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丙烷在盐酸中开环反应的机理
环氧氯丙烷生产原理
环氧氯丙烷生产原理二、主要生产原理1、反应原理1.1、氯化反应原理氯丙烯是丙烯氯化、氯原子在饱和碳键上取代氢原子而合成的。
在氯化过程中丙烯的双键得以保存,产生HCl气体,反应式如下:(1) CH2=CH-CH3+Cl2→CH2=CH-CH2Cl+HCl反应放热约为26.7kcal/mol。
除了主反应外还有许多副反应。
副反应所产生的化合物很多,有丙烯氯化物、三氯丙烷以及热降解产物如芳香烃类、焦油和碳化物等。
主要有在其它碳键上的取代反应生成2-氯丙烯和1-氯丙烯,方程式如下:(2) CH2=CH-CH3+Cl2→CH2=CCl-CH3 +HCl→CHCl=CH-CH3+HCl另外,氯气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丙烷:(3) CH2=CH-CH3+Cl2→ClCH2-CHCl-CH3HCl与氯丙烯继续反应生成1,3-二氯丙烷:(4)CH2=CH-CH2Cl+HCl→ClCH2-CH2-CH2Cl氯丙烯继续氯化进行取代反应,生成1,3-二氯丙烯:(5) CH2=CH-CH2Cl+Cl2→ClCH=CH-CH2Cl+HCl1.2、氯醇化反应原理次氯酸(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与氯丙烯在循环液中混合,在反应器中连续而均匀接触发生反应生成二氯丙醇,生成的二氯丙醇有两种:1,3-二氯丙醇和2,3-二氯丙醇。
反应方程式如下:(1)ClOH + CH2Cl-CH=CH2→ CH2Cl-CHOH-CH2Cl(1,3-二氯丙醇)(2)ClOH + CH2Cl-CH=CH2→ CH2Cl-CHCl-CH2OH(2,3-二氯丙醇)反应为放热反应(216,100kJ/kmol),1,3-二氯丙醇和2,3-二氯丙醇的生成量为1:2。
次氯酸的反应方程式如下:(3)Cl2 +H2O → HOCl + H+ + Cl-(4)HOCl → ClO- + H+优化次氯酸的生成条件、抑制溶液中的游离氯和次氯酸分解,会从总体上提高氯醇化反应的收率。
环丙烷开环条件
环丙烷开环条件
环丙烷是一种由三个碳原子组成、具有环形结构的有机分子,又称为环丙基甲烷。
它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环丙烷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开环,产生一系列不同的化合物。
环丙烷开环条件的控制,能够影响产物的种类和产率,因此在我们了解环丙烷开环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产物进
行进一步的研究。
环丙烷开环是指环丙烷的分子中的C-C键断裂,形成开环产物。
开环产物的种类和分
布取决于具体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种类。
在环丙烷开环中,主要使用的催化剂为酸性和碱性催化剂。
酸性催化剂主要包括磷酸
和硫酸等,而碱性催化剂主要包括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等。
环丙烷开环的反应条件主要包括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质量以及反应物量等因素。
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合适的条件可以使得反应产物的种类和产率得到控制。
其中,反应温度是环丙烷开环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反应温度较高时,产物中的烯烃类物质比较多,而反应温度较低时,则能够得到更多的环戊烷等目标产物。
反应压力也是环丙烷开环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一定范围内,压力的增加会加快
反应速率,但若压力过高,则会发生烷基转移反应等副反应。
催化剂的质量和反应物的种类和质量也会对反应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适合的催
化剂,调整反应物的种类和量,可以有效地控制反应产物的性质和数量。
总之,环丙烷开环条件的控制是进行有机合成和石油化工等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只有掌握了恰当的反应条件,才能够得到优良的反应产物,提高反应效率和经济性。
环氧化合物的不对称开环反应
化学通报 2005 年 第 68 卷
w074
当环氧化合物为内消旋时,上述的不对称开环反应简称为 ARO 反应(Asymmetric ring opening of meso epoxides),同时由于内消旋环氧化合物作为底物具有很好的对称性,不管是在路易斯酸 催化下发生开环反应还是在碱的作用下发生开环重排反应,都使其丧失了对称性,因而也可以总 称为去对称化反应(Desymmetrisation of epoxides)[1]。当环氧底物是外消旋的末端环氧化合物时, 在手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动力学水解拆分与开环反应,通常这类反应简称为 HKR 反应 (Hydrolytic kinetic resolution of terminal epoxides)。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在 ARO 反应和 HKR 反应两个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评述。
2
化学通报 2005 年 第 68 卷
w074
1985 年 Yamashita 等[3]报道了下面的反应,当用 n-BuSH 作亲核进攻试剂时得到了 85% e.e.(收 率 82%)。
Zn - (+) tartrate
SR
O
RSH
CH2Cl2 / r.t.
