岁生日前夕,霍英东基金会通知钱学森去广东领奖。

卧床多年的钱老自然不能亲自前往,由他的夫人蒋英教授代领。

蒋英出发前对“我代表你去领奖金了。

”钱老说:“你去领支票?”蒋英说:“是的。

”钱老幽默诙谐地说:“那好,你要钱,我要奖。

”这是他们夫妻二人姓氏的谐音:钱和蒋。

“喜怒不除”,为二难我们有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喜怒随性,常常不顾及他人感受,而实际上对自己健康的危害更大。

具体到为官者而言,更应控制好自己的喜怒情绪,一来有利于时刻保持头脑清醒,避免一时糊涂犯下错误,二来也有益于身体健康。

一般情况下,保持喜悦愉快的心情能使人体气血调和,有利于消除疲劳,缓解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强信心,提高工作效率,对健康大有裨益。

但“过喜”却会伤身,中医认为,“过喜伤心”。

因过喜而导致的常见病有:高血压、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窒息、流产、气胸、失眠等等。

中医认为,“大怒伤肝”。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发怒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并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表现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脑血管和冠状动脉痉挛等。

发朋友圈的精美说说心情短语句子

发朋友圈的精美说说心情短语句子

发朋友圈的精美说说心情短语句子一辈子太短,要心情灿烂! 愁眉苦脸也过一天,眉开眼笑也过一天,干嘛让自己心情灰暗。

本来就过一天少一天,多给自己一些心宽。

那么有哪些句子适合发朋友圈并会让人眼前一亮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发给朋友圈的好句子,欢迎大家阅读!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饱食伤心,忠言逆耳。

山芋去皮切成块,添米加水制咸粥;可防便秘和痔疮,利尿降压抗纹皱;大米放入核桃仁,加水适量煮成粥;健脑补肾治失眠,化痰定喘睡通宿。

愿快乐安康!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

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

忧悲多恚,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

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

祝快乐健康!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希望,人生最大的资本是健康。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快乐,人生最大的幸运是平安!生气四害:血压变高,血脂变稠,血色变紫,血管变细。

引发脑塞,心肌梗死!使身体充满精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快活的习惯。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

乌龙茶,减肥佳。

身材秀,吃土豆。

气血虚,吃荔枝。

葡萄甜,补血源。

要润肤,樱桃补。

常吃枣,不显老。

燕麦汤,皮肤光。

食蜂蜜,皮肤细。

萝卜汤,治胃胀。

红薯蒸,大便通。

早上吸引朋友圈的句子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跑步走,药铺不用找。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厚于味者薄于德,沉于乐者反于忧。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要长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此皆学问得力处。

要保持健康的身体,除了节食安静这两位医生外,还有一位,就是快乐。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嵇康论养生五难

嵇康论养生五难

嵇康论养生五难作者:李立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3年第07期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

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嵇康崇尚老庄,曾说“老庄,吾之师也!”,讲求养生服食之道。

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

嵇康擅长音乐,作有琴曲《风入松》;又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

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三国时期魏国的嵇康写了一本书叫《答难养生论》,写到养生的一些难处,他总结出共有五难。

我们如果解决了这五难,才能做到健康长寿。

第一,名利不灭。

中医认为养生第一难就是名利思想太重。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里也批评很多人“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

人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勾心斗角,都是为了名利。

中医强调的是追求而不强求,你可以追求名利,但不要强求,这就是养生的态度。

第二,喜怒不除。

就是情绪不稳定。

第三,声色不去。

什么叫声色不去?简单地说就是好色。

社会上有句话叫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其实这就是声色不去带来的问题。

第四,滋味不绝。

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有人明明是脂肪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肥胖、心脏不好,可是每天还胡吃海塞,这样对养生肯定不好。

第五,神虑转发。

就是考虑的问题太多,活得不自在。

大家看长寿的人,心态一般都非常宁静。

养生口诀

养生口诀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饮食保健人体健,动静养生人长生。

2、老年晚餐六不过:不过咸、不过甜、不过饱、不过粘、不过荤、不过晚3、养生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避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不去五难保体健,折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

4、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好牙口;头为精神之府,日梳五百健耳目;脚为第二心脏,搓涌泉保健康;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禆神元;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常伸懒腰乃古训,消疲养血又养心。

