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制定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以便及时发现、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风险。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三、应急预案1. 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化疗药物管理制度,规范化疗药物的使用和保管。
(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和处理能力。
(3)合理选择静脉穿刺部位,避开关节、神经、血管等部位。
(4)在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药物外渗迹象。
2. 药物外渗的识别(1)观察注射部位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等。
(2)询问患者是否出现局部疼痛、烧灼感、麻木等症状。
(3)挤压针管,观察有无回血,判断针头是否在血管内。
3. 药物外渗的处理(1)立即停止化疗药物输注,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2)评估药物外渗的部位、面积、药物种类、剂量等。
(3)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以下措施:①轻度外渗:局部冷敷,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等。
②中度外渗:局部冷敷,同时给予硫酸镁湿敷,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等。
③重度外渗:局部冷敷,给予硫酸镁湿敷,必要时给予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等。
4. 药物外渗的记录(1)详细记录药物外渗的时间、部位、药物种类、剂量、处理措施等。
(2)观察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等。
(3)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5. 药物外渗的总结与反馈(1)定期对药物外渗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2)将改进措施纳入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四、应急预案的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外渗预防和处理能力。
2. 对护理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考核,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内容。
五、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化疗药物发生外渗的应急预案
化疗药物发生外渗的应急预案
1. 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输注,并报告医生和护士长。
2. 护士及时了解化疗药物的名称、剂量、输注的方法,评估患者药物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
3. 护理人员准确评估外渗药液损失量,如损失量超过原药液量的10%,再重新输注时应遵医嘱补足损失量。
4. 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遵医嘱作皮下封闭;局部选用33%硫酸镁湿敷;湿敷面积应超过外渗部位外围2-3cm,湿敷时间应保持24h以上。
5. 护士应每天严密观察患者外渗部位皮肤的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疼痛的程度等情况,做好记录。
6. 患者自感外渗部位有烧灼感时,遵医嘱用冷敷,禁止使用任何方式的热敷;外渗局部有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生及时给于清创、换药处理。
7. 抬高患肢,减轻外渗引起的肿胀;下肢药液外渗时,让患者卧床休息,床尾抬高15°。
8. 外渗部位未全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刺注射。
9. 关心体贴患者,减轻患者的恐惧、不安情绪,取得患者的合作。
10. 上报不良事件。
11. 程序:立即停止用药→了解药物性质→评估外渗药量→皮下封闭→严密观察做好记录→33%硫酸镁湿敷→禁用热敷→破溃、感染时报告医生→抬高患肢→心理护理→上报不良事件。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措施八点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措施八点引言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液过程中从输液袋或管路中外渗出来的现象。
化疗药物具有毒性,如果化疗药物外渗,可能会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造成伤害。
因此,正确处理化疗药物外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八个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措施,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应对该情况。
1. 注意初步处理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首先要做的是注意迅速处理。
医务人员应该立即戴上手套,以避免直接接触药物。
同时,将药物包扎或纸巾放在外渗的部位,以吸收或固定溢出的药液。
2. 封闭输液袋或管路为了防止进一步的外渗,医务人员应该尽快封闭输液袋或管路。
如果外渗发生在输液袋上,可以用胶带或胶布将输液袋口封闭。
如果外渗发生在输液管路上,可以使用夹子或固定器将管路封闭。
3. 温水冲洗使用温水冲洗外渗的部位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将温水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将外渗的部位放入容器中浸泡。
温水有助于稀释化疗药物,并减少对皮肤的损伤。
医务人员应该持续冲洗至少15分钟。
4. 防止化疗药物的进一步吸收化疗药物外渗后,有可能被皮肤吸收进入体内。
为了防止化疗药物的进一步吸收,应使用无菌盐水彻底冲洗外渗部位,以帮助彻底清除化疗药物的残留。
5. 炎症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后,可能会导致局部炎症反应。
医务人员应对炎症进行处理,以防止感染扩散。
可以应用非酒精消毒剂或适当的抗炎药物局部涂抹,以帮助减轻疼痛和红肿。
6. 情况记录对于化疗药物外渗事件,医务人员应该及时记录相关情况。
