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文化
明清时期的文化艺术与思想
明清时期的文化艺术与思想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思想。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化艺术与思想,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一、文化艺术1.文学:明清时期的文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明代时期,杨慎、杨简和等人的词作为江南文学的代表,其作品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随着明代文学的发展,小说也逐渐兴起,著名的《西游记》、《水浒传》等作品问世,为后来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
清代时期,曹雪芹的《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性而闻名于世。
2.绘画:明清时期的绘画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要形式,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明代时期,文人画逐渐兴起,画家们以文人的情怀和审美追求创作作品。
清代时期,四王文人画成为主流,王翬、王时敏、王原祁和王鉴分别代表了明清时期绘画的不同风格。
他们追求笔墨之意境,强调笔墨的表现力和个人的独特风格,使得明清绘画达到了新的高度。
3.戏曲:二、思想1.文化交流:明清时期,明朝和清朝统治者在统一的国家范围内积极进行着和外国文化的交流。
明朝时期,东西方的文化开始发生碰撞,人们在接触中互相借鉴,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清朝时期,满族的统治者与汉族的文化发生接触,中国文化笼罩在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之下。
2.儒学思想:明清时期,儒学仍然是社会的主流思想。
明代的王守仁、杨嗣昌等人提出“理气论”和“心学”,激发了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和启示。
清代的程朱理学则更加发扬光大,成为士人学术的主流,在社会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3.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儒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
明清时期,宋明理学经历了重要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王弼、朱熹等重要思想家对理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儒家学说,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明清时期的文化艺术与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这一时期的文学、绘画和戏曲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为后世的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明清时期的文化》课件
这一时期,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创作和传播。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西游 记》等经典小说,这些作品在情节、人物塑造和思想内涵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此外,小说在题材和风格 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既有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也有世情小说、神魔小说等。
诗歌
总结词
明清时期的诗歌创作在形式和内容上都 有所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教学内容
明清时期的教育内容仍以儒家经 典为主,包括《四书》、《五经 》等,同时数学、天文、地理等 科学技术也逐渐被引入教育体系
。
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是明清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分为乡试、会 试、殿试三个级别,考试内容以八股文为主,要求考生按 照固定的格式和主题进行写作。
科举与教育
科举考试与教育紧密相连,许多士人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获 得功名和官职,从而推动了教育事业测和记 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人们对 宇宙和地球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地理测绘的发展
明清时期,地理测绘技术得到了进一 步发展,如地图的绘制技术得到了提 高,使得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更加 深入。
天文观测的进步
明清时期,天文观测技术得到了显著 的提高,如浑天仪、简仪等天文仪器 的制造技术得到了改进,使得人们对 天体的观测更加精确。
VS
详细描述
在诗歌方面,明清两代出现了大量优秀的 诗人和诗作。这一时期的诗歌在形式上继 承了唐宋以来的格律诗,但在内容上则更 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体情感。同时,晚明 时期还兴起了以李时中、辛幼安等为代表 的豪放派诗人,他们的作品气势磅礴、意 境深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戏剧
总结词
明清时期的戏剧发展达到了巅峰,出现了众多优秀的 剧作家和作品。
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
类别 四大名著
内容 《三国演义》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备注 (明)罗贯中著,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 (清)曹雪芹著,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古典小说 (明)施耐庵著 (明)吴承恩著
戏剧
医学 农学 地理 手工业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徐霞客游记》 《天工开物》
清朝也曾强 盛一时,但它的 发展并未逾越中 国传统封建专制 主义体制的轨道。 经济上仍然以农 立国
清皇帝大兴文字狱维护自己 的统治,打击异己分子,镇 压对自己统治不利的的思想 言论而制造的一些因言论而 获罪的案件。请朝的文字狱 案件多样,纵观有有清一代, 尤以清初雍正,乾隆时期最 甚。
文化思想上,提倡封建纲常礼教,屡兴 文字狱
明(1368一1644年)→清(1644一1911年)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 月21日-1398年6月24日), 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 兴宗。濠州钟离人。明朝开 国皇帝。幼时甚贫困,曾为 地主放牛。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朱元璋 通过废除丞相、建立厂卫特务机构、以八 股取士和在地方设三司等措施,极大地强 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 朝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 建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历史进入 了一个崭新的篇章。
