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代四名人家书文言文及翻译
清代四名人家书翻译
清代四名人家书翻译The Four Masters of the Qing Dynasty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re:1. 纳兰性德 (Nalan Xingde)2. 柳如是 (Liu Rushi)3. 袁枚 (Yuan Mei)4. 龚自珍 (Gong Zizhen)双语例句:1. 纳兰性德是一位著名的清代文学家,其诗歌作品被广为传颂。
Nalan Xingde is a famous literary figure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his poetic works are widely known.2. 柳如是是一位杰出的清代女性,她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广泛认可。
Liu Rushi is an outstanding female figure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her literary talent is widely recognized.3. 袁枚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在文学、医学、科学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Yuan Mei is a multifaceted figure who excelled in literature, medicine, science, and other fields.4. 龚自珍是一位重感情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和散文充满热情和感动。
Gong Zizhen was an emotional literary figure whose poetry and prose were filled with passion and emotion.5. 翻译这些著名的清代文学家的作品,需要深刻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文化背景。
Translating the works of these famous Qing Dynastyliterary figures requires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thought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6. 这些翻译工作挑战性很大,因为它们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性需要在翻译中得以保留。
郑板桥——家书
郑板桥——家书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顽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顽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摺拉而死。
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姻蕴而出。
上帝亦心心爱念。
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竞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蛇螈蜈蚣豺狼虎豹,虫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杀之?若必欲尽杀,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驱之使远,避之使不相害而已。
蜘蛛结网,于人何罪,或谓其夜间咒月,令人墙倾壁倒,遂击杀无遗。
此等说话,出于何经何典,而遂以此残物之命,可乎哉?可乎哉?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
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也不可使吾儿凌虐他。
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
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
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翻译原文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翻译: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
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
”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注释:1、为:作为,当。
2、长:擅长。
3、室:家。
4、贿赂:别人有求于某人而送的东西。
5、无留牍(dú ):没有遗留下的公文;牍:公文。
6、之:的。
7、余:空闲。
8、辄:就。
9、至:甚至。
10、其:他,指代郑板桥。
11、长吏:地方最高的官员。
12、迁:工作调动,迁到。
13、值:遇,遇到。
14、食:吃。
15、或:有的人。
16、岂:怎能。
17、谴:谴责、责备。
18、任:承担责任。
19、活:救活。
20、去:离开。
附阅读答案:2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7.翻译句子: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28.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清代四名人家书
清代四名人家书一、清代四名人家书的概述清代四名人家书是指清朝时期四位杰出的文人所写的家书。
这四位文人分别是袁枚、纪晓岚、纪晓鸿和纪晓芙。
他们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出色的成就,而且在家书创作上也有独特的风格和价值。
这些家书不仅是个人家庭生活的记录,更体现了清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袁枚的家书1. 袁枚的生平和成就袁枚(1716年-1797年),字云霞,号云谷,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诗人。
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和表现手法,尤以其散文和小品闻名。