OH
X
X
+ Me3SiN3 (S, S)-3 (CrCl) (2(mol)%)
O
TMSO
N3
X = CH2, CHR, CH2CH2, CH=CH, NR, O, C=O
83%~ 98% e.e
把苯甲酸作为含氧的亲核试剂进行如下反应[12],发现手性 Salen-Co(II)的催化结果优于手性
Salen-CrCl,同时还发现芳香环氧底物的 e.e.值明显高于脂肪烃环氧底物的对映选择性。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开环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Zhang Zhiguo 3 3 Yin Hong (UNLAB Research Center of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 Zhejiang University , Hangzhou 310027 , 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high degree of strain in the small 32membered ring , the ring2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oxide and propylene oxide is initiated easily. The progress in the ring2opening polymerization kinetics of ethylene oxide and propylene oxide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kinetics of the ring2opening polymerization , the reactivity ratios of ethylene oxide2propylene oxide copolymerization and the molar mass distribution of polyether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search in the ring2opening polymerization kinetics is emphasized.
环氧氯丙烷开环反应机理
环氧氯丙烷开环反应机理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例如作为合成胶水、涂料、塑料等的原料。
开环反应是环氧氯丙烷的一个重要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羟基化合物。
本文将介绍环氧氯丙烷开环反应的机理。
环氧氯丙烷开环反应的机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亲核进攻,其次是质子化。
在第一步中,亲核试剂(如水、醇等)进攻环氧氯丙烷的碳原子,打开环形结构。
在此过程中,氯离子离开,形成临时的烷基阳离子。
这个步骤是一步反应,速率决定步骤的是亲核试剂的浓度和环氧氯丙烷的反应性。
在第二步中,烷基阳离子被质子化,形成相应的羟基化合物。
这个步骤是一个速率决定步骤,速率取决于质子的浓度和烷基阳离子的稳定性。
在此过程中,亲核试剂(如水、醇等)可作为质子源,提供质子。
总的反应式如下:
环氧氯丙烷 + 亲核试剂→ 烷基阳离子→ 羟基化合物
需要注意的是,烷基阳离子的稳定性对反应速率有很大影响。
通常,较稳定的阳离子反应速率较慢,而不稳定的阳离子反应速率较快。
因此,在实际反应中,可能需要通过添加催化剂等手段来促进反应速率。
环氧氯丙烷的开环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可用于合成各种羟基化合物。
其反应机理是亲核进攻和质子化两个步骤,反应速率取决于亲核试剂的浓度、环氧氯丙烷的反应性、烷基阳离子的稳定性等因素。
环氧烷烃的开环反应规则
环氧烷烃的开环反应规则
1. 酸性条件下环氧烷烃容易开环,就像酸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这个化学之锁一样。
比如在盐酸存在下,环氧乙烷就会发生开环反应呢。
2. 开环的位置通常会优先在取代基多的碳原子上,这就好像大家都爱走容易走的路呀。
像环氧丙烷在一些条件下,开环就容易在那个取代基多的位置发生。
3. 亲核试剂会进攻环氧烷烃导致开环,这就如同士兵发起冲锋一样。
比如说氢氧根离子进攻环氧丁烷来引发开环。
4. 不同的亲核试剂会导致不同的开环产物,这简直就像不同的伙伴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啊。
例如氨气和环氧乙烷反应能得到一种产物,而甲醇和环氧乙烷反应就是另一种产物啦。
5. 温度对开环反应也有影响呢,这就好像天气对我们心情的影响一样。
温度较高时,环氧烷烃的开环可能会更快哦,就像着急的人做事就快些。
6. 立体化学也在起作用呀,是不是很神奇?就好比你从不同方向看一个东西感觉不一样。
某些环氧烷烃的立体结构会影响开环的方式哟。
7. 一些催化剂能加速环氧烷烃的开环,这跟有个好帮手能让事情更顺利可不是一样嘛。
比如某种催化剂就能让环氧戊烷快速开环反应。
8. 环氧烷烃的开环反应规则其实很有趣也很重要哦,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规则去创造各种有用的化合物,就像掌握了魔法一样!这不是很让人兴奋吗?
