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游园不值-教案2
三年级古诗《游园不值》教案
三年级古诗《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古诗《游园不值》。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如“应怜”“屐齿”“小扣”“柴扉”等。
(2)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1)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蕴含的哲理。
(2)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生字词和重难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想象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的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景色。
(2)提问学生:在春天里,你们都喜欢去哪些地方游玩?(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诗人也是在春天去游园,但是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屐齿”“柴扉”“应怜”等。
(4)全班齐读古诗,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3、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3)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应怜屐齿印苍苔”: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
应怜:大概是爱惜。
屐齿:木屐底下突出的部分。
“小扣柴扉久不开”:我轻轻地敲那柴门,可是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用柴草编成的门。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8篇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8篇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进入诗境、体会诗情、诵读达情。
3、挖掘内涵、拓展训练(想象、思维、表达)。
4、体味意蕴、感受经典、领悟写法。
教学重点:1、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味意蕴、感受经典诗句。
教学过程:一、巧设悬念,激趣入课,为创设情境作铺垫。
融洽师生关系。
二、综合运用几种方式创设生活情境,让师生共同进入情境。
1、在情境中暗送诗句中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无意识储存。
如:不值、应、怜、小扣。
2、在情境中明白诗句中的有关信息。
如:游园、柴扉、苍苔、屐齿。
3、在情境中师生共同生成有利于理解诗句的3个问题并得到思维、想象、表达的综合训练。
a、怎么开门?b、主人为何不开门?c、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心情怎么样?三、带着师生共同生成的问题及无意识储存的信息和明白的相关信息形成问题情景,直面诗句,理解诗句。
1、读通诗句。
2、结合三个问题情境,读懂诗句,并重点指导。
应、怜、小扣。
3、初步感悟作者由一枝红杏出墙联想到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的独到写法和独特心情。
四、诵读达情。
1、扣词达情、悟意,重点指导小扣、久不开、关不住。
2、创设与生活对接的生活情景,指导、激起学生达情悟意。
前两句达扫兴之情。
后两句达欣喜之情。
整首诗达喜爱之情。
五、直面经典诗句,重点感悟经典诗句的内涵及意蕴。
主要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经典诗句,具体形式可采用师送生师送校师送班生送生生送师等送诗句环节。
六、拓展训练。
1、学生改诗:根据学生在情境中生成的最后一个问题,改动诗句表达胸意。
2、读诗(可用对比读的方式读)。
3、思维、想象、表达的整合训练。
哇!开门了,真是春色满园呀(预设,视情况调整)教案设计说明:《游园不值》语言朴实无华,但这看似平淡的语言却饱含着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一枝出墙红杏,带给普通人的可能是见不到万紫千红春象的遗憾和失落,给诗人的却是满园春色的欣喜。
小学语文《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材分析】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
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
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扣、值”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古诗中表达的意境。
3.读懂诗句,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从“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欣欣向荣之美。
在对比中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用此的考究和魅力。
体会“一”“满”“关”“出”的妙用。
[教学准备]1.搜集描写春天的景物的名句。
2.《游园不值》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叶绍翁的一首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
2.你们已经五年级了,一定学了好多诗了,你们一般怎样学习古诗?3.根据汇报小结学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晓诗理。
4.你了解叶绍翁吗?“游园不值”是什么意思呢?5.汇报交流。
二、自学古诗,明诗意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汇报。
3.划出节奏读。
4.出示注释,边读边想意境。
5.你读懂了什么?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6.汇报交流。
7.把你的理解送入朗读中。
三、再读古诗悟诗情1.读着读着,你读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从哪个词句知道的?2.汇报交流。
(1)引导理解关键字:“怜”“扣”体会诗人对春景的爱惜。
(2)根据交流情况小结使人心情变化,并板书:扫兴—惊喜3.指导读出诗人的心情。
四、三读古诗晓诗理1.再读读古诗说说这是一枝怎样的红杏?2.交流:(1)通过体会“一”“满”“关”“出”的妙用引导理解春色满园的景象及新生事物力量强大不可阻挡的诗理。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古诗两首游园不值教学设计2语文小学三年级下_1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游园不值>,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教学难点】1、理解<游园不值>的第一句。
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一、导语老师上初中的时候,曾学过到过一篇著名的作家朱自清的文章<春>。
有几句话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
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春天。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小诗,看看古人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学诗1.投影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自由说。