袁枚的家书以情真意切、语言质朴为特点,展现了他对家庭、友情和社会的思考和关怀。
2. 袁枚的家书风格和主题袁枚的家书主题广泛,内容包含了对亲人的思念、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对社会时事的观点等。
他的家书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常含有一些警示和劝诫的意味。
袁枚的家书对于了解清代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3. 袁枚的家书的影响袁枚的家书在当时流传广泛,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家书不仅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家书写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袁枚的家书富有感染力,让读者深受启发和思考。
三、纪晓岚的家书1. 纪晓岚的生平和成就纪晓岚(1724年-1809年),字芷泉,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有卓越的才华和成就。
纪晓岚的家书以礼贤下士、教育子女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家庭和社会道德的关注和弘扬。
2. 纪晓岚的家书风格和主题纪晓岚的家书注重礼仪和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处理非常讲究。
他的家书语言华丽、风格优美,充满了对家庭和社会的思考和规划。
纪晓岚的家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家族伦理。
3. 纪晓岚的家书的影响纪晓岚的家书在当时备受推崇,被誉为家庭教育的典范。
他的家书对于后世家庭伦理和教育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纪晓岚的家书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而且对于社会风气的改善和家庭教育的推广也有积极的影响。
曾国藩家书字谕纪泽儿翻译
曾国藩家书字谕纪泽儿翻译
摘要:
一、曾国藩家书简介
二、家书字谕纪泽儿背景
三、家书内容概述
四、家书中的家教观念
五、家书的历史价值与启示
正文:
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他的家书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及家庭教育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家书字谕纪泽儿是其中的一篇,主要体现了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观念。
这篇家书是曾国藩写给他的儿子纪泽儿的,字谕表示用文字来教导。
在这篇家书中,曾国藩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对纪泽儿进行人生指导,内容涉及修身、治学、为人处世等方面。
在家书的开头,曾国藩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只有做到身心和谐,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接着,曾国藩谈到了治学的方法,他认为学术研究应该以经世致用为目标,提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此外,曾国藩还教导纪泽儿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强调了诚信、谦虚、宽容等品质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在家书的后半部分,曾国藩对纪泽儿的婚姻家庭生活进行了指导,提醒他要善待妻子,以和为贵,同时要关心家人,尽到家庭责任。
最后,曾国藩表达了对纪泽儿的期望,希望他能勤奋学习,为国家做出贡献。
曾国藩家书字谕纪泽儿反映了当时中国家庭教育观念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从这篇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深厚的家庭教育观念。
文言文曾国藩家信翻译
曾文正公者,清道光年间人也,字子植,号涤生。
幼而聪颖,好学不倦,长而成材,历官至两江总督,功勋卓著。
今录其家书一篇,以飨读者。
【原文】子植白:吾自去岁以来,虽未尝一日闲居,然日中无事,常思及尔等。
今日偶得片刻之暇,遂命笔为尔等书,以述衷曲。
吾闻之,养子之道,先教之以义,次教之以礼,次教之以智,次教之以信。
此四者,为人之根本也。
吾望尔等,当以此为准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尔等在家,当以孝悌为本,尊敬父母,友爱兄弟。
父母养育之恩,当终身难忘。
兄弟之间,虽有长短,亦当相忍为贵。
吾在远方,尔等当以此为重,不可稍有懈怠。
读书之事,吾虽未尝教尔等,然尔等当自勉。
读书明理,方为立身之本。
尔等宜勤于学业,勿以玩乐为务。
读书之余,当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以备国家之用。
处世之道,亦不可不慎。
吾尝言,为人处世,当以诚信为本,不欺人,不欺己。
与人交往,当以诚相待,不可轻信他人,亦不可轻信自己。
尔等宜谨记此言,以免日后误入歧途。
至于家事,吾已托付于家人。
尔等在家,当尽力操持家务,不可因吾在远方而有所疏忽。
家道中落,吾虽心忧,然亦知其不可强求。
尔等宜勤俭持家,勿浪费,勿奢侈。
吾在军中,日理万机,不敢稍有懈怠。
尔等在家,亦当以此为榜样,勤勉自励。
吾虽未尝教尔等以兵法,然尔等宜知,兵法之道,亦在于诚信、勇敢、节俭。
吾之所以寄书尔等,无非望尔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尔等宜以此为志,不负吾之期望。
吾书至此,自觉词穷意尽。
尔等宜自勉,勿以吾之期望为累。
吾虽远在千里之外,然心系尔等,愿尔等早日成才,光耀门楣。
子植顿首【译文】子植写道:自从去年以来,虽然我没有一天空闲的时间,然而每天之中,我时常想起你们。
今天恰好有片刻的闲暇,于是命笔给你们写信,以表达我的衷情。
我听说,养育子女的方法,首先教他们懂得道义,其次教他们懂得礼仪,再次教他们懂得智慧,最后教他们懂得诚信。
这四点是做人的根本。
我希望你们,应该以此为准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你们在家,应该以孝悌为本,尊敬父母,友爱兄弟。
家书文言文及翻译
敬启者: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觉已隔数月,家书抵万金,虽字里行间难以尽述衷肠,然思念之情,如江水东流,绵绵不绝。
