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谱六十户起因及分布

合集下载

孔子家族世系表

孔子家族世系表

孔子家族世系表孔子家族世系表一、孔子家谱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

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

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

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

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

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

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

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二、世系卌七世祖黄帝轩辕氏卌六世祖少昊金天氏(玄嚣)卌五世祖蟜极卌四世祖帝喾高辛氏卌三世祖契卌二世祖昭明卌一世祖相土四十世祖昌若卅九世祖曹圉卅八世祖冥卅七世祖振(王亥) 王恒卅六世祖上甲微卅五世祖报乙卅四世祖报丙卅三世祖报丁卅二世祖主壬卅一世祖主癸三十世祖商王成汤(太乙)廿九世祖太丁商王外丙商王仲壬廿八世祖商王太甲(太宗)廿七世祖商王沃丁商王太庚廿六世祖商王小甲商王雍己商王太戊(中宗) 廿五世祖商王仲丁商王外壬商王河亶甲廿四世祖商王祖乙廿三世祖商王祖辛商王沃甲廿二世祖商王祖丁商王南庚廿一世祖商王阳甲商王盘庚商王小辛商王小乙廿一世祖商王武丁(高宗)二十世祖商王祖庚商王祖甲十九世祖商王廪辛十八世祖商王康丁十七世祖商王武乙十六世祖商王文丁十五世祖商王帝乙十四世祖商王帝辛(纣) 微子微仲衍十三世祖宋公稽十二世祖宋丁公申十一世祖宋愍公共十世祖弗父何九世祖宋父周八世祖世子胜七世祖正考父六世祖孔父嘉五世祖木金父高祖祁父曾祖防叔祖父伯夏父叔梁纥孔子子孔鲤孙孔伋曾孙孔白玄孙孔求六代孙孔箕七代孙孔穿八代孙孔谦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十代孙孔忠十一代孙孔武十二代孙孔延年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孔子世家谱之宗派户支

孔子世家谱之宗派户支
第七派2户: 淙—思静—克谅—希英┬诲 为第二十六户,称孔村户 │ └谌 为第二十七户,称王堂户
第八派1户: —思从—克久 为第二十八户,称小庄户
第九派1户: 演—思睿—克全—希泰 为第二十九户,称宫端户
第十派7户: 淑┬思遵-克绍-希先 为第三十户,称华店户 │ ├思迪-克昌┬希毅 为第三十一户,称古城户 ││ │ └希 ┬ 为第三十二户,称冈山户 ││ │ ├谕 为第三十三户,称鲁城户 ││ │ └言 为第三十四户,称孔屯户 │ ├思永-克康 为第三十五户,称西城户 │ └思礼-克振 为第三十六户,称旧城户
第十八派1户: 为第五十七户,称张曲户
第十九派1户: 泾 为第五十八户,称陬户
第二十派2户: —思度┬克佐 为第五十九户,称西林户
└克弼 为第六十户,称林西户
一. 派 派有两种,一种是在 53 代中,除迁居外地及无传者外,其余 20 人每人定为一派,按序号称第
一派、第二派等等,共 20 派。全部是 53 代。另一种是在分 20 派之前迁居外地的,以落居地为名, 如鲁山派、献县派、衢州派等,共 13 个派,不是一个代次,约在 35-49 代之间。[有一例外:39 代 温宪迁居湖南桂东,称湖南桂东支。]
第一派10户: 浣—思晦—克坚—┬希学 为第一户,称大宗户 ├希说 为第二户,称临沂户 ├希范┬询 为第三户,称孟村户 │ ├ 为第四户,称道沟户 │ └ 为第五户,称滕阳户 ├希进 为第六户,称旧县户 ├希麟 为第七户,称终吉户 ├希凤 为第八户,称蔡庄户 ├希顺 为第九户,称戴庄户 └希尹 为第十户,称栗园户
第十五派1户: 淋—思举 为第四十四户,称小薛户
第十六派2户: —思宣—克懋┬希儒 为第四十五户,称陶乐户
│ └希韶 为第四十六户,称北公户

孔氏家族家谱

孔氏家族家谱

孔子子孔鲤孙孔伋曾孙孔白玄孙孔求六代孙孔箕七代孙孔穿八代孙孔谦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十代孙孔忠十一代孙孔武十二代孙孔延年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十五代孙孔房,褒成侯十六代孙孔均,褒成侯十七代孙孔志,褒成侯十八代孙孔损,褒亭侯十九代孙孔曜,奉圣亭侯二十代孙孔完、孔赞,褒成侯二十一代孙孔羡,宗圣侯二十二代孙孔震,奉圣亭侯二十三代孙孔嶷,奉圣亭侯二十四代孙孔抚,奉圣亭侯二十五代孙孔懿,奉圣亭侯二十六代孙孔鲜,奉圣亭侯二十七代孙孔乘,崇圣大夫二十八代孙孔灵珍,崇圣侯二十九代孙孔文泰,崇圣侯三十代孙孔渠,崇圣侯三十一代孙孔长孙,恭圣侯三十二代孙孔嗣悊,绍圣侯三十三代孙孔德伦,褒圣侯三十四代孙孔崇基,褒圣侯三十五代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三十六代孙孔萱,文宣公三十七代孙孔齐卿,文宣公三十八代孙孔惟晊,文宣公三十九代孙孔策,文宣公四十代孙孔振,文宣公四十一代孙孔昭俭,文宣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泗水主簿四十三代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四十四代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四十五代孙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历代衍圣公:第46代衍圣公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第47代衍圣公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第48代衍圣公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孔拂、孔摠、孔晋、孔拯第51代衍圣公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第52代衍圣公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第53代衍圣公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第55代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忠(南宗)第56代衍圣公孔希学、孔希路(南宗)第57代衍圣公孔讷、孔议(南宗)第58代衍圣公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第59代衍圣公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第60代衍圣公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圣公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第63代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孔尚干(南宗)第65代衍圣公孔衍植、孔衍桢(南宗)第66代衍圣公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第67代衍圣公孔毓圻、孔毓垣(南宗)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第69代衍圣公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第70代衍圣公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第71代衍圣公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第73代衍圣公孔庆镕、孔庆仪(南宗) 第74代衍圣公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孔子族谱及姓氏来历

孔子族谱及姓氏来历

孔子族谱及姓氏来历孔子族谱及姓氏来历2008-08-12 17:02 星期二一、世系族谱1、殷商后裔探究孔子的身世渊源,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从殷室皇族微子启算起,微子启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商纣王的哥哥,商朝灭亡后,微子启投降周朝,周公旦执政时被封到今河南商丘一带,国号“宋”,微子启也是“宋”的立国之君。

微子启应该算是孔子家族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先祖。

2、宋之皇族周武王灭殷后,建立了比殷商统治时期疆域更为广大的周王朝,为了巩固新的统治秩序,周天子把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古代先王圣贤的后裔等,分别授予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王室,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西周初年,在周武王和周公时期先后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分封。

