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a5b9f86f46527d3250ce0ae.png)
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一,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郑杭生)(社会学(sociology)这个词是18____年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首先提出来的。
他最初用的是“社会物理学”(social physics)这个术语。
)二,社会学地位:第一层次,哲学;第二层次,社会学历史学;第三层次,政治经济教育法学等。
三,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经济学:经济学研究商品与服务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方式,其视角以市场为核心。
经济学与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的共同领域就是研究经济行为的社会基础;另一个领域是社会行为的经济基础。
社会学也研究与经济有关的现象,如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贫困问题、农民工等,但其核心是考察社会运行的状态及机制。
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最大的不同在于,经济学家强调效率,即“最大化”问题;而社会学家强调公平。
2,历史学:历史学研究过去,试图找出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含义,历史即故事。
3,政治学:政治学研究政府和权力的使用。
政治学者主要考察在政府体制背后的观念、政治的操作过程。
4,心理学: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精神过程,不考虑行动的意义,也不对行动作价值判断。
心理学与社会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经历,而社会学关注群体。
5,人类学:人类学(anthropology)研究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人类进化与人类文化的,分为考古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其中最为活跃的是文化人类学。
四,社会学基本问题: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齐美尔认为,个人之间是处于不断地相互作用过程之中的,由于个人的互相作用而联系起来的网络就是社会。
社会只不过是对互动着的一群人的称呼。
社会学的任务是要阐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阐明个人怎样互相交往而形成群体,群体又作用制约个人的,所以社会学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自考本科《社会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及复习大纲
![自考本科《社会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及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93fb3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f.png)
自考本科《社会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及复
习大纲
社会学是人类社会行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它涉及广泛的内容和理论。
下面是对《社会学原理》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总结及复大纲:
1.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及代表性学派
2. 社会研究的方法与理论
-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 社会学理论的分类和特点: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
3. 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
- 社会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人口、家庭、群体、组织等
- 社会组织的类型和功能: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
4. 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
- 社会变迁的原因和类型:技术革命、社会运动、人口迁移等- 社会发展的阶段和影响因素:经济、政治、文化等
5. 社会不平等与社会流动
- 社会阶层和社会分层:上层、中层、底层等
- 社会流动的途径和障碍:教育、职业、财富等
6.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 社会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方法:贫困、失业、环境污染等
- 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教育政策、医疗保健等
7. 社会思潮与社会变革
- 社会思潮的类型和影响:现代化思潮、后现代思潮、全球化思潮等
- 社会变革的趋势和挑战:科技发展、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等
以上是《社会学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及复习大纲,希望对你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加油!。
社会学的复习材料
![社会学的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786cd26f90f76c660371a2d.png)
一.名词解释1. 主文化与亚文化2. 代差3. 集合行为4. 社会不平等5. 社会流动6. 社会角色7. 社会互动8. 社会整合9. 文化堕距10. 社会角色11. 社会化12. 初级社会群体13. 社会分层14. 社会分化二.简答1.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 什么是社会?它有哪些特点?4. 列举出5 种社会化的类型。
5. 社会化的生物条件6. 文化的特征。
7. 社会角色的解释力8. 社会互动的涵义。
9. 列举出六条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0. 初级群体的特征。
11. 家庭的功能。
12. 社会流动的功能。
三,案例分析1. 《麦田里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作品。
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中学生霍尔顿,老师和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但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四次被学校开除。
在浪迹社会中,他酗酒、逛夜总会、召妓女,同时内心又十分苦闷,渴望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他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下精神彻底崩溃,最终进了精神病院运用社会化的相关理论对小说主人公的社会化问题进行分析。
[奥]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论:“本我”处于潜意识中,受享乐原则支配;“自我” 在现实环境中形成,受现实原则支配;“超我”在道德内化中形成,受理想原则支配,社会化就是三者的相互作用。
[美]埃里克森的“认同危机”:处于青春期(12 —18 岁)的青少年开始学习和认识各种社会角色,容易产生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角色混淆。
2. 小宇是贵阳市人,98 年考上当地的重点大学,由于沉迷网络游戏,多门功课不合格,99 年年底被学校退学。
2001 年再考,被重庆某重点大学录取。
他再次迷上了一种叫“传奇”的网络游戏,常常通宵达旦,有时他会产生错觉,好像网络中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而现实中却是孤独、失意、虚幻的。
2003 年3月他再次被学校勒令退学。
退学后的他,每天在校园里捡破烂,维持着一天一顿的流浪生活。
——重庆电视台《龙门阵》栏目( 1 )角色冲突有哪些类型?( 2 )这则案例反映了什么?作为一个大学生,应当有独立的角色判断力,明确角色范围的临界点,加强自我角色的调控;(防止角色失败重在事前防范,自我调控。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ca00d713b3567ec112d8a1d.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一)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创立年代——19世纪三四十年代1、社会背景:西方国家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2、思想前提:(1)十七八世纪以来启蒙运动的影响。
(2)十八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
3、自然科学前提:细胞、能量守恒与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的三大发现、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
(二)社会学的创始人1、创始:学术界基本承认社会学的创始年代是在1838年标志:法国哲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并提出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学科的产生。
