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的喷泉实验

合集下载

氨溶于水喷泉实验现象

氨溶于水喷泉实验现象

氨溶于水喷泉实验现象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说说氨溶于水喷泉实验现象,这可有意思啦!想象一下,你面前有个圆底烧瓶,就像个小肚子鼓鼓的瓶子。

里面装满了氨气,那氨气啊,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瓶子里蹦跶。

然后呢,我们把这个烧瓶倒置在装满水的水槽里,再通过一个尖嘴导管,把水挤进去。

哇塞,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啦!就好像那些小精灵突然找到了一个超级好玩的游戏,水“唰”地一下就冲进了烧瓶里,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喷泉!那喷泉啊,就像公园里的音乐喷泉一样,高高的,直直的,好看极了。

这是为啥呢?嘿嘿,这就是氨气和水之间的奇妙反应呀!氨气呀,它特别喜欢和水玩在一起。

当水冲进去的时候,氨气就像小孩子看到了好朋友一样,迫不及待地就和水拥抱在一起啦,形成了氨水。

这就好像你遇到了好久不见的好朋友,一下子就冲过去抱住他一样。

你说这氨气溶于水的现象是不是特别神奇?它就像是一场小小的魔术表演。

看着那喷泉咕嘟咕嘟地冒出来,你难道不会惊叹吗?这可比变戏法还好玩呢!而且啊,这个实验还能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影子,就像氨溶于水喷泉实验一样,看似普通的东西,却能带来这么神奇的现象。

这就好比我们每天走在路上,可能会突然发现一朵特别漂亮的小花,或者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猫咪,会让我们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超好。

化学不只是那些枯燥的公式和实验步骤,它也有这么有趣好玩的一面呀。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奥秘。

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里面充满了惊喜和未知。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些小小的实验,它们能带给我们很多的乐趣和收获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更多的化学奥秘吧,说不定下一个伟大的发现就会从我们中间诞生呢!反正我觉得氨溶于水喷泉实验现象真的太有趣啦,你们觉得呢?。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原理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原理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原理引言:喷泉是一种美丽的景观,经常在公园、庭院和广场等地出现。

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正是通过溶解氨气于水中,利用氨水的特性形成喷泉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一、实验原理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基于氨气和水的化学反应。

氨气(化学式为NH3)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刺激性气味。

氨气溶于水后形成氨水,通过在水中溶解氨气,可以在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从而产生喷泉效果。

二、实验过程1. 准备实验器材:实验室中需要准备氨气气体瓶、水槽、导管和喷泉装置等实验器材。

2. 连接实验器材:将氨气气体瓶与水槽连接,导管通过氨气气体瓶的出口通向水槽中的喷泉装置。

3. 开始实验:打开氨气气体瓶的阀门,使氨气气体进入导管并溶解于水中。

随着氨气的溶解,水中逐渐形成气泡,并在喷泉装置中喷涌而出。

4. 观察实验现象:观察氨溶于水的喷泉现象,可以看到水中的气泡不断上升并喷涌出水面。

三、实验原理解析1. 氨气的溶解:氨气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根据亨利定律,气体溶解于液体中的量与其分压成正比。

因此,当氨气与水接触时,氨气分子会迅速进入水中,溶解于水中形成氨水。

2. 氨水的性质:氨水是一种碱性溶液,具有较强的氨味。

溶解在水中的氨气会与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氢氧化铵(化学式为NH4OH),使溶液呈现碱性。

3. 气泡的生成:在氨气溶解于水中的过程中,氨气分子会在水中形成大量气泡。

这是由于氨气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所以大部分氨气以气泡的形式存在于水中。

4. 喷泉效果:通过喷泉装置,水中的气泡可以被迅速喷涌出来,形成美丽的喷泉效果。

这是因为在喷泉装置中,水中的气泡受到压力的作用,能够迅速上升并喷涌出水面。

四、实验应用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科普价值。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气体溶解于液体中的过程,并了解氨气和水的化学反应。

此外,喷泉实验也可以用于科学展览和科学实验课程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体溶解和化学反应的原理。

高中化学氨气喷泉实验具体操作

高中化学氨气喷泉实验具体操作

高中化学氨气喷泉实验具体操作
高中化学氨气喷泉实验的具体操作如下:
1.按图组装仪器。

2.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止水夹1和2,打开止水夹
3.双手紧握图底烧瓶,若小烧杯中有气泡产生。