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药物名称、外渗发生位置和时间、处理过程和结果等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进一步的处理和做出决策非常重要。
7. 寻求专业帮助化疗药物外渗是一种严重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严重危害。
因此,当遇到化疗药物外渗时,医务人员应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可以联系药剂师或毒理学专家,获得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8. 进行安全评估化疗药物外渗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应进行安全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外渗事件的原因分析、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培训、设备和管路的检查和维修等。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标准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标准如何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问题?在进行化疗治疗时,化疗药物外渗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化疗药物外渗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的标准出发,深入探讨这一重要的问题。
1. 了解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从静脉外渗到周围组织或皮下组织中。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包括输液过程中静脉穿刺不当、输液速度过快、输液管路堵塞等。
了解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这一问题。
2. 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标准为了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标准措施:- 进行严格的静脉穿刺操作,确保穿刺部位干净无菌;- 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快造成静脉破裂;- 定期检查输液管路,确保输液管路通畅。
3. 处理化疗药物外渗的标准当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标准措施进行处理:- 停止输液,立即将外渗部位向上抬高,避免药物继续外渗;- 用温盐水进行局部冲洗,促使药物迅速稀释和排除;- 观察外渗部位,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化疗药物外渗是化疗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护理工作。
另外,患者和家属也需要了解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帮助。
只有通过全面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保证化疗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标准。
通过了解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掌握预防和处理的标准措施,以及对患者和家属的引导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化疗药物外渗问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保障水平。
总结起来,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是一个细致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预防意识、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加强患者教育,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保证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化疗药外渗的应急预案
化疗药外渗的应急预案一、化疗药外渗的原因和危害化疗药外渗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药物泄漏到血管周围组织的情况。
这可能会引起疼痛、组织损伤、皮下硬结、皮肤溃疡甚至坏死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影响病人的生命健康。
因此,制定化疗药外渗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化疗药外渗,对病人和医护人员来说都至关重要。
二、化疗药外渗的应急预案1.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加强宣教: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化疗药物知识宣教,让他们了解化疗药的名称、作用、用法和可能的副作用,提高患者自我观察和报告的能力。
•合理选择血管:在选择血管时,应选择粗大、血流丰富的血管,避免选择细小、弯曲的血管。
•合理使用静脉通路:对于高渗性药物,应选择中心静脉导管或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等深静脉导管。
•正确注射方法:采用正确的注射方法,如交替注射、使用多通道注射等,以减少药物外渗的风险。
2. 化疗药外渗的应急处理•立即停止药物输注: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药物输注,拔出针头或导管,防止药物继续外渗。
•评估损伤程度:医护人员应对外渗部位进行初步评估,观察有无红肿、疼痛、皮下硬结等症状。
如出现明显的皮肤组织损伤或溃疡,应立即报告医生。
•局部冷敷:对于轻度外渗,可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肿胀程度。
一般使用冰袋或冰毛巾进行冷敷,每次敷15-20分钟,每天敷3-4次。
但需注意,局部冷敷不能用于化疗药物外渗严重的情况。
•局部热敷:对于药物外渗后局部肿胀严重的情况,可采用局部热敷的方法,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药物的吸收。
一般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敷15-20分钟,每天敷3-4次。
但需注意,局部热敷不能用于化疗药物外渗严重的情况。
