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趣味数学游戏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趣味数学游戏教案导语:数学并不是一门令所有学生都感到兴趣的学科,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或许您心中有着一份疑惑,如何才能够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呢?那么,趣味数学游戏教案就是解答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通过趣味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通过趣味的数学游戏,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难题。
三、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趣味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四、教学准备:1.一张趣味数学游戏的教学板书。
2.数学游戏所需的材料:骨牌、九宫格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次我们将通过趣味的数学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
我们马上开始我们的数学之旅!2、新课讲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是乘法分配律,即a*(b+c)=(a*b)+(a*c)。
但是我相信这个公式并不好记,所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来记忆这个公式。
3、游戏环节:第一关,我们来玩骨牌游戏。
我们将骨牌分成两份,一份是1到6的数字,另一份是相应的计算符号。
我们将两份骨牌混合,然后从中选出三个数字,一个乘法符号和一个加法符号。
在规定时间内,将数字与符号组合成算式,使得算式的值最大。
谁说数学不好玩?第二关,我们来玩九宫格游戏。
给你一个3*3的宫格,在宫格中填数字,使得每行、每列、对角线数字之和均为10。
规定时间内完成,看看谁能先完成。
4、巩固练习:我们现在来复习一下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即a*(b+c)=(a*b)+(a*c)。
现在我们完成一个简单的计算题,例如2*(4+3)=?5、课堂总结:你们今天熟练地掌握了乘法分配律,同时还玩得开心,不是很棒吗?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趣味数学游戏的方式来学习乘法分配律,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激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对数学的掌握不再像以前那么枯燥与困难了。
六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学设计第一课算24点教学内容:算24点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
3、知道不同的牌可以算成24,相同的牌有不同的算法。
4、增强研究数学的兴趣。
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算24点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计算教学难点:能灵活计算24点教学准备:每人九张牌,多媒体课件,铅笔和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师:瞧,老师带来什么?(师出示扑克牌)生:扑克牌。
师:平时看到大人们用扑克牌玩过什么游戏?生:讲师:孩子们你们用扑克牌玩过什么游戏?生:我们玩过算24点。
师:知道怎样算24点吗?生1:只用1到9这九张牌,每次选其中的两张、三张或四张。
生2:用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生3: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
师:对,就是根据几张牌上的数,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算出得数为24。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算24点。
(板书:算“24点”)二、层层递进,探究规律1.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师:小朋友们,你能说说哪两个数相乘等于24?生反馈,师板书:师:看,我们可以乘得24、加得24、减得24。
2、第二环节:三张牌算24点师:目前我出8,请你选出两张牌和8“碰”出24。
(拿走3)师:你选的是哪两张牌?怎样算出24?生讲,师板书师:小朋友用加、减、乘、除算出3,再和8相乘得到24,真聪明!师:现在我出6,你选哪两张牌和我“碰”出24?(拿走4)生1:我选2和2,2+2=4,四六二十四。
(根据学生的回覆板书)……师:现在给你2、3、4,说说怎样算出24?生反馈师: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用这三组牌算24点时,通常都用到了几几二十四的口诀,小朋友真聪明!师:那这一题该怎样算呢?(点击:3、5、9)同砚们在算这一题时还是想几几1二十四的口诀吗?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生:3×5=15,15+9=24。
师:哦,看来我们用三张牌算24点,也可以先算出一个数,再和另一个数相加得24,我们再来看一组,你会算吗?(点击:4、4、7)师:谁来说说该怎样算?生:4×7=28,28-4=24。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趣味教学应用案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趣味教学应用案例引言:数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到困惑和无趣。
然而,趣味教学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趣味教学应用案例,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更有趣的学习环境。
一、立体图形的“寻宝游戏”在教授立体图形的同时,可以设计一个趣味的“寻宝游戏”,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探索找到隐藏在教室中的立体图形。
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一个寻宝地图,上面标有各种立体图形的示意图和线索。
学生需要根据线索找出对应的立体图形,并在教室中找到相应的物体。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轴游戏在数轴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数轴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轴的概念。
游戏规则如下:将教室的地面划分为一个个小格子,并在其中某些格子上写下数字。
学生需要按照出题者的口令,在数轴上移动相应的格数。
移动后,如果站在数字格子上,则获得相应的分数。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能够学会正确使用数轴,并提高他们在数轴上移动的准确性和速度。
三、数独挑战数独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数字逻辑游戏,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授数独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独题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如完成时间最短的学生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积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数独挑战,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并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数学趣味竞赛数学竞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动力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小型的数学趣味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竞赛可以包括口头回答问题、解决数学谜题和完成数学题目等多个环节。