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 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中国历史开始了崭新阶段
对外关系上长期闭关自守,盲目自大。
乾隆帝在其《敕谕英吉利国王书》 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 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最后同英国 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之后, 英、美、法、俄、日等国家不断强迫清政府签订各种不 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密切了中国和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关 系。
明清时期的文化
• 王被斩立决,家属按例受株连。江西巡抚 满人海成,当初在接到王泷南控告后,立 即上报,拟革除王锡候的功名。乾隆认为 海成判的太轻,“有眼无珠”,被革职治 罪。这个满洲大吏,以前因查缴出禁书 8000多册,曾受到乾隆嘉奖,如今一着不 慎,便沦为阶下囚。从此以后各省督抚大 员及各级官员,遇到这类案件就更加刻意 苛求,吹毛求疵,在拟具处理意见时,就 宁严勿宽,宁枉勿纵,以免被皇帝加罪。
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 的顶峰。
黄宗羲
浙江余姚人 反宦官,抗清 隐居著述
顾炎武
王夫之
江苏昆山人 湖南衡阳人 反宦官,抗清 抗清 生平 隐居著述。 隐居著述 作品 《明夷待访录》 《天下郡国 《读通鉴论》 利病书》 ①抨击君主专制 ①世界是物质 ①倡导经世致 的,变化有规律; 提出“天下为主 用 ②事物是可认 主张 君为客”,以天 ②把亡国和亡 识的。③静止 下之法代一家之 天下相区分 是相对的,运 法 动是绝对的 农工商皆本,参加抗清斗争,隐居著书立说; 相同 ② 明末清初人 点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猛烈抨击君 倡导经世致用 朴素唯物论和 不同 点 主专制制度 和爱国精神 辩证法思想
《同光十三绝》晚清·沈蓉圃 绘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 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都是名噪一时的艺人。 自左至右:郝兰田《行路》康氏)张胜奎(《一捧雪》 莫成)梅巧玲(《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探亲家》 乡下妈妈)余紫云(《彩楼配》王宝钏)程长庚(《群 英会》鲁肃)徐小香(《群英会》周瑜)时小福(《采 桑》罗敷)杨鸣玉(《思志成》明天亮)卢胜奎(《空 城计》诸葛亮)朱莲芬(《琴桃》陈妙常)谭鑫培 (《恶虎村》黄天霸)杨月楼(《探母》杨延辉)
(1)破除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迷信 (2)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 的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有力地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 等传统观念,提倡男女平等。 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6.4明清时期的文化
①南北朝佛教的盛行 ②唐代传奇小说的问世 ③两宋风俗画的出现 ④明代中期书院的兴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解此题要把握两点:一是“直接相关”就是二者之间没有中间环节,有了甲就有乙;二是,城市经济繁荣,就是商品经济繁荣和城市市民的增多。①不成立,南北朝佛教的盛行,是长期战乱情况下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以寻求精神寄托和封建统治者为利用佛教麻痹人民而大力支持的直接结果,与城市经济繁荣毫不相干。②成立。正是因为以和江南经济的繁荣,城市市民增多,为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一种情节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③成立。宋风俗画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代表。这幅画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没有两宋城市经济的繁荣。就不会有直接取材于城市生活的风俗画。④不成立。明代中期书院的兴起,是适应科举考试和士大夫聚众讲学评议朝政的需要,与城市经济繁荣无关。故D项为正确选项。
思想:理学走向极端,客观唯心主义的程朱理学发展成为主观唯心主义的阳明心学,说明其走进了死胡同。反封建和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如黄宗羲揭露和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应当由公众评判天下的是非。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在思想上的反映。也证明了封建制度渐趋没落。
文学:明传奇佳作不断出现和明清小说蓬勃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级的成长和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在文学上的充分表现。
教育:实行了更加规范和严格的思想控制。从科举考试到学校教育都绝对禁止学生发挥主观见解,对违反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进行惩罚,私人书院逐渐成为官办学校。这是封建专制主义强化维护封建制度的体现。
明清时期的文化特征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封建制度束缚之间的矛盾,预示着维护封建制度和反对封建制的斗争即将来临。
明清的中国的民间文化
明清的中国的民间文化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民间文化表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魅力,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民间艺术、民间传说、民俗习惯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明清时期的中国民间文化。
一、民间艺术明清时期的中国,民间艺术繁荣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传统绘画和剪纸艺术。
明清时期的绘画注重写实和肖像,以人物画、山水画为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剪纸艺术则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风格备受推崇。
剪纸不仅用于装饰和祭祀,还充当了民间故事和传说的载体,成为人们记录和传承历史的重要方式。
二、民间传说明清时期的中国传说故事丰富多样,充满了神奇和想象力。
其中,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代表了明清时期民间传说的巅峰。
这些传说讲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塑造了许多传奇的英雄形象,传达了社会正义和人性哲理。
同时,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传说,如白蛇传、嫦娥奔月等,这些传说多以民间故事和民间信仰为背景,渗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
三、民俗习惯明清时期的中国,民俗习惯非常丰富多样,与民间文化相互交织。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着新年的到来和新的希望。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习俗活动,如贴对联、放烟花、腊肉、包饺子等,旨在祈求平安和幸福。