今日特以此书,向你汇报近况,以慰我心中之渴。
吾儿,近日来,乡间风物依旧,绿意盎然,麦苗初长,草木含情。
然春光虽好,不及吾儿成才之喜悦。
尔在远方,勤奋好学,勤于事,敏于行,吾甚欣慰。
虽未见其人,已闻其声,观其行,想其心,知尔已茁壮成长,吾心甚安。
家中一切安好,父母虽年事已高,然身体康健,精神矍铄。
祖父亦安享晚年,与邻里和睦相处,时常携手游园,赏花观鸟,其乐融融。
家中鸡犬相闻,花草繁盛,一派田园风光。
吾儿,学业为重,切不可荒废。
须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吾儿聪明伶俐,当以此为契机,砥砺前行。
世间万物,唯有知识不可夺,唯有学问不可负。
望尔能珍惜时光,勤学苦练,不负韶华,不负父母之期望。
尔在外,生活自理能力应逐渐加强。
吾常思,人生如行舟,风雨兼程,唯有自力更生,方能乘风破浪。
故望尔能学会独立,学会担当,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无论身处何地,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往直前。
吾儿,家国情怀,不可忘。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乃吾辈之责任。
望尔能心怀天下,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最后,愿尔身体健康,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吾等在家,亦会珍惜时光,共度余生。
虽不能时常团聚,但心系一处,情意相连。
此致敬礼!父字【翻译】尊敬的收信人: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几个月。
家书抵万金,虽然字里行间难以完全表达我心中的思念,但那份情感,就像江水东流,源源不断。
今天特以此信,向你汇报近况,以安慰我内心的渴望。
我的儿子,最近乡间的风景依旧,绿意盎然,麦苗初长,草木含情。
然而,春天的美景,不及你成才的喜悦。
你在远方,勤奋好学,勤于事务,敏捷行动,我非常欣慰。
虽然未见其人,但已闻其声,观其行,想其心,知道你已经茁壮成长,我内心感到非常安心。
板桥家书文言文翻译
板桥家书文言文翻译原文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刻急:苛刻严峻。
〕也。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摺拉〔摺(zhé)拉:摧折、毁损。
〕而死。
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劬(qú)劳:辛勤劳苦。
〕,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絪缊〔絪缊:这里指天地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状态。
〕而出。
上帝亦心心爱念。
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蛇蚖〔蚖(yuán):一种毒蛇。
〕、蜈蚣、豺狼、虎豹,虫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杀之?若必欲尽杀,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驱之使远,避之使不相害而已。
蜘蛛结网,于人何罪,或谓其夜间咒月,令人墙倾壁倒,遂击杀无遗。
此等说话,出于何经何典,而遂以此残物之命,可乎哉?可乎哉?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犹子:侄子。
〕而姑〔姑:姑息。
〕纵惜也。
家人〔家人:指郑家的仆人。
〕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
凡鱼飧〔飧(sūn):熟食品。
〕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
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夫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可将此书读与郭嫂、饶嫂听,使二妇人知爱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翻译我五十二岁时才得到了个儿子,哪有不爱的道理。
但是爱他一定要有道理,即使与他玩耍,一定让他忠诚厚道,不要急。
平生最不喜欢在笼子中养鸟,我贪图快乐,它在笼中,有什么情理,要让它屈服来适应我的性情。
关于用发系住蜻蜓,用线捆住螃蟹,作为小孩的玩具,不到一会儿拉扯就死了。
天生万物,父母养育子女很辛劳,一个蚂蚁,一个虫子,都是绵绵不断,繁衍出生。
上天也很爱恋。
《清代四名人家书
《清代四名人家书
篇一:《王安石待客》中考初中阅读解析翻译译文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公约之饭(2)又久之,方命坐(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4)其人愧甚而退11、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2分)
12、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
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
10、(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
11、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12、胡饼的四傍。
即胡饼的四边,没有肉馅的部分。
13、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人。
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
1/ 1。
清史稿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清史稿曾国藩传文言文翻译
清史稿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清史稿曾国藩传文言文翻译原文:赵国祚,汉军镶红旗人。
父一鹤,太祖时来归。
天聪间,授三等甲喇章京。
国祚其次子也。
初授牛录额真,屯田义州。
从征黑龙江。
取前屯卫、中后所。
顺治初,从征江南,克扬州、嘉兴、江阴,皆有功。
世职自半个前程累进二等阿达哈哈番。
历官自甲喇额真累迁镶白旗汉军固山额真。
十三年,加平南将军,驻师温州。
十五年,授浙江总督。
郑成功犯温州,国祚督兵击卻之,得舟九十馀。
成功又犯宁波,副都统夏景梅、总兵常进功等督兵击卻之,奏捷,上以成功自引退,疏语铺张,饬毋蹈明末行间陋习,罔上冒功。