我的观点结论:环氧烷烃的开环反应规则丰富多样且非常重要,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意义。
science环氧丙烷反应机理
science环氧丙烷反应机理
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可以通过环氧化丙烯制备
而成。
环氧丙烷的反应机理涉及到环氧化反应和开环反应。
首先,环氧丙烷的环氧化反应是通过环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或
过氧化苯甲酰)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
在此条件下,环氧丙烷中的
氧原子与环氧化剂中的氧原子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打开环氧丙烷的环,形成1,2-环氧丙烷过渡态。
然后,过渡态分解,生成1,2-二醇
和丙醛。
这是环氧丙烷环氧化反应的基本机理。
另外,环氧丙烷也可以通过酸或碱催化下的开环反应进行转化。
在酸性条件下,环氧丙烷分子内的氧原子与质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打开环氧丙烷的环,生成丙烷-1,2-二醇。
在碱性条件下,环氧丙烷
分子内的氧原子与羟基离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同样打开环氧丙烷
的环,生成丙烷-1,2-二醇。
这些开环反应也是环氧丙烷转化的重要
机理。
总的来说,环氧丙烷的反应机理涉及到环氧化反应和开环反应,这些反应在工业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用于合成丙二醇和其他化
工产品。
深入了解环氧丙烷的反应机理对于优化工业生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环氧开环反应机理
环氧开环反应机理
环氧开环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其机理涉及到环氧化合物的开环过程。
该反应常常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环氧开环反应的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环氧化合物与酸或碱或其他催化剂发生反应,形成一个质子或亲核子攻击环氧环的中间体。
接着,中间体发生裂解,环氧环打开并且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一个醇或醛或酮。
最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后续反应,如亲核加成或重排反应等。
环氧开环反应在化学上是一个重要的反应,因为它可以制备出许多有用的化合物。
例如,环氧化合物可以与硫酸或氯化氢等酸性催化剂反应,形成氧杂环己烷,该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和医药化学领域。
此外,环氧化合物还可以与碱性催化剂反应,形成醛、酮等有机化合物。
同时,环氧开环反应还可以用于材料科学中,如制备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
总之,环氧开环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其机理涉及到环氧化合物的开环过程。
该反应在有机合成、医药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1 -。
环氧丙烷与甲醇反应方程式
环氧丙烷与甲醇反应方程式1. 引言1.1 环氧丙烷与甲醇反应的背景环氧丙烷与甲醇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通常用于制备醚类化合物。
环氧丙烷是一种环氧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亲电性,而甲醇则是一种亲核试剂,具有亲核取代反应的特性。
当环氧丙烷与甲醇发生反应时,甲醇中的氧原子攻击环氧丙烷中的碳原子,打开环,生成醚类产物。
这种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收率,是合成醚类化合物的常用方法。
醚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作溶剂、催化剂以及合成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深入研究环氧丙烷与甲醇反应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合成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推导反应方程式、分析反应机理,探讨实验方法及结果,为进一步理解环氧丙烷与甲醇反应提供实验基础。
通过本实验的开展,希望能够加深对该反应机理的理解,为未来的有机合成研究提供参考。
1.2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环氧丙烷与甲醇的反应特性,推导反应方程式并分析反应机理。
通过实验方法的设计与实施,我们将获得反应的具体参数和结果,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实验讨论与结论。
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理解环氧丙烷与甲醇反应的基本原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通过实验结论的总结与进一步展望,我们也将探讨可能的扩展性研究方向,为未来的实验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丰富科学知识,探索化学反应的奥秘,并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和应用实践提供理论和实验的支持。
2. 正文2.1 反应方程式推导环氧丙烷与甲醇发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发生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得到不饱和醚类化合物。