2、奠基人:(法国)埃米尔·迪尔凯姆(德国)马克斯·韦伯(德国)卡尔·马克思(三)现代西方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与流派1、宏观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理论2、微观社会学:符号互动理论(四)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严复(1853-1921):西方社会学初传中国第一人,系统译介西方社会学理论专著。
《群学肄言》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定义1、一般性定义: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学科,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工作性定义: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作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三、研究社会学内容的途径:1、历史的途径即“创始人说了些什么”2、经验主义的途径即“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些什么”3、分析的途径即“理性知识是什么”三、社会学的方法论(一)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有规律的,用自然科学式的、用经验事实检验假设的方法进行研究。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的方法论的典型特征——注重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在方法上重视实验、社会调查等(二)人文主义:定义略——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以此达到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差异:1、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取向的集中体现;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方法论取向的集中体现2、定量研究是对已有理论的检验,具有明确的理论指导特征,具有演绎性;定性研究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发现和形成理论,具有归纳性。
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含所有知识点)
![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含所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be8a4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4.png)
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含所有知识点)
社会学复知识梳理超级完整版(含所有知
识点)
1.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社会中人们
的相互关系、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等问题。
2.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验证相关理论或假设。
-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构建社会学理论来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
3.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的平衡。
-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构
成的。
- 符号互动主义:关注个人对符号和意义的理解和解释。
4.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 社会组织:包括社会机构、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等。
- 社会化:研究个人在社会中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社会不平等:关注社会中的阶级、种族、性别等不平等问题。
- 文化与社会:研究文化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5. 社会学的重要概念
-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形式和人们的社会地位。
- 社会化:个体在社会中研究和内化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
过程。
- 角色: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个体所扮演的行为和责任。
- 文化:社会共享的符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以上是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的超级完整版,包含了社会学的基
本概念、研究方法、主要理论观点、研究领域和重要概念等内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社会学原理 复习资料
![社会学原理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352a184eff9aef8941e06e2.png)
1、社会学: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由来: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
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证明这是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2、社会学的功能:(1)描述功能:社会学使用科学的方法,客观而忠实地记录、搜集和整理关于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信息,为深入地认识和有效地管理社会提供可靠的感性经验资料。
(2)解释功能:社会学借助概念、范畴进行理论抽象,将描述功能得出的感性资料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对社会现象的形成、发展及其过程作出科学的解释。
社会学的解释功能是社会学理论综合能力的表现。
(3)预测功能:预测功能是前两种功能的进一步运用。
对社会关系及其表现的发展趋势、前景、可能性和后果进行研究。
(4)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研究实现、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因素是社会学的重要任务。
(5)社会批评功能:社会学对陈旧过时的、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对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尽量站在科学、客观、中立的立场上,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和现实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革旧立新、改正错误、克服不足和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6)教育功能: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知识,相当一部分是现代国家的公民常识;社会学的观点、视角和方法,能够使人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7)社会学与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政府及企事业单位。
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地位: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郑杭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把社会科学分为:一般、特殊和个别三个层次。
属于第一个层次的是像历史唯物论这样的哲学科学;属于第二个层次的是社会学、历史学这样的综合性社会学科;属于第三个层次的是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法学等专门社会学科。
社会学原理复习
![社会学原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2377ca0a0116c175e0e481e.png)
社会学原理复习重点第1章 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提出来的。
2.社会学的(预测)功能是提示社会事件和状态将是怎样的。
3.社会学回答社会“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的(解释)功能。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1.西方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是(孔德)和(斯宾塞)。
其中,(孔德)提出了社会发展三阶段论。
2.西方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是(涂尔干),其理论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团结)为主线。