•药物治疗:对于药物外渗严重的情况,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药物治疗方案,如激素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等。
•心理支持:化疗药物外渗会给患者带来恐惧和不安的情绪,医护人员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化疗外渗应急预案
一、背景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在化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化疗药物渗漏至周围组织,引起局部皮肤、肌肉、神经等组织的损伤。
化疗药物外渗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化疗外渗应急预案,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应急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化疗药物外渗带来的伤害。
2. 提高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能力。
3. 规范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确保及时、有效、有序地处理突发事件。
三、应急预案内容1. 预防措施(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化疗药物外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合理选择穿刺血管,避开关节、神经、血管密集区域。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4)严密观察患者输注化疗药物的过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 应急处理流程(1)发现化疗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化疗药物,并报告上级医生。
(2)评估外渗范围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局部封闭:采用普鲁卡因或地塞米松进行局部注射,以减轻药物外渗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4)局部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敷贴,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
(5)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局部肿胀。
(6)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皮肤破溃、感染等,及时处理。
(7)记录处理过程,包括时间、用药、症状等。
3. 后续处理(1)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止痛等治疗。
(2)必要时,进行外科清创、植皮等手术。
(3)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四、应急预案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
2. 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化疗药物外渗的能力。
3. 完善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化疗药物外渗的认识。
五、总结化疗外渗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化疗药物的渗漏处理
一、概述
内 容 概 要
二、分类
三、治疗和防护措施
一、概述
渗漏 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意外地漏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 临床表现 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 不良后果 外科清创、植皮、截肢、经济负担 引起医疗纠纷、医疗事故
二、分类
腐蚀性
渗漏后可引起局部 组织坏死的药物。
硫代硫酸钠
该药可与细胞毒药物二氯甲基二乙胺结合形成非毒性的
硫酯从肾脏排泄, 从而中和了二氯甲基二乙胺的细胞 毒作用。
硫代硫酸钠是唯一对氮芥毒性作用有效的拮抗剂。当高
浓度的顺铂外渗, 也可用此药进行。
用法:取4ml的10%硫代硫酸钠与6ml注射用水混合,于
外渗部位皮下注射,数小时重复。
碳酸氢钠
刺激性
渗漏后可引起灼 伤或轻度炎症而无 坏死的药物。 卡氮芥、紫杉醇、 异环磷酰胺、环磷 酰胺、氮烯咪胺、 足叶乙甙、博来霉 素、链脲霉素、顺 铂、卡铂、氟尿嘧 啶等。
非刺激性
无明显发疱或刺激 作用的药物。 塞替派、甲氨喋呤、 阿糖胞苷等
长春新碱、长春花 碱、长春地辛、长 春瑞宾、丝裂霉素、 阿霉素、表阿霉素、 柔红霉素、放线菌 素D、氮芥等。
• 在渗漏部位注射碳酸氢钠以控制局部酸碱度, 减少阿霉 素的细胞吸收, 可有效防治阿霉索所致的渗漏性损伤。
• 用法:1ml碳酸氢钠与等量生理盐水混合成1:制剂, 于外渗局部注射,总量不超过10ml,也用于局部冷敷
• 碳酸氢钠能提高局部皮肤发热pH值, pH值的升高可促 进细胞对蒽环类化疗药物的摄取。因此不可盲目使用。
、黄柏加3%硼酸湿敷等均可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渗漏 损伤。
二甲亚砜
• 二甲亚砜(DMSO)是一种含硫有机化合物,渗透性强, 外用吸收快。具有消炎、止痛,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 清除剂。可用于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的治疗。
奥沙利铂外渗处理原则
奥沙利铂外渗处理原则
奥沙利铂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它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包括卵巢癌、结直肠癌等。
在使用奥沙利铂时,有可能会出现外渗的情况,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以下是奥沙利铂外渗处理的原则:
1. 预防外渗的发生:在使用奥沙利铂时,需要注意药物的注射速度和注射部位,避免药物渗漏或漏注。
同时,在注射前需要检查药物的瓶盖和密封性,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2. 及时发现和处理外渗:在药物注射过程中,如发现药物外渗,需要立即停止注射,并将外渗的部位用生理盐水清洗。
如果药物溶液进入皮下组织,应立即抽出药液,然后用冰袋冷敷。