周武王所封的主要有四类人:一是他的兄弟,如封周公旦于鲁,召公奭于燕,叔鲜于管,叔度于蔡,叔处于霍等。

根据《左传》的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也可见分封规模之大。

其次受封的是跟随周武王征战的一些功臣谋士,如姜尚后来被封于营丘,国号齐;三是对古代传说中的一些圣贤之后也加以分封,如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大禹之后于杞等;四是为了安抚殷商后裔,也对其子孙进行了分封,如商纣王之子武庚就被封于殷。

武王死后,其子成王立,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武庚、管、蔡等诸侯国乘机作乱,后被周公旦镇压。

周公旦在诛灭武庚、管、蔡之后,将他们所辖的殷遗民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了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另一部分封给了成王的叔父康叔。

因为微子启在商灭后投降周人,而且武庚叛乱时他也没有参加,所以封他于商丘,国号为“宋”。

所以孔子“祖籍”属于是“宋”,孔家本是“宋”之皇族。

3、由诸候之家到公卿之家“宋”由微子启立国,后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

宋泯公的长子叫弗父何,按周礼,王位由长子继承,也就是说,在泯公去世后,应该由弗父何继承王位,但弗父何却把王位让给了弟弟鲋祀,自己担任了卿的职务,辅佐弟弟鲋祀。

孔子世家曲阜六十户传承关系图一

孔子世家曲阜六十户传承关系图一

枬 莊
遘 昌庶 昌序 昌明 昌朋 昌逊 昌誐 昌祥 仲良

温諒





戵 威 瑛
乂 郁 幼 山士 山民 满之 靈符 深之 季翊 若思 仲思 檷 楨 構 紹新 紹忠 虔孫 總 岱 道穰 道徽 祐 滔 景偉 俟 某 汪 国 袛 誾 愉 恬 晋

巢父
望东

紹安 奂 幼孫 臻 琇之 靈運

範 雲童 克符 克讓 齐參 敏行 述睿 舜 昌寓 德紹 伯鲁 宗範 休源
43代 42代 41代 40代 39代 38代 37代 36代 35代 34代 33代 32代 31代 30代 29代 28代 27代 26代 25代 24代 23代 22代 21代 20代 19代 18代 17代 16代 15代 14代 13代 12代 11代 10代 9代 安 何齐 吉 某 某 某 隨 鲋 完 英悊 仁玉 光嗣 昭儉 振 拯 策 惟晊 演 湙 檜 述 郁 齐卿 萱 璲之 崇基 泗 長孫 渠 文泰 惟昉 德倫 嗣悊 靈珍 克宽 乘 鲜 懿 撫 嶷 震 羡 讚 曜 惟時 克贡 損 蕴 蒙 蓄 賢 子歎 文憘 白鸟 景進 伏承 蜴 颖 芝 文 進 遵 承 網 旭 麟廉 訢 誧 濧 恢 方 晨 谦 褒 融之





瞱 道民 福民 静民 長公 覬 士邈 琳之 廞 沉 道存 璩之 珪之 靈産 道隆 嚴 倫 奕 某 羣
浮 淮 洸
術 扶






奇 壽 放 元 喜 光 立 驩 衍 黄 茂 卯 安国

長彦 季彦




参考文献:«孔子世家谱»民国版 «康熙字典»

曲阜孔氏六十户

曲阜孔氏六十户

曲阜孔氏六十户六十户到了元末明初,孔子后裔传至五十六代时,20派又续分为60支,后称60户。

每个户为一个族派,以始迁定居的村名为户名。

△六十户部分名单第一派是孔浣之后,衍为十户。

孔浣生孔思晦,为五十四代孙衍圣公。

有子孔克坚,袭封衍圣公。

孔克坚有子九人:孔希学、孔希说、孔希范、孔希进、孔希麟、孔希凤、孔希顺、孔希尹、孔希赟。

其中希赟无后。

孔希学嫡长,袭封衍圣公,居于曲阜城内的衍圣公府,为孔氏家族的大宗主,列为第一户“大宗户”。

孔希说,太学生,居于城西南临近沂河的苗孔村北阁南,列为第二户“临沂户”。

孔希范,明初曲阜县世职知县,营别墅于城西6.5 公里时家庄,生三子:孔询、孔諴、孔訚。

孔询,处士,析居于城西八公里的孟村(今名孟林),列为第三户“孟村户”。

孔諴,明初詹事府主簿,析居于城北五公里泗河之阳的孔家道沟村,列为第四户“道沟户”。

孔訚,处士,至其孙五十九代孔彦韶时,徙居滕县西的级索村,列为第五户“滕阳户”。

孔希进,太学生,居于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列为第六户“旧县户”。

孔希麟,明初监察御史,居于城东南五公里其父营建的“终吉别墅”,列为第七户“终吉户”。

孔希凤,太学生,居于城东北十公里的蔡庄,列为第八户“蔡庄户”。

孔希顺,处士,居于城西十公里的戴庄,列为第九户“戴庄户”。

孔希尹,处士,居于城东南十公里的栗园,列为第十户“栗园户”。

第二派是孔沂之后,衍为二户。

孔沂为元代进士,生有二子:孔思进、孔思义。

孔思义传二世无后。

孔思进生七子:孔克宽、孔克慎、孔克谨、孔克勉、孔克功、孔克贞、孔克勤。

克宽传一世绝,克慎、克功、克贞均无传,克勤落居山东清平县西孔家庄,传有后人者仅克谨、克勉。

孔克勤,元代汝南府推官,居于城西时家庄,列为第十一户“时庄户”。

孔克勉,元代宁阳县知县,居于孔林后的张阳村,列为第十二户“泗北户”(古时泗河在洙水南)。

第三派是孔潾之后,衍为二户。

孔潾为元代沧州儒学教谕,生有三子:孔思友、孔思古、孔思本。

孔子家世渊源

孔子家世渊源

孔子家世渊源
孔子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阴历二月十一日去世,73岁。

孔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有:67岁时妻子亓官氏、70岁时儿子鲤、71岁颜回、72岁子路,三个得意弟子只剩下子贡了。