通过竞赛,学生既能够在积极竞争中提高解题能力,又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总结:趣味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利用游戏与趣味性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案
利用游戏与趣味性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案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注重数字技能的学习和应用。
而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科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门。
数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其中的百分数题目是六年级数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百分数问题往往都比较困难和抽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利用游戏和趣味性的方法来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难点知识。
下面就是一个针对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应用的教案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游戏和趣味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和应用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理解和运用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能够通过游戏和趣味性的方式巩固和提高知识的学习度。
二、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在引入环节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或动画,比如《变形金刚》或《蜘蛛侠》等等,这些动画中的画面里都有运用到百分数,例如变形金刚中的魔方会出现百分比的问题,蜘蛛侠中也会出现关于百分数的问题。
这样,可以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保证教学内容的紧跟时代。
当然,这个环节并不应该太过占据课堂时间,只需2-3分钟即可。
第二步:理论讲解在讲解百分数的理论知识时,我们应该尽量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算。
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化繁为简,模拟一些具体现实的例子,详细地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超市购物的例子,详细讲解如何计算折扣和打折。
或者化身为一个运动员,给学生演示比赛成绩的百分比计算,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更加深入地理解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第三步:问题解决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们一起讨论一些与百分数相关的运用实例,如:自行车的折扣是七十五折,如果一个自行车原价是720元,那么现在这个自行车售价是多少?这位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了两个750米和一个800米的成绩,如果成绩是以最快速度进行排名,那么他和其他选手之间的百分比是多少?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百分数计算的方法,也能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课堂趣味数学教案
小学课堂趣味数学教案
适用年级:小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趣味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思维发散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学拼图游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份数学拼图,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拼图完成。
2. 数学填词游戏:老师出一个数学题,学生组成小组填写答案,同时填写完整的题目会出
现一句有趣的句子。
教学步骤:
1. 引入活动:让学生看一段关于趣味数学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分组游戏:将学生分组,分发数学拼图给每组,规定时间内完成。
3. 整理成果:让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让其他组评价,并进行奖励。
4. 数学填词:以填词游戏的形式继续活动,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
教学方法:
1. 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 互动教学:老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评价:
1. 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思维发散能力。
2.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活跃,积极思考,达到了教学目标。
扩展活动:
1. 数学实验: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实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数学绘画: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反思:
1.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更吸引学生参与。
2. 在分组活动中要合理安排小组成员,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
通过趣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范文5篇
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范文5篇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107例1,P108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2、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向上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找到合适的形来表示数和在形中找出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我们已经学过奇数,你还记得哪些数是奇数吗?(PPT出示)师:相邻的两个奇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奇数。
(出示加法算式口算得数:1+3,1+3+5)师:同学们算得真快。
(出示:1+3+5+7+9+11+13=)你还能马上报出得数吗?二、探究新知:教学例一师:这条算式中是不是存在一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计算呢?复杂的问题都是从简单开始的。
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前面的两条算式。
(一)画图形1、提示用1个小正方形表示1,那+3就是再加三个一样的小正方形。
出示图片有几个小正方形?你是怎么知道的?2、再+5呢?可以怎么摆?出示图片(二)形与数对应为了便于观察,老师给他们都涂上了颜色,是不是更清楚呢?我们把刚才表示小正方形数的2种算式综合起来,可以用什么号连接?板书:1=1的平方1+3=2的平方1+3+5=3的平方小结:这里的正方形直观的解释了数的两种运算,同学们想一想,按照这样的规律,图四会是什么样子,与它配套的算式又是什么样子?同桌合作,画出草图,写出算式。