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锥形瓶内放入适量的干燥氧化钙。

在分液漏斗内装入浓氨水,大烧杯内装入三分之二容积的蒸馏水,小烧杯内装约20 mL左右蒸馏水,并分别滴入几滴酚酞,最后固定好装置。

4.向锥形瓶中依次加入适量固体NaOH和浓氨水,迅速将步票1中连好的装置与锥形瓶连接,调节三通活塞,使锥形瓶与图底烧瓶气流相通。

锥形瓶中固体NaOH溶于水放热。

使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减小,而且溶于水的NaOH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体系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会破坏氨水的电离平衡,从而使氨气逸出至图底烧瓶中。

5.待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园底烧瓶收集足量氨气后,调节三通活塞,使锥形瓶与大气相通。

6.轻轻挤压胶头滴管,使滴有酚酞的水进入烧瓶,瓶中氨气迅速溶于水,烧瓶内压强蓀减,尖嘴管将锥形瓶中溶液倒吸入烧瓶,从而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

以上是高中化学氨气喷泉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供您参考。

请注意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以保证实验的安全和成功。

氨气喷泉实验步骤.doc

氨气喷泉实验步骤.doc

氨气喷泉实验步骤.doc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氨气喷泉实验,了解氨气的特性和化学反应过程,提高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氨气(NH3)是一种呈碱性的无色气体,可以溶于水形成氨水。

在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中,NH3会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其中Ni2+的络合物显紫色,Cu2+的络合物显蓝色。

实验步骤:1、将250mL Erlenmeyer烧杯取下面材料,250mL水,5%氨水(NH3(aq)),0.1mol/L 的硝酸铜Cu(NO3)2、硝酸镍Ni(NO3)2和盐酸HCl。

2、将250mL Erlenmeyer烧杯置于白色试验板上,小心地倾斜试管管,将紫色Cu(NO3)2溶液和无色NH3(aq)分别从两侧缓缓滴入空气中,接近烧杯的点,使它们在中间混合。

可以看到,该区域渐变成蓝紫色,形成了漂亮的气流。

3、继续添加Cu(NO3)2,直到烧杯两侧出现颜色不同的液体界面。

此时,可以看到一个深蓝色氨气喷泉,从紫色Cu(NO3)2溶液中湧出。

这是因为Cu2+与NH3(aq)形成了不稳定的络合物,然后这种络合物不断地释放出NH3和Cu2+,并形成Cu(OH)2,这会不断地结晶和沉淀,从而形成氨气喷泉并产生碱性气体。

4、在氨气喷泉旁边加入Ni(NO3)2溶液,半调查结果是绿色氨气喷泉。

5、对反应物质公式进行求得,分别为:Cu(NO3)2 + 4NH3(aq) → Cu(NH3)4(NO3)2,Ni(NO3)2 + 6NH3(aq) → Ni(NH3)6(NO3)2该反应又称Schiff反应,是古老的试剂造型反应之一,通常用于金属分析实验中。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中接近紫色Cu(NO3)2溶液和无色NH3(aq)滴入空气中,使其混合时,务必小心谨慎,避免溶液飞溅造成危险。

2、实验时要戴上手套,防止皮肤接触强碱性试剂。

3、实验结束后,要将废弃物品妥善处理,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做好实验室卫生和实验室设备的保养工作。

氨气的喷泉实验现象和结论

氨气的喷泉实验现象和结论

氨气的喷泉实验现象和结论1. 实验背景1.1 什么是氨气?氨气,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就是那种有点刺鼻、让人想打喷嚏的气体。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清洁剂里就会有它的身影。

氨气的化学式是NH₃,简单来说,它是氮和氢的结合,常常在实验室里见到。

1.2 喷泉实验的由来说到氨气,咱们今天来聊聊一个很有趣的实验——氨气的喷泉实验。

这个实验简单又好玩,能让人眼前一亮。

说到底,就是利用氨气和水的亲密关系,创造出一个“喷泉”效果。

是不是听起来就很神秘?2. 实验过程2.1 准备工作好了,咱们进入正题。

首先,你需要准备一些氨水,也就是氨气溶解在水里的产物。

别小看这个氨水,它可是实验的主角。

然后再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比如一个小瓶子,当然,记得要注意安全,手套和护目镜可少不了,安全第一嘛!2.2 开始实验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实验时刻了。

