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前教育规律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的原则

学前教育的原则

学前教育的原则一、教育原则的含义(一)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反映教育原理的基本观点,是教育理论的具体化,体现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

(二)教育的一般原则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4.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三)《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基本原则1.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求实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3.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四)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尊重和保护儿童❖和谐发展、全面培养原则❖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寓教育于活动中的原则❖保教结合的原则(五)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尊重和保护幼儿1.为什么要尊重和保护幼儿?❖幼儿的身心特征,决定了他们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对儿童的保护和尊重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如《日内瓦儿童宣言》、《儿童权利宣言》、《儿童权利公约》2.尊重儿童的要求1尊重儿童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赴澳见闻: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周末,我请一对青年夫妇和孩子来吃晚饭,当这个两岁多的孩子吃饱了,要下地去玩时,这位家长蹲下来对小孩子说话。

逑蒂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当大家一同去超级市场时,4岁的儿子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了。

逑蒂在车门口蹲下,两只手握住儿子双手,脸对脸地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罗艾姆,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对吗?”罗艾姆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钻进了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下了。

3.尊重儿童的要求2尊重幼儿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主体性给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并帮助儿童做出选择鼓励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地进行各种活动(如自我服务、发现问题和寻找答案)对幼儿表现出的独立自主性持宽容态度(容忍犯错)4.尊重儿童的要求3尊重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差异性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本来无法整齐划一,差异性是发展规律之一学术倾向的幼儿教育:忽视差异教育发展适宜性(六)幼儿教育的原则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如何贯彻:身心和谐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应得到关照处理好全面与个性差异的问题(七)幼儿教育的原则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含义:来自于家庭、幼儿园、社区、大众传媒的影响应该与幼儿教育目标的要求一致基础:立足于多因素相互作用观要求:与家庭加强联系与社区加强联系与小学学校的联系与有关机构、团体共同创造良好环境(八)幼儿教育的原则4—寓教育于活动中理论基础:1.杜威“做中学”思想2.前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3.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活动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活动之外无发展”含义: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教育(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重视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开展探究活动实施要求: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材料、时间、空间、与同伴、教师交往)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幼儿发现一只昆虫时)适当指导(帮助幼儿开展探究活动)追求活动实效和非形式(活动不是装饰品)(九)幼儿教育的原则5—保教合一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保护幼儿的健康(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按照体、智、德、美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第七章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独立自主性原则这里所提的独立自主性就是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具体说,就是通过适当的训练使儿童学会自我服务、独立做事、独立思考,使其摆脱传统行为方式的束缚和局限,不事事依赖外力的帮助,不受别人的指示或暗示,不人云亦云。

不屈从他人的压力,不受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

其中,教育对幼儿独立性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给幼儿提供了独立选择的机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从而培养其独立性与自主性。

一、独立自主性原则的内涵(一)什么是独立自主性原则当前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大都注意到对儿童进行独立自主性教育,但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很多教育内容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与教育经验来组织安排的,因而问题也就很多。

为此,我们认为应首先弄清楚独立自主性原则的内在含义。

1.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由于现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以及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自己的孩子也越来越爱护、越来越娇惯,事事包办代替,导致现在的独生子女独立自主能力特别差。

90年代初期发生的“中日学生夏令营的较量”事件就集中暴露了我国独生子女在这方面的致命缺憾,也引起了一场波及全国的大讨论。

这场讨论的结果,是使人们认识到了从小培养儿童独立自主性的重要意义——无论是对于儿童个人,还是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