中秋节则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敲锣打鼓等,以表达对亲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
总结起来,明清时期的中国民间文化是多元而丰富的。
民间艺术通过绘画和剪纸等形式,展示了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民间传说通过各种故事,描述了丰富多样的英雄形象和社会哲理;民俗习惯则通过春节和中秋节等节日,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对明清时期的中国而言,民间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支柱。
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
一、明清文化的特点 二、明清文化成就
一、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
总特点:承古萌新 具体特点: 1.科技: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2.思想:出现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3.文学: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主流
4.官纂图书: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 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 5.西学东渐
3.下列活动及作用与明清时期传教士来华活动及 其影响无关的是 A.传播西方科学知识 B.促进“西学东渐”发展 C.传播天主教 D.促进中国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4.关于明清时代西学东渐现象的评述,不正确的 是 A.传教士和封建士大夫肩负起这一使命 B.以传播宗教为主要目的 C.大多利用入乡随俗的传教方法 D.推动了明清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
1.中国现存最大的辑录各种书籍上有关的材料, 依内容分门别类编排起来,便于寻检、征引的工 具书是 A.《古今图书集成》 B.《永乐大典》 C.《四库全书》 D.《天下郡国利病书》 2.对古代典籍进行大量禁毁,是在编修 A.《永乐大典》时 B.《古今图书集成》时 C.《四库全书》时 D.《坤舆万国全图》时
C.《徐霞客游记》——世界上最早的游记 D.《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 书”
2.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 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A.《史记· 食货志》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3.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 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3.反封建成为明清小说的主旋律。下列能证明此 观点的文学作品是 ①《三国演义》②《红楼梦》③《西游记》④ 《聊斋志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明清时期的地方文化与民间习俗
明清时期的地方文化与民间习俗明清时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巅峰时期,其地方文化和民间习俗也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发展。
在当时,由于地域辽阔,文化传承也随之异彩纷呈,各种地方文化和民俗习惯随之产生并提升至新的高度。
对于明清时期的地方文化和民间习俗,我们来具体探究一下。
一、民间习俗1.喜庆文化在明清时期,喜庆的传统文化是人们最为喜爱和尊重的文化之一。
无论是婚礼、生日、祭祀等场合,都会在节庆活动中展现出来。
例如,在婚礼中,婚庆活动场面盛大、热烈,嫁妆讲究、礼仪周密。
而在生日中,千古流传的“寿面”成为了寿宴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
2.祭奠文化在明清时期,祭祀文化也是人们民间重视的一个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祭祀文化也逐渐高雅化和精致化,不但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还引入了很多有关礼仪和文化的要素。
例如祭祀祖先可以全家人共同参与,祭祀礼品也讲究分类、形制和重量。
3.民间医学明清时期,民间医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间习俗。
在那个时代,药物材料和配方出现了明显的特征和优势。
而在治疗疾病方面,讲究“一药多效”和“阴阳调和”,并注重整个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
二、地方文化1.地方文化的盛行在明清时期,由于地区和文化的差异,地方文化也随之盛行。
不同的地方,甚至是城市和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例如,北京是政治和文化中心,各种文化艺术相对发达,而在福建、江西一带,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则是受到尊重和广泛传承的文化。
2.文化的相互传递与影响明清时期,文艺作品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与此同时,文化也得到了跨地区传递和相互影响。
例如,在通商口岸广州,外来文化影响较为明显,而在科举中心的应届士子中,传统文化和道德经验则受到了尊重和强调。
3.地方文化与时代发展在明清时期,遵循着一种相对固定的文化模式是不可能的。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文化和习俗也会逐渐变化和发展。
例如,在初期明朝时期,文学和绘画传统依然沿袭着唐代和宋代的传统;而在清朝时期,演唱剧、评书等形式的戏曲出现很快成为了民间的主要娱乐活动。
明清时期的民间文化与传统习俗
明清时期的民间文化与传统习俗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崛起和灭亡。
值得注意的是,明清时期也是中国的民间文化和传统习俗繁荣发展的时期。
1. 节日文化明清时期的节日文化是一个比较庞杂的范畴,包括了传统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还有一些地方特有的节日如南方的重阳节、北方的农历九月九等等。
在这些节日中,春节是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吃团圆饭、燃放爆竹等,并在大年初一进行拜年活动。
此外,春节期间还有传统的龙舞、舞狮、打鼓等习俗。
端午节是另一个有趣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爱吃粽子、赛龙舟,还有一些地方特有的习俗,如南方的剪艾叶、南京的吃花卷等。
2. 婚俗在明清时期,婚俗是一个十分严格和规范的事情。
首先,结婚需要经过家谱和地契的考核,而这些考核标准也都是非常严格的。
然后,要进行聘礼和红白喜事等一系列节目,这些节目一般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和程序。
在婚礼上,还有一些特别的习俗,如伴娘、花轿等等。
其中,花轿是明清时期婚礼中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娘会穿上喜袍,坐在花轿中由亲朋好友抬着前往新房。
3. 祭祀文化在明清时期,祭祀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
无论是家族祭祀、村庄祭祀还是国家祭祀,都非常庄严和隆重。
其中,家族祭祀是最为普遍的一种。
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七月十五日,人们都会回到家乡进行祭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剧种文化在明清时期,戏曲文化也是非常繁荣的。