5、德靠自修,神靠自养,乐靠自得,趣靠自寻;忧靠自排,怒靠自制,喜靠自节,恐靠自息。

养生以得神,得神而延寿。

6、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宽容是心理养生的“安全阀”;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7、健康之道,确有决窍:基本吃素,坚持走路。

有劳有逸,待人和睦。

情绪稳定,精神宽舒。

8、少一点自我封闭,多一点人际交流;少一点羞羞搭搭,多一点大大方方;少一点担心疑虑,多一点坚定自信。

9、青年人以炼为主,中年人养炼兼顾,老年人炼养适度;越忙越要抽空炼,锻炼修养身心健。

决心信心加恒心,炼身养性有耐心。

10、淡泊名利,去留无意。

维持正义,伸张正气。

清心寡欲,荣辱不惊。

利国利民,身体力行。

11、劳逸结合,延年益寿;动静结合,健康长寿;炼养结合,康乐长寿。

12、早炼早见效,晚炼还有效,长年修炼长收效。

锻炼养身,因人而异;修炼方法,因地制宜。

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13、宽厚待人,严于律已。

谅人之过,念人之功。

助人之短,扬人之长。

怜人之苦,济人之急。

于人方便,于已方便。

14、好习惯是健康长寿的银行;好营养是健康长寿的保障;好心境是健康长寿的免疫剂。

15、多吃蔬菜少吃肉,滋养身体能长寿;静养心灵动养肉,劳逸结合能长寿。

16、五谷皆食,粗细都吃,食不厌杂,适可而止。

七八分饱,青春不老。

养生的“五误”与“五难”

养生的“五误”与“五难”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早已不是仅仅满足于温饱,养生成了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打开电视,拿起报纸,都可以看到专家们给出的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

但是,养生并非易事,需要避开误区,克服困难。

常见的养生误区——1. 半夜上网,去歌厅、舞厅,困了不睡觉。

之后却失眠,再吃安眠药。

2. 挑最有特色的饭店吃饭,吃最可口的美食,食不厌精,却在酒桌上大谈肥胖之害。

3. 酒局多时作无可奈何状,吃完“酒神”等解酒药,慷慨赴宴。

没酒喝时打电话:“哥们儿,过来啊,我请客 ……”4. 对于正规宣传的科普知识不经意,听到“大师”的话,却怎么想怎么有道理。

5. 追求越来越高:谋高级职位、穿高级服装、住高级住宅、坐高级轿车、吃高级饭店,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要克服的养生“五难”——魏晋时的名士嵇康在《答难养生论》中提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

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警示意义。

第一难:名利不灭。

张仲景在《伤寒论》的序里曾批评很多人“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

我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地追名逐利,把心思都放到了应酬,很少注意身体内部的变化,体内有些脏器已经出现了不平衡,发出求救信号了,却体察不到,一旦觉察时,往往都到了很难挽回的地步,这就是过度外求的结果。

但是,人是属于社会的,不可能完全摒除名利,这就要我们掌握一个度,在向外攫取的同时,也要适时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

第二难:喜怒不除。

人都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喜是心气欢畅的表现,怒是肝气奋进的表现,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情志,所以不可能把它们除掉。

这里的喜怒是指超出正常范围的狂喜和暴怒,狂喜则心气涣散而不收,暴怒则肝气刚暴而不柔,会对脏器造成严重的损害。

其他如忧思悲恐惊五情,如果过度,也会对机体造成伤害,忧悲伤肺,惊恐伤肾,过思伤脾。

第三难:声色不去。

贪图声色和贪图名利都是贪欲的表现,为什么分为两条呢?这有一收一放的不同,贪图名利是往里收敛,希望自己的存款越多越好,名声越大越好,这都是积累自己想要的东西;贪图声色则是把存的东西挥霍出去,尽管自己身体有点家底,但如果总是挥霍无度的话,迟早也会神衰精亏。

朋友圈养生说说

朋友圈养生说说

朋友圈养生说说导读:1、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

2、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

3、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寝食之间尔。

4、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休息。

保持乐观情绪,遵循生活规律。

白天按时运动,身体就会康宁。

晚上按时休息,精神就会安逸。

5、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

6、寿命的缩短和精力的虚耗成正比;寿命的延长和心情的悲哀成反比。

7、要保持健康的身体,除了节食、安静这两位医生外,还有一位,就是快乐。

8、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9、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