(三)找规律观察这些数和形,你有什么发现?生1: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每列小正方形数的平方生2: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奇数,(都是从1开始的)生3: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想一想,第10个图中有几个小正方形?第100个图呢?这个规律可以用到所有类似数的计算吗?只有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时,我们可以转化为求正方形的个数。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一、课题:趣味数学
二、学习目标
1、学习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增强学习兴趣;
2、学习一些奇妙的数学概念,提高数学水平;
3、培养孩子利用逻辑思维求解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有趣的算式、游戏方块等。
2、准备一个说明书,让孩子在听完讲解之后自学共同探讨。
3、准备实物加上电脑,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四、教学过程
1、数字拼合游戏:让学生将数字拼出总和为15的数字方块,找出最多拼合选项,以
此类推,拼到40。
2、逆转数字猜谜游戏: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给出一个数字,学生要将该数字的三
位数、四位数交替猜,谁猜的先出来勇夺胜利。
3、点与线游戏: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给出相同的正方形方块,要求学生利用正方
形方块铺满整整平方米的画布,并给出尽可能多的正方形方块解题思路。
五、总结与归纳
1、总结:数学课是孩子有趣又有挑战性的体验,学生学习完这几个游戏,不仅学到
了一些数学知识,而且还提高了思维能力,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2、归纳:这几个游戏的方式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孩子们更容易把所学掌握和运用。
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5篇
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5一、教材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
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
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①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
六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教学设计
六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教学设计活动主题:数图形与找规律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2.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研究积极性和观察能力。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二、数图形:1.出示图形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上图中有几条线段吗?”2.学生试着数一数,并一齐一段一段地数。
3.引导学生再看图形,启发问:最长的有几段?最短的又有几段?中间跨了什么?4.得出总数:4+3+2+1=10.5.归纳出方法:数这样的图形时,我们就从最小段的总段数一直加到1=总数。
三、找规律:1.情境式出示题目,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数。
2.引导学生观察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多少,是否有相同的规律。
3.学生讨论得出相邻两数的差依次是25、24、23、22和1、2、2、4、8、32.4.兴趣尝试: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并找出每组数的规律。
五、谈研究体会,总结活动效果。
本次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合作的精神,积极参与讨论,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通过数图形和找规律的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规律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因此在开始教学前,需要安排两个课时让学生熟悉教材,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并了解教材版本。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是否能理解教学内容,建议在课后多问问学生的听课效果。
在教案设计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情况和当地数学书的版本。
如果需要临时备课,可以在课间与同学聊天,了解哪些同学数学比较好,让他们民主发言,建议如何教学。
趣味数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融入到数学中,让学生学会用扩散的思维去研究数学,真正达到趣味化的效果。
第一板块介绍了圆的基础知识,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此外,还介绍了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原因,并列举了一些圆的相关公式,如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圆的面积公式等。
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数学好玩》旨在让六年级学生巩固和拓展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和有趣的生活案例,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运用数的进制、数的估算、简便计算等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掌握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转换,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的进制、估算、简便计算等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熟练掌握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转换;能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在于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灵活思维。
-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数的进制、估算、简便计算等知识。
2.教学过程: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古代计数方法的数学故事,如《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的进制的发展历程。
-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教师总结数的进制的重要性。
-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加深对数的进制、估算、简便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过程:
-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如何快速估算总价”、“如何简便地计算一个数的平方”等。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
趣味数学课教案
趣味数学课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爱;2.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数学课的教学内容为趣味数学题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迷题:通过数字迷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