我们认为,培养儿童独立自主性的难点不在幼儿园,而在于家长。

有些家长因为童年没有得到良好的生活,因此有很强的补偿心理,对于自己的孩子过分溺爱;有些家长因为在小的时候备受父母的苛求,所以也就继承了老一辈的做法。

对于自己的子女过分严格。

面对这些有着不同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的家长,我们教师不仅仅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家长介绍正确的幼儿教育方式与方法,更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家长作出正确的分析,从而对症下药,让家长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提出的建议。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 会。”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 A.全体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全面性
学习效果检测
6、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 ) A.课堂教学 B.选修课 C.课外活动 D.培训班
பைடு நூலகம்
学习效果检测
2、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 ) A.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B.对幼儿开展智力教育 C.保护幼儿健康成长 D.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学习效果检测
3、幼儿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 ) A.生命的健康存在 B.智力的开发 C.良好的心态 D.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习效果检测
4、幼儿园教育应树立( )皆课程的教育理念。 A.游戏 B.音乐教学 C.一日生活 D.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
一、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
(2015年上半年全国)晓光很有舞蹈天赋,小小年纪已经参加过很多大 型比赛,但他不愿意参加幼儿园组织的科学活动,方老师说道:“老师很 喜欢会跳舞的晓光,可是如果你在其他方面也很能干的话,大家会更加喜
发展历程
我国教育界主流的儿童观
一、“育人为本”的儿童观(1、2、3、4、6)☆☆☆☆
1、幼儿是发展的人
❤幼儿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方向性和顺序性、连续性和阶 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书上第二点 ❤幼儿身心发展具有快速性、幼稚性、全面性
2、幼儿是独特的人:书上第三点、第五点
我国教育界主流的儿童观
我国教育界主流的教育观
6、各幼儿园环境、设备、师资和儿童不同,课程模式应有区别 7、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要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方式相结合,不局限于 集体的活动 8、儿童需要通过自身的活动而发展,需要鼓励儿童与他人交往,促进社 会性与合作能力的发展 9、教师应当尊重家长,与家长积极沟通联系,取得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原理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原理

律。
9
二、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内容 及学习方法
(一)学前教育学的任务
1、总结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借鉴国外学前教 育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探讨学前教育的规律及 发展趋势;
2、通过学前教育学研究,指导学前教育实践, 提高学前教育科学水平;
3、通过学前教育学研究,为国家制定相关教育 政策、进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32
心理学对学前教育学的贡献
(1)强调早期经验和教育的重要性;
(2)强调幼儿教育应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 的; (3)强调道德教育应以顺应儿童的本性, 避免教条灌输;
(4)主张给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培 养儿童的创造力;
33
当前国外不同的学前教育学流派
苏联的学前教育理论 西方开放的心理学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精神分析的学前教育理论
• 发现儿童、蒙台梭利教育法、感官训练
29
二、中国
1、康有为《大同书》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
前社会教育。
2、蔡元培 3、陈鹤琴 提出建立学前教育体系,主张让 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 抗战时期,又创立了我国第一所 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30
儿童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学校已以教育为主要任务。
• 1840年,福禄倍尔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园。
8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学的内涵
• 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初生至六岁儿童教育现 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 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
法,揭示在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如何
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规

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

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内容要点绪论一、学前教育学的涵义(一)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二)学前教育学的两层含义一是作为教育学科分支之一的学前教育学。

作为分支的一个学科,学前教育学是复数形式而非单数的,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课程和教学论、学前教育史、学前比较教育、学前教育管理等分支领域;二是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学前教育学”有时也可称“幼儿教育学"、“学前教育概论”等,它是随着幼儿教师教育的兴起而出现的.(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861年,兰格将福禄培尔生前发表的15篇有关幼儿园教育的论文汇集出版,取名《幼儿园教育学》(Pedagogics of the Kindergarten),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幼儿园教育学命名的著作,标志学前教育学的独立。

二、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学前教育学的任务1。

研究学前教育现象2。

研究学前教育问题(二)研究和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1。

有助于读者了解、认识学前教育2.指导学前教育实践三、学前教育学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二)文献法:文献法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

(三)调查法:调查法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做出概括(四)实验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含义、构成要素、类型和任务一、学前教育的含义、构成要素(一)学前教育的含义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

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

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指支撑学前教育实践的重要理论体系,其中包括了蒙台梭利教育、皮亚杰理论、维果茨基理论等。

这些理论体系对于理解幼儿发展规律、设计教育活动以及指导教师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将对这些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

1. 蒙台梭利教育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的,其核心理念是“尊重儿童”。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活跃的、自主的学习者,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尊重,创造一个有序、自由、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自律能力,强调通过感官体验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教师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扮演着引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表现,为其提供适当的教学活动和材料,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 皮亚杰理论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了以儿童认知发展为核心的理论体系。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规律。

皮亚杰的理论强调儿童是主动探索者和积极构建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逐步建构知识结构。

教育者在皮亚杰理论中应该尊重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兴趣,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问题,激发其思维和创造力。