3.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代表人物是(韦伯)。
4.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实证主义)。
5.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
6.创立了中层理论,提出了“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概念的社会学家是(默顿)。
7.主张冲突理论的社会学家有功能冲突论代表(科塞)和辩证冲突论代表(达伦多夫)。
8.行为主义社会交换论的代表是(乔治.霍曼斯),结构主义交换论的代表是(彼特.布劳)。
9.最先提出符号互动概念的社会学家是(赫伯特.布鲁默)。
10.拟剧论的代表是(欧文.戈夫曼)。
第三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
2.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抽样(PPS)采用了(系统抽样)方式。
(详见P44)第四章 社会的构成公社社会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将社会区分为两种类型:公社社会和社团社会。
公社社会是指多数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血缘关系:人们的先天联系,如家庭、宗族、氏族。
正功能:它起着联系社会与群体,增强内聚力,形成牢固的整体的作用。
负功能:使人们处在由于先天联系形成的被动的地位上。
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地缘系统:国家、省、市、县(或区)、乡(或街道)、村(或社区)、邻里。
典型特征:工业化以前的封闭型社会和工业化以后的开放型社会正功能:相对稳定和封闭的地缘关系维系着社会的安定。
负功能:形成乡土观念,束缚人类的发展。
社会学 总复习资料
![社会学 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0b24070168884868762d6b0.png)
第一讲绪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在1838年出版的阐述社会哲学原理的《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卷中,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学科的产生。
孔德不但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学科的基本框架,而且提出了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基本想法。
这些对后来社会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他被称为社会学的创始人。
一、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主要指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所谓“条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的主要的内外部条件;所谓“机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带规律性的模式。
所谓“综合性的”,表明社会学不是那种以社会的某一个子系统为自己对象的单科性学科;所谓“具体科学”,表明社会学不是哲学科学。
二、把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定义的根据:(一)﹑历史时代根据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世纪、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 。
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这两次大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和后果:一方面,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
正是这些社会变化和社会后果,把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即如何实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避免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的问题,突出出来了。
孔德、斯宾塞等西方社会学的创始者们,像迪尔克姆、韦伯等西方社会学的实际奠基者们,实际上都是站在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场上,着眼于社会改良,各以不同的方式,自觉不自觉地围绕这一点来谈论社会学的。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8fd19c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9.png)
社会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社会分层:指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2、社会变迁: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3、社会控制: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社会力量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行约束,确立与维护社会秩序使其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的全过程。
4、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5、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
6、体育资源:是一个社会用于与体育活动,扩大参与体育的人口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在物资资本人力时间等方面的投入。
7、生活方式: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具体而生动的反映形式,对他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运行规律。
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引导下各种生活活动形式包括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生活。
8、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加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9、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目的,而自发地人为地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10、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具体单位选择填空题1、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社会现象,体育社会学现象由三个要素组成:即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人与社会的关系。
2、社会现象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个基本方面组成。
3、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种秩序:法律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4、体育社团的种类:经济运动类社团、社会体育类社团、体育学科学术社团、体育观众社团、体育娱乐享受型社团、体育经济型社团。
5、古代竞技体育:礼射、蹴鞠、投壶、捶丸。
6、人际关系:主从型人际关系、竞争型人际关系、合作型人际关系。
7、从微观讲,人口质量指的是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
社会学复习资料全
![社会学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ff1c67b748d7c1c709a1454f.png)
导论一、最早提出社会学的是---孔德二、社会学的定义定义:社会学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代表人物(严复)1.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此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特点2、综合性特点3、科学性特点4、应用性四、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社会的转型与巨变。
2、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帝国主义的出现。
3、资本主义建立后的社会问题、矛盾。
4、民众对正常社会秩序的渴望。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传统1、英国功利主义传统(1)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
(2)经济人观点。
(3)社会学功能理论、理性选择理沦和交换理论的理论基础。
2、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1)法国的实证主义传统。
(2)实证主义的意涵。
(3)反对迷信,提倡科学。
目的是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自然法则。