把氨水倒进瓶子里,然后轻轻加入一点水。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发现,瓶子里开始冒出气泡,像是喝了碳酸饮料的感觉。

不过,这还不是高兴,咱们再加入一点食盐,看看会发生什么!随着盐的加入,氨气会迅速产生,瓶子里的气泡越来越多,最终喷出一股“泉水”。

这时候,你会感受到一种“哇,太神奇了!”的兴奋感,简直让人心潮澎湃。

3. 实验现象与结论3.1 实验现象在实验中,喷出的“泉水”就像是一条小瀑布,潺潺而出,十分壮观。

其实,这就是氨气与水、盐发生了化学反应,释放出了气体。

看着这奇妙的现象,心里那叫一个乐开花,真是让人惊叹自然的力量。

3.2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喷泉实验,我们得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结论:氨气不仅能和水结合,还能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形成喷泉的效果。

这不仅是科学的魅力,更是自然界的神奇所在。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去探索、去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你能感受到一种“科学就是生活”的真实体验。

谁说科学不能轻松搞定呢?只要你敢动手,就能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4. 结语总的来说,氨气的喷泉实验不仅好玩,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气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是:当水进入烧瓶后,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的压强迅速下降,形成明显的压强差。

这种压强差使得烧杯内的水被压入烧瓶,形成喷泉。

同时,由于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喷出的水雾在遇到酚酞试液时会变成红色,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

整个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氨气的时间很快,因此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此外,实验前需要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保证气密性良好,以防止氨气泄漏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当看到湿润的红石蕊试纸稍变蓝色时,应立即关闭止水夹,让氨气来不及排到空气中。

请注意,由于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且对人体有害,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应确保通风良好,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

同时,对于未接触过此类实验的人,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氨气的性质 喷泉实验 ppt课件

氨气的性质 喷泉实验 ppt课件

氨气的性质 喷泉实验
8
作业: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CO2能否做喷泉实验? 为什么?
氨气的性质 喷泉实验
9
(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 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
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的水里滴几酚酞轻轻挤压滴管,
使其中水进入烧瓶中,观察有何现象?
氨气的性质 喷泉实验
3
实验装置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氨气的性质 喷泉实验
4
思考
问题一: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会变红? 问题二:喷泉形成的原理是什么?
氨气的性质 喷泉实验
喷泉实验-----氨气的性质
氨气的性质 喷泉实验
化学系 14A
圆底烧瓶、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橡胶塞、烧杯、铁架 台 试剂:氨气、水、酚酞
氨气是氮的氢化物,由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无 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N2+3H2=2NH3
实验步骤: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
5
答案一:氨气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 碱,碱 遇酚酞变红色
NH3+H2O⇌NH3•H2O
NH3•H2O⇌NH4++OH-
答案二:因为烧杯内的气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
形成压强差,大气压将的水压入烧瓶中而形成
氨气的性质 喷泉实验
喷泉。
6
氨气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易液化。 二、化学性质
1.氨气与水反应
NH3+H2O=NH3·H2O
NH3•H2O⇌NH4++OH-
氨气的性质 喷泉实验
7
2.氨气与酸的反应 NH3+HCl=NH4Cl 2NH3+H2SO4==(NH4)2SO4 NH3+HNO3=NH4NO3

氨气的喷泉实验

氨气的喷泉实验

氨气的喷泉实验引言氨气(NH3)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常用于工业生产以及化学实验中。

氨气具有刺激性的气味,并且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探索氨气的一种特有现象:氨气的喷泉效应。

通过观察氨气在温度和压力的调节下的行为特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氨气的性质和行为。

实验目的•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特别是其与压力和温度的关系。

•观察氨气喷泉实验并解释其原理。

•探索氨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差异。

实验材料•氨气气瓶•水•烧杯•温度计•漏斗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氨气气瓶安全固定在实验台上,并确保气瓶与实验台之间有足够的距离。