3. 维果茨基理论苏联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社会性和文化性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进行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了教育者和同伴的角色,认为教育者应该为儿童提供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学习机会和活动,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综上所述,蒙台梭利教育、皮亚杰理论和维果茨基理论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们都强调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了儿童的发展过程和环境的作用。

教育者可以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导,设计适合儿童发展水平和需求的教育活动,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儿童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

儿童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内容重点绪论一、学前教育学的涵义(一)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露学前教育的规律,论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二)学前教育学的两层含义一是作为教育学科分支之一的学前教育学。

作为分支的一个学科,学前教育学是复数形式而非单数的,它能够进一步细分为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小孩发展、学前教育课程和教课论、学前教育史、学前比较教育、学前教育管理平分支领域;二是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学前教育学。

作为一门课程,“学前教育学”有时也可称“少儿教育学”、“学前教育概论”等,它是跟着少儿教师教育的盛行而出现的。

(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861年,兰格将福禄培尔生前发布的15篇有关少儿园教育的论文聚集第一版,取名《少儿园教育学》(Pedagogics of the Kindergarten),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少儿园教育学命名的著作,标记学前教育学的独立。

二、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学前教育学的任务1.研究学前教育现象2.研究学前教育问题(二)研究和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读者认识、认识学前教育2.指导学前教育实践三、学前教育学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察见解:察见解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以获取有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二)文件法:文件法经过收集、查阅、整理已有的有关文件以获取研究对象资料。

(三)检查法:检查法以访谈、问卷、测试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进而对研究对象的特点做出归纳(四)实验法:实验法是依据研究假定,运用必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涉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察看、丈量等手段研究、考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括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含义、构成因素、种类和任务一、学前教育的含义、构成因素(一)学前教育的含义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论学前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论学前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论学前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聂琳)提要本文明确提出了在学前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自然教育原则,全面教育原则,先行教育原则,个性教育原则,以及愉快教育原则。

要保证这些原则的落实,教育者须采用操作法、游戏法、言语法和临床法组织学前儿童活动,以提高学前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前教育原则学前教育方法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

学前阶段是人生极具开发潜力的阶段,它的可塑性极大,最能发挥教育的作用。

然而,怎样正确实施学前教育,怎样将学前儿童的巨大潜力开发出来,目前还未达成共识。

因而学前教育难免出现偏差,有的甚至在特长教育、定向教育、知识教育、小学化教育等胡同中耗师费时。

当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前教育的理论落后于实践是最主要的原因。

明确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指导学前教育的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学前教育的原则学前教育的原则是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它是学前教育基本规律的反映,是学前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明确和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的原则,是有效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前提。

(一)自然教育原则户梭在涉及教育问题时认为,自然主要是指儿童的天性。

人也是大千世界中的自然物,有许多自然属性。

这些自然属性在学前期表现尤为突出,如学前儿童好奇、好动、好问。

学前教育应顺应儿童的自然属性,积极引导儿童发展。

正如世界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所提倡的,要给学前儿童提供一个充满自由、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使他们从妨碍其身心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

自然教育的原则就是指在学前教育中,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既能促进学前儿童发展,又不失学前儿童自然天性的教育活动。

贯彻执行这一原则,教育者要崇尚自然,多让学前儿童接触大自然,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指出:要选定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作为幼儿学习的教材,让幼儿有天天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00398学前教育原理(新版教材)

00398学前教育原理(新版教材)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备考资料课程代码:00398 2014年版绪论1、学前教育是对0-6、7岁儿童进行的教育,从初生到三岁这一阶段为婴儿教育,三岁到六岁为幼儿教育。

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应用性质的学科,既要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研究学前教育规律,又要在研究中服务于学前教育实践。

注:以下3-6点为学前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具体内容结合第一章复习。

3、孕育阶段(15世纪以前):古希腊柏拉图著作《理想国》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古罗马昆体良著作《雄辩术原理》提出教育培养应从婴儿期开始。

4、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初):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提出了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学说;《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世界图解》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百科全书。

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绅士教育思想,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

洛克绅士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白板说”:洛克认为人的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出现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是没有任何特征的一张白纸。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著有《爱弥儿》提出应当遵循自然的去教育儿童,基于儿童自由,重视儿童生活的权利,培养真正的自然人,被誉为“儿童的发现者”。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他的子女》《母亲读物》提出应重视儿童本质发展,应依照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使儿童获得适当的发展机会。

