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doc
教学大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药学、临床药学专业72学时)_2013版
广东药学院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适用专业药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药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2013年9月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是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代谢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药学相关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专题知识,为学生学习其他基础课、专业课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
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30%,超大纲内容不超5%。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周爱儒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代谢调节等相关内容;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分子生物学中遗传信息的传递等相关内容,主要涉及DNA、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等;第四部分为专题内容,主要探讨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等分子生物学相关内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5年制专业使用)Ⅰ前言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它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基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等。
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极为密切。
近代医学经常运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而且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需从分子水平上探讨。
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基因诊断和治疗等都离不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因此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
在医学教育中,学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希望医学生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利用所学知识,理解某些疾病产生的临床症状和某些药物作用的机理,为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以及后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
本大纲是按照我校2019版临床医学5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2019版国家临床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考试大纲为基本依据编写而成。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大纲每一章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04学时,理论与实验比值9:4,即理论72学时,实验32学时。
Ⅱ课程基本信息一、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建立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的整体性框架,对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有较全面的理解,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熟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外语词汇,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趋势,为后期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及毕业后的继续医学教育奠定基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0601B3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学分:8.5学分总学时:153理论学时:93实验(见习)学时:60先修课程要求:有机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学五年制、口腔医学五年制、影像学五年制、预防医学、精神卫生五年制。
参考教材:1、王镜岩《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22、査锡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2013.33、 David L.Nelson and Michael M.Cox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6th: Freeman, W. H. & Company.2012.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学科,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基因结构、表达与调控的学科,是生物化学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医学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较全面了解生物体的基本化学组成,理解其主要组成物质的结构、性质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合成、降解和相互转化等的代谢规律,深入了解这些代谢活动与各种重要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一)课程理论与基本知识:1、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1)掌握核酸、蛋白质、聚糖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2)掌握酶的催化特性、作用机理以及辅基、辅酶与维生素的关系及其在酶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酶的动力学特点。
2、物质代谢及其调节(1)掌握糖、脂质、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的主要途径及其特点;(2)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与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的运行规律和机制;(3)熟悉非营养物质代谢特点;(4)熟悉体内主要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及代谢的调节机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中西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51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中西医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学时其中:讲授56学时,实验16学时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胚胎、有机化学、医学生物学后续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临床专业课程授课学期:第2学期选用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2016年( 自编教材)必读书目:[1] 周爱儒,生物化学(第八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2] 陈诗书,医学生物化学(第八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 药立波,医学分子生物学(第八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其代谢过程及其调节规律等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后继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发生机理,为中西医结合诊断疾病、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以生物化学为立足点的医学基础知识,才能学好医学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才能更深入理解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的内容。
总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三、理论教学课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2)熟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药学的关系。
(3)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
2、教学内容(1学时)(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2)当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阐述当代生物化学的概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英文名称:Experiment Technolog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编号:实验课性质:必修
课程负责人:崔行开放实验项目数:3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70
课程总学分:2.0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本大纲适用于医疗、公共卫生、口腔、护理、预防医学七年制学生。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掌握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各种生物物质能量的正常代谢过程,代谢调节,代谢障碍和临床疾病的关系。
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及验证部分课堂理论知识。