成功旋大举犯江宁,督兵防御,事定,部议国祚等玩寇,当夺官,诏改罚俸。
国祚督浙江四年,颇尽心民事。
岁饥,米值昂,发帑平粜,并移檄邻省毋遏粜,民以是德之。
十八年,调山东,复调山西。
康熙元年,甄别各直省督抚,国祚以功不掩过,解任。
吴三桂反,十三年,起国祚江西提督,驻九江。
三桂兵入江西境,命移驻南昌。
耿精忠应三桂,亦遣兵犯江西,陷广信、建昌。
国祚与将军希尔根、哈尔哈齐督兵赴援,精忠将易明自建昌以万馀人迎战。
师分道纵击,破贼,逐北七十馀里,克抚州。
明复以万馀人来攻,国祚与前锋统领沙纳哈、署护军统领瓦岱等奋击破之,斩四千馀级。
十四年,大将军安亲王岳乐请以国祚随征,报可。
十五年,师进攻长沙,三桂兵来犯,国祚击之败走。
寻命移驻茶陵。
十八年,长沙下,从安亲王攻宝庆。
世璠将吴国贵据武冈,国祚与建义将军林兴珠督兵力战,炮殪国贵,克武冈。
国祚以创发乞休。
二十七年,卒,年八十,赐祭葬,谥敏壮。
(清史稿列传四十四《赵国祚传》)译文:赵国祚是汉军镶红旗人。
赵国祚的父亲是赵一鹤(本为明军军官),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归降大清。
天聪年间,赵一鹤被授予三等甲喇章京(官爵名)。
赵国祚是他的第二个儿子。
起初被授予牛录额真(官名),在义州屯田。
跟随清军征讨黑龙江。
夺取前屯卫、中后所两座城池。
顺治初年,跟随大军征讨江南,攻克扬州、嘉兴、江阴,都有战功。
清代四名人家书文言文及翻译
清代四名人家书文言文及翻译清代四名人家书文言文及翻译清代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壮阔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成为了人们的娱乐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文学大家也因此诞生。
本文将介绍清代四名人家的书文言文,并提供翻译,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清代文学。
1. 纪昀《永乐大典》纪昀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也是《永乐大典》的主要编纂者之一。
该书是明代官修百科全书,其收录内容之多、篇幅之长、编纂之难堪称中国古代书刊之冠。
纪昀在整理和编纂《永乐大典》时,秉持着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精神,深入调查和采集各方面的资料,追求最准确和完整的表达。
他的书文言文简洁精炼,充满着朴实的风格和严谨的态度。
翻译:纪昀是一位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是《永乐大典》的主要编纂者之一。
该书是明代官修百科全书,其收录内容之多、篇幅之长、编纂之难堪称中国古代书刊之冠。
纪昀在整理和编辑《永乐大典》时,秉持着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精神,深入调查和采集各方面的资料,追求最准确和完整的表达。
他的书写简洁精炼,风格朴实,态度严谨。
2. 郑板桥《石渠宝笈》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收藏家,也是《石渠宝笈》的主要编纂者之一。
该书是中国书法、绘画、篆刻、器物等多方面艺术品的精品集锦,是中国珍品收藏史上最重要的名册之一。
郑板桥精通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他的书写充满了灵气和生气,表现出了他对于艺术的热爱与深入的理解。
翻译: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收藏家,他也是《石渠宝笈》的主要编纂者之一。
该书是中国书法、绘画、篆刻、器物等多方面艺术品的精品集锦,是中国珍品收藏史上最重要的名册之一。
郑板桥精通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他的书写充满了灵气和生气,表现出了他对艺术的热爱与深入的理解。
3. 吴敬梓《儒林外史》吴敬梓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理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是《儒林外史》。
该书是一部以清代儒学学者为主要人物的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腐败的现象,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家书的文言文翻译
岁序更替,寒暑易节。
自别后,岁月蹉跎,不觉已逾三载。
虽山川阻隔,道路迢迢,然心中挂念,如江水之波,绵延不绝。
今特以笔墨,抒发衷肠,愿吾儿知吾心意。
儿时,吾常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尔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吾甚慰矣。
然学业之道,非一日之功,须持之以恒,方能成器。
吾望尔能谨记吾言,勿负韶华,砥砺前行。
吾闻尔近日学业有成,心甚欣慰。
然学无止境,望尔勿骄勿躁,继续努力。
读书之余,亦当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方能为学有所助。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尔宜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家中一切安好,父母身体康健,兄长亦已成年,事业有成。
尔兄近日来信,言及尔等学业进步,吾家之光也。
父母常念尔等,望尔等在外,亦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睦邻里。
尔离家已久,吾知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然人生在世,各有各的路要走。
吾望尔能心怀感恩,珍惜眼前人,勿忘家乡之情。
他日,尔若有所成,亦当回报家乡,造福桑梓。
近日,吾与尔兄商议,欲为尔在远方购置一小宅,尔可安心居住。
然购置房产非易事,需花费不少银两。
吾辈虽勉力为之,然亦望尔能自食其力,勿使父母担忧。
尔在外,宜勤俭持家,珍惜每一分钱。
尔离家之时,吾曾叮嘱尔,处世之道,贵在谦逊。
古人云:“谦受益,满招损。
”尔宜谦虚待人,虚心求教,方能不断进步。
遇事不慌,处变不惊,方为君子之风。
吾在此,亦愿尔能广结善缘,结识良友。
友者,所以辅吾之短,补吾之过。
尔宜珍惜友谊,勿因小人之言而疏远之。
世间纷扰,尔宜心如止水,保持初心。
最后,吾愿尔心有所向,行有所成。
无论何时何地,吾与尔父母,皆在尔身后默默支持。
愿尔勇往直前,不负韶华,共创美好未来。
吾儿,汝可安心,吾等在此,一切安好。
愿汝学业有成,事业顺利,幸福安康。
此致敬礼!父字时年庚寅仲夏。