(4)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3、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1)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差异。
(2)人类世界是被有意识选择的世界,不受自然法则的支配。
(3)研究行为者的主观意图。
(4)研究社会部的文化特征,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各个社会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4、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1)美国人的最大特点是讲用。
(2)美国人的第二个特征是鼓吹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
五、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坚持实践原则2.坚持科学分析视角3.坚持辩证思维方式4.坚持研究方式的批判性5.坚持理论视野的开放性六、韦伯韦伯和新教伦理(1)反对马克思经济是社会变迁动力学说,提出是社会变迁动力。
(2)提出社会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七、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城市社会学与定性研究方法的拓展1、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城市研究2、芝加哥社会学派与中国社会人类学的渊源八、社会学冲突(1)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思想。
(2)人类社会的主要冲突源自人类所需资源的稀缺(3)社会通常是在利益冲突之中整合在一起九、符号互动论、1)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思想。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57cbb0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f.png)
一.社会学的知识体系:1. 社会学理论也称理论社会学,它是对社会构成要素、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问题的理论性分析。
2. 社会研究方法是从事科学的社会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方法论、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等)3. 应用社会学是指将社会学理论和社会研究方法运用于某一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研究。
二.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 整体性观点2. 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3. 科学性4. 应用性5. 建设性和批判性三.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人类社会与动物群体的种差异就在于人类有丰厚的文化,文化传承对人类社会的维系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它是与自然无相对应的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文化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经验。
四.文化的分类:文化: 1. 物质文化 2. 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1.产品文化 (住房、衣服、交通工具) 2.工具文化 (厂房、农具、)精神文化: 1.智能文化(自然科学知识) 2.规范文化(风俗) 3.理念文化(宗教)五.文化的结构1.文化元素: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他是独立的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2.文化丛: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被称为文化丛。
3.文化模式:是相关的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六.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对于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
2.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
3.文化的维持秩序的功能:文化是人们在以往的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4.文化的传续功能:从世代的角度来看,如果文化能相信的世代流传,即下一代也认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么,文化就有了传续的功能。
社会学原理(重点)
![社会学原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3cbd449ba1aa8114431d961.png)
社会学原理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一、社会学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选择题)P5①社会学产生的标志—在1838年出版的简述社会哲学原理的《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卷中,奥古斯.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三、社会学的五个阶段:(简答题)P81,传入时期(1891-1911年),口传,1891年康有为提出“群学”,1896年谭嗣同提出“社会学”,;2,成长时期(1912-1911年);3,建设时期(1928-1951年)许仕廉、张鸿钧主持的清河镇试验区调查,晏阳初、李景汉主持的河北定县调查,费孝通的江村调查,陈达的人口现象和华侨现象调查。
4,中断时期|(1952-1978年),5,恢复时期(1979年至今四、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辨析题)P10是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管理协调的机制。
社会学研究纵向、横向、总合三种社会整体及其各个部门的相互关系。
就是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是人类社会进行总体性的综合研究。
具体地说,社会学是研究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各个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这种机构关系的运动变化过程五、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认为有三条途径:(多选题)P111,历史的途径,2,经验的途径,3,分析的途径。
六、社会学的理论 P261,功能论的理论,2,冲突论的理论,3,互动论的理论。
七、社会学的功能 P281,描述功能,印象描述、概观描述、类型描述、典型描述2,解释功能,因果解释、通则解释、功能解释、意向解释;3,预测功能,科学语言,科学预测,方法有外推法、专家意见征询法、模拟法4,规范功能,两个阶段价值定向、政策设计。
八、社会学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辨析题) P35整体性视角是社会学自创立以来历代大师所倡导的一种思想观念,从孔德的社会社会静学、社会动学到斯宾塞胡社会有机体论,从帕森斯的社会功能的理论到科塞胡社会冲突理论,均强调社会是一个整体。
社会整体是由各个部分、各种成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结构状态,而不是各类要素机城地凑合。
00034社会学概论 复习资料(全)
![00034社会学概论 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80158b8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6.png)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第一节社会学的创立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一).社会变革的需要现实的社会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三).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四).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二).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二..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一).奥古斯特·孔德孔德是实证主义的权威代表. 法国1838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第四卷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诞生.社会学之父”孔德的把握: 1.科学的分类. 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 是科学的最高层次,是科学之”皇后”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是对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 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前者是研究社会协调问题;后者是人类,是进步. 