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电泳技术、层析技术、分光光度法、离心技术、蛋白质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掌握蛋白质、核酸、酶类的提取、测定,学习血液成分生化测定,以及部分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验证。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机、PCR仪、层析系统、电泳仪系统、电热恒温水浴箱、凝胶扫描仪、电动匀浆器等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四、主要仪器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机、PCR仪、层析系统、电热恒温水浴箱、凝胶扫描仪、电泳仪、电动匀浆器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1999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黄翠芬 1987 遗传工程理论和方法 科学出版社 盛祖嘉等 1988 分子遗传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齐义鹏 1989 基因工程原理和方法 武汉大学出版社 吴乃虎 1991 基因工程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基因工程原理(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金冬雁 黎孟枫等译 1992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 科学出版社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50学时)
一、 前言
本课程面向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科学专业,学时50,学分3,属于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为生物化学。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首先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它在生命科学中的位置、发展现状及展望以及基因组织包括DNA结构、复制、突变、修复和重组。同时兼顾学科发展动向,着重涉及当今分子生物学应用技术即分子克隆工具酶、电泳技RAPD,还介绍了蛋白质合成及分析。旨在使研究生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的新进展并为相关学科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问题提供知识和技术。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因概念在分子水平上的发展与演变、基因的分子结构和特点、基因的复制、基因表达(在转录、翻译水平)的基本原理、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模式、基因发生突变与交换及DNA遗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P.C.Turner,A.G.McLennan,A.D.Bates&M.R.H.White
谢友菊 1992 遗传工程概论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阎隆飞、张玉麟 1993 分子生物学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阎隆飞、张玉麟 1997 分子生物学(第二版)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徐洵、刘震乾 1993 DNA重组技术 科学出版社 卢圣栋 1993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德葆 徐平 1994 重组DNA原理和方法 淅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孙志贤 1995 现代生物化学理论与研究技术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林万明等 1995 PCR技术操作和应用指南 人民军医出版社 金冬雁 1996 英汉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工程词汇 科学出版社 1 1998 基因及其操作原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学时数:总学时84学时,其中理论72学时、实验12学时学分数: 4.5学分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后续课程:《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周春燕、药立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8月参考书:《生物化学原理(第3版)》,杨荣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10月《分子生物学(第2版)》,杨荣武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生物化学(第4版)》,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1月《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Seventh Edition)》, David L. Nelson, Michael. Cox.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2017.《Harper's Illustrated Biochemistry (31st, Edition)》,Victor W. Rodwell. McGraw-Hill Education Medical, 2018.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一、课程简介:(150~500字,宋体、加粗、小四、段前段后各0.5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医学生化专题和医学分子生物学专题等。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英文名称:Experiment Technolog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编号:实验课性质:必修
课程负责人:崔行开放实验项目数:3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70 课程总学分: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本大纲适用于医疗、公共卫生、口腔、护理、预防医学七年制学生。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掌握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各种生物物质能
量的正常代谢过程,代谢调节,代谢障碍和临床疾病的关系。
通过实验掌握基本
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及验证部分课堂理论知识。
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电泳技术、层析技术、分光光度法、离心技术、
蛋白质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掌握蛋白质、核酸、酶类的提取、测定,学习血液
成分生化测定,以及部分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验证。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高速离心机、PCR仪、层析系统、电泳仪系统、电热恒温水浴箱、凝胶扫描仪、
电动匀浆器等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四、主要仪器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机、PCR仪、层析系统、电热恒温水浴箱、
凝胶扫描仪、电泳仪、电动匀浆器等。
教学大纲-药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doc
教学大纲-药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6.5学分。
总学时为103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实验43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是一门对生命科学及药学专业同等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述生物体内主要物质的性质、结构与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变化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全面地了解生物体的基本化学组成、代谢活动及其与各种重要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
重点掌握主要组成物质的结构特点、性质和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合成分解和相互转化等代谢规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如药理学、药物学等打下必要的基础。
六、教学重点: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命的分子基础、物质代谢与能量的转换、药物的代谢转化等。
教学上重点突出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酶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糖、脂、蛋白质、核酸代谢的规律,并要求学生掌握复制、转录、翻译这些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深入了解代谢活动与各种重要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
七、主要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绪论【目的要求】了解生物化学的概念和任务,生物化学与药学的关系,生物化学发展史。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生物化学的概念和任务。
2.生物化学与药学。
3.发展中的生物化学。
第一章蛋白质的化学第一节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目的要求】了解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2.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生物学功能。
第二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目的要求】1.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L-α-氨基酸的通式,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点;20种基本氨基酸的名称和三字缩写;氨基酸的分类。
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doc