文言文《清代四名人家书》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清代四名人家书》阅读附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北史·薛端传的阅读和答案薛端,字仁直,本名沙陀。
有志操,遭父忧,居丧合礼。
与弟裕励精笃学,不交人事。
年十七,司空高乾邕辟为参军。
赐爵平阴男。
魏孝武西迁,周文①令大都督薛崇礼据龙门,引端同行。
崇礼寻失守,降东魏。
东魏遣行台薛修义督乙干贵西度,据杨氏壁。
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在壁中,修义乃令其兵逼端等东度。
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
修义亦遣骑追,端且战且驰,遂入石城栅,得免。
栅中先有百家,端与并力固守。
贵等数来慰喻,知端无降意,遂拔还河东。
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
端率其属,并招喻村人,多设奇兵以临之。
懿等疑有大军,便东遁,赴船溺死者数千人。
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
端性强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
周文嘉之,故赐名端,欲令名质相副。
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尝升擢之。
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乃遣之。
魏帝废,近臣有劝文帝践极,文帝召端告之。
端以为三方未一,遽正名号,示天下以不广。
请待龛翦僭伪,然后俯顺乐推。
文帝抚端背曰:“成我者卿也。
卿心既与我同,身岂与我异。
”遂脱所著冠带袍裤并以赐之。
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周孝闵帝践阼,进爵为公。
晋公护②将废帝,召群臣议之。
端颇具同异,护不悦,出为蔡州刺史。
为政宽惠,人吏爱之。
转基州刺史。
总管史宁遣司马梁荣催令赴任。
蔡州父老诉荣,请留端者千余人。
至基州未几,卒。
遗诫薄葬,府州赠遗,勿有所受。
(选自《北史薛端传》,有删改)【注】① 周文:周文帝。
②护:宇文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 真才也B.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C.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D.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丧:古代人父母去世后,在家守丧。
清代四名人家书的读书方法
一、诵“诵”字的原意即大声背诵。
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黄庭坚五岁时,已经能够背诵五经。
有一天,他问老师说:“从来都称六经,为什么只读五种?”老师回答:“《春秋》不足读也。
”这在当时人中是很流行的一种看法,最典型地反映在王安石把《春秋》称作“断烂朝报”的评语中。
可是黄庭坚说:“是何言也。
既曰经矣,何得不读?”据说他于是“十日成诵,无一字或遗”。
二、录“录”就是抄书。
书籍难得,靠抄书保存文本,这与记诵类似。
明朝的“开国文臣第一人”宋濂,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题为《送东阳马生序》。
在那篇文章里,他回忆自己幼年的经历说:“余幼时即嗜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为什么说“不敢稍逾约”?当时人有“三痴”的说法,其中之一便是“借书与人曰痴”。
意思是借书不还的事太多,所以书不可以轻易借予人。
正因为如此,宋濂不敢逾约,否则再借就难了。
三、校“校”即校勘。
在印刷术投入使用前,古书都曾经历过以记诵文本和抄本形式流传的阶段,记诵或抄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差错,致使同一典籍的文本在辗转流传之中变得差异极大。
这种情况即使在印刷书籍出现之后仍大量存在。
一是印刷本所依据的底本原有差异,二是刻板印刷过程中又可能出现新的错误。
所以古人读书,在诵、录之前,第一步是先作文字上的校对,以便尽可能地保持文本的准确性。
四、疑“疑”是指一种积极追问的精神。
元朝的大教育家许衡,就最喜欢善于“疑”的学生。
他的传记有曰:“诸生或有疑问,则为之喜见颜面。
因语之曰:‘书中无疑,能以为有疑;有疑,能使之无疑。
学斯有得矣’。
”不过,这个意思并非他自己的发明,比他早一点的朱熹已经说过类似的话了。
五、入味所谓“入味”,是我从古人的以下这些话中间概括出来的一个说法:“读书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朱熹);“弄书册而游息时,书味犹在胸中”(黄庭坚);“睡余书味在胸中”(陆游)。
彭玉麟家书文言文翻译
敬启者:时节如流,岁月如梭。
自别君去,已逾三载。
此间风物,变迁颇多。
遥想家中,亦当如是。
虽千里之外,心之所系,未曾稍离。
今因书简,略述一二,以慰远怀。
吾兄足下,别后想已安好。
家中老少,亦应无恙。
吾自入幕府,虽公务繁重,然亦得时时思念故园。
每当夜深人静,独坐书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便觉心中郁郁,欲诉无言。
此情此景,唯有笔端能达。
家中田产,吾已托人代为管理。
农事虽忙,然亦无大忧。
惟愿兄长时时留意,勿使家业荒废。
若有机缘,当速归里,以慰父母之心。
吾虽在远方,亦当尽力为兄分忧。
近日,幕府中有几位同僚,皆是饱学之士。
吾与之交往,获益匪浅。
每谈及国家大事,皆慷慨激昂,颇有经世济国之志。
吾亦欲效法古人,为国家尽忠,为百姓谋福。
然吾才疏学浅,恐难遂愿。
愿兄长勉之,勿以吾为念。
吾闻兄长有子,吾甚喜。
然教育之道,非一日之功。
愿兄长悉心教导,使之成器。
吾虽远在千里之外,亦当为之喜悦。
家书虽短,心意难尽。
望兄长珍重身体,保养精神。
家中之事,虽繁杂,亦望兄长勿以物累心。
人生在世,唯有健康为贵。
吾在此地,亦当勉力自持,以报答君长之托。
吾于幕府中,偶得闲暇,亦常思归。
然国家之事,非一日之工。
吾心虽归,身不能去。
愿兄长谅之。
吾虽不能常归,然心常在家。
愿兄长保重,吾亦保重。
此致敬礼!彭玉麟顿首家书文言文翻译:敬启亲爱的兄长:时光如流水,岁月如梭。
自从离别您之后,已经过去了三年。
这里的风物,变化颇多。
遥想家中,也应如此。
虽然相隔千里,但心中所牵挂的,从未稍离。
现在通过这封信,简要地述说一二,以慰藉您远方的思念。
亲爱的兄长,自从分别之后,想您应该安好。
家中老少,也应无恙。
我自从进入幕府,虽然公务繁重,但仍然时常思念故园。
每当夜深人静,独自坐在书斋中,仰望天文,俯视地理,便觉得心中郁郁,想要诉说却无言。
这种情感和景象,只有通过笔端才能传达。
家中的田产,我已经委托他人代为管理。
农事虽然繁忙,但也没有大问题。
只愿兄长时常留意,不要让家业荒废。
清代四名人家书翻译
清代四名人家书翻译
一、原文