10、乐观和欢笑是养生保健的金钥匙;忧虑和愤怒是损害健康的腐蚀剂。

11、戒吸烟,限喝酒,心胸开阔不发愁。

午饭后,睡一觉,自我调节减疲劳。

晚餐少,宜清淡,有利健康和睡眠。

晚饭后,散散步,身心放松舒睡眠。

睡觉前,泡泡脚,按摩涌泉胜吃药。

12、精神萎靡不振的人,是没有生命的人。

13、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无法表露,文化就无法施展,力量就无法战斗,知识就无法利用。

14、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

15、练出一点汗,小病看不见,干净一身轻,不净生百玻。

16、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7、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存之本。

18、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

19、怒时光景难看,一发遂不可制,既过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

20、人生四最:因气生病最不该,身患重病最悲哀,绝症康复最舒畅,死于无知最冤枉。

21、贵而能贵人者,欲贱不可得也;以达而能达人者,欲穷不可得也。

22、治心以中,治气以和。

23、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

祝快乐健康!24、人勤于体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人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摄精。

25、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养生有五难 名利数第一

养生有五难 名利数第一

养生有五难名利数第一*导读:中医古书《答难养生论》中提出养生有五难,是哪五难呢?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

中医古书《答难养生论》中提出养生有五难,是哪五难呢?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

这里把名利思想过重当成了养生的第一难题,人活一世,谁不把名利当回事呢?但实际上呢,很多事情是可以追求但不可强求的,名利思想过重就成了一种负担,成了养生的一大忌讳了,张仲景在《伤寒论序》里面就说道: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但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

有此可知,名利思想过重自古以来就是养生第一大忌。

第二难是指的情绪调节不好,喜怒无常。

第三难也需要强调一下,声色不去就是指的色欲,君不见现在多少成功人士最后犯事儿,甚至有牢狱之灾都是因为男女之事,因为色欲过重。

第四难说的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甚至想吸什么就吸什么,事实也是这样,目前常见的脂肪肝、高血脂、痛风、糖尿病、肥胖症等等都是祸从口入。

第五难是指因一些事情辗转反侧地思虑过度。

前面说过养生应该外动内静,相对外动,内静有时候更难做到,因为思想的问题有时候不好解决,以上的五难有四难都是思想上的问题。

现代社会,人们心态普遍浮躁,人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偏大、期望值过高等,所以心理调试、心态的自我调节尤其关键。

养生还有一个大的难点,就是缺乏恒心。

很多中西医学专家养生专家讲的道理各位一看就懂,甚至不看不听也明白那理儿,但就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或者短期行长期则坚持不了。

想健康长寿吗?贵在坚持。

穿井得一人原文

穿井得一人原文

穿井得一人原文装在套子里的人原文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

您一定听说过他。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经典原文古不欺人古代中医典籍中的经典论述,千百年后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中国论文网/6/view-26925.htm 1、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诊候》)注释上医:此指高明的医生。

中医:此指普通的医生。

下医:此指平庸的医生。

发挥高明的医生,不仅懂得诊治疾病,还能通晓防病养生的理论与实践;普通的医生,既能诊治已发疾病,尚能治病于欲发之初;平庸的医生,只懂得有病治病,不懂得未病防病。

未病――欲病――已病,有似于今日所言健康――亚健康――疾病。

高明的医生,对由未病至已病的全过程均应有切实的了解,做到未病防病,欲病早治,已病治病。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还告诫医生要做到: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

就目前的医疗现状而言,无论是人员的配备,还是经费的投入,均偏重于临床医学(主要针对已病),而对预防医学(主要针对未病)、康复医学(主要针对病后)尚未予充分重视,这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

2、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晋・嵇康《嵇中散集・答难养生论》)注释声色:特指淫声与美色。

王重阳修身名作《坐忘铭》原文及译文

王重阳修身名作《坐忘铭》原文及译文

王重阳修身名作《坐忘铭》原文及译文《坐忘铭》,出处无从定论,有曰出自王重阳,有曰出自司马承桢。

《坐忘铭》最早记载于宋朝曾慥所著的《道枢》第三十五卷众妙篇。

明朝胡文焕编撰的《类修要诀》下卷,也收录了《坐忘铭》。

明朝郑瑄的《昨非庵日纂》第七卷颐真篇中节录了《坐忘铭》,是一篇关于修身养性的作品。

这首《坐忘铭》朗朗上口,意明理彻,又自带道家的出尘意韵,尤其是前八句非常受人们欢迎,很多人拿来当作处世的座右铭,讲的是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克服暴怒、烦恼、索取、偏执、贪婪、苟且这些弊病,稳定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习惯,就能达到圆融的境界。