当时,京剧、黄梅戏、评剧等各种剧种都在不同的地区兴盛起来。
其中,京剧是最为有名的一个剧种。
它在明清时期的京城北京得到发展,并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愈发繁荣起来。
京剧有着华丽的戏服、精彩的唱腔和炫目的表演,深受人们喜爱。
以上就是明清时期的民间文化和传统习俗的一些概述。
虽然这些文化和习俗已经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消失,但它们依然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底蕴。
明清文化特点范文
明清文化特点范文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化在这个时期也有了一些特点和变化。
以下是明清文化的特点。
一、儒家文化的复兴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复兴。
明代儒家学者王阳明提出了“心学”,主张将道德修养放在个人内心,在实践中实现“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明代以后儒家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清代儒家学者程朱理学更是得到了推崇和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文人的崛起明清时期,士人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文人成为社会的核心力量,文人集团逐渐形成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人追求文化的精神境界,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他们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同时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人文精神。
三、书画艺术的繁荣明清时期,书画艺术繁荣发展。
文人雅士对书画的热爱和追求推动了书画艺术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流派。
明代文人以陆游、文征明为代表,清代有李流芳、石涛等。
书画成为文人雅士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文化精英的象征。
四、戏曲的兴起与发展明清时期,戏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重要娱乐形式。
明代兴起的话本戏和明朝杂剧,与宋元话本戏和南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戏曲的发展趋势。
清代的雍正时期,凭借《长生殿》来推动了戏曲的崛起。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戏曲剧作家和演员,如汤显祖、关汉卿、杨洪基等,对戏曲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明清时期,科技和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明代科技的发达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如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等的发明使书籍的出版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得文化交流更加便捷。
清代科技的进步更加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如牙粉和椒盐腌熏法的发明促进了中国瓷器与西方瓷器的贸易。
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儒家思想的复兴、文人的崛起、书画艺术的繁荣、戏曲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其中的主要特点。
这些特点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明清时期的文化
思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 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两种文化 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 的社会原因。 答:1文学艺术繁荣的表现:小说创作繁荣,出现《水浒 传》和《红楼梦》等佳作; 特征:反封建 2科学技术由发展转为停滞的表现:明清时,李时珍、徐 光启和宋应星写成《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 工开物》等科技著作,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 和创新了。 特征:总结传统科技,开始学习西方知识。 3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封建制度日 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上述现象正是当 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思想----理学和心学占统治地位,但早期民主
启蒙思想产生 ⑴原因:_____ 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②政治:封建制度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可以说一时期的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政治 的反映
(2)表现:____
1李 贽
①批判儒学经典,否定孔子 ②揭露道学虚伪。 主张: 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 意义: 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①批判君主专制 ; ②提倡法制,反对人治; 主张:③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2黄宗羲 意义: 思想震动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想兴起有 一定影响。 ①强调“经世致用”; 主张: ②反对君主专制政治。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顾炎武 意义: 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较大。
4王夫之
①“气”、“理”关系的唯物观点, 主张:② “动”、“静”关系的朴素辩证法思 想; ③主张政治要“趋时更 意义: 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思想 新”。 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
人名 荀子
王充
时代 观点 战国 ①自然界变化有一定规律; ② “制天命而用之”。
明清时期的文化
者息为女天创曾之荼为 ,也当,下业不子毒君 君。然以之也惨女天也凡 而然,奉骨。然,下。天 已则曰我髓其,以之是下 矣,:一,既曰博肝以无 !为此人离得:我脑其地 天我之散之我一,未而 下产淫天也固人离得得 之业乐下,为之散之安 大之,之敲子产天也宁 害花视子剥孙业下,者 , ,
黄 宗 羲 在 《 明 夷 待 访 录 》 中 写 道 :
记载药物、方 《本草纲目》 医药学 李时珍 剂,新认识
全面总结医药学
“东方医药巨典”
《农政全书》 农 学
徐光启
传统农学成就, 建立较完整的 欧洲先进技术 农学体系
《徐霞客游记》地理学 徐霞客 对石灰岩溶蚀地 早于欧洲约两个 貌的观察和记述 世纪 《天工开物》 工艺 百科 中国17世纪的工 宋应星 总结农业、手工 艺百科全书 业生产技术
从类书、丛书的编纂中你能找到其特点?