反应的具体方程式可以用以下步骤推导出来:步骤1:环氧丙烷分子在碱性条件下被甲醇亚胺攻击,打开环形结构,生成一个带有羟基的中间体。
步骤2:中间体再次被另一个甲醇亚胺攻击,羟基与甲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个不稳定的缩合产物。
步骤3:缩合产物在反应条件下失去一个氢离子,发生脱羧反应,生成目标产物。
环氧丙烷阴离子开环聚合
环氧丙烷阴离子开环聚合环氧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环氧环和一个丙醇基团。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环氧丙烷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尤其是在合成聚合物方面。
阴离子开环聚合是一种常用的合成聚合物的方法,而环氧丙烷正适用于这一过程。
在阴离子开环聚合中,环氧丙烷的环氧环发生断裂,形成一个负离子自由基,并与其他分子反应生成聚合物。
这一过程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反应性,能够生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阴离子开环聚合可以通过引入催化剂来促进。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金属络合物和碱金属盐,它们可以与环氧丙烷反应生成负离子自由基,并与其他分子进行进一步的反应。
在聚合反应进行过程中,一般会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温度条件。
溶剂的选择要考虑到聚合物和催化剂的溶解性,以及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温度可以影响反应速率和生成聚合物的分子量。
通常情况下,反应温度会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以获得所需的聚合物性质。
阴离子开环聚合过程中,反应时间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在聚合反应的早期,聚合物分子量较低,其性质可能与所需的聚合物不完全一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聚合物的分子量逐渐增加,其性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在控制聚合反应时间上要有一定的技术指导,以获得所需的聚合物性质。
除了选择适当的催化剂、溶剂、温度和反应时间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环氧丙烷的浓度和反应环境的气氛来控制聚合反应的过程。
通过这些控制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聚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阴离子开环聚合是一种重要的合成聚合物的方法,而环氧丙烷正是其应用广泛的材料。
通过合理控制聚合反应的催化剂、溶剂、温度、时间和气氛等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聚合物性质和结构的调控。
这对于合成具有特定性能要求的聚合物材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环氧丙烷聚合反应方程式
环氧丙烷聚合反应方程式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环氧丙烷聚合反应方程式的概述
2.环氧丙烷聚合反应的机理
3.环氧丙烷聚合反应的应用
4.环氧丙烷聚合反应的未来发展方向
正文
一、环氧丙烷聚合反应方程式的概述
环氧丙烷聚合反应方程式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主要用于生产聚环氧丙烷。
聚环氧丙烷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工业等领域。
环氧丙烷聚合反应方程式研究的核心是反应的机理、动力学、热力学以及催化剂的性能。
二、环氧丙烷聚合反应的机理
环氧丙烷聚合反应的机理主要包括自由基聚合和配位聚合两种。
自由基聚合是指在引发剂的作用下,环氧丙烷分子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之间发生反应形成聚环氧丙烷。
配位聚合是指通过过渡金属催化剂,环氧丙烷分子首先与催化剂形成配合物,然后发生开环聚合反应生成聚环氧丙烷。
三、环氧丙烷聚合反应的应用
环氧丙烷聚合反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聚环氧丙烷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可用于制造高性能复合材料、工程塑料、涂料等。
此外,环氧丙烷聚合反应还可用于制备功能性材料,如光学材料、电子材料等。
四、环氧丙烷聚合反应的未来发展方向
环氧丙烷聚合反应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新型高效催化剂,以提高聚合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2.研究聚合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以实现反应过程的精确控制。
3.开发新型聚合反应技术,如微球聚合、乳液聚合等,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生产需求。
环氧丙烷共氧化法
环氧丙烷共氧化法环氧丙烷共氧化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备环氧乙烷和叠氮甲烷的方法。
它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其生产过程对环境影响较小,又能够高效地产生所需的产物,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它的具体过程。
1.催化剂准备在环氧丙烷共氧化法中,使用的催化剂是指定用于此反应的气体协同催化剂。
催化剂制备的第一步是选取合适的催化剂原料。
一般来说,催化剂原料应该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良好的稳定性和硬度。