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的两个核心概念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3.研究方法. ,是两大主题.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B.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C.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D. 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E.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实证一词的涵义: A.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二)..卡尔·马克思1.马克思是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 是社会学发展的思想宝库.2. 马克思创立了社会学的基础理论3. .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注重实际.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读物>(三). 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亚里士多德”主要代表: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1. 社会有机体论.2. 社会进化论. 主要围绕以上两个方面展开.三.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法国社会学家. 是欧洲,(一). 埃米尔·涂尔干. 法国第一个在大学里讲授社会学的人代表作有三论: 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 .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是社会事实.2. 社会团结理论. 团结分为机械团结(相同性与相似性) 和有机团结(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3. 失范理论. 失范理论是涂尔干提出的. 失范是指: 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失范的原因: A.个人欲望的急剧滋长. B.现代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个人的欲望. C.社会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约束,出现动乱危机. 主要是”经济危机”4. 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 A.首要和最基本的准则是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 B.放弃抽象以具体的社会内容为研究对象. C.必须遵循”就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事实”的途径. D.注意正常现象与病理现象的区分. E.比较方法是社会学最根本的方法.5. 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二). 马克斯·韦伯. 德国1. 理解社会学. 认为研究对象就是社会行动. 对社会行动的研究的根本方法是理解.2.社会行动类型. 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3.理想类型.4. 科层制理论.. 四种类型: A.目的—手段合理性行动. B.价值合理性行动. C.情感性行动. D.传统性行动.第二节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一.芝加哥学派. 社会学起源二欧洲,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是美国成立的. 斯莫尔1892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 .学术成就有: 1.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 2.形成了人文区位学的城市理论芝加哥师生为主形成的社会学流派. 4.创建了符号互动论. 3.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完善.二.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 关注的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结构功能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若要生存就必须具备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条件: 1.适应。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a8d6ae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9.png)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只需要回答要点。
2 简答题(5题,每题8分):只需要回答要点。
3 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尽可能详细地对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说明和解释(10分),并尽可能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论证,着重考察描述与分析的逻辑性、条理性与准确性(10分)。
第一讲:社会学导论●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条件时代背景:1.从封建社会(农业的、宗法的、慢节奏的)向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转型。
2.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暴露的社会问题与矛盾:经济危机、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对立、贫困化以及犯罪率上升等社会危机出现。
3.经历长期无序和失范后对社会秩序的渴望:社会学的产生是工业革命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与长期无序、失范的社会常态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思想理论领域的反应。
思想条件:历代社会思想:哲学、政治以及伦理中的社会思想的发展,观念与价值的变迁:神权——君权——人权。
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经验研究方法被用于解释社会变迁。
社会调查资料的积累:17世纪源于英国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以及各种类型的民族志、环球旅行笔记等经验材料的积累。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具有科学性。
即不能将自己的研究建立在依靠洞察力、无确凿根据的信念或道听途说的基础之上。
而只能依赖科学的证据,而这些证据是通过对人类生活的系统研究获得的。
具有客观性。
尽可能运用类似自然科学的技术。
在提出问题、得到结论时努力做到不受感情、偏好的影响。
其最终目标是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以解释并在某些情况下预测社会事件。
不可避免的主观性。
社会学者感情及其道德因素的介入限制了他们研究什么和怎样进行研究。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描述社会、解释社会、预测社会●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想像力使我们能够抓住历史与我们的经历,以及在社会中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是它的任务,是它的承诺……这种想像力的第一个果实:即仅仅通过将其自身置于他所在的历史时期中,一个人就可以理解他们自己的经历、就可以估计自己的命运;仅仅通过他身边的所有的人,一个人就可以知道他自己的生活机会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经典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张(孔德,斯宾塞,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孔德:科学的目的:认识为了预测,预测为了控制社会学的目的:发现社会秩序的法则,以保持稳定和建立新秩序。
江苏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江苏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3756312c77da26924c5b05a.png)
《社会学原理》复习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答: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是对人类社会进行总体性的综合研究。
具体说,社会学是研究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各个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这种结构关系的运动变化过程。
2、社会运行的概念答:社会运行就是社会内部的不同领域、不同部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构成要素之间交互作用的社会活动和功能发挥过程,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社会变迁。