2. 计算游戏:通过计算游戏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
3. 数学拼图:通过数学拼图的解答,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与观察能力。
4. 数学思维训练: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思维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趣味数学题目及相关教学材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数学也可以很有趣。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如数字的读法、加减法运算等。
二、活动一:数字迷题(2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数字迷题,并向学生解释规则和要求。
2. 学生个人或小组解答数字迷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尽量找出正确答案。
3. 学生交流与探讨各自的解题思路,并在黑板上进行共同讨论。
三、活动二:计算游戏(25分钟)1. 教师分发计算游戏的材料,并解释游戏规则。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计算游戏,尽量快速地计算出正确结果。
3. 完成游戏后,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学习其他同学的思路。
四、活动三:数学拼图(3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分发数学拼图的素材,并解释拼图规则。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数学拼图,调整拼图的位置以完成正确的形状。
3.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案,同时注意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五、活动四:数学思维训练(2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有趣的数学思维题,鼓励学生思考并解答。
2. 学生可以分组或个人完成数学思维题,并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鼓励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收获与进步。
趣味数学教案
趣味数学教案引言:趣味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的一种方法。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数学常常被认为是一门枯燥、困难的学科,让学生产生畏惧感。
而趣味数学教育通过引入游戏、思维拓展等元素,改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与态度。
本文将介绍一堂趣味数学课的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数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2.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发展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准备趣味数学游戏材料,例如数独、填字游戏等;(2)列出本节课的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
2.学生准备:(1)准备笔、纸和计算器等学习工具;(2)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或谜题来导入课程,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我有一个隐藏的数字,这个数字的个位是6,十位和百位的和是10,它是什么数字呢?”学生可以思考并主动回答问题。
2.概念探究(1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和引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开始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
以“数独”游戏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数独游戏的规则和解题技巧,并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一个简单的数独谜题。
3.趣味游戏(20分钟)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通过比赛的方式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如计算题、几何问题等。
4.团队合作(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一个较难的数学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拼图的方式完成一个数学拼图游戏,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分享思路,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
5.展示与总结(10分钟)在这一环节,学生将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点评和总结,强调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考。
四、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数学题作为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思考。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最新文案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最新文案可以从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难度的适切性、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反思。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最新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最新文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例探究(一)自主探索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4.汇报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女生:4×5=20(人);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
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预设(2):女生: (人);男生: (人)。
师:这种方法中,是什么意思? 呢?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六年级上册趣味数学社团计划
六年级上册趣味数学社团计划一、社团背景和介绍我校六年级上学期将开办趣味数学社团,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社团,让学生们从游戏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喜爱。
二、社团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活动内容1.数学游戏:通过各种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知识,如数独、数学拼图、九宫格等。
这些游戏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2.数学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和校外的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