五、西学东渐 (西方文化渐渐向东方传播)
代表人物: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
目的:来华传教,发展天主教势力
方式:用敬献西洋工艺品来争取 统治者的支持;说华语,着儒服, 与士大夫交游;传授西学来争取 开明封建士大夫的好感
作用:①在当时承担起了西学东渐 的历史使命,他们具有开拓性的工 作,构建了中国近代科学基础的主 要方面。传教士们还把中国的儒学 和道家学说介绍到了西方,为中西 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利玛窦(左)和徐光启
(三)明清小说
1、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 明清小说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是 明清文学的主流。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 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小说的繁荣 提供了社会基础;印刷术的空前发达,创造条件。
2、明清小说一览表(见教材) 3、明清小说反映内容的共同特点: 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朽,要求个性解放
明清时期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明清时期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些文化和习惯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这个主题,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明清时期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一、祭祀文化祭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明清时期,祭祀文化仍然非常流行。
人们通常会在特定的日子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祝福。
祭祀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宗教性质的祭祀,例如佛教寺庙的盂兰盆节,道教的三清节等等。
另一类是民俗性质的祭祀,例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等。
这些祭祀活动都有各自的独特内容和形式。
例如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语源于春耕,是为新年的开始而庆祝的。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对联、挂灯笼,拜年、赏花、放鞭炮、包饺子等等,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喜庆。
而清明节则是为祭祀祖先而设的,人们会去扫墓、烧纸、祭拜祖先,以表示对祖先的感恩和敬仰。
二、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在明清时期更是如此。
当时有南北风味之分,还有淮扬、鲁菜、川菜、粤菜等不同的风味。
同时,也有很多特色食品,例如月饼、汤圆、糖葫芦、糖画等等。
这些食品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
在明清时期,有许多餐饮习俗,例如宴席、饮茶、品酒等。
宴席是指人们在喜庆的场合或者局限于社交活动中举行的盛大饮食活动。
在宴席上,人们会品尝各种美食,敬酒交杯,欢聚一堂。
饮茶则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品尝茶叶、交流心得的一种文化形式。
品酒则是指人们品尝各种酒类饮品,品评酒的好坏和口感。
三、戏曲文化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
当时的戏曲形式多样,有京戏、豫剧、越剧、评剧、粤剧等不同的地方风格。
在这个时期,戏曲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广受人们欢迎。
人们会到戏院中欣赏戏曲表演,或者在街头巷尾聆听小戏班的演出,欣赏各种不同的戏曲形式。
戏曲不仅是一种文化表演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明清时期的社会习俗与民俗文化
明清时期的社会习俗与民俗文化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上有着巨大的变革,社会习俗与民俗文化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和演变。
本文将从七个方面探讨明清时期的社会习俗与民俗文化。
第一,明清时期的婚姻习俗。
在明清时期,婚姻习俗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相亲和婚礼,几乎成为了每个人生活中必经的环节。
相亲通常是通过媒人来介绍双方家庭的情况,并决定是否符合条件。
婚礼的时候,一般会举行隆重的仪式,比如婚礼前会有拜堂儿、划龙舟等环节,而婚礼当天,则会有接新娘、入洞房等传统仪式。
第二,明清时期的饮食习俗。
明清时期,饮食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中式饮食,还有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比如西餐、满汉全席等。
同时,在明清时期,还形成了一些独特的食俗,比如端午节吃粽子、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等。
各个地方的食俗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湖南的辣椒、四川的火锅,都成为了当地人饮食文化的代表。
第三,明清时期的服饰习俗。
明清时期,人们的服饰非常考究,尤其是贵族阶层。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礼服等,女性则穿着旗袍、长衫等。
而且,在明清时期,衣着还有很多讲究,比如官服的颜色、纹样等都有很多规定。
此外,不同的职业也有着不同的服饰,比如医生、工匠等。
第四,明清时期的节日习俗。
明清时期,节日习俗也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放鞭炮、贴对联、包饺子等。
还有清明节,人们会扫墓、祭奠祖先等。
各个地方的习俗也有所不同,比如南方的端午节赛龙舟,北方的元宵节猜灯谜等。
第五,明清时期的戏曲习俗。
明清时期,戏曲是社交娱乐的主要形式之一。
各种各样的戏曲剧种在明清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比如京剧、评剧等。
人们喜欢去戏园子观看戏曲演出,同时也会有创作、研究等各种相关活动。
第六,明清时期的礼仪习俗。
明清时期,社会礼仪也非常重要。
比如宴会时的座次安排、礼品的赠送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尤其是官员之间的礼仪,更是讲究到了极致。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文化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文化 明清时期的文化明清科技发展特点:传统科技世界领先,集大成科学巨著相继问世;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兴起(戏剧、小说);古典科技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西学东渐。
一、明朝科学巨匠和巨著:①、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学,东方医药巨典。
②、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还介绍西方水利技术。
③、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地理巨著,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④、宋应星:《天工开物》,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收录外来技术。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二、进步的思想家(明清理学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潮也出现。
出现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衰落。
) ——⑴、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认孔子权威;揭露道家虚伪。
是反封建的思想先驱;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民主性。
⑵、黄宗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提出“工商皆本”主张;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⑶、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反对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踏实学风。
⑷、王夫之:①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
②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③提出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三、明清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最早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最早农民起义题材长篇小说。
《西游记》吴承恩,明,浪漫神话小说。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批判封建,古代最优秀小说。
《儒林外史》:吴敬梓,清,揭露科举腐败、讽刺小说。