3. 处理外渗后的观察和护理:对于外渗后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包括疼痛、肿胀、发热等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不适,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处理。
同时,需要注意外渗部位的消毒和换药,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奥沙利铂外渗处理的原则是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观察和护理。
通过合理的措施和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奥沙利铂外渗对患者的影响,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流程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流程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化疗药物从输液管、注射器等装置外部渗漏或泄漏的情况。
外渗发生后,可能导致药物浪费、治疗效果变差、患者不适以及医疗人员的接触风险增加。
因此,正确处理化疗药物外渗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介绍一下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的流程。
1. 观察:当发现化疗药物外渗时,首先要停止注射,但不要移除注射器或输液管。
医护人员应立即观察外渗的药液的颜色和量,并记录下来。
这对于后续的药物管理和患者护理非常重要。
2. 评估:评估外渗药物的性质和浓度。
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对皮肤、黏膜等造成刺激或腐蚀,因此需要及时评估外渗对患者的潜在危害。
评估药物外渗的性质可以帮助医护人员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3. 储存:将外渗的化疗药物样本收集并妥善存储。
这些样本对于联络医药公司和进行后续药物分析非常重要,以了解药物的稳定性和浓度。
4. 处理:将外渗的药液从注射器或输液管中抽回。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回外渗药液时,应注意避免进一步排出药液。
如果外渗的药物造成了皮肤或黏膜的刺激,请及时清洗患者受影响的部位,以减轻不适。
5. 资料记录:将外渗的事件和处理过程详细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
这些记录可以为后续的治疗决策和患者安全提供重要的依据。
6. 教育和指导:面对化疗药物外渗,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教育和指导,告知他们外渗的可能原因以及如何监测和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总之,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流程包括观察、评估、储存、处理、资料记录以及教育和指导。
这一流程的目的是确保及时处理外渗事件,减少药物浪费,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化疗药物外渗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会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
因此,正确处理化疗药物外渗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处理化疗药物外渗的方法。
首先,要注意化疗药物的输注过程。
在输注化疗药物时,护士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时间进行输注,避免因输注不当导致药物外渗。
同时,患者在接受化疗药物输注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和紧张,这有助于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
其次,要注意化疗药物的保存和使用。
化疗药物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避免药物受到污染或变质,从而导致药物外渗的发生。
同时,在使用化疗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输注速度,以免造成药物外渗。
另外,要加强患者的护理和监测。
在化疗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药物外渗的迹象,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同时,患者在接受化疗时,要加强自我护理,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皮肤受到刺激和损伤,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
最后,要加强患者的宣教和指导。
在化疗前,护士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宣教和指导,告知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危害和处理方法,让患者充分了解化疗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
综上所述,处理化疗药物外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输注过程管理、药物保存和使用、患者护理和监测、患者宣教和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提高化疗的疗效,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疗药物外渗损损伤与处理
4.注射部位:外周浅表静脉较细血流量较低,不 能及时稀释短时间内注入的高浓度的化疗药物, 容易导致药物渗漏。手腕、手臂上的神经和肌腱 比较多,发生渗漏容易导致神经和肌腱的损伤, 因此,在使用化疗药物时,最好选择中心静脉通 路。
二、分类 根据化疗药物外渗对组织的损伤程度分为三类 1.发疱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 物。如:多柔吡星,吡柔比星、长春新碱、丝裂 霉素、放线菌素等。
四、预防 1.化疗前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质及使用方法 2.根据药物选择血管:发疱性、刺激性较强化疗 药物不宜选手足背小血管,应建立系统的静脉使 用计划保护大血管,如常规的采血和普通液体的 输注选用小静脉。 最好尽量选择中心静脉通路给药。(CVC/PICC/ 输液港)
3.充分稀释,以免药物浓度过高 4.如果需要使用多种药物,应该先输注非发疱性 的药物,两种药物之间以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液 冲洗管道。