5、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期):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是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著作《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及为幼儿开发了一系列的玩具—恩物。

美国教育家杜威《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认为教育应让儿童从中学,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著有《蒙台梭利教学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认为儿童的心理具有“吸收力”和“敏感期”教师应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学前教育观

学前教育观

学前教育观学前教育是指对儿童在进入正式学校教育前的教育工作,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前教育观是指对于学前教育的理念和理论观点,它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学前教育观的内涵学前教育观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发展观:学前教育应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包括智力、语言、身体、情感、社会和审美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在学前阶段的发展是多方面、全面的,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 儿童主体观:学前教育应以儿童为主体,关注儿童的需求和兴趣,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发展规律,提供适合儿童特点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3. 幼教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观:学前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教育。

学前教育应与家庭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育人合力。

4. 社会化观:学前教育应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学前教育应通过各种途径,让儿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逐步适应社会,为其进入正式学校教育做好准备。

5. 教育与保育相结合观:学前教育应将教育与保育相结合,既关注儿童的教育需求,又关注儿童的生活护理需求。

学前教育应提供良好的保育环境和保育服务,满足儿童的生活和健康需求。

二、学前教育观的价值学前教育观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1. 指导学前教育实践:学前教育观是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它为学前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指导。

学前教育观明确了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规范了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为学前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2.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学前教育观强调儿童的综合发展和个性发展,它通过提供适合儿童特点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观注重培养儿童的智力、语言、身体、情感、社会和审美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成长。

3. 增进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观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原理

学前教育原理

二、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632年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 16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学》 1861年——福禄培尔 福禄培尔 《幼儿园教育学》 标志着学前教育学的产生) (标志着学前教育学的产生) 1909年 蒙台梭利——《运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 1909年——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 《 育的科学教育方法》 又名《蒙台梭利方法》 育的科学教育方法》(又名《蒙台梭利方法》) 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各国和国际学前教育组织的建立 学前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学前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对象: 对象:0-6岁儿童家长及教师、 教育工作者 出版时间: 出版时间:1月15日 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江苏教育报刊社 部分栏目: 部分栏目: 家园立交桥 卫生保健 教育经验 咨询台
三、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和意义
任务:总结我国学前教育的经验, 任务:总结我国学前教育的经验,研究学前教育 理论,并引进国外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理论,并引进国外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以探 讨我国学前教育的规律及今后发展趋势。 讨我国学前教育的规律及今后发展趋势。 1、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其发展的规律; 、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其发展的规律;
对象: 对象:3-6岁幼儿教师、教育工作者 办刊宗旨: 办刊宗旨:学前教育理论的核心 出版时间: 出版时间:每月1日 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部分栏目: 部分栏目: 理论建设 科研与教研 幼儿园教改 国外幼教 教师成长 问题与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月 学前教育研究》 刊
《早期教育》月刊 早期教育》
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
期刊: 父母世界》 聪明宝宝) 期刊:《父母世界》(聪明宝宝)

学前教育原理

学前教育原理

社区教育:是指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幼儿园教育环境:指在以幼儿为中心事物的特定教育机构——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

主要包括物化形态和观念形态的两种,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步由教师转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放手让幼儿独立发现、独立探索。

问题解决模式:是“因人施教”的一种幼儿教学模式。

是把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具体的问题、矛盾、困难等,让幼儿在创造性地解决它们的过程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前教育的功能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

托幼机构教育是指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由专职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

全纳式教育主要是指给所有的受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受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与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组普通学校共同学习。

职责标准主要从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在家庭里,由家长(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其他年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移情训练:是改善幼儿社会行为的重要方法。

它是指使幼儿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与之共鸣。

幼儿园物质环境:主要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主要包括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玩具学具、图书声像资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

单元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学前教育理论知识

幼儿园学前教育理论知识

幼儿园学前教育理论知识1.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指针对3至6岁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对幼儿成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阶段。

学前教育是构建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的基础,对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2. 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发展理论:通过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指导教育者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幼儿通过感知、认知、思考等过程来理解世界,教育者需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相应教学方案。

-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幼儿通过模仿、观察、交往等方式学习,强调社会情境对幼儿学习的影响。