《聊斋志异》蒲松龄,清,借神怪批判封建、文言短篇。
四、类书、丛书的编纂: 1、类书:①《永乐大典》明成祖,解缙;②《古今图书集成》,清,现存最大的类书。
2、丛书:《四库全书》乾隆,纪昀;最大丛书。
明清文化特点
(四)类书、丛书的编撰
类书: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加以分门别类、 归纳整理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称为类书。
代表:明朝的《永乐大典》和清朝的《古今图书集成》
丛书:将原属单行本的书籍汇集起来编成一套书,称 为丛书。
代表作是清代的《四库全书》
1、 类书 (1)《永乐大典》 时间:明成祖时 (永乐年间) 主持人:解缙 性质:是一部庞大的类书 数量:两万余卷,辑入七八千种图书,装成一万一 千余册。
• • • • • • • •
5、黄宗羲和顾炎武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都反对重农抑商 B都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C都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都主张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6、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是( ) A《永乐大典》 B《古今图书集成》 C《四库全书》 D《天工开物》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 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历 考察过程中记载的日记。 在日记中,徐霞客对沿 途的地理、水文、地质、 动植物都有详细的记载。 游记的文笔清丽新奇, 记述详细真实,不仅是 一部科学著作,同时也 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
back
《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它几乎论述了 明朝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 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 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这部书现在已被译成几国文字, 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黄 宗 羲 在 《 明 夷 待 访 录 》 中 写 道 :
3)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
①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
思想 内容
②政治上抨击君主专制, 认为只有实施“众治”, 才能实现“天下治矣”
主要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日知录》 他倡导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对清 影响: 代学者影响很大。他把国家兴亡与封建 王朝的易姓改号严加区别的主张,在当 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明清时期的文化
王夫之 像及其 所著
《宋论》
返回
曹雪芹
(1723- 1763), 贾宝 清朝文学 家,名霑, 玉和 字梦阮, 林黛 号芹圃。 玉 汉军正白 旗人。 《石头记》 作者。
按吴承恩 头骨复原 的塑像
吴承恩 故居
大闹天宫 明代陈奕禧题《西游记》图册
三国演义画面
水浒传插图
汤显祖是明代最负 盛名的剧作家。江 西临川人。他的思 想受李贽进步思想 的影响,主张文学 创作要表现真情实 感,反对摹仿古人。 《牡丹亭》是他的 代表作
宋应星
字长庚。江西 奉新人。明万 历十五年(1587 年)生;约清康 熙五年(1666年) 卒。手工业技 术、农学、物 理学、化学、 生物学、哲学、 经济学、文学。
《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它 几乎论述了明朝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 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 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 有很高的价值。这部书现在已被译成几国文字, 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汤显祖的 作品《牡 丹亭》
牡丹亭插图
汤显祖旧墓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 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全书 按照西汉以来历代沿用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 编纂,每大部又分若干类,类下细别为属。
《永乐大典》书影
返回
1610年,利玛窦在 北京病逝,终年59 岁。利玛窦死后, 明神宗破例批准将 阜城门外二里沟的 一块地赐作利玛窦 的墓地。利玛窦的 陵墓具有典型的西 式风格,坐北朝南, 四周有砖砌的花墙。 墓前立一石碑,碑 上刻着“耶稣会士 利公之墓”八个大 字。
《徐霞客游记》是明 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 游历考察过程中记载 的日记。在日记中, 徐霞客对沿途的地理、 水文、地质、动植物 都有详细的记载。游 记的文笔清丽新奇, 记述详细真实,不仅 是一部科学著作,同 时也是一部优美的文 学作品。
明清时期的文化
1583 年,传教士利玛窦肩负传播上帝福音的使 命来到中国。起初他黑袍西冠,后经友人指 点改穿中国服装。20 年后他在寄给欧洲一位 教友的信中说: “在这里我们穿中国的服饰, 长袖、方巾、长须、束发。„„不吃面包, 不喝酒,只吃米饭,这种生活我已经习惯 了„„”,利玛窦改变服饰和饮食习惯的主 要目的是 A.熟悉东方礼仪文化以便传回西方 B.利玛窦仰慕中国儒家文化 C.害怕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D.接近中国士大夫便于传教活动
承古 萌新
本节考点:
1、科学技术 成就、特点、原因
• 李约瑟认为,“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垦 的科学活动所隔绝(注:“所隔绝”即以伽利略、 维萨垦为界限)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的最高水 平。”(安德烈·维萨里是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刨始 人,是近代自然科学代表人物之一)反映了 • A. 当时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依然落后于中国 • B.《本草纲目》在当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C.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自然科学是彼此隔绝的 • D.中国的封建专制束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 凡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 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 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扰,以“敢倡乱道,惑世诬 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 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怒在丧其元; 我令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 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 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9分)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 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 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 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明清时期的文化趋势
明清时期的文化趋势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经历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统治。
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革,这些变革也使明清时期的文化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1. 儒家文化主导: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社会文化的主导力量。
朝廷设立了文华殿,尊崇儒家经典,推崇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仁爱之道、礼制文化与教化民众等,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反佛道思潮兴起:在明清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反佛道思潮。
明代朱熹提出了“心即理”的理论,主张“以心求理”,反对佛教的修道思想。
清代王夫之更是批判佛道,并提倡儒家思想。
此思潮使得社会对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有所抑制。