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是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与麻醉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纽•成、结构及功能; 物质代谢及英调控;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细胞间信息传递;血液、肝的生物化学; 钙、磷代谢与微•量元素等生命科学内容,为医学生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本课程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新世纪课程教材中的第六版《生物化学》为教材,以生物大分子、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等作为基本内容和重点,概要地介绍细胞信息传递及其途径,与临床教学及应用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血液生化、肝胆生化等几章,为避免与后期课程重复,只简要介绍基础理论知识。
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班讲授与小班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在充分备课、写好教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利用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冇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本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穿插进行,理论讲授采用启发诱导,实例分析,习题作业,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突出重点和难点;实验教学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并通过多媒体手段下载有关生化实验的报新方法和技术播放给学生观看,尽可能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二、教学内容本大纲共二十三章,内容要求划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等级。
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
【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绪论第一节心物化学发展简史第二节为代生物化学研究的工耍内容第三节心物化学与医洋第四节本书纲耍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蛋白质的元素纽成特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生使用)前言近年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医学基础学科中的先进领域,为其它多种学科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核心。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一个边缘学科正向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学科领域渗透。
为了更好地认识生命,研究生命,探索生命的奥秘,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非常必要的,尤其作为医学生,要想在今后的医学领域中施展才华,在分子水平上解决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进行预防,学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就显得更加重要。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已从五十年代的新陈代谢为中心转移到分子生物学为重点。
为了适应当今医学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医学的需要,除了解与医学有关的物质代谢,如糖代谢、脂代谢等能量代谢之外,更重要的是学好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理论如核酸、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调节机制及基因表达调控等,同时联系临床的常见疾病,重点在分子水平上认识其病因,加深对其治疗原理的理解。
本大纲正是从上述目的出发,在要求学生了解经典的物质代谢途径的基础上,使学生们着重联系生命现象及临床医学进行学习,在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有充分认识的同时又可为从事临床医学打下深厚的基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理论发展与各项技术的发明密切相关。
因此,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实验课占有很大比重,应予重视。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
2.熟悉蛋白质多肽链组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球状蛋白质的特点。
3.了解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及一级结构测定原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1.氨基酸: L-α-氨基酸结构通式和分类、20种氨基酸的英文名词及缩写符号、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2.肽:肽键与肽链,肽与蛋白质的区别,生物活性肽。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肽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模序及氨基酸侧链对二级结构形成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是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与麻醉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纽•成、结构及功能; 物质代谢及英调控;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细胞间信息传递;血液、肝的生物化学; 钙、磷代谢与微•量元素等生命科学内容,为医学生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本课程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新世纪课程教材中的第六版《生物化学》为教材,以生物大分子、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等作为基本内容和重点,概要地介绍细胞信息传递及其途径,与临床教学及应用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血液生化、肝胆生化等几章,为避免与后期课程重复,只简要介绍基础理论知识。
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班讲授与小班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在充分备课、写好教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利用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冇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本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穿插进行,理论讲授采用启发诱导,实例分析,习题作业,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突出重点和难点;实验教学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并通过多媒体手段下载有关生化实验的报新方法和技术播放给学生观看,尽可能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二、教学内容本大纲共二十三章,内容要求划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等级。
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
【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绪论第一节心物化学发展简史第二节为代生物化学研究的工耍内容第三节心物化学与医洋第四节本书纲耍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蛋白质的元素纽成特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氨基酸的分类、三字英文缩写符号。
2.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的化学键。
3.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概念、主要化学键和形式:螺旋,0-折叠,卩-转角与无规卷曲。
掌握Q-螺旋,B-折叠的结构特点。
4.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概念和维持其稳定的化学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范徳华引力。
5.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的概念和维持稳定的化学键。
6.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
7.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电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和意义,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熟悉】1.肽、肽键与肽链的概念,多肽链的写法。
生物活性肽的概念。
2.肽单元概念。
3.模序(motif)、锌指结构、分子伴侣的概念。
4.结构域(domain)的特点。
5.蛋白质的分类。
6.蛋白质的沉淀,等电点沉淀,凝胶过滤,超过滤和超速离心。
7.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技术:盐析、电泳和分子筛的原理。
【了解】1.几种重耍的生物活性肽。
2.胰岛素一级结构的特点。
3.分析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特点。
4.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的原理。
5.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的原理和意义。