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二、译文
我最近军务事情纷繁紧迫,吃睡不安。
我们家本是知书达礼名门贵室,勤奋和朴实是我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心又是勤劳朴实的根源。
我虽然在军队中,还天天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红笔圈批,每天必定了结这些功课为自己定下的好习惯。
偶然遇到事情繁忙,虽然第二天补充书写补看,也不高兴,所以一定要忙里偷闲而为之。
但是这种方法还是下策,所以一定要早起些,当时就是这样认为的。
决不肯今天耽搁,对有第二天可以朴实;也不肯把明天有事,今天准备。
这样的几年,不曾间断,也没有任何痛苦。
清代四名人家书翻译
清代四名人家书翻译介绍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清代,有四位非常著名的文人,他们分别是纳什、普天、昆明和丹阳。
他们的书信成为了后世研究清代文化的宝贵资料。
本文将对清代四位名人的书信进行翻译和探讨。
清代四名人家书的重要性清代的文化多样且繁荣,这四位名人的书信蕴含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风貌、人情世故等众多信息,对于研究清代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纳什1.1 纳什的生平及其书信特点•纳什生于清代初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的书信以豪放洒脱、自由奔放为特点,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1.2 纳什的书信内容•纳什的书信内容涉及社会状况、政治风云、文学创作等多个领域。
•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文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1.3 纳什书信的翻译•这部分会给出纳什书信的具体例子,并进行翻译和解读。
二、普天2.1 普天的生平及其书信特点•普天生于清代中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经学家。
•他的书信以理性、务实为特点,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为国家尽职尽责的态度。
2.2 普天的书信内容•普天的书信内容主要关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问题。
•他通过书信传递自己的决策思路和政策建议。
2.3 普天书信的翻译•这部分会给出普天书信的具体例子,并进行翻译和解读。
三、昆明3.1 昆明的生平及其书信特点•昆明生于清代中后期,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书信以温婉细腻、思想深刻为特点,表达了他对文学和教育的热爱和追求。
3.2 昆明的书信内容•昆明的书信内容主要涉及文学创作、教育理念和人际交往等方面。
•他通过书信传递自己的艺术追求和教育理念。
3.3 昆明书信的翻译•这部分会给出昆明书信的具体例子,并进行翻译和解读。
四、丹阳4.1 丹阳的生平及其书信特点•丹阳生于清代晚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
•他的书信以深邃思考、批判观点为特点,体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政治问题的独到见解。
古人的家书范文一百字及翻译
古人的家书范文(一百字)及翻译【范文】《曾国藩家书》字谕纪泽儿:八月一日,刘曾撰来营,接尔第二号信并薛晓帆信,得悉家中四宅平安,至以为慰。
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
尔现读《离娄》①,即如《离娄》首章“上无道揆②,下无法守”,吾往年读之,亦无甚警惕;近岁在外办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
若人人以道揆自许,从心而不从法,则下凌上矣。
“爱人不亲”章,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
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涵泳”二字,最不易识,余尝以意测之曰: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
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浡兴。
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
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泼泼地”;庄子言“‘濠梁观鱼’安知非乐?”此鱼水之快也。
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之句,苏子瞻有《夜卧濯足》诗,有《浴罢》诗,亦人性乐水者之一快也。
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
尔读书易于解说文义,却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体察”二语悉心求之。
邹叔明新刊地图甚好。
余寄书左季翁,托购致十幅。
尔收得后,可好藏之。
薛晓帆银百两宜璧还。
余有复信,可并交季翁也。
此嘱。
【翻译】字谕纪泽儿:八月初一,刘曾撰来到军营,带来了你的第二封信和薛晓帆的一封信,得知家中四宅都平安无事,心中感到十分高兴。
你虽然在读《四书》,但却没有什么心得体会,原因是不能作到“虚心涵泳,深切体察”。
这两句话说的是朱子教人读书的方法,而且最为精辟。
你现在读《离娄》,就应当用心体会,就应当像《离娄》第一章的“上无道揆,下无法守”。
我当初读到这里也没有深入理解。
这些年在外办事,才知道处于高位的人必须遵守道德,处于低位的人应当遵守法规。
如果每个人都以遵守道德自居,只从心愿出发而不遵守法律,就会以下凌上。
承拙斋家传文言文翻译
承拙斋家传文言文翻译承拙斋家传原文[清]张惠言一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
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
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
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
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日:“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趵武,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