3、社会学的特点和作用★答:社会学的特点:(1)整体性,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的过程中,始终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从整体的有机性出发去研究I社会的结构、功能,研究社会的运行与变革。
(2)综合性,社会学的整体性决定了社会学的综合性。
一是研究视角综合性,二是研究方法综合性。
(3)现实性,社会学研究的重点首先是现实社会。
由于社会学研究现实社会,因而他的研究领域就具有开放性和不断变化的特点。
同时社会学研究具有区域性和本土化倾向。
(4)实证性,社会学虽然同其他学科一样离不开理论分析,但他的知识主要是依靠对“社会事实”进行具体的经验研究所获得,是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实证途径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从检验理论假设,分析概括出理论知识来。
总之,立足于整体的有机性,对现实社会进行综合的实证研究,是社会学的基本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社会学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社会学的理论作用(1)社会学的认识作用。
社会学的认识功能就是要通过社会学的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及时地、科学地解释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新现象、新问题,如果解释不了,则必须创立新的概念乃至新的理论,以帮助人们认识和解释社会。
(2)意识形态作用。
社会科学不仅是科学,而且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功能,社会学更是这样的,“价值中立”事实上是存在的。
应当指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统一,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意识形态职能是建立在严格的科学性基础上的。
社会学的实践作用:(1)进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参与社会发展计划规划,为政府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开展社会问题研究,帮助政府科学地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社会原理重点整理
![社会原理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362dc406bec0975f465e2f3.png)
社会学原理复习重点整理试卷结构(闭卷)单选(2X 5)名词解释(2X10)判断(2X 10)简答(5X 4)论述(30)第一章1.P5 社会的定义: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人际交往为纽带,人们之间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结构和能动性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P16 社会的构成要素:课本:经济、政治、社会(交往)、精神文化PPT :人口要素、自然环境要素、文化要素3.P47 社会运行:(1)概念:社会运行,指一定社会的持续与变化的进程。
它包括一定社会的“结构持续”与“结构变化”两方面内容,即“社会持续”与“社会变迁”。
前者是社会运行的“静态”方面,后者是社会运行的“动态”方面。
(2)特征(简答&判断)社会运行具有“结构性”(详见P47)第二章4.P69 社会化的定义:课本:人学习社会生活技能、规范,获得个性,并通过社会文化内化,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PPT:狭义: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广义: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社会化的条件:(1)无先天的行为模式前提条件:不能象其它动物那样仅仅依靠本能依存,也无先天的行为模式(2)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人完善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制需较长时期形成(3) 有语言能力特殊媒介条件:迅速、广泛、准确地进行社会化语言: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形成表象、概念和思维的外部表现(4) 特殊的学习能力特殊的能动条件:能动的认知,任何动物的学习能力与人的学习能力有本质区别6. 社会化的类型:(一) 初始社会化:发生在生命早期。
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是整个社会 化过程的基础。
(儿童期) (二)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 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大量在青年期) (三)发展社会化: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主要在成年期) (四)逆向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 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 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e8957cdd767f5acfa0c7cd12.png)
社会学原理(2018上)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简述题(每小题6分,30分)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社会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含义: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等基本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是社会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
(社会运行论)首次提出:1838年,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社会学之父”)糅合(社会哲学)——独立(研究社会现象)哲学思辨——实证研究(实证知识)一般社会哲学——专门具体科学2.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1)提出和界定问题(2)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成果(3)进行研究设计:研究路径、方法与具体计划(4)收集数据、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阐明研究发现:新发现及其解释(7)得出研究结论:概括性、完备性与有效性(8)发表研究成果3.社会互动概念的基本内涵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在特定情境与背景下通过信息传递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4.社会网络概念的基本内涵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乃至国家)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是社会关系的交织在社会网络中人们共享某些社会资源或观念,但关系一般不如有组织群体那么严格、规范社会网络具有多重性与交迭性5.社会分化概念的基本内涵特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角色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角色的过程;是社会差别的历史动因6.社会保障概念的基本内涵含义:就是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生理残疾、年老力衰、意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的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有的国家在上述基础上,另外提供一些面向全民的福利设施、服务和物质资助意义:有助于平等、公正、稳定、社会发展7.社会角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特定身份人士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8.科层制概念的基本内涵(1)指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遵章办事的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2)是韦伯提出的一种理想类型的组织结构模式,也是现代社会组织的典型设计方式(3)主要特征: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职权等级、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公私关系分离;为事谋人与量才用人;权力依附于职位而非个人9.社会分层概念的基本内涵指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体现社会不平等反映一个社会阶级、阶层以及社会群体或利益集团之间的层次关系、结构及其变动形态,是社会运行宏观分析的重要内容10.社会流动概念的基本内涵(1)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包含地理空间上的流动(2)职业地位在个人地位结构中起主要作用,狭义上的社会流动多指个人的职业地位变化(3)社会流动的速度、比率影响社会结构性质与社会运行状态(4)社会流动改变社会分层状况,具正负两重性(5)与社会分层从静态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不同,社会流动从动态的历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11.社会福利理论概念的基本内涵社会福利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不能回应社会需要且具有破坏作用,因此工业化社会需要福利国家体系与社会政策,主张建立“积极的福利国家”,以促进社会团结和社会认同,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权利,提升社会生活质量,防范社会运行风险(“社会”、“福利”、向谁提供、由谁提供、如何提供,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国家责任、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12.社会学研究的逻辑过程(1)提出和界定问题:现象与问题;兴趣、理念、理论;科学的理论问题而非常识问题(2)文献研究与述评:确定研究的创新点与价值(3)理论解释(4)陈述假设(5)操作设计(6)实证检验(7)总结展望13.社会化的主要理论(1)人格理论:人格即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模式,是个体社会化的最终结果。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fd9f27f011ca300a7c39006.png)