然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最后将混合好的材料粉碎和筛选,制得催化剂。
2.反应器设备环氧丙烷共氧化法的反应器设备分为单相和多相两种类型。
单相反应器中,原料以及催化剂均为气态,反应温度较高,反应速度快。
多相反应器中,催化剂与反应物都是液态或固态,整个反应过程需要较长时间,但温度低、能耗少。
3.反应过程将环氧丙烷、氧气和叠氮甲烷按一定比例加入反应器中,同时加入催化剂并将反应器进行预热。
经过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催化反应,得到所需的产物。
反应完成后,通过分离和净化过程,得到高纯度的环氧乙烷和叠氮甲烷。
4.反应机理环氧丙烷共氧化法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其机理如下:氧气和叠氮甲烷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能物质;环氧丙烷与高能物质共同反应,在熵增大的过程中生成环氧乙烷和叠氮甲烷。
整个反应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反应所需的能量,而催化剂作为反应过程的驱动力,提供了反应所需的条件。
总之,“环氧丙烷共氧化法”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成为了工业生产中制备环氧乙烷和叠氮甲烷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未来的发展中,它将会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环氧丙烷在盐酸中开环反应的机理
环氧丙烷在盐酸中开环反应的机理张胜帮;邵利民;邵学广;张汉昌;林祥钦【期刊名称】《应用化学》【年(卷),期】2000(17)2【摘要】The ring opening reaction of methyloxirane(PO) in hydrochloric acid(HCl) has been studied by NMR and gas chromatography. It is found that unde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α and β chloropropanol in the reaction products were in a molar ratio of about 2∶1. The ratio was almost constant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c PO ∶c HCl ranged from 1∶0 3 to 1∶1 4, at reaction temperature from 0 to 65 ℃ and reaction time from 1 to 60 min.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addition reaction of HCl should follow an S N2 mechanism, and that which carbon atom would be attacked by nucleophilic agent Cl - is decided by space factor and not by the electron factor.【总页数】3页(P214-216)【作者】张胜帮;邵利民;邵学广;张汉昌;林祥钦【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合肥,23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1.25【相关文献】1.TS-1催化丙烯环氧化过程中环氧丙烷的开环反应研究 [J], 吴玉龙;米镇涛;陈俊霞;李(韦华)2.环丙烷及环丁烷甲基化合物开环反应机理的从头算研究 [J], 许先芳3.计算机模拟环甘油磷脂结构及其开环反应机理研究 [J], 陈四海;陈雄;张秋林;许新华4.8-羟基鸟嘌呤自由基的开环反应机理 [J], 侯若冰;李伟伟;沈星灿5.环氧丙烷在盐酸中开环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J], 王农;王兴权;杨利娟;陈利轩;李文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醇和环氧的开环反应
醇和环氧的开环反应
醇和环氧的开环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可以将环氧化合物转化为醇。
这一反应对于制备醇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醇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农药等领域。
在醇和环氧的开环反应中,醇是开环的试剂,它与环氧化合物发生反应,打开环氧环,生成相应的醇。
这一反应是一种亲核取代反应,醇作为亲核试剂攻击环氧化合物的氧原子,打开环氧环,形成较稳定的醇类产物。
醇和环氧的开环反应的机理比较复杂,具体的反应机制取决于反应物的结构和反应条件。
一般来说,醇与环氧化合物发生反应时,醇中的氧原子攻击环氧化合物的碳原子,断裂碳-氧键,形成一个碳正离子中间体。
然后,这个中间体会发生质子化或亲核取代等反应,最终生成醇类产物。
醇和环氧的开环反应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例如,通过醇和环氧的开环反应可以合成酯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食品工业和香料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这一反应还可以用于合成醛、酮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也有重要作用。
醇和环氧的开环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可以将环氧化合物转化为醇。
这一反应在制备醇类化合物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医药、化妆品、农药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