2.刺激性药物:外渗后可以引起灼伤或者轻度静 脉炎而无局部坏死的药物,该类药物容易导致血 管内膜变色,外观呈咖啡色。如:达卡巴嗪、依 托泊苷、环磷酰胺、顺铂、异环磷酰胺、5-FU, 奥沙利铂。
3.非刺激性药物:无明显刺激或者发疱作用的药 物。如:博来霉素、氨甲蝶呤。
三、临床表现 按照反应时间分期 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如没有解毒剂, 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局部环 形封闭。 目的:减轻疼痛 避免外渗的药物向周围扩散
如局部静脉炎症,可使用喜疗妥涂抹,每日3-4 次。急性炎症期还可用硫酸镁(粉剂,水剂)+ 地塞米松局部湿敷。
3.局部冷敷(6h~8h为宜),严密观察,防止冻 伤。 奥沙利铂外渗禁止冷敷
4.抬高患者外渗处肢体,严重者制动,72小时内 禁止热敷。 5.观察记录局部皮肤情况,做好交接班。 6.如果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者坏死,可以考 虑局部切除或者整形外科治疗。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化疗药物外渗是化疗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一旦发生外渗,将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够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事件,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利益。
以下是一份针对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包括预防、应急处置和后续措施。
一、预防措施1.建立完善的化疗药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2.严格执行医疗器械、药品、药品储存等各项管理规定,确保药品正常运输和储存,防止外渗发生。
3.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对化疗药物的输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二、应急处置措施1.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及时停止输注,记录患者的病情和外渗信息。
2.立即通知相关的医务人员,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3.按照相关规定,向患者、家属及相关部门报告外渗事故。
4.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必要的处理,减轻外渗对患者的危害。
5.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毒措施和对症支持治疗。
6.及时安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7.落实对患者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三、后续措施1.督促医院及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人员。
2.对事故责任人员进行惩处和处理,保障患者的权益。
3.对参与应急处置的医务人员进行事故评估和教育培训,提高应急处理水平。
4.根据事故经验,加强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完善管理制度。
5.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建立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提示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7.加强与药品供应商的合作,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化疗药物外渗是一项危险且复杂的事件,需要全面的应急预案来应对。
医院与医务人员必须重视预防和应急处置的工作,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化疗药物输注过程的安全,有效地减少外渗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利益。
化疗药物外渗标准处理流程
化疗药物外渗标准处理流程化疗药物外渗标准处理流程介绍化疗药物外渗是化疗治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正确处理化疗药物外渗能够避免药物浪费和可能的严重副作用,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说明化疗药物外渗的标准处理流程。
流程1.确认外渗–观察患者治疗部位是否有液体渗漏现象。
–注意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等。
–如有疑问,及时与治疗团队进行沟通。
2.保护自身安全–戴上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避免直接接触外渗液。
–如有需要,将外渗液收集。
3.停止输液–如果外渗是发生在输液过程中,立即停止输液。
–不要将外渗液重新注入患者体内。
4.处理外渗液–将外渗液收集到指定的容器中。
–严禁将外渗液倒入普通废液桶或污水系统中。
–标明外渗液的种类、时间和数量。
5.清洁治疗部位–用温盐水或洗手液轻轻清洗外渗部位。
–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物质或溶液。
6.观察患者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否有明显变化。
–如有疑问,及时向医生报告。
注意事项•外渗液的收集和处理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不得擅自处理或随意丢弃。
•黏膜和皮肤接触外渗液后,应及时清洗,并避免摩擦。
•外渗液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规定。
•外渗液的处理过程中,应保护环境和他人的安全。
结论化疗药物外渗是化疗治疗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采取标准处理流程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希望本文提供的流程能够对医疗工作人员在处理化疗药物外渗时提供参考和指导。
补充措施除了上述标准处理流程外,以下措施也可以采取来进一步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医院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化疗药物外渗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外渗的识别、应急处理和安全防护等方面。