2.投影诗文1) 学生不同形式地读诗2) 了解诗人〔投影诗人简介〕3) 怎么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忆一下,有哪些好的方法?补略、换语序、看注释、看插图、查字典4) 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投影古诗)经过自学,你学懂了什么,汇报一下。
“应〞“怜〞分别解释成什么?辨析“怜〞的字义,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根底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开展区〞。
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根底。
〕5〕指导朗读。
〔投影出示古诗让学生按节奏读〕(a)按节奏读。
《游园不值》教案及设计说明(优秀5篇)
《游园不值》教案及设计说明(优秀5篇)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
可谓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别具特色,能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情境,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诗歌具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一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
以小见大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可引导学生重点品味这句诗的意味深长。
二、设计理念:追求情感的课堂追求感悟的课堂追求对话的课堂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2)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情感目标:(1)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披文入情,感受诗文的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能力目标:(1)“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
(2)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2、难点: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披文入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想法,读出自己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游园不值》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课始激情,围绕“不遇”导入新课。
1、出示《题李凝幽居》——贾岛,引出推敲的典故。
2、出示诗题《寻隐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寻西山隐者不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感受“不遇”的美丽。
一、回忆旧知,进入新课的情境。
1、全班朗读《题李凝幽居》——贾岛。
复述“推敲”的典故。
2、读《寻隐者不遇》,读有关“不遇”的诗题,初步感受“不遇”的美丽。
从课题入手,假以耳熟能详的“推敲”的典故,围绕着“不遇”这个主题自然地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情感深化作了充分的预热,也较好地渗透了人文性的教育。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1.《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1一、复习已知,谈话导入1.同学们,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让我想起了一位诗人叫——贾岛。
齐诵《题李凝幽居》和《寻隐者不遇》。
(出示这两首诗)2.像这样“不遇”的诗很多,比如邱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李白的《访戴天道士不遇》。
除了古诗,还有古文《雪夜访戴不遇》等。
诗人为什么要把“不遇”记下来呢?看来这“不遇”中有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
揭题。
二、小组讨论,确定目标1、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的古诗了,那依据往常的经验,你认为通过这堂课的古诗学习,我们应掌握些什么呢?(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4)推敲字词的奇妙。
三、指导朗读,读出韵味1.指导读正确。
同桌读,指名读。
2.指导读出韵味。
我们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范读,指名读。
齐读。
四、集体交流,理解诗意1.现在让我们跟着作者——(叶绍翁)一起去“游园”,首先一起来推敲“不值”。
“值”是什么意思,(相遇)“不值”是什么意思?(没有相遇)“游园不值”的意思是——到朋友家的花园去游玩,却没有遇到主人。
2.在游园的时候,诗人虽然没有遇到园主人,但看到了——苍苔、柴扉、红杏。
请同学们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对他们的了解,想谈谁都成。
(1)柴扉。
柴扉是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
(看插图)这样的门显得——简陋,但是这样的门没有半点的人为雕琢,自然而然,多么贴近大自然的本色呀!现在谁再来读这句,让我们感受,你所见到的柴扉可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柴扉,那是特别的一扇门。
指名读第一句,齐读第一句。
(2)苍苔。
苍苔是在空气潮湿的时候贴着地皮长出来的苔藓。
苔藓是什么颜色的呢?从诗句哪个字上看出来的?(苍)这个贴着地皮的小植物沿着园门连接到台阶,瞧,那隐隐约约的一点绿,生命力是那么旺盛。
所以那么普通的小植物一定会让你感觉到春天充满了——生机!那就把你的这份感受送到这里,让我们眼前看到的苍苔绒绒的,可爱极了!指名读。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0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1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5个生字。
2.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1.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赏析《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写法,以小见大,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三首描写春夏不同景色的诗。
板书课题:《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二)检查预习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三首古诗。
(读出诗的节奏,读准确)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屐齿扣潋滟亦抹3.简要交流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三)指导学习《游园不值》1.指名读课文。
(读准、读熟)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3.在小组里讨论,解决质疑。