《坐忘铭》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

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

不求无谄无曲,不执可圆可方。

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

【译文】经常静默不语,元炁不会损伤;减少思考问题,智慧之烛就会闪闪发光;不动怒,全身的元神都会欢快和畅;不生气,属火的心地就会变得清凉;心中无求就不会巴结讨好别人;不执著,任何事情,要圆就圆要方就方;不贪图名利欲望,就是最大的富贵;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何必害怕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自长。

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

气漏形归厚土,念漏神趋死乡。

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昌。

【译文】断绝五味,口中的不死液自然就随顺下降;元无淳和,形体自寂,真息、胎息就会日日增长;禅定之后若去碰触就会身体倒毙神识远游;若有妄想就会随梦迁流,尸体强僵;元气泄漏就会形体死亡,归葬坟土;杂念纷呈,元神就离开身体,跑到鬼乡;识神停止,不再干扰,才能使元神活跃,大放光彩;七魄灭迹,不再分神,三魂才能把能量增强;转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

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

造化若知规矩,鬼神莫测形藏。

节饮节食少寐,是谓真人坐忘。

【译文】广博地穷研物理,反而难以穷究无上的真理;一切阴阳变化都不脱离无为的真常;无形的先天元精潜藏在隐约不清似有非无的境界;无形的大象混迹于模糊难辨,无边的渺茫;道的自然变化规律与万物的生死变化本同一理;就是神通具足的鬼神也不能测度其行藏的真相;入定到不思饮、不思食、不思睡眠,这才叫真人禅定已经坐忘;心忘念虑,即超欲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不灭喜怒不除声色不去滋味不绝神虑转发
养生先要克“五难”(中医讲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江海涛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早已不是仅仅满足于温饱,养生成了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打开电视,拿起报纸,都可以看到专家们给出的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

但是,养生并非易事,需要更多实践。

魏晋时的名士嵇康在《答难养生论》中提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

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警示意义。

第一难:名利不灭。

张仲景在《伤寒论》的序里曾批评很多人“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

我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地追名逐利,把心思都放到了外面,很少再有机会体会身体内部的变化,这样体内有些脏器已经出现了不平衡,向心君发出求救信号了,心脏这个君主之官却体察不到下面的疾苦,一旦到了能觉察的时候,往往都到了很难挽回的地步,这就是过度外求的结果。

但是,人是社会的动物,不可能完全摒除名利,这就要我们掌握一个度,在向外攫取的同时,也要适时把心收回来,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

第二难:喜怒不除。

人都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喜是心气欢畅的表现,怒是肝气奋进的表现,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情志,所以不可能把它们除掉。

这里的喜怒是指超出正常范围的狂喜和暴怒,狂喜则心气涣散而不收,暴怒则肝气刚爆而不柔,绝对会对本脏造成严重的损害。

其他如忧思悲恐惊五情,如果过度,也会对机体造成伤害,忧(悲)伤肺,恐(惊)伤肾,思伤脾。

第三难:声色不去。

贪图声色和贪图名利都是贪欲的表现,为什么分为两条呢?这有一收一放的不同,贪名利是往里收敛,希望自己的存款越多越好,名头越大越好,这都是积累自己想要的东西;贪图声色则是把存的东西挥霍出去,尽管自己身体有点家底,但如果总是挥霍无度的话,迟早也会神衰精亏。

第四难:滋味不绝。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我们吃的东西需要脾胃来运化,才能转化成精微的物质。

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脾胃逐渐虚弱,不能运化太多的食物了,就会有大量的痰浊在体内堆积,表现出三高、肥胖。

因此,饮食要节制,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暴饮暴食,尤其中老年人更要清淡饮食。

第五难:神虑转发。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曲运心机,喜欢算计,耍小聪明。

一件事情总在心里绕来绕去,时间长了,气机就容易纠结而不畅达,进一步气血淤滞而造成病态。

所以说待人处事要豁达一些,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就如俗话所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因此,我们在探索养生之道时,首先要注意上述五难克服了没有,其次才是食疗、拍打等细节的技巧,千万不要舍本逐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