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学导论1.西方社会学家代表人物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1798-1857),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创始人,社会学之父社会进化论创始人:斯宾塞(1820-1903),英国社会学家。
社会进化论创始人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又名涂尔干,也译为杜尔克姆。
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社会分工论》、《自杀论》2.社会学研究对象(郑杭生):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第二章个人与社会1.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什么是社会(马克思的定义):首先,社会是人类的生活共同体。
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次,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发生的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
3.社会的基础(要素):物质生产活动、人口要素、资源要素、环境要素、文化要素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5.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6.社会化的概念和类型:概念:社会化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类型: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研究的特征:①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与自然科学相区别);②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与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相区别);③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选题标准:重要性、新颖性、可行性、最优化第四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1.社会关系含义: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社会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联系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 C )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A.《实证政治体系》B.《实证主义问答》C.《实证哲学教程》D.《实证主义手册》2.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 )。
A.社会整合功能B.反向功能C.混合功能D.社会导进功能3.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其潜功能体现在( A )A.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B.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C.实现社会化的功能D.文凭功能4.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A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B.性别角色社会化C.技能社会化D.行为社会化5.成人教育这种过程属于( D )A.再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C.反社会化D.发展社会化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 D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媒B.家庭C.阶级D.伙伴群体7.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 B )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B.生物人C.动物人D.非社会人8.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C )A.未成年人B.成年人C.离轨和犯罪者D.老年人9.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B )A.正向社会化B.反向社会化C.非社会化D.特殊社会化10.( D )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A.理解角色B.领悟角色C.期望角色D.角色11.社会学上把子女离家只有老两口的家庭称为( B )。
A.主干家庭B.空巢家庭C.核心家庭D.断代家庭12.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C )A.合作B.交换C.竞争D.冲突13.( C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A.竞争B.战争C.冲突D.调适14. 家庭成员、邻里、朋友属于( B )。
A.次级群体B.初级群体C.正式群体D.外群体15.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D )A.制度化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内在控制16. 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 C ),该国的人口便属“老年型”人口。
A.5%B.6%C.7%D.8%17.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A )。
A.工业化B.经济发展C.农业发展D.服务性发展18.以下不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的是( A )。
A.自然环境B.组织结构C.生活方式D.社会基本结构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DE)A.环境B.人口C.文化D.劳动E.生产方式2.下列行为属于社会行为的是(ADE )。
A.“追星族”对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B.口渴想喝水C.过度疲劳时产生幻觉D.受到伤害时对对手进行报复E.小学生受到老师表扬后更加努力学习3.下列哪些属于文化传播的媒介?(ABCDE )。
A.广播B.电视C.电话D.报刊E.书信4.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简括为( ABC )。
A.技能社会化B.政治社会化C.行为社会化D.性别角色社会化5.以下属于发展社会化的是 ( BD )。
A.幼儿学说话B.成年人工作后再深造读研C.父母向孩子学习用电脑D.职工接受职业培训6.影响人们获得社会角色的个人自致条件有(BD )。
A.家庭出身B.个人成就C.亲属关系D.工作经验7.工作单位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E )。
A.建立以职业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关系B.使人的社会化呈现出鲜明的职业特色C.职业影响人们的社会威望和价值观念D.工作过程是调适、学习过程E.培养组织纪律性和竞争、协调意识8.家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主要功能有(ABCDE)A.生物功能B.经济功能C. 抚育功能D.休息与精神满足功能E.赡养功能9.下列不属于社会组织的有(AB )。
A.家庭B.伙伴C.企业D.军队E.学校里的班级10.关于社会群体的论述,正确的是( BCDE )。
A.个人的简单相加B.社会关系的实体C.人类生产的基本场所D.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E.社会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11.下列属于社会组织的有( CDE )。
A.家庭B.民族C.企业D.军队E.学校里的班级12.中国农村社区的特点是(CDE )。