定期检查和维护•医院应定期检查化疗输液设备和管路的完好性,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部件。
•对使用过的输液设备和管路进行合理清洁和消毒,避免积存化疗药物残留。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发表者:曾辉8822人已访问外敷冷敷:冰袋24h 最长3天药物湿敷:氢考MgSO42-4%NaHCO3中药湿敷:金黄散六神丸+蜂蜜长春瑞滨出现渗漏的处理1在注药过程中,当病人感觉注射部位疼痛并加剧时,既使回血良好亦要停止注药,换用预先备好的生理盐水冲管后另行穿刺。
一旦发现局部肿胀出现渗漏时,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按以下程序处理。
①回吸,利用原针头接一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皮管内及皮下水疱液吸出。
②解毒剂局部环封,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ml无菌空针抽取解毒剂,做局部皮下环形封闭,即由疼痛或肿胀区域外缘向内做多点注射,常用的方法为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100mg局部封闭,每日一次,连续三天。
③外敷:宜局部冷敷,一般使用24小时,最长可用至三天。
也可先冰敷6-24小时后再冷敷。
必要时也可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但严禁热敷。
④渗漏24小时后,可适情使用超短波、红外线、紫外线照射仪等,可达到止痛、消炎、促进局部吸收等作用。
2 经上述处理无效,渗漏部位由暗红色转为黑褐色,形成溃疡时,我科应用自己配制的脐血血浆加地卡因外涂溃疡局部,每日三次,并配合外科换药,直至痊愈,1-3个月内皆能完全恢复。
对于渗入皮下范围大或合并感染者,要加用抗生素治疗。
3 功能锻炼:渗漏发生后引起的疼痛往往使患者不敢活动患肢,时间一长,可引起关节强直,肌肉萎缩,应指导、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屈肘、握拳等动作。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长春瑞滨渗漏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措施,仅供参考:长春瑞滨化疗局部渗漏的可能原因1 药物自身的因素,长春瑞滨属碱性药物,可使血管内二氧化碳蓄积,血管内压升高,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致使药物渗漏皮下。
2 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老年人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肢血管阻力增加。
3 操作因素,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漏出的直接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针尖固定不牢等。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的紧急预案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的紧急预案
1、蒽环类药物如素、柔红霉素外渗,用抗阿霉氧化剂二甲亚砜涂于患处,每6小时一次,共2周或依情况而定,可避免发生皮肤溃烂。
2、柔红霉素外渗可以在局部注射50—100mg氢化可的松或局部静脉
3、丝裂霉素也可应起严重溃疡,虽然有建议用局部广泛切除治疗,但有报告注射8.4%碳酸氢钠5ml,减少药物与DNA结合。
用维生素B6局部注射何以减轻其组织损伤,也可用1/6mol/L的硫代硫酸钠10ml注射于外渗(由10%硫代硫酸钠4ml加注射用水6ml配制而成)或50mg/ml的维生素C局部注射,都可以起到直接灭活的作用。
4、对于长春新碱药物外渗处理,目前人在争议,其中去长春新碱(诺维本、长春瑞宾NVB、长春花碱VLB的局部刺激性比较强,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外周血管。
5、氮芥等烷化剂外渗,可用1/6mol/L的硫代硫酸钠10ml注射于外渗处,
6、卡氮芥外渗后,可以局部静脉注射8.4%碳酸氢钠5ml,起化学灭活作用。
若无上述解毒剂,可用2%普鲁卡因2ml加生理盐水5—10ml 或用50—100mlg氢化可的松于患处注射(使用前应做过敏试验)。
7、局部冷敷6~12小时,一般禁忌热敷。
注意预防冻伤。
8、氟亲松软膏或如意金黄散外敷,也可用硫酸镁湿敷。
9、如果经保守治疗2~3天后仍持续疼痛或发生溃疡,可以考虑外科治疗,早期手术切除可以加快愈合,避免长期疼痛。
化疗药物外渗及处理
急重症名称:化疗药物外渗及处理发病机制:化疗药物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内引起组织变性、坏死甚至溃疡形成。
临床表现:注射部位充血、疼痛、肿胀甚至溃破。
急救措施:1.立即终止注射;2.局部普鲁卡因+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可减慢化疗药物吸收和镇痛;3.局部冰袋冷敷局限受损区域;4.局部明显肿胀者可用硫酸镁湿敷以消除肿胀;5.如已发生溃疡或水疱应进行外科处理;6.待炎症急性期过后可理疗以促进恢复。
预防措施:1.先从远心端选择血管;2.多部位交替注射以利血管恢复;确认血管通畅后再加化疗药,化疗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减少血管刺激;如无特殊要求应调快注射速度。
个人实践经验:化疗药物外渗重在预防,熟练的穿刺技术和血管的合理选择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
B发病机制:临床中使用化疗药物时有时回出现化疗药物的外渗,可能回给肿瘤患者造成严重的永久的伤害,出现化疗药物的的外渗,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可有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因素:如药物的PH值过高或过低、渗透压高、配置药物浓度过高等;2、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外周静脉化疗可能会出现外渗;3、操作因素: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等;4、其它因素:如淋巴水肿、输液量大、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病人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等等。
药物一旦外渗,则通过以下机制对机体造成损害:1、药物与组织细胞的DNA结合:如蒽环类渗出后嵌在DNA链,引起的慢性的、严重的组织反应、坏死。
因为存在正常细胞吞噬坏死细胞的链性反应,所以愈合很慢。
2、抑制炎性细胞的生成,造成局部坏死迁延不愈。
3、引起成纤维细胞的受损,组织修复困难。