孔子认殷商为祖先。

14世祖宋微仲:商纣王二哥,周初为宋国第二位国君。

11世祖宋缗公(有二子弗父何和鲋祀)去世以后传弟不传子传炀公,可鲋祀不服杀了炀公,欲推长兄子弗父何即君位,可他不干,鲋祀即位是为宋历公,自己为卿。

10世祖弗父何。

7世祖正考父,辅佐宋三公,可能是《诗经-商颂》作者。

6世祖孔父嘉,按周礼族人出五服就要别立宗族,就这样,以孔为姓的家族正式形成。

孔父嘉妻子非常美丽,被宋国太宰华父督看中,结果孔父嘉被杀妻子被夺。

5木金父(孔父嘉之子)逃奔鲁国,由公卿降为士(上层社会最低一级)。

3世祖孔防叔,为鲁国贵族藏孙氏的家臣采邑,出任曲阜东约30里防的邑宰。

从商之王族到周之诸侯,再到宋国公卿,最后降为鲁国的士,失去世袭封地,靠俸禄生存。

父亲叔梁纥(姓孔、名纥、字叔梁)
曾任陬邑宰,以勇力著称。

正妻施氏生9女,妾生孟皮是个瘸子不能主祀,66岁时娶15岁的颜徵在,鲁襄公22年(公元前551年)生下长相怪异的男孩,这个男孩塑造了一个民族,这个男孩就是孔子(孔老二,名丘、字仲尼),这得感谢叔梁纥的不甘心!《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关于野合,一是可能纥与颜氏女年龄差距太大,不符合周礼,故称野合;二是商族遗风。

因此是
非常前卫的!
鲁襄公24年(公元前549年),孔子3岁父亲去世,孤儿寡母搬入鲁国都城曲阜,住进一条阙里的小巷。

孔氏族谱的辈分说明

孔氏族谱的辈分说明

孔氏族谱的辈分说明孔氏家族,作为“天下第一家”,是由同一始祖孔子繁衍下来的一个庞大家族。

其中,衍圣公是孔子的嫡系后裔,世袭公爵,在家族中是大宗;其余旁系等则为小宗。

随着孔子后裔的不断繁衍,为数益众。

为便于管理,在孔氏家族内部建立起了一整套组织系统。

最初曾分为“五位”,后又分为“十二派”,到明清两代,发展到高峰时期,又增为60户。

每户设有户头户举一至三人。

清代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六十户户头户举点名清册》中一一列举了60户的名称,诸如:大宗户、道沟户、终吉户、栗园户、泗北户……等等。

这60户孔氏家族各设族长一人,负责管理全部孔氏族人,另设林庙举事一人辅佐族长。

族长是由衍圣公在孔氏族人中检选的,在家族中德高望重,辈长年高。

孔氏族人把族长的办事处叫做“族长衙门”,“族长衙门”和“知县衙门”、“百户衙门”、“管勾衙门”合称“孔府四衙门”。

60户的户头户举则是“每户族众表率,必得老成持重,心地明白,衣冠整齐,为本户所钦服者,始克充选。

”曲阜的孔氏家族自分为60户以来,至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修谱时,仅在谱的人数就多达2万多人,每户约有数百人不等,人数多的达千人以上,只有极少数户为数十人。

孔府还要给族长约十大亩土地作为养赡,户头户举也拨给二、三大亩作为养赡,外地的户头户举则“各赐衣巾,赏给劄付”。

孔子的家乡在曲阜,对于所有迁居外地的孔氏族人,均称做“流寓户”。

孔氏的流寓户经过多年来的迁徙,已遍及全国,他们分布于浙江、江西、山东、四川、江苏、广西、福建、河北、安徽、岭南、湖南、山西、甘肃、吉林、青海、陕西、黑龙江、云南、贵州、湖北等20余省。

这些流寓户在异地一般都是聚族而居。

孔氏家族还有一条规定,就是不准随意取名,要严格按照皇帝赐给的行辈取名。

孔府曾专门颁布过《孔氏行辈告示》:“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

迩来我族人满数万丁,居连数百里。

岂唯目不能偏识,而且耳不能遍闻。

若无行辈则昭穆易紊,无表字则称谓不论。

《孔子世家谱》介绍

《孔子世家谱》介绍

《孔子世家谱》介绍《孔子世家谱》是专门记录孔子家族繁衍脉络的谱牒,从孔子时代至今已经传承2500多年,跨越80多个代次。

2005年,英国吉尼斯世界记录有限公司在法兰克福宣布,中国的《孔子世家谱》被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家谱。

《孔子世家谱》原为手抄本,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首次刻版印刷。

明朝时,《孔子世家谱》形成“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之约定。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只大修过四次,分别在明朝天启年间、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年间,最近一次是在1937年民国时期,收录近60万人。

家谱历代编修,皆有衍圣公主持,孔氏杰出代表参与,如康熙谱就由《桃花扇》作者、清代著名戏曲家孔尚任担任主修。

关于本书:唐代之前,孔氏家谱皆为官修,且只录承袭爵位者一人,宋代始走入民间。

家谱曾有《阙里孔氏谱系列》和《孔氏族谱》等名称。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衍圣公孔毓圻委托孔尚任,修撰族谱,始定名为《孔子世家谱》,系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而来,后皆沿用此名。

明清之际所修族谱只收录留居曲阜之六十户,民国二十六年(1937)大修家谱时,第一次将流寓全国各地支派收入谱内,人数已达56万余人。

本次续修在民国谱基础上接续,并发现许多民国谱中未能收入的支派,还将流寓港、澳、台及海外的孔子后裔一并收入,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续修活动。

本次续修工作,于1996年发起,历经十三年,由时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的谷牧先生提议,经流寓台北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首肯,委托其堂弟孔德墉,共搜集140多万孔子后裔资料,再合民国谱所录后裔,新谱的总人数约计达200万,约计2500余万字。

本次续修有三大创新:一是跨越性别、民族与地域,收入女性、少数民族、港澳台及海外孔子后裔;二是增加个人信息;三是建立数据库。

作为孔圣人家谱的《孔子世家谱》,对研究孔氏家族的人口、分布、变迁及孔氏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地位有重要作用。

全谱共分卷首和五集:初集为始祖孔子至分六十户;二集为四十三代孔仁玉之后外迁支派;三集为孔仁玉之前外迁支派;四集为待考支;五集为海外支,共80册。

华夏姓氏考源:孔氏家谱(孔谱)孔家行辈是怎么排的

华夏姓氏考源:孔氏家谱(孔谱)孔家行辈是怎么排的

华夏姓氏考源:孔氏家谱(孔谱)孔家行辈是怎么排的孔家家谱(字辈)辈分是怎样排的?孔姓在自孔子之后的两千多年里,族属繁衍日众,遍及全国各州府县。

为了使族属代代不乱,长幼有序,老少尊卑各有条理,孔氏宗族逐渐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规范条例。

在明代以前,孔氏后裔没有固定的行辈,那时人数尚少,各家取名很随意。

从四十五代起,已注意订定行辈,但还不严格,同辈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

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

衍圣公府还专门颁布了《孔氏行辈告示》:“……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所开列行辈,取名训字。

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

”明崇祯年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报请皇帝,又立十字十辈。

清同治年间,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经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辈。

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由中华民国内务部备案续立二十字二十辈。

以上几次订定的行辈字计五十字五十辈,为五十六代到一百零五代,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以上第六十五代本为“胤”字,衍圣公孔胤植为避皇帝庙讳,而将“胤”字改为“衍”字。