•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打开实验室的抽风装置或窗户。

•戴上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

2. 氨气喷泉实验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放置在实验台上。

2.打开氨气气瓶的阀门,并将气瓶连接到漏斗的入口。

3.将漏斗的出口放入烧杯中的水中。

4.缓慢地将气瓶的压力调至适当的水平,观察氨气在水中的行为。

5.通过调节气瓶的温度和压力,观察氨气喷泉的高度和强度是否发生变化。

6.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释。

3. 实验注意事项•氨气具有刺激性的气味,实验时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实验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氨气泄漏或溅入眼睛和皮肤。

•在实验结束后,关闭气瓶的阀门,并将残余的氨气充分排放到通风处。

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氨气喷泉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当氨气的压力增加时,喷泉的高度和强度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压力会使氨气分子的速度增加,从而增加其动能和碰撞力。

2.当氨气的温度增加时,喷泉的高度和强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温度会增加气体分子的速度,使其更容易逃逸并形成喷泉效应。

3.在较低的温度下,氨气的喷泉效应不明显,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喷泉效应变得更加明显。

4.氨气的喷泉效应还受到环境气压的影响,较高的气压会降低喷泉的高度和强度。

这些观察结果和结论都与气体分子动理论相一致,即在更高的压力和温度下,气体分子的速度和撞击力都会增加。

氨气喷泉实验报告

氨气喷泉实验报告

氨气喷泉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验观察氨气的溶解性以及喷泉现象,加深对氨气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 氨气的溶解性。

氨气(NH_3)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2. 喷泉实验原理。

当把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时,少量的水溶解了烧瓶中的氨气,使烧瓶内压强迅速降低。

而外界大气压强大于烧瓶内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形成喷泉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1. 仪器。

圆底烧瓶、双孔橡胶塞、胶头滴管、长玻璃导管、铁架台(带铁夹)、烧杯。

2. 药品。

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酚酞试液、水。

四、实验步骤。

1. 氨气的制取。

-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约2 - 3克)。

- 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约2 - 3毫升),将胶头滴管插入双孔橡胶塞的一个孔中,长玻璃导管插入另一个孔中。

- 将双孔橡胶塞塞紧圆底烧瓶,把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

- 缓慢挤压胶头滴管,使浓氨水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固体上。

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迅速产生氨气(NH_3),反应方程式为:NH_3· H_2O + NaOH =NH_3↑+ NaOH· H_2O。

2. 喷泉实验的准备。

-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约200 - 300毫升),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粉红色。

- 将长玻璃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烧杯中的溶液里。

3. 引发喷泉。

- 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此时可以看到烧瓶内产生大量的气泡,这是因为水溶解了氨气,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

- 由于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沿着玻璃导管迅速进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喷泉呈现红色,这是因为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

五、实验现象。

1. 当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接触时,烧瓶内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

2. 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后,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沿着玻璃导管喷入烧瓶,形成红色的喷泉。

氨的喷泉实验

氨的喷泉实验

氨的喷泉实验
氨的喷泉实验是一种展示氨气溶液溶液溶液蒸发过程的实验。

实验的材料包括氨气溶液、小玻璃容器、针管和一些
精细制造的物体(如木块、塑料花瓶等)。

首先,将氨气溶液倒入小玻璃容器中。

然后,将容器放在
准备好的底部有孔的架子上,确保底部的气体可以流出。

接下来,用针管将氨气导入容器中,使气体与溶液接触。

随着氨气在容器中的蒸发,容器底部的气体开始上升,类
似于水泵中的喷泉。

如果实验中加入精细制造的物体,如木棒,容器中的气体
将从这些物体上升,并形成一个气泡柱。

这个气泡柱可以
被轻松地控制,例如,当气流强大时,气泡柱会变得更高。

这个实验不仅展示了氨气的蒸发过程,还展示了气体在液
体中上升的现象,并且可以让观察者亲身感受到气体的流
动和动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和
有毒性,实验时需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并对氨气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

氨气喷泉实验的实验报告

氨气喷泉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氨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观察氨气溶解于水时产生的喷泉现象。

3. 掌握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4. 理解气体溶解度和气体定律在喷泉实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当氨气与水接触时,会迅速溶解于水中,导致烧瓶内气体压强降低。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会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

实验原理可用以下方程式表示:NH3(g) + H2O(l) → NH3·H2O(aq)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 干燥的圆底烧瓶- 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塞子- 酚酞试液- 烧杯- 橡皮管- 铁架台- 滴管- 火柴2. 实验试剂:- 氨气- 水- 酚酞试液四、实验步骤1. 将干燥的圆底烧瓶倒置,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2. 用滴管将少量酚酞试液滴入烧杯中的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3. 将氨气充满烧瓶,确保氨气充满整个烧瓶。