通过参加竞赛,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3.数学拓展课程:开设一些拓展课程,如数学探索课、数学实验课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数学的原理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4.数学应用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数学应用实践活动,如数学建模、数学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安排1.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为1个小时。
2.活动地点:学校教室或图书馆。
3.活动人员:社团指导教师和社团成员。
4.活动形式:游戏、竞赛、课堂教学等。
五、预期成果1.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对数学产生兴趣。
2.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提升。
4.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得到锻炼。
六、社团管理1.社团成员要按时参加活动,积极配合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
2.社团指导教师要认真组织活动,制定活动计划,并及时对社团成员进行指导和评价。
3.社团成员要爱护社团财物,共同维护社团的形象和声誉。
通过这个趣味数学社团的开设,我们相信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会大大提高。
优秀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优秀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片、挂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2、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埃及的金字塔)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
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1)金字塔在哪里?(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4)为什么叫“金字塔”?(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四、指导书写1、投影映示生字。
六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掌握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培养统计观念。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例,进行简单的猜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确定问题中的信息的能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简单的猜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四、教学用具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猜谜语,激兴趣。
课件出示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假如你要三思后行,不能做它的大王。
(打一自然现象)学生猜一猜。
教师问:你们喜欢天气吗?学生答:喜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二)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情境图,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从图中了解到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图中同学们在进行踢毽子比赛,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小精灵说的话)同学们知道哪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随机板书:可能性)这个单元我们就一起学习“可能性”(揭示课题)你觉得学习这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交流)(三)探究新知。
出示书包图片,想一想,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不一定发生?同桌讨论,在课本上写一写。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评。
课件出示填空题:①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学校组织运动会,今天同学们都能按时到场。
到中午时,全部同学都能吃到大米饭和鸡汤。
②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下雨后地上一定会出现蚯蚓。
中午时教室里有老鼠。
③可能性很小的事件抛一枚硬币,抛一次正面朝上,反面朝上可能性有 1/2吗?④不一定发生的事件一枚硬币抛到两个正面的事件可能性有多大?教师讲解: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可能不发生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是不确定的?生:不确定。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趣味教学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趣味教学应用随着教育的进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趣味教学逐渐成为教师们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本文将以几个知识点为例,介绍一些趣味教学应用。
一、整数的认识与运算1. 整数的概念引入将整数的概念引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游戏来实现。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整数积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差异,同时培养他们对整数的认识。
2. 整数的加减运算在教授整数的加减运算时,可以利用互动性强的教具来辅助教学。
比如,可以使用一个大型数轴,让学生在数轴上进行整数的加减运算,通过移动代表数字的卡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整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3. 整数游戏设计一些趣味的整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整数的加减运算来解决问题。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整数积分游戏,在游戏中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整数运算问题,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特征1. 学习平行线的特征在教授平行线的特征时,可以设计一个趣味的绘画活动。
让学生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绘制平行线,并观察他们的特征。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特征。
2. 探究相交线的特征在学习相交线的特征时,可以引入一些趣味的小实验。
比如,可以让学生贴几条直线于水平台面上,并观察相交线的角度。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探究出相交线的特征,进而理解角的概念。
三、比例和比例关系1. 比例的认识在教授比例的概念时,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比如,可以通过食材的配比,让学生感受到比例的存在,并引导他们找出食材之间的比例关系。
2. 比例的绘制在学习比例的绘制时,可以利用一些趣味的绘图活动。
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比例在纸上绘制图形,通过实际操作来练习绘制比例图。
