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同步练习: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Word版含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训练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一、选择题

1.从下面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

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

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

解析:从德国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德国处于欧洲中部,东西两面都是协约国,故德国的最佳战略是速战速决,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答案:A

2.交战双方把1916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德国为此发动了“使法国把血流尽”的被喻为“绞肉机”的战役。此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 )

A.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B.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C.规模最大的战役

D.最大的一次海战

解析: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在此战役中,德军攻占凡尔登的计划破灭,战略主动权开始转向协约国一方,故选B项。

答案:B

3.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

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

B.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

C.远离战火,借与交战双方贸易之机获取最大的利益

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解析:美国实行“中立”政策,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其目的是借与交战双方贸易之机大发战争横财,故选C项。

答案:C

4.下列图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下列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维护世界和平

D.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解析:尽管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其本质目的是相同的,即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答案:A

5.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拍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年

B.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政府

C.劳工们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一定贡献

D.中国劳工赴欧是为美国所雇佣

解析:1917年,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北洋政府派遣大批劳工赴欧洲服役。因此,D项的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

6.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道“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1920年”和“《欧游心影录》”可知,梁启超认为科技“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科技在战争中的应用使得战争更加残酷,A、B、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6年民主党竞选广告说:“我们在工作——而不是在打仗!活着而且很快乐——而不是当炮灰,是要威尔逊与光荣的和平?还是要休斯和罗斯福的战争?如果你要光荣的和平,选举威尔逊!而这就是持续的繁荣。”

——《美国总统选举史》

材料二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等同盟国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其中绝大多数贷款是协约国的。

——《大战期间的美国外交》材料三1917年,威尔逊在国会发表参战演说,宣称“这场战争是德国以其行动强加到美国身上的”,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是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这是美国唯一的选择”。

——《美国历史上的演说和文献》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人的什么心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的原因和借口。

答案:(1)美国人民厌战的和平情绪和垄断资产阶级不愿过早地卷入战争,害怕影响美国对交战双方的军火贸易。

(2)原因:由于投放在协约国一方的战债和贷款远远超过同盟国,协约国一旦失败,将使美国的战债和贷款无法收回,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借口:反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

8.战争中的数据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战争的进程和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阅读下列材料:

表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和建造的船只

表2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百万吨)

请完成:

(1)英、美著名的海军专家一致认为,德国只要稍多几艘潜艇便能赢得这场战争。表1中哪个时期的数据最能说明这一点?这与德国的什么战略战术有关?

(2)从表2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形势有利于同盟国和协约国中的哪一方?为什么?

(3)表2中,1917年的数据与1914年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哪些现象与这一变化相吻合?(举一个或多个均可)

答案:(1)1917年,这一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的船只数量达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顶点,损失的船只是建造的船只的2倍以上。“无限制潜艇战”。

(2)有利于同盟国一方。因为1914年8~9月,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下降,而同盟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上升。

(3)变化:1914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与同盟国相当;1917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远远超过同盟国。

现象1:战争规模不断升级,原因是交战国数量的增加,战争呈现胶着化。

现象2:从1917年开始,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原因是美国等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现象3:由于受到战争的重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同盟国的生铁、钢、煤等军需品的生产能力遭到严重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