4. 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塞子塞紧瓶口。

5. 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6.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喷泉形成的过程和结果。

五、实验现象1. 当氨气充满烧瓶并塞紧瓶口后,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2. 烧瓶内的氨气迅速溶解于水中,形成碱性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3. 由于氨气溶解于水,烧瓶内气体压强降低,形成负压。

4.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

5. 喷泉形成后,氨气继续溶解于水,喷泉高度逐渐降低。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氨气喷泉实验成功形成喷泉现象,验证了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

2. 实验过程中,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气溶解于水后形成碱性溶液。

3. 通过观察喷泉的形成过程,可以了解到气体溶解度和气体定律在喷泉实验中的应用。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烧瓶必须保持干燥,否则瓶口会留下空气,导致喷泉压力不足。

2. 氨气要充满烧瓶,确保实验现象明显。

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化学方程式

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化学方程式

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化学方程式氨气喷泉实验,听名字就觉得很酷对吧?这个实验可不是一般的“喷泉”,它可是能让人眼前一亮,惊叹不已。

想象一下,咱们在实验室里,准备好一切,满怀期待,像小孩一样期待过年。

然后,咱们就要看看氨气是如何在化学反应中大显身手的。

实验的关键在于氨水和酸。

氨水,嗯,大家可能知道,那是氨气溶解在水里,带着一股淡淡的刺鼻味道,闻着有点让人晕乎乎的感觉。

而酸,大家都不陌生,酸性物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说醋,没错,就是咱们常用的那种。

我们把氨水和酸混合在一起,这时可就会发生一场热烈的化学反应。

想象一下,两位角色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瞬间引发了一阵气泡,真是热闹非凡。

化学方程式就像是这场表演的剧本,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咱们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达这个过程:NH₃(气体)+ HCl(气体)→ NH₄Cl(固体)。

哇,这就是氨气喷泉的秘密所在。

反应产生了氯化铵,这可不是普通的盐,而是一种固体,看着就像小雪花飘落。

你能想象吗?实验一开始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然后,喷泉的奇观就要来了,伴随着不断冒出的气泡,白色的烟雾如同魔法般从试管中升腾而起。

大家在旁边看得眼睛都亮了,心里想着:“这玩意儿真是太神奇了!”小伙伴们互相分享着自己的惊叹,简直就是一场科学秀。

人们总说,科学就是让人好奇,而这个实验无疑是为这种好奇心加了油。

氨气喷泉的实验不仅仅是让我们看得开心,背后的原理也让人忍不住想深入探索。

氨气和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个大亮点。

能量的释放就像是给我们加了一层保护,实验变得更加稳定。

这就是科学的魅力,背后总是有深意的。

在日常生活中,氨水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清洁用品里,大家用它清洁的时候,可能没想过这背后还有这么多化学反应的故事。

就像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表面平静,但其实内里暗流涌动。

想想那种感觉,有点像是刚刚下过雨,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让人心旷神怡。

所以,当我们在做氨气喷泉实验的时候,心中不仅有惊喜,还有对化学的敬畏。

专题七微专题——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学案及训练

专题七微专题——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学案及训练

专题七微专题——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学案及训练 知识梳理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常见装置有以下三种。

1.喷泉实验原理(1)如图甲(或乙)烧瓶内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或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烧瓶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液体迅速向上流动,从而形成喷泉。

(2)如图丙锥形瓶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从而使锥形瓶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锥形瓶内液体迅速向上流动,形成喷泉。

2.氨气的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圆底烧瓶要保持干燥。

(3)圆底烧瓶内要充满气体。

(4)烧杯内装入足量的水,以防止因水量不足而造成喷泉停止或不发生。

3.喷泉实验的有关计算(1)实验完成后,溶液充满烧瓶,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由体积换算确定)。

标准状况下若烧瓶体积为V L ,则有V (aq)=V L ,n B =VL 22.4 L·mol -1c B =n B V (aq )=V L22.4 L·mol -1V L =122.4 mol·L -1。