通过以上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趣味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实践操作等方式,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益智游戏的趣味学习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益智游戏的趣味学习益智游戏的趣味学习数学一直被认为是很枯燥的一门学科,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将数学的知识与游戏相结合,那么学习就会变得有趣起来。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中,通过益智游戏的趣味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知识点,提高数学的学习成绩。
益智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中,益智游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
如:小数分数反比例函数,通过骰子游戏,让学生感受微小的数字变化,理解小数的概念;分数的运算中,将其转化为蛋糕分配的游戏,生动形象的描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中,通过分析时间和速度的变化关系,将其转化为爬山活动的游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在益智游戏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游戏,主动积极的思考,发扬自己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获得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思维训练。
在游戏中,学生能够为了赢得游戏而不断努力,通过这样一种互相竞争的方式,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而且,益智游戏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和成就感。
通过完成任务和得分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
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数学问题的学习中,因为数学标志着他们成功的智力和表现。
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中,利用益智游戏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兴趣的好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和学习水平,选择适宜的益智游戏并结合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中,益智游戏的趣味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多利用益智游戏这种教育方法,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文案
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文案教案中可以体现出以下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强化教学的思想性,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如何减轻课业负担等等。
今天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202X文案,期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202X文案1一、教材分析:1、第一提出圆的面积运算和其他已经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运算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觉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定与料想,并通过屡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换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发学习态度和方法。
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内容分析: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控平面图形的运算方法2、学习本课的入手点及目的:在学习圆的面积之前,学生已经掌控其他平面图形的运算方法。
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运算方法和圆的面积的关系,总结出圆面积运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圆面积运算方法的进程,进一步发展推力能力。
2、能运用圆面积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实践推导出圆面积运算公式;探索圆面积运算方法和长方形面积运算方法飞关系,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运算。
(三)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形发觉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判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进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体会。
(四)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知道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换中获益。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增进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身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算24点教学内容:算24点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
3、知道不同的牌可以算成24,相同的牌有不同的算法。
4、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算24点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计算教学难点:能灵活计算24点教学准备:每人九张牌,多媒体课件,铅笔和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师:瞧,老师带来什么?(师出示扑克牌)生:扑克牌。
师:平时看到大人们用扑克牌玩过什么游戏?生:讲师:孩子们你们用扑克牌玩过什么游戏?生:我们玩过算24点。
师:知道怎样算24点吗?生1:只用1到9这九张牌,每次选其中的两张、三张或四张。
生2:用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生3: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
师:对,就是根据几张牌上的数,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算出得数为24。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算24点。
(板书:算“24点”)二、层层递进,探究规律1.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师:小朋友们,你能说说哪两个数相乘等于24?生反馈,师板书:师:看,我们可以乘得24、加得24、减得24。
2、第二环节:三张牌算24点师:现在我出8,请你选出两张牌和8“碰”出24。
(拿走3)师:你选的是哪两张牌?怎样算出24?生讲,师板书师:小朋友用加、减、乘、除算出3,再和8相乘得到24,真聪明!师:现在我出6,你选哪两张牌和我“碰”出24?(拿走4)生1:我选2和2,2+2=4,四六二十四。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现在给你2、3、4,说说怎样算出24?生反馈师: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用这三组牌算24点时,通常都用到了几几二十四的口诀,小朋友真聪明!师:那这一题该怎样算呢?(点击:3、5、9)同学们在算这一题时还是想几几二十四的口诀吗?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生:3×5=15,15+9=24。