过深入研究和理解醇和环氧的开环反应的机理,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一反应进行有机合成,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氧丙烷配位开环聚合工艺催化剂的制备
具体步骤
3,5二叔丁基水杨醛的 制备 配体的合成
产物的合成
1、3,5-二叔丁基水杨醛的制备
2,4-二叔丁基苯酚 和 六亚甲基四胺 反 应制得3,5-二叔丁基水杨醛。
2、配体的制备
将3,5-二叔丁基水杨醛与邻苯二胺反应 制的配体
3、产物的合成
配体与六水乙酸钴得到产物
对产物的表征
环氧丙烷配位开环聚合工的制备
综述
环氧化物开环
阳离子开环聚合
阴离子开环聚合 配位开环聚合
配位开环催化剂的制备
配位催化的定义: 催化体系中,催化剂 与反应分子配位,并使反应分子在催化 剂处于有利于进一步反应的活泼状态, 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最后产物自催化 剂的中心金属解配,具有这种模式的催 化作用称为配位催化。
最终产物是否为目标产物将 通过红外光谱仪的测定进行 确定
结论
通过实验,确定了3,5-二叔丁基水杨醛 的制备工艺,并合成了以Co为中心的配 位催化剂。对反应产物采用IR进行表征, 确定最终产物为目标产物。
2,4-二叔丁基苯酚
六亚甲基四胺
3,5-二叔丁基水杨醛
邻苯二胺
配体的制备
六水乙酸钴
最终产物
环氧基的反应机理
环氧基的反应机理环氧树脂是一种热塑性低聚物,性能很差。
除用作聚氯乙烯的稳定剂等之外,没有多少直接使用价值。
但是当它与固化剂进行固化反应形成三维交联网络结构后,则呈现出一系列优异的性能,从而具有卓越的实用价值。
所以环氧树脂的化学反应性能是环氧树脂应用的基础、核心。
环氧树脂在固化过程中的行为及固化物的性能取决于环氧树脂的性能、固化剂和其他助剂阶性能以及它们与树脂之让的相互影响及合理配合,此外还和它们的固化历程有密切关系。
而这些又取决于它们的分子结构。
环氧树脂最大的特征是含有反应活性很高的环氧基。
环氧基是由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三元环。
由电子衍射法得到的环氧基的结构如图2—1所示。
环氧基三元环的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使环氧基有共振性。
〈COC大于〈OCC,故倾斜性大,反应性相当活泼。
氧的电负性比碳大,导致静电极化作用,使氧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增加。
若将环氧乙烷的电负荷分布与同样是三元环的环丙烷相比较,可以看出环丙烷电子分布均一,而环氧乙烷的电荷明显地偏向氧原子。
这样一来,在环氧基上就形成两个可反应的活性中心:电子云密度较高的氧原子和电子云密度较低的碳原子。
环氧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分布为。
当亲电子试剂靠近时就攻击氧原子,而当亲核试剂靠近时则攻击碳原子,并迅速发生反应,引起C——O键断裂,使环氧基开环。
同时又由于环内键角约60°,与正常的键角约109°比较,每个键都向内屈挠约24°,因此环氧环具有很大的张力。
就象一张拉开的弓,有很大的回复原态的倾向一样。
这种张力是开环的潜在力。
正是由于电荷的极化和环氧环的非常大的变形能量,使得环氧基具有极高的反应活性。
端环氧基(如环氧乙烷)与脂环族环氧化合物脂环上的环氧基在立体结构上有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对它们的反应性影响极大。
在以环己烯氧化物为代表的脂环族环氧化合物中,C6、C1、C2及C3四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C4和C5在环氧环的背面,突出在C6-C3平面的上下。
高考题中有机化学成环开环巧解
高考题中有机化学成环开环巧解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年年都有有机化学的成环、开环题,但教材中却几乎未涉及,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进去,可教师在讲台上讲了很多,却不见起色。
在教学中,若能采用以下方法,将会让学生受益匪浅,现就一点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商榷。
总的说来,高考有机化学中的成环、开环常都离不开“H2O”——成环生成“H2O”(—H+—OH→H2O),开环加“H2O”(H2O→—H+—OH)。
一、成环1羧基、羟基成环(酯化反应)“羧脱羟基,羟脱氢,首尾连”。
意为羧基脱去羟基、羟基脱去氢原子生成水,剩余部分首尾连接在一起。
例1(20XX年全国理综卷23题)如图1所示,淀粉水解可产生某有机化合物A,A在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B(C6H12O7)或C(C6H10O8),B和C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A、B、C都可以被强还原剂还原成为D(C6H14O6)。
B脱水可得到五元环的酯类化合物E或六元环的酯类化合物F。
已知,相关物质被氧化的难易次序是:RCHO最易,R—CH2OH次之,最难。
图1物质转化关系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A、B、C、D、E、F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该题把A推导为葡萄糖HOCH2(CHOH)4CHO,B应为HOCH2(CHOH)COOH,其结构式为:4,从酯化反应和分子内脱水的角度看,可形成三到七元环的酯。
脱水形成五元环应是:同理,六元环应为:20XX年全国理综卷30题也属该类成环。
2两羟(羧)基直接成环“其一脱羟基,另一脱氢,首尾连”。
意为其中一个羟基脱去,另一个羟基上脱去氢原子,生成水,剩余部分为首尾连接在一起。
例2(20XX年上海卷29题)已知两个羧基之间在浓硫酸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酸酐,如:某酯类化合物A是广泛使用的塑料增塑剂。
A在酸性条件下能够生成B、C、D,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NO:;LQIONO:9IDJKNLOLH<IKVXWL=NMDOINO_‘W>LWRKNLO?