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
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
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
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指趣如此。
常语学者日:“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i志试礼叠濒行命之日行己在耻立复之端也摄失之际慎之志兄夔堂恂谨力学父之教垫。
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
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拙斋年十三而丧母,即知守礼。
父卒,教育异母少弟,有恩礼。
居乡,长者行甚众。
要其大者论之,故不著。
杭生者,名乐,笃行君子也,从学者称“留闲先生”,目盲废矣:拙斋事之八年,及卒,邀其同门,具其行呈于学官,旌其门。
拙斋所授徒阳湖张淳、宜兴陆典畴,皆以力行称于乡里。
论日:自时文电之学兴,而六经四子之书,为科举羔雁而已,父以是教其子,师以是传其徒。
周公孔子之说,日举于口,而笔于书,而终身不知其为何物者,众也。
拙斋教人,求之于心,而勖其子以有耻,古之学者,仃以异是?志为余言,君终身服一言,日“恕”。
然晚年乃日:“吾尝谓‘恕’以接物,善矣;今而知未也,当思孟子三自反。
”鉴盟垫盎堡力之浅深,与其勤于学,至老而不倦,皆可以知之矣。
参考译文: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
他的父亲叫承兑,因为孝顺闻名乡里,从事编写地方志的工作。
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张之洞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
为父未尝一日忘汝。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
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
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
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
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
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
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
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只虑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
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
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
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
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
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
汝尽心求学,勿妄外骛。
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
父涛示。
吾儿知悉(书信开头用语):你出门离国,已经有半个多月了。
我每天都记挂着你。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真恨不得一天都不离开你,但又一定要让你出门离家,因为希望你能用功上进,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有用的人才啊。
现在国家纷乱,外寇纷纷入侵,边疆国土接连失陷,国家腹地亦已危殆。
兴国之道,最重要的是治理好国家。
治理好国家的办法不止一个,训练军队实在是首要的办法。
你从小就贪玩好动,在书房中,老师一旦离开,你就跳掷嬉笑,什么事情都干。
如今碰上科举已废除,要不你最多也就只能以一个秀才的身份终老,一定不能金榜题名,成为朝廷的官员。
所以学校开始设立,我就送你入学。
那时还有很多前辈不认可这样的做法,但我十分了解你的性情,知你一定不是科举之人,所以排除各种困难送你入学读书,果然除体操外,其他的没一点儿长进。
我少年登科及第,自然背负上“清流”之名,如果也要你这样,真的会让我愤懑愧疚得想死。
现在世事多艰险,习武很好,因此送你东渡,进入日本士官学校进修学业,这样不会跟你的秉性气质相违背。
你现在已经入学,应该努力上进,要把军事上的奥秘全部学会。
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
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我还有要告诫你,你和我一起在湖南湖北,自然是总督大人的尊贵公子,没有人不恭敬地对待你。
而如今却已离国万里,你平时那些可以依仗来轻视他人的条件,将不再能依仗,万一不小心生出祸端,反而让我们十分担忧。
你今后应该把自己看成是贫苦的百姓,看成是地位低下的士兵,吃苦尽力,要用这些身份来处理求学时遇到的问题。
这不只是得到学问上的好处,而且可以借此来磨练身心,就算以后得到我的庇荫,在毕业之后,谋得一官半职,也要深切了解底层百姓的艰苦,而不致于妄自尊大(自认为聪明,自认为杰出)。
我已是五十岁开外的人了,官居一品,天下闻名,但还是要小心谨慎,常常担心自己做错事,不敢放纵。
你跟随我的时间很长了,一定会亲自实践并努力坚守,不要自认为是尊贵的公子,就随随便便,全不在意,这不是我对你的希望,你一定要谨慎啊。
天气冷暖变化应该自己留心,尤其要告诫自己不能有嫖娼赌博之类的所为,如果有这样的行为,即使幸运地不让别人知道,也会消耗自己的精神,荒废了学业;万一被人发现,甚至被日本的官吏拘捕,那我的脸面,将搁在哪里呢?(如果有那样的情况,)你固然不值得怜惜,但我又该怎么办呢!这是最应该竭力根除的,这是极恳切的嘱咐!我的身体很好,家里的老老少少也都平安,你不必挂念。
你要全心求学,不要随便在外乱跑。
你如果能不断进步,我也就胸襟宽阔,身体舒泰了。
父涛示(父亲书信结束用语)曾文正公①与左季高②相国同乡,相友善,叉属姻亲。
粤逆猖獗.蔓延几遍天下,公与左相戮力讨贼,声望赫然。
比贼既荡平,二公之嫌隙乃大构。
盖金陵攻克,公据诸将之言,谓贼幼逆③洪福填,已死于乱军中。
顷之,残寇窜入湖州,左公谍知幼逆在内,会李相之师环攻之,而疏陈其事。
公以幼逆久死,疑浙师张皇其词,大怒,特疏诋之。