4.交流:按小组向全班汇报,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适时点拨:看图(或出示相应的课件)展开想象,说一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美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5.反复吟诵。
(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背诵古诗。
提问:诗人向我们描述园子里的景象了吗?为什么?让学生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着画龙点睛之笔,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
因而能发挥读者的形象,使诗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开拓联想,激发创作。
我们已经充分感悟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学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学生绘画,自由创作。
(四)作业你还能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吗?附:板书《游园不值》屐齿扣潋滟亦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游园不值教案(精选
游园不值教案(精选教案:游园不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3课《游园不值》。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游览园博园的经历,通过描写园中的景物和作者的游览感受,展现了园博园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写话练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词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课文课件或黑板3. 学生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景物,询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b.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园博园的了解和游览经历。
2. 课文朗读与理解:a. 让学生跟随课件或黑板上的文字,一起朗读课文。
b.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游览感受。
3. 课文分析:a.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词语运用。
b. 通过举例,让学生学习如何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话练习。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b.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话练习。
5. 作业布置:a.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作业题目。
b. 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词语的拼写和句子的结构。
六、板书设计课题:游园不值内容:园中的景物:花、草、池、桥、亭作者的游览感受:惊喜、失望、理解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写一写你游览园博园的经历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在课文分析环节,学生对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词语运用有一定的掌握,但在写话练习中,部分学生对词语的拼写和句子的结构把握不够准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游园不值教案1语文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游园不值教案1语文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教学难点: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2、春天是美丽的,是诱人的,令人陶醉。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
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初读古诗1、解读诗题A生齐读课题。
B“值”什么意思?(遇)“不值”呢?(不遇)游园不值呢?(游园没有遇到主人)C: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
有谁了解他?汇报。
2、读古诗大家想读这首诗吗?自由朗读全诗,能不能做到通顺、流畅。
3、指名读。
(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4、师:读得真好,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抑扬顿挫,很有韵味。
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5、生比赛读。
6、听你们读得这么热烈,老师也想读一读。
师读。
7、老师读得怎么样?我相信,你们中一定有比老师读得还要好的。
有信心超过老师吗?8、生挑战。
三、理解诗意。
1、同学们读得真好。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A(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
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
我读懂了“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说这满园子里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
)师:对,这句浅显易懂,表述方式和现在的一样。
B(我懂了“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小扣”一词,它指的是轻轻地敲。
“柴扉”就是指柴门。
三年级语文下册《游园不值》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游园不值》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游园不值》这首古诗。
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5、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破古诗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体味古诗内容;文题勾联,感悟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自己制作PPT课件教学过程:(一) 揭题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世人都用饱含深情的诗句赞美春天。
谁能背诵一些有关春的诗句?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二) 复习学古诗的方法1、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2、今天,我们就用这“四步法”来学习古诗。
(三) 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感悟诗情1、释诗题。
值———遇到。
《游园不值》是说作者叶绍翁到老朋友家的院子里去欣赏春天的景色,但是没有遇到主人。