孔家的辈份是怎么排列的?孔姓家谱辈分排列(孔氏行辈字);明洪武年间定十字(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希(士)、言(伯)、公(文)、彦(朝)、承(永)、宏(以)、闻(质)、贞(用)、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兴(起)、毓(钟)、传(振)、继(体)、广(京)、昭(显)、宪(法)、庆(泽)、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子世家谱之宗派户支

孔子世家谱之宗派户支
第十八派1户: 为第五十七户,称张曲户
第十九派1户: 泾 为第五十八户,称息陬户
第二十派2户: —思度┬克佐 为第五十九户,称西林户
└克弼 为第六十户,称林西户
一. 派 派有两种,一种是在 53 代中,除迁居外地及无传者外,其余 20 人每人定为一派,按序号称第
一派、第二派等等,共 20 派。全部是 53 代。另一种是在分 20 派之前迁居外地的,以落居地为名, 如鲁山派、献县派、衢州派等,共 13 个派,不是一个代次,约在 35-49 代之间。[有一例外:39 代 温宪迁居湖南桂东,称湖南桂东支。]
中兴祖前支派
平阳派 郏县派 宁陵派 献县派 丹阳派 岭南派 临江派 浏阳派 鲁山派 湖南桂东支
上代失叙各支
山西赵城县支 滨县孔家庄支 甘肃民勤县支 河北蠡县支 德州大刘庄支 河北清丰县支 河北武 清县支 河北青县支 吉林依兰县支 河北定县支 河北肃宁县支 青海亹源县孔家庄支 青海亹源县克 图沟支 甘肃永登县支 陕西吴堡县支 曹县孔油坊支 范县汤家庄支 胶县大沟庄支 河北邢台县支 新泰县万家庄支 察哈尔赤城县支 河北沧县支 寿张县支 河北献县支 河北武清县支 四川会理县支 奉天开通县支 河北新镇县支 奉天开通县支 黑龙江肈州县支 河北良乡县支 河北高邑县支 沂县富 义庄支 甘肃天水县支 陕西安康县支 江苏靖江县支 江苏铜山县支 福建闽侯县支 江苏上海县支 云南安宁县支 云南景东县支 广西平南县支 安徽亳县支 江苏铜山县支 江苏东台县支 贵州关岭县 支 江苏沛县支 江苏川沙县支 广西北流县支 四川渠县支 河南周家口支 河南嵩县支 广西陆川县 支 广西向都县支 广西养利县支 江苏铜山县支 河南信阳县支 河南伊阳县支 贵州清镇县支 贵州 黔西县支 贵州兴义县支 云南峨山县支 广西贵县支 江苏奉贤县支 云南弥渡县支 河南新郑县支 河南睢县支 江苏扬州县支 云南禄丰县支 河南鄢陵县支 江苏海门县支 云南华坪县支 江西赣县支 浙江嘉属县支 贵州贵阳县支 湖南衡阳县支 贵州安南县支

孔子世家曲阜六十户传承关系图二

孔子世家曲阜六十户传承关系图二

六十户 大宗户 临沂户 孟村户 道沟户 滕阳户 旧县户 终吉户 蔡庄户 戴庄户 栗园户 时庄户 泗北户 店北户 西郭户 仙源户 泉南户 齐王户 盛果户 苗孔户
57代Biblioteka 56代55代54代
53代
52代
51代
50代
49代
48代
47代
46代
45代
44代
43代
希学 希说 询 諴 訚 希進 希麟 希凤 希顺 希尹 克谨 克勉 克达 诘 讵 词 希武 希绪 希岩 希云 澄 之全 元用 希大 克钦 思诚 思進 沂 潾 拂 琥 端立 若愚 宗愿 延泽 宜 希範 克坚 思晦 浣 之厚 元孝
参考文献:«孔子世家谱»民国版、«孔子世家谱»09版、«康熙字典»
孔子世家曲阜六十户传承关系图派六十户57代56代55代54代53代52代51代50代49代48代47代46代45代44代43代第一派大宗户希学克坚思晦浣之厚元孝拂琥端立若愚宗愿延泽宜仁玉临沂户希说孟村户询希範道沟户諴滕阳户訚旧县户希進终吉户希麟蔡庄户希凤戴庄户希顺栗园户希尹第二派时庄户克谨思進沂泗北户克勉第三派店北户潾西郭户克达思古第四派仙源户治之全元用泉南户诘希大克钦思诚齐王户讵盛果户词第五派苗孔户澄文献户希武克伸思履沂北户希绪第六派黉门户济石村户希岩克义思凯鲁贤户希云沂阳户克允思直第七派孔村户淙之将元达掖玖端節若升舜亮道辅朂王堂户谌希英克谅思静第八派小庄户涖第九派宫端户演之深元让接?端臣第十派华店户淑之文元石挥班松恢宗翰古城户希毅克昌思迪岗山户?希彧鲁城户谕孔屯户言西城户克康思永旧城户克振思礼第十一派吕官户泗之英元恩櫏玘镗恂第十二派林前户滨防西户克渊思政林门户克一官庄户克中第十三派大薛户滋之柔元量挚璪端樗若水宗寿良辅第十四派广文户浩之容元質攄瑭端颐若鑑宗彀彦辅第十五派小薛户淋第十六派陶乐户潝之安元裕擺琇端修若鼎北公户希韶克懋思宣第十七派纸坊户洵之熙元敬董庄户希铎克清思權防上户希徒克?思衍高庄户希讓南宫户希幹星村户希善古柳户希恒吴孙户希豫东村户希節磨庄户希济第十八派张曲户汭之载第十九派息陬户涇之谨第二十派西林户灨之肃元伸林西户克弼思度参考文献

孔氏完整的辈分排表

孔氏完整的辈分排表

孔氏完整的辈分排表1. 孔家人辈分孔姓最早严格排辈是明朝.排序是按照下面的顺序: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嬴.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于、文、焕、景、瑞、永、锡、世、绪、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姓辈分口诀是如下: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

姓氏沿革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

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

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也完全是一样的。

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

孔氏辈分的排列顺序为: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扩展资料:孔氏辈分的发展历程:在明代以前,孔氏后裔没有固定的行辈,那时人数尚少,各家取名很随意。