C临床表现:临床分三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静脉炎性反应期、组织坏死期,症状根据药物的损害程度、方式分三类临床表现:1、发疱性:严重,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如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等)、抗生素类(柔红霉素、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光辉霉素等)、植物硷类(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诺维苯等)、氮芥、胺苯丫啶、美登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发表者:曾辉8822人已访问外敷冷敷:冰袋24h 最长3天药物湿敷:氢考MgSO42-4%NaHCO3中药湿敷:金黄散六神丸+蜂蜜长春瑞滨出现渗漏的处理1在注药过程中,当病人感觉注射部位疼痛并加剧时,既使回血良好亦要停止注药,换用预先备好的生理盐水冲管后另行穿刺。
一旦发现局部肿胀出现渗漏时,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按以下程序处理。
①回吸,利用原针头接一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皮管内及皮下水疱液吸出。
②解毒剂局部环封,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ml无菌空针抽取解毒剂,做局部皮下环形封闭,即由疼痛或肿胀区域外缘向内做多点注射,常用的方法为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100mg局部封闭,每日一次,连续三天。
③外敷:宜局部冷敷,一般使用24小时,最长可用至三天。
也可先冰敷6-24小时后再冷敷。
必要时也可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但严禁热敷。
④渗漏24小时后,可适情使用超短波、红外线、紫外线照射仪等,可达到止痛、消炎、促进局部吸收等作用。
2 经上述处理无效,渗漏部位由暗红色转为黑褐色,形成溃疡时,我科应用自己配制的脐血血浆加地卡因外涂溃疡局部,每日三次,并配合外科换药,直至痊愈, 1-3个月内皆能完全恢复。
对于渗入皮下范围大或合并感染者,要加用抗生素治疗。
3 功能锻炼:渗漏发生后引起的疼痛往往使患者不敢活动患肢,时间一长,可引起关节强直,肌肉萎缩,应指导、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屈肘、握拳等动作。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长春瑞滨渗漏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措施,仅供参考:长春瑞滨化疗局部渗漏的可能原因1 药物自身的因素,长春瑞滨属碱性药物,可使血管内二氧化碳蓄积,血管内压升高,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致使药物渗漏皮下。
2 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老年人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肢血管阻力增加。
3 操作因素,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漏出的直接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针尖固定不牢等。
4 患者因素,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尖滑脱等。
长春瑞滨渗漏的预防1 合理选择血管,计划使用、有效保护静脉异长春花碱为发疱性、刺激性化疗药物,不宜选手足背小血管,因细小静脉壁薄耐受性差,易造成不可逆损害,同时还应避开肌腱、神经、关节等关键部位,防止渗漏后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
我们选择注射部位的原则为:①首先动员患者行中心静脉插管或皮下埋置静脉泵给药。
②一般采用前臂静脉给药,其次为手背、手腕、肘窝。
③尽可能不采用下肢静脉注药,因下肢静脉易于栓塞,血流速度较慢,但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的患者例外。
④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应避免在患侧上肢进行化疗。
⑤根据化疗方案计算静脉使用次数,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宜从远端向近端,交替使用大静脉,应使化疗造成的损伤有一定修复时间。
⑥尽量保留两条静脉留作它用,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的注射选用小静脉,此点对长期化疗的病人尤其重要。
2 提高专业技术,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操作技巧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穿刺水平及稳定的心理素质,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每次失败的穿刺,必会造成静脉不必要的损害。
负责化疗输注的护士须经专业训练,掌握好化疗药物的特性,有高度的责任心,未取得护士执照者不能进行操作;对异长春花碱首次使用时,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
为避免操作中机械性损伤,要熟练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如穿刺失败,不能使用同一静脉的远端。
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壁。
在注入异长春花碱前,要对使用血管进行正确判断,如血管部位、回血情况、静脉是否通畅等。
注药结束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min(有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
3 正确掌握药物的给药方法、浓度、输入速度,合理使用药物。
首先要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的性能、颜色、使用特点、对血管的刺激程度、及最佳给药途径,严格按医嘱给药。
正确给药方法:不能用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应先注入生理盐水确认有回血,无渗漏后再注入化疗药,输注期间应密切观察回血情况,局部有无疼痛等,注入后用等渗液冲洗,使输液管中的残余药液全部注入。
药物浓度不宜过高,给药速度不宜过快,20ml药液至少需3min以上,或者用每分钟5ml的速度注入,避免血管在短时间内受到强烈刺激从而出现损害。
4 加强患者配合化疗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特别是初次应用该药时,当班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消除恐惧感。