2、知诗人。
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诗以七绝著称,有《四朝问见录》、《靖逸小集》。
3、初读指导。
(1) 自渎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
看图片,说说什么是柴扉,什么是苍苔。
柴扉——柴门苍苔——长得非常繁茂的绿色的苔藓。
(2) 标出停顿的符号,有感情的读诗句。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理解诗句的含义。
(1) 读诗句,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
小扣:轻轻的敲门。
屐齿:木鞋底下的横木条。
(2) 深入体会:你觉得诗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怜”在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苍苔”的爱惜。
“扣”不同于“敲”,写出了作者对园主人非常有礼貌。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3.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识字:引导学生在初读古诗时读准字音,再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或“加一加”等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关于字义,可以采用组词的方式进行理解,还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理解“鸳鸯”和“河豚”。
写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书写方法分小组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融、燕、崇、溪”等。
“融”的左下部分只有一横;“燕”的上面部分是“廿”,第四笔是短横;“崇”的下面部分是“宗”,不要写成“示”;“溪”的右下部分是“大”。
教学时可以在课件中用彩色突出这些易写错的部分,加深学生的第一印象。
2.朗读教学三首古诗朗读起来轻快而愉悦。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景色展开想象,配上合适的音乐,在教师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绝句》一诗的前两句,朗读的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儿;第三句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重点落在“燕子”一词上,拉长重读“燕”字,轻读“子”收尾,读出燕子的轻巧灵动;第四句语调轻柔舒缓,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
《惠崇春江晚景》第一句中“竹外桃花”要一气呵成读完,重读“花”字,“三两枝”慢读,读出画面的层次感,体现桃花的错落有致;第二句中“暖”字要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引出“鸭先知”;第三句,语速加快;第四句语调上扬,节奏放慢,突出“河豚”“欲上”,给人想象的空间。
《三衢道中》第一句重点读好“日日晴”中的两个“日”字,第一个“日”字读得稍长一点儿,稍重一点儿,语调上扬,读出“晴”带来的意外之喜;第三句语速加快,重读“路”字,结尾语调上扬,声音延长,读出意犹未尽而充满期待的感觉。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1
<古诗二首>文本细读:<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
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开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形象而又富有情趣。
前两句交代了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欣赏园内的春花,后两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绚丽的春光,总算不虚此行了。
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了:“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
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其重点是朗读根底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春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寻春的所见所感:在一个煦暖的春日里,诗人来到泗水河边踏青。
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
因为温暖的东风催得百花齐放,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
2.能结合语言环境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值〞、“应〞、“屐齿〞、“小扣〞、“柴扉〞、“胜日〞、“泗水滨〞、“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入情入境地品读古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借助诗句鼓励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景像,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策略与方法: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教师准备: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春回大地,我们读了春的诗歌,春的散文,今天我们来看看春的古诗,在以前你读过的诗中,还记得哪一首诗描写春天的景色?给大家背一背。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游园不值教学设计语文S版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揭题,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游园不值2、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
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启发想象: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12、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
(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13、交流: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
14、试试: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
)15、习作,交流,评议。
16、背诵诗句。
17、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业: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古诗二首》春日、游园不值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要点一
总词