A.是政治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B.是人口和社会活动高度聚集的场所C.人口密度低,人口规模小D.生活简朴,自给性强E.具有强烈的小生产意识13.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有( ABCD )。
A.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B.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C.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D.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14.越轨行为包括(ABC )。
A.违法行为B.违章行为C.违规行为D.适应性行为E.从众行为三、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请举例说明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区别。
答:发展社会化是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化。
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人们重新走入学校攻读硕士课程。
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学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如罪犯在监狱中洗心革面,学习重新做人。
2.简述个人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答:(1)家庭。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校(包括日托中心)。
当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
(3)同辈群体。
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即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对人的社会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不仅是个人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而且是检验个人前期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5)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受众传递信息、知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等,具有极强的舆论导向性和潜移默化性,对人的社会化产生着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比较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并分别举例说明。
答: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上可以把社会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先赋角色,也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咋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自致角色,也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的区分不是绝对的,随着社会发展会有所变化,许多原来的先赋角色变成了自致角色,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4.简述社会角色冲突的基本形式,并分别举例说明。
答:(1)角色间的冲突。
即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如夫妻、婆媳、妯娌之间易于发生矛盾和冲突。
(2)角色内的冲突。
即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而在他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
如一位警察为了秉公执法可能要处罚或逮捕其老朋友,而作为朋友他又不忍对不住自己的朋友。
在做出选择是,他便处在角色冲突的状况中。
5.请以家庭为例分析和说明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
答:我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
随着这一转型过程的推进,初级群体的性质和地位都将发生变化,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
首先,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
在传统社会,家庭承担着生产消费的经济功能,是生产的主要单位,此外,还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学习生产技术的场所。
现在,家庭的生产功能转移出去,由专门的生产组织,如工厂、公司等承担,教育等由专门的次级群体,如学校承担。
其次,初级关系日渐松懈。
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家庭规模的缩小,人民之间的交往日渐带有短暂性、间接性和功利性。
家庭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和传统家庭中成员的关系有很大不同,出现了如夫妻之间AA制等新情况。
6.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答:产生的变化有:①从群体成员资格的获取看,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的自由度有所增加。
②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
首先,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
其次,初级关系日渐松懈。
最后,一些初级群体正名存实亡。
如邻居。
7.分析我国当前社会中越轨行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谈谈加强社会控制的有效措施。
答:所谓越轨行为指那些由于违背了重要的社会规范的期待,结果被许多人给予否定的评价的行为或特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越轨行为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群体性越轨行为。
包括群体的、有组织的行为,也包括集体行为。
许多群体性越轨行为的产生与当事人的相对剥夺感有关。
集体行为有可能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群体性行动,它对现存社会秩序构成强有力的挑战。
二是有权者越轨。
在社会控制领域,行政执法人员越轨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某些官员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贪污腐败、通过权力垄断而不公正的坑害守法公民。
另外,默写执法人员的粗暴以致伤及无辜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这些与行政司法体制和政治文明建设相关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有效措施:1.内在控制。
指那些引导越轨者自我激励并按遵从的方式行动的过程,内化是对越轨行为进行社会控制的最有效途径。
2.外在控制。
相对于内化来说,外在控制主要是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控制、约束或是制裁来促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
8.试论社会现代化与“全盘西化”。
答:(1)现代化首先在西方国家启动,“现代化”与“西化”出现巧合。
社会趋同论的观点认为现代化即“全盘西化”。
(2)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应该而且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3)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由于文化传统不同;现实条件不同。
(4)许多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给本国的现代化带来极大的损害。
我们要吸取教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材料分析题1. 请先阅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194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行家们号称为不可沉没之船的“泰坦尼克号”在它的首航途中沉没在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中。
《泰坦尼号》这部好莱坞电影,因再现了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悲剧性奇迹而风靡全球。
根据资料记载,泰坦尼克号沉没历时三个小时。
由于救生船不够,人们在逃生的时候恪守了“妇女儿童优先”的社会规则,使得69%的妇女和儿童幸免于难,而逃过死亡的男士只有17%。
不过,人们也注意到,住在头等舱的都是有钱人,住在二等舱的主要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住在三等舱甚至更低舱位的主要是移民美国的普通人和贫穷移民。
如果按照舱位来计算逃生率,头等舱是60%,二等舱是44%,三等舱及以下是26%。
而且头等舱的男士的逃生率比三等舱的儿童还要高。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试用所学的社会学知识来分析这种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