3. 文人与士人的兴起:明清时期,士人文化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士人阶层成为了社会的核心群体,对社会发展和文化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士人文化强调修身、为国家立言,倡导文化的博采众长、多元化的特点。
4. 文人墨客文化的繁荣:明清时期,文人墨客在中国社会中涌现出大量的作家和文人。
明代出现了著名的文人如杨慎、唐顺之等,清代则有李渔、纪晓岚、石涛等。
文人墨客们从事文学、书法和绘画创作,形成了独特的文人氛围和文化风格。
5. 科举制度的确立: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仍然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
科举考试对于社会地位的提升和财富的获取有着重要的影响。
科举考试使得文化成为社会上升的重要手段,推动了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承的进步。
6. 对外文化交流的逐渐增多:明朝以后,中国开始与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明代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文明和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中国与欧洲产生了多次正式的外交往来,进一步扩大了对外文化交流的范围。
7. 民间文化的繁荣:明清时期,民间文化开始兴盛起来。
民间故事、民间艺术以及各种庙会、节庆等民间活动得到了发扬光大。
这些民间文化的盛行使得明清时期的文化成为多元化的,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丰富多样性。
明清时期的文化
明清时期的金属工艺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如铜器、铁器 等,其工艺精湛、品质优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 价值。
天文地理
天文观测
明清时期,天文观测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浑天仪、简仪等仪器的制作和使用,为当时的历法和 航海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地理探索
明清时期,地理探索活动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如徐霞客的地理探险和游记,对当时的地理学研究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外贸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也促进了地理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学术流派
理学
在明清时期,理学仍然是主流学术流派,以程朱 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代表。
实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实学逐渐兴起,主张经世 致用,注重实践和应用。
考据学
考据学在明清时期也有所发展,以对经典的校勘、 注释和考订为主,强调实证和证据。
图书编纂与出版
《永乐大典》
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 典》,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一部类书,包含了丰富的文献资 料。
06
明清时期的教育与学术
教育制度
官学制度
明清时期建立了完善的官学制度,包括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等, 为学子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明清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通过乡试、会试、殿 试等层层选拔,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
私学发展
在官学之外,明清时期的私学也有所发展,出现了许多书院和私 塾,为学子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选择。
官僚体制。
文字狱与思想控制
03
明清时期,统治者通过文字狱等手段,加强对社会的思想控制,
限制了言论自由。
经济环境
01
02
03
商品经济发展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 商业贸易活跃,城市规模 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学案第六单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考点23 明清时期的文化本节学习重点:1、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表现;2、明清时期的主要科学家及其科技成就、科学价值;3、心学的创立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实质;4、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产生的原因、思想实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评价;5、明传奇的概念、代表作及作者、评价;6、明清小说的主要著作、作者、成书时间和价值;7、明清时期的主要类书、丛书及其编纂者、价值;8、明清时期传教士来华的代表人物以及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的贡献。
●考点扫描——自建知识网络【参考答案】集大成早期民主启蒙市民小说总结李时珍东方医药巨典徐光启我国传统农学成就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地理学石灰岩溶蚀地貌欧洲宋应星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理学心学儒家经典道学家反封建思想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法治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君主专制政治唯物朴素辩证法革新罗贯中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吴承恩长篇神话小说曹雪芹高鹗吴敬梓讽刺小说蒲桦龄文言短篇小说解缙古今图书集成纪昀四库全书利玛窦徐光启●学法指导——剖析重点难点1、16-18世纪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1)封建自然经济极大地限制和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为科技提供发展的推动力;(2)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严格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应用;(3)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禁锢了思想,窒息了学术空气,使知识分子脱熟生产实际,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4)封建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正常文化交流,使中国失去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文化的条件;文化的政治化倾向、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以及注重直觉的思维方式使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缺乏必要的社会氛围。
总之,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没落,是导致16——18世纪中国科技发展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
2、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②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封建文化受到很大冲击。
(2)内容差异: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主张,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3)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欧洲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亚洲等地革命运动也起了促进作用。
3、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理性思考(1)世界领先的地位: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2)处于世界先进地位的原因:①国家长期统一,社会安定,疆域辽阔。
②生产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不断进步。
③民族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持续发展与不断加强。
④政府重视教育。
⑤清朝以前,历代统治者大都重视对外交往,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不断.中国人民善于吸收外来科技文化并进行创新。
⑥中华民族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研的传统,富于智慧创新精神。
(3)明清社会转型之际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狭隘性,不可能使科技应用达到较大规模。
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应用失去了应有土壤。