(2)若溶质由部分气体转化而成,则依实际情况判断。

如体积为V L 的NO 2与O 2的混合气体按4∶1混合后做喷泉实验,发生的反应为4NO 2+O 2+2H 2O===4HNO 3,则有V (aq)= V L ,n B =45×V L 22.4 L·mol -1,c B=45V L22.4 L·mol-1V L=128mol·L-1。

强化训练1.(2020·驻马店第一中学质检)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SO2(饱和NaHSO3溶液)/无色喷泉B.NH3(CuSO4溶液)/蓝色喷泉C.HCl(石蕊溶液)/红色喷泉D.H2S(AgNO3溶液)/黑色喷泉答案A解析SO2在饱和NaHS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故不能形成喷泉,A项符合题意;NH3极易溶于水生成NH3·H2O,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B项不符合题意;HCl 极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使石蕊溶液呈红色,C项不符合题意;H2S和AgNO3反应生成Ag2S黑色沉淀,D项不符合题意。

氨气喷泉实验

氨气喷泉实验

氨气喷泉实验在化学实验室中,氨气喷泉实验是一种常见且引人注目的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氨气在特定条件下的反应特性,以及喷射出的氨气形成的特殊气态结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

实验原理氨气喷泉实验是通过将氨气气体通过喷嘴喷射到空气中,使其与空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氨水。

此过程即氨气与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反应生成氨水(NH4OH)。

氨气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在与水蒸气结合后会形成一种气态结构,呈现出特殊的喷泉状形态。

实验器材和试剂•氨水•氨气气瓶•喷嘴•空气泵•实验容器操作步骤1.将氨气气瓶连接至喷嘴,并将喷嘴安装在实验容器内。

2.打开氨气气瓶,调节出气速度。

3.同时接通空气泵,以辅助氨气的喷射。

4.观察氨气喷泉的形成过程并记录。

实验观察与现象在进行氨气喷泉实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 氨气经过喷嘴喷射时,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形成白色的氨水气泡。

- 随着气体的喷射,氨气和水蒸气的反应会产生气泡,呈现出喷泉状的形态。

- 氨气喷泉的高度和形状会受到出气速度和空气泵的影响。

结论通过氨气喷泉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氨气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氨水的过程,以及喷射出的氨气形成的特殊气态结构。

这个实验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有助于加深对氨气性质的理解。

在实验中,安全操作是至关重要的,确保实验室环境良好通风,并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

氨气喷泉实验是一次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化学实验,希望本文的介绍对读者有所帮助。

氨气喷泉虚拟实验报告(3篇)

氨气喷泉虚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虚拟实验,了解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氨气喷泉实验的关键因素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增强对氨气性质的认识,提高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氨气(NH3)极易溶于水,当氨气与水接触时,氨气会迅速溶解于水中,导致烧瓶内压强迅速降低。

此时,外界大气压会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现象。

实验过程中,氨气喷泉的形成与氨气的溶解度、实验装置的气密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虚拟实验软件:氨气喷泉实验虚拟平台2. 实验装置:烧瓶、滴管、烧杯、玻璃管、橡皮塞等四、实验步骤1. 打开虚拟实验软件,熟悉实验界面和操作方法。

2. 按照实验要求,设置实验参数,如氨气的初始浓度、烧瓶体积等。

3. 将烧瓶、滴管、烧杯、玻璃管、橡皮塞等实验装置连接好,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

4. 将烧瓶倒置在烧杯中,通过滴管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氨气。

5. 观察氨气喷泉的形成过程,记录喷泉现象及持续时间。

6.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氨气喷泉实验的关键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当氨气与水接触时,喷泉现象明显,喷泉持续时间较长。

2. 实验过程中,发现以下因素对氨气喷泉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 氨气的初始浓度:氨气浓度越高,喷泉现象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

- 烧瓶体积:烧瓶体积越小,喷泉现象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

- 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越好,喷泉现象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

- 实验环境温度:温度越高,氨气溶解度越小,喷泉现象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

六、实验讨论1. 氨气喷泉实验是一种直观、有趣的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氨气的性质。

2. 通过虚拟实验,可以降低实验操作难度,提高实验安全性。

3. 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避免实验过程中发生泄漏。

- 控制氨气浓度,避免实验过程中氨气过量释放,影响实验效果。

- 注意实验安全,避免氨气中毒。

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设计

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设计

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设计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思想及创意)氨的性质:通过一则新闻和演示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氨的物理性质以及产生喷泉的“动力”是烧瓶内外有一定的压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使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