从四十五代起,已注意订定行辈,但还不严格,同辈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

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

孔子家谱

孔子家谱
文宣公兼知县事无子?45世孙衍圣公孔宗愿孔延泽子孔圣祐从弟?46世孙衍圣公孔若虚孔宗愿次子孔若愚孔宗愿第三子孔若蒙孔宗愿长子?47世孙衍圣公孔端立孔若愚子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孔若蒙长子南宗?48世孙衍圣公孔琥孔端立子孔璠孔端操次子孔玠孔端操第四子南宗?49世孙衍圣公孔拂孔琥子孔摠又名孔詌孔璠次子孔搢孔玠子孔拯孔璠长子?50世孙衍圣公孔元用孔拂长子孔元孝孔拂次子孔文远孔搢子南宗孔元措孔摠长子孔元紘一作孔元綋孔摠次子?51世孙衍圣公孔之厚孔元孝子孔之全孔元用子孔万春孔文远子孔之固孔元紘子?52世孙衍圣公孔浣孔之厚子孔治孔之全子孔浈孔之固子孔洙孔万春子南宗?53世孙衍圣公孔思晦孔浣子孔思诚孔治子孔思许孔津子孔之言孙孔仁玉的第11世孙南宗?54世孙衍圣公孔克坚孔思晦子孔克忠孔思俊子孔洙孙南宗?55世孙衍圣公孔希学孔克坚子孔希路孔克忠子南宗?56世孙衍圣公孔讷孔希学子孔议孔希路子南宗?57世孙衍圣公孔公鉴孔讷子孔公诚孔议子南宗?58世孙衍圣公孔彦缙孔公鉴子孔彦绳孔公诚子南宗?59世孙衍圣公孔承庆孔彦缙子孔承美孔彦绳子南宗?60世孙衍圣公孔宏绪孔承庆长子孔宏泰孔承庆次子孔弘章孔承美子南宗?61世孙衍圣公孔闻韶孔宏绪子孔闻音孔弘章子南宗?62世孙衍圣公孔贞干孔闻韶长子孔贞宁孔闻韶次子孔尚坦之父孔贞运孔闻音子南宗?63世孙衍圣公孔尚贤孔贞干子生有二子
• 33世祖报丁(商部族首领) • 32世祖主壬(一作示壬,商部族首领) • 31世祖主癸(一作示癸,商部族首领) • 30世祖商王成汤(子天乙,又名子履,商朝开国君主,原为商部族首领) • 29世祖太子太丁(子丁,又名子以跌) • 28世祖商王太甲(子至) • 27世祖商王太庚(子辩) • 26世祖商王太戊(子伷) • 25世祖商王仲丁(子庄) • 24世祖商王祖乙(子滕) • 23世祖商王祖辛(子旦) • 22世祖商王祖丁(子新) • 21世祖商王小乙(子敛) • 20世祖商王武丁(子昭) • 19世祖商王祖甲(子载)

孔子的家族,你知道多少呢呢?

孔子的家族,你知道多少呢呢?

孔子的家族,你知道多少呢呢?01孔子前的家族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

周武王灭殷商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

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

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

弗父何为卿。

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之家。

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

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候,“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

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

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

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

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

父亲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

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

02孔子降生孔子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尼山镇鲁源村)。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日丘。

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

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关于孔子的“凤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系当时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尼山)大夫,先娶施氏为妻,生有九女,但无男继嗣。

后又娶妾,生一男名孟跛。

但孟跛有足疾,按那时的习俗,残疾之人不能祭祖(不少媒体或网页以及书籍中将“孟跛”说为“孟皮”是错误的,不仅字不同,音也不同)。

已60岁的叔梁纥自悲无嗣,便又向有三个女儿尚无出闺的颜襄家求婚。

其14岁的三女颜徵在(很多版本将“颜徵在”写为“颜征在”也是不对的)许配于叔梁纥。

婚后,夫妇俩便经常去离住地不远的尼丘山(今尼山)上祈祷天神保佑怀孕生子。

颜氏有孕后,叔梁纥仍多次带妻子去尼丘山烧香祈祷,以求山神保佑添个好男儿。

这天,叔梁纥夫妇又带着香火供品,来到尼山山神庙。

当他们刚刚摆好供果,燃着香火,跪下祈祷时,忽然庙外狂风大作,乌云翻滚,雷声震得整个庙宇好象倾倒似的。

“天下第一家族”孔子家族世系传承

“天下第一家族”孔子家族世系传承

“天下第一家族”孔子家族世系传承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位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不断,但孔子家族却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贵族家族之一。

孔子
孔子家族2000年世系传承脉络
孔子后裔册封始于西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孔子八世孙孔腾被西汉朝廷封为奉祀君,后世几乎成为定制,孔子嫡系长孙承袭爵位,历代如此。

但名字多有变化,如东汉时为褒成侯,晋朝时改为奉圣亭侯,北魏时为崇圣侯,唐朝时改成文宣公。

曲阜孔庙
宋仁宗时,孔子后裔被封为“衍圣公”(后短暂改为奉圣公,又改回衍圣公),这个封号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

1935年“衍圣公”封号被取消,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子的第77世孙孔德成则成为了末代“衍圣公”。

末代衍圣公孔德成
可以说,孔子家族与历代朝廷互相依偎,世代皆为享有特权的贵族,经久不衰,可谓“天下第一家族”。

孔子家族世系传承
孔子家族的“南北分离”
不过孔子家族在传承中曾被一分为二,出现过南宗和北宗。

北宋灭亡后,由宋徽宗当年册封的第三代衍圣公孔端友随宋高宗南渡,而孔端友留在曲阜的弟弟孔端操被伪齐(受金国控制)袭为衍圣公。

于是,孔端友一脉被称为孔氏南宗,而弟弟孔端操一脉被称为孔氏北宗。

衢州孔庙
金和南宋相继灭亡,元朝统一天下,南宗一脉后裔将宗主职位让给北宗一脉,孔氏两脉也重新合二为一。

孔家南北两脉分离再到合宗归一,再现了当时南北民族政权对立最后归于统一的王朝更迭。

对历代王朝的统治者来说,孔子及儒家这块“金字招牌”,是他们标榜王朝正统性及维护统治最得力的工具。

孔子的祖宗世系表_1

孔子的祖宗世系表_1

孔子的祖宗世系表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建都商丘。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自孔父嘉之后,其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

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
父叔梁纥
祖父伯夏
曾祖防叔
高祖祁父
五世祖木金父
六世祖孔父嘉
七世祖正考父
八世祖世子胜1。