@%’(t wjelABBflA;w%’# 8&B+&l;w%’# C"eBt"flA; @%’(t %flB&jflA;8D( C&flABE&lF
0G{Hx.a|{~aIJyz{|14a.5;yz1~xK~1L{.41a5IJ}!1{~!{x~!M{!z~INI/5;O{J{12,**2@1
2*- 23 2>*,
@*- @3 )>@:
我 们 提 出 "# 和 %&’反 应 过 程 可 以 表 示 为 d
s &%, &% &%2 &’ 0主 要 产 物 1
&%,
&% &%2 p%pqr #
&%,
&% &%2 %#p
&’o ;*-@3A s
#% s &%, &%
&’ &%2
0次 要 产 物 1
:’-/82J;<=>*8,+,/+,/’6,8?K JEB
由 图 JI和 图 RI次 甲 基 \]^峰 积 分 面 积 比 可 知 ;样 品 %中 45对 75氯 丙 醇 摩 尔 浓 度 之 比 为 Od7e JWJAO %;样 品 J中 为 RWTXO %;与 图 %中 &>峰 NYL 的 面 积 比 大 致 相 同 $可 以 认 为 ;图 %9;I中 [J(的 峰 N为 45氯 丙 醇 ;[Z(的 峰 L为 75氯 丙 醇 $
J%X
L;相 对 峰 面 积 比 MN OML 约 为 JO%$因 此 ;
如 果 按 文 献 P%Q RS机 理 ;则 峰 N 和 峰 L 分 别
为 75氯 丙 醇 和 45氯 丙 醇 的 色 谱 峰 $从 图 %I
可 见 ;样 品 J的 &>谱 图 也 是 峰 N 略 高 于 峰
L;相 对 峰 面 积 比 MN OML 约 为 RO %$若 根
由 于 构 型 不 同 ;受 同 位 及 邻 位 碳 上 氢 核 的 自 旋 藕 合 影 响 而 分 裂 成 亚 甲 基 ’Y_二 组 各 T个 峰 ;而
次 甲 基 Y甲 基 上 的 氢 核 分 别 分 裂 为 %E个 和 J个 峰 $VK TWE%YRWX‘YRWT[Y%WR处 的 几 组 峰 分 别
第 +0卷 第 #期 #%%%年 ;月
应 用 化 学 43ACNVNg*LKCQP*@Q22PANB 43NEAVSKO
?]5,+0C],# QWh,#%%%
环 氧 丙 烷 在 盐 酸 中 开 环 反 应 的 机 理
张 胜 帮 !! 邵 利 民 邵 学 广 张 汉 昌 林 祥 钦 !
%O R的 关 系 $
!"#$J \]^ (/2).+’,0(’-/82% \:K %[;ab K XEF(;:bUK %EEEE$EUc
:’-/82%;<=>*8,+,/+,/’6,8?@ AAB
!"#$R \]^ (/2).+’,0(’-/82J \:K RJ;ab K Z%$TF(;:bUK ZEEJ$‘Uc
样 品 $)取 -UP环 氧 丙 烷 (加 入 一 定 体 积 的 盐 酸 在 常 温 下 反 应 制 备 2* 开 环 反 应 产 物 (不 经 过 萃 取 c蒸 馏 等 处 理 而 直 接 用 于 采 样 分 析 , 结 果 与 讨 论
对 照 >4和 CEK 的 分 析 结 果 (样 品 +c#的 >4谱 均 出 现 #个 基 线 分 离 开 的 色 谱 峰 d ce ( 保 留 时 间 分 别 约 为 &#Zc&0Z(分 别 对 应 于 两 种 氯 丙 醇 的 异 构 体 ,由 图 +f可 见 (峰 d 略 高 于 峰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化 学 系 合 肥 #$%%#&’
关 键 词 环 氧 丙 烷 (开 环 反 应 (机 理 中 图 分 类 号 )*&#+,#-
一 般 认 为 环 氧 丙 烷 2* 和 345的 开 环 机 理 与 烯 烃 的 亲 电 加 成 机 理 相 似 6+7$8,环 氧 丙 烷 在 盐 酸 中 首 先 质 子 化 (亲 核 试 剂 459 从 氧 的 背 后 向 环 上 的 +个 碳 原 子 进 攻 (将 环 打 开 ,459 主 要 进 攻 可 以 形 成 最 稳 定 正 碳 离 子 的 4#原 子 (因 而 产 物 中 45主 要 加 成 在 4#上 生 成 #/氯 /+/丙 醇 ( 即 :氯 丙 醇 ,而 另 有 文 献 报 道 6;8次 氯 酸 与 丙 烯 反 应 的 产 物 中 (.%<为 =/氯 丙 醇 (即 +/氯 #/丙 醇 ,本 文 在 重 复 了 相 关 的 实 验 后 (通 过 核 磁 共 振 和 气 相 色 谱 对 这 些 反 应 进 行 了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环 氧 丙 烷 与 345的 反 应 产 物 同 丙 烯 氯 醇 化 的 产 物 类 似 (其 主 要 产 物 都 是 =/氯 丙 醇 ,