左公具疏辩,洋洋数千言,辞气激昂,亦颇诋公。
皇上知二公忠实无他肠,特降谕旨两解之。
未几洪幼逆遁入江西为沈幼丹中丞所获明正典刑天下称快二公怒卒不解遂彼此绝音问。
海昌陈其元,为左公所荐举,公前在安庆时,亦曾辟召之。
同治丁卯,谒公于佥陵,颇蒙青眼。
丁雨生中丞时为方伯,具牍荐陈其元,公批其牍尾日:“曾见其人,夙知其贤,惟系左某所保之人,故未能信”云云。
辛未,公再督两江,张子青中丞欲调其元于上海,商之于公,公乃极口赞许。
是冬来沪阅兵,称为著名好官,所以奖勖者甚至。
闻其元欲引退,特命涂朗轩方伯再四慰留。
后常州吕庭芷侍读新自甘肃归,谒公于吴门,公与言左公致隙始末,谓我生平以诚自信,而彼乃罪我为欺,故此心不免耿耿。
公因问左公之一切布置,曰:“以某之愚,窃谓若左公之所为,今日朝端无两矣。
”公击案日:“诚然,此时西陲之任,倘左君一旦舍去,无论我不能为之继,即起胡文忠于九原,恐亦不能为之继也。
”公殁后,左公寄挽_联云:“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我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杂录类》,有删改)注:①曾文正公:即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
②左季高:即左宗棠,字季高。
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
③幼逆:伪幼主,洪秀全之子。
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
为父未尝一日忘汝。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
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
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
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
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
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
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
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只虑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
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
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
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
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
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
汝尽心求学,勿妄外骛。
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
父涛示。
(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学校肇开肇:开始B.反足贻堂上以忧贻:赠给C.为贱卒,苦身戮力贱:地位低下D.当必亲炙之炙:熏陶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与“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的“以”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船以次俱进B.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C.木欣欣以向荣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徐公3.下列对张之洞送儿子到日本习武原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有用的人才B.国家纷乱,外寇入侵,边疆国土沦陷C.不跟儿子的秉性气质相违背D.不希望儿子读书入仕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2)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已知。
(3)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B.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给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C.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D.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答案】1.B 贻:遗留,留给2.D 以:认为。
动词3.D 张之洞认为儿子靠读书入不了仕。
4.(1)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视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
(2)你只需要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3)也要深切了解底层百姓的疾苦,而不致于妄自尊大。
5.C【译文】吾儿知悉(书信开头用语):你出门离国,已经有半个多月了。
我每天都记挂着你。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真恨不得一天都不离开你,但又一定要让你出门离家,因为希望你能用功上进,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有用的人才啊。
现在国家纷乱,外寇纷纷入侵,边疆国土接连失陷,国家腹地亦已危殆。
兴国之道,最重要的是治理好国家。
治理好国家的办法不止一个,训练军队实在是首要的办法。
你从小就贪玩好动,在书房中,老师一旦离开,你就跳掷嬉笑,什么事情都干。
如今碰上科举已废除,要不你最多也就只能以一个秀才的身份终老。
所以学校开始设立,我就送你入学。
那时还有很多前辈不认可这样的做法,但我十分了解你的性情,知你一定不是科举之人,所以排除各种困难送你入学读书,果然除体操外,其他的没一点儿长进。
现在世事多艰险,习武很好,因此送你东渡,你现在已经入学,应该努力上进,要把军事上的奥秘全部学会。
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