3. 马克思主义学前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学前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当根据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注重培养幼儿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马克思主义学前教育理论也倡导幼儿的自由探索,让幼儿在自主、自由的环境中学习。

4. 学前教育的重点内容学前教育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情感教育: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鼓励幼儿表达情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 语言发展:针对幼儿语言习得的特点,通过游戏、歌谣等方式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 认知启蒙:通过启发性教学,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 社会技能: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逐步适应社会生活。

5. 学前教育的实施原则在实施学前教育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 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个性化教育。

- 体验教育: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 家园合作:和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 综合发展:全面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6. 总结学前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第一步,对幼儿成长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理解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能够引导教育者更好地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进行的一种教育形式,旨在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学前教育学作为研究学前教育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儿童发展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等几个方面。

一、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帮助我们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征,从而指导学前教育的实施。

在儿童发展理论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较为著名的一种。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和具体操作期等不同阶段。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学前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

另外,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专门发展区域”的概念。

他认为儿童在适当的成年人指导下,能完成超过他们自身能力的任务。

这一理论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指导,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引导幼儿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和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是学前教育中常用的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刺激和反馈的作用下形成的,强调通过刺激和奖励来引导儿童的学习。

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励和奖励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社会认知理论则强调环境和社会互动在儿童学习中的重要性。

根据该理论,学前教育应提供丰富的社会互动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指导。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追求的结果和目标。

学前教育的目的主要包括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培养综合素质和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等。

教育原则则是学前教育实施的基本准则。

其中,个别化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是学前教育中常用的原则。

个别化原则要求教育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综合性原则要求教育要全面培养幼儿身心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活动性原则要求教育以幼儿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实践为中心。

学前教育原理第五章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

学前教育原理第五章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

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
一、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简介
瑞吉欧·艾米里亚是一个拥有13万人口的小城, 位于意大利北部地区。该市在马拉古兹的发起和 领导下,依靠政府、社区民众的大力支持,经过 专业人员数十年的艰苦努力, 推出了一个颇具特 色的、堪称影响世界的幼儿教育体系。
二、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的根底
进步主义思想和理论
〔四〕儿童教育生态学于现代学前教育
1、重视学前教育开展的生态环境的创设,树立持续性的开展观。 2、重视生态环境对儿童开展的价值,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成长环境。 3、培养儿童的生态环境意识,开展适宜的生态环境教育。
四、儿童哲学
〔一〕儿童与儿童哲学 儿童具有儿童的智慧和独特的“思想〞,他们常常追问连成人都无 法答复的问题,也常常“口吐真言〞,“一语道破天机〞,这正是儿 童的神奇之处,也是令哲学家们惊叹之处。
是为儿童设计 重点放在教导 关注的是“儿童
的哲学教育方案,儿童喜爱智能方 的思维方式和儿童
或者说是针对儿童面。
的思考特质〞。
的哲学训练。 强调带着人和儿 童一起做哲学,
大人和儿童都可
在过程中受益、
有收获。
〔三〕儿童哲学与现代学前教育
1、尊重儿童的哲学。 2、尊重儿童独特的思维逻辑。 3、尊重儿童的精神世界。
2.教育观 〔1〕教育应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并开展
其创造能力 〔2〕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 〔3〕重视社会支持和家长参与
3.教师观 〔1〕教师是儿童的倾听者 〔2〕教师是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伙伴 〔3〕教师是儿童的资源 〔4〕教师是研究者和学习者
4.课程观
课程目标
课程观
课程内容
课程形式
方案教学
四、关于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的思考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规律(3篇)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规律(3篇)

第1篇一、实践性规律1. 实践性是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身能力。

实践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工作,使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学评价的实践性。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为标准,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实践性规律的遵循。

遵循实践性规律,应做到以下几点:(1)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2)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实践教学任务,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3)加大实践教学投入。

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确保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二、系统性规律1. 系统性是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特征。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

系统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实践教学内容应涵盖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

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模拟教学、实验、实习、见习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实践教学评价的系统性。

实践教学评价应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系统性规律的遵循。

遵循系统性规律,应做到以下几点:(1)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设计实践教学课程,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连贯性和有序性。

(3)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学前儿童自然规律探索教案

学前儿童自然规律探索教案

学前儿童自然规律探索教案一、引言学前教育是培养儿童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自然规律的认知则对于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前儿童通过探索自然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背景知识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很多自然规律,如重力、浮力、水的流动等。