孔子世家谱六十户起因及分布

孔子世家谱六十户起因及分布
孔子世家谱六十户起因及分布
户 名
起 因
现地名
现居曲阜分布
大宗户
衍圣公为孔氏宗子故称
曲阜镇林前、官园、东关、西关、龙虎、南泉、红星、池涯、阙里、通相圃;防山乡钱家、南陶洛、梁公林、尚家庄、万柳庄、东大庙;南辛镇彭家、大烟庄、西位庄、北桑庄、南辛;尼山乡张马、小新、西龙泉、苏家、新趙、刘家楼、周家庄;息陬乡冷家庄、西夏候、紫家峪、蒋夏候、一张曲、二张曲、三张曲、小峪、步家庄、北夏宋、东陬;小雪镇武家、东陈、南小雪、大埠南、石家、西大雪、陵城镇辛庄、西公、红庙、小果庄、朱家、后学、东南庄、古路套、程庄东、西郭;王庄乡毕家、王家、东焦沟;姚村镇王家庄、姚东、胡家铺、马厂;吴村镇三官庙;时庄镇大柳、东颜、薛家
吕官户
城西吕官庄
时庄镇前、后吕家村
姚村镇春亭;董庄乡前夏庄
林前户
住孔林门前林前村
书院镇林前村
曲阜镇后宰门、林前、龙虎、更道;防山乡土门;南辛镇东余、中辛;小雪镇三合、后彭;尼山乡西龙泉、西鲁;姚村镇岗子、颜家、西坊上、保安;书院乡荀家、西林西;王庄乡西焦沟;吴村镇秦家
防西户
所住瓦窑头位于防山之西而得名
曲阜镇西关、池涯;尼山乡西龙泉、息陬乡西终吉;小雪镇石家、北兴埠、白杨店、东鲁贤、西鲁贤;陵城镇玄帝庙
鲁贤户
城东南鲁贤村
小雪镇鲁贤村
曲阜镇东关、阙里;息陬乡西夏候;小雪镇武家、西小雪、前苗营、前宣东、西鲁贤、鲁贤
沂阳户
所住村苗孔位于沂河之北(阳)
曲阜镇苗孔村
曲阜镇西关;小雪镇北小雪、西小雪、店北头、西陈;董庄乡林程店
初居城南南公埠村,后遗邹县冈山埠南宫村
邹城市中心店镇前、中、后南宫村
陵城镇东程庄、西程庄;姚村镇戴家洼、羊厂

孔子后代族谱

孔子后代族谱

孔子后代族谱孔子后代第54代孙元孔思迪,字凝道。

以国子生授胶西主簿、安庆录事,转光山尹,迁陕西行台御史、湖广都事、太常礼仪院判、太常礼仪使。

元文宗时,楚中因灾动乱。

迁思迪为湖广都事,以宣抚安定为主策,动乱遂告平息。

第60代孙明孔承倜,字永冠。

博学工诗,尤精颜真卿书法,明代孔庙石碑多出其手。

一生为官清正,笃信阳明之学,足迹所至,均开馆会生徒。

著有《易经代言》、《诗经代言》、《书经代言》、《四书代言》等。

第62代孙明孔闻诗(-1643),字四可。

天启二年(1622年)举进士,授中书舍人。

崇祯元年(1628年),向明思宗条上八事,以革新政治。

时清兵已入昌平,下京畿州县,闻诗应援守御,战绩卓著。

编有《奏议》数卷。

第63代孙明孔贞运(1574-1644年),字开仲。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殿试第二名赐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

官至东阁大学士,晋太子太保,代为辅相。

编著有《词林典类》等书。

第63代孙清孔贞瑄,字壁六,清顺治庚午举人,博学多才,潜心研究经史,尤精算学、韵学。

由泰安学正升云南大姚知县,因争公道不得而辞官。

晚年专事著述,著有《聊园文集》等。

第64代孙清孔尚任,戏剧《桃花扇》作者。

第69代孙清孔继汾(1725~1786),经学家。

有《阙里文献考》100卷,《孔氏家仪》14卷,《乐舞全谱》2卷,《匡仪纠谬集》3卷,《行余诗草》2卷,并校刻《文献通考序》1卷。

第69代孙清孔继涵(1739~1783),校勘学家。

有《微波榭丛书》。

第70代孙清孔广森(1752-1786),经学家、音韵学家。

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注》、《经学卮言》、《诗声类》等。

第70代孙清孔广陶(1832-1890),广州藏书名家。

藏书处称三十三万卷书堂,与伍崇曜粤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馆、康有为万木草堂,合称粤省四家。