②封建统治者大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不利于中国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相关科技的发展。
③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使知识分子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近代科技的产生。
④教育的落后。
中国教育以儒学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重要宗旨,很少涉及科技文化知识。
⑤日趋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阻碍中国近代科学产生的最大因素。
4、明清文化各个领域的时代特征及其原因①思想: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反对君主专制。
倡导学以致用,主张“工商皆本”,体现了形成中的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
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封建制度的衰落及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新兴的市民阶层的产生、壮大。
②科学技术:中国传统的科技领域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带有明显的总结性色彩;出现的“西学东渐”的新时代特征,如欧洲先进水利方法的传入,欧洲自然科学著作的翻译、传入等。
原因: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及强化;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严重的阻碍;科学技术的创新缺乏经济推动力;八股取士及大兴“文字狱”使人才受到严重束缚。
③教育:科举制度的日益僵化,学校制度更加严格,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列色彩;明朝书院仍然较兴盛,但以抨击时政为特色。
原因: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文学艺术方面,总的来看,在内容上贯穿了反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时代主题,在表现形式上,不拘成法,追求个性。
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及腐朽;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市民阶层壮大的结果。
●真切感悟——高考试题演练1.(2002年广东卷)下列人物,翻译过西方科学著作的是【】A.黄宗羲B.王夫之C.徐光启D.宋应星2.【2001年上海卷】祖国医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下列人物按他们所处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张仲景、扁鹊、孙思邈、李时珍B.孙思邈、扁鹊、张仲景、李时珍C.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D.扁鹊、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3.【2001年上海卷】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4.(2000年广东卷)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学巨著是【】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梦溪笔谈》D《农政全书》5.(2000年广东卷)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阅历的相同之处表现在【】①生活在明末清初②参加过抗清斗争③学术活动集中在哲学领域④受到文字狱迫害A.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② D.③④6.(1999年上海卷)中国皇帝最早知道世界五大洲地理位置的时期在【C】A.宋末元初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清末时期7.(1999年广东卷)明清时期的总结性科技著作多于唐代的直接原因是【A 】A、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B、自宋到明清,书院提倡学术上有创见,促进知识分子勤于钻研C、知识分子迫于政治压力,埋头著作、研究一些有用的东西D、明清时的科举制度比唐代有更进一步的发展8.(2003年全国文综卷)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B、侧重于理论探索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D、提倡实验科学(2003年上海综合卷)从明朝中期到清朝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出现了足以与当时西方相媲笑的成果。
9.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是【C】A 《金瓶梅》B 《红楼梦》C 《牡丹亭》D 《西厢记》10.下列科学家中最早记录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形)的是【B】A 宋应星B 徐霞客C 徐光启D 汤若望11.以下与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最接近的见解是【C】A “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B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C 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2.(1998年全国卷)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
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13.(2003年上海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器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请按朝代顺序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十项成果,并逐项概要说明理由。
(共13分)例:战国时期的“四诊法”,奠定了中医诊断的基础。
汉代的造纸术,方便了文字记录,也是对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大贡献。
14.(2005全国文综2)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
他的代表作是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15.(2005江苏历史)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是A.《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C.《天工开物》D.《四库全书》16.(2005北京文综)观察图4、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并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合为一体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17.(2005上海历史)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问题:(13分)(1)试列举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
(8分)(2)归纳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
(5分)●模拟考场——考点能力检测一、选择题1.明清时期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化专制阻碍了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C.闭关锁国阻碍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 D.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和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2.下列人物,翻译过西方科学著作的是()A黄宗羲B.王夫之C.徐光启D.宋应星3.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学巨著是()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梦溪笔谈》D.《农政全书》4.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5.1997年11月,江泽民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始终处于发展进步之中。
……也是通过同世界各国的相互学习而进步的。
”可以证明这一论断的明朝史实是()①伊斯兰教、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②郑和下西洋与各国友好贸易③玉米、甘薯等传入中国④欧洲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科学著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6.明清时期,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科技进步 C.封建制度衰落 D.理学的演变7.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