他们对这些规律的理解程度虽然有限,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的本质。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规律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实验活动: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来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自然规律。

a. 实验1:磁铁的吸引力- 教师展示磁铁吸引一些金属物体的现象。

- 学生观察现象,思考为什么磁铁可以吸引金属物体。

-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磁铁具有磁性,可以吸引铁磁物体。

b. 实验2:水的浮力- 教师示范将一张纸张轻轻放在水面上,让学生观察现象。

- 学生思考为什么纸张可以浮在水面上。

-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水的浮力可以支持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浮起,而重物体会下沉。

2. 观察活动: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来理解自然规律。

a. 观察1:日出和日落-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和落下的现象。

- 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日出和日落的现象。

-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日出和日落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b. 观察2:月相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变化。

- 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月相的变化。

-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月相的变化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引起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简短的问答或图片展示引起学生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2. 实验活动:依次进行实验1和实验2,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 观察活动:分别进行观察1和观察2,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4. 结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和观察的结果,归纳自然规律的共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学前教育规律
学前教育规律是教育的一般规律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具体表示和特殊形式。

它包括学前教育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外部规律和适应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内部规律两个基本方面,而基于其适用范围的大小或层次的不同,它又有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区别。

厘清学前教育规律体系的结构框架是构建学前教育学科体系的逻辑前提。

[关键词]教育规律;学前教育;外部规律;内部规律;基本规律;特殊规律
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是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

“实际上,整本‘教育学’除了一些具体问题的叙述解释外,应该说基本上都是规律的论述、是大大小小规律的论述和规律的运用。

”[1]作为大教育学的子学科,学前教育学就是对学前教育阶段规律的揭示和其运用的阐发。

然而长期以来,学前教育规律这一命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前教育学的专业理论幼稚度不高、学科建设的自我意识缺乏。

因此,学前教育规律的意义解读和结构体系的厘定对构建学前教育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规律
规律是对事物之间肯定关系的客观反映,教育规律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实质联系和肯定趋势。

[2]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的子系统,教育置身于一个比它自身更为宏大的外在系统即社会系统的包围之中,它肯定外在地与这个社会系统和其各种因素之间存在和发生着方方面面的联系和互动;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自系统,教育内部的诸多因素也肯定存在和发生着特定的矛盾运动,这是其自身发展的直接动力。

所以就其范围而言,教育规律有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之分。

教育的外部规律指向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关系,它既表示为教育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适应和促进,也表示为社会各个子系统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而教育的内部规律作为其自身内部各种因素之间特定关系的反映,主要表示为一个多层面、多维度、动态的网络关系系统。

其中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其他层面的关系无论是一般还是特殊、笼统还是具体,都可看成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一关系在某一具体层面上的延伸和体现。

教育的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都反映了教育发展过程中肯定而客观的关系,其对于教育的发展自身既具有促进性,也兼具制约性。

外部规律要求教育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而内部规律则要求教育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相适应。

基于此,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儿童的身心发展两个方面便构成了教育规律的基本内涵。

二、学前教育的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
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最初阶段,学前教育以入学前的儿童为教育对象,它有其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的价值定位、形式制度、实施机构和实践体系。

因此,学前教育肯定存在其自身所固有的独特规律。

这种规律贯穿于学前教育自身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进而构成了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和平台。

但学前教育规律的特殊性并不能否定教育规律的共性,学前教育规律也反映着一般教育规律所共有的要求。

正如我国教育史学者任钟印提到的:“幼儿教育有其特殊的规律,不能机械地套用其他年龄阶段的教育规律,更不能套用成人教育规律,这已是常识。

但是这决不是否定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具有共性,特别是与幼儿年龄阶段相临近的其他年龄阶段的教育。

”[3]可以说,学前教育的规律是教育的一般规律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具体化和特殊化,是学前教育适应于社会发展和适应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基本要求的整体反映和总概括。

它包括学前教育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外部规律和适应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内部规律两个基本方面。

学前教育的外部规律指向学前教育与社会系统和其因素之间客观而肯定的关系。

如幼儿教育与人口状况、经济实力、公共政策、科技水平、风俗习惯、生态环境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它既表示为社会系统中不同方面或因素的发展对于学前教育发展的制约或支持,也表示为学
前教育对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特定功效和贡献。