第71代孙清孔昭虔(1775年-1835),宇元敬,孔广森子。

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官至贵州布政使。

孔子家族世系表

孔子家族世系表

孔子家族世系表世系卌七世祖黄帝轩辕氏卌六世祖少昊金天氏(玄嚣)卌五世祖蟜极卌四世祖帝喾高辛氏卌三世祖契卌二世祖昭明卌一世祖相土四十世祖昌若卅九世祖曹圉卅八世祖冥卅七世祖振(王亥) 王恒卅六世祖上甲微卅五世祖报乙卅四世祖报丙卅三世祖报丁卅二世祖主壬卅一世祖主癸三十世祖商王成汤(太乙)廿九世祖太丁商王外丙商王仲壬廿八世祖商王太甲(太宗)廿七世祖商王沃丁商王太庚廿六世祖商王小甲商王雍己商王太戊(中宗) 廿五世祖商王仲丁商王外壬商王河亶甲廿四世祖商王祖乙廿三世祖商王祖辛商王沃甲廿二世祖商王祖丁商王南庚廿一世祖商王阳甲商王盘庚商王小辛商王小乙廿一世祖商王武丁(高宗)二十世祖商王祖庚商王祖甲十九世祖商王廪辛十八世祖商王康丁十七世祖商王武乙十六世祖商王文丁十五世祖商王帝乙十四世祖商王帝辛(纣) 微子微仲衍十三世祖宋公稽十二世祖宋丁公申十一世祖宋愍公共十世祖弗父何九世祖宋父周八世祖世子胜七世祖正考父六世祖孔父嘉五世祖木金父高祖祁父曾祖防叔祖父伯夏父叔梁纥孔子子孔鲤孙孔伋曾孙孔白玄孙孔求六代孙孔箕七代孙孔穿八代孙孔谦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十代孙孔忠十一代孙孔武十二代孙孔延年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十五代孙孔房,褒成侯十六代孙孔均,褒成侯十七代孙孔志,褒成侯十八代孙孔损,褒亭侯十九代孙孔曜,奉圣亭侯二十代孙孔完、孔赞,褒成侯二十一代孙孔羡,宗圣侯二十二代孙孔震,奉圣亭侯二十三代孙孔嶷,奉圣亭侯二十四代孙孔抚,奉圣亭侯二十五代孙孔懿,奉圣亭侯二十六代孙孔鲜,奉圣亭侯二十七代孙孔乘,崇圣大夫二十八代孙孔灵珍,崇圣侯二十九代孙孔文泰,崇圣侯三十代孙孔渠,崇圣侯三十一代孙孔长孙,恭圣侯三十二代孙孔嗣悊,绍圣侯三十三代孙孔德伦,褒圣侯三十四代孙孔崇基,褒圣侯三十五代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三十六代孙孔萱,文宣公三十七代孙孔齐卿,文宣公三十八代孙孔惟晊,文宣公三十九代孙孔策,文宣公四十代孙孔振,文宣公四十一代孙孔昭俭,文宣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泗水主簿四十三代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四十四代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四十五代孙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历代衍圣公:第46代衍圣公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第47代衍圣公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第48代衍圣公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第49代衍圣公孔琥、孔璠、孔玠(南宗)第50代衍圣公孔拂、孔摠、孔晋、孔拯第51代衍圣公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第52代衍圣公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第53代衍圣公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第55代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忠(南宗)第56代衍圣公孔希学、孔希路(南宗)第57代衍圣公孔讷、孔议(南宗)第58代衍圣公孔公鉴、孔公诚(南宗)第59代衍圣公孔彦缙、孔彦绳(南宗)第60代衍圣公孔承庆、孔承美(南宗)第61代衍圣公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第62代衍圣公孔闻韶、孔闻音(南宗)第63代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孔尚干(南宗)第65代衍圣公孔衍植、孔衍桢(南宗)第66代衍圣公孔兴燮、孔兴燫(南宗)第67代衍圣公孔毓圻、孔毓垣(南宗)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锦(南宗)第69代衍圣公孔继濩、孔继涛(南宗)第70代衍圣公孔广棨、孔广杓(南宗)第71代衍圣公孔昭焕、孔昭烜(南宗)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宪坤(南宗)第73代衍圣公孔庆镕、孔庆仪(南宗)第74代衍圣公孔繁灏、孔繁豪(南宗)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孔祥楷(南宗)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沟户
东北道沟村
王庄乡孔家道沟村
曲阜镇林前、西关、南泉;防山乡土门;南辛镇东位庄、西位庄、南辛、中辛、北辛;息陬乡南元町;小雪镇前彭、后彭、前西庄、后西庄;陵城镇中疃;书院乡张阳北;王庄乡后孟、后王、刘家、南马、西石桥、车家庄、孔家道沟;董庄乡北大庙、后夏庄、林家洼、黄沟
滕阳户
滕西吉锁村
滕州市级索镇孔楼
息陬户
城东南息陬村
息陬乡息陬南、北、东、西四村
曲阜镇龙虎、南泉、更道;防山乡李家、石汪、土门、防后官庄、东河套、大官庄、梁公林;南辛镇东余、西墁山、大湖、中辛、小北山、西位庄;息陬乡冷庄、大辛庄、柴家峪、南息陬、北息陬、东息陬、西息陬;小雪镇店北头、东陈、阮家、彭家、西鲁贤、白杨店;陵城镇红庙、鲍家庄;王庄乡横沟泉、东黄庄;董庄乡林程店、河夹店
西林户
家于孔林之西的林西村而与弟户所区别而得名
书院乡东林西、西林西村
曲阜镇林前;书院乡西林西、张王;姚村镇保安、苏村;王庄乡东孟;息陬乡南元疃
林西户
家于孔林之西的林西村
书院镇林西村
曲阜镇官园、东关、西关、红星、南泉、苗孔;防山乡东张、胡二窑东、万柳庄;南辛镇东位庄、小湖、南辛、北辛、中辛;息陬乡南元疃、西夏候;小雪镇前彭、后彭、石家;姚村镇纪家庄、兴隆桥、毕家、保安;书院乡东林西
泗北户
克勉本住泗水之南张阳村而不知何故名为泗北
书院镇张阳村
曲阜镇龙虎;南辛镇王家庄;息陬乡北夏宋;陵城镇红庙;书院乡南张阳、东瓦头;王庄乡后孟、纸坊、邱家庄、冯家、褚家;吴村镇郭家店;董庄乡大西庄、西焦沟、北焦沟、董庄
店北户
城南店北头村
小雪镇店北头
小雪镇北小雪
户 名
起 因
现地名
现曲阜居住分布
西郭户
所住之村苗孔位于城西而得名
孔子世家谱六十户起因及分布
户 名
起 因
现地名
现居曲阜分布
大宗户
衍圣公为孔氏宗子故称