师:哦,看来我们用三张牌算24点,也可以先算出一个数,再和另一个数相加得24,我们再来看一组,你会算吗?(点击:4、4、7)师:谁来说说该怎样算?生:4×7=28,28-4=24。
师:这一次我们是先算出一个数,再和另一个数相减得到了24。
小结:看来玩算24点的游戏挺有趣的。
我们用三张牌,用加减乘除分两步算出了24。
师:小朋友想不想也用三张牌算算24点?小组合作,比比哪组算得又对又多。
师:请看比赛规则点击:第一、组长记录算式,其余同学每三人一组轮流出牌,每人每次各出一张;第二、牌中的A看作1;第三、如果根据拿出的三张牌算不出24,可以重拿三张牌进行计算。
音乐响,小朋友们开始算,音乐停,比赛结束。
各组汇报。
3、第三环节:四张牌算24点师:假如增加到4张牌,要算24点,你有勇气算吗?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行!怎样将1、2、5、8这四张牌算出24点?提醒小朋友们这里的“A”应该看作1。
生讲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算法!再看下面:4、5、7、8 3、1、7、9 5、6、5、3有三组扑克牌,这两组算第一题,这两组算第二题,这两组算第三题,每位小朋友独立完成,算完后可以抢算其它小组的,看谁算得对又多!学生试做、反馈、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师小结:用四张牌算24点的确难度大了些,但我们小朋友都很聪明,爱动脑筋,表现的特别棒!三、挑战自我,实现超越师:下面小朋友进行24点大王挑战赛,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电脑随机抽出的四个数算24点,答对一题可以为本组赢得一面红旗,所得红旗最多的为大王组。
注意,先小组内讨论后回答。
听明白了……师:请组长汇报一下本小组共获得多少面小旗。
……师:小朋友,我们为冠军队鼓掌,同时也把掌声奖励给我们自己挑战的勇气!四、趣味活动,拓展延伸今天我们玩了24点的游戏,回家后,把今天学到的本领和家人交流一下,看看如果用四个3、四个4、四个5、四个6算出24点。
第二课巧填符号教学内容:巧填符号教学目标:1、能熟练运用倒推法和凑数法巧填运算符号。
2、经历尝试探索巧填符号的过程,培养学生建立倒推和凑数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增加口算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倒推法和凑数法巧填运算符号。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倒推法和凑数法巧填符号,使等式成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24点,游戏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玩了24点游戏,现在老师想要考考大家4 4 4 4=24;2、在我们的数学王国中除了有趣的数字,还有神奇的符号,介绍符号的作用。
〖设计意图〗用已玩过的游戏导入,既温故了旧知,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介绍符号的由来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自主尝试,探索方法[凑数法]将+-×÷()填入适当的地方,使下面的等式成立例1:2 2 2 2=02 2 2 2 2=02 2 2 2 … 2 2=0等于0的思考方法:师:至少几个2可以得0?后面剩下的数怎么办?引导学生发现2-2=0,其它数只要乘在其后面就可以了!例2:2 2 2 2=12 2 2 2 2=12 2 2 2…2 2 2=1等于0的思考方,1+0=1,最少几个数能凑成1,师:至少几个2可以得1?后面剩下的数怎么办?引导学生发现2÷2=1,追问其它后面的数有用吗?没用怎么办呢?生:发现后面的数变0就行了,而如何得0,例1已经推算过了。
例3:2 2 2 2=22 2 2 2 2=23 3 3 3 3=24 4 4 4 4 4=25 5 5 5 5 5 5=2怎么样得到2,很快发现只要单单一个数2就可以了,后面的数字通通可以变成0;当第一个数不是2时,怎么凑成2呢?发现任意2个数的和永远是这个数的两倍,由此可得(3+ 3)÷3;(4+4 )÷4 例4:反推法 2 2 2 2=32 2 2 2 2=34 4 4 4 4 4=35 5 5 5 5 =3师:三个相同的数是这个数的3倍,可以得(2+2+2)÷2=3,5个2的时候怎么办?也可以看最后一个数是2,那只要前面的数凑成1就行了,如何凑成1(如例2)。
6个4得3,可以先用反推思想,3=4-3,第一个数是4,那后面几个数只要能凑成3就行了。
5个5凑成3,3=1+2,再想办法凑出1和2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现推算的方法,鼓励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口算能力三、合作交流,灵活运用例5凑数法,反推法(1) 2 2 2 2=4(2) 2 2 2 2 2=4(3) 3 3 3 3 3=4(4) 4 4 4 4 4=4(5) 5 5 5 5 5=4分折:4=2+2=1+3=5-1, (1) (2) 运用凑数的方法,2+2可以凑成4; (3) 看到3,可以运用倒推的方法想,几加3等于4,这样前面的3只要凑成1就行了, (4)个4就能得4,后面的4干嘛呢?(5) 5-1等于4,后面几个5如例2凑成1就行了。
总之在审题时,先仔细观察,再思考是用凑数法还是倒推法解决问题!例6.2 2 2 2 2=52 2 2 2 2=62 2 2 2 2=72 2 2 2 2=82 2 2 2 2=82 2 2 2 2=9说明:允许一题有多法。
例7. 你能写出四个4组成得数是1~9的算式吗?(1)4 4 4 4=1(2)4 4 4 4=2(3)4 4 4 4=3(4)4 4 4 4=4(5)4 4 4 4=5(6)4 4 4 4=6(7)4 4 4 4=7(8)4 4 4 4=8(9)4 4 4 4=9解:(1)(4+4)÷(4+ 4)=1(2)4÷4+4÷4=2(3)(4+4+4)÷4=3(4)(4-4)×4 +4=4(5)(4 × 4 + 4)÷4=5(6)(4+4)÷4+4=6(7)(4+4)-4÷4=7(8)(4+4)×4÷4=8(9)(4+4)+4÷4=9分析:(1)等于1的思考方法:1+0=1,(2)等于2的思考方法:假设最后一步是加法,那么两组数各为1,有:(4+4)÷4+4=2(3)等于3的思考方法:假设最后一步是除法,那么前三个数凑为3个4,有:(4+4+4)÷4=3(4)(5)4 4 4 4=5,最后一个4前面是三个4,如可凑出1,1+4=5,如可凑出20,20÷4=5,4×4 +4=20,因此可求解。
(6)4 4 4 4=6,最后一个4前面是三个4,如可凑出2,2+4=6;即(4+4)÷4=2,因此可求解。
(7)4 4 4 4=7,前面两个4+4=8,后面两个4得1即可求解,4÷4=1刚刚好。
(8)和(9)可利用(7)的思路稍加变化就可以求解。
说明:解题思路是一种倒推的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学们加以掌握。
〖设计意图〗在倒推法熟练的撑握的基础上教学凑数法,感受凑数法与倒推法在不同算式中的应用。
合作交流有利于集体智慧的生成。
例9.在各数之间真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5 5 5 5 5=10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将+-×÷()填入适当的地方,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⑴ 4 4 4 4 4 = 1⑵ 4 4 4 4 4 = 2⑶ 4 4 4 4 4 = 3⑷ 4 4 4 4 4 = 42、你能写出用4个5组成得数是1~6算式吗5 5 5 5=15 5 5 5=25 5 5 5=35 5 5 5=45 5 5 5=55 5 5 5=62.在下面各题中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3 3 3 3 3=13 3 3 3 3=23 3 3 3 3=33 3 3 3 3=43 3 3 3 3=53 3 3 3 3=63 3 3 3 3=73 3 3 3 3=83 3 3 3 3=93 3 3 3 3=103、在下面12个2之间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结果成立2 2 2 2 2 2 2 2 2 2 2 2=24五、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数学方法?在运用时要注意点什么?1、逆推法2、凑数法1)如果题目中的数字比较简单,可以从等式的结果入手,推想哪些算式能得到这个结果,然后拼凑出所求的式子;2)如果题目中的数字多,结果也较大,可以考虑先用几个数字凑出比较接近于等式结果的数,然后再进行调整,使等式成立。
通常情况下,要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方法,有时将以上两种方法组合起来使用,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板书设计:巧填运算符号+ —×÷()倒推法:从结果出发凑数法:凑出一个与结果比较接近的数第三课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