再结合问题,“空中生烟”实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氨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合作学习、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

2、教学地位: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同时它又是水溶液呈碱性的惟一气体,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它在工业上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掌握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有着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工农业生产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

另外,氨是氮族元素重要的化合物,是化肥工业制铵盐和硝酸的基础。

氨的学习还对后面的铵盐、硝酸、合成氨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本节内容。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氨的性质的'理解,理解喷泉产生的“动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的能力;②掌握氨、氨水的主要化学性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方法。

如通过对氨的“喷泉实验”和“空中生烟实验”的全面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新知识,让学生体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②通过对液氨和氨水的性质对比、讨论,使学生了解对比这一重要科学方法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③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推理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由表及里,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④利用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和交流的良好习惯。

制备氨气喷泉实验报告

制备氨气喷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方法。

2. 观察氨气的喷泉实验现象,了解氨气溶解于水后形成喷泉的原理。

3. 掌握实验装置的搭建与操作技巧。

二、实验原理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在实验中,通过加热固体氯化铵(NH4Cl)和固体氢氧化钙(Ca(OH)2)的混合物,可以制得氨气。

氨气溶解于水后,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

实验反应方程式如下:\[ 2NH_4Cl + Ca(OH)_2 \rightarrow CaCl_2 + 2NH_3↑ + 2H_2O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实验仪器:烧瓶、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胶头滴管、止水夹、酚酞指示剂、蒸馏水等。

2. 实验药品:固体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钙、酚酞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1. 将固体氯化铵和固体氢氧化钙按1:1的比例混合,放入烧瓶中。

2. 在烧瓶口塞上带有导管的橡皮塞,确保导管另一端插入装有酚酞指示剂的试管中。

3. 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底部。

4. 观察导管末端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有,则表示氨气已生成。

5. 当氨气充满烧瓶时,打开止水夹,使氨气进入酚酞指示剂试管中。

6. 观察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若变为红色,则表示氨气已溶解于水。

7. 关闭止水夹,继续加热烧瓶底部,观察喷泉现象。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在加热过程中,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表示氨气已生成。

2. 当氨气充满烧瓶时,打开止水夹,氨气进入酚酞指示剂试管中,酚酞指示剂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3. 关闭止水夹,继续加热烧瓶底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

六、实验讨论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氨气溶解于水后形成喷泉的原理是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内。

2. 实验过程中,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说明氨气已溶解于水,形成碱性溶液。

3. 实验过程中,加热烧瓶底部可以加快氨气的生成速度,提高实验效果。

氨气的喷泉实验报告

氨气的喷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

2. 了解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碱性溶液的现象。

3. 掌握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氨气(NH3)在常温、常压下极易溶于水,溶解度约为700倍。

当氨气与水接触时,氨气迅速溶解于水中,使烧瓶内气体压强降低,形成负压。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

同时,氨气溶于水后形成氨水,呈碱性,加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为红色。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实验仪器:圆底烧瓶、玻璃管、胶头滴管、橡皮管、铁架台、烧杯、酚酞试液。

2. 实验药品:氨气、水。

四、实验步骤1.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内充满氨气,注意避免氨气泄漏。

2. 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塞子塞紧瓶口,确保装置气密。

3. 将烧瓶倒置,使玻璃管插入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烧杯中。

4. 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5.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喷泉高度和溶液颜色变化。

五、实验现象1. 氨气迅速溶解于水,烧瓶内气体压强降低,形成负压。

2. 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

3. 喷泉高度可达烧瓶的高度。

4. 烧瓶内液体呈红色,表明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碱性溶液。

六、实验结论1. 氨气极易溶于水,溶解度约为700倍。

2. 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碱性溶液,加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为红色。

3. 喷泉实验是验证氨气性质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氨气的泄漏,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2. 实验装置应气密,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氨气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操作时应注意安全。

4. 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时应保持安静,避免干扰实验结果。

八、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条件下氨气溶解度的变化,如温度、压强等。

2. 探究其他气体溶于水后的性质,如二氧化碳、氯化氢等。

3. 利用喷泉实验原理,设计其他有趣的化学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氨气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验证了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了解了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碱性溶液的现象。