教学目标过于笼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反思中,我发现教学目标虽然明确,但在表述上过于笼 统,没有具体到每一首诗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春日这首诗 ,我应该更加强调其景物的描写和意境的营造;对于游园 不值这首诗,应该更加注重对诗中情感和哲理的探讨。因 此,在未来的教案设计中,我需要更加具体地描述教学目 标,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04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教具准备
黑板
用于书写重点诗句和解释。
粉笔
用于在黑板上书写。
教科书
提供诗歌原文及注释。
多媒体资源
投影仪
教学软件
展示诗歌内容及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提供互动式学习和测验功能,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PPT课件
包含诗歌的背景、作者介绍、注释和 赏析等内容。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游园不值》的意境
诗人叶绍翁是如何通过描绘春天的景 色,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难点
《春日》的诗意理解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中“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含义,以及诗人如何通过描绘春 天的景色,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
《游园不值》的意境营造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境,以及诗人如何通过这一景象表 达出对春天的赞美。
能够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 两首诗。
学会通过注释和工具 书理解诗歌内容和意 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 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 对比两首诗的异同,加深对诗 歌的理解。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 生对诗歌的直观感受。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游园不值》教学设计1一、教案背景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小学语文教科书所入选的古诗,其内容健康、语言优美,学习这些古诗,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而且使学生能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更能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精美,从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
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引导人们想象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前两句诗是叙述事情,写诗人满心欢喜来游园未遇到主人很扫兴的事。
诗人却笔锋一转,吟出后两句,揭示哲理: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阻挡不住的,它总会冲破阻碍向前发展的。
学生学习这首诗既能领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又能感知诗中蕴涵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游园不值》诗句意思,感受这首诗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3、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拓展积累其他表现春天景象的诗。
四、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领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句中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难点:朗读领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师:春天来了,她在同学们的心中是什么样的呢?能不能用几个词来描述一下?(课件展示春天美景)2、生:春暖花开、万紫千红、鸟语花香、桃红柳绿、春花烂漫、姹紫嫣红——————3、师:同学们用词语来描绘春天的美,古代诗人却用诗句描绘春天的灿烂美景。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二)、学习新诗1、示《游园不值》。
2、对于诗人,你了解了多少?(百度搜索,简介作者生平)3、对于诗题,你知道什么意思?(借助注释)“园”,宋代宦官、文人、雅士栽植名花异草的庄园。
(了解宋代私人花园)“值”,遇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古诗《咏柳》,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写春天的诗——《咏柳》。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贺知章你们知道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
(课件出示诗歌)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能力好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
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6.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最新游园不值教案
一、语言语调
1.讲解课文时,注意语速适中,语音清晰,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2.在表达作者情感时,采用不同的语调,以增强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注意指导学生把握语气、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充足,避免教学过程过于仓促。
四、情景导入
1.利用生动、有趣的游园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分享学生的游园经历,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学习课文打下良好基础。
3.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富有创意的导入语,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教案反思:
1.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在讲解例题时,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仿写,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随堂练习则应包括朗读、背诵课文以及完成课后练习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加深对课堂内容的记忆。在《游园不值》的板书设计中,应包括课题、生字、词语、重点句子和课文结构等要素。板书要清晰、简洁,便于学生把握课文重点。
2.实践情景引入
3.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
4.板书设计
5.作业设计