教学内容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一、氨基酸二、肽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蛋白质的i级结构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五、蛋白质的分类第三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二、蛋白质二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四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一、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二、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三、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四、蛋白质空间结构测定教学方法首先从蛋白质是生物体含量报多的固体成分,种类繁多,功能复杂,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章的难点是蛋白质的结构及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讲授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用动画等三维空间结构图形象、生动地讲授蛋白质分子上各基团的相互作用形成蛋白质特定的空间结构,进血农现出不同的理化性质和功能,利用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又可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进i步进行蛋白质的研究。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常见核苛酸的结构、符号和性质。
DNA和RNA的分子纽成。
核酸分子中核廿酸的连接方式、键的方向性,核酸的一级结构及其表示法。
2.DNA的二级结构的特点,掌握原核生物DNA的超螺旋结构,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核小体的结构。
DNA的生物学功能3.RNA的种类与功能。
信使RNA和转运RNA的结构特点。
tRNA二级结构的特点与功能。
4.DNA的变性和复性概念和特点,解链曲线与Tm。
【熟悉】1.核蛋白体RNA的结构与功能。
2.核酸分子杂交原理。
【了解】了解核酸酶的分类与功能。
教学内容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一、核甘酸核甘酸的结构二、核酸的一级结构第二节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一、D 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二、D NA的超螺旋结构三、D NA的功能第三节RX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一、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二、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三、核蛋白体RNA的结构与功能艸、其他小分子RNA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和复性及其应用一、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二、D NA的变性三、D NA的复性与分子杂交第五节核酸酶教学方法首先从核酸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出核酸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没有核酸就没有生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常规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课堂讨论教学相结合等教授方法第三章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酶的概念,酶的化学本质。
2.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和全酶。
3.酶的活性中心的概念。
必需基团的分类及英作用。
4.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高特异性和可调节性。
5.底物浓度对酚促反应的影响:米一曼氏方程,Km与Vmax值的意义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不可逆抑制的作用,可逆性抑制包括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的动力学特征及其生理学意义。
7.酶原与酶原激活的过程与生理意义。
8.变构酶和变构调肖的概念、机理和动力学特征。
掌握酶的共价修饰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9.同工酶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熟悉】1.酶促反应的机理,酚与底物复合物的形成即中间产物学说。
2.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IL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3.酶活性的测定与酶活性单位概念。
4.酶含最的调节特点和调控【了解】1.酶的作用原理:诱导契合学说、邻近反应及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
2.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原则。
3.酶在疾病发生、疾病诊断、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三章酶第一节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一、酚的分子组成二、酶的活性中心第二节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一、酶促反应的特点二、酶促反应的机制第三节酶促反应动力学一、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二、酚浓度三、温度四、pH五、抑制剂六、激活剂七、酶活性测定与酶活性单位第四巧酶的调*|V一、酚活性的调节二、酶含量的调节三、同工酶第五节酶的命名与分类一、酶的命名二、酶的分类第六节酶与医学的关系一、臨与疾病的关系二、酶在医学上的应用教学方法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即生物体进行物质的谢与分解代谢),新陈代谢的停止就生命的终止,生命活动离不开酚的催化作用。
在酚的催化下,机体内的物质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酶的异常会导致代谢的异常,严重的会引起疾病,其至危及生命,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接着引入止题。
酶是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的一般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讲授过程中联系前面己讲授的蛋白质知识,做到知识的连贯,酶结构的改变会引起酶催化活性的改变,进一步说明了本质为责白质的酶其催化功能是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的。
本章的难点是酶促反应动力学与酶的调节,其实质基本上都是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來影响酚的催化活性,从而调节酶促反应速度,掌握了这个要点,学习起來就有规律可循了。
第二篇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第四章糖代谢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糖酵解的概念,糖酵解途径的基本反应过程、限速酶、ATP生成、作用部位及生理意义。
2.糖的有氧氧化概念,糖的有氧氧化途径屮内酮酸氧化脱竣及三竣酸循环的基本反应过程、限速酶、ATP生成、作用部位及生理意义。
3.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NADPII的功能。
4.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限速酶及英催化的反应。
5.糖异生的概念、限速酶及其催化的反应和生理意义。
6.正常人血糖的來源与去路。
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
【熟悉】1.糖酵解调节。
2.糖的有氧氧化的调节。
3.巴斯徳效应的概念。
4.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反应过程和调节。
5.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6.糖异生途径的调节。
7.乳酸循环及其生理意义。
【了解】1.糖的重要功能及其在体内的消化、吸收。
了解糖代谢的概况。
2.肌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及糖原累积症。
3.高血糖与低血糖等糖代谢失當疾病。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糖的生理功能二、糖的消化吸收三、糖代谢的概总第二节糖的无氧分解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二、糖酵解的调节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一、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二、有氧氧化生成的ATP三、有氣氣化的调\'i四、巴斯徳效应第四节磷酸戊糖途径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二、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第五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一、糖原的合成代谢二、糖原的分解代谢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四、糖原累积症第六节糖异生一、糖异生途径二、糖异生的调节三、糖并生的生理意义四、乳酸循环第七节血糖及其调节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二、血糖水平的调节三、血糖水平异常教学方法(见后)第五章脂类代谢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脂肪动员的概念和限速酶。
2.脂肪酸的B—氧化概念。
掌握脂酸的活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酸13—氧化的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等步骤,掌握脂肪酸氧化过程中能量的计算。
3.酮体的概念,酗体的生成和利用的部位、恫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4.磷脂的分类。
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和结构。
5.胆固醇的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和限速酶。
掌握胆固醇的转化产物°6.血脂的概念。
血浆脂蛋白用电泳法和超速离心法分类的种类、主要组成成分和功能。
【熟悉】1.片油三酯的合成代谢:部位、合成原料和合成过程。
2 .酮体生成的调节。
3.脂肪酸的合成:原料、部位和限速酶,熟悉脂肪酸合成酶的特点,激素对脂酸合成的调-IP卩。
4•甘油磷脂的合成途径:甘油二酯合成途径和CTP-甘油二酯合成途径。
甘油磷脂的降解:磷脂酶类对甘油磷酯的水解及产物的作用。
5.胆固醇合成的主要步骤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