学前教育的内部规律是学前教育自身内部诸多要素之间的实质联系和其发展的肯定趋势。

如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的有机性,教学中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学与游戏的合理融合,保育和教育的相互结合等等,这些都是学前教育内部规律在不同层面上和不同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在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中,受教育者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

作为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学前儿童的发展是学前教育中一切教育教学的动身点,也是一切教育教学的最终归宿。

虞永平曾指出:学前课程价值对应于不同的主体,但“对于幼儿的价值也称幼儿发展价值是学前课程的核心价值”,而对于家长、对于社会的价值只能通过幼儿的发展价值来实现。

[4]实际上,学前教育系统内部的一切实践和活动都无不围绕促进儿童发展这一基本要求展开。

学前教育教学也只有满足了这一基本要求,学前教育自身内部各因素之间才是和谐的,学前教育教学也才干有效进行。

学前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它有两个层次的表示:与学前教育外部规律对应的宏观调控系统以和与学前教育内部规律对应的微观运行系统。

就宏观调控系统而言,学前教育是由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一种教育事业。

学前教育的性质与任务、政策与法规、实施机构和其体系、入托年龄和学制、政府监管机制、财政投入等一起构成了学前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系统。

而学前教育的微观运行系统主要是指针对婴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而施加具体教育影响的实践操控过程,包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生活制度的建立、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的拟定、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家园联系工作等等。

宏观调控系统依据学前教育的外部规律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而作为教育实践的运行系统则依据学前教育的内部规律直接作用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

三、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
因为与学前教育发展有肯定联系的因素和其存在的关系向度不同,学前教育的规律有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之分;而基于规律适用范围的大小或层次高低不同,学前教育规律便有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之别。

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学前教育规律中最一般的和最具普遍适用性的规律,它存在于一切学前教育现象之中,并始终贯穿于学前教育发展的整个过程。

而学前教育的特殊规律则是反映学前教育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特殊性规律。

相对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特殊规律具有具体性、局部性和个别性,但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学前教育的特殊规律是学前教育基本规律的具体化,而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是特殊规律的归纳和概括。

概而言之,学前教育的规律在不同维度和不同层次上可做如下划分,见表1。

表1学前教育的规律体系①
层次高低关系向度外部规律内部规律
基本规律外部基本规律内部基本规律
特殊规律外部特殊规律内部特殊规律
学前教育的外部基本规律存在于学前教育系统与外界支持系统之间一起具有的实质联系和肯定趋势之中。

适应外部环境特别是社会发展水平的要求是对学前教育外部规律最基本、最一般的概括。

而作为外部基本规律的具体表示,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科技、自然生态等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各自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对学前教育的支持或制约便是学前教育的外部特殊规律。

学前教育的内部规律反映了学前教育系统内部诸子系统或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学前教育内部复杂多维的关系体系中,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范畴,它对其他诸因素具有普遍的制约和统摄作用。

所以适应和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可视为学前教育的内部基本规律。

学前教育的内部基本规律直接表示为学前教育教学对于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以和人格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适应和促进。

学前教育的内部特殊规律是学前教育内部基本规律在学前教育系统不同方面的应用和表示,是学前教育内部诸要素在不同教育情境下对学前教育教学的规限和制约。

它具有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特征。

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学前教育内部关系规律随时间与情境的变化而动态地错综交织,在学前教育系统内部形成一个网络化的特殊规律体系。

这些特殊规律受到学前教育内部基本规律的制约和规范。

总之,从横向的关系向度上看,学前教育规律一方面表示为学前教育与其外部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规律,另一方面表示为学前教育自身系统内部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规律。

从纵向的层次上看,它有反映普遍共性的基本规律和反映局部个性的特殊规律。

学前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外部规律和适应并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内部规律构成为学前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学前教育的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多向度、多层次的规律系统。

学前教育的各种规律和其体系体现了学前教育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时空之下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要求,贯穿或渗透于整个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

它是确立和形成学前教育工作的原理与原则,也是学前教育教学组织方式与开展方法的基础和依据。

“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5]深入研讨并厘定学前教育规律体系的网络结构和框架是构建学前教育学科体系的理性前提和逻辑基础,也是学前教育理论为其实践提供切实服务和有效指导的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