异长春花碱推注时,要减少患者活动,并告知患者如有异常感觉,如局部疼痛肿胀等,应及时报告注药护士。
=阿霉素外渗处理:通过非留置针或导管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或地塞米松5㎎。
50~200mg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纳,1%氢化可的松霜局部静注,外敷减少炎症8.4%碳酸氢钠5ml+地塞米松4mg 局部静注,渗漏部位多处皮下注射减少药物与DNA结合渗漏24小时后,可考虑使用超短波,红外线,紫外线照射仪等,可达到止痛、消炎,促进局部吸收等作用。
如渗漏部位由暗红色转为黑褐色,溃疡形成,说明局部已坏死,应将局部坏死组织广泛切除,进行外科换药或植皮。
其他:柔红霉素外渗处理:局部降温。
使用循环冰水的冷垫、冰袋等,外渗后24-48小时内,每次15-20分钟。
有报导,每6小时局部用99%二甲亚砜1-2ml有效。
丝裂霉素外渗处理:通过非留置针或导管静脉注射4%硫代硫酸钠5ml或用25口径针在外渗区多次皮下注射。
表阿霉素外渗处理:冰敷至少60分钟,抬高患肢;皮肤表面涂二甲亚砜,每日三次,6天。
长春新碱外渗处理:发生外渗后的24-48小时内每天至少4次热敷,每次15-20分钟。
配备150单位/ml透明质酸酶溶液与1-3ml盐水混合液。
通过保留的静脉通道,每外渗1ml注射1ml;已拔针则皮下注射。
奥沙利铂外渗处理:可用地塞米松,普鲁卡因作局部封闭。
将配制好的药液沿外溢外缘的周围由外向内多点注射,封闭范围大于渗漏区。
外渗处理原则:1.立即停止滴注,并尽可能回抽或经原通路滴注解毒剂(5%sb、vitC、和1%普鲁卡因)。
2.抬高患肢,同时采用局部冷敷和冰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并可降低痛觉神经敏感性。
3.局部封闭,对强刺激药物,如ADM、MMC、VDS、VP16等,可用1%-2%普鲁卡因2mL或DEX 5mg、NS2-4mL 注射于外溢血管周围皮下组织,进行封闭。
4. 正确选择血管:1)尽量选择较粗大的血管,血管直径越大流量越大,输入药物的浓度就相对较低,药物的刺激性也相应减少。
2)多部位轮流注射,避免同一部位血管长期受刺激而导致内膜损伤。
3)穿刺时尽量选择弹性良好、无炎症的静脉。
避免选用手指、足背、腕、踝关节等皮下组织少的部位。
5.加强巡视,一旦发现药液外渗及时处理。
6. 引路注射及化疗后冲洗,化疗前应用生理盐水50mL-100mL冲洗,确保无外渗再用化疗药物,结束后用适量生理盐水冲洗。
7.调整化疗药物的浓度及PH值。
掌握好药物的浓度,最大限度稀释以减少药物局部激惹;调节好药液PH 值不仅可有效地预防静脉渗漏性损伤,还可提高药物的疗效。
8. 对化疗病人要注意随诊,因有些药物可引起迟发性的损伤。
中药用红花油或紫草油。
西药用DXM+6542+MgSO4化疗药物外渗液要辩证施治。
不同严重程度,病期、不同表现都是不一样的。
初期或时间较长局部生机较差的时候用红花油或紫草油改善微循环。
现在是微循环有问题,大静脉回流应该没有问题,此时以加快动脉和微循环为主。
等患者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的时候改用烧伤膏,金黄散。
以组织修复为主的时候用生肌散,桃花散,九一丹都可以。
以上皮修复为主的时候用青黛散或粘膜溃疡粉,指甲粉,珍珠散。
西药初期以减少损伤为主,用DXM,还要改善微循环用6542, 罂粟碱用硫酸镁或高渗盐水减轻组织水肿。
当坏死组织不易脱落的时候,用糜蛋白酶消化去腐,我自己也用过胰蛋白酶K就是实验室里面的那一种,也挺好,当坏死组织脱落以修复为主的时候,可以用贝复剂==============================================================化疗药物外渗5.1 发病机制临床中使用化疗药物时有时回出现化疗药物的外渗,可能回给肿瘤患者造成严重的永久的伤害,出现化疗药物的的外渗,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可有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因素:如药物的PH值过高或过低、渗透压高、配置药物浓度过高等;2、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外周静脉化疗可能会出现外渗;3、操作因素: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等;4、其它因素:如淋巴水肿、输液量大、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病人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等等。
5.2 临床表现:注射部位充血、疼痛、肿胀甚至溃破。
临床分三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静脉炎性反应期、组织坏死期.症状根据药物的损害程度和损害方式分三类临床表现:5.2.1、发疱性:严重,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如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等)、抗生素类(柔红霉素、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光辉霉素等)、植物碱类(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诺维苯等)、氮芥、胺苯丫啶、美登素等。
5.2.2、刺激性:中度,渗漏后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
如卡氮芥、氮烯咪胺、足叶乙甙、威猛、链脲霉素、丙脒腙等。
5.2.3、非发疱性:轻度损害,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的药物。
如环磷酰胺、塞替派、氨甲喋呤、博莱霉素、氟脲嘧啶、阿糖胞苷、顺铂、米托蒽醌、门冬酰胺酶等。
5.3 急救措施:5.3.1 立即停止点滴,吸出药物;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面。
5.3.2.局封:DXM 5mg+利多卡因 5ml,可减慢化疗药物吸收和镇痛;5.3.3.局部冰袋冷敷局限受损区域48h,然后热敷5.3.4.局部明显肿胀者可用硫酸镁湿敷以消除肿胀;5.3.5 局部使用解毒剂:对抗药物的损伤效应,灭活渗漏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5.3.5.如已发生溃疡或水疱应进行外科处理;5.3.6.待炎症急性期过后可理疗以促进恢复。
·外周静脉输注时,外渗处理程序:①如果病人诉输注部位疼痛,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也应立即停止输液。
②根据需要原位保留针头。
③用针筒尽量吸出局部外渗的残液。
④通知医生,指导进一步处理。
⑤使用相应的解毒剂。
解毒剂经静滴给药时,量要适当,避免局部区域压力过大。
皮下局部注射解毒剂时应先拔去针头。
⑥抬高肢体或注射部位48小时,病人应注意休息。
⑦必要时请外科会诊是否有外科指征。
⑧避免外渗部位受压。
⑨记录外渗液量、输注部位、药物浓度、病人症状及累及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