曲阜镇林前、官园、东关、西关、龙虎、南泉、红星、池涯、阙里、通相圃;防山乡钱家、南陶洛、梁公林、尚家庄、万柳庄、东大庙;南辛镇彭家、大烟庄、西位庄、北桑庄、南辛;尼山乡张马、小新、西龙泉、苏家、新趙、刘家楼、周家庄;息陬乡冷家庄、西夏候、紫家峪、蒋夏候、一张曲、二张曲、三张曲、小峪、步家庄、北夏宋、东陬;小雪镇武家、东陈、南小雪、大埠南、石家、西大雪、陵城镇辛庄、西公、红庙、小果庄、朱家、后学、东南庄、古路套、程庄东、西郭;王庄乡毕家、王家、东焦沟;姚村镇王家庄、姚东、胡家铺、马厂;吴村镇三官庙;时庄镇大柳、东颜、薛家
吕官户
城西吕官庄
时庄镇前、后吕家村
姚村镇春亭;董庄乡前夏庄
林前户
住孔林门前林前村
书院镇林前村
曲阜镇后宰门、林前、龙虎、更道;防山乡土门;南辛镇东余、中辛;小雪镇三合、后彭;尼山乡西龙泉、西鲁;姚村镇岗子、颜家、西坊上、保安;书院乡荀家、西林西;王庄乡西焦沟;吴村镇秦家
防西户
所住瓦窑头位于防山之西而得名
王庄乡前王、孔家、高家店
南宫户
城南南公埠村
小雪镇南兴埠
陵城镇刘家、玄帝庙、古路沟
星村户
城西南星家村
陵城星家村
陵城镇陵西、北公、星家;小雪镇东凫、北凫;姚村镇红新庄;王庄乡后孟;董庄乡偏午庄
古柳户
城西古柳头村
时庄乡古柳树村
息陬乡西息陬
吴孙户
城北吴孙集
吴村镇吴村
王庄乡袁家;吴村镇秦家、高家楼、车站;董庄乡杜家、林家洼、小西庄
古城户
城东古城村
曲阜镇古城村
曲阜镇东关、西关、更道、池涯;防山乡胡二窑北、东高家、南陶洛东、梁公林、土门、徐家、王家、南河套、齐王坡、防后官庄、大官庄;南辛镇西位庄、南辛、王家庄;息陬乡刘家庄、曹夏候、西终吉;小雪镇阮家、后西庄、石家;书院乡旧县二街;王庄乡前孟
户 名
起 因
现地名
现曲阜居住分布
岗山户
陶乐户
城东陶乐村
王庄乡北陶洛东、西村
曲阜镇林前、官园、坊上、南关;小雪镇白杨树;姚村镇前张家、毕家、孔家、保安;王庄乡北陶洛西;董庄乡歇马亭、林程店、西焦沟、孔家洼、石头河
北公户
城南北公埠村
小雪镇北兴埠村
曲阜镇更道;小雪镇东陈、北兴埠、后彭;陵城镇南杨庄
户 名
起 因
现地名
现曲阜居住分布
纸坊户
城北纸坊村
官庄户
因别墅位于城东防山之阳官庄而得名
防山乡大官庄村
曲阜镇龙虎、南泉、池涯;防山乡高家、南陶东、徐家、王家、程庄、大官庄;南辛镇东余、小湖、西魏庄、王家庄;息陬乡北息陬、大辛庄、北元疃、步家庄、杜家庄、西息陬、北夏宋、西终吉;小雪镇武家、姜家;王庄乡辛庄、后王、东焦沟;书院乡旧县一街、旧县二街
大薛户
曲阜镇西关、池涯;尼山乡西龙泉、息陬乡西终吉;小雪镇石家、北兴埠、白杨店、东鲁贤、西鲁贤;陵城镇玄帝庙
鲁贤户
城东南鲁贤村
小雪镇鲁贤村
曲阜镇东关、阙里;息陬乡西夏候;小雪镇武家、西小雪、前苗营、前宣东、西鲁贤、鲁贤
沂阳户
所住村苗孔位于沂河之北(阳)
曲阜镇苗孔村
曲阜镇西关;小雪镇北小雪、西小雪、店北头、西陈;董庄乡林程店
城南大薛村
小雪镇大雪村
南辛镇中辛;小雪镇前宣东、西陈;陵城镇红庙、陵北、东郭
广文户
城西北广文店
姚村镇崔家庄
曲阜镇官园;姚村镇寨后、崔家屯;吴村镇孟官庄
小薛户
城南小薛村
小雪镇小雪北村
曲阜镇后宰门;息陬乡步家庄、南息陬;陵城镇北公、朱家、杨家屯、鲍家庄;小雪镇店北头;后苗营、北小雪、前西庄;书院乡张阳南;董庄乡大西庄、东夏庄、河夹店;吴村镇峪西村
栗园户
城东南栗园
息陬乡原栗园村
防山乡东河套、马庄;息陬乡三张曲、小终吉、东终吉、西终吉;小雪镇店北头;时庄镇后戴
时庄户
城西时庄
时庄镇时庄前、后两村
曲阜镇西关、阙里;防山乡东高家、东刘家庄、土门;南辛镇东位庄、大湖、王家庄;小雪镇姜家、南兴埠;陵城镇西程庄、北果庄、古路套、中疃;姚村镇戴家洼、姚东;时庄镇东颜;董庄乡董庄南村;
盛果户
城东陶乐村
王庄乡北陶乐东、西村
曲阜镇官园、防山乡南陶洛西、南辛镇王家庄,南、中、北南辛;小雪镇南小雪、石家、东鲁贤;王庄乡蔡庄、历家庙、郭家店;董庄乡北大庙,东、西黄庄、何夹店
苗孔户
苗孔村(长子)
曲阜镇苗孔村
曲阜镇西关、更道、阙里、苗孔;防山乡南河套、钱家;南辛镇南、中辛;息陬乡东息陬;小雪镇西小雪、前彭、后彭、东凫、大埠南、东鲁贤、大雪;陵城镇仓门、陵北、驻跸南、北店;书院乡旧县二街
孔村户
城西北孔村
时庄镇前孔、后孔
曲阜镇东关;防山乡南陶洛东;南辛镇王家庄;尼山乡刘家楼、息陬乡步家庄;陵城镇后学、何家;时庄镇土坡、张家;书院乡书院;王庄乡李庄、东石桥、前王、前孟;姚村镇保安;吴村镇郭家店;董庄乡林程店
王堂户
城西北王家塘
时庄乡王家堂
姚村镇姚西
小庄户
城西小庄
时庄镇小庄子村
王庄乡西焦沟;董庄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沟
终吉户
城东南终吉村
息陬乡东、西终吉村
曲阜镇官园、东关、、南关、南泉;防山乡南陶洛西、防后官庄;南辛镇西白、东位庄、北桑庄、北辛、中辛、南辛、西余;小雪镇南凫、北凫、店北头、前苗营、后苗营、北小雪、前西庄、东鲁贤;陵城镇仓门、西程庄、范庄、牛厂、古路沟;时庄镇八里铺、后杨庄、西石桥、车家庄、历家庙;姚村镇保安、吴村镇秦家
初居城南南公埠村,后遗邹县冈山埠南宫村
邹城市中心店镇前、中、后南宫村
陵城镇东程庄、西程庄;姚村镇戴家洼、羊厂
鲁城户
住古城村
曲阜镇古城村
曲阜镇古城;息陬乡元疃;姚村镇黄屯
孔屯户
城西北孔屯
董庄乡孔家屯村
董庄乡孔家屯
西城户
陵城镇何家;王庄乡车家庄;董庄乡董大城
旧城户
住旧县
书院镇旧县
王庄乡陶西、车家庄、横沟泉;董庄乡杨家洼、防山乡梁公林
书院乡西瓦窑头前
防山乡南陶东、东河套、南河套;南辛镇西位庄、王家庄;尼山乡西鲁;息陬乡北息陬、西终吉;书院乡前瓦、王家庄;董庄乡林程店、梨园
户 名
起 因
现地名
现曲阜居住分布
林门户
所住村林前位于孔林林门之前
书院镇林前村
曲阜镇林前、更道;防山乡钱家、南陶洛东、马庄、大官庄;书院乡东瓦头;姚村镇保宁;吴村镇高街;时庄镇张家;
现大部分居山东省滕州市
户 名
起 因
现地名
现曲阜居住分布
旧县户
城东旧县
书院镇旧县
曲阜镇东关、龙虎、西关、红星、北关、阙里;防山乡东高家、钱家、土门、无粮庄、东河套、西河套;南辛镇西墁山、南辛、中辛、东余;尼山乡东鲁;息陬乡冷庄、西夏候、北息陬;小雪镇北小雪、南兴埠、袁家、铁炉、后西庄、后彭;陵城镇红庙、陵北、何家、马家庙、杨庄;书院乡旧县二、三、四街;王庄乡前王庄、邱家庄;姚村镇颜家;董庄乡北大庙、前夏庄、林家洼
王庄乡纸坊村
陵城镇后学;姚村镇红新庄、颜家;书院乡荀家;王庄乡李庄
董庄户
城东北董家庄
董庄乡董家庄北、中、南村
防山乡南陶洛东;书院乡高家;王庄乡车家庄;董庄乡郭家沟、林程店、前夏庄、董庄中、董庄北
防上户
防上原有曲阜县尹孔克别业,长子希从居住而得名
曲阜镇防上村
姚村镇保安;王庄乡西孟庄
高庄户
城西北高庄
王庄乡小高庄
曲阜镇苗孔村
防山乡东张、杨家庄
仙源户
所居之村旧县本为宋代仙源县而得名
书院镇旧县
防山乡万柳庄、南辛镇大湖、尼山乡东官、书院乡旧县二、三、街
泉南户
所居之村张曲位于诸泉之南而得名
息陬乡张曲村
息陬乡二、四张曲;小雪镇白杨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