6.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游园不值》的教学中,难点在于对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作者情感的体会。重点则在于课文的正确朗读、背诵,生字、词语的掌握,以及对古诗意境的感悟。教师应围绕这些难点和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古诗两首游园不值教学设计1语文小学三年级下_1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解读】<游园不值>是九年义务小语教材第十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
诗中描述了诗人原想访友赏花,不料轻敲柴门却许久未开,遗憾之余揣测大概是园主人怕外人践踏青苔,印上痕迹吧!正待离去时,猛然发现一枝粉红的杏花越墙而去,诗人因此而惊喜异常,不遇朋友的惆怅一扫而光。
整个诗风流韵藉,情趣盎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怜、小扣、关、出〞等词,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心情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理解“苍苔、怜、柴扉、小扣、杏花、出〞等词,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心情【教学环节】一、在“激情导入、以旧引新〞中倾注学习的热情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逐渐培植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上课伊始,我饱含深情地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差不多和语言同龄。
千百年来,形成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诗文化……〞老师的语言渲染焕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激起了他们学习热情。
再请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诗句,将其头脑中原有的先备知识与新知识建立链接。
二、在“范读激趣,初读正音〞中扬起自信的风帆大屏幕展示全诗后,我在古典乐曲的伴奏下深情吟咏,以诗所特有的韵美,将学生带入雅致悠远的古诗文情境。
“喜欢吗?喜欢就大声地读读吧!〞由于刚刚的朗读已积蓄起了学生强烈的读诗欲望,话音刚落,他们就迫不急待而投入地读了起来。
在充分的自读之后,“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一局部学生勇敢地举起了手,另一局部那么由于羞怯而无动于衷。
我先请所有愿意读的学生起立,“我们大家一块儿为同学们读读,不一定读齐,只要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即可。
〞由于老师在即将满足个别学生表现欲望的同时又将读文时的个人压力软化为集体的压力,减少了难度。
这时那些原本不愿读的学生也开始跃跃欲试,我没有急于让起立的学生读诗,而是不断地鼓励那些坐着的孩子:“还有愿意读的吗?刚刚不想读,现在改变了主意?可以一起来读。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游园不值-教案2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运用多种措施学习诗句,体会感情,感受诗文的意境。
3、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措施学习诗句,体会感情,感受诗文的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故事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品一首刚刚我们背过的《游园不值》,感受诗人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
二、导学(一)知诗人,解诗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你对她有多少理解?2.自由朗读全诗,努力做到对的、流利、有节奏。
3.值的意思是逢、遇到的意思。
不值:没有遇到。
游园不值: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不能进去欣赏。
(二)抓字眼,明诗意方略:1.借助词意,和同桌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把学习成果和人们分享,人们认真倾听,可补充,也可提出自己的疑惑。
交流:1.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生报告:应:应当。
怜:爱惜。
屐齿:古人喜欢穿的一种皮面木底鞋,底下有二齿支撑,即两头突出部分。
印:本意指痕迹,本诗作动词用,踏坏。
苍苔:绿色的苔藓,丛生于人迹罕到的潮湿处。
小扣:轻轻地敲,缓缓地敲。
柴扉:柴门。
诗句意思:应当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青苔。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可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
(2)师补充:A.屐齿:古人喜欢穿的皮面木底鞋叫木屐,是中国汉服的一种,后来传入日本。
见过吗?底下有二齿支撑,叫屐齿。
(出示图)雨天便于在泥上行走,以防滑倒。
潮湿阴雨的南方,把木屐当雨鞋穿。
明末清初,成为生活中的便鞋。
叶绍翁穿着这样的鞋来游园,阐明很悠闲呀!B.苍苔:绿色的苔藓。
(出示图)空气潮湿的时候会长出来,春雨过后也会贴着地面长出来。
如背着太阳的台阶上,茂密的树丛中,潮湿的小河边,是一种生命力很旺盛的小植物。
C.柴扉:(出示图)用柴和木棍编成的门,很简陋,古人管这样的门叫“光棍”。
D.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可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感受诗文的意境。
3、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感受诗文的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故事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品一首刚才我们背过的《游园不值》,感受诗人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
二、导学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2.自由朗读全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
3.值的意思是逢、遇到的意思。
不值:没有遇到。
游园不值: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
(二)抓字眼,明诗意
策略:
1.借助词意,和同桌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把学习成果和大家分享,大家认真倾听,可补充,也可提出自
己的疑惑。
交流:
1.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生汇报:
应:应该。
怜:爱惜。
屐齿:古人喜欢穿的一种皮面木底鞋,底下有二齿支撑,即两头突出部分。
印:本意指痕迹,本诗作动词用,踏坏。
苍苔:绿色的苔藓,丛生于人迹罕到的潮湿处。
小扣:轻轻地敲,缓缓地敲。
柴扉:柴门。
诗句意思: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青苔。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可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
(2)师补充:
A.屐齿:古人喜欢穿的皮面木底鞋叫木屐,是中国汉服的一种,后来传入日本。
见过吗?底下有二齿支撑,叫屐齿。
(出示图)雨天便于在泥上行走,以防滑倒。
潮湿阴雨的南方,把木屐当雨鞋穿。
明末清初,成为生活中的便鞋。
叶绍翁穿着这样的鞋来游园,说明很悠闲呀!