++%#>4型 气 相 色 谱 仪 "上 海 分 析 仪 器 厂 ’(*?/+型 毛 细 管 柱 "大 连 化 学 物 理 研 究 所 ’(检 测 器 )@AB,载 气 )C#,气 体 压 力 )C# %D$E2F(空 气 %D+&E2F(3# %D++E2F,载 气 柱 前 压 ) %D%;E2F,进 样 器 温 度 +0%G(柱 温 &%G(检 测 器 温 度 +-%G,BEH/-%%E3I核 磁 共 振 波 谱 仪 "德 国 JKLMNK公 司 ’,3OPQ 系 列 恒 压 恒 流 源 "延 边 永 恒 化 学 仪 器 厂 ’(用 自 行 设 计 的 电 解 槽 "阴 极 为 钛 网 (阳 极 为 镀 有 KR*# 和 ST*# 的 钛 网 ($$&#型 阴 离 子 隔 膜 (电 极 距 离 $7 UU’电 解 产 生 次 氯 酸 ,使 用 23V/#酸 度 计 "上 海 第 二 分 析 仪 器 厂 ’和 饱 和 甘 汞 电 极 "V4N’测 试 溶 液 的 W3,使 用 4B45$ 在 V@X -%%D+$E3I(SNX $%%M(SBX +&$1;(VAX $#0&1(2+X &D#%YZ(BNX ;D-%YZ(2P+X $D%%[\(用 4B45$ 作 溶 剂 (将 样 品 配 制 成 体 积 分 数 为 +%<的 溶 液 (用 +3 CEK谱 测 定 ,环 氧 丙 烷 "42(上 海 试 剂 一 厂 ’(丙 烯 "南 京 特 种 气 体 制 造 厂 (..D.<’( 其 他 试 剂 均 为 分 析 纯 ,
#%
参 考 文 献
) t6hflu;8ellfhvw>b!axyz{| }!x~!;)4.:;Fd3: 2 8ellfhvw;wv"hew>b!axyz{| }!x~!;)43*;#d,4/)43);$d).3) , ""%6h&g’ (;uf&)"’’&l*+>,z-./x~0z1|;)4@@;\031d:4c . u23&e’ &>yz{|14a.5x~!6~!74a.5;)4@.;F8d,c.
2)@
应 用 化 学
第 ):卷
比 !"#$!%&’()$*+,-)$ )+./0,1%&’浓 度 0)+2- 3+456’7819"# 浓 度 0,+.- ):+256’781 变 化 条 件 下 进 行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 均 近 似 为 2+*$)>
在 不 同 温 度 下 的 反 应 ;显 现 了 变 化 的 产 物 比 例 >以 浓 度 为 )+256’78%&’与 2*?"# 进 行 反 应 的 结 果 列 于 表 )>结 果 显 示 随 着 反 应 温 度 从 *-@3A;!<7!= 从 2+2,下 降 到 )+@4;即 <B 氯 丙 醇 占 的 比 例 减 小 ;=B氯 丙 醇 的 比 例 增 加 ;但 <B氯 丙 醇 的 含 量 仍 高 于 =B氯 丙 醇 >
我 们 考 察 了 不 同 反 应 条 件 下 fg 在 U>8中 的 开 环 加 成 反 应 $考 虑 到 萃 取 Y蒸 馏 有 可 能 引 起 某 些 变 化万 ;方所数 以据 用 样 品 R系 列 的 反 应 液 不 经 过 萃 取 和 蒸 馏 等 处 理 ;直 接 采 样 做 &>测 定 $在 JEQJXh下 ;分 别 在 =%?以 fg与 R倍 =体 积 比 ?的 X-,8iGU>8反 应 %Q[E-"6H=J?摩 尔 浓 度
样 品 +)取 -UP环 氧 丙 烷 (加 入 +-UP盐 酸 "-U]5^P’常 温 反 应 约 +%UT_(用 #%UP445; 萃 取 (蒸 馏 除 去 445;(收 集 +#07+$;G馏 分 (氯 丙 醇 摩 尔 分 数 大 于 ..<,
样 品 #)以 &%‘^PCF45水 溶 液 于 电 解 槽 中 在 电 流 密 度 ab 为 0-%Q^U#cW3 &D;c常 温 下 电 解 #-UT_后 (通 入 丙 烯 "#-7 -%UP^UT_’$%UT_(由 于 氯 醇 化 反 应 (产 物 溶 于 水 溶 液 中 (因 为 加 445;萃 取 时 发 生 混 浊 难 以 分 层 (所 以 取 ;%UP反 应 液 用 #%UP4345$二 次 萃 取 (常 压 下 蒸 馏 (收 集 &+7&-G的 馏 分 (得 到 约 含 摩 尔 分 数 为 #%<氯 丙 醇 的 4345$溶 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