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

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

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呀!你说氨气,这玩意儿可有意思啦!它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在实验里能玩出特别神奇的花样呢!想象一下,把氨气装进一个密封的容器里,然后通过一些巧妙的操作,就能看到它像变魔术一样形成美丽的喷泉,哇塞,是不是超级神奇?其实啊,这背后的原理并不复杂。

氨气呀,它特别容易溶于水,就跟好朋友见面拥抱一样,一下子就溶进去啦。

当我们把氨气充满一个容器,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让水和氨气接触,氨气就会欢快地往水里钻,那速度,可快啦!这样一来,容器里的气压就会迅速降低,就好比一个大力士突然泄了气。

而外面的大气压呢,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呀,它就会使劲地把水压进容器里,于是乎,美丽的喷泉就出现啦!这就好像是一场力量的较量,氨气和水在里面玩得不亦乐乎,而大气压就像是个裁判,推动着这一切的发生。

这是不是很有趣呀?你看,科学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这么简单又这么让人着迷!咱再打个比方,氨气就像是个爱藏猫猫的小朋友,水就是那个找他的小伙伴,一旦找到了,就紧紧抱在一起不撒手。

而大气压呢,就是那个在旁边看热闹,还时不时推一把的捣蛋鬼。

哈哈,这么一说,是不是一下子就明白啦?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可得注意一些细节哦!容器要密封好呀,不然氨气跑了可就玩不起来啦。

水也要准备好,要随时准备和氨气来一场浪漫的邂逅呢。

而且呀,操作的时候要小心,可别不小心把氨气弄得到处都是,那可就不好玩啦。

所以呀,朋友们,科学的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一个小小的氨气喷泉实验,里面都藏着这么多的乐趣和知识。

我们要像探索宝藏一样,去发现这些神奇的现象背后的奥秘。

不要觉得科学很难,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尝试,就会发现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让我们一起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吧,去发现更多的惊喜和美好!氨气的喷泉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呀,它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的魅力,也让我们对未来的探索充满了期待!怎么样,是不是很想自己动手试试啦?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吧!。

氨气的喷泉实验

氨气的喷泉实验

氨气的喷泉实验操作方法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氨气,集满后用带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双孔胶塞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烧杯里的水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挤压滴管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实验时应注意烧瓶必须干燥,滴管吸水后外壁擦干,而且尽可能使氨气收集满一些。

实验现象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吸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实验结论1.形成喷泉,说明氨极易溶于水;2.水进入烧瓶后酚酞试液呈红色,说明氨溶于水后,水溶液呈碱性。

实验考点1、氨气的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的考查;2、氨水的弱碱性。

经典考题1、下列液体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A、液氨B、氨水C、NaCl溶液D、盐酸试题难度:易2、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则a和b分别是试题难度:中3、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分别充满①NH3和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试题难度:难答案1 答案:B解析: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分子,然后一水合氨发生弱电离,生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2 答案:BD解析:当气体极易溶于液体,或与液体反应且无其他气体放出时会产生喷泉现象,符合题意。

3 答案:C解析:当溶质的物质的量乘以22.4,数值上等于溶液的体积,其浓度就为1/22.4 mol/L。

①②均相等。

氨水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三应用①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检验HCl等气体的存在;②实验室用它与铝盐溶液反应制氢氧化铝;③配制银氨溶液检验有机物分子中醛基的存在。

人工固氮和天然固氮1、人工固氮工业上通常用H2和N2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合成氨。

最近,两位希腊化学家,位于Thessaloniki的阿里斯多德大学的George Marnellos和MichaelStoukides发明了一种合成氨的新方法(Science,2Oct.1998,P9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气的喷泉实验
实验演示
操作方法
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氨气,集满后用带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双孔胶塞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烧杯里的水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挤压滴管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实验时应注意烧瓶必须干燥,滴管吸水后外壁擦干,而且尽可能使氨气收集满一些。

实验现象
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吸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实验结论
1.形成喷泉,说明氨极易溶于水;
2.水进入烧瓶后酚酞试液呈红色,说明氨溶于水后,水溶液呈碱性。

实验考点
1、氨气的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的考查;
2、氨水的弱碱性。

经典考题
1、下列液体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A、液氨
B、氨水
C、NaCl溶液
D、盐酸
试题难度:易
2、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 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则a和b分别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