B.苍苔:绿色的苔藓。
(出示图)空气潮湿的时候会长出来,春雨过后也会贴着地面长出来。
如背着太阳的台阶上,茂密的树丛中,潮湿的小河边,是一种生命力很旺盛的小植物。
C.柴扉:(出示图)用柴和木棍编成的门,很简陋,古人管这样
的门叫“光棍”。
D.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可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
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这两句诗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说呢?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大概是因为园主人爱惜这里的景物,不想让我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青苔吧!
2.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生汇报:
诗句意思: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伸出墙外来。
(2)诗补充:
红杏:早春二月就开,是一种很美丽的花,想看看吗?(出示图)每到早春二月,学生要进京赶考。
孔子就在杏树下给学生讲学,抬头看那红红的杏花,就是给他们的希望啊!所以,红杏也是一种给人带来希望的花。
唐朝王涯禁不住赞叹: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春游曲》叶绍翁好友陆游也爱杏花,他也这样夸赞: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叶绍翁也情不自禁地吟诵: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古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来游园没有遇到园主人,却遇到什么?(青苔和红杏)带着这份意外的喜悦读读全诗。
(三)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所见的景物都很普通,却给你怎样的感觉?(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这种情感也正是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特别的感情。
策略:
1.默读全诗,品品诗中的哪些字眼包含了诗人这种特别的情感。
2.在小组内交流,每组侧重交流一处。
时间为5分钟。
3.组内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其他组认真倾听,及时补充。
交流:
1.怜。
A.怜:爱惜。
怜在今天的意思是可怜,表示同情。
唐代白居易在《暮江吟》中这样写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在这里,“怜”是可爱的意思,两个“怜”,有异曲同工之妙!
B.你知道吗?叶绍翁在最初用的是“怜”,那这句话的意思就变了,而实际上是:主人爱惜,我也爱惜。
过渡:诗中有这样一个词能说明我也爱惜吗?
2.印
A.本意是痕迹,在诗中作动词用,踏坏的意思。
为什么不用“踏”?
请问,叶绍翁为什么要穿木屐鞋子来游园呢?仅仅是悠闲,舒适吗?
B.带着这样的理解试着读读这两句,看看有何不一样的感觉?
指名读,评价(读出对苍苔的那种怜)齐读。
3.扣
换成敲有何不妥?怎么扣就怎么读。
诗人满怀喜悦去花园赏景,却没有遇到园主人,此时心情难免有些失望,带着这样的心情读。
4.关
叶绍翁好友陆游也用了一首诗来形容红杏的出,(出示)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你知道吗?陆游的诗作流传千古,但这句却不如叶绍翁。
一个用“遮”一个用“关”,叶绍翁的却成了千古名句,为什么呢?两个原因:
(1)由“一枝红杏”让我想到了“春色满园”“春意盎然”。
你还能想到哪些词?啊,园子里景色真美,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你能借助这些词,再结合图画和诗人一同想象吗?
边想象画面边读。
(评:读出美丽,读出生机。
)
诗人用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这是原因之一。
(2)“关”可以表示关的紧,要出来,需要时间和力量。
引申开来,一枝红杏仅代表它本身吗?
大家看大屏幕一起读: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的。
这两句诗不仅景中含情、景中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呢,这是原因之二。
这个道理也被广泛的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景中寓理,景中寓理,这是叶绍翁的这两句诗能成为千古名句,
流传至今的原因。
多美的意境,多深刻的哲理,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一起吟诵。
师领:《游园不值》
三、导结:
叶绍翁由这“一枝红杏”已经知道了“春色满园”,所以有必要进园子吗?让我们再读课题《游园不值》。
游园虽不值,但看到这“一枝红杏”,诗人觉得已经很值。
古诗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只有通过品味这如“红杏”般的古诗,我们才能感受到古诗的“满园春色”,在音乐中诵读关于“春”的这些古诗,选择其中的一首去细细品味。
